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概述内容

职业道德概述内容
职业道德概述内容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职业道德讲义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

(一)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综合。

三层含义:1、一个社会的道德的性质、内容,是由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决定的。

2、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偏私与公正等作为标准来调整人民之间的行为的。

3、道德不是由专门的机构制定和强制实施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传

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

(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1)道德和法律都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

2、道德能够弥补法律调节的不足

(1)在调节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窄。

(2)在调节主体上,法律代表国家意志,通过司法部门强制执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心来指导。

(3)在调节方式上,法律具有强制性、滞后性,道德则具有自觉性、事前性

(三)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价值倾向的活动。(如善恶、是非、荣辱、正义与邪恶、诚实与虚假评价)道德评价的特点:扩散性和持久性。如“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建立良好声誉要持久,而毁掉它却在一瞬间。

二、职业道德

(一)职业: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所从事的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某种专门业务活动、相对稳定的工作。是责任、权利和利益的有机统一。

三层含义:1、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

2、通过职业劳动是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二)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它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2、它存在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共性: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

个性: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教师必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医生必须救死扶伤,军人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等。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1、职业理想:即人们对职业活动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形成职业态度的基础,是实现职业目标的精神动力

2、职业态度: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动态度和心理倾向。

3、职业义务: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履行对他人、社会应尽的职业责任。

4、职业纪律:在岗位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条例等职业行为规范。

5、职业良心:在职业义务中所形成的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评价活动。

6、职业荣誉:社会对从业者职业道德活动的价值所作出的褒奖和肯定,及从业者在主观认识上对自己职业道德活动的一种自尊、自爱的荣辱意向。

7、职业作风: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风范。

(四)职业道德的特征

1、鲜明的行业性

2、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4、一定的强制性

5、相对稳定性

6、利益相关性

第二节职业道德的社会功用

一、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

(一)导向功能:指职业道德具有引导职业活动方向的作用

(二)规范功能:指职业道德具有促进职业活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效用

(三)整合功能:指企业通过职业道德核心理念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调节,起到凝聚人心、协调统一的效用。

(四)激励功能:指职业道德能够激发从业人员产生内在动力的效用。

二、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有利于调整职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三)有利于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及主要内容

(一)我国职业道德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包含了职业道德的萌芽

2、奴隶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形成时期

3、封建社会,产生许多新职业,职业道德有了新的行业要求

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开始建立

(二)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精华

1、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

2、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

4、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5、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6、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

二、国外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及主要内容

(一)国外职业道德历史发展

(二)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精华

1、社会责任之上

2、敬业

3、诚信

4、创新

(三)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1、加强道德立法工作

2、注重信用档案体系的建立

3、严格的岗前和岗位培训

第四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特点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性质和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

1、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3、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第二章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职业道德建设

1、引领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方向

2、确立职业道德建设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保持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特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体现了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指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二)职业道德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职业道德的“五个要求”

1、爱岗敬业:是从业人员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

2、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品质,是一项根本的职业道德

3、办事公道:指从业人员在办事时公正、客观、不徇私情,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

则处理问题

4、服务群众:为满足群众需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

5、奉献社会:不以获得报酬为最终目的,自愿为他人、为社会付出劳动的行为

三、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务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关系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1、它们适用的范围不同

2、它们反映的利益不同

3、它们存在着相通性:如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爱国为民、崇尚科学

第二节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一、集体主义的内涵

集体主义:指一起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一)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二)坚持维护集体利益的原则

(三)集体利益要通过个人利益的满足来实现

二、集体主义的要求

(一)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小集体”与“大集体”的关系

(三)反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

1、极端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一自我为中心的处世哲学。

2、享乐主义:是一种庸俗腐朽的价值观,它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

3、拜金主义:以金钱为中心,以获取金钱为人生最终目的。

第三节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忠诚、审慎、勤勉

一、三个准则的描述

1、忠诚:指从业人员忠实于服务对象并对自己的委托人认真担负职责、以寻求实现职责的最优效果的强烈态度和意向。

2、审慎:指选择最佳的手段以实现职责最优的结果,并努力规避风险,

3、勤勉:要求从业人员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非常投入,集中精力做好事情,不能分心,不能偷懒,不能三心二意。

二、面对应用环境和条件的具体分析

1、关于“忠诚”:存在着职责、对最高经营责任人和企业“忠诚”的问题。怎么体现忠诚?忠诚是听话,还是把活干好?还是既听话又把活干好?

正确做法:一个人的忠诚应该是中处于他的职责,通过圆满完成自己的职责,来体现对最高经营责任人和企业(委托人)的忠诚。

2、关于监督、举报、“打小报告”:发现其他员工又不道德的行为,比如偷窃、撒谎等,该如何做?(举报,维护了企业整体利益,但影响同伴的关系)

正确做法:说服并敦促当事人主动找管理者坦白

3、关于审慎:审慎会引起过于保守或优柔寡断吗?如何评判决策者的魄力或鲁莽?

4、关于勤勉:加班是勤勉吗?如何看待加班?

