医院门诊就医流程改进

合集下载

门诊流程再造

门诊流程再造

门诊流程再造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门诊流程再造成为医疗行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门诊流程再造是指通过对现有门诊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患者就医需求的过程。

首先,门诊流程再造需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设计。

在患者到达医院门诊的第一时间,就需要有专门的接待人员进行引导和服务,让患者能够快速找到需要的医疗服务部门,避免因为迷路而耽误时间。

同时,在候诊区域设置信息查询终端,让患者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就诊进度,减少焦虑和等待时间。

其次,门诊流程再造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和医疗影像系统,可以实现患者信息的快速查询和共享,避免因为纸质病历的遗失而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

同时,医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此外,门诊流程再造还需要加强医患沟通和医患关系的建设。

医院可以通过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系统,及时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医疗服务的不足之处。

同时,医生和护士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

最后,门诊流程再造需要加强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医院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医疗协作机制,实现患者的病情信息共享和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同时,医院可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门诊流程再造是医疗行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优化和改进门诊流程,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是医院提高竞争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重视门诊流程再造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就医体验。

门诊就医流程中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方法

门诊就医流程中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方法

门诊就医流程中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方法摘要:门诊,持续改进,就医流程。

门诊部是医院为患者提供优质与安全的医疗服务的第一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一环。

门诊工作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能反应医院的整体水平,关系着医院的整体效益。

为了实现“以医疗为中心”的门诊服务流程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门诊部部协同门诊办公室、党办、护理部、宣传室等部门对2014年门诊就医流程实施了数据监测及统计,发现了一些门诊服务流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患者看病“三长一短”、预约挂号少、现场挂号过于拥堵、未做到一人一诊室等问题。

并提出优化医疗服务与质量持续改进措施的措施,以期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医院又快又好地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便利的服务。

现将门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1、“三长一短”现象严重,即:挂号排长队、就诊排长队、缴费排长队,看病时间短。

造成各个区域拥挤不堪,病人埋怨、甚至发生争吵;2、个别医生护士态度冷漠;3、个别医生对病人不重视,缺少耐心;4、卫生环境较差;5、医技部门报告出错;6、整个门诊运转效率较差;7、病人只开药不需看病却仍要挂号依次排队等候医生,造成医患的人力资源浪费;8、等医生看病开好处方后药房已经下班,只有值班的人,造成取药窗口少,病人等候时间长。

根据以上情况,绘制柏拉图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措施1、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①与本地新闻网合作,通力展开网上预约挂号。

科室安排专人与新闻网联系,对就诊专家、坐诊时间变更及时沟通、更正;②电话预约挂号,以热情的态度直接与患者交流沟通,鼓励鼓励患者预约挂号;③推行现场预约挂号,直接与患者面对面,对年轻患者鼓励网上预约挂号,减少现场拥堵和节约患者时间;2、通过调查病人满意度及意见,实行挂号后分段就诊。

即在挂单左上角显示病人就诊时间段:9:30前、9:30-10:30、10:30后、11:30后。

通过分时段就诊,对就诊时间还长的患者合理安排至家属休息区,并配置电视、健康小册子打发时间。

医院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医院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医院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为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便利的服务,本院由医务科组织,通过暗访、实例考察、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医疗服务流程,如“就诊流程”“就医流程”“医疗流程”“医疗服务流程”“医院工作流程”等等方面进行调研,找出现行我院医院服务流程中的主要不足,为病人就诊、住院、会诊、转诊、出院、随诊全过程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确保医疗、护理质量,以满足病人需求。

下面对门诊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调查发现,我院医疗服务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导诊服务不完善。

患者来医院的第一步就是我们的接诊工作,由于来院看病的病人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等,由于面对的是多民族的患者,其中有一部分会说普通话,一部分患者说的是自己家乡的方言,所以说第一步我们的接诊面临的是一个语言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接诊人员既要有耐心倾听患者讲地方方言,还有就是接诊人员要具备比较高的职业能力,能为患者顺利就医提供保证。

如果患者就诊的第一步进行就不顺利,那势必影响我们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

本院虽然设置有明确的指示牌和导诊标识,但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不易看清;有的导诊标识比较混乱,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患者对我们医院的布局不熟悉,找不到自己做检查或就诊的科室的正确位置,致使就诊患者无法及时得到相应的诊疗服务。

