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全总结

历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全总结
历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全总结

高考冲刺,抓题才是硬道理

多练基础题、经典题、易错题

高考数学学科复习方法可以用九字方针来概括,研要深(广度,难度,深度),教要实(知识,方法,能力),学要透(悟彻,做会,记牢)。八字原则:点透,悟彻,练熟,记牢。高考冲刺有秘籍,抓题才是硬道理,要抓基础题、经典题、课本题、易错题。

2017年数学复习总体规划进程中,第一轮复习到3月底结束,主要任务是把书念厚,梳理考点知识、提炼解题方法、建构考试内容。第二轮复习到4月底,主要任务是把书念薄,重点方法的训练熟练化、热点知识的训练熟悉化、难点题型的训练专题化。第三轮复习到5月底,主要任务把书念“丢”,典型错误纠正,应试心理训练。解决好四个问题:信心,韧劲,发挥,规范。而学习考试技巧,主要掌握好三点:解答题,挣一分的技巧,选择题,猜答案的技巧,填空题,找特例的技巧。复习中,要研究考纲找方向,研究试题找规律,研究课本找出路,研究考卷找不足。

此外,新课标试题最大的特点是难度降低,对大多数考生而言,做对基础题是得分的关键,什么是基础题?一是基本运算题,如集合的运算,向量的运算,复数的运算,三角运算,框图运算,概率计算等基本的运算题,概念要清晰,理解要深刻,运算要熟练,结果要准确,做到不失分。二是作图题,每年高考题的选择填空题绝大部分要借助图形思考,强化学生的作图能力,熟练常见函数,曲线的图形是高考致胜的法宝。三是选择填空题的答题技巧,做到训练有素,小题小做,小题巧做是高考顺利的秘籍。

历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全总结,高考必备!

选做题高考真题

选做题高考真题 2013年湖南卷 六、选做题(12分。19、20题任选做一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赞美,引起人家注目。而事实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亦称“鹄”。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如大天鹅天鹅,亦称 “鹄”。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如大天鹅雄体长 1.5米以上,雌体较小。颈极长,羽毛纯白色;嘴端黑色,嘴基黄色。群栖于湖泊、沼泽地带。主食水生植物,兼食贝类、鱼虾。飞行快速而高,分布极广,冬季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季北迁蒙古和中国新疆、黑龙江等地繁殖。另有疣鼻天鹅,嘴红色,基部具疣;小天鹅,体型较小,嘴短,嘴基黄色,未达鼻孔。三种天鹅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效果。(6分)【答案】答案要点提示:①第一则材料是描述性文字,主要使用了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刻画了天鹅的神态、动作等特征,鲜明生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②第二则材料是说明性文字,主要使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运用了较多的科学术语进行解说,介绍了天鹅的种类、特征、习性、分布等知识,平实准确,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写作与修改》,出自第一章第一节〈写作的多

行测图形推理规律及答题技巧总结.

图形专项突破中绝大多数例题都是公考真题,命题规范,指导性明确,具有很高的价值。图形专项突破编写系统,几乎含盖图形推理全部类型的题目。 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是数量关系和图形的转动。牢牢把握住这两大灵魂就基本把握了图形推理题目。在这两大灵魂统帅下的十大基本规律,是每个想要在公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必须系统熟练把握的。 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数量关系和图形的转动。这里以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为例子来说明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 1. 答案:B 分析:方法一,从图形旋转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题目。顺时针方向看,会发现黑色小方框在作顺时针旋转。 具体的说,第一行三个图形中,黑色小方框在作顺时针旋转;然后从第三列往下看,发现黑色小方框仍然在作顺时针旋转。整个观察顺序是:第一行,从左向右,到了第三个图形,从上往下;到了右下角的图形,从右往左,到了左下角,再从下往上。

如果选择逆时针方向分析,会发现黑色小方框在作逆时针旋转。最后同样得到答案B。 方法二,从图形的数量关系来分析这个题目。图中含有黑色小方框的图形是成对出现的。因此答案为B。 2. 答案:A经验分享: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