三、其他素养

职业荣誉感、契约精神、克服主观性、民主精神等

第三章职业化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化的特点与职业精神

一、职业化的特点

职业化:也称“专业化”,是一种自律性的工作态度。就是按照职业道德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并圆满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

三层内容:1、核心层是“职业化素养”

2、中间层是“职业化技能”

3、外在层是“职业化行为规范”

二、职业化与新型劳动观

职业化是新型劳动观的核心内容,职业化对新型劳动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理解职业对个人生活的价值,还要了解职业竞争的重点,达到标准化和专业化。三、现代职业观与职业精神

现代职业观念的基本价值尺度: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愿意付出。

职业精神:一方面指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如崇尚敬业、责任、团队、创新、学习等),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以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节职业化的内涵与职业道德素养职业化的内涵:德才兼备

一、德才兼备

二、职业道德准则

美国9条职业道德准则: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系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

三、自主与协作

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克服团队中的小团体主义。

四、职业化与人力资源伦理

职业化对于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制度化价值,对人力资源伦理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第三节职业化管理

一、职业化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1、职业化管理在文化上的体现是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

2、职业化管理还包含着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即从业人员业务活动的规范化。

3、职业化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职业化管理和企业有职业化的文化是三位一体。

二、建立职业化标准

1、职业文化是一个复合的系统。

2、战略管理和决策管理是一个宏观性的制度。

3、科学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开发流程,以及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4、职业化的标准要求建立评价体系和纠错系统。

三、职业道德建设与职业化的促进重视职业道德与科学管理的统一

第四章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技能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一、职业技能的内涵:指从业人员从事职业劳动和完成岗位工作应具有的业务素质,包括职业

知识、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

1、职业知识:包含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其他知识

2、职业技术:驾驭本职业或岗位的科学技术

3、职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如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专业能力、自主性和承受能力等。

三、职业技能的特点

1、时代性

2、专业性

3、层次性

4、综合性

四、职业技能的作用

(一)职业技能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1、职业技能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2、职业技能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职业技能是人们谋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1、职业技能是就业的保障

2、职业技能有助于增强竞争力

3、职业技能是履行职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

第二节职业技能有效发挥需要职业道德保障

一、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具有统领作用:

在德行和才能的关系上,德行居主导地位

二、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发挥具有支撑作用:

能力较低的人可能比能力强的人更出色,因为有职业道德的支撑,在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意志品质等方面有区别。

三、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1、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增强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为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第三节提高职业道德以提升职业技能

思考:如何提升职业技能呢?一要脚踏实地,二要用于进取,三要永无止境

一、脚踏实地

(一)在工作中学习(二)端正态度

二、勇于进取

(一)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二)自信坚定,持之以恒(三)勇于创新

三、与时俱进

(一)立足时代,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加快发展更新的特点

(二)立足国际,充分认识我国总体的职业技能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立足未来,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五章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节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职业生涯的拓展

(一)就业方式的转变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就业制度“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二)职业道德修养可以为一个人的成功提供社会资源

(三)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帮助从业者度过难关,走向辉煌

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职业境界的提高

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个人成长成才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业人员“社会化”的需要

(二)加强职业道德是从业者自我实现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端正职业态度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一种职业态度

(二)文明礼让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个人道德修养境界和社会道德风貌的表现

主要变现在仪容端庄、待人和气、举止文明、谦恭礼让等方面。

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强化职业情感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强化职业情感,注重从我国优秀传统道德中汲取营养

推崇仁爱原则,恪守诚信,讲求慎独、内省,应当先义后利、见利思义,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

(二)强化职业道德情感有赖于从业人员对道德行为的直接体验——慎独、积善成德

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注重历练职业意志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职业道德应该讲法治、讲诚信、讲效率、讲公平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职业道德内含着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正确处理好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一系列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及文明经营的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意识。

第六章敬业

第一节人在职场——敬业的重要性

一、敬业是从业人员在职场立足的基础:干一行、爱一行、才能钻一行、专一行

二、敬业是从业人员事业成功的保证

(一)强烈的敬业精神是从业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

(二)敬业是人生的关键,是人生制胜的法宝

(三)敬业意味着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三、敬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一)敬业促进企业效益提高

(二)敬业提升企业生产力水平

(三)敬业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第二节把握精髓——敬业的内涵

一、敬业的含义:敬业就是尊重、尊崇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以恭敬和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工作专心,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义务感。

1、恪尽职守

2、勤奋努力

3、享受工作

4、精益求精

二、敬业的特征1、主动 2、务实 3、持久

第三节践行规范——敬业的要求

一、强化职业责任(一)了解职业责任:在其位必谋其政

(二)强化责任意识:责任重于泰山

二、坚守工作岗位(一)遵守规定:无规矩不成方圆(二)履行职责(三)临危不惧

三、提高职业技能(一)要勇于实践(二)要开拓创新

第七章诚信

第一节人在职场——诚信的重要性一、诚信关系着企业的兴衰

(一)诚信是企业形成持久竞争力的无形资产

1、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要真实反映消费者的需要

2、企业的产品必须货真价实

3、企业要认真履行各种承诺和契约

(二)诚信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需要

(三)诚信是企业组织绩效的保证

二、诚信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生存力和发展力

(一)遵守诚信之规是人的社会化的必需

(二)遵守诚信之规是人们谋得职业的必需

(三)遵守诚信之规是人们职业发展的必需

第二节把握精髓——诚信的内涵

一、诚信的含义:诚信就是真实无欺,遵守约定和践行承诺的行为。

本质内涵:真实、守诺、信任,即尊重实情、有约必履、有诺必践、言行一致、赢得信任。

二、诚信的特征

(一)通识性(二)智慧性(三)止损性(四)资质性

第三节践行规范——诚信的要求

一、尊重事实(一)坚持正确原则,不为个人利害关系左右

(二)澄清事实,主持公道(三)主动担当,不自保推责

二、真诚不欺

(一)诚实劳动,不弄虚作假(二)踏实肯干,不搭便车(三)以诚相待,不欺上瞒下

三、讲求信用(一)择业信用(二)岗位责任信用(三)离职信用

四、信誉至上(一)理智信任(二)积淀个人信誉(三)维护职业集体的荣誉

第八章公道

第一节人在职场——公道的重要性

一、公道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公道是企业构建和谐外环境的保证(二)公道是企业构建和谐内环境的保证

