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雄标准草书千字文

李世雄标准草书千字文
李世雄标准草书千字文

怎样临习智永《千字文》

怎样临习智永《千字文》 一、智永与其真草《千字文》 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隋间人,名法极,晋王羲之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世称“永禅师”。相传40年不下楼,书《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各寺。退笔头置大笔簏中,簏受一石余,五簏皆满。唐张怀《书断》评其书:“微尚有道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北宋苏轼《东坡题跋》言:“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妩媚俊挑,今人疑为唐人摹本。然墨本较之刻本更易直观显现古人笔法,故为习书首选范本。何况智永书法“精熟过人,惜无奇态矣”(李嗣真《书后评》),这一点无疑对初入书道者更是大有裨益,可较快地入手。我们这次系列讲座选用的是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墨迹影印本。 二、用笔概要 清河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中日:“智永《千文》,笔笔从空中落,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之。”分析此帖用笔,诚如何所言,无论起、行、收笔均力实气空,笔势浑穆。 1.起笔。智永《千字文》的起笔多空中作势,尖锋翻笔入纸,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笔锋落纸的一刹那有一个轻微的切笔动作,而后不露痕迹地行笔。这种起笔法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需要深厚的手上功夫,初习者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稳住笔势。 2.行笔。关于行笔,今人多有忽视。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言:“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包世臣这段话言明了行笔与起、收笔同样重要。 智永《千字文》的行笔丰厚遒劲、骨力洞达。临写时要求能裹住笔锋,手腕沉稳且轻虚,以达到力实气空的线条效果。 3.收笔。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帖中的收笔多蕴藉丰润,笔去而势未尽。临习时,要有一种静穆的心态,注意收笔的蓄势,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2) 三、临写准备 每当我们面对一本新帖时,应掌握一些临帖常识,充分做好临帖前期的工具准备与心里调解,切不可“笔不论柔与硬,腕不论低与高”。应尽可能多地去了解每一本字帖所处的时代(当时的书风、用笔、用纸、作者的取法等)、书写的背景(作品书写年代及作者书写时的年龄、心境等)、相关的评论等方面的资料,以便于我们较好地理解原帖、走近原帖,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写效果。 在临写智永真草《千字文》之前,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于右任书三绝碑赏析

于右任书《张君墓表》赏析 王振权 《张君墓表》,全称《清故宁阳县知县张君墓表》,乃是清代已故宁阳县知县榆林人张楚林的墓碑表文。此碑不同于寻常墓碑,它具有明显的特色:表文由近代著名学者,《民报》、《大共和报》主编馀杭章炳麟先生撰写;文辞精粹,笔法新奇,语句流畅,工稳贴切;章先生同时还篆写了碑额。书写由杰出书法大师、《草书月刊》主办三原于右任先生秉笔;书体行草,功力深厚,雄浑奇伟,袅娜多姿。刻字由镌刻名坊苏州集宝斋完成;刀工精湛,刻技娴熟,字迹清晰,巧夺天工。文笔、书法、镌刻皆列当时全国之冠,三绝融于一碑,实乃旷世之作,被世人誉之为民国时期的“三绝碑”。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八月,榆林籍知名文士、时任天津《大公报》主笔的张季鸾(名炽章,以字行)先生回榆林为其父张楚林举行百年诞辰祭祀,并重整南山父茔。《张君墓表》于苏州制成后,蒋介石派专机空运至包头,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派人由黄河水运至府谷,然后由旱路运抵榆林,树于南山张楚林墓前。国共内战中,三绝碑因兵燹被迁入榆林城内,保存于民国榆林县参议院院内。解放后新政权建立,由榆林县政协保管。“文革”期间,张氏后人将其埋于地下。沧海桑田,几经辗转,三绝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域,再也无人过问,于是不知去向。1985年6月初,三绝碑于榆林军分区招待所(张季鸾旧宅)院内泥土中被发现后挖出,使这通埋没多年的石碑重见天日。其后《人民日报?海外版》、《陕西日报》等报刊登载了此碑被发现的消息及简介此碑内容的文章,受到海内外华人的关注。2010年,人们又相继在城南万人坑找到了碑额及碑座,至此,三绝碑的首、身、座全部与世人重新见面。 此碑为花岗岩质,碑面呈竖长方形,高133厘米,宽67厘米,全碑18行,每行37格,除去空格585字。碑石现藏于榆林市榆阳区文管所。