高考历史选做题(选修)方法技巧汇总

高考历史选做题方法汇总 一、高考历史选做题分析 1、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 ●考查范围:《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 外历史人物评说》这四个选修模块列入考试范围; ●考查方式: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试题,采用的是“多量给题,限量答题”的模式,选做的选修模 块内容全部以主观题型呈现,每选修模块独立命题,模块间涉及知识不交叉,限定考生从中选定一题作答。 ●所占分值:基本上选做题每小题两个设问,共15分。 ●试题命制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征,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以丰富的材料为 试题情境,转变试题的考查功能,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 ●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只有2011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一选修模块的材料是以图的形式 出现的)。 ●考查的能力重心所在: ①直接提炼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 ②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嫁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③分析、归纳、概括、比较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并分析成因及影响,经常比较两件事或两个人的异同。) ④“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 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目标立意)如: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设计的试题,体现出让学生通过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理解 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诸多的历史改革现象,从中发现影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明白改革的任重道远,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挥历史学“鉴古知今”的价值和作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设计的试题,能让学生了解近代这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 过程和发展趋势,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能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养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的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居安思危,形成对和平的追求及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自觉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高尚情操; 进而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权益以及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设计的试题,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 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能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是对他们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创造力与批判思维的训练;也是对国际视野的拓展。这还是作为高中历史教育传授历史知识时的主要目标之一。 2、高考历史试题选做题发展变化趋势 (1)变化: ①、考查目标在变。试题经历了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和“目标立意”的变化。 ②、试题与课本的关系在变。综观试题和课本的关系,可用“渐行渐远”来概括。 (2)“不变”: ①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变。 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变。

公务员考试行测各种题型解题技巧及考场技巧(总结版)精编版

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 考生们都知道,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做行测题没有行测答题技巧是不行的,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每一道完完整整进行思考很难行得通,掌握一定技巧就很关键,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你就是王者。山西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公务员行测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用答题技巧,期望为考生备考提速。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学运算: 1.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选词填空: 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 1.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逻辑推理: 1.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4.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 5.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 6.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 7.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图形推理 1.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 2.图形本身变化较大考虑元素数量、叠加等。 3.若图形复杂多变且出现怪图,重点考虑共性,如共同元素数量、位置关系等。 4.空间型图形推理注意合理利用橡皮、小刀等工具模拟题干。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列问题: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省考必看)

[经验]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省考必看) 公务员考试中做行测题没有行测答题技巧是不行的,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每一道完完整整进行思考很难行得通,掌握一定技巧就很关键,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公务员考试中,你就是王者。 今天为大家总结了公务员行测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用答题技巧,期望为考生备考提速。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学运算 1. 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 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 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 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 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 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选词填空 1. 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 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 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 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 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 1. 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 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 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 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 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 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 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 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逻辑推理 1. 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 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 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4. 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 5. 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 6. 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 7. 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图形推理 1. 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 2. 图形本身变化较大考虑元素数量、叠加等。 3. 若图形复杂多变且出现怪图,重点考虑共性,如共同元素数量、位置关系等。 4. 空间型图形推理注意合理利用橡皮、小刀等工具模拟题干。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列问题

(完整版)行测解题技巧汇总

递推型: 1,0,1,1,2,( ),5 A+B=C 1+0=1 0+1=1 1+1=2 1+2=3 2+3=5 3,9,6,9,27,(),27 a.36 b.9 c.18 d.1/16 A*3=D 3*3=9 9*3=27 6*3=18 9*3=27 113,202,222,400,(440)a.400 b.555 c.518 d,628 (113-2)*2=222 (202-2)*2=400 (222-2)*2=440 4/3,0,4,8,(28) a.27 b.21 c.18 d.28 4/3+0=4/3 0+4=4 4+8=12 4/3*3=4,4*3=12 或者 3^-1+1 3^0-1 3^1+1 3^2-1 3^3+1=28 1,3,2,4,5,16,() a.50 b.86 c.75 d.71 1*3-1=2 3*2-2=4 2*4-3=5 4*5-4=16 5*16-5=75