二、部分医生问诊不细致。

部分患者反映,部分门诊医生问诊不细致,患者有不受重视的感觉:有的医生看病千篇1律,不具体问诊,动辄让患者先做一系列的检查化验;更有的只通过患者的自述就给予确诊,然后治疗或者开药全凭患者自己说了算。

三、部分医生诊疗程序不规范。

部分医生诊疗程序不规范,有的医生在患者看病前就已写好用药处方,填上患者的名字就能用。

有的医生只通过患者的简单自述就收入院,对收入院患者没有做好入院前沟通。

四、节假日看病更难。

目前本院节假日期间投入的医疗资源要明显少于正常的工作日时间,然而,相当多的患者又只能在节假日看病就医,消费者看病难问题在双休日期间表现得更加突出。

门诊就医心得体会和改进措施

门诊就医心得体会和改进措施

门诊就医心得体会和改进措施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门诊就医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然而,在实际就医过程中,患者仍面临诸多不便和困扰。

作为一名就医者,我深刻体会到了门诊就医的喜与忧。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就医心得体会,并对现有医疗服务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门诊就医心得体会1. 挂号难在门诊就医过程中,挂号难一直是让我深感头疼的问题。

尤其是在知名医院,挂号排队时间长、难度大。

有时候,为了挂一个专家号,需要提前几天预约,甚至还要找关系、托人情。

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患者的时间,也增加了医患矛盾。

2. 看病时间短在门诊就医时,我发现医生看病的时间普遍较短。

由于患者众多,医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详细了解病情,很多时候都是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草草诊断。

这种情况下,误诊和漏诊的风险较高。

3. 检查项目多在门诊就医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不必要的检查项目。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感冒发烧,医生会要求做各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

这些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4. 用药不合理在门诊就医时,我还发现部分医生的用药不合理。

有的医生为了追求疗效,盲目给患者使用高档药物、进口药物,甚至滥用抗生素。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用药负担,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抗药性。

5. 医疗服务态度在门诊就医过程中,部分医生的服务态度让人不满。

有的医生对待患者冷漠、不耐烦,甚至出现态度恶劣的现象。

这使得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二、改进措施1. 优化挂号系统为了缓解挂号难的问题,医院可以进一步优化挂号系统。

例如,增加在线挂号渠道,实行预约挂号,扩大预约周期,让患者能够提前预约到心仪的专家。

同时,加强对挂号窗口的管理,确保挂号过程的公平、公正。

2. 提高医生诊疗质量为了提高医生的诊疗质量,医院可以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考核。

一方面,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培训班等形式,让医生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改善医院服务流程的优化策略

改善医院服务流程的优化策略

改善医院服务流程的优化策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医院服务流程的优化变得至关重要。

高效的医院服务流程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患者就医速度、提升医院声誉,并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以下是改善医院服务流程的优化策略:1. 增加预约系统:通过建立线上预约系统,患者可以提前预约就诊时间,减少等待时间。

预约系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预定时间自动分配诊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2. 分流就诊流程:在医院内设立就诊分流区域,通过分流不同病种的患者,可以避免不同就诊事项之间的混淆和拥堵。

例如,将急诊病人和门诊患者分开处理,可以减少急诊室等待时间,同时提高门诊效率。

3. 优化挂号流程:实施智能挂号系统,患者可以通过自助挂号机完成挂号手续,减少人工办理挂号的时间。

此外,医院可以引入排队叫号系统,提供实时信息,使患者能够了解自己的就诊状态,减少等待时间。

4. 引入移动支付:将移动支付与医院费用结算系统相结合,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完成缴费,提升缴费速度,并减少纸质票据的使用。

这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减少排队时间。

5. 改进药房服务:设立专门的提药窗口,将患者需要的药品分门别类地准备好,加快取药速度。

此外,可考虑引入自动提药机器人,减轻人工工作负担,缩短取药等待时间。

6. 建立沟通渠道:为患者建立24小时医疗咨询热线,提供医生咨询和预约服务。

此外,通过建立在线咨询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患者可以随时咨询医生,获得指导和建议,缓解他们的疑虑和焦虑。

7. 优化科室布局: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和需求,优化科室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病人拥堵。

