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基本概念和要求

独立性基本概念和要求
独立性基本概念和要求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要求

一、独立性的概念

(一)独立性的内涵

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1.实质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损害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诚信行事,遵循客观和公正原则,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2.形式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外在表现,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项目组成员没有损害诚信原则、客观和公正原则或职业怀疑态度。

(二)独立性概念框架

独立性概念框架,是指解决独立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用以指导注册会计师:

(1)识别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2)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

(3)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或将不利影响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网络与网络事务所

如某一会计师事务所被视为网络事务所,应当与网络中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客户

保持独立。

如果一个联合体旨在通过合作实现下列目的,被视为网络:1.共享收益或分担重要的成本;2.共享所有权、控制权或管理权;3.共享统一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4.共享同一经营战略;5.使用同一品牌;6.共享重要的专业资源。

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网络事务所在评价与审计客户的独立性时,应当考虑与审计客户的

关联实体之间的关系。

评价对独立性的影响时,通常将网络所与本所同等看待。

三、上市公司的关联实体

1.[父母实体]能够对客户施加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并且客户对该实体重要;

2.[爷爷实体]在客户内拥有直接经济利益的实体,并且该实体对客户具有重大影响,在客户内的利益对该实体重要;

3.[孩子实体]受到客户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非上市仅此一类];

4.[孙子实体]客户(或受到客户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拥有其直接经济利益的实体,并且客户能够对该实体施加重大影响,在实体内的经济利益对客户重要;

5.[姐妹实体]与客户处于同一控制下的实体,并且该姐妹实体和客户对其控制方均重要。

四、公众利益实体

1.法律法规界定的公众利益实体,包括上市实体;

2.法律法规规定按上市公司审计独立性的要求接受审计的实体。

如果其他实体拥有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将其作为公众利益实体对待。

五、审计业务期间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业务期间和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内独立于审计客户。

审计业务期间自审计项目组开始执行审计业务之日起,至出具审计报告之日止。

如果审计业务具有连续性,业务期间结束日应以其中一方通知解除业务关系或出具最终审计报告两者时间孰晚为准。

六、合并与收购

如果由于合并或收购,某一实体成为审计客户的关联实体,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识别和评价其与该关联实体以往和目前存在的利益或关系,并在考虑可能的防范措施后确定是否影响独立性,以及在合并或收购生效日后能否继续执行审计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在合并或收购生效日前,采取必要措施终止目前存在的利益或关系。

如果在合并或收购生效日前,不能终止目前存在的利益关系,应与治理层讨论不能终止的原因以及对由此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

如果治理层要求事务所继续执行审计业务,事务所只有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才能同意这一要求:

1.在合并或收购生效日起的六个月内尽快终止目前存在的利益或关系;

2.存在利益或关系的人员不得作为审计项目组成员,也不得负责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3.拟采取适当的过渡性措施,并就此与治理层讨论。

精品文档 (117)《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标解读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二、课标解读 (一)经历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揭示分数意义的本质 在分数概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各种直观因素,让学生借助充分的感性材料,发现和归结一类事物的一般和本质特征,从而辅助其建构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首先,可以用正方 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表示,去除图形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提炼出“把一个图形 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用表示”;接着,的应用范围从一个图形拓展到把若干个物体看成的一个整体,去除整体的个数、部分的个数等因素,提炼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成4份,其中的1份用表示”;最后,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通过整体(单位“1”) 与部分(取得份数)不变,而等分的份数不同,分数大小相应在发生变化;或者通过整体不变,等分的份数以及取得份数不同,得到不同的分数等练习,以进一步揭示概括分数的意义。显然,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又在这一过程中感悟体会到分数的内涵。 (二)揭示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方法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比如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等。这些概念与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与方法。例如不管是假分数的概念的理解、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还是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它们实质都是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同样,约分与通分,它们也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此,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B级) 1