3,2,3,7,18,(B) a.36 b.47 c.24 d.70 以第一个3为基数,分别乘以各项 2*3=3+3 3*3=2+7 7*3=3+18 18*3=7+47 或者: 3B=A+C 2,1,-2,-10,4,( ) A-40 B8 C-72 D-6 2*1-4 = -2 1*(-2)-8 = -10 (-2)*(-10)-16= 4 (-10)*4-32= -72 0,3,17,95,() A、119 B、239 C、479 D、599 1*1-1=0 2*2-1=3 3*6-1=17 4*24-1=95 5*120-1=599 1,2,6,24,120 分别乘以2,3,4,5 3,16,45,96,(175 ),288 1*3=3 2*8=16 3*15=45 4*24=96 5*(35)=(175) 6*48=288 3,8,15,24,(35),48 5 7 9 11 13 4,9,15,26,43,(71 ) 5,6,11,17,28 A+B=C 2,1,3,7,24,( 103 ) 2+1*1=3 1+3*2=7 3+7*3=24 7+24*4=103

选做题全国高考文科数学历年试题分类汇编

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近三年试题分类汇编 大题分类之选做题 (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2015卷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2C x =-,圆222:(1)(2)1C x y -+-=,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 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12,C C 的极坐标方程;(2)若直线3C 的极坐标方程为()4R πθρ= ∈,设23,C C 的交点为,M N ,求2C MN ?的面积. 2.(2015卷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cos :sin x t C y t αα =??=?(t 为参数,且0t ≠),其中0απ≤<,在以O 为极 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2:2sin C ρθ=,3:C ρθ= (1)求23,C C 交点的直角坐标;(2)若1C 与2C 相交于A ,1C 与3C 相交于B ,求AB 的最大值. 3.(2016卷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C 的参数方程cos 1sin x a t y a t =??=+? (t 为参数,且0a >),在以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2:4cos C ρθ= (1)说明1C 是哪种曲线,并将1C 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2)直线3C 的极坐标方程为0θα=,其中0α满足0tan 2α=,若曲线1C 与2C 的公共点都在3C 上,求0α.

4.(2016年卷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22(6)25x y ++= (1)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C 的极坐标方程; (2)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t y t αα =?? =?(t 为参数),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AB =l 的斜率. 5.(2017年卷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的参数方程3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41x a t y t =+??=-?(t 为参数), (1)若1a =-,求C 与l 交点的坐标;(2)若C 上的点到l ,求a . 6.(2017年卷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1C 的极坐标方程为cos 4ρθ= (1)M 为曲线1C 的动点,点P 在线段OM 上,且满足16OM OP ?=,求点P 的轨迹2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点A 的极坐标为(2, )3π,点B 在曲线2C 上,求OAB V 的面积的最大值.

公务员考试行测_数学题_算法_李季明总结笔记

★【速算技巧五:差分法】 委明提示: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 ...: ...”作比较 ...”代替 ...”与.“小分数 ..“大分数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1】比较7/4和9/5的大小 【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大分数小分数 9/5 7/4 9-7/5-1=2/1(差分数) 根据:差分数=2/1>7/4=小分数 因此:大分数=9/5>7/4=小分数 委明提示: 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

2018年全国卷高考地理选做题汇总

2018年全国卷高考地理选做题汇总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旅游经济活动通常由旅行、餐饮、住宿、交通、观赏、娱乐等多种活动所组成,因而旅游经济效益实上是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江西省正式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乡村旅游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建设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的旅游风情小镇,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乡村小镇”。金溪香谷小镇等44个特色小镇列为江西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周末来金溪旅游的外地游客逐渐增多,但经济效益提高的却并不明显。 (1)目前外地游客来金溪县主要方式及客源地? (2)请为金溪县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效益提出建议。 【答案】(1)自驾游:抚州、鹰潭、南昌。 (2)打造高质量的特色小镇,形成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及手工艺品,通过旅游促销;结合网络,进行全方位营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旅游行业的监管,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解析】(1) 根据左图,目前外地游客最远距离是南昌,约165千米,距离近。来金溪县主

