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综合能源消费情况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综合能源消费情况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综合能源消费情况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综合能源消费情况

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872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0%,较1-11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

一、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主要特点

(一)七大高耗能产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有所回落

2018年,七大高耗能产业完成综合能源消费量1788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5%,比1-11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占全区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5.5%。其中,化学原料和化

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8%,拉动能耗提高3.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1%,拉动能耗提高3.8个百

分点。

表1 2018年全区七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情况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293 11.1 33.6 3.8(二)半数盟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放缓

2018年,全区有6个盟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比1-11月份放缓。其中,兴安盟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46.9%,比1-11月回落9.6个百分点;呼伦贝尔盟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

4.1%,比1-11月回落

5.5个百分点。

2018 年,东部5盟市综合能源消费量456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2%,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占全区综合能源消费量24.4%。

表2 2018年全区分盟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情况

(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用

电量较快增长

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15.9%<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8%,拉动全区规

上工业用电量增长6.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7%,拉动全区规上工业用电量增长 2.8个百分点;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2%,拉动全区规上工业用

电量增长2.8个百分点。

二、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布不均衡

2018年,包头、鄂尔多斯两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区综合能源消费量的45.9%,兴安盟综合能源消费量仅占全区综合能源消费量的1.1%。

(二)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比较高

2018年,全区350户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71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2.8%,占全区综合能源消

费量的78.6%。

(三)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持续增长

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2504. 5亿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15.9%,比1-11月提高0.4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耗的区别

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耗的区别首先我把能源消费量的几个术语从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摘抄过来: 【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量指各需用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 能源消费量统计原则是: 1、谁消费、谁统计。能源消费量是按实际使用统计,而不是按所有权统计。因此,不论能源的来源如何,凡是在本单位实际消费的能源,均应统计在本单位消费量中。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算消费。各工业企业统计能源消费量的时间界限,是以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为准。 3、对反复循环使用的能源不能重复计算消费量。如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不再计算在消费量中。 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 5、企业自产能源,凡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要统计消费量。如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精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炼油厂用燃料油发电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如炼油厂用原油生产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产其它石油产品,这种情况燃料油既不计算产量,也不计算消费量。【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是指统计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和非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量,无论其能源品种是作为燃料、动力、原材料、辅助材料使用,均作为能源消费统计,主要包括: 1、用于生产本企业的产品、工业性作业和其它生产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 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3、用于经营维修及本单位机电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及建筑物等大修理消费的能源。 4、用于劳动保护及其它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不包括以下各项: 1、由仓库发到车间,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并未消费,这部分能源不应计入消费量,应办理假退料手续,计人库存量。不能以拨代消。 2、回收的余热、余气不作为能源消费量统计。 3、拨到外单位委托加工的能源。 4、调出外单位或借出的能源。 5、自产自用的热力。 在企业计量与测试装置不齐备时,企业能源消费量可用下式计算: 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购入能源量+期实库存量-期末库存量-外销能源量 在企业具有完善的计量与测试装置和完善的日常消费记录的情况下,企业能源消费量计算式如下: 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标准煤之和 上式中的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石油炼油生产、煤气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不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电以及自产自用的热力。 【工业生产用能】工业生产用能是指工业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为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所使用的能源,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用能。生产系统用能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用能。辅助生产系统用能是指动力、供电、机修、供水、供风、采暖、制冷、仪表以及厂内原料场等辅助设施用能,附属生产系统用能是指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车间浴室、开水站、蒸饭站、保健站、哺乳室等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