启功先生谈书法的学习

启功先生谈书法的学习 记者:启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您是我们书法界的老前辈,学问、书法享誉海内外。能不能先清您谈谈您是怎样走上学书、治学这样一条道路的? 启功:感谢《书法》杂志和各位朋友对我的关心。老前辈,学问、书法如何如何,我不敢当。我一直认为,我够不上一个书法家,我的职业是教书,写字、画画都是业余爱好。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我祖父能画些写意花卉?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受了祖父的熏陶。因为常看到他老人家拿着笔,花鸟虫鱼,草草几笔而成,那时我想当个画家挺有意思的;后来就贾拜贾义民先生力师。贾先生博通画史,对于书画鉴赏也极有素养。常带我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书画;后来又介绍我认识吴镜汀先生,跟吴先生学。学了一段,挺有长进。慢慢就有人求画来了。有一次,一位长亲命我画一幅画,说要装裱后挂起来,我感到很光荣。但长亲又说:“画完后你不要落款,清你的老师题写。”那意思是说,我的字太差,这对我刺激很大。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写好字,给自己争口气。这样一辈子就跟书法结下的不解之缘。后来承恩师陈垣先生的提携,在辅仁大学教国文,研究诗词、韵律、文法。抗战胜利后当过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鉴定古文书和文物,也在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兼过教授。解放后又参加过《红楼梦》程乙本注释,《清史稿》标点,这些都是对我一生很有意义的经历。因为学海无涯,每一个工作都促使我去学习、研究,这样我也就在文史、文物、书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敢说有多少成就,一辈子都在学倒是真的、学 问方面是这样,书法方面也是这样。 记者:您学习书法是从哪里入手的?能不能请您在这方面具体谈一谈? 启功:关于这个问题,我写过一首诗,收在了前几年出的《论书绝句》里,第四首、诗是这样写的:“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竞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诗后边我作了说明:我六岁入家塾,最早学的是先祖自临的欧阳询《九成官醴泉铭》,蒙着帖照着写。后来十一岁见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略识其笔趣,但那时对笔法理解还很肤浅,谈不上学书。二十多岁时得到赵孟俯书《胆巴碑》,特别喜欢,学了一段时间,人说我的字像英煦斋。当时我学画,画画得还可以,题款字难看。于是学董其昌,得写字行气,但骨力不行。后来得到罗振玉藏《宋拓九成宫碑》精印本,不知是宋人重刻的,见它清润肥厚,认为不啻墨迹,于是逐字以蜡纸勾拓而影摹之,这是我学书的打筑基功夫。以后杂临碑帖以及历代名家墨迹,其中又以临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时间最久,下功夫最深,学得也最苦。要说学习的经验,我觉得要做到写字要做到“骨肉不偏”,很难。为了增强字的骨力,又临《玄秘塔碑》若干通。这样经过几年努力,偶尔给人用楷字写对联,人见了就说我的书法是学乾隆时的成亲王的,实际上成亲王的帖我一次也没有临过。 记者:清代书法家梁山舟与张芑堂沦书,曰“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看次之,多写又次之”。晚清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又加以“二要”:“一要品高,二要学富。”您觉得一个人要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应该怎样设计自己的道路?这“三要”、“二

两千字文草书其一(千字文名家草书字集)

新集千字文名家草书字帖 前言 自南朝梁代散骑侍郎周兴嗣千字文首编之始,各个朝代书家以草书书写者多不胜数,不胜枚举。智勇、怀素、欧阳洵、赵孟頫等书家亦分别有草书作品留传后世。诸家草书各有特色,让后人惊赞不绝。然对于后世草书学习者而言,却很难从一而终。原因不外乎别因,正是由于诸家书法“各有特色”。在一家作品中,有的字在这里这样写,在那家书法作品中却是另种写法。或是由于年代久远,墨迹消损;或是由于诸家自我创见,笔画迥异;草书不能以一种标准字型出现,笔画笔意在一书家作品中表现得不够清楚,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书家之字难以全部作为楷范,这总免不了给后世留下一丝遗憾,让书学者无所适从。草书者虽强调个性,却仍然要求有共性,却仍然要求有法,实际上草书确是有“法”。基于此,编者集诸书家所写优美之草字,字型结构以多家同种书写习惯为准绳,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从诸家作品中精挑细选千字文中各字集合而成此字帖,以期给爱好草书的朋友研习供以方便,作以参考,缺漏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各位朋友不吝指正。笔者之心意,非为其它,只为爱好书法,相见恨晚之情矣。现附作者诗一首。 书法 笔走龙蛇凤舞飞, 高山坠石气势威。 诗书画意楷行草, 书尽天下白与黑。

千字文---南朝梁代 周兴嗣 1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2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3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4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5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6金生丽水 玉出崐冈 7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8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9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10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11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12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13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14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15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16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17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18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19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20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21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22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23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24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25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26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27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28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29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30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31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32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33临深履薄 夙兴温清。 34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35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36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37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38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39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40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41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42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43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44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45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46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47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48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49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50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51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52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53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54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55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56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57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58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59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60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61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62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63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64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65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66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67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68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69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70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71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72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73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74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75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76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77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78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79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80昆池碣石 钜野洞庭。 81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82治本于农 务资稼穑 83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84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85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86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87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 88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89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 90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91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92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93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94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95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96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97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98游鵾独运 凌摩绛霄 99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100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101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102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103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104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105纨扇圆絜银烛炜煌 106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107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108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109嫡后嗣续 祭祀蒸尝 110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111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112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 113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114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115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116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117释纷利俗 竝皆佳妙 118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119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120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121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122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123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人,满族。姓爱新觉罗,字元伯,别署元白、少文、长庆。 室名简晴堂、坚净居。康熙帝十一代,曾祖、祖父皆入翰林,后家道中落。幼年丧父,失学而不堕其志,用功于书法、文辞、绘画等项,刻苦自励,投师问道。 中学期间,课余从学者戴福学习经史辞章,从贾尔鲁、吴熙曾习画,后经傅增湘引荐,受业于垣门下。中学未毕业,二十一岁受聘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国文教席,从此走上教育岗位。 曾任辅仁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建国后担任师大学副教授、教授。精于博物文史鉴识,先后兼职故宫博物院古物馆文献馆专门委员、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83年6月,出任文化部文物局新成立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历时八年,对国现存古代书画逐一整理、鉴定、编目,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厥功至伟。 第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一生教书育人,究心学术,著述甚富。书法初学欧阳询、颜