要方式是自驾游。主要客源地是抚州、鹰潭、南昌,距离分别是62千米、58千米、165千米。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玻璃栈道是由钢化玻璃凌空 高架在悬崖峭壁上形戒的旅 游观光悬空透明栈道近年 来,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开 始修建玻璃栈道,在玻璃栈 道上除了体验惊险、刺激之外,还可以欣赏美景。图10为河南云台山玻璃栈道景观图。 分析旅游景区玻璃栈道兴起的原因并提出在管理上应采取的措施。 14.原因: 玻璃制造与加工技术水平提高;在玻璃栈道上视野更开阔,可全方位观景;在玻璃栈道上可以体验惊险、刺激;玻璃栈道丰富了旅游资源,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措施: 控制进入玻璃栈道的游客数量,(避免拥堵、踩踏等造成意外事件);设置安全警示牌(或游客较多时进行必要的疏导);玻璃栈道定期进行安全维护,避免存在安全隐患。【来源】【全国市级联考】辽宁省大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旅游景区玻璃栈道兴起的原因、管理措施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行测图形推理的四类题型解题方法

分类总结行测图形推理解题思路 一、规律推理类 规律推理是针对所给若干幅图形的规律,选择新图形以延续现有的规律性。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图形数列中,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据此推导符合规律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变化 规律可将题型分为数量类、样式类和位置类。 (一)数量类 数量是指图形中包含某种元素的多少,主要是点、线、角、面、素。“点”是指图形中常常包含有“点”的要素,蕴含着交点数的变化,包括交点、切点、割点等。“线”一般指线条数、线头数、笔画数的变化;“角”一般指角的个数的变化;“面”也就是区域,一般包括封闭区域和连通区域,三者的变化规律一般常呈现常数列和等差数列。“素”是指图形中常常包含有“素”的要素,蕴含着元素种类、数目的变化,既包括图形整体的变化,也包括各组成部分的变化。 【例题1】(山西-行测-2009-51) A B C D 【答案】A。本题属于数量类。左边4个图形的边数等于图形内部线段的数量,分别为3,6,4,7,(5)。所以选择A选项。 【例题2】(山西-行测-2008-51) A B C D 【答案】B。本题属于数量类,考查图形独立元素个数。题干图形的独立元素个数为 1、2、3、4、(5)。所以选择B选项。 【例题3】(山西-行测-2008-54) A B C D 【答案】A。本题属于数量类。题干图形的笔画数都为6,故下一个图形的笔画数也应为6。 二、数量类解题要点总结: 第一步:首先从整体数考虑,识别“点线角面素”,确定数量规律; 第二步:如果整体不行的话,可以从部分(分位置或分样式)的角度确定数量,得出