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源消耗量区别

综合能源消费量:一般情况下,行业、企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量,称作综合能源消费量或能源消费量。 综合能源消耗量:用能单位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求和并与所需衡量单位折算后的数值。单耗=某种(或综合)能源实际消耗量/合格产品产量(或产值、工作量)。 两者区别:前者是单组分能源消费之和;后者是单耗值,即单组分能源消费之和/加工量(总产品)等。如炼厂综合能耗63kg标油/吨原油,“63kg标油”是不同能源消耗之和(即消费量);“63kg标油/吨”就是综合能源消耗量。 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指报告期内企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根据企业性质不同,该指标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对于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是指购入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消费量的总和。对于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是指扣除向社会提供的自产二次能源后的消费量。 (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是指将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新的能源产品的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企业主要包括:发电企业、供热企业、炼油企业、以及拥有企业电厂可以自主发电的非能源加工企业。) 计算公式为:能源加工转换企业: 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购入能源消费量-由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生产量+由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自用量。 综合能耗是规定的耗能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后的总和。 综合能耗分为六种,即:企业综合能耗、企业单位产值(净产值)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和产品可比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1)企业综合能耗 企业综合能耗是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的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 能源及耗能工质在企业内部进行贮存、转换及分配供应(包括外销)中的损耗,也应计入企业综合能耗。 (2)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的企业综合能耗与期内创造的净产值(价值量)总量的比值。 (3)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是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与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之和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6) 【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1000×原煤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原煤产量(吨) 分子项:原煤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企业原煤生产所消费的各种能源,主要包括矿井(露天)原煤生产过程中的回采、掘进(剥离)、运输(不包括为矿区服务的大铁路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压风、坑木加工、瓦斯抽放、消火灌浆、井口选矸、矿井采暖、水砂填充、矿灯充电、矿机修、工业照明、工业供水等用能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不包括非原煤生产用能量、非生产部门的用能量、基本建设工程用能量和生活用能量。 非原煤生产用能量指煤矿企业附属的其他工业产品生产用能量。如选煤厂、机修厂、运输队、建材厂、火药厂、化工厂、支架厂、钢铁厂、综合利用厂等用能量和由各种专用基金支付的工程(如大修理、更新改造工程等)用能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非生产部门的用能量:指煤矿企业的非生产部门用能量。如学校、托儿所、幼儿园、机关职工食堂、住宅区浴室、消防队等用能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基础建设工程用能量:指企业内基础建设工程用能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分母项:原煤产量为矿井产量、露天产量、其他产量。矿井产量指回采产量、掘进产量和矿井其它产量。露天矿产量指采煤阶段产量、剥离阶段产量和露天其它产量。其他产量指基建工程煤、更改工程煤和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矿)煤产量。 回采产量指生产矿井中全部回采工作面所采出的煤量。但对下列情况应作如下处理:(1)矿井未正式移交之前,对准备出的回采工作面,进行实际采煤,其采煤量应计入基建工程煤内; (2)列入科研计划的新采煤方法试验面和使用新机试采面得出煤量,应计入矿井其它产量内; (3)掘进已完成,在回采过程中掘凿的巷道(一般称“采后掘进”)出煤,应计入回采产量内; (4)对已报废的矿井进行复采,由原煤生产费负担的,计入矿井其它产量。 掘进产量指在生产矿井中由生产费用负担的生产掘进巷道所出的煤量。不包括由更改资金进行的掘进工作出煤和井巷维修工作出煤。对采掘产量混在一起分不清的,用下式计算: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福建省经贸委制定了2009年福建能源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由省冶金工业协会承担《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标工作,并将标准的起草等任务下达给福建省冶金工业研究所,计划编号为: 1.2 预期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铝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铝合金消费量的迅速增加,有机硅行业、光伏产业、集成电路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多晶硅消费量的增长加快,世界工业硅消费量一直在快速增长,2008年世界工业硅的年消费量已达到200多万吨。2008年我国工业硅出口量达70万吨,我国工业硅在产能、产量和出口量等均居世界首位,是工业硅生产大国。 工业硅产业不仅是技术、资金、资源密集型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大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硅的内需在迅速增长,但我国工业硅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物耗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工业硅行业进一步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将引导我省工业硅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省工业硅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1.3 主要工作过程 1.3.1 前期调研

在省经贸委冶金行管办、福建省冶金工业协会、福建省金属学会铁合金学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⑴收集了国内主要工业硅生产省份工业硅生产的能耗现状;⑵铁合金委员会组织召开两次会议,充分了解省内各工业硅企业能耗现状;⑶收集到了国家和各地方省市关于工业硅行业能耗限额的标准或规定以及《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2008修订)》等国家法规政策。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省经贸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制标单位座谈会,广泛地听取了企业、政府等不同部门对于标准编制的各种意见。 1.3.1 讨论稿形成 本标准起草小组对收集来的各种数据进行了细致、合理的分析,在充分考虑与之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中提出了本标准的讨论稿,并提交省冶金工业协会及相关企业进行讨论。 1.3.2 征求意见稿形成 本标准起草小组根据省冶金工业协会及企业的意见对本标准讨论稿进行了认真修改,于2009年12月底形成了《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1.3.4 标准初审会 2010年1月14日由省经贸委冶金办组织在寿宁县召开《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初审会,省内工业硅企业、省节能监测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参会,通过研讨提出了修改意见。与会单位和专家如下: 2.1 标准制定的原则 2.1.1 地方特点,符合我国铁合金行业节能减排发展态势