真卿、孟頫,六岁临《九成宫醴泉铭》,十一岁学《多宝塔碑》,二十岁后习《胆巴碑》,所书楷字端凝、坚重、娟秀兼而有之。 后转师董其昌、米元章诸名家墨迹,于智永千文用功最久。于书艺认为碑刻经过刀刻与自然毁损,多失原貌,而直师墨迹可得书家笔墨真谛,即便是读碑亦应从刀锋揣摸笔锋,所谓“失笔不失刀”。 还主写字应以结构为重,用笔、姿态副之。 其书法结字精严,笔画清朗,揖让有度,风神俊爽,从容不迫中透出一种淡淡的王者气象。早年作画甚夥,作品多山水,水墨浅绛,清气满纸,大幅尤见功力。 主要著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汉语现象论丛》、和《启功从稿》(三卷本)、《启功韵语》、《说八股》、《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论书札记》、《启功絮语》、《启功赘语》等。主编有:《书法概论》、《中国法贴全集》(共十八卷)等。出版有:《启功书法作品选》、《启功书法选》、《启功草书千字文》、《启功书画作品集》、《启功书画留影册》、《启功三帖集》等。 书法多次参加国重要展览,多次赴日本、国、新加坡及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及举办个展、联展。其作品为世所重,享有盛誉。传略载入多种著名辞书。2001年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

草书的临习方法

草书的临习方法 1、草书分为两类:一是章草,即隶之草;二是今草,即楷之草,理当与行书属同一层次。狂草属今草,若行书为“走”的话,小草即为“跑”,狂草就是“狂奔”。目前时尚走走、跑跑的行草,也是一种风格。习草要有一定的正体基础,因为草出于正(篆、隶)书,同时草兼各体的美学素质。草书从字法到笔法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正入险绝,循序渐进,并经过长期的字法和技法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和学好这门艺术。主攻大草应从小草做起,可先习王羲之《十七帖》、智永或怀素《千字文》、孙过庭《书谱》。因为各种风格的大草均是以小草为基础的,有了一定小草基础就可选择符合自己审美观念的大草作品作为自己临习范本。由于草书的意多于法,载情性特强,因此习草还需注意字外功夫。因为书写者往往在瞬间挥洒中下意识地将自己审美、修养、情绪表现出来,所谓“书如其人”此时表现得最为充分,故习草更需提高艺术修养。 2、王羲之楷法师承钟繇,草书则上溯张芝。其《十七帖》是以真书笔法写草书,作草如真,故其笔致遒媚,结构精严,看似简单,下笔后方知其难。为此建议:一是以1比1或略大一点进行临习,这样便于在校帖中对照找差距,及时改正,不重犯错误;二是对工具笔墨纸张要考究,以达到原帖效果为标准。笔以用硬毫或兼毫为宜,纸可用元书纸或半生不熟的洒金宣等;三是认真学习有关此帖艺术特色的介绍文章和资料等,使自己对此帖用笔、结字、章法、情趣等技术和艺术特点有一个深刻了解和把握;四是察之尚精,拟之贵似。细节是艺术的生命。在对每一个细节(如用笔的起、行、收等)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东西,并收于自己的笔下。 3、《书谱》字数多,成草轨迹鲜明,易于循其法绳。临习《书谱》应将俊逸潇洒,峻拔钢断的用笔,纵横畅达、遒婉坚劲的笔势表现出来,特别是在用笔上的中侧并用、提按分明、顿挫有度所产生的质感和节奏的“蛀虫效果”,尤为精妙。先攻《书谱》,其他就可先放一放,应集中精力认认真真地去临写,暂不必求数量,以准确精到为标准,可以选择有代表性、认为精彩的几个字或几行字,从笔形笔势、字型字势等分析透、理解深,并能用自己的笔将所认识到的风格特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量的积累,直至全帖精熟,能随便择文书写,便可得原帖之八九,至此肯定会在书艺上有较大提高。此时不要担心个性不强,只要有了这个根基,就会有目的地选择其他经典,有选择地吸取能完善丰富此类风格的营养,久而久之必可使自己的作品既深具传统意趣,又较为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来。 4、《书谱》上手后再临习《十七帖》,此帖通篇务求便捷,几无赘笔臃画,洗练明洁,其他或以后诸家大草、狂草不过都是在此基础上的纵横发挥。在此基础上再临怀素《自叙帖》及黄庭坚《太白忆旧游诗》。怀素草书奔放之极而不失绳规,黄的草书增益“点”法。有了这些基础再涉猎各家,不妨都过过手,把他们的长处收入手底,为以后创作打下基础。 5、临习怀素《自叙帖》,对该帖清健的笔姿、瘦劲的笔调表现出的圆转矫健的线条,以及奔

于右任《周君石笙墓志铭》初现泾阳

德风堂, 于右任《周君石笙墓志铭》初现泾阳 《周君石笙墓志铭》 一方于书墓志刻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年动乱”中惨遭毁弃,40余年后,它的一件拓本最近却在先生祖籍、原石刻所在地——陕西泾阳突然出现,且其刀笔如新,品相佳美,几无一字损蚀,这对广大于书研究者、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值得额首称庆的一桩喜讯。

《周君石笙墓志铭》局部一 《周君石笙墓志铭》局部二 这件墓志拓本,便是于右任撰并书,成石于1937年的《周君石笙墓志铭》。拓本纵62厘米,横110厘米。不含铭文上下款,共32行,729字。(附局部图,系王东东提供) 墓主周石笙,虽说史无大名,但其人其事,却是民国省志有记,在其故里泾阳,也曾有过较佳口碑。特别是他跟于右任的那种既“同里同学”,又“以文字相切劘”,“少年之时,处之则形影相接,出则声名相比”,二人因而曾被“里中耆旧”,“期其远大”,寄予厚望。尤其是而后又有了于妹仲华嫁周这一重要的姻亲关系,故在其逝世6年之后,于右任便应外甥周伯敏之请,为周撰写此志,洋洋乎700余言。现时读来,虽系文言,却也让人觉着文辞简约畅达,造语朴实,尤其是下笔常带感情,因而颇为动人。这正是此墓铭不同于一般应酬之作之处。 周石笙,名镛,生于1875年,卒于1931年,享年56岁。葬于泾阳周家故莹。系晚清光绪癸卯进士。曾在刑部短期任职,后被宫派赴日考察学务,返陕后任陕西高等学堂监督,对树立良好学风、倡导设立农

