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二级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合集下载

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院(系)党组织工作机制研究

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院(系)党组织工作机制研究

设、 师资 引进 、 教学科研 、 社会 服务 、 财务开支 、 干部考 核 、 职称评 定等重 大问题 时 , 均应 由党政联席会议共 同研 究 , 科学决策 。 23 党 组 织 的 内部 考 评 机 制 . 院( 党组 织依据上级 党委 的考 核要求 以及 学校的总体发 系) 展 战略 和 目标 , 对组织 内部 的总 支成员 、 各支部 、 各党小组 以及党 员进行 考核评定 的工作体 系 。在实 际操作 中可 以考虑引入量化 管理手 段 , 立对 院( ) 建 系 党总 支和党支部工 作的量化考核 标准 , 通过考 评来提高组 织的活力 和战斗力 , 保证 实现组织 目标 , 永葆 组 织 的先 进 性 。 2 完 善 干 部 培 养 选 拔 机 制 . 4 院( ) 系 要建立一套完 善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 严格按照制度 做到客观 、 平 、 公 公正 的培养选 拔干部 , 只有这样才能有一支强有 力 的干部 队伍 , 而带动院 ( 的整体发展 。 从 系) 3 参与学科建设机制 高 等学校具有 培养高级专 门人才 、 科学研究 、 社会 服务等社 会功能 , 而这 些功能 的发挥无一不 以学科建设 为基础 , 没有高水 平 的学科 , 就不可能建设高水平 的大学 。院( ) 系 党总支要引导党 支部把 思想政治工作 渗透到教 学 、 科研 及学生各 项活动 中, 为学 科发展 提供源源不 断的动力 。其机制 是 :1 围绕学科 建设 的中 () 心工作 , 发挥 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 。基层党支部始终 围绕学校学 科建设 中心工作 , 把贯彻落实学校发展 目标作为党支部工作 的重 点, 注意处理好 改革 、 发展 、 稳定之间 的关系 , 坚持在教学改革 、 科 研建设和政治核心等方面发挥 巨大作用 。 2 联系院( ) () 系 实际 , 加 强和改 进党的基层组织 建设 , 面对在 学科建设 中出现 的新情况 、 新 问题 , 积极探 索基层党 支部建设 的新 方法 , 围绕教学 、 科研 , 结 合学科 具体情况和发展 目标 开展工作 , 探索学科 的发展路径 , 积 极创新开展学科建设 。3 总支 在换届选举 过程中 , () 要重视委员人 选 的知识 、 术背景 。要 把党性强 、 学 作风正 、 有一 定工作能力 , 学 术水平 比较高或学术上有后劲 的年 轻同志选 进基 层党组织 , 保证 党总支有绝对优势 的学术 骨干 , 从组织结构上提高学术含量 。4 () 院( ) 系 党总支应制 定相应措施 、 度 , 制 明确保障学科教 师党支部 书记参与学科重大 问题 的研究 、 决策 的权利和责任 。在系 、 、 所 院 重大问题决策前 , 如人才引进与培养 、 制定学科发展规划 、 职称评 定、 岗位聘任 、 工作考核等 , 系) 院( 党总支要听取各党支部 的意见 和建议 , 以强化学科党支部的作用 。 总之 , 高校 院 ( ) 系 党总支是学 校党委工作 的基础 , 在学校改 革和事业 发展 中发 挥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 。院 ( ) 总支的建设 系 党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2 1 NO 0 0 2 5
Chna i Ed aton n ova j H al uc i l n t on er d
教 学 管 理
高校 二级学 院教 学管 理模式探 索①
孟立 科 曾柱 汪莉 萍 ( 贵阳 医学 院基础 医学 院 贵 阳 5 0 0 ) 5 0 4
明 确 两 级 教 学 管 理 机 构 的 职 责 和 权
构 , 支撑 学校的坚实骨 架。 新形势 下 , 是 在
随 着 教 学 改 革 的 不断 深 入 和 发 展 , 合 教 渗 透 的 方 式 存 在 的 , 论 片 面 强 调 哪 一 方 权 责 关 系 结 无
育 部 启 动 的 “ 等 学 校 教 学 质量 和 教 学 改 面 都 必 然 会 对 组 织 的 目标 造成 冲 击 ” 在 一 高 。
2 高校 二级 学院教学 管理的原则
培 教 行 程 序 文 件 。 序 控 制 的 方 法 可 以 使 教 学 置 、 养计 划 制 订 、 学 内容 与教 学 方 法 改 程 ( 下转 2 4页 ) 2
科 有利 于 工作 革 、 教学 质量 评价 与管 理 等 多 个 方面 , 这就 坚持 以人 为本原 。 管理 中, 我们 管 理 工 作 更 加 规 范 化 、 学化 , U在 “ 既要认 识到人 理性的 一面 。 又要 认 识 到 人 效 率 的 提 高 。 ① 教 改 项 目 : 阳 医学 院 2 l 年 教 改 重 点 支 持项 目( 贵 01 NO. 6 。 2) 作 者 简 介 : 立 科 (9 8 : , 州 贵 阳 人 , 孟 1 7 ~) 男 贵 硕士 , 师 , 究 方 向 为 教 学科 研 管 理 。 讲 研
22 2
中 国科教 创新导 刊