能源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能源顾名思义,能源就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 能源 是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核燃料、水、风、生物体等, 或者从这些物质中再加工制造出的新生物, 如焦炭、煤气、液化气、煤油、汽油、柴油、电、 沼气等。因此可以说,能源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 即能产生机械能、热能、光能、 电磁能、化学能的各种能量的资源。 当量热值又称理论热值或者实际发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的热 量。当量热值 的计算可根据试样在充氧的弹筒中 (放有浸没氧弹的水的容器) 完全燃烧所放 出的热量(用燃烧后水温升高计算出来的)进行实测。对固体燃料来说,通常把其应用基底 位发热量作为当量热值,如汽油的当量热值是 10300千卡/公斤,天然气的当量热值是 9310 千卡/公斤,等等。 等价热值是指加工转换产出的某种二次能源与相应投入的一次能源的当量, 即获得一 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 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也就是消耗一个度量单位 的某种二次能源,就等价于消耗了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 因此,等价热值是一个变动值, 随着能源加工转换工艺的提高和能源管理工作的加强, 转换损失逐渐减少,等价热值会不断 降低。等价热值是对二次能源及消耗工质 (工质指生产过程中的媒介物或能量交换中的载能 体,如水;耗能工质,即有些工质的获得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如自来水要耗电能)而言, 因一次能源 不存在折算问题,因此也无所谓等价热值。 能源折算标准 就是将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的一种模拟 的综合计算单位,在能源使用中主要利用它的热能,因此,习惯上都采用热量来作为那样的 共同换算标准。由于煤、油、气等各种燃料质量不同,所含热量不同,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 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必须统一折算成标准燃料,标准燃料可分为标准电、标准油、标准 煤等,国际上一般采用标准油、标准煤较多,世界各国都按本国的用能特点确定自己的能源 标准量,西欧有些国家以用电为主,采用标准电(法国、比利时) ,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用 油为主,采用标准油(美国、加拿大) ,我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以用煤为主,采用标准煤为 计算基准,即将各种能源按其发热量折算为标准煤。 标准煤又称煤当量,国际制单位为焦耳, 1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中国、俄罗斯、日本均按 7000千卡计算,联合国按 6880千卡计算。 我国的折算方法是:7000千卡去度量各种燃料、动力能源。 能源折标准煤的折标系数 =某种能源每千克实际热值/每千克标准煤热值( 7000千卡)。 购进量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性质划分,购进量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能源经销企业(批发、 零售企业)用于销售的能源购进数量,另一种是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能源购进数量,这 两种源购进量分别在不同表式中统计。 能源经销企业能源购进量, 指能源经销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的、 用于销售的各种一次能 源和二次能源。能源经销企业能源购进量由能源经销企业 (批发、零售企业)填报。《能源统 计报表制度》中需要填报这一指标的报表是 P403表。 能源使用企业能源购进量, 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外购的、 用于本企业消费的各种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能源使用企业能源购进量由能源使用企业填报。 购进量的核算原则是: (1)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已实际到达本单位; 等价热值 二次能源所具有的热量 转换效率

山东省县(市、区)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解释

附件喑嗷 县萁年度综合评价指标解释 嗖地区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的简称菥指县萁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菥 喑服务业增加值与 嗳嗯嘌 值蒈嗖啾啾唳菥服务业增加值是指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菥 啻地方税收收入具体包括地方分享的增值税萁营业税萁企业所得税萁个人所得税萁资源税萁城市维护建设税萁房产税萁印花税萁城镇土地使用税萁土地增值税萁车船使用和牌照税萁耕地占用税萁契税等 嗟 年地区生产总值蒈嗖啾啾唳菥 喽当年地区服务业增加值 蒈嗖啾啾唳菥 喾菥综 合能源消费量喹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菥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喹需要先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后再进行计算菥根据生产活动的性质喹综菖 菖 喙

合能源消费量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菥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喹就是企业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总和喹即嗷 计菥 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喹是企业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扣除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源后的实际能源消费量菥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合计菥工业增加值系按喑啾啾喽年不变价计算的菥喔上年地方税收 蒈嗖啾啾唳菥年度间税收收入按同口径调 整后计算菥 喙 预算收入蒈嗖啾啾唳菥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指按国家规定列入一般预算的地方财政收入菥 嗪菥 啾菥其中嗷 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喱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收返还喱所得税基数返还喱营业税基数返还喱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喱原体制补助喱各项结算补助喱企事业单位预算划转补助原体制上解专项上解出口退税上解菥嗖 菖 菖 嗪