校等多有建树。1930年,于右任在家乡泾阳县斗口村创办“斗口农事试验场”,就有跟周互相呼应的意思在。1930年,陕西发生大饥荒,周石笙出任赈务,尽心竭智,救死救荒,积劳成疾,越一年而殁。亲谊佳行如此,难怪先生在墓铭末尾会慨然长叹道:“同舍之契,离群之怀,何其今日,我铭君埋?”感情之深,唯手足可比! 作为身份显赫,书艺超群的民国要人,数十年来,经于右任撰书的碑文慕铭,何其多矣,但就其书法艺术风格来说,却经历了两个重要的转换阶段。一是50岁前,以《富平仲贞刘先生墓志铭》、《彭仲翔墓志》、《邹容墓表》、《蒋母王太夫人行述》、《佩兰女士墓志》、《董少将振五墓志铭》、《陆秋心墓志》等为代表的取法北魏楷书,将其点线、结字融入笔下,从而创造出了舒展俏拔、流畅大气的书体风格;二是50岁以后,以1936年《标准草书》成型出版为标志,于右任先生的书法风格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和变化,即融楷、行、草为一炉,创作出了一批以1939年的《李雨田墓表》、1945年的《邓友斋墓表》、《孙荆山墓志》等为代表的著名作品。行书入碑,早在1300多年前,唐太宗就以自己堪称成功的《晋祠铭碑》,首开风气之先;而草书入碑,千余年来,却鲜有尝试者。只是到了现代,于右任先生方才开此先河。对此,直至今日,也还有论者认为,碑的审美观念为凝重,而草书是流动的,故不宜。而于右任却以自己卓越的实践,证明了草书入碑之可行,从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让人感佩的贡献。在先生的此类代表作品中,楷书端庄高古,行书潇洒飘逸,草书流美律动,三体融为一起矛盾而又统一,是那么和谐自然的集于一身,浑若天成,呈现出全新的一种审美境界。现时,这件鲜为人知的《周君石笙墓志铭》在先生祖籍泾阳的突然面世,益加证明了先生这一阶段对书艺风格的进一步奋力探求,确实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功。 较前述几件作品要早上二年的《周君石笙墓志铭》的写成之日,恰好是先生的《标准草书》成型之时。单以其中的草书论,也似乎可以说,先生仿佛是在用作品的实践,默默地,为自己所主张的“易识,易写,准确,美丽”这一改进草书的“四原则”,作着形象生动的示范和注释。如有兴趣,无妨将这个拓本中的诸多草体字拿出,跟《标准草书》中的同一字体细细比对着去看,这时,你当会发现,它们之间,原有那么密切的血缘关系!另外,此件作品的章法,也做到了即谨严又活泼,张驰有度,收放自如。纵观全篇32行,前半部分,行均24字,而后则渐趋奔放,渐次减少为每行23字、22字,如同一阕华美的乐段,由弱到强,有低走高,由慢而快,直至推向高潮,一如孙氏之《书谱》节奏的前后变化转换那样。可谓:于书大美,尽在个中了!

智永真书千字文笔法

一、智永与其真草《千字文》 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隋间人,名法极,晋王羲之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世称“永禅师”。相传40年不下楼,书《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各寺。退笔头置大笔簏中,簏受一石余,五簏皆满。唐张怀《书断》评其书:“微尚有道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北宋苏轼《东坡题跋》言:“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妩媚俊挑,今人疑为唐人摹本。然墨本较之刻本更易直观显现古人笔法,故为习书首选范本。何况智永书法“精熟过人,惜无奇态矣”(李嗣真《书后评》),这一点无疑对初入书道者更是大有裨益,可较快地入手。我们这次系列讲座选用的是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墨迹影印本。 二、用笔概要 清河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中日:“智永《千文》,笔笔从空中落,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之。”分析此帖用笔,诚如何所言,无论起、行、收笔均力实气空,笔势浑穆。 1、起笔。智永《千字文》的起笔多空中作势,尖锋翻笔入纸,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笔锋落纸的一刹那有一个轻微的切笔动作,而后不露痕迹地行笔。这种起笔法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需要深厚的手上功夫,初习者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稳住笔势。

2、行笔。关于行笔,今人多有忽视。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言:“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包世臣这段话言明了行笔与起、收笔同样重要。 智永《千字文》的行笔丰厚遒劲、骨力洞达。临写时要求能裹住笔锋,手腕沉稳且轻虚,以达到力实气空的线条效果。 3、收笔。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帖中的收笔多蕴藉丰润,笔去而势未尽。临习时,要有一种静穆的心态,注意收笔的蓄势,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三、临写准备 每当我们面对一本新帖时,应掌握一些临帖常识,充分做好临帖前期的工具准备与心里调解,切不可“笔不论柔与硬,腕不论低与高”。应尽可能多地去了解每一本字帖所处的时代(当时的书风、用笔、用纸、作者的取法等)、书写的背景(作品书写年代及作者书写时的年龄、心境等)、相关的评论等方面的资料,以便于我们较好地理解原帖、走近原帖,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写效果。 在临写智永真草《千字文》之前,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把握字形,确定临字的大小 此帖字径大多不过2厘米,结构方正稳健,气息畅达。由于这是智永书写的一本普及性书法字帖,因此它并不追求险绝多变的体势,而是注意结字的稳健、匀称,力求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以便于人们欣赏、学习。我们在临习时,要抓住本帖的