(二)样式类 样式是指图形的形状模样,它标明了某个图形区别于其他图形的本质特征。该类题 型的解题规律一般是遍历、计算、属性。遍历是指每行(或每列)中含有完全相同的若干个样式,在每行(或每列)中对相同样式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保证每一种样式在每行(或每列)中 都要出现一次。运算是指一组或一行的图形之间存在着某种运算关系。从规则上看,运算主 要包括“加减同异”,即“叠加、相减、求同、去同”。属性是指图形的一种样式特征,常见 的有对称性、曲直性、封闭性。对称性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和整体对称;曲直性是指有的 图形均有曲线组成,有的图形均有直线组成;封闭性指有的图形是封闭的,有的图形是非封 闭的。 【例题4】(山西-行测-2008-53) A B C D 【答案】B。本题属于样式类。题干图形均由直线段构成,选项中只有B选项是由直 线段构成的,其余几项图形中都含有曲线。所以选择B选项。 【例题5】(山西-行测-2008-52) A B C D 【答案】A。本题属于样式类。题干图形均由直线段构成,选项中只有A选项是由直线 段构成的,其余几项图形中都含有曲线。所以选择A选项。 和大家说一下:我想,每一次都推荐一下对大家都非常有用的信息,只推荐三个有用的,其他的我觉得都没什么意思,每一次推荐都不容易,希望大家珍惜。大家有选择性的看,都 是个人觉得非常好的。一切都做了,离成功就近了,好运与机遇就会降临。请大家多关注, 我常常会推荐一些很好用的东西给大家。1、推荐快速学习一下思维导图法与快速阅读法,对 理解与记忆的帮助十分之大,里面有针对公务员版本,对于时间不够用,效率低的同学特别 适用,本人切身体验,没用不会推荐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建议练上30小时足矣。已经给 大家找好了下载的地址,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请直接点击这里下载。)2、QZZN公考论坛,是国内最知名的公务员考试论坛和公务员论坛。3、大家论坛,各种资料都 有下载。 【例题5】(山西-行测-2009-54) 所给的四个图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种规律在所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 最合理的正确答案。 A B C D 【答案】D。本题属于样式类。每个图形都含有2个相同的封闭空间,第1、2个图为耳朵;第3个图为脸;第4个图为眼睛。选项中只由D含有2个相同的封闭空间,所以选择D

行测总结(呕心沥血版)

行测 一、数字推理: 1.观察,抽象,假设,验证。 2.数组敏感:看到数字知道什么特点 3.数列敏感:和数列,一阶等差,质数列 4.基本类型特点 等差数列:基本型,二级等差(变式),二级质数列 等差特点:1.严格递增或者递减(三级等差至少5项) 2.幅度递增 3.幅度不大 5.等比数列特点:1.间接倍数关系 2.递增或者递减 3.幅度变化大一点(几倍加几) 6.和数列特点:1.不具有严格一致递增或者递减性 2.整体趋势递增或者递减 3.前三项特点明显(前两项相加减几等于第三项) 7.积数列特点:1.整体趋势和和数列一样 2.前三项规律明显 3.变化幅度大(很重要) 8.平方立方特点:1.1—19的平方,1—10的立方 2.延伸发展 3.变化幅度大 4.和项数有关系 5.多次方 9.组合数列特点:间隔组合(项数比较多,最少六项)增减性不一致,{{增减增减增减}}… 分段组合(项数比较多,最少六项)中间分段两两分段 10.分式特点:通分 约分(不是最简式) 看变化 看组合 11.质数特点:间隔 做差为质数

翻番考(质数的N倍) 二、数据计算 自然数N次方的尾数变化 1 5 6 尾数不变9 4 奇偶变化 2 3 7 8 四为周期变化数列求和 裂项组合 等差中项求和 差倍原理2b- b=b 和150 差是2 行程问题{(代入)从A开始代}{(抽象)比较好} 1.相遇速度和 2.追击速度差S=速度差*时间 3.流水顺水加逆水等于两倍船速 顺水减逆水等于两倍水速 行程问题要画图 4.比例问题 份数 5.整除的情况 被3,9整除的特点,和能被3或9整除 被8整除的特点,后三位能被8整除21386016,016即16能被8整除。 列方程的题都可以带入或者转化。 6.栽树和方阵 不封闭:直线栽树1000米,隔一米在一棵树,一共1001棵树。距离加一 封闭:隔一米在一棵,颗树等于周长。 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 7.容斥原理:集合问题(画图) A+B=A∪B+A∩B 8.2005003=2003*1001 3737373737/71717171=3737*10001/7171*10001=3737/7171 = 37*101/71*101=37/71 9.浓度问题 10.利润问题 三、直言命题(6点) 1.种类:所有 所有都不 有些 有些不 2.有些:一部分 全部 一个 有些同学及格了!部分或全部或一个 有些=至少有一个