水泥制造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制造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核算与报告指南 (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纳入福建省用能权交易试点的水泥制造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核算和报告。 二、核算边界 水泥制造企业应识别、核算和报告企业法人边界内水泥制造线产生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时应避免重复计算或漏算。 水泥制造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从原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熟料出厂、水泥粉磨的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不包含矿山开采的能源消费量。如果水泥企业采用替代燃料1,应单独统计替代燃料消耗量,但替代燃料不包含在核算边界内。电耗的统计范围,不包括用于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电量。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燃料或原料时,处理废弃物消耗的电量应单独统计,并且不包含在企业电耗范围内。 三、核算方法 水泥制造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即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报告期内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各种能源的净消费量。各种能源折算为一次能源的单位为标准煤当量。应按照熟料生产工段、粉磨工段分别核算并上报数据。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于熟料生1主要指水泥窑生产运行中替代化石燃料的工业废弃物等。

产工段和粉磨工段综合能源消费量之和。没有熟料生产的水泥粉磨企业只需报送水泥粉磨工段的能源消费量。 熟料生产工段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包括熟料工段的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扣除回收利用的能源,按公式(1)计算: =- E E E 熟料工业生产消费能源回收利用能源 (1) 式中, E熟料—熟料生产工段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 E工业生产消费能源—熟料生产工段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吨标准煤) E回收利用能源—熟料生产工段回收利用的能源,即余热发电电厂 中扣除余热发电厂用电的电力能源(吨标准煤) 水泥粉磨工段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仅包含水泥粉磨工段的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按公式(2)计算: (2) 式中, E水泥粉磨—水泥粉磨工段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 E工业生产消费—水泥粉磨工段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吨标

球团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球团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球团矿(竖炉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以下简称能耗限额)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能耗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节能管理与措施。 本方法适用于河北省辖区内球团矿(竖炉工序)生产企业进行能耗的计算、考核以及新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方法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方法,然而,鼓励根据本方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 18613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761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762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2005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T 12497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GB/T 13462 工矿企业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球团矿产品综合能耗 在报告期内,球团矿生产全部过程中,用于生产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不包括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生产界区内回收利用的和向外输出的能源量。 球团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以单位合格品产量表示的球团矿产品综合能耗,其中包括生产直接消耗的能源量,以及分摊到该产品的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和体系内的能源损失量等间接消耗的能源量。 球团矿生产界区 从原料和能源,经计量进入工序开始,到成品球团矿计量入库和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整个球团矿产品生产过程。由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设施三部分用能组成。 4 球团矿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球团矿(竖炉工序)产品生产企业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应不大于35kgce/t限定值的要求;原料中钒钛磁铁矿配比每增加10%,球团矿(竖炉工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增加1kgce/t。 5 能耗统计范围、统计方法及计算方法 统计范围 5.1.1 球团矿综合能耗范围 统计范围包括:各种原料配料、润磨、焙烧、冷却、输送等主要生产过程,供水、供热、供气、机修等辅助和附属生产系统及生产管理部门等所消耗的燃料和电力。不包括生活设施、技改等消耗的各种能源。 5.1.2 统计方法 利用符合GB17167要求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对报告期内的能耗数量和产品产量进行统计,不得重计或漏计。