基于目标管理视角的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基于目标管理视角的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理监督机制等 问题 。通过深入探 索 目标管理下的集权与分权 、 制度管理和二级 单位 考核 等措施 ,
为 当前 高职院校规范化二级 管理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 目标管理 ; 二级 管理 ; 目标考核体 系 中图分类号 : G7 1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9 1 5 4 ( 2 0 1 3 ) O 4 —0 O 0 4 —0 3
校职 能部 门管 理 失控 。学 院 内部 出现小 集 团利 益 , 无
设置理论提 出 目 标激励方案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 : 人
的积 极 性 应 与需 要 关 联 , 积极 性 是 由动 机 所 推 进 的 。
动机产生于人们 的需要 , 但又支配着人们的行动 。目 标管理 即根据人的需要设置 目 标, 激发动机 , 以引导人
出 了一 些 新 的 问 题 , 如集权与分权 如何把握 “ 集” 与 “ 分” 的度 ; 二 级管 理 的制 度 尚不 健全 , 实 施 并不 规 范 ;
移和管理权限的下放 , 更在于构建学校和二级学院 目 标总系统和子系统 , 形成上下一致 的目标体系。过度
地 放权 和重 心下 移 , 而 忽 略有 效 的 目标 管理 和制 度 规 范, 往 往 会 引发 二 级学 院权 力 增强 后 的诸 多 问题 。因
们 的行 为 , 去完成 目标 , 最终 完成 整体 的组 织 目标 。德
法形成合力 , 甚至出现办学定位、 专业发展方 向与市场 发展偏离现象 , 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
( 二) 二级 学 院管理规 范化 、 制度 化 不足
鲁克认为 , 企业的 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 目标 , 目标的 实现者 同时也是 目标的制定者 , 通过一起确定总 目标 , 分解总 目标 , 指导各级部门制定 自己的 目 标, 下放实现

院系二级管理下课程表编排的思考

院系二级管理下课程表编排的思考
项 计 划 性 、操 作性 很 强 的 系统 性 工 作 ,涉 及 学 生 、教 师 、课 程 、 ( ) 建 立健 全 调 、停 ( )课 管理 制 度 三 补
教学 场地 、时间五个因素 ,要 编排 出科学 、合理 的课程表 ,就
课 程表的实施是排课 的延 伸 ,是保证教 学活动有 序进行的
必须对这五个 因素进 行科学 、有 序 、规 范的统筹 ,以达 到建立 重要手段 。在课程表的执行过 程中时常会出现擅 自调课、停课 、 和谐 有序 、运转顺 畅、相对稳定 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 的 目的, 上课迟 到 、早退等现象 。因此 ,必 须加 强 日常教 学秩序的检查 从而 促进教学 活动 的有序开展 ,提高教学质量 。
协调 ,使各种教学场 地充分合理地使用。 了解各任课教师的基
本 情 况 ,各 专 业 班 级 的相 关 信 息 。 熟 悉 教 学 时 间 ,如 一 天 可 排
目前 ,院系二级管理模式 是高校 内部 教学管理体制 改革的 课 时段 ,一周可排课 学时 ,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时间 ,教师业务
必 然 趋势 。 实 行 院 系 二 级 管 理 ,使 管 理 重 心 的适 度 下 移 ,有 利 学 习 时 间等 。 于 一I 院 ( ) 的 教 学 管 理 ,也 有 利 于 学 院 对 整 个 教 学 安 排 - 级学 系 ( ) 公 共 课 程 和专 业 课 程 的 编 排工 作 实 行 院 系二 级 管 理 二 公 共 课 程 和 专 业 课 程 实 行 院 系 二 级 管 理 ,有 利 于 学 院 对 整 个 教 学 的 宏 观 管 理 和 调控 ,健 全 科 学 管 理 机 制 ,充 分 发 挥 二 级
( 西 国际商务 职业技 术 学 院 ,广 西 南 宁 500 ) 广 307