2011-2017高考历史选做题试题汇总

2011-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改革题统计与命题分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其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45.(15分) (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5分) (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 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10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题,依据材“社会矛盾加剧”等信息分析归纳。第(2)题,从材料中的“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等分析改革的弊端说明原因。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2 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行测五大题型答题技巧

行测五大题型答题技巧 1、判断推理——快速定位,不纠结!(分值:约27分) 判断推理包含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个部分。大概有40题,占题目总量的30%左右,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判断推理的难点在于阅读量信息量总体较大,我总结出来的解题技巧就是短时间内快速定位所考题目类型及考点,依据考察点解题思路筛选答案,不纠结于各个选项。 (1)图形推理 刚开始接触,会觉得有些图形推理杂乱无法,毫无头绪,其实梳理归类,基本考点无外乎四类: ①图形构成元素相同的,考元素平移、旋转或翻转; ②图形构成元素相似的,考叠加或遍历; ③图形构成元素看似凌乱的,考属性或数数; ④折纸盒和拆纸盒。 例题属于第一类,考查移动(位置变化)。图中只有两种元素,小圆圈和线段。小圆圈的移动规律很明显,每次都是逆时针移动两格。而线段的话,我们首先要想到它的旋转角度,但是这一题角度无规律,所以我们应该想到的是端点的移动,经过观察,线段端点(此题有两个端点,一个跟小圆相连,这里说的端点是指与小圆不想连的端点)是每次顺时针移动一格,故答案为D。 图形推理并不复杂,我们要牢记上面四个考察方向,分析规律,培养敏感 性。拿到题目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分辨出它到底考察哪个方向,变化规律是怎样。 (2)定义判断 例题:瓿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和盛水器,亦可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圆体,敛口无颈,广肩,大腹,圈足,带盖,亦有方形瓿。根据上述描述下列器具中哪一个是瓿?

例题是说明了瓿的定义,考查描述和图片的对应。我们抓住“圆体,敛口无颈,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描述信息,并结合排除法。A、C均有颈,排除;D项不是广肩、大腹,排除,故答案为B。 做定义判断题,要找准关键词,对比选项,运用排除法,最优原则,选一个符合关键词最多的、相对最好的选项,无需过于纠结。 (3)类比推理 例题:左手:右手与()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 A、黑色:白色 B、幸存者:遇难者 C、晴天:阴天 D、老人:孩子 例题中,正常人有两只手,除了左手就是右手,两个词是矛盾关系。A选项,除了黑色和白色还有黄色等等;C选项,除了阴天和晴天还有雨天等等;D选项,除了老人和孩子还有青年,这些都是反对关系。而B选项,事故中只有幸存者和遇难者,为矛盾关系,故答案为B. 做类比推理时,我们要知道它考察什么,是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还是条件关系,或因果关系、成语结构、语义关系等,难点在于考察范围宽广,重点在于我们要快速定位考察要点,一击即中。 (4)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分为三种题,形式推理、分析推理和可能性推理。 形式推理考查基本的命题特点和推理规则,这种题的难点是理解这些推理规则。切莫死记硬背,因为很容易忘记、混淆,我觉得应该举生活中最常见的,自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记-必过知识讲解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 记-必过

现在开始 资料分析 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是因为本人以前最怕资料分析不难但由于位于最后,时间紧加上数字繁琐,得分率一直很低。而各大论坛上的普遍说法是资料分析分值较高,不可小觑。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行测考90分的牛人说他拿到试卷先做资料分析,我也试过,发觉效果并不好,细想来经验因人而议,私以为资料分析还是应该放在最后,只是需要保证平均5分钟一篇的时间余量,胆大心细。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 1、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 去年同期数x100% =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 显然后一种快得多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 2、百分数、百分比(略) 3、比重(略) 4、倍数和翻番 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数量以2^n次变化 5、平均数(略) 6、年均增长率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第1年为B 二、下面重点讲一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1、÷(1)≈b×(1)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记住是略小,如果 看到有个选项比你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略大,那么就可以选;比它小的结果不管多接近一律排除;x越小越精确 ÷(1)≈(1)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x越小越精确 特别注意: ⑴当选项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该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需验证 ⑵增长率或者负增长率大于10%,不适用此方法 2、分子分母比较法 ⑴分子大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 ⑵差分法★ 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且大一点点时,差分法非常适用。 例:2008年产猪6584头,2009年产猪8613头,2010年产猪10624头,问2009与2010哪一年的增长率高