例如,将相关科室相邻放置,减少人员和物品的来回移动,提高就诊效率。

8. 提升员工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以更友好和专业的态度对待患者。

培训还可以包括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医院服务流程的优化策略,并灵活应用在工作中。

9. 引入智能设备:引入智能设备,如智能导诊机器人和面部识别系统,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找到就诊科室,并提供必要的信息,缩短就诊时间和提高效率。

出入院流程改进措施

出入院流程改进措施

出入院流程改进措施一、入院流程改进。

1.1 简化手续。

入院手续往往繁琐复杂,患者和家属在就医时本就心情焦虑,面对一摞表格要填,各种证件要交验,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

我们应该简化手续,能合并的表格就合并,能通过电子系统自动获取的患者信息就不要再让患者手动填写。

比如患者的基本身份信息,如果在医院的挂号系统里已经有了,就直接导入到入院手续里,不要让患者重复劳动。

1.2 清晰指引。

很多患者进入医院后,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不知道该去哪里办理入院手续。

医院应该在显眼的位置设置大型的指引牌,从医院大门到各个科室的入院办理点,都要有明确的箭头指示和文字说明。

而且,工作人员也要随时在周围为患者解答疑惑,不能让患者自己在那里干着急。

二、住院期间流程改进。

2.1 加强医护沟通。

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有时候就像隔着一层“窗户纸”,不够透明和及时。

医生下了医嘱,护士却没能及时知晓或者理解有误,这可就麻烦了。

我们得建立一个高效的医护沟通平台,像那种内部的通讯软件之类的,医生一下达医嘱,护士马上就能收到通知并且能随时提问确认。

这样一来,患者的治疗就能顺利进行,不会因为医护之间的“小误会”而耽搁。

2.2 提高患者知情权。

患者在住院期间就像被蒙在鼓里的“局外人”,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常常一知半解。

医护人员要多花点时间跟患者解释病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别净说那些专业术语。

比如说患者得了某种病,要告诉他为什么会得这个病,现在有哪些治疗方法,每种方法的利弊是什么。

这样患者心里有底,也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2.3 优化检查流程。

住院患者做检查也是个头疼的事儿。

常常要在不同的楼层、不同的科室之间跑来跑去,有时候还得排很长时间的队。

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对于同一个患者的多项检查,如果能在相近的时间和地点完成,就尽量安排在一起。

另外,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患者能在病房里就知道自己的检查排队情况,不用一直在检查室门口干等着。

三、出院流程改进。

门诊服务流程改进PPT课件

门诊服务流程改进PPT课件
TOSHIBA MRI
(COMPANY CONFIDENTIAL 01A)
合理设置诊疗模块
– 人流均衡原则: 结合就诊量均衡分布科室, 将人 流量较多的科室向低楼层放置, 将大内大外所属 科室相对分开放置,有序控制患者流量。
– 交通便利原则:将辅助检查室结合病种就近设 置,如心功能室设在心内科模块、肺功能室设在 呼吸胸外模块、骨密度检测室靠近风湿免疫科和 内分泌科设置;全楼布置自动扶梯、垂直电梯、应 急楼梯处,诊区至交通设施距离控制在20米。
TOSHIBA MRI
(COMPANY CONFIDENTIAL 01A)
界面友好的门诊医生工作站
• 建立界面友好的门诊医生工作站,整合患者 呼叫、病史采集、处方检查单智能纠错、医保 费用提醒等功能,方便医生操作,有效杜绝 超量开药、不合格处方和检查单。
TOSHIBA MRI
(COMPANY CONFIDENTIAL 01A)
诊) – 辅助检查科室跟不上临床需要(增加投入、改善
流程) – 病人集中就诊(预约、分诊、增加门诊时间)
TOSHIBA MRI
(COMPANY CONFIDENTIAL 01A)
精细化设计服务流程
• 再造门诊医疗服务流程需要前瞻性的设计, 通过引入流程重组理论、队列心理学理论、 精益管理理念,从患者角度审视服务流程, 力争服务流程能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
• 在患者就医全过程中,如果能始终处在一个良好 的医疗氛围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能极大地减 轻患者就医时不安、焦虑等情绪反应,有利于患者 的康复。
• 有一个优美、舒适、方便的就诊环境。 • 体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
人文精神,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温 暖。