二、公道是员工和谐相处,实现团队目标的保证

(一)公道正派是从业人员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品质

(二)公道正派是外资企业用人的重要标准

三、公道是确定员工薪酬的一项指标

四、公道与否影响到员工职业发展的前景

第二节把握精髓——公道的内涵

一、公道的含义:一般而言,公道、公正、正义、公平是同一概念,是指给予行为对象其应得而不给其不应得的行为和品德。

公道既可以形容制度、行为,也可以形容员工的品德。

(一)公道的制度:公道是制度的灵魂

(二)公道的行为:公道的品德在公道的行为中才能逐渐养成

(三)公道的品德:是公道的最高表现

二、公道的特征(一)公道标准的时代性

(二)公道观念的多元性:如公平对待顾客、不分贫富,一视同仁

(三)公道意识的社会性

第三节践行规范——公道的要求

一、平等待人(一)树立市场面前顾客平等的观念

(二)树立按贡献取酬的平等观念(三)树立按德才谋取职位的平等观念

二、公私分明(一)要有法律意识(二)要有慎微意识(三)要有大局意识

三、坚持原则:就是为人处事以企业的规章制度为准则,不能以个人好恶、人情世故为标准。

(一)坚持原则,立场要坚定(二)坚持原则,方法要灵活(三)坚持原则,要以德服人四、追求真理(一)追求真理,要加强学习

(二)追求真理,要敢于牺牲(三)追求真理,不盲目从众(四)坚持真理,不盲目唯上

第九章纪律

第一节人在职场——纪律的重要性

一、职业纪律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制定和执行纪律是树立企业形象的现实需要;职业纪律折射着员工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

二、职业纪律关系到企业的成败:遵守纪律能提供工作效率

三、遵守职业纪律是企业选择员工的重要标准: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对自己负责,要严格遵守公司的一切规章制度和纪律。

四、遵守职业纪律关系到员工个人事业成功与发展:

1、严守职业纪律,是职业成功与发展的基础。

2、严守职业纪律,是正确职业发展观的反映。

3、严守职业纪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

第二节把握精髓——纪律的内涵

一、纪律的含义:一般来说,职业纪律是指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所必须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1、从类别看,职业纪律包括有政府令、条例、制度、规定、公约、守则、管理办法、规程等;

2、从层面看,宏观上有法律、法规,中观上有行业的规定、规范,微观上有企业制度、规定、守则、要求、操作规程等

3、从领域看,职业纪律包括劳动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等。

二、纪律的特征

(一)社会性(二)强制性(三)普遍适用性(四)变动性

第三节践行规范——纪律的要求

遵守和践行职业纪律包括:学习岗位规则、执行操作规程、遵守行业规范、严守法律规范。

一、学习岗位规则

岗位规则定义:是针对岗位设置的规章、规定和管理办法,是从业人员开展岗位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一)原原本本学习岗位规则

(二)完整、准确、细致把握岗位规则

(三)反复研读岗位规则

二、执行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经过科学设计和实践检验必须遵守的工作流程和程序,它集中了许多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是长期从业活动和从业实践的精华,是必须坚持的工作步骤和技术要领。

(一)牢记操作规程(二)演练操作规程

(三)坚持操作规程:贵在持之以恒。不能放松要求,简化程序,否则会导致事故和失误。

三、遵守行业规范

行业规范定义:是从事某一行业和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如作为医生,其行业的基本规范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

四、严守法律规范:只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从业人员遵守职业纪律的内在规定。

第十章节约

第一节人在职场——节约的重要性

一、节约是企业兴盛的重要保证

(一)节约是企业制度重要内容(二)节约是企业增强成本意识

(三)节约是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四)节约促使企业创新技术(五)节约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节约是从业人员立足企业的品质:节约意味着机会,如随手关灯、关电脑之类

三、节约是从业人员事业成功的法宝

1、节约使员工珍惜时间资源,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2、节约使员工珍惜物质资源,做到“节用有度”,仔细考虑和安排每一分钱的用处。

3、节约使员工产生创新的动机。

第二节把握精髓——节约的内涵

一、节约的含义:一般说来,职业活动中的节约,是指从业人员爱惜和节制、节约使用企业财物及社会资源的行为。反映了一种对他人、公共财富如何使用的态度和行为。当用则用,该省则省。

二、节约的特征

(一)时代表征性:节约意味着对资源合理运用,并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纳入节约的内容中。

(二)社会规定性: 1、国家、企业将节约纳入制度规范 2、节约资源是对全民的道德要求(三)价值差异性:价值差异性影响着人们节约的践行行为。应树立正确的节约价值观。

第三节践行规范——节约的要求

一、爱护公物:指的是从业人员对于企业、公司的资金、机器、设备和公共物品等,要做到爱惜、合理和保护性地使用,保证并尽量延长其使用期限,不因人为的原因而致其遭受损失。

(一)强化爱护公物意识(二)对公物要爱护使用(三)不占用公物

二、节约资源

资源:指维持人类生存的一切资料的总称,包括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和人力资源等。

节约资源:指通过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合理而有节制地利用、消费物质资料。

(一)具备节约资源意识(二)明确节约资源责任(三)创新节约资源方法三、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坚忍不拔、战胜困难的精神。

(一)正确理解艰苦奋斗:是一种工作精神,不怕困难、勇于进取

(二)树立不怕困难的精神(三)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十一章合作

第一节人在职场——合作的重要性

一、合作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实施的内在要求

(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合作:“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企业间的密切合作

(三)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需要广泛的跨国、跨地区的密切合作

二、合作是从业人员汲取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手段

(一)合作有助于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

1、可以优势互补

2、可以取得成绩

3、有助于成就事业

(二)合作是员工相互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三)合作是员工相互信任,实现互利双赢