我国高校校院二级管理的改革和思考

我国高校校院二级管理的改革和思考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7期45作者简介:骆霄(1985-),男,云南昆明人,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㊁系统分析㊁集成㊁数据分析等研究㊂我国高校校院二级管理的改革和思考骆 霄 张丽娟 汪 杨 罗隽雁 杨 波(昆明学院教务处,云南昆明650214)摘 要:高等院校校院二级管理是现代大学管理进步的一个象征㊂深化高校管理改革,建立更加健全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创建更高水平的学科人才培养结构,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实力的必然选择㊂本文通过对现有高校教学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和国外高校校院二级管理所得出的一些经验,对如何完成我国高校教育二级管理的改革,提出了个人的相应思考和建议㊂关键词:高等院校;校院二级;管理中图分类号:F 27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3198.2021.17.021 不同的大学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状况㊂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很多大学格局逐步扩大,在办学过程当中垂直的多层次管理,不再适合现有大学学科发展和学校管理㊂学校发展的逐步提升,也使得的原有大学当中学校顶层这一级别管理校内一切事务的模式,不再适用于现有的学校发展㊂教育部于2015年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中对就明确说明: 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㊁学校㊁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㊂ 也有专家指出: 现在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说到底是体制㊁机制问题,即制度问题㊂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既缺乏经费又缺乏人才,但更缺乏现代大学的观念和制度㊂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解从对外角度来说,应该是明确政府㊁社会㊁学校之间的各类关系,从大学自身而言,就是要完善高校的结构建设和管理㊂二级学院在实际的工作中承担了学科建设㊁人才培养等重要业务工作,是学校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如何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是高校综合改革的出口和方向,是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是从基础逐步走向提升的必由之路㊂1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现状和分析我国高校现行的校院二级管理层级结构主要有:校㊁院㊁系㊁教研室管理模式㊂部分高校配合高质量研究中心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院级机构,综合完成学校学术教学和科研活动㊂这样的管理环境下,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1)管理权力集中于学校一级,统一管理后各类资源无法较高效率的进行使用,相应的各类审批集中在某一个口径中,口径内的办事效率有限,学院办学自主权和办学活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㊂(2)二级学院的职能固化,在原有系部被提升至学院以后的系统中,提升后的学院这一级多数只是将自己的名称改变,实施的各类工作内容和职能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从而无法形成提升级别也同时提升办学格局的状态,就只能是形式上的变化㊂(3)二级学院的定位不明确,使得二级学院在实践中不能完善自己和学校之间的行为配合的问题,学院在内部的决定如果较多,人事㊁经费㊁财务和评审都消化在了学院一级,会使得很多系一级或者教研室一级的状态仍然保持原有状态,从而无法突破,反映不够积极㊂反之如果把二级学院的定位给明确固化,则容易造成二级学院的管理松散,只做明确过的相关事务,这样的行为最终会让二级学院难以作为,如何平衡学院的定位,较为困难㊂(4)越多的管理层级,交叉越多,学科专业无法有效融合,多方决策才能产生的博弈管理目标,难以确定管理结果,无法创建优势专业和学科㊂(5)学校权力界定模糊,无法合理使用㊂使得行政和教学之间的权力无法均衡,学院这个办学主体,在管理上也就极大的受到各类不同权力的制约,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管理群体㊂(6)学校框架及构建等问题在学校层面无法更有前瞻性和规范性,在进行学校宏观调整的过程中,容易盲目跟风,无法走出独立的学校风格㊂比如设置专业,为了市场现有经济目标,学校都会按热门方向进行一些专业设置的安排,这样的设置无异于主动投身专业 红海 之中,长期难以消化,而未来即将成为主流的 蓝海 专业却无法得到发展㊂(7)监督的不完善㊂使得在院校分级管理时,监督影响到管理中的实际空间有限,也可能使得决策和执行缺失客观和全面的基础,高校中或多或少的官本位主义,使得行政力的制约容易压制教学和学术科研,也就对学校主业产生制约㊂2 针对国外二级管理的一些研究和思路美国大学的管理体系在很多场合都是被津津乐道的话题,原因是它的构成较为成熟,学校-学院-系部,这样的三级体系是美国大学通用的标准模式㊂在学校一级的层面,董事会(B o a r do fd i r e c t o r s)㊁校长(pr e s i d e n t )和评议会(也成教授会,A c a d e m i c S e n a t e 或A c a d e m i c C o u n c i l )构成了统一而又相互制约的结构,校长成了一个大学权力的中心,但是也要被董事会和评议会(教授会)进行制约㊂董事会是各种利益群体的一种投资性构成,对大学的发展做出其需要的决策,聘任校长是为了执行这些决策,这就是所谓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㊂校长和董事会更多的是一种合作状态,为了相对统一的目标进行管理㊂校长的实际状态表现出其相对明显的行政权力,而在学术相关领域,包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7期46括学术成员组成,课程的安排和学科专业等内容,就是由学校评议会进行决定,包括职称聘任晋升和学术决策的相关领域有着绝对的权力,这样行政权和学术权的相对分离,使得学校内部团体相互合作㊁相互制约,也就自然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格局㊂二级学院架构中也分有学科群的不同系,二级学院也设置了教授会㊁院务会㊁课程委员会等不同利益的综合群体,由这些群体对二级学院的院长进行民主监督㊂二级学院的实际工作承担了大部分学校的工作,所以活性是最强的㊂系是学校的最基层的部门,系主任是由学术权威的高职人员进行担任,系也可以进行教师职称㊁课程安排和学位授予等权力,在管理中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师生得以积极而宽松的进行工作学习,原生动力是较强的㊂而在欧洲,大学体系各有不同㊂德国高校作为欧洲大学体系代表之一,是全球传统学术大学典范,原来多数有神学科㊁医学科㊁哲学科和法律科组成,进入20世纪后段,为了促进新学科发展,改革成了现有的多科系形式㊂德国高校的领导机制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校长制;第二种是主席团制㊂主席团制机构构成一般采用高校主席团㊁高校理事会和大学评议会为第一级别,第二级别是不同科系,各科系下有研究所(教研室)㊂这些不同的机构分工比较明确,主席团统筹工作,基本的部门较为丰富,包括财务㊁教学㊁人事等部门,评议会负责学校日程工作的检视,没有决策的权力㊂科系是德国高校的基层机构㊂科系主任负责日常主导日常工作,教授在科系中会把教研室㊁人事财务和相关研究工作担负起来,德国的大学管理模式就形成较为统一的科研环境,教学自由㊁教授治校㊁学术自由㊂作为亚洲大学模范,日本的大学是以学术权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结构的,校长仍然为最高的负责人,议员会是最高的决策机构,成员由校长和理事共同组成;经营协议会与教育研究评议会是大学的审议机构,校长选考委员会实行校长选任及解任权力㊂这四大主体使得其学校内部形成了以下三个特点:(1)各部门分工明确㊁权力互相制衡㊂(2)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离,民主管理㊂(3)制度章程立法保障治理有法可依,与时俱进保障章程适宜当下㊂由于日本的文化和我国较为类似,有很多管理逻辑容易进行转换㊂3 国外高校的管理对我国高校校院二级管理的一些启示3.1 均采用校院分级管理模式几乎所有的国外高校都是采用院校多级管理模式,无论在管理的运行过程,人员调配和学校活力来说,多级管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㊂虽然不同国家在分级管理上有着相应不同的分类模式,但最终要达到的目的都是需要学校提高效率㊁人才活性增加㊁学术权和相应的行政权有所制约,最终达到相互依托㊁相互制约而相互促进的目的㊂只有先进的管理体系才可能达到先进的校院发展氛围,才可能使得学校这个需要生命力的地方充满生命力㊂3.2 核心需要院系管理学院作为一个学校基层的组织核心㊂需要有相对比较强的执行能力㊂对学校整体的课程设置㊁学科设置㊁教学管理㊁科研管理㊁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工作都具有最直接的执行需要,是执行学校各种决策的基础实体㊂学校的各项实际的执行措施都是由学院院长或者是系部主任进行实际的基层实施,而多数学术相关内容都是由学院完成㊂学院能否充满生命力的发展,最终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是否有活力㊂3.3 基础需要责权明确高校行使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进步随着时代发展愈发明显,权责意识的完善,让大学不管分层级别如何,都要对学校内部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下来㊂妥当的权责体系可以使得校院二级管理不容易出现对立的局面㊂在观察国外高校使用的多集团分配权力的方式以后,会发现这样的方法使得权利不再那么高度集中,可以让高校自己的学术权得到充分的施展,也使得行政在整个过程当中自然的配合调控,权力制约型的架构是比较明确和健康的㊂避免行政权进行过度干预的情况,可以保障了民主科学在决策中的基本地位㊂明确了不同的权利和责任,也就明确了行政和学术的分治状态,使得学校管理可以达到平衡和健康㊂不同层级的职责范围行使不同层级的权力,管理监督都可以规范,行使的各项活动都健康有序㊂不同的决策团体㊁不同的委员会在各自的工作范畴之内履行合理的本职职责㊂对学校的监督以及对学校提出的意见可以利于学校和学院之间相互平衡,利于学院和学院之间的平衡,最终可以使得每个人对提出的观点更加客观和具体,也使得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有效的信息,提供比较合理的资源分配办法㊂客观的信息发布,为学校各项资源合理的使用打下有力的基础㊂这样的架构一方面体现了各类管理人员在管理中的智慧,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校和学院之间的运行正常㊁履职正常㊂3.4 学术占核心位置对知识的崇尚,在大学表现得尤为明显,一般情况下以学术为主的大学校长所需要的人物都是由某一学术领域有着较高威望的专业人才中选出㊂一个学校校长是学术为主的人物,那么这个学校的主流意识形态也会以学术作为基本主导㊂这也是国外多数大学在学术发展比较自由㊁有活力的一种基础意识配置㊂学术为主导的行政管理核心也促使学术自由的意识不断进步,两者相辅相成,使得国外的学术核心资源㊁行政核心资源都逐渐配置给了需要的部门,也就是二级学院,这样的权利下移,不断促进学院自我扩展和繁荣㊂减少了过多的上层行政压力和制约,学院自我的学术发展的方向和步伐可以自由掌握㊂多院系相互平衡之下的发展,是学校得以更好发展的方向㊂所以有着学术较强背景的教授和专家进行大学校园的相应内部管理,是现有国外大学成熟的模式㊂这也将是我国大学发展的方向㊂4 针对如何进行我国高校校院二级管理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4.1 科学进行机构设置、构建合理管理体制科学的进行机构设置,建立良好的运行管理体制,是学校高效运转的基础,也是使得校院二级管理能够衔接有效的必然路径㊂在现有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支持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7期47下,学校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整合改革,很多学校把现有职能较为相近相似的部门进行相应的重组㊂这样的好处是把多部门有可能进行职权交叉的岗位,放到了同一个部门之下㊂管理形成一个部门对多项事务进行统筹㊂精简了相应的行政级别和相应的行政机构㊂运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㊂2019年4月,华中农业大学就进行了力度空前的行政机构改革㊂在改革过程当中,将原有的33个部门减少到了20个㊂把原有资源分散,效率不高,边界不清,协同不够的现象㊂从结构上进行了调整㊂按照一类事物归口一个部门有一套人员负责,进行了六次统一㊂从小部门合并成高效协同的大部门㊂从现有的运行效果来看,该项改革的执行效果是比较理想的㊂4.2 