一、 带余除法的定义及性质 1. 定义:一般地,如果a 是整数,b 是整数(b ≠0),若有a ÷b =q ……r ,也就是a =b ×q +r , 0≤r <b ;我们称上面的除法算式为一个带余除法算式。这里: (1)当0r =时:我们称a 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完全商 (2)当0r ≠时:我们称a 不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不完全商 一个完美的带余除法讲解模型:如图 这是一堆书,共有a 本,这个a 就可以理解为被除数,现在要求按照b 本一捆打包,那么b 就是除数的角色,经过打包后共打包了c 捆,那么这个c 就是商,最后还剩余d 本,这个d 就是余数。 这个图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带余除法算式中4个量的关系。并且可以看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余数的性质 ⑴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⑵ 余数小于除数. 二、 余数定理: 1.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和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39除以5的余数等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42除以5的余数等于3+4=7除以5的余数为 2 2.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差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差。 知识框架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7除以5的余数等于2,两个余数差3-1= 2. 当余数的差不够减时时,补上除数再减。 例如:23,14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23-14=9除以5的余数等于4,两个余数差为3+5-4=4 3.余数的乘法定理 a与b的乘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的积,或者这个积除以c所得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除以5的余数等于3×1=3。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积再除以c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除以5的余数等于3×4除以5的余数,即2. 乘方:如果a与b除以m的余数相同,那么n a与n b除以m的余数也相同. 一、同余定理 1、定义 整数a和b,除以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m所得余数相同,就称a和b对于模m同余或称a和b在模m下同余,即a≡b(modm) 2、同余的重要性质及举例。 〈1〉a≡a(modm)(a为任意自然); 〈2〉若a≡b(modm),则b≡a(modm) 〈3〉若a≡b(modm),b≡c(modm)则a≡c(modm); 〈4〉若a≡b(modm),则ac≡bc(modm) 〈5〉若a≡b(modm),c≡d(modm),则ac=bd(modm); 〈6〉若a≡b(modm)则an≡bm(modm) 其中性质〈3〉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传递性",性质〈4〉、〈5〉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乘性,"性质〈6〉常被称为"同余的可开方性" 注意:一般地同余没有"可除性",但是:如果:ac=bc(modm)且(c,m)=1则a≡b(modm)3、整数分类: 〈1〉用2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两类: 1,3,5,7,9,……(奇数); 0,2,4,6,8,……(偶数) 〈2〉用3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三类: 0,3,6,9,12,……(被3除余数是0) 1,4,7,10,13,……(被3除余数是1) 2,5,8,11,14,……(被3除余数是2)

小学奥数教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计算题

小学奥数教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计算题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________. 【答案】10 【解析】【解答】解:3+6=9,9÷3=3;5×3-5=10,分母应加上10。 故答案为:10 【分析】先计算现在的分子,然后计算分子扩大的倍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后计算分母应加上的数即可。 2.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________cm,可以剪成________块这样的正方形铁片。 【答案】 6;105 【解析】【解答】90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6cm, (90÷6)×(42÷6) =15×7 =105(块) 故答案为:6;105。 【分析】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这个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因数,这个边长最大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以,求出90和24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这个正方形铁片的最大边长。然后根据这个最大边长,看长为90cm的边能剪出几个正方形,宽为42cm的边能剪出这样的几排,用长边剪出的个数乘以宽边上剪出的个数算出总个数。 3.一排电线杆,原来每两根之间的距离是30米,现在改为45米,如果开始的一根不移动,至少再隔________又会有一根电线杆可以不移动? 【答案】 90米 【解析】【解答】 30=2×3×5,45=3×3×5,所以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故答案为:90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求至少再隔多少米又会有一根电线杆可以不移动,就是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 4.填上“>”“<”或“=”。 ________ 1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管理学基本概念总结

1 一月二月三月 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 合计合计合计 四月五月六月 产品名称数 量 金 额 利 润 产品名称 数 量 金 额 利 润 产品名称 数 量 金 额 利 润 合计合计合计 【隐性知识概念】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他在对