三、合作是打造优秀团队的有效途径:1+1>2的团队

(一)团队合作确保个人价值与整体价值的统一

(二)团队合作确保成员能力的发挥与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一个优秀团队应该具备的合作品质:1、成员对团队有强烈的归属感 2、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第二节把握精髓——合作的内涵

一、合作的含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就社会生活得某一内容、范围、目的或对象,为达到共同的目的,通过某些具体方式,彼此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联合行为或过程。

职业合作:是一种重要的伦理规范,是在职业生活中培育和发扬人的合群、协调、尽责、全局观念的过程。分为3种方式:群体间、群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

二、合作的特征(一)社会性(二)互利性(三)平等性

从业人员应当树立合作意识,应该做到:

1、端正态度,树立大局意识

2、善于沟通,提高合作能力

3、律己宽人,融入团队之中

第三节践行规范——合作的要求

一、求同存异:指承认事物存在矛盾和差别,在诸多因素的相互依存种,发现矛盾、化解矛盾,从而达成共识、团结合作的一种手段。

(一)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二)胸怀宽广,学会宽容(三)和谐相处,密切配合

二、互相协作(一)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二)竭尽全力帮助他人

三、公平竞争(一)在竞争中团结合作(二)在合作中争先创优

第十二章奉献

第一节人在职场——奉献的重要性

一、奉献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一)奉献是企业发展的道德要求(二)奉献提升企业的道德境界

二、奉献是从业人员履行职业责任的必由之路

三、奉献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四、奉献是从业人员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

(一)具有奉献精神,能把职业当事业来做

人的职业理想分三个层次: 1、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业

2、作为实现个人专长和才智的职业

3、作为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类的职业

(二)具备奉献精神,对工作积极主动,总会有成才的机遇

(三)具有奉献精神,能使个人价值融入集体价值之中

第二节把握精髓——奉献的内涵

一、奉献的含义:指舍弃个人或本集团的利益,去谋求他人或更多集团、国家、社会利益的自愿行为和精神境界。

对从业人员而言,奉献是在职业活动中,不以追求报酬为最终目的而付出劳动、付出时间,以创造成果的思想和行为。

二、奉献的特征

(一)非功利性:不以追求功利为唯一目标

(二)普遍性:奉献是对全体从业人员的要求

(三)可为性:奉献不仅人人应当去做,而且人人可以做到

第三节践行规范——奉献的要求

一、尽职尽责:就是根据所处岗位的性质和要求,从业人员要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担负应有的责任,精益求精,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一)要明确岗位职责:责任重于泰山

(二)要培养职业情感:“干一行,爱一行”

(三)要全力以赴地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全力以赴意味着在工作中竭尽才智和能力

2、全力以赴意味着在工作上精益求精

3、全力以赴意味着从小事做起,注重工作细节

二、尊重集体

尊重集体:就是坚持整体利益至上的道德原则,胸怀全局、大公无私、以整体利益为重。

(一)以企业利益为重

(二)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三)要树立职业理想:有伟大成就的人,向来善于自我管理

三、为人民服务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荣誉感(三)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主要表现在:a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c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a.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非制度化的规范,一种非权力规范,一种内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道德的论证功能(是指道德对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作用);道德的教育功能(是指道德的教化作用);道德的导向功能(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及其要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a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注意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b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c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a爱岗敬业,勤于职守b尽职尽责,奉献社会c遵纪守法,诚实守信d文明竞争,友好协作e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4、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概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基本内容:A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尊重自我,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开拓创新D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6、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的劳动是自觉的、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所需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3)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尽管他可能教过数十遍相同的课程,但教师还是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4)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2)~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3)~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8、大学精神的内涵: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两个方面。2)独立自治的精神,大学自治是西方大学最悠久的传统之一。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以物为尺度,旨在求真;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旨在崇善。二者在价值上相互渗透,相互支撑。4)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是指科学研究,二是指向人才的培养,三是只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的精神。 9、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a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师生代际-朋友式关系模式)b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宪法、民事法、教育法、经济法律关系)c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强制型、民主型、放任型)d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传统型、现代型)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一种人际关系。a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b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c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16、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 意义:a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就其本 质来说也是道德素质和道德力的竞争;b完善自我的需要;c是 实现现代化的需要;d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e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过程:a提高师德认识b陶冶师德情感c磨炼师德意志d坚定师 德信念e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10、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1)教学与科研 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大学是通过高深学问即学术研究来培育 高级专门人才的,其本质属性是教育性与学术性的统一,这就 内在地决定了大学教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双重身份——即 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必 须要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要清醒的把 握和审慎地使用这种权利。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也应当对现实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 树立起服务社会的自觉意识。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 提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以 知识权威的身份更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决策中来,以便使自己在 社会发展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大学教师担负着既要服务 社会又要引领社会前进的双重责任,他们是社会进步的领跑者 而不是追随者。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学术研 究既表现为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坚定信念,又表现为一种 超然独立的学者人格,学者的学术造诣和精神品格是相互支持 相辅相成的。 1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区别:a二者产生的时期不同,道德产生比法产生早得多b二者 社会作用的特点不同,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 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发挥作用的,而法则是由国家制定并 由国家强制执行的c二者同为行为规范,但法具有更强的刚性 度d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比较而言,法律具有明确性,法律 所干涉的范围有着明确的、具体的规定,而道德具有模糊性, 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人们关系或多或少或强 或弱的调节作用。 联系:a二者遵循的根本原则同一,道德和法都是人们的行为规 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二者都以一 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二 者遵循着相同的根本原则c二者在作用上相辅相成,一定的道 德要以一定的法律为后盾加以维持d二者在特点上、层次上、 作用范围上交叉重合。 13、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1)确定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 也是主体,缺少任何一方,教育活动无法进行。教师应该做到 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 动性,②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的作 用,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①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 育教学的需要,②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 要求,③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还表 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 (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 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的相互 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应遵循师德规范的要求 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少成见,放下架子去接近学生,把握 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 (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 需要,如果教师不对学生严格教育,只能贻害学生。严格教育 学生应当全面地科学地要求学生,要遵循以下原则:严而有理, 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14、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 内在根据: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a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 道德理性b形成教师对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c提高教师在集体活 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外在条件: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 15、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a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 方向b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c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 的养成d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e有助于大学生 科研素养的培养 17、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科 学的教学理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①教学对象的主体性②教 学目标的发展性③教学要求的全面性。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①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②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 养③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④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 进取。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②教师把 握教材的能力③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a.对教材的组织加 工能力;b.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c.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4) 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①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②建立整体 性教学目标模式③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 统。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①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②对学 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9、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依据 动机和效果作为行为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和因素,在道德 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机论者以动机作为衡量行为道德性质 及其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行动 的动机之中,与其效果无关;而效果论者主要从实际教育效果 来考察教育的道德性质和价值。动机论和效果论都有一定的合 理性,但两者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在道德评价 中,要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时候,应做到以下几点:a坚持动机 与效果的统一,在道德评价中不偏废任何一方,这是评价的前 提基础;b在强调两者缺一不可的前提下,也不否认两者在道德 评价中有主次轻重之分;c教育善恶评价还应坚持历史性原则。 对教育活动的道德评价不应脱离社会历史联系,这样才能恰当 衡量它的道德性质和意义。 5、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1)作为一个有意识的、有 思想的、有主动生的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 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2)教师的 劳动“加工”过程,必然要包括教与学两种浑然一体的活动3) 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学习的过程4)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 中的反作用特点。 2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A引导性原则:主要是从师德 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需要通过教 育使受教育者懂得这些规范之所以重要的道理。B内化性原则:主 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在进行师德培养时,一定要注意师德 规范向受教育者内心的转化。C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师德 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理论教育,又要引导 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知道自己的行为,以便 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D差异性原则:首先指高师院校 的师德培养工作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规律来 进行,要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真正掌握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实际 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其次,还要注意到在职教师 的不同特点,又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性问题。E 连贯性原则: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时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 规律。影响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具有社会性,另外, 师德的形成与发展还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18、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1)关心集体:重要意义:之所以要将关心集体作为对教师在 处理和集体关系时的道德要求,既在于教师集体对于教师个人 的重要意义,也在于它对形成团结和谐的集体的极端重要性。 ①在各个教师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团结和谐的集体对教师个 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②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 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 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的具体实现路径:①一个关心集体的教 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②自觉维护集体的 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③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 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什么是真实的集体?“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 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 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 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①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 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②集体的总体价值和