田蕴章356字每日一题每日一字

《田蕴章书法讲座420集大合集》DVD-01分辨率为720X576无水印001_永_永字八法 002_火_火字与笔顺 003_必_必字与书法 004_右_右字与书法 005_有_有字与执笔 006_无_无字与捻管 007_飞_飞字与入门 008_耳_耳字与入门 009_之_偏锋与中锋 010_乎_方笔与圆笔 011_者_藏锋与露锋 012_也_临帖主要方法 013_哉_临帖三忌 《蕴章书法讲座420集大合集》DVD-02分辨率为720X576无水印 014_不_先学古人还是今人 015_方_欧题字笨拙怎么办 016_为_楷行草之间的联系 017_岂_书法研究生报考方式 018_君_今人难以超越古人 019_臣_师古而不泥古 020_日_高科技与学习书法 021_月_行草字形大小 022_雨_书法界文化品位低 023_竹_书法家的标准 024_鱼_风格和面目025_马_字外功 026_龙_今人与古人临帖 027_风_书法协会(一) 028_鸟_书法协会(二) 《蕴章书法讲座420集大合集》DVD-03分辨率为720X576无水印 029_山_评委(一) 030_心_评委(二) 031_其_书法评选过程 032_虎_流行书风 033_气_学院派书法 034_良_正书展 035_能_正书展评委 036_而_投稿作弊 037_处_学者型书法家 038_门_异体字 039_安_书法的变化 040_孝_读书与书法关系 041_自_当今书法家不写自己的诗042_高_现代书法 043_武_个人书展 044_每_书法有益于健康吗 045_寿_雅俗共赏 《蕴章书法讲座420集大合集》DVD-04分率为720X576无水印

草书写法岂容任意变更——论沈鹏先生草书中的谬误

沈鹏先生是当代书坛名人,身具众多头衔:全国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研究所顾问等职,可谓地位崇高,名声显赫。其著作颇丰,然而阅其《简介》,其作品还是以书法方面为主;而沈鹏先生之蜚声海内外,正因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领袖人物,从副主席到主席至少经历三十年左右,而自称创作书法作品达一万五千件以上。大约在十年前,我的邻人在济南参观李清照纪念堂时拍摄了一张沈鹏先生以草书体写的《一剪梅》的碑刻,拿照片来让我观赏,照片的草书文字还算清晰(见图:沈书一剪梅)。《一剪梅》正文共六十字,浏览之下,不禁使我惊诧不已,因其中既有错字,又有不合规范的字,加在一起就有六个字之多。其后不久又有书画界的朋友向我提起:沈鹏先生出版过一本《沈鹏行草千字文》(以下简称:“沈书千文”),并说书中有若干错字。(按此书书名应命题为“草书千字文”更为切题,因严格地说书中可作行书看的仅寥寥数字。)闻听此言,就产生了一个很想一睹究竟的愿望,后来偶然在书肆发现了这本书,便买了回来。此书出版于2000年,封底写明是北京和平出版社出版、第一版第四次印刷。虽没有印数,但作为普及型的平装本,几次印刷至少也在数万册以上。披卷阅览一过,令我大为惊愕,因为几乎每一页都有写错的字,甚至有一页内就有数字谬误。 笔者作为书法艺术工作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学习研究草书。从《淳化阁帖》(以下简称:阁帖)十卷本作为开端进行辨识草书,以后几乎遍览晋唐以来历代名家的草书碑帖,凡遇疑难不识的字,不惜耗费时间精力,必至辨清认识而后已;有些疑难的字是作为存疑经搁置多年之后重新检阅时始忽然开悟,获得确切辨识的。数十年的苦心研习探索,对草书的各种规范写法以及其创造的依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于是发现近二、三十年来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的多种碑帖书籍中,释文中的错误非常之多,甚至七十年代出版的四大巨册《草字编》(启功先生总校订)以及奉乾隆帝御旨刻制之《三希堂法帖释文》也有释错或应释而未能辨识的草书。由此深感草书之辨识确是一门艰深的学问(关于这一问题,笔者拟

书法艺术在线作业题库

书法艺术在线作业题库 本题库共16套试题,已涵盖所有考试试题。 下载后使用ctrl+F查找答案 一、单选题 1.(2分)八分书指的是() A. 草书 B. 楷书 C. 篆书 D. 隶书 答案D 2.(2分)颜真卿的()作品,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A. 《大唐中兴颂》 B. 《麻姑仙坛记》 C. 《争座位贴》 D. 《祭侄文稿》 答案C 3.(2分)行书盛于() A. 晋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答案A 4.(2分)王羲之因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被后世誉为 A. “草圣” B. “书圣” C. “初唐四杰”之一 D. “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B 5.(2分)颜真卿被后世称为 A. “忠义书家” B. “多产书家” C. “长寿书家” D. “官场书家” 答案A 6.(2分)()是怀素最著名的代表作 A. 《食鱼帖》 B. 《圣母帖》 C. 《自叙帖》 D. 《论书帖》 答案C