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查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按照波兰尼的理解,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最典型的是语言,也包括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旗语等诸种符号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什么是管理学?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及所开展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提高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1、管理学的层次、幅度及其关系 管理幅度:指管理者在保证管理有效性的前提下,所直接管辖的下属(机构、人员)的数量。管理层次:指在一个组织中,从普通员工到最高管理者,管理机构共分为多少等级。每一等级被称为一个层次。 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的多少与管理幅度的大小成反比。 3管理者所需具备的技能 1、概念技能:指管理者面对组织外部复杂的环境,洞察各类变化因素,识别主要矛盾,抓住问题实质,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高层必备) 2、专业技术技能:指管理者通晓专业知识,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层必备) 3、人际关系技能:指管理者善于与各方面的人沟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得到人们理解支持的能力。(每层必备) 4、管理的职能,分别什么意思 1 、计划:指在研究组织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对组织今后一定时期的活动确定目标、做出决策、制定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活动。 2、组织:指根据计划和目标,对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制度化安排,包括组织设计、人员配置、组织变革和发展。 3、领导:指管理者运用其职权和艺术,对下属施加影响,使他们以高昂的士气、饱满的热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具体包括指导、沟通和激励。 4、控制:指管理者根据既定计划的要求,检查组织活动,发现偏差,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与予纠正,或根据新的情况对原计划做必要调整,保证计划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5、管理对人性有哪些假设 ○1“经济人”假设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B级)

一、 带余除法的定义及性质 1. 定义:一般地,如果a 是整数,b 是整数(b ≠0),若有a ÷b =q ……r ,也就是a =b ×q +r , 0≤r <b ;我们称上面的除法算式为一个带余除法算式。这里: (1)当0r =时:我们称a 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完全商 (2)当0r ≠时:我们称a 不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不完全商 一个完美的带余除法讲解模型:如图 这是一堆书,共有a 本,这个a 就可以理解为被除数,现在要求按照b 本一捆打包,那么b 就是除数的角色,经过打包后共打包了c 捆,那么这个c 就是商,最后还剩余d 本,这个d 就是余数。 这个图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带余除法算式中4个量的关系。并且可以看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余数的性质 ⑴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⑵ 余数小于除数. 一、 余数定理: 1.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和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39除以5的余数等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42除以5的余数等于3+4=7除以5的余数为 2 2.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差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差。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7除以5的余数等于2,两个余数差3-1= 2. 当余数的差不够减时时,补上除数再减。 余数性质及定理 知识框架

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一直以来,很多外国专家持这样的观点: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管理,最容易发生问题的也是管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其答案却是众说纷纭。但肯定包含这样的原因,就是不懂管理,或者说不懂得管理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就企业发展而言,懂管理未必就会成功,但不懂管理一定不会成功。据说,“企业管理”一词在一百多年前才出现。今天我们所说的“企业管理”,是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庞大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如何实现企业组织持续性和健康性的发展。一锤子买卖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两回事,要实现后者,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世界发展到今天,企业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今天中国二十多年来的企业管理,实际上囊括了西方三百年的工业化管理历程,但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无论什么样的管理解决之道,企业都会习惯性地使用效益和效率去衡量,如果一项看起来很“伟大的理论”,既不谈效益,也不谈效率,都会质疑它对于企业管理的价值。 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说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效益的化,看起来与企业定义有一致性,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效益的化;另一种观点说管理的目的就是满足顾客,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观点。利润来自哪里?效率来自哪里?这两个问题,今天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或者说是西方企业管理的共识,即:利润来自满足顾客、效率来自分工流程。第一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观点,第二种观点是现代的观点。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仅要了解管理的渊源,更要了解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一个好的管理理论在继承中发扬光大。目前国内外众多企业普遍采用了“现代管理学”的理念,“现代管理学”是从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写于1946年的《公司的概念》开始算起的,为什么没有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算起?因为在德鲁克之前,所有的企业管理几乎都是在谈论“企业和利润”,从德鲁克开始,才谈论“组织和绩效”,才讨论“产品与顾客的关系、组织与个人的关系”。目前流行的“目标管理”的概念也是德鲁克XXXX 年最先提出来的。因此说,现代企业管理不仅关注企业生产的组织、生产的效率和企业的效益,更关注顾客的反映、顾客的需求,也关注企业职工的思想和实际的情况。 在这里还要提到国企的中国特色管理,或者叫“中国式管理”,都强调了稳定比竞争更重要、和谐比效率更重要、价值观统一比个性的解放更重要,这与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有差异,国内的专家正在积极探索,力求缩小这种差异,使国际先进管理理论不仅仅在中国特定环境下发挥出有效管理的作用,同时也能与国际惯例有效接轨。