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市场竞争日 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 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的要求,在任何部门、任何岗位工作的公民,都应爱岗、敬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岗 敬业是社会公德中一个最普遍、最重要的要求。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 尽力;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即 对自己的工作要专心、认真、负责任。爱岗与敬业是相辅相成、 相互支持的。 要达到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首先要有献身事业的思想 意识。人是为生活而工作的,也是为工作而生活的,应当把自己 的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来看待。献身于事业就是要把自己的才华、 能力以至于生命都投入到事业当中去,认认真真、毫不马虎。只 有具备这样的思想意识,才能以从事本职工作为快乐。第二,要 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能认认真

真“钻一行”,才能专心致志搞好工作,出成绩、出效益。随着 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人才的相对饱和,用人单位会倾向于选择那些 踏踏实实工作,有良好工作态度的人。所以,干一行、爱一行在 今天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三,爱岗敬业要贯穿工作的每一天。提倡爱岗敬业,并非说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呆在某一个岗位上。然 而无论他在什么岗位,只要在岗一天,就应当认真负责地工作一天。岗位、职业可能有多次变动,但对其工作的态度始终都应当 是勤勤恳恳、尽职尽责。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一个人能在社会生活 中安身立命之根本。诚实守信也是一个企业、事业单位行为的基 本准则。企业若不能诚实守信,它的经营则难以持久。所以,诚 实守信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职业道德之一,每一位公民、每 个企业主、每个经营者,都要遵守这一基本准则。 诚实是人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最显著的特点是,一个人在 社会交往中能够讲真话。他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歪曲事实,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说谎, 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骗别人。 守信也是一种做人的品质,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其中“信”字也是诚实不欺的意思。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2.B【解析】题干文言文的意思是: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这体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要求。 3.D【解析】略。 4.D【解析】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 5.A【解析】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是师生关系。 6.B【解析】师德的教育伦理价值是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从劳动对象角度看,学校教育是以向师性和模仿性强的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没有伦理道德参与的教育过程,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过程。 7.A【解析】略。 8.C【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干地位。 9.A【解析】略。 10.B【解析】师德内涵不断融入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2)端庄大方——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3)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4)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 (5)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 (6)双赢思维——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7)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 (8)不断更新——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2.(1)世界发展趋势对师德建设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前提下,我国经济要在国际竞争中得到超越性发展,必须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于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教育能力。 (2)面临多元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挑战。在多元价值取向并存的现实中,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教师作为这一机构的代表,必须按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要求,选择与社会相一致的信仰价值和行为规范来教育自己及学生,这就需要我国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上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3)面临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挑战。社会发展需要法制作保障,更需要道德做基础,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能力、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主要靠教育来培养,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道德。 (4)面临实施“科教兴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就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教育的发展。 3.(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4.(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 (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5.(1)教师的人格、品质、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 (2)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3)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的作用; (4)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的作用。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 1.教师道德教育一方面对教育劳动的对象及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心;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教风;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能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2.(1)理想主义的师德观,理想主义的师德观的基本内涵是指以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为基点来协调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行为方式,它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有两个特征:起点高(教师应该是社会上高尚的人),精神价值明显(社会提倡以精神的丰富来弥补教师物质利益获得的缺乏)。(2)现实主义的师德观,现实主义的师德观从考虑社会现实和人性现实这两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2015课件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近四年试卷 2010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是一种从(实践—精神)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4、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6、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反映了他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基本职责。 7、确立教师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 8、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代际—朋友关系)。 9、在真实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不存在)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10、统率师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教育对象的向师性。 2、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师德修养要做到哪三个结合? 4、科研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5、如何理解“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 三、论述题 1、论述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2、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当如何开展有益竞争。 四、案例分析题 1、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谈谈对教育公正原则的理解。 2、从“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权利”以及教师对学生要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等材料中,谈谈对学生严格要求应遵循什么原则。 2011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职业的要素包括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和(科学、人文精神)。 5、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2011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职业的要素包括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和(科学、人文精神)。 5、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7、提出“真实集体”思想的是(马克思)。 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9、师德评价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10、教师在教育中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二、简答题 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如何把握。(性质、利益、变化发展、独立性)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主要的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的涵义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2)职业道德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 (3)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 (4)职业道德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 (5)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6)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对员工义务的要求。 (7)职业道德标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业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8)职业道德承载着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影响深远。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要理解职业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点: 首先,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