二级学院以学术学科作为支撑进行重组现有高校的特点往往是要以学科作为基础的㊂多数高校都需要有复合型的专业在其中㊂所以如何建立以学科为基础的学院和学校的统筹体系,是摆在各大高校面前重要的问题㊂每个高校只有认真了解自身发展方向㊁学术学科专业背景和相应的自身优势特色㊂从这样的特色学科支持特色学院㊁由特色学院支持特色学校的布局㊂高校必须通过把特色核心学科作为学校基础支撑的受力点,优化学科和专业的结构和布局㊂将学院的位置放到更核心的地方㊂有很多高校是把了学科学院进行相应的匹配㊂学科相近的进行合并,学科和学科相近的专业,安置在同一个的学院当中,减少专业和学院之间匹配跨度大的问题㊂学科和专业明确支持学校的特色,突出以学科为特色的学校发展定位㊂将公共基础性学科及专业和特色行业型学科专业进行进一步拓展,做出优势㊂将公共基础较差的行业特色学科及专业,进行大力度改革㊂在改革完成前,暂停招生或撤销相应老旧退化专业㊂由于不同行业在社会当中也有不同的分工,不同行业的社会认可度高低不同㊂所以在学校当中的不同学科专业,也需要有不同的梯队,给予不同的支持㊂这样就可以从基础的结构上,调整原有同一平台所带来的错综复杂的问题㊂通过学科和专业的重组,二级学院在相应的执行过程当中就有了相同相近学科,这样的改观更容易进行学术的各项交叉汇通,产生核心的学术权,对学术权的相对统一,带给了管理学术权方面的支撑㊂给学校如何统筹相应的资源㊁架构更合理的校内绩效评价机制带来了可能㊂学院通过学术㊁学科和专业的相应独立,才可能拥有和学校相对扁平的一种管理逻辑㊂当学校能把人事㊁财物等权力交由学院自主以后,学校的管理职能重心也就可以下移到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对相应的学科建设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也将更加积极㊂原有的集权统一规划模式最终会被打破㊂4.3 目标责任明确㊁均衡配置合理资源学院在哪些方面需要重点建设学院和其相应的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界定?通过学院学科和专业的科学配置才能明确以上问题㊂而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对相应的学校资源的配置,需要向优势的特色专业学科进行倾斜,这样才能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学科模块,有充足的准备㊂对不同级别的学科人才培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机制,促进学院办学质量提高,为学院办学找到特色㊁提供动力㊂学校各部门通过指标考核对人财物进行实时监测,形成动态的评价指标,为后期均衡配置合理资源提供相应依据㊂4.4 明确校院二级权力清单㊁完善监督体系将学校和各学院之间的人权㊁事权㊁物权进行相应的权力清单的清理,在整个改革体系中是必须要做的事情㊂院校二级管理形势下,学校改革发展㊁宏观全局战略的事项事由学校层面予以把控,并对学院进行指导㊁协调㊁监督和服务㊂而学院对专业建设㊁学科建设㊁人才培养㊁社会服务㊁组织人事㊁财务支配等实际工作进行实践㊂完善监督体系,充分实施民主监督,完善监察职能,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肃各项纪律和问责追究制度,完善责任落实,做好部门审计和干部个人审计㊂4.5 构建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学校和学院同时需要对其自身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不同类别的考核内容进行分类的考核,对基本需要完成的内容进行基础考核㊂这样才能把相应学校和学院之间各自需要达到的工作内容更加明细的表现出来㊂对后期的奖惩有更好的定量定性依据㊂而学术性的相关内容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考核评价有所促进㊂总而言之,校院二级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象征,对我国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一条必经的道路㊂通过校院二级管理的改革,可以更好地提升高校的内涵发展㊁提升质量㊂国内有很多大学已经进行了校院二级管理相应改革,而这些管理改革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明显的为其带来主动活力和可观的创造力㊂当然,需要校园二级管理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探索一条适合不同学校的对策和改革方案㊂核心的基本点是不变的,其一是需要明确不同的管理层级,设置方式要使机构更加的高效,明确学院所取得的身份,将学校的管理重心移交学院,管理体系框架适应学校总体发展㊂其二是要明确校院二级权力清单,明确学术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㊁相互促进㊁相互监督㊂其三是要构建合理的考评机制,动态的进行各项资源的分配,使整个学校运行可以不断的改进和优化㊂可以预见,在不断探索和发展过程之中,我国校园二级管理必将逐步进入各高校的主流管理体系之中,为现代化大学发展带来生机和动力㊂参考文献[1]李博.高等教育 管办评 分离机制与建构策略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2]陈文联,陈之宸.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民办高校应有的追求[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01):4-7.[3]胡敏强,赵旻,严新平,等.大学章程制定的思考与实践[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7):8-11.[4]陈巧云.现代大学制度导向下地方大学的章程制定研究[D ].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15.[5]张建军.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改革研究,R e f o r m s o n I n n o v a t i v e P r a c t i c e a n dT r a i n i n g M o d e f o rC o m po u n dF i n a n -c i a l T a l e n t s [J ].唐都学刊,2016,(06):120-124.[6]郭明顺.承前启后,创新发展 在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的工作报告[J ].高等农业教育,2010,(10):3.。