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挑战奥数

挑战奥数 【例1】 分数527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约分后是415 。这个加数是多少? 分析:分子和分母加上一个相同的数, 差 不变,约分后的差为11,原来分子与分母的差是现在分子与分母差的2 倍,则是约去的数。用4与15分别乘上约去的数,还原成约分前的分子、分母,再看与原分子分母相差几,就是加上的那个相同的数。 原分子分母的差:27-5=22 约去数:22÷(15-4)=2 约分前的分子分母 4×2=8 15×2=30 加上数 8-5=3 30-27=3 答:这个加上的数是3。 变式练习1 分数233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一个数,新的分数约分后得34 ,减去的数是多少? 30-23=7 4-3=1 7÷1=7 3×7=21 4×7=28 23-21=2 30-28=2 答:减去的数是2。 变式练习2 给一个分数的分子乘2,分母除以5后得到一个新分数是135 ,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135=85 8÷2=4 5×5=25 答:原来的分数是425 。 【例2】 分数5564的分子减去某一个数,分母同时加上这个数,所得的新分数化简后是413 ,这个数是多少? 分析:分子减去一个数,分母加上这个数,原分数分子分母的和不变。约分前的分子与分母的和与原分数分子分母的和相等。约分前分子与分母的和是现在分子分母和的 7倍,则是约去数。用4与13分别乘上约去数,还原成约分前的分子、分母,再看与原分子分母相差几,就是加上的那个数。 原分子分母的和:55+64=119 现分子分母的和:4+13=17 约去数:119÷17=7 约分前分子分母 4×7=28 13×7=91 加或减去的数 55-28=27 91-64=27 答:这个数是27。 变式练习3 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92,把这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减去16,得到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管理的要素和职能

第四篇管理的要素和职能 管理系统虽是由不同性质的各个部分(子系统)或环节组成的,但构成各个部分(子系统)或环节的基本事物或要素最终还是表现为管理的要素;而从管理系统的运动过程看,管理的实施主要体现为对管理的不同过程运用不同的管理职能。管理要素和管理职能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构勒成了整个管理活动的全貌。因此研究管理的要素和管理的职能,对揭示管理的内在规律,进一步阐释管理原理、原则在管理过程、环节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篇在介绍管理的要素及作用的基础上,重点讨论管理的各种职能及运用方法。 第十章管理的要素 管理的要素是指管理系统的构成因素,有时亦称管理系统的资源。对于管理的要素,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早人们普遍认为人、财、物是构成管理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后来又加上时间、信息要素,随着社会分工协作的发展、科技进步、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对管理系统研究的深化,一些重要的、无形的资源也列入了管理的要素。所以,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把管理要素分为人员、资金、物、文化、技术、信息、时间、组织、环境、社会关系等十大要素。我们按这些要素是否具有实体性,大致分为两大类,即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 本章将对这些要素的含义及在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基本分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熟悉掌握: (1)各种管理要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各种要素在管理系统及管理过程中的功能和意义。 第一节管理系统中的有形要素 管理的有形要素是指具有某种实体形态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员、资金、物。 一、人员 人员这个管理要素是系统中唯一起能动作用并可以决定系统其他要素作用发挥程度的关键要素,它包括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里强调,作为管理系统第一要素的人员,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掌握一定技术技能、劳动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 从管理活动来看,组织中的人员可分为两大类:管理者、被管理者,另外还有一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层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但事实上任何管理者在管理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别人管理。不过相对于一定组织或一定组织层次来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区分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从任何组织来说,人员大体可分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二类。 (一)管理者 1、管理者的含义及作用 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通常是指在组织中担负对其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等工作的人员。 2、管理者的分类 管理者是负责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沟通的人员。