门诊诊疗流程优化

门诊诊疗流程优化

门诊诊疗流程优化在挂号环节,我们与第三方预约平台合作,实现了线上预约挂号服务。

患者可通过手机APP、官方网站等多种途径进行预约,有效避免了排队等候的时间浪费。

同时,我们扩大了挂号窗口,增加了挂号员,以应对现场挂号的需求。

在候诊环节,我们利用电子显示屏和语音播报系统,实时更新就诊顺序,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就诊进度。

我们还优化了候诊区的布局,增加了舒适的候诊椅,并在墙壁上安装了电视,为患者提供病情相关的健康知识播放,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

在就诊环节,我们通过合理调整科室布局,简化了患者就诊流程。

例如,将常见病科室相邻设置,便于患者就诊。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医生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诊疗效率,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专业、全面的治疗。

在检查环节,我们采用了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提高了检查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优化检查科室的布局和流程,减少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为了便于患者查看检查结果,我们还提供了线上查询服务。

在取药环节,我们采用了自动化的药品分发系统,提高了药品发放效率。

同时,增设了药剂师咨询台,以便患者在取药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得到及时解答。

我们还设有专门的导诊人员,为患者提供全程导诊服务。

他们熟悉门诊部的环境和流程,能够协助患者快速找到目的地,提高诊疗效率。

在收费环节,我们采用了现代化的收费系统,实现了快速缴费。

同时,我们提供了多种缴费方式,如现金、银行卡、和等,方便患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缴费方式。

在门诊部的工作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所以,我决定对诊疗流程进行优化。

诊疗流程的优化,让我对挂号环节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我决定与第三方预约平台合作,实现了线上预约挂号服务。

患者可通过手机APP、官方网站等多种途径进行预约,有效避免了排队等候的时间浪费。

同时,我扩大了挂号窗口,增加了挂号员,以应对现场挂号的需求。

候诊环节是患者就诊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对此环节的优化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我利用电子显示屏和语音播报系统,实时更新就诊顺序,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就诊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信息技术的医院门诊流程再造研究 1 引言 《牛津英语大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对流程(Process)的定义是,“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一个或一系列连续的操作(Oper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所谓的就医流程,就是病人就医开始到结束的一系列活动,它属于医院的内部行为,医院安排作用较强。医院的业务流程不同于一般企业,它是一个流程系统,由三大类流程作为支撑,分别为核心流程、支持流程和管理流程,其中核心流程又可以细分为门诊流程、急诊流程和住院流程。考虑到无论服务的“面上”,还是“量上”,对病人影响最大的流程是门诊流程。因此在本次就医流程讨论的重心放在“门诊就医流程”。 The definition of word “process” in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marked by gradual changes that lead toward a particular result”. Hospital process is defined by patient activities from beginning to end of hospitalization. It is an internal behavior under the arrangement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tself. The business process of hospitals is different from normal enterprises. It is a workflow system, supported by three categories of workflows, which are core workflow, supportive workflow and management workflow. The core workflow comprises outpatient workflow, emergency workflow and inpatient workflow.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volume of outpatients and current service quality, outpatient workflow is essential to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outpatient workflow”.

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200名门诊患者,对当日门诊数据及门诊各部门相关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人均挂号至就诊时间平均为157.2 分钟,诊室诊断时间为18.89 分钟,预约至检查时间平均为106.4 分钟,取药等待时间平均为12.84 分钟(何谦, 廖清书, 刘建萍, 2005)。以上数据直观说明了医院门诊流程再造的紧迫性,如何从患者的角度考虑安排就诊过程,简化门诊流程的各个环节,减少患者在门诊的停留时间,以达到科学管理,提高门诊整体服务水平。