7.(2分)颜真卿被后世称为 A. “忠义书家” B. “多产书家” C. “长寿书家” D. “官场书家” 答案A 8.(2分)宋徽宗自创(),具体表现为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 A. “劲体” B. “金石体” C. “瘦金体” D. “骨骼体” 答案C 9.(2分)造字传说中最有影响、最形象具体的是() A. 伏羲八卦说 B. 神龙结绳说 C. 仓颉造字说 D. 大禹治水说 答案A 10.(2分)柳公权以书致仕,历经()朝,在中国历代书法家中实属罕见 A. 4 B. 5 C. 6 D. 7 答案D 11.(2分)瘦金体出自哪位帝王之手() A. 唐太宗 B. 宋徽宗 C. 秦始皇 D. 乾隆 答案B 12.(2分)韩愈七律诗句“数纸尚可换白鹅”是指书法家 A. 王珣 B. 王凝之 C. 王献之 D. 王羲之 答案D 13.(2分)相传是谁改进了秦篆,发明了最初的隶书 A. 史籀 B. 赵高 C. 程邈 D. 蔡邕 答案C 14.(2分)明代的()被誉为“吴中四名家” A.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指导精编版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指导 一、智永与其真草《千字文》 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隋间人,名法极,晋王羲之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世称“永禅师”。相传40年不下楼,书《干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各寺。退笔头置大笔簏中,簏受一石余,五簏皆满。唐张怀瓘《书断》评其书:“微尚有道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北宋苏轼《东坡题跋》言:“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右图为作品局部)妩媚俊佻,今人疑为唐人摹本。然墨本较之刻本更易直观显现古人笔法,故为习书首选范本。何况智永书法“精熟过人,惜无奇态矣”(李嗣真《书后评》),这一点无疑对初入书道者更是大有裨益,可较快地人手。我们这次系列讲座选用的是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墨迹影印本。

二、用笔概要 清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中日:“智永《干文》,笔笔从空中落,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之。”分析此帖用笔,诚如何所言,无论起、行、收笔均力实气空,笔势浑穆。 1.起笔。智永《千字文》的起笔多空中作势,尖锋翻笔入纸,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笔锋落纸的一刹那有一个轻微的切笔动作,而后不露痕迹地行笔。这种起笔法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需要深厚的手上功夫,初习者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稳住笔势。 2.行笔。关于行笔,今人多有忽视。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言:“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包世臣这段话言明了行笔与起、收笔同样重要。 智永《千字文》的行笔丰厚遒劲、骨力洞达。临写时要求能裹住笔锋,手腕沉稳且轻虚,以达到力实气空的线条效果。

千字文楷行草书法集

千字文楷行草书法集 辽宁王卫

千字文南朝梁代周兴嗣编纂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简)1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繁)2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简)2日月盈昃辰宿列張(繁)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简)3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繁)4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简)4閏余成歲律呂調陽(繁)5云腾致雨露结为霜(简)5雲騰致雨露結為霜(繁)6金生丽水玉出昆冈(简)6金生麗水玉出昆岡(繁)7剑号巨阙珠称夜光(简)7劍號巨闕珠稱夜光(繁)8果珍李柰菜重芥姜(简)8果珍李柰菜重芥薑(繁)9海咸河淡鳞潜羽翔(简)9海鹹河淡鱗潛羽翔(繁)10龙师火帝鸟官人皇(简)10龍師火帝鳥官人皇(繁)11始制文字乃服衣裳(简)11始制文字乃服衣裳(繁)12推位让国有虞陶唐(简)12推位讓國有虞陶唐(繁)13吊民伐罪周发殷汤(简)13弔民伐罪周發殷湯(繁)14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简)14坐朝問道垂拱平章(繁)15爱育黎首臣伏戎羌(简)15愛育黎首臣伏戎羌(繁)16遐迩一体率宾归王(简)16遐邇一體率賓歸王(繁)17鸣凤在竹白驹食场(简)17鳴鳳在竹白駒食場(繁)18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简)18化被草木賴及萬方(繁)19盖此身发四大五常(简)19蓋此身發四大五常(繁)20恭惟鞠养岂敢毁伤(简)20恭惟鞠養豈敢毀傷(繁)21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简)21女慕貞潔男效才良(繁)22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简)22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繁)23罔谈彼短靡恃己长(简)23罔談彼短靡恃己長(繁)24信使可复器欲难量(简)

24信使可複器欲難量(繁)25墨悲丝染诗赞羔羊(简)25墨悲絲染詩贊羔羊(繁)26景行维贤克念作圣(简)26景行維賢克念作聖(繁)27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简)27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繁)28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简)28空穀傳聲虛堂習聽(繁)29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简)29禍因惡積福緣善慶(繁)30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简)30尺璧非寶寸陰是競(繁)31资父事君曰严与敬(简)31資父事君曰嚴與敬(繁)32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简)32孝當竭力忠則盡命(繁)33临深履薄夙兴温清(简)33臨深履薄夙興溫清(繁)34似兰斯馨如松之盛(简)34似蘭斯馨如松之盛(繁)35川流不息渊澄取映(简)35川流不息淵澄取映(繁)36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简)36容止若思言辭安定(繁)37笃初诚美慎终宜令(简)37篤初誠美慎終宜令(繁)38荣业所基籍甚无竟(简)38榮業所基籍甚無竟(繁)39学优登仕摄职从政(简)39學優登仕攝職從政(繁)40存以甘棠去而益咏(简)40存以甘棠去而益詠(繁)41乐殊贵贱礼别尊卑(简)41樂殊貴賤禮別尊卑(繁)42上和下睦夫唱妇随(简)42上和下睦夫唱婦隨(繁)43外受傅训入奉母仪(简)43外受傅訓入奉母儀(繁)44诸姑伯叔犹子比儿(简)44諸姑伯叔猶子比兒(繁)45孔怀兄弟同气连枝(简)45孔懷兄弟同氣連枝(繁)46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简)46交友投分切磨箴規(繁)47仁慈隐恻造次弗离(简)47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繁)48节义廉退颠沛匪亏(简)