中国现阶段一次能源利用特点分析

题目:中国现阶段一次能源利用特点分析 摘要:研究我国先阶段一次能源利用特点这一问题对中国的持续发展以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经济、能源、排放等多角度对能源消费结构多目标优化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次能源煤炭温室气体 引言: 能源是现代社会维持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须臾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血液”。然而能源作为经济发展动力因素的同时也是一种制约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面临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能源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经济的长远规划、能源发展战略,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1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明,的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天然铀矿等。本文将一次能源划分费 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四类 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迅猛 建国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表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1953年的0.54亿吨标准煤增加到1978年的5.71亿吨标准煤,继而增长到2010年的32.5亿吨标准煤。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上升,1953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为0.09吨标准煤,1978年人均能源消费量为0.59吨标准煤,到2010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为2.42吨标准煤。 据BP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11》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 由于我国特有的资源禀赋,能源消费一直以煤为主,洁净能源供给和需求不足。《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11》中表明,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45%、石油占17.62%、天然气占4.03%、可再生能源占7.9%,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37.19%、石油占27.17%、天然气占22.95%、可再生能源占22.95%,世界平均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33.56%、石油占23.81%、天然气占29.63%、可再生能源占13%。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煤炭占的比例过高,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占比较低。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绝大部分。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尤其是煤炭消费比重长期高居不下,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 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生态环境压力巨大 能源资源在为世界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其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 并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改变。煤炭消费所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严重污染了环境,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极大威胁。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2) 吨钢综合能耗:钢铁企业在报告期内,按每吨粗钢合格产出量核算的钢铁工业生产中能源净消耗量。 计算公式:吨钢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企业净耗能源量(吨标准煤)/ 粗钢合格产出量(吨)×1000 粗钢合格产出量是指报告期内,企业完成了粗钢生产过程,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模铸钢锭、连铸钢坯、铸造用液态钢(铸钢水)产出量之和,包括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不包括委外加工生产的产品。 吨钢综合电耗:钢铁企业在报告期内,按每吨粗钢合格产出量核算的钢铁工业生产中净耗电总量。 计算公式:吨钢综合电耗 (千瓦时/吨)=钢铁工业生产中净耗电总量(万千瓦时)/粗钢合格产出量(吨)×10000 计算说明:钢铁工业生产中净耗电总量包括报告期内生产直接消耗的各种电力及其辅助生产系统实际消耗的各种电力,即企业净耗的全部电量。 吨钢耗新水:钢铁企业在报告期内,按每吨粗钢合格产出量核算的钢铁工业生产中耗用新水量。 计算公式:吨钢耗新水(吨/吨)=企业耗用新水量(万吨)/粗钢合格产出量(吨)×10000 计算说明: 1.“新水用量”为企业报告期内用新鲜水量,即直接取自“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及其他外购水及水产品的数量。 2.钢铁联合企业的普通钢厂或特殊钢厂的新水取水量(新水量)供给范围,包括主要生产(含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等)辅助生产(含鼓风机站、氧气站、石灰窑、空压站、锅炉房、机修、电修、检化验、运输等)和附属生产(含厂部、科室、绿化、厂内食堂、厂区和车间浴室、保健站、厕所等);不包括企业电厂用于发电的取水量(含电厂自用的化学水)、矿山选矿用水和外供水量。 3.不产粗钢的企业可以选定自己的主产品,参照本指标计算“吨产品耗新水”。 吨钢可比能耗:钢铁企业在报告期内,每生产一吨粗钢,从炼焦、烧结、炼铁、炼钢直到企业最终钢材配套生产所必须的耗能量及企业燃料加工与运输、机车运输能耗及企业能源亏损所分摊在每吨粗钢上的耗能量之和。不包括钢铁工业企业的采矿、选矿、铁合金、耐火材料制品、炭素制品、煤化工产品及其他产品生产、辅助生产及非生产的能耗。 计算公式:具体计算方法见附表一“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计算方法”。 人造块矿工序单位能耗:报告期内人造块矿工序中生产每吨人造块矿的能源净消耗量。 计算公式:人造块矿工序单位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人造块矿工序净耗能量 (吨标准煤)/ 人造块矿产出量(吨)×1000 计算说明:人造块矿工序净耗能量包括配料中用的焦粉、煤粉,点火和焙烧中用的燃油、煤气(包括为保持水分稳定所进行的烘干作业所耗的煤气)和生产中用的电力等,扣除外供量。 炼铁工序单位能耗:指报告期内炼铁工序中生产每吨生铁的能源净消耗量。 计算公式:炼铁工序单位能耗(千克标准煤/吨)=炼铁工序净耗能量(吨标准煤)/生铁合格产出量(吨)×1000

关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院 (系) 工商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2012级工管(1)班 姓名金军霞 学号 20122057 日期2015年6月

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学院:工商管理班级:12工管(1):金军霞学号20122057 容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通过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国生产总值、工业产值、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所建模型中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在各因素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费,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能源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速增长。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燃烧推动蒸汽机的普及,进而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石油的大量使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和能源投入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