1.同余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第三章 同余 §1 同余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定义 给定一个正整数m ,若用m 去除两个整数a 和b 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b 对模m 同余,记作()mod .a b m ≡若余数不同,则称,a b 对模m 不同余,记作 ()\mod a b m ≡. 甲 ()mod . a a m ≡ (甲:jia 3声调; 乙:yi 3声调; 丙:bing 3声调; 丁:ding 1声调; 戊:wu 声调; 己:ji 3声调; 庚:geng 1声调; 辛: xin 1声调 天; 壬: ren 2声调; 癸: gui 3声调.) 乙 若()mod ,a b m ≡则()mod .b a m ≡ 丙 若()()mod ,mod ,a b m b c m ≡≡则()mod .a c m ≡ 定理1 ()mod |.a b m m a b ≡?- 证 设()mod a b m ≡,则12,,0.a mq r b mq r r m =+=+≤<于是, ()12,|.a b m q q m a b -=-- 反之,设|.m a b -由带余除法,111222,0,,0a mq r r m b mq r r m =+≤<=+≤<,于是, ()()1221. r r m q q a b -=-+- 故,12|m r r -,又因12r r m -<,故()12,mod .r r a b m =≡ 丁 若()()1122mod ,mod ,a b m a b m ≡≡则,()1212mod .a a b b m ±≡± 证 只证“+”的情形.因()()1122mod ,mod a b m a b m ≡≡,故1122,m a b m a b --,于是()()()()11221212|m a b a b a a b b -+-=+-+,所以()1212mod .a a b b m +≡+ 推论 若()mod ,a b c m +≡则()mod .a c b m ≡-