言恭达草书论

言恭达草书论 来源:国谊国礼 在中国书法史上,草书是最具民族性与天才性的艺术形式,它诉诸心性又上达与融摄宇宙精神,在理性的规则下反迸出宗教与浪漫精神,反映出汉民族天才式审美幻想与哲思。可以说,它是道家哲学在古代书法艺术中的最高反映。它源于道之“一画”、“一条线通贯着大宇宙”,它为书法立法并破法,在立法与破法的张力结构中将中国书法推向最高审美之境。宗白华说,“中国音乐衰落,书法代替音乐成为民族最高的艺术。”如果加以限定的话,这里所说的书法,确切地说,应是狂草。 草书的天才性是毋庸置疑的。从魏晋二王为草书立法后,每一时代都渴望草书天才的出现,但草书天才往往吝悭一面,在二王之后,草书大家零星而出,整个南朝也只有王慈、王志堪称圣手。经历南北朝统一,隋代无一草书家,至初唐草书家也只有孙过庭,而且拘于小草,未能宏逸。迟至中唐,张旭、怀素二位天才草书家才惊世而出,挟惊天地、泣鬼神之如椽巨笔,将草书推向顶峰,并将二王今草推向狂草之境,完成了唐型狂草的审美转换。张旭、怀素狂草不仅臻于高度成熟,并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旭素之后,狂草为晚唐狂僧所继承,推波助澜、蔚成大观。晚唐五代、藩镇、军阀割据,国家分裂,书法凋弊,狂草也趋于衰落。从整体上看,唐代之后,草书基本处于一个不断衰落的过程。群体性草书大家阵容再也没有出现,并且,即使是个体性的草书大师也只是偶逢,才不世出。如宋代只有黄山谷大草堪称绝诣,为盛唐大草遗响,其余周越辈则不足观。元代近百年无一草书家,鲜于枢、康里巎巎、杨维桢皆泥于小数,为草书之流亚,难称大者。宋元之后,明代堪称草书中兴时代,大草书家辈出,如祝枝山、徐渭、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皆在草书创作上臻至一流,超迈宋元。只是在气局上,尚与唐人有不小的距离。明代可以说是草书的中兴时代,同时也是草书的一个回光返照的急遽衰落的时代。 清代满族入主中原,以血腥手段镇压汉族人民,实行文化钳制奴役政策,通过大兴文字狱、消除文化反抗,并援程朱理学取代王阳明心学,消除思想多元,重开思想史上理学统治时代。灰暗的理学统治,扼杀了草书的生命感性,一代草书大师傅山入清后寂寂而终,终老牖下,表明草书的辉煌时代已经终结。傅山之后,清代书法史上无草书大家产生。继清乾嘉时期碑学萌起,颠覆帖学道统,草书更是跌于谷底。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国朝书品》中将王铎草书列于能品下第八;傅山草书则仅列为能品上第三,姚鼎行草书妙品之后,包世臣草书眼光之低劣可见一斑。至清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的记述则更使人欷觑不已,“近世北碑盛行,帖学渐废,草法则既灭绝,行书简易便于人事,未能遽废。然见京朝名士以书负名者,披其简牍,与正书无异,不解使转顿挫,令人可笑。” 清末碑学发展已显现出全面危机,这就是魏碑独盛而行草偏废。一些有见识的碑学大家如赵之谦、康有为、沈曾植皆开始打破魏碑的笼罩而引帖入碑,从而开创了碑帖融合的新局。至清末民初,碑帖融合已蔚成大观,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碑学危机。清末碑派大家的价值选择,预示着碑学发展到一个更高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的碑学发展中,碑学对帖学的重新接纳,也使得帖学重现生机,并开始谋求独立发展。到民国二、三十年代,随着碑帖融合趋向极致——于右任碑草书为标志——碑帖两极分治的契机终于产生。沈尹默对复兴帖学的倡导,表明帖学开始挣脱碑学羁绊,而重新获得主体地位,并对现代书法史产生重大影响。 在帖学复兴的书史境遇中,如何复兴大草已成为现代书家重新思考的问题。虽然这一问题未免过于沉重,并且由于碑学历史对帖学历史压抑所导致的帖学失忆,使得当代书家在面对草书实践问题时难以获得历史的超越性。于右任“标准草书”的倡导与实践便显示出史观的淆乱和窘境,同时也提示出碑学之于草书的无力。事实正是这样,碑草书发展到于右任已显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事实证明,现代草书要获得大的历史突破,必须走出以碑统帖主调下的碑融之路。林散之、毛泽东成功的草书实践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林散之、毛泽东草书

书法千字文

牛人写的《书法千字文》,无一重字、太绝了! 前言 有一位牛人,把《中国书法通史》用一部千字文(韵歌形式)写了出来,收录了中华书坛五千年的大事件、大书家及其传世碑·帖·墨迹,并按朝代阐释演变简史和流派风格,采用五字一句的现代韵文,全文二百句,一百韵,一千字,无一字重复。今发来与大家共赏! 正文 中华五千年,书法一脉连, 名家赛星辰,珍品万代传。 炎黄(1)仓颉字,“符号”开新篇; 殷商(2)甲骨文,“占卜档案”苑; 西周(3)钟鼎·金(4), 《利簋》两《盂·盘》; 注释: (1)炎黄:指上古时期的炎帝和黄帝时代,炎黄创造了华夏民族; 仓颉:指黄帝的史官仓颉,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汉字的人;他首先发明“符号”,把符号叫“字”,从此告别了“结绳记事”年代,开启了汉字新篇章。 (2)殷商:指中国历史上的“殷商”时代。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发现最早的文字,刻在甲骨上,故称“甲骨文”;到目前为止,已发掘15万片甲骨,4500个不重复的单字;甲骨文是中国书法的起源,多用于“占卜记事”;在河南殷墟发掘了“甲骨文占卜档案库”,由此建立了“殷墟博物苑”。 (3)西周:指中国历史上的“西周世”。 (4)钟鼎·金:指“钟鼎文”,也称“金文”;古人在青铜器上刻字叫“钟鼎文”,因古代称钟鼎为金,故也叫金文,传世佳作有《利簋(gui)》、《大盂鼎》、《小盂鼎》、《散氏盘》、《墙盘》等。 春期(5)载·盟(6)誓,