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 我国国民经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不组的紧缺状态,20世纪末的“九五”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降的趋势,出现了难得的源供需基本基本平衡状况,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煤炭过于求与石油的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拟从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入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的主要因素,探讨我国能源消费的趋势。 三、模型设定 1、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上认为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人口增长、能源转换技术等因素。 (1)国生产总值:生产必然就造成能源的消耗,近30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能源的消耗也在快速增加,我国从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进口国,英国石油公司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超过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 (2)工业总产值:工业作为能源消费最多的部分,当然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产业结构:在GDP中工业的贡献率表明了国家CDP对工业的依赖程度,同时也表明了GDP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4)能源转换效率:由于技术的发展,对能源利用的效率也在逐年增加,也就意味同样多的产值需要消耗的能源在下降。据统计,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的拥有量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按统计局的统计口径计算) 【选煤电力单耗】(千瓦时/吨) =10000×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万千瓦时)/入选原煤量(吨) 分子项: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按电业部门结算的电量计算,不包括选煤厂向外转供电量,以及与选煤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各种用电量(如居民生活用电、基建工程用电、文化福利设施用电等)。 分母项:入选原煤量指从入厂毛煤中拣出的不计原煤产量的大块(一般指50毫米以上)矸石后进入选煤过程,进行加工处理的原煤量。 无机碱制造(2612) 【单位烧碱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1000×液体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吨标准煤)/液体烧碱产量(折100%)(吨) 分子项: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是指用于烧碱生产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的总和。包括烧碱生产工艺系统耗能量和为烧碱生产服务的辅助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耗能量。 烧碱生产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从原料投入开始,包括盐水制备、整流、电解、蒸发、蒸煮至成品烧碱包装入库为止的所有工艺用的电解用交流电、动力用电、蒸汽、油、煤等实际消耗量。 烧碱生产的辅助和附属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包括:电槽修理、阳极组装、石棉绒回收、炭极加工、以及车间检修、车间分析、车间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各种耗能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氢氧化钠(烧碱)(折100%) 包括由盐水电解法或由纯碱(或天然碱)苛化法生产的液体氢氧化钠。也包括氢气干燥和本企业其他产品自用的合格烧碱。不同方法生产的各种烧碱,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GB209-93),方可统计产量。产量中不包括在使用烧碱过程中回收的烧碱和生产烧碱过程中自用的电解碱液、浓缩碱液、回收盐液中的含碱量。企业填报烧碱产量,应将不同的生产方法(水银法、隔膜法、离子膜法、苛化法)生产的液碱折成100%计算产量。 【单位烧碱生产耗交流电】(千瓦小时/吨) =10000×交流电消耗量(万千瓦时)/液体烧碱(100%)产量(吨)分子项:交流电消耗量以电业局安装的直流耗交流电度表为准。没有安装电流表的企业,以电业局安装的总交流电度表指示的交流电量扣除动力系统安装的交流电度表的交流电量后计算直流电所消耗的交流电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说明同上。 【单位电石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核算

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核算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能量总和;指能源的能量消耗总量,不是能源的物量消耗总量。从消费能源消费形式的角度看: 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能源损失量 一、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 指一定时期,全国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能量总和;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通过国家统计局每年编制《全国能源平衡表》进行核算的。 《实物量能源平衡表》与《标准量平衡表》 (一)能源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1、能量守恒定律原则。能量守恒定律是编制能源平衡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能量守恒定律阐明了能源可以互相转换,在能源转换过程中全部能源的总量保持不变。根据这一原理,表格的设计、资料的搜集直至平衡表的编制都必须符合平衡的要求。所有能源各品种均有来源和去向。平衡表的纵列与横行的相关数据以及各子矩阵必须形成相互之间平衡关系。 2、消除数据的重复计算,补充统计内容和范围的遗漏。对无法从定期统计报表中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可进行一次性调查,也可进行有根据的合理估算,以便补充编制能源平衡表中出现的资料缺口。 3、必须采用两种计算单位,一是实物量,二是标准量。标准量采用标准煤。 4、对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进行验证。进行总平衡后允许出现平衡差,但数量不能超过正常范围。平衡差过大,说明某些能源流程的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必须对造成平衡差额过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校正有关数据,调整平衡差额。 (二)“平衡法”的能耗核算公式 能源消费总量=年初全国能源库存量+全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全年国外能源输入我国能源量-全年我国向国外输出能源量-全国年末能源量库存 二、省级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核算