浅谈技师学院二级管理模式下学生辅导员工作任务

浅谈技师学院二级管理模式下学生辅导员工作任务
科 教 文 化
・ 2 0 3 ・
浅谈技师学院二级管理模式下学生辅导员工作任务
陈彦 宇
( 浙江交通技 师学院学生处, 浙江 金 华 3 2 1 0 1 5 )
摘 要: 院系二级管理是近年来许 多技 师学院体 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原先学生辅导 员工作 由学生处统一 负责 , 二级 管理后 将 管理权限下放 给各个 系部 。本 文从“ 一个 中心 , 五条主线 ” 分别展开论述二级 管理模 式下学生辅 导 员岗位 职责的认 定和工作任务分解 , 同时对学生辅导员工作 中存在 的误 区进行探 索和 交流 。 关键词 : 技师 学院; 学生辅 导员; 工作任务 2 0 0 9 年下半年我院开始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漠式。 系部二 部门成立 以外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辅 导员在日常与 至今 一路摸索前行, 一路披荆斩棘从最初的“ 一竿子到底” 模式到现在的 学生的接触中, 深^ 学生之中解 决学生之急’ 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利用 自身 分条块分配工作, 从最初的学生工作—体化到现在的学生处宏观指导 、 系 优势' 在 学 生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贝 0 事半功倍。一 2 9 _ 2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音 陀 新的二级管理 砸 明我院二级管理模式的正确性。二级管理模式 ‘ 天的学校教育加 2 天的社会、 家庭教育小于零” , 家长常常i 井' 我的小孩 下学生辅导员工作是学生德育工作和学生 E t 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在学校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里辅导员对小孩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家长本 分。与学生相关的生活、 学习的事哪怕是小事都是学生辅导 员工作的着手 人。 职业学校 的学生往往提 ‘ ‘ 彳 亍 为习惯差、 学习破掺 挚 诟’ ’ 而日 常行为和思 点。因此有必要对二级管理模式下学生辅导员工作任务和职责进行梳理 想道德互为因果 生 思l 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高中阶民 日常行为是思想道德 和 明确 。 形成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在校学生瑚5 是在 2 0 世纪 9 0 年代以后出生的独 1我院现行学生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特点 生子女' 大多数生活条件优越。 f 电 仃 ] 接受了正规的教育艟得较多的道理绝 1 . 1“ 立德” 教育与“ 能力” 教育。 从我院实行二级学生管理过程来看辅 大多数学生在思想 E 积极进取 即使是后进生也常常会有上进的表现和需 导员工作可以说是杂 、 乱、 多, 工作没有中心 艮 不清晰。为促进学院二 求, f 旦 社会— 朗 些不良现象强烈地诱惑着他们从 而使得行为上往往不 自 级学生管理的J 』 推 我认为辅导员岗位职责应该作一定的明确。从我 觉地背离了要求上进的意愿。许多后进生和边缘生就是因为沾染了不 良 国—些院校的辅导员岗位职责来看辅导员岗位职责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 的行为习惯才形成了不 良的思想道德, 甚至有极少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 育、 行为规范教育 、 班团建设及其他 l : 级部门下达的临时『 生 工作等。而我 路。 因此 门 提出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分子' { 何 ^ 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院的辅导员工作职责主要是“ 立德” 教育与“ 能力” 教育。主要涵盖两个方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社会 人意识教育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的必 面—是“ 立德” 教育——为人—是“ 能力” 教育——处事。 先为 ^ 再处事处 备教育学 技能前先 会做 人 。辅导员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就包括行为规 事则为人。这也正符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提出的“ 立德树人” 的要 范养成教育。 2 2 3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辅导员工作繁琐、 复杂事 无巨细如 求。同时, 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 甚 力” 教育是职业教育与生俱来的使 果要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作做好, 就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建设好如学生党员 、 入党积极 命庀 要教会学生包括学习、 交际、 适应、 判断、 选择、 参与、 创新等生存能力。 分子 、 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队伍。 f 电 f 门 既是辅导员的有力助手' 也晨学校寝 “ 立德” 教育则包括基本思想道德教育、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等。 “ 立德” 是“ 能 室管理的主要力量。 要使他f 『 ] 起到正面的榜样作用, 而不要起相反的作用。 力” 的基石 “ 能力’ ’ 是“ 立德” 延伸。 学生往往将 目 光集中在学生干部身 E ' j 【 Ⅱ 果学生干部带头违反寝室管理规 1 2基层l 生、 挑战l 生、 创新洼和示范l 生。 职业学校学生基本 亍 为习 定 4 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就相当被动。这些优秀学生 ^ 数众多充 分 惯较差、 学习不理想的学生。 学生辅导员如果不与学生亲密接触 . 走进学 调动起他们的积殴陛 ] 用 自己的行动去影响、 感化周围的同学带 动 生生活, 不深 ^ 学生内心' 工 倒 佳 开展。因此学生辅导员工作首先具有 其他学生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对 于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辅 导 基层 陛的特点。 其次辅导员工作具有挑战陛和仓 嘶 『 生。 我院学生的年龄大 员要充分建设好学生干部队伍按 照 自 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方针, 致在 1 7 岁到 2 2 岁之间, 这个年龄期属于青春叛逆期和f 生 格思想成熟期, 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践表明, 凡 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好的辅导员工作 且家庭背景相对其他学校学生复杂, 面对这样复杂的个体, 如何处理好多 往往轻松又喻陕c 2 2 4寝室文化曜 清。 寝室文化足 掖 园文化的重彰 丑 成部 方面的关系和正确解决问题 、 教育好每—位学生, 可想而知辅导员工作具 分。寝室是学生第二 二 课堂。积极培 滋 文化足 辅导员又—项重要任务。 有绝对的挑战陛和创新陛。此外辅 导员工作还具有比其他教师更具有示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 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人、 改变人、 塑造人。辅导 员 范陛。 辅导员和学生在寝室接触的时间比 主任 、 任课教师更多搬触 的面 可以通过“ 寝室文化节” 等主题活动' 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各系子活动通 过 也比划 吱 师更广, 因此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是作为辅导员最基本和最实 共同协作培养寝室魂员的 捌 增强寝室成员凝聚力的作用。也可以 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准则。 通过评选“ 文明寝室” 、 “ 优秀寝室长” 等活动来表彰先进, 激励学生的竞争 2二级管理模 式下学 生辅导员 工作 任务 意识 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寝室内的各类现象进 刚刚过去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 行讨论’ 在寝室内形成一股正气和 良好的舆论氛围, 使不健康的思想没有 服务育 本任务埽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我认为辅导 立足之地艘不 良风气没有滋生的土壤让 寝室真正成为管理育人、 员作为职业教育中最基层的学生管理 ^ 、 员 = { 亥 牢牢把握“ —个中心 、 四项 人 、 教育育人的又—思想高地。 2 2 5完善和发展自我。 现在社会瞬 万 乏 管理对象也在变这 就要求辅导员 自 身也要加强学习, 在工作与 任务” , 即以‘ l 立德树 ^、 德育为先” 为中心倘好“ 思政教育、 行为规范养成教 情况在变, 育、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寝室文化培育 、 完善和发展 自 我” 五项任务。 学习中不断反思、 总结和探索提升 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 才 2 1 —个中 r 立德树人 、 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能适应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中学 院瞠慢发现辅导员队伍是学生 日益重视起了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工作前 “ 把立德讨 人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作 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也应深刻领会认 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真执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I J 底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 景广阔。 因此辅导 员必须进_步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新形势下技 人的问题 。第一 “ 立德树人’ 指 明职业教育的方向就是“ 树人” 要 坚持育 ^ 、 校生教育工作的新方式、 新方法不断开拓辅导员工作新局面。 这既是时代 为本通 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 人、 改造 ^、 塑造 第二 “ 立德树 人, ’ 指出职 的要求’ 世 辅导员的 —项光荣使命。 业教育的途径就是“ 立德” ’ 要坚持德育为先通 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 、 感 参考文献 化人、 激励人。 第三 “ 立德树 人 ” 指定了职业教育的内容 t 是要在 受专业 [ 1 】 田懿. 浅谈大学生公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m重庆科教 学院学报饼 学 技能的同时庆 出社会主义核 I : 伯体 系从 而规范 人、 要求人 、 提高人。