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甚至造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上的差异。如人们常说,某人有“军人作风”、“工人性格”、“农民意识”、“干部派头”、“学生味”、“学究气”、“商人习气”等、 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既易于为从业人员所接受和实行,而且易于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 再次,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最后,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职业道德虽然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它决不是离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在阶级社会里,职业道德始终是在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制约和影响下存在和发展的;职业道德和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的要求。同样,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在很大范围上都是通过具体的职业道德形式表现出来的。同时,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在学校生活阶段和少年生活阶段所形成的品行,影响道德主体的道德风貌。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真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制性规范(B)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C)道德对于人的要求高于法律(D)道德从来没有阶级性 参考答案:B 教材P2 2.以下关于道德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就业成功取决于知识和技术,道德不十分重要 (B)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对才能起到统领作用 (C)强调道德会束缚人的创新精神 (D)道德主要是说教,不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答案:B 教材P2 3.下列说法中,属于道德范畴的是()。 (A)畸形与正常(B)偏私与公正 (C)赢弱与强壮(D)丑陋与漂亮 参考答案:B 教材P2 4.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A)“德”为心声 (B)“德”为失去的意思 (C)“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D)“德”即信仰 参考答案:C 教材P3 5.在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范畴是()。 (A)“礼”(B)“气”(C)“诚”(D)“仁” 参考答案:A 教材P3 6.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道德发展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舆论 (B)风俗习惯 (C)经济关系 (D)领导示范 参考答案:C 教材P3 7.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A)“德”为心声(B)“德”为失去的意思 (C)“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D)“德”即信仰

参考答案:C 教材P3 8.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起源和概念内涵上看,中西方“道德”均含有规则、规范之义 (B)动物之间同样存在互助和友爱行为,道德不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C)道德与社会生产方式无直接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共性道德 (D)相比于法律,道德不仅适用范围小而且调节力度弱 参考答案:A 教材P3 9. 正确说明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关系的表述( )。 (A)二者没有任何关联(B)二者完全重合 (C)法律规范涵盖道德规范(D)二者部分重叠 参考答案:D 教材P4 10.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违法行为会受到强制制裁,但违背道德却不然。因此法律比道德威力大 (B)法律的规定明确而具体,道德规范的界定总是含糊其辞的 (C)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道德相比于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D)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性 参考答案:D 教材P4 11.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发展(B)道德依附于法律,衬托法律的权威 (C)道德始终滞后于法律的发展(D)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具备相同的规范功能参考答案:A 教材P4 12.关于道德与法律在调节社会关系领域的不同作用,正确的说法是()。 (A)道德的调节主体比法律多(B)法律的适应范围比道德广 (C)道德调节的力度比法律弱(D)法律的可接受性比道德强 参考答案:A 教材P4 1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作( )。 (A)阴阳相和 (B)鸟之两翼 (C)主仆相随 (D)众星拱月 参考答案:B 教材P4