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

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 一、三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1.试题难度分析。2008-2010年,试题难度逐年加大。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还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高考的选择题部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内容均为主干知识中的核心知识,考查重点突出,题目的综合度加大,信息量增多,涵盖的知识点变多,集中考察了:化学常识;实验常识;物质最基本的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等。试题不仅考查了物质的提纯、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以及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步骤的设计气体除杂及其性质的检验等实验基础知识,还通过仪器装置的选择和连接考查了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等方式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题的特点:所取素材简单明了具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追求问题有新意,侧重实验基础;仪器选择连接、操作的规范是考察主流,问题灵活多变。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的同时,重视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化学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 2.试题突出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环境、材料、化工等方面的联系,很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试题力求以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关的内容为情景,而且这些情景都真实、具体,为考生创设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氛围,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每一个小题的设计也都充分考虑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的联系,做到了题目贴近生产、贴近生活、贴近考生实际。情景涉及生活实际、工业生产、科学事实、社会热点等方面,这些情景的创设极大地丰富了试题的内涵,赋予试题以积极的教育意义,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更能准确的把握学科思想和意义,体现了高考试题命制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理念上的统一。 3.试题注重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导向作用明显。 试题在继承了07、08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的结构和题型,试题所涉及的重要考点也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如电解、原电池、盖斯定律、平衡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水解电离、元素周期律、有机基础、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等,但试题在命题形式和考查方式上实现了发展和创新,比如,化学实验能力考查继续得到加强的同时,增大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覆盖面,实验不再取材课本,但又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考察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增加了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考察等,通过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考查平衡常数的考查实现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发展,等。这些发展与创新对今后中学化学教学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试题语言更加简明、易懂、科学、规范,试题表述准确,无歧义。 4.有机选做题注重考查基础。 有机推断是中学化学习题中常见的习题,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07、08、09年高考都有这样的题目。此类题目知识综合性强,涉及的面广,解题能力要求高,难度大。在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析、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二、面对高考特点,我们高三化学复习的思路。 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针对近3年高考题的特点,我们以后的复习要注重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行测段落阅读最全的做题思路总结

段落阅读做题思路总结 整理:站长新浪微博:站长申论工作室 什么是做题思路?说简单写就是把平时的做题程序具体的分解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审题,阅读并理解题目要求。 第二步,破题。也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分析题干(背景材料),寻找做题的突破点。第三部,分析选项,根据上面要点,找出“最符合要求”的选项。 然后的,针对以上三个步骤,总结出做题的经验。 以下,站长今天按照以上三部分,分享一下我总结的段落阅读的做题思路。一、对题目分类,非常有助于审题 审题就是阅读题目要求,了解命题人让你做什么。这是做题的第一步。 关于审题部分,首先要做到对段落阅读题目的问法,非常的清晰。 以下是段落阅读题目的几个典型问法: 文段主旨: 1、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这段文字最适合的标题是() 3、作者意/旨在说明/强调/表达( ) 4、作者的主要/核心意思是()/作者主要说明/介绍了() 5、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6、这段文字中,XX是指()/XX的特点是() 细节信息: 7、以下说法与原文相/不符的是() 上下文逻辑关系: 8、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9、根据上述文字,作者接下来可能会讲() 10、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这10类题目,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段落阅读类题。 大家可以看到,我又把上面10类题目分做了3大类。