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管理效率, 调动了系部的 积极性; 同时, 可推动学院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化, 有利于领导从繁重的日 常性事务中解脱出 来, 将更 多的精力投人到大政方针的决策上去, 增强了 学院 的宏观调控功能, 保证整体的办学发展方向和办学 效益, 主动应对当前高等教育的 激烈竞争。 ( 三) 实行二级管理是高职院校探索人才培养 模式, 形成自 身特色的需要 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 高职院校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不能只停留在学院这个层 面, 必须深人到系部专业,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建立 健全的二级管理体制, 将责任落实到系部, 并赋予 相应的职权, 充分发挥系部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自 身特色中的主体作用。 ( 四) 实行二级管理是高职院校高等教育氛
2008 年第 1 期
第 7 卷 总第 25 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l o An ui Busin ss Colleg o V‘ a T ch olog 0uma f h e e f ( 葫on e n y l
No.I Ma ., X 8 r 2( )
M 〕. 7 G e n e r 】 ] a N o .2 5
T A N G B i ao
DP 杭 f o ( e a八 ent o c 呷 “ ; s i 月 Anhui B“ s c ll ge o V c口口。 T chn log W h 2 1田2, in ) e t c e ce, 痴e o e f O 材月I e o y u u 4 , h c a Ah trad : 1 1 卜 0而ng m r a d 甲 s 5 戈 o e n 0邝necessar f h g e v a ona co l g s t can澎。 幻0一ve 幻 g em 呱 y o i h r o t r c i l l ee o t u 胃l l 口 e ana e h w ich 化 s 加m t e n以 s f t e p 面 t on of mana en姆 sys妞 t e f ster ng of b t er s 1 develoPment a ilit sult h 泪o h e 戈 r i g nt . m h o i e e~ t on t f er 冷印叮 比t on in h g er e u a on, e exPlorat on o t en f st r ng m del, e f nnat on of a i o i ( 甲 i i h dct i h t i n a t o ei o l h t o i o e s n h c lleg ,ow C aract r s cs a d t c lt v如o of a at nosPh眼 of hig er e uc丽on. Ba e on t a a ysis of t e eit i n h u i e n n i h d sd e h nl h 妇企 vel 川 胃l e anaget I nt mo e1of h gher v a o a c IIeges, Pap r 而ses son屺problem t b c nsidere , ch a re d i c i o t n l o 而s e s o e o d s u s cl ciPa ng t oug城 sh f ng idea , a ing 初t va ous r lat ons c ~ t r已 i以 t e e uiva enC b twe n r g t a n i t h i i s dl e h r i e i o , a ng h q y l l l e e e ih s 朋d 比 o nsib l t desig ing t e imP1 e nt on Pla s S ient f ca ly a d s o sp i i y , n h em a i t n C ii i n o n K即 Wbrd : hig er vo a ona c lleg s八 level rnana em nt; ne ssity; mo el; problem s h c t i l o e wo一 g e e c d

高职院校实施校系二级管理体制若干问题

高职院校实施校系二级管理体制若干问题

高职院校实施校系二级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探讨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实行新的内部管理运行模式。

积极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校、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对于激发二级系部办学活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如何把握高职教育规律,构建适应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ding of the scal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an urgent need for a new operation mode of internal management. actively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ways to establish university-departments two-level management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spire vigour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competitiveness in second department. this paper has taken a more thorough ponder on how to grasp the law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two-level management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finally it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系部职能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wo-level management;department function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292-020 引言高职院校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地扩大建校规模以及招生数量,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学校发展规模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二级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周柏琼
[摘要]我校自示范学校创建以来,从改革内部管理入手,实施二级管理模式,精简层次,重心下移,强化管理。

通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工作,二级管理模式已不断完善,逐步适应了学校的和谐发展需求,初见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文根据学校实施二级管理的实践,阐述了实施二级管理的背景、操作方法和成效,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关键词]中职管理模式探索
[实施背景] 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中职学校,集高中等学历培训、社会再就业培训、业余教育于一体。

学校规模大,教职工及学生人数多,现有50多个教学班,200多名老师,专业设臵门类广泛,现有8个稳定专业面向社会长期招生,并向高一级院校输送优秀人才。

原学校管理沿用传统的大科室制,科室人员较多,大多人浮于事,多头管理,落不到实处,且精细度不够,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为了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能力,主动应对中职教育的激烈竞争,学校自创示范学校以来开始实行专业中心二级管理模式。

[方案概述] 实施二级管理模式是我校内部改革的一个新探索。

本文主要阐述我校在实施二级管理模式一年多实践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效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困惑及解决对策。

一、主要成效
(一)精简管理层次、理顺管理体制
随着中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多,信息传递不畅。

针对学校人员多、规模大、专业类别多的实际情况,为追求管理的有效性,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学校组建了专业中心:计算机中心、机械中心、电子中心、经济管理中心,专业中心内部管理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设主任1名,副主任1至2名,工作人员2--3名,班主任、专业教师分属各中心,实行竞聘上岗。