始皇(7)石鼓·言(8)。 秦(9)区大·小篆,只见直·弧圆; 李斯(10)撰玉箸(11), 《封·琅·芝·峄山》。 程邈(12)确定隶(13),撇捺钩折点; 汉(14)达最精级, 蚕头燕尾(15)显; 注释: (5)春期:指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 (6)载·盟:全称是“载书”,也叫“盟书”,是春秋战国时期古人记录盟誓活动的誓约辞。 (7)始皇:指中国历史上的先秦早期,在“始皇”28年出现“石鼓文”。 (8)石鼓·言:指石鼓文,也称《四言诗》,是刻在10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是记录皇帝游猎的《四言诗》,也称“猎碣文”; (9)秦:指我国秦代,首位开国皇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从此把篆书区分为“大篆”和“小篆”,把秦之前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统称“大篆”;把大篆简化整改后叫“小篆”,也称秦篆,是秦代通用文字。篆书:只有“直画”、“弧画”和圆,没有撇、捺、钩、折、点。 (10)訛李斯:是小篆创始人,更是中华书坛第一位留下名字的伟大书法家。 (11)玉箸:古人把“小篆”叫“玉箸(zhu)篆”,由李斯撰写的小篆杰作:《封泰山碑》又名《泰山刻石》,还有《琅琊台》、《芝罘》、《峄山》刻石。 (12)程邈:是秦汉人,原是狱吏,后犯错入狱,他在服劳役十年期间,把大小篆整改为3000字的隶书报秦始皇,秦始皇称善,将其减刑提拔为狱史,并下旨“定书”,因程邈是个徒隶,故将他的字称为隶书(或佐书)。(13)隶书:程邈隶书改变了篆书笔画,出现了“撇·捺·钩·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至今也是盛行书体。 (14)汉:指我国汉代,又分东汉和西汉。 (15)汉隶:东汉隶书出现了“蚕头燕尾”,使隶书达到最精级,发展到最高峰,故称“汉隶”。 蔡邕(16)《熹》规范,纵改横向扁; 《礼·乙·曹·晨·迁》,佐貌已臻全。 许慎(17)《说解》典, 《部首》《六》词源。 魏晋南北朝(18),翰坛翻波澜;

【重磅】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现世

【重磅】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现世

怀素(725 ~ 785)史称“草圣”。唐代高僧,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以“狂草”名世,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博学多才,与李白、杜甫、颜真卿、陆羽、戴叔伦、苏涣等名人都有交往。传世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诸帖。他留存下来的书法墨宝,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珍贵无比。 值得一提的是,怀素《小草千字文》作为其传世书迹中的经典,其纸本真迹首次被学者黄锦祥发现。此《千字文》原是经帖装纸本(白麻纸),每页纵26.8厘米,横13.5厘米;现存9页共42行(为原文过半手迹),计530字。帖外封套被旧藏家题签为:“怀素传本墨迹《草书千字文》”十一字。有专家推测,此帖在唐代或早已秘藏于日本,曾避开多次兵灾战火,清代期间又流入中原。现为黄锦祥先生所藏。此《小草千字文》是怀素标准小草的唯一作品,古有“一字值千金”的美誉,故又名《千金帖》,为“天下第一小草”,与其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相映成趣。观帖中藏印数枚,打开全帖俯瞰时,那些如指甲般大小的字迹富有动感,让人赏心悦目。通篇为小草,笔锋瘦劲飘逸、典雅;上下呼应,一气贯之神采飞扬。“宋四家”之一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称道:“怀素草书暮年乃不减长史(指张旭)。。。”此言直截指出怀素晚年身体状况良好,才能写出眼前这样高水平的得意之作,让后人为之激赏和赞叹!

古往今来的诗人墨客,对怀素的书法成就早已赞不绝口。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吟诗赞美怀素草书:“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韩偓的《题怀素草书屏风》也称赞:“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尤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贯休的《观怀素草书歌》:“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始是颠。师不谭经不说禅,筋力唯于草书妙。颠狂却恐是神仙,有神助兮神莫及,铁石画兮墨须入。金尊竹叶数斗余,半饮半倾山衲湿。醉来把笔猛如虎,粉壁素屏不问主。……知师雄名在世间,明月清风有何极。”吕总的《续书评》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黄庭坚的《山谷题跋》称:“怀素草书暮年乃不减长史(指张旭)。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米芾的《海岳书评》赞“怀素书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某氏的《集古录》也说:“藏真特以草书擅名当时,而尤见珍于今世。”蒋之奇评说:“草书有妙理,唯怀素得之”。 2017年3月,当黄锦祥发现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时赞叹曰:“素僧独步,草圣千秋。神品再现,国之福矣!”关于怀素的传记和评赏就更多了,几乎没有一本书法史著没提到怀素。如论其艺术价值更远远高于宋元手迹,正如当年除邦达先生指着《食鱼帖》说,这是拍卖行顶尖的好东西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