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降幅趋缓

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降幅趋缓 今年以来,在政府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我市工业企业生产企稳向好,高能耗企业也逐渐恢复正常生产。1-6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降幅势头逐步有所减缓。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资料显示,1-6月,全市60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258.0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0%;按可比价计算,其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同比下降了16.2%,快于去年同期7.2个百分点。 其中,全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80.60万吨标准煤,占总计的85.9%;工业总产值为836.74亿元,占总计的28.6%。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六大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较高,对全市能耗影响较大,是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图一 分行业能耗比重图 压延11%压延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 24% 煤炭开采和洗选1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1% 在国家重点监测的159户企业58项产品单耗指标中,1-6月有32项产品单耗指标下降,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产品和工序上;有26项产品单耗指标上升,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工序能耗。 二、重点耗能企业的能耗与几个相关重要经济数据的关系 今年全市年耗能在万吨以上标准煤的工业企业有280户。1-6月其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58.80万吨标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的84.2%,其能耗的波动对全市节能工作影响较大,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的增幅与工业产值、电力消费、电力产出相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能耗降幅快于工业产值降幅。去年年初由于受雨雪灾害影响,设备不稳,开停工频繁,能耗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客观上使得去年同期综合能源消费量偏高。同时伴随着各种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高耗能行业企业产能扩大,使去年能耗和产值均处于较高水平。今年我市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又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附件4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6) 吨煤综合能耗: 吨煤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吨)=总能耗(吨标准煤)/原煤产量(吨)子项: 总能耗=(原煤生产能耗+非原煤生产能耗)-(煤矸石、油页岩、煤泥、瓦斯资源利用量)。 计算时,应折算成标准煤后计算。煤矸石、油页岩、煤泥、瓦斯资源利用量按实测发热量数据计算标准煤量。 原煤生产能耗: 指矿井(露天)原煤生产过程中的回采、掘进(剥离)、运输(不包括为矿区服务的大铁路运输)、提升、通风、排水、风压、坑木加工、瓦斯抽放、消火灌浆、井口选矸、矿井采暖、水砂充填、矿灯充电、矿机修、工业照明、工业供水等能源消耗,以及与上述有关的各项线路和变压器的能源损失。 非原煤生产能耗: 指煤矿企业附属的其他工业产品生产的能源消耗。如选煤厂、机修厂、运输队、建材厂、火药厂、化工厂、支架厂、钢铁厂、综合利用厂等能源消耗和由各种专用基金支付的工程(如大修理、更新改造工程等)的能源消耗,以及与上述有关的各项线路和变压器的能源损失。 母项:

原煤产量为矿井产量、露天产量、其他产量。矿井产量指回采产量、掘进产量和矿井其它产量。露天矿产量指采煤阶段产量、剥离阶段产量和露天其它产量。其他产量指基建工程煤、更改工程煤和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产量。 回采产量指生产矿井中全部回采工作面所采出的煤量。但对下列情况应作如下处理: 1.矿井未正式移交之前,对准备出的回采工作面,进行实际采煤,其采煤量应计入基建工程煤内; 2.列入科研计划的新采煤方法试验面和使用新机试采面的出煤量,应计入矿井其它产量内。 3.掘进已完成,在回采过程中掘凿的巷道(一般称“采后掘进”)出煤,应计入回采产量内; 对已报废的矿井进行复采,由原煤生产费负担的,计入矿井其它产量。 掘进产量指在生产矿井中由生产费用负担的生产掘进巷道所出的煤量。不包括由更改资金进行的掘进工作出煤和井巷维修工作出煤。对采掘产量混在一起分不清的,用下式计算: 掘进产量(吨)=煤巷及半煤巷的煤断面(平方米)×进尺(米)×煤的容重(吨/立方米) 矿井其它产量指生产矿井回采和掘进产量以外的其它产量,主要包括井巷维修出煤,已报废矿井复采后所出的煤,不合质量经处理后合格的回收煤,科研试采出煤,出井无牌煤,水砂充填或水采矿井扫沉淀的煤泥,盘点发生的涨(亏)吨煤,以及由生产费用开支不计能力的矿井产量。 露天矿其它产量指露天采煤阶段和剥离阶段以外的其它产量。主要包括由生产费用开支的不计能力的露天产量,由排土场回收的拣煤量,露天坑内的残煤回收量。 其它产量指不由原煤生产费用开支所出的煤量,主要包括基建工程煤、更改工程煤、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产量。