专业中心是教育教学具体实施单位,中心主任负责本中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选定、考核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

副主任、工作人员协助主任开展工作,专业中心教育教学工作接受相关科室的指导和考核。

为增强专业中心的权威和自主性,学校将人权、财权、物权下放,将原有的以科室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为以专业中心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专业中心在学校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利益,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二)竞聘上岗、绩效管理
1.竞聘上岗,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学校实施二级管理,强调由过程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建立专业中心改革配套制度和科学的考评机制,实行中心主任竞聘上岗、教职工竞聘上岗的二级聘任制。

各中心主任按照学校设臵的任职条件参加竞聘,竞聘上岗的中心主任经学校领导班子会批准后由学校聘任,任期三年,校长颁发聘书。

中心主任根据各专业中心要求聘任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颁发聘书。

中心主任负责召开中心教职工大会,参加学校班子扩大会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负责对本中心工作的具体组织以及对本中心教职工的聘任、管理和考评。

各中心在运行中建立逐步完善、定期考核的评价机制,中心主任和工作人员每年按目标管理办法向教职工大会述职,接受民意测评,对不能履职的人员,学校将作出免职决定。

2.绩效管理,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

二级管理方案实施后,学校推行了配套的绩效考核方案,方案中融入薪酬和福利、职称评聘、评优表模、绩效评估等绩效化元素,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人力资源优势,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分中心考评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了专业中心教职工的认可。

专业中心部的绩效化管理和目标管理,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教师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重视学生管理强化专业特色
俗话说“有源则兴,无源则衰”,生源数量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职校招生越来越难,许多学生和家长宁可花几万块钱读普高,也不愿意读职校,他们认为读职校很掉价。

尽管不断降低招生要求,甚至放弃分数线,来者不拒,但学生无论是从数量或质量上均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招进来了又留不住,学生大量流失。

一些极差生进入社会后又对职校反面宣传,使学校声誉更是雪上加霜。

为此,学校下大功夫狠抓学生管理,强化专业特色。

1.学生管理精细化。

由于“教不管学、学不管教”的教学“两张皮”现象,致使学生管理工作表面化、粗糙化。

对此,学校下大决心改变过去管理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

把日常管理的权限和过程管理下放到专业中心,由各中心负责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参与学生管理,因材施教,寓专业知识于生活和快乐学习中,更加细致的关爱每一个学生,力求管理精细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通过管理的改革,增强了各专业中心学生管理工作的权威与活力,形成专业中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充满生机的运行机制。

2.专业管理特色化。

实施二级管理后,各专业中心的人力资源潜力得以充分挖掘,班主任、任课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显著增强,专业开发和建设意识也得以提升,他们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实习和实训工作中,注重强化学生一技之长,有力
地促进了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教育教学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

各中心基本做到人尽其才,群策群力,资源共享,专业特色明显增强。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来,我校的二级管理模式探索基本达到预期目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权责不明
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科室和专业中心的职能没有完全明确划分,管理重心并未彻底下移,以致科室与中心的责、权、利有分离现象。

二是中心在决策和管理中权利不足,可决定和支配的财力不够;三是因工作责任不明导致出了问题无法追究,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四是校领导及职能科室对中心的干涉过多,使中心缺乏自我发展所必须的自主决策和经济基础。

(二)资源配臵失调
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学校把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到学校的硬件和建设管理中,中心的教学与教研设施滞后,资源配臵偏低,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壮大;在各中心教育资源分配上,有意识倾斜优势专业中心,把大量优质的人力和财力资源配臵到优势中心,打击了弱势中心的积极性。

如我校对计算机中心、机械中心、电子中心的投入过大,而对经管中心的投入相对不足,这就造成了各中心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影响了经管中心的积极性。

(三)机制运行不畅
实施二级管理模式后,表面上是建立了二级管理模式,但实施中基本上沿用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

内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机构重叠,队伍臃肿,人浮于事、职能交叉,中间环节太多,办事效率低下,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教职工队伍缺乏一种持续的内在活力和动力,极大的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执行督促乏力
实施二级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执行力的弱化问题。

学校在实施二级管理过程中,忙于不断制定新的发展目标、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实施方案,忽视了执行力这一因素的重大作用,导致好的目标、规范的制度落实不够,管理效果不佳。

三、深化改革的思路
二级制管理的实施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执行现有制度。

因而,建立和完善有效地运行机制,才能确保二级管理的成功实施,从而提高现代学校制度运行的绩效和功能。

(一)部分精简原有的科室管理层次,使校、中心直接沟通,保证信息质量且使各级组织有机融合,能提高信息反应速度并及时调整。

(二)校级管理层简政放权、重心下移,使中心部尽快适应办学主体的角色转换。

(三)目标管理体系具体可行。

学校以党的办学方针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要求构建目标管理,打造自主品牌和特色品牌,以完善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保障机制,使教职员工树立自我管理理念,端正积极工作态度,体会个人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四)健全完善各级管理制度。

完善中心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学生管理和校企合作办学管理等相关制度;完善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安全管理以及协调管理等制度;完善人财物管理制度;完善党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活动管理等制度,加大制度执行的检查和督办,使制度管理落到实处。

(五)调整办学方向,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实用人才,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项目资金,加大特色专业设施设备的投入,兼顾一般专业的投入,优化资源配臵,实现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六)成立督导室,加强教学管理督促与指导,切实提高行政执行力和教学水平,让专业特色亮起来,让职业学校响起来。

学校二级管理应以实现机构精干、责权明晰,重心下移、目标管理,制度完善、机制规范,协调和谐、高效创新为目的,确保二级管理模式的成功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