为什么这么分,因为分析文段主旨、判断细节信息和辨析上下文逻辑关系,是破解段落阅读题目的三大关键点。因此就将这10类题目归为这么三类。 这么对题型进行详细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下一步的“破题”:当你看到这道题目问什么,你可以就知道本题破题关键在哪里,从而有的放矢,带着目的去阅读文段的材料。 二、根据不同题型,选择不同破题之道 破题,就是按照题目要求,对题目材料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寻找答案的过程。段落阅读题目,具体的破题方法前面已经说过:分析文段主旨、判断细节信息和辨析上下文间逻辑。 (一)如何分析出文段的主旨 什么是主旨? 记得考研的时候,报了石春祯的英语辅导班。他说,怎么判断你是否读懂一篇文章,标志就是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这句话就是这篇文章main idea(主旨)。main idea 是整篇文章的灵魂,也是破题的灵魂。 这个观点,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今天仍然觉得,段落阅读的的主旨是什么?就是一句话能把这段文字要表达的内容概括完。它在表达的意思上统领整个文段,在文字的分量上占据着段落的核心。 概括文段的主旨非常重要,每年20道段落阅读,至少15道是围绕文段的主旨进行命题。 那么如何分析概括出段落的主旨呢? 首先,要分析主旨,就必须要有一个思维状态:你不能就段落来想段落,你得去想象你就是作者。你得想象这段话,会选自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是文章的过渡段,还是主体论证段?写作目的是什么,要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然后再说具体的经验。 第一,行文习惯。 段落阅读的大部分材料,都取材与规范媒体的专栏文章。 这些专栏文章与我们申论文章段首开门见山的概括观点、亮明主旨非常不同。 如果描述一个问题或现象,他们往往先充分的把事实本身描述清楚,做足了大量铺垫然后才在段末引出观点——作者主旨往往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现实意义或对策。 如果是观点论证,他们就采用非常灵活的论证的方式,或先写出高度概括理论观点来演绎论断出一个具体的应用的合理性,或者先引出一个典型的事实进而概括出一个抽象的道理,或者举出一个事实,来类比另外一个事实。 总之,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这类文章,作者要表达的重心,基本都在文段末句。有人也把这个现象叫做尾句原则,我非常赞同。

行测计算题快捷方法总结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计算题 快捷方法总结 ——来源:安徽中公教育(https://www.360docs.net/doc/f414445165.html,/) 对于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很多考生都抱怨题目难、数据量大,不好拿分。但这部分的分值很大,是可以与其他竞争对手拉开距离的好机会,通过合理的、有计划的复习是可以战胜对手的。下面安徽中公教育专家来谈谈如何复习: 一、数量关系 数量想要拿到高分,题目的思维反应速度与计算速度是关键。要想在这两项上有所提高,就需要系统的复习。 第一,要打好基础。数学中的基本公式与计算方法是一定要掌握的。可以根据题型的基本分类,逐一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于每个题型在解题时可以应用到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有针对的梳理与总结,这样,在列式阶段便不会出现看见题目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出现了。 第二,提高计算速度。在列式后的计算速度与准确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四则运算速度较慢,建议每天做基本数学运算题。对于数学运算公式,要重点掌握。 在完成这两项后,就可以多做试卷,考察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是否扎实。总结自己的错误后,再重新做好复习与调整,弄明白自己做错的地方。 例题:某汽车厂里生产甲、乙、丙三种车型,其中乙型产量的3倍与丙型产量的6倍之和等于甲型产量的4倍,甲型产量与乙型产量的2倍之和等于丙型产量的7倍。则甲、乙、丙三型的产量之比为:(2013年国考) A. 5:4:3 B.4:3:2 C. 4:2:1 D. 3:2:1 答案:D。 解析一:(方程法)根据题意,假设甲乙丙三种车型的数量分别是X,Y,Z,列方程组 4X=3Y+6Z,X+2Y=7Z。从而推导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3:2:1。 解析二:(代入法)结合特值思想,“甲型产量与乙型产量的2倍之和等于丙型产量的7倍”。分别将四个选项带入其中,只有D选项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