第一讲 中西方人际关系

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 中国的人际关系与建立在西方观念基础上的西式人际关系是有较大差异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植根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基础上的民族,有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积淀出发,来对中国的人际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 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 正因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财富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才形成了其独有的特殊性,要把握在中国处理人际关系的要义,就必须从对这种特殊性建立正确全面的认知入手。 (一)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人如今的思维和思考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进一步地溯本求源可以发现,以下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这些模式的本质及精髓所在: 1.伏羲氏与八卦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作为人类文明的始祖,伏羲氏的许多创造发明都是意义重大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创立了“八卦”。 《周易?系辞下传》中曾提到:“昔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该记载的意思是说伏羲氏观察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总结其规律,创画了八卦。“八卦”是指“坤”、“艮”、“坎”、“震”、“巽”、“离”、“兑”以及“乾”等八种悬卦的符号,代表天地间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种种事物。时光荏苒,数千年来人们交口传颂着伏羲氏画八卦的故事,而八卦台(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作为历史的见证,也依然屹立在黄河岸边。八卦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中国现代各行各业的人民工作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八卦潜移默化的影响。 2.易经 伏羲氏在依据法河图和洛书画成八卦的基础上,随后又按“每卦有三支,因而重之,为卦六十有四”的原理进行了扩展,这就是《周易》一书的基本内容。《周易》与对其进行哲学体系性提升的《易传十翼》一起共同构成了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易经》。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它被列为群经之首。在民国初时期,它被纳入黄埔军校的必修课,在现代西方它则被视为破译东方文明的钥匙。由此可见,《易经》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智慧遗产,也是我们所努力倡导的“中国式管理”的理论基础之所在。 基本内容 《易经》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集中记录。主要是以八卦交相配合,来说明各种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周易?系辞上传》中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太极是世界总过程的开始,由太极生出天地;而有天地就有四时,四时运行,就变出雷风水火山泽来。而雷风水火山泽则演化出万事万物。《易经》就是这样以八卦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原理,说明世界生成的整个程序。 核心思想 从《易经》的内容进行推演,可以发现它主要是阐明宇宙之间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即“易简”),但一切的事物却又在不停地变化发展(即“变易”);而同时又有一些固定不变的东西存在(即“不易”)。具体而言,就是认为宇宙的千变万化受一个简单的法则支配,有一定规律可寻(易简),而社会上的一切制度、礼仪、文物、器具,都会因时而变(变易);但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尊卑之序、长幼之伦,却永远不变(不易)。 (二)中西方人际关系的比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奥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奥数)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五(1)班的同学借了《儿童文学》,的同学借了《聪明屋》.的同学借了《少年 时代》,的同学借了《漫画世界》,还有的人看《笑林》.借阅________刊物的同学一样多? 【答案】《儿童文学》《聪明屋》和《少年时代》 【解析】【解答】解:,,所以借阅《儿童文学》《聪明屋》和《少年时代》刊物的同学一样多。 故答案为:《儿童文学》《聪明屋》和《少年时代》 【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第二个和第三个两个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然后判断哪些图书借阅的人数一样多。 2.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________cm,可以剪成________块这样的正方形铁片。 【答案】 6;105 【解析】【解答】90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6cm, (90÷6)×(42÷6) =15×7 =105(块) 故答案为:6;105。 【分析】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这个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因数,这个边长最大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以,求出90和24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这个正方形铁片的最大边长。然后根据这个最大边长,看长为90cm的边能剪出几个正方形,宽为42cm的边能剪出这样的几排,用长边剪出的个数乘以宽边上剪出的个数算出总个数。

3.两个连续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80,求这两个数.________ 【答案】 30,32 【解析】【解答】解:480=2×2×2×2×2×3×5,2×3×5=30,2×2×2×2×2=32,这两个数是30和32。 故答案为:30,32。 【分析】把480分解质因数,然后根据质因数的特点确定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独有的质因数,试算后确定这两个数即可。 4.的分子减少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A. 减少3 B. 减少6 C. 减少4 D. 增加4【答案】 C 【解析】【解答】解:6-3=3,6÷3=2;8÷2-4=4,分母应该减少4。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原来的分子减去3求出现在的分子,然后计算分子缩小的倍数,把分母也缩小相同的倍数,然后确定分母应该减少的数即可。 5.把的分子减去20后,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A. 减去20 B. 增加20 C. 减去36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把的分子减去20后,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54-54÷3=36。 故答案为:C。 【分析】把的分子减去20后,分子变成了30-20=10,相当于把分子缩小3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所以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缩小3倍。 6.下列分数中,最简分数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B、D中的分数都不是最简分数,C中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故答案为:C。 【分析】最简分数是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4.1基本概念及一次同余式