Some researchers interviewed 200 outpatients randomly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analyzed the daily data from outpatient departments (OPD). It showed that in most hospitals in China, in average the waiting time from visit registration to doctor consultation is 157.2 minutes, the time of consultation is 18.89 minutes, the waiting time from appointment to examination is 106.4 minutes, the waiting time for pharmacy dispensary is 12.84 minutes (何谦, 廖清书, 刘建萍, 2005). The above data explicitly illustrated the immediate urgency of hospital outpati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 How we can re-arrange the process of outpatient visit and how we can simplify the steps to decrease waiting time are qu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OPD service by scientific management. 由于“医院流程再造(Hospital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一种有关作业改善的哲学,它在对原有流程深刻理解和科学分析基础上,以病人为核心,通过对原有流程进行系统性重新整合或重组,增加流程中有价值的活动,减少无价值活动,以达到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对病人特殊需要的反应速度和降低工作成本的目的”(冯薇, 2005),本研究主要从三部分来分析医院流程再造活动:一是对现有流程的科学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剖析;二是找出现有问题原因并提出再造分析思路;三是提出改进方案,给出流程再造后的流程图。 Hospital process reengineering is a philosophy to improve operations. It is based on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scientific analysis, to refactoring or regrouping previous workflow operations systematically from a patient centric point of view, to increase value added activities and decrease valueless activities,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y, accelerating response to patient and reducing cost. (冯薇, 200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reengineering activities in three folds. Firstly we analyze existent workflow and problems. Then we explore the reasons to the problems and paradigm to process reengineering. Thirdly, we propose improvement plan and workflow diagram after process reengineering.

2 医院传统门诊流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OPD workflow and existent problems 2.1现状 Current situation 一般看来,普通门诊大致可以区分为“挂号-诊断-检查-处方-取药-治疗”这几个过程,但在实际过程中,医院门诊流程并不是清晰的呈现出以六个流程,而出现了“五多一短”的现象,即1)医院病人集中多,2)治疗环节多,3)人群杂、病种多,4)应急变化多,5)医生变换多,6)诊疗时间短。 Theoretically, an outpatient visit can be divided into procedures of registration, diagnosis, examination, prescription, pharmacy dispensary and treatment. However, in practice, OPD workflow presents a more complicated process with a phenomenon of 1) large volume of patients, 2) complex medical tasks, 3) mixed groups of patients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4) various emergency cases, 5) variation of caregivers’ services and 6) short time of consultation. 到达挂号候诊就诊是否需要检查

排队

划价是否需要开药排队划价治疗是否需要治疗离开排队交费排队取药排队是否是交费

否处方

否是 图1:医院门诊流程现状 2.2问题与挑战

图2:门诊流程工序现状分析 表1 就诊流程程序统计

活动 次数 操作 9 移动 8 检验 1 等待 9 总计 27

由于病人到医院就诊时间是一个随机事件(取决于病人生病的客观事实)且取决于病人的主观意向,因此,就诊时间往往比较集中,门诊高峰现象是门诊工作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深层次的研究可以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患者有效就诊时间很少(大约只占患者在医院时间的10%),而如果将病人有效就诊时间提高到30%,病人在医院的停留时间将会减少三分之二;若提高到50%,则减少了将近五分之四的停留时间(韩炜, 2004)。为了医院更好的实施门诊流程再造,研究首先对现有流程进行了梳理(如图1所示),以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下一步流程再造夯实基础。由图1不难发现,现有流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Time of patient visit is a random event depending on patient subjective intention. Patient visit time tends to be centralized. High peak phenomenon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other significant phenomenon is that effective time for seeing a doctor is very short, which only comprise 10% of patient time in hospital. If we can increase the effective consultation/treatment time to 30%, patient waiting time will be reduced by two thirds. If we increase it to 50%, patient waiting time will be reduced by four thirds(韩炜, 2004).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OPD process reengineering, we first analyzed the existent workflow, as shown in figure 1,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problem and further solve the problem. (1) 自然过程长。完成一次看病过程,大致要排6次队(挂号、候诊、检查划价、付费、药品划价、取药),付三次费(挂号费、药费、辅助检查费) 1. Large number of steps: in order to complete a hospital visit, a patient need to wait in lines for six times (registration, waiting for consultation, pricing for examination, payment, medication pricing, pharmacy dispensary), and pay three times (registration fee, medication fee and examination fee). (2) 门诊“三长一短”。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检查取药时间长以及诊察时间短。 2. OPD three longs and one short. Registration time is long; waiting time for consultation is long; waiting time for medication/examination is long and consultation/treatment time is short. (3) 检查过程过于烦琐。部分检查预约,如CT、B超等;部分检查具有特殊要求,如空腹、肠道清理等;检查场所分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