职业道德概论

职业道德概论总结 1从哪些方面把握道德含义(道德的含义)P3-4(简答) 答:道德是有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8(简答) 答: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反作用,我们在承认道德总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产物的同时,也要承认道德又具有其相互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道德的这种独立性突出的表现为它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2)道德的特殊本质(怎么理解道德的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P8() 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A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非权利规范。C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为什么说道德是实践精神/怎么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解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道德的基本品质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什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15 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本质上也就是人民自我服务。职业分工是人民有组织的自己做自己的事业,客观上的联系和认识转化为主观认识,转化为一种道德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变“客观为别人”的旧职业道德转变为“主观为别人”,激发主人翁式的劳动态度,成为人民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力量与源泉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基本要求。因此为人民服务,不仅贯穿职业道德发展的始终,而且在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范畴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4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体系) 答: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内容以及意义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内容以及意义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一、爱岗敬业 1.什么是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亦称热爱本职。敬业包含两层涵义:一为谋生敬业,二为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敬业。 2.怎样才能做到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要求做到乐业、勤业、精业、干一行爱一行。 二、诚实守信 1.什么是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指忠诚老实,信守诺信,是为人处事的原则。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言必信,行必果”。 2.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原则,更是树立行业形象的根本。 3.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要求我们做到诚信无欺、讲究质量、信守合同。诚信无欺,即待物接人诚恳可信,不采用欺骗手段。讲究质量,即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把质量关。信守合同,即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认真履行承诺或合同。 三、办事公道 1.什么是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的职业道德规范。 2.怎样才能做到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要求人们做到客观公正,照章办事。客观公正,即遇事从客观事实出发,并能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处理。照章办事, 就是按照规章制度来对待所有的当事人,不徇情枉法、不徇私枉法。办事公道的核心就是要克服私心,正直无私。要做到办事公道,还 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能力,能明确是非标准,分辩善恶美丑,并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公道办事。 四、服务客户 1.服务客户的涵义 服务客户就是为客户服务。 2.怎样才能做到服务客户 服务客户要求做到热情周到,满足需要。 热情周到,即从业人员对服务客户抱以主动、热情、耐心的态度,把客户当作亲人,服务细致周到,勤勤恳恳。 满足需要,即从业人员努力为客户提供方便,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关心他人疾苦,主动为他人排忧解难。最后,做每件 事都要方便客户。 五、奉献社会 1.什么是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最高表现。 奉献,就是不期望等价的回报和酬劳,而愿意为他人、为社会或为真理、为正义献出自己的力量,包括宝贵的生命。 2.奉献社会要求人们做到把公众利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真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 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制性规范 (C )道德对于人的要求高于法律 参考答案: B 教材 P2 2.以下关于道德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就业成功取决于知识和技术,道德不十分重要 (B)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对才能起到统领作用 (C) 强调道德会束缚人的创新精神 (D) 道德主要是说教,不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答案: B 教材 P2 3.下列说法中,属于道德范畴的是( (A) 畸形与正常 (C )赢弱与强壮 参考答案: B 教材 P2 4.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 (A) “德”为心声 (B) “德”为失去的意思 (C) “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D) “德”即信仰 参考答案: C 教材 P3 5.在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范畴是( )。 (A) “礼” (B ) “气” (C ) “诚” (D ) “仁” 参考答案: A 教材 P3 6.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道德发展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 (A )社会舆论(B )风俗习惯 (C )经济关系 (D )领导示范 参考答案: C 教材 P3 7.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 (A) “德”为心声 (B ) “德”为失去的意思 (C ) “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D ) “德”即信仰 参考答案: C 教材 P3 (A ) 从起源和概念内涵上看,中西方“道德”均含有规则、规范之义 (B ) 动物之间同样存在互助和友爱行为,道德不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C ) 道德与社会生产方式无直接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共性道德 (B )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D )道德从来没有阶级性 )。 (B )偏私与公正 (D )丑陋与漂亮

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

职业道德内容概要 绪言 第一节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1.1道德的内函 人类脱离的动物界,人就有了道德。 早期原始社会,便生产了道德的萌芽。 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抽象的道德。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 第二节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治国的重要方略 2.1道路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两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保障个人与社会正常秩序的第二道防线。 2.2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1、从生产、发展来看,道德比法律产生的早的多,而且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唯一的规范。道德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而经过了几十万年以后,社会分裂为统治阶级才产生了法律。任何被统治阶级都不可能有自己的法律。阶级社会的历史上:一种法律体系独立,多种道德体系并行。2、从依靠的力量来看,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力来进行调控的。3、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而道德对人行行为所干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深入的多。 2.3把道德和法律、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1、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德治与法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来看,二者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3、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从道德和法律产生发展来看,奴隶社会刚出现时,有些法律规范就是从原始社会的道德习惯转化来的,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互相转化的现象更为普遍。 第三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民族 3.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3.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4、仁以待人,以礼敬人。 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 6、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 7、修身为本,严于律已。 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4、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 1、从社会性质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属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一种体制一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一种体制服种手段。 2、从所有制来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其主体是私有制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3、从分配制度上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实行的是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