1. 同余方程15x ≡12(mod99)关于模99的解是__ x ≡14,47,80(mod99)_。 2. 同余方程12x+7≡0 (mod 29)的解是__ x ≡26 (mod 29)_____. 3. 同余方程41x≡3(mod 61)的解是__ _ . 4. 同余方程9x+12≡0(mod 37)的解是___ x ≡11(mod 37)______ 5. 同余方程13x ≡5(mod 31)的解是_ x ≡ 29(mod 31)__ 6. 同余方程24x ≡6(mod34)的解是__ x ≡13,30(mod34)__ 7. 同余方程26x+1≡33 (mod 74)的解是__ x ≡24,61 (mod 74)_ 8. 同余方程ax +b ≡0(mod m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__()b m a ,_ 9. 21x ≡9 (mod 43)的解是_ x ≡25 (mod 43)__ 10. 设同余式()m b ax mod ≡有解()m x x mod 0≡,则其一切解可表示为_ _ . 11. 解同余式()15mod 129≡x 12. 同余式()111mod 1227≡x 关于模11有几个解?( ) A 1 B 2 C 3 D 4 13. 同余式3x ≡2(mod20)解的个数是( B ) A.0 B.1 C.3 D.2 14. 同余式72x ≡27(mod81)的解的个数是_9_个。 15. 同余方程15x ≡12(mod27) 16. 同余方程6x ≡4(mod8)有 个解。 17. 同余式28x ≡21(mod35)解的个数是( B ) A.1 B.7 C.3 D.0 18. 解同余方程:63x ≡27(mod72) 19. 同余方程6x≡7(mod 23)的解是__ _ . 20. 以下同余方程或同余方程组中,无解的是( B ) A.6x ≡10(mod 22) B.6x ≡10(mod 18) C.???≡≡20) 11(mod x 8) 3(mod x D. ???≡≡9) 7(mod x 12) 1(mod x 21. 同余方程12x ≡8(mod 44)的解是x ≡8,19,30,41(mod 44)____ 22. 同余方程20x ≡14(mod 72)的解是 ___ 23. 下列同余方程无解的是( A ) A.2x ≡3(mod6) B.78x ≡30(mod198) C.8x ≡9(mod11) D.111x ≡75(mod321) 24. 解同余方程 17x+6≡0(mod25) 25. 同余方程3x ≡5(mod16) 的解是___ x ≡7(mod16)____ 26. 同余方程3x ≡5(mod14)的解是_ x ≡11(mod14)的解是__。 27. 同余方程3x ≡5(mod13)的解是__ x ≡6(mod13)_________。 28. 下列同余方程有唯一解的是( C )

时代光华讲义:中国式管理团队(曾仕强)

第一讲日本人的团队管理(上) 现代化管理在美国即成为“美国式管理”,而到了日本,它又势必会打上深刻的日本烙印,由此可见,现代化管理一定要与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才会产生功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民族,古人留传下来的历史文化财富博大精深,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中国的团队管理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性,可以称之为“中国式团队管理”。 对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理解 “团队”的要义 要理解“中国式团队管理”,首先应该明确“团队”的内在含义。可以从“团”和“队”两个方面

把握: ?“团”,就是指团体,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即按照一定的配合关系所组成的集体或者系统。 不论是团体还是组织,所强调的都是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因此,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家庭都可以称之为团队或组织。 ?“队”则更突出组织内部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协同一致的力量,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力。 现在很多组织之所以视团队管理为重点和难点,就是因为大多数组织只有形式,而没有巨大有效的统和力量,如同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步调不一,内乱频繁。 对“团队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的出发点 基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特殊性,要把握“中国式团队管理”的要义,就必须从对这种特殊性建立正确全面的认知入手。 1.要传承民族文明 中国人如今的思维和思考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进一步地溯本追源可以发现,“伏羲氏与八卦”以及《易经》这两个密切联系的方面是这些模式的本质及精髓所在。因此,对于中国人的一言一行,只要从易经的道理来看待和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破解其中的奥妙。换言