能源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能源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能源 顾名思义,能源就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能源是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核燃料、水、风、生物体等,或者从这些物质中再加工制造出的新生物,如焦炭、煤气、液化气、煤油、汽油、柴油、电、沼气等。因此可以说,能源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即能产生机械能、热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的各种能量的资源。 当量热值 又称理论热值或者实际发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的热量。当量热值的计算可根据试样在充氧的弹筒中(放有浸没氧弹的水的容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用燃烧后水温升高计算出来的)进行实测。对固体燃料来说,通常把其应用基底位发热量作为当量热值,如汽油的当量热值是10300千卡/公斤,天然气的当量热值是9310千卡/公斤,等等。 等价热值 是指加工转换产出的某种二次能源与相应投入的一次能源的当量,即获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也就是消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就等价于消耗了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因此,等价热值是一个变动值,随着能源加工转换工艺的提高和能源管理工作的加强,转换损失逐渐减少,等价热值会不断降低。等价热值是对二次能源及消耗工质(工质指生产过程中的媒介物或能量交换中的载能体,如水;耗能工质,即有些工质的获得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如自来水要耗电能)而言,因一次能源不存在折算问题,因此也无所谓等价热值。 等价热值= 能源折算标准 就是将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的一种模拟的综合计算单位,在能源使用中主要利用它的热能,因此,习惯上都采用热量来作为那样的共同换算标准。由于煤、油、气等各种燃料质量不同,所含热量不同,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必须统一折算成标准燃料,标准燃料可分为标准电、标准油、标准煤等,国际上一般采用标准油、标准煤较多,世界各国都按本国的用能特点确定自己的能源标准量,西欧有些国家以用电为主,采用标准电(法国、比利时),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用油为主,采用标准油(美国、加拿大),我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以用煤为主,采用标准煤为计算基准,即将各种能源按其发热量折算为标准煤。标准煤又称煤当量,国际制单位为焦耳,1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中国、俄罗斯、

无缝钢管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无缝钢管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无缝钢管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以下简称能耗)限额的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节能管理与措施。 本方法适用于河北省辖区范围内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和考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方法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方法,然而,鼓励根据本方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不适用于本方法。 GB 17167 -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3.1无缝钢管综合能耗 在报告期内从钢坯进入工序到生产出合格无缝钢管所耗的各种能源,扣除回收能量后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折合标准煤总量。 4无缝钢管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无缝钢管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等于能耗限额基础值与调整系数的乘积。 4.1无缝钢管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基础值 当电力折标准煤系数采用当量值0.1229 kgce/kwh时,无缝钢管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基础值值见表1。 表1无缝钢管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基础值 4.2 限额调整系数

4.2.1 钢种调整系数 钢种调整系数见表2。 表2钢种调整系数 4.2.2 热处理、管加工限额调整系数 热处理、管加工限额调整系数见表3。 表3 热处理、管加工调整系数 4.2.3 挤压钢管限额调整系数 挤压钢管限额调整系数见表4。 表4 挤压钢管限额调整系数 5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5.1能耗统计范围及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取值原则 5.2统计范围 综合能耗是指从钢坯进入工序到生产出合格的无缝钢管打包入库为止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总量;其产量与其相对应。 5.1.2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取值原则 各种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按该能源的低位热值除以标准煤的热值所得的商(小数点后保留四位小数)为准;各种能源的热值以企业在报告期内实测的低位热值为准。没有实测条件

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核算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能量总和;指能源的能量消耗总量,不是能源的物量消耗总量。从消费能源消费形式的角度看: 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能源损失量 一、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 指一定时期,全国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能量总和;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通过国家统计局每年编制《全国能源平衡表》进行核算的。 《实物量能源平衡表》与《标准量平衡表》 (一)能源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1、能量守恒定律原则。能量守恒定律是编制能源平衡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能量守恒定律阐明了能源可以互相转换,在能源转换过程中全部能源的总量保持不变。根据这一原理,表格的设计、资料的搜集直至平衡表的编制都必须符合平衡的要求。所有能源各品种均有来源和去向。平衡表的纵列与横行的相关数据以及各子矩阵必须形成相互之间平衡关系。

2、消除数据的重复计算,补充统计内容和范围的遗漏。对无法从定期统计报表中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可进行一次性调查,也可进行有根据的合理估算,以便补充编制能源平衡表中出现的资料缺口。 3、必须采用两种计算单位,一是实物量,二是标准量。标准量采用标准煤。 4、对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进行验证。进行总平衡后允许出现平衡差,但数量不能超过正常范围。平衡差过大,说明某些能源流程的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必须对造成平衡差额过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校正有关数据,调整平衡差额。 (二)“平衡法”的能耗核算公式 能源消费总量=年初全国能源库存量+全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全年国外能源输入我国能源量-全年我国向国外输出能源量-全国年末能源量库存 二、省级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核算 按国家统计局的规定,省一级能耗总量的核算办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