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2)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就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靠舆论、习惯与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所有行为关系的总与。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与规范人们的行为;靠舆论、内心信念与传统习惯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就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一种行为规范。 二、道德的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 一般本质:指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就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规范;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 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与其她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表现为:道德就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即就是非制度化的规范、非权力规范、内化的规范; 道德就是一种实践精神,就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就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的特点 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渗透性;独特的多层次性;更高的稳定性;强大的自律性 社会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三、道德的类型:社会道德, 职业道德, 家庭道德 四、道德的基本功能 调节功能,论证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 一、职业的道德意义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二、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原则:为人民服务。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新的劳动态度,就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就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悉业务。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特征: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具有有限性;职业道德的规范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职业道德的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力强制性。 作用:1、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就是职业生存的条件;3、对从业人员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自我,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她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与品质。 一、教师职业: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就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1、教师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教师就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就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就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二、教师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劳动的目的与任务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的目的就是培养人; ----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 2、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对象的向师性;(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 3、教育劳动方式与工具的特殊性 劳动工具的特殊性;劳动方式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教师还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3)教育就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4)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就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4. 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1)关系众多,组成复杂;(2)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 教师职业规范产生于教育劳动实践; 由于人类社会分工与劳动分工,形成了纷繁复杂的职业。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在教育劳动中形成的。在教育劳动中,主要有四种利益存在:教师的个人利益、学生的个人利益、教师集体的利益、社会教育事业利益。为了有效而顺利地进行教育活动,需要调节各种利益矛盾。教师职业道德正就是由于调节教育劳动实践中的利益关系,保证教育劳动顺利开展的需要而产生与形成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体上可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中国历史上的教师职业道德,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中的伦理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随之发生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表现出历史继承的必然。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大学面临着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方式的转变。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比其她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影响比其她职业道德更深远;调节方式更具自觉性。 三、学习与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1)树立新型的人才观;(2)确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3)教师培养与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就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与历史使命的需要;就是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大学精神的概念:就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同并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大学教师就是大学精神的践履者、承载者、直接体现者、建设者。 二、大学精神的内涵: (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2)独立自治的精神、独立自治就是在指大学作为一个 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她势力的控制与干预,有自由、自主地决定与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3)科 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就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凝练与提升出来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 其成果的升华。(4)开拓创新精神、就是指向科学研究;指向人才的培养;指向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精神 学术自由的精神的阐述: 学术自由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学术自由就是西方大学精神中最为经典的部分。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 与学生“学的自由”两方面。“学术在本质上必然就是独立的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就是 学术”。 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1,就是指向科学研究2,指向人才的培养3,就是指向社会发展 三、大学精神的作用 1,定向与规范作用2,维系与凝聚作用3,激励与驱动作用4,感染与教育的作用 四、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二、权利与自由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三、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四、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教师在道德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 选择与道德评价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就是教师道德市建活动的行为准则。此原则对教师道德行为具有普遍 的约束力与指导意义。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本质性。此原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本质最直接、最集中 的反映,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她各种不同类型道德的最根本、最显著的标志。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 稳定性。此原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相对具体性。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自身独特性。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调节教师个人与她人,以及与社会间关系的根本的行为准则,集中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 的本质,具有与其她职业道德不同的独特性,且这种独特性或这种区别具有本质性。 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包括:1,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2,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的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确立的依据: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就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育规律。 2、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原则确立依据: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体现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就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 求。 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3、教育公正原则 依据:教育公正就是社会公正总原则的要求;就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就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4、依法从教原则 依据:依法从教就是依法治国原则在教育领域贯彻的要求;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与教育人道主义 等原则的重要内容与贯彻保证;就是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特别就是教师与学生等各 方面社会关系的要求;依法从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求:尊规守法;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基本内容: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教育人道主义确立的客观依据:教育人道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就是处理 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 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不尊重、不关心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作斗争;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矛盾冲突的原因(已考) 师生关系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对待的态度 等。 师生关系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伦理关系;教育管理关系就是核心;心理关系就是重点,法律关系就是条件,人 际关系就是基础。 1、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层次上的差异性 情感,角色期待上的互动性 评价标准上的冲突性 2、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对专业或课程不同的理解与要求 教育教学方式云涌不当 缺少必要的沟通 “代沟”与“心理差距”的存在 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 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 第三节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要求 一、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就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承受者,也就是学校管理活动 的主要对象、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1,尊重学生就是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要 2,友好、平等、信任、自制就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3,对学生 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还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另 一重要方面。它包括:一就是尊重学生个性,二就是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 三、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1,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就是 教育学生的一种客观需要 2,教师应当理智地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 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严格教育的出发点就是爱护学生。严格教育学生就是一门学问。严格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而有理。(2), 严而有度(3),严而有方(4),严而有恒 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教师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分析 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特点:教师劳动的集体性决定了成员的依赖性;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独立性;教师集 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2、教师集体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 (1)由于教育劳动的分工所导致的矛盾;(2)教师之间由于存在着的个体差异,彼此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3) 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作为不同冲突的利益主体所导致的矛盾;(4)历史传统与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所导致的教师 集体中的矛盾冲突 第二节教师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一、关心集体 (一)关心集体的重要意义(1)在各个教师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团结与谐的集体对教师个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 义。(2)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二)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 的具体实现路径(1)一个关心集体的教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2)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正确 对待集体的矛盾(3)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三)关心教师集 体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1)教师所关心的集体就是一种真实的集体(2)教师集体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个体利 益的实现a,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b,要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c,为教 师创造良好的学习进修条件,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二、尊重同事 (一)尊重同事的道德意义(1)尊重同事就是要求尊重人的一般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2)尊重同事 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二)尊重同事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1)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2)尊重不同学科的 教师(3)尊重优秀的与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与教育思想的同事(就是办好大学的必 然要求;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式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6)领导与教师 的相互尊重a,服从正确领导,支持领导工作b,体谅领导,为领导分忧解难c,维护领导的威信 领导尊重教师:要尊重教师价值选择的权利、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事业心、教师的民主权利 三、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的意义: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事从学校与育人的大局出发,既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 极性、创造性与个性风格,又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促进、 互相激励的教育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最终形成育人合力。 团结协作的内涵: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意识,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行动,学校院系与教研室的团结协作传统,学 校中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氛围等。具体地说,要形成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氛围,又应该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就是处理好教授同一年级以及同一班级的教师之间的关系;二就是处理好从事同一学科与不同学科教学研究 教师之间的关系;三就是处理好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关系;四就是处理好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关系;五就 是处理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师之间的关系。 1,高校教师的团结协作表现为维持性团结协作与发展性团结协作 (1)维持性团结协作,主要就是以保持有教育人际关系,不伤与气为目标与出发点。 (2)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就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与出发嗲吧,表现为教师同齐之间为 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与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出当前,“言者无罪,闻者足 戒”,寻求与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在价值取向 上,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肯定与追求第二种意义上的团结协作 四、有益竞争 (一)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1,就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2,就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 要3,就是促进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二)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1,竞争的手段必须 符合道德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与协作的关系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节调节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道德之实现 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依据:1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道德理性;2形成教师对 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3提高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社会规范与激励机制: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这种激励机制大体分两个方面内容:一就是主体的自我激 励二就是客观的外在激励 就内在依据而言,将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设定为规范与激励机制两个方面,就是由道德本然意义上所 具有的抑恶与扬善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所要求,所决定的。换言之,就外在保证而言,教师集体道德的实现,既需要 规范机制防范道德之恶,又要求激励机制褒扬道德之恶。 第七章高校教学工作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 1、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2、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劳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教师对待教学 的态度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教师严谨治学,善于钻研,勤于进取,学识渊博, 热忱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目前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1)教师的业务素质跟不上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2)积极的教学 效果需要教师高度的自律精神支持(3)“浮躁”之风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3、做好教学工作就是展现教师的良好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没有工作本领就不能做好工作,没有特定的专业素质就不可能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低,最终由教师的业务素质所决定。离开了具 体业务,教师道德就失去了载体,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教学就会落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 第二节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