之,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指导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相当有帮助的。 2.对西学要用“拿来主义” 然而近几百年来,中国人开始盲目地用西方的观点和标准来看待和分析自身的一切,并且将自身的缺点与西方的优点进行对比,其结果是很糟糕的;而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已经开始逐渐地丧失民族自信心。因此,对如何借鉴西方科学文化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可以学,因为这个领域是不存在国界的,而在吸收与文化有关的思想以及处理与人有关的问题时,则必须谨慎小心,一定要避免机械和盲从,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否则,将对国人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在阐述中国式团队管理时,首要的一环就是对东西方团队管理的模式和特点进行深入的比较,以此加深对自身特点的把握。 日本人的团队精神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客观的评价,团队力量最强的是日本人。因为在日本的团队中,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服从的意识非常强烈。也就是说,所有人都精诚团结,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没有太多个人意见。 然而,尽管日本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强烈的,但随着全世界所有民族的长期互动,其价值观也是会发生改变的。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第四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产生:在测量、分物或计算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时,用分数表示 2、单位“1”的含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也叫做整体“1” 3、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形式用m n (m 、n 为自然数,且m ≠0)表示 4、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5、分数单位及其个数: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a ÷b= b a ( b ≠0).反过来说,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线→除号,分数值→商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另一个数 一个数,即比较量÷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得到的商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小于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数,大于或等于1 3、带分数: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 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分子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整数;不是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解质因数 1、定义 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方法 枝状图式分解法、短除法 3、书写方法 要分解的数写在等号左边,质因数用连乘的形式写在等号右边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1、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性质的应用: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可以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的分数 五、约分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因数 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短除法:把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从小到大依次作为除数,连续去除这两个数,直到商是互质数为止,把所有除数相乘,得最大公因数

管理学基础概念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1)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2)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3)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 3、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4、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时所必经的过程。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6、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7、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 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要靠组织全体成员的努力 控制: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行 创新: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管理的两重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也是生产力。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的预期目标都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泰罗制的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3、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4、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企业的供应、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设计 法约尔管理理论: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其中管理职能还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他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需要层次理论: 从一定的需要出发,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行动,进而实现需要的满足,而后又为满足新需要产生新行为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激励过程。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起激励作用。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这一理论没有注意到工作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

【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B. 假分数都比1大 C. 求无盖长方体纸箱所需材料的多少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D. 2是偶数,也是质数;9是奇数,也是合数。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假分数大于等于1。 故答案为:B。 【分析】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数,当分子等于分母时,这个数就是1。 2.涂色部分正好占整个图形的的是( )。 A. B. C. 【答案】 B 【解析】【解答】A,图中不是平均分,所以不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B,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1份,也就是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C,图中不是平均分,所以不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据此解答. 3.下面四幅图,图中的阴影部分不能用表示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C项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A、B、D项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故答案为:C。 【分析】指的是把一个总量平均分成5份,表示其中的2份的量。 4.的分子加上8,如果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A. 加上8 B. 加上34 C. 乘8 D. 增加3信【答案】 B 【解析】【解答】的分子加上8,如果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34.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的分子加上8,由4变成了12,扩大了3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则分母也要扩大3倍,17扩大3倍是51,用51减去原来的分母17即可解答. 5.把和化成分母是2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正确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把化成分母是2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是;把化成分母是24而大 小不变的分数是。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6.在 =S中,不能为0的是()。 A. N B. M C. S 【答案】 B 【解析】【解答】M不可以为0。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数中分母不可以为0。

2020-202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奥数)

2020-202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奥数)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一个最简分数是真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积是15,这个最简分数是________或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答】解:15=3×5=1×15,所以最简分数是或。 故答案为:;。 【分析】分子和分母的积是15,15=3×5=1×15,则分子和分母的组合有4组,即,,,。真分数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最简分数是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1和15互质,3和5互质,所以结果只能为:,。 2.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________cm,可以剪成________块这样的正方形铁片。 【答案】 6;105 【解析】【解答】90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6cm, (90÷6)×(42÷6) =15×7 =105(块) 故答案为:6;105。 【分析】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这个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因数,这个边长最大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以,求出90和24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这个正方形铁片的最大边长。然后根据这个最大边长,看长为90cm的边能剪出几个正方形,宽为42cm的边能剪出这样的几排,用长边剪出的个数乘以宽边上剪出的个数算出总个数。 3.1路和2路公共汽车早上7时同时从起始站发车,1路车每隔6分钟发一辆车,2路车每隔7分钟发一辆车。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________。 【答案】 7时42分或7:42 【解析】【解答】6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6×7=42, 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7时+42分=7时42分. 故答案为:7时42分或7:4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