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恶性肿瘤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 ppt课件

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  ppt课件


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的MRI表现亦与其他一些病变类似。
嗅神经母细胞瘤:T2WI显示枕骨斜坡、蝶骨体及筛 窦、翼腭窝受累呈稍高信号;矢状面T1WI增强示明 显。
鼻腔及筛窦淋巴瘤:T1WI肿块呈等信号,突向右侧 眶内壁及球后。
鼻腔及鼻窦的恶性黑色素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期从神经 嵴迁移到鼻腔和鼻窦粘膜的黑色素细胞。鼻腔黑色素 瘤较鼻窦更常见。鼻中隔前部是鼻腔内最常见的发病 部位;上颌窦是鼻窦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鼻腔下部恶性黑色素瘤。大致对称性地累及双侧鼻 窦腔,鼻中隔和双鼻腔外侧壁几乎破坏殆尽。肿瘤 前方突入鼻前庭;右侧纸板破坏,内直肌受推移。

黑色素瘤的特征性MRI表现: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 信号,病变可有明显强化。这种信号改变由肿瘤内部 所含黑色素的数量决定。少数无色素性黑色素瘤在 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诊断较为困难。
鉴别诊断

鼻窦及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 CT表现有不少与其他病变 雷同,如未分化癌、鳞癌、嗅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 肉瘤等。
影像表现

MRI:
手术及病检结果

左侧上颌窦活检病理提示:恶性黑色素瘤。 3月15日在全麻下行左侧大腿内侧“黑色素瘤”切除术。 术中见左侧大腿内侧大小约 2.3cm×1.4cm 黑色结节状 隆起。术后病理示:毛发上皮瘤。 拟转肿瘤科放疗时家属放弃治疗出院。


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左鼻腔上部及筛窦恶性黑色素瘤。

鼻窦、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容易发生邻近结构侵犯,特 别是眼眶和前颅窝底侵犯,表现出眼球突出或神经症 状。 眼眶受累表现为眶纸板向眶侧弓状隆起及破坏,由于 眶骨膜的阻挡,肿瘤常局限于眶骨膜下。可见眼外肌 受压移位。 有文献说黑色素瘤可通过神经向头颈部转移。Fra bibliotek

鼻窦癌诊断与治疗PPT

鼻窦癌诊断与治疗PPT
放射治疗原理:利用高能射 线杀死癌细胞
放射治疗效果:对鼻窦癌有 较好的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副作用:可能导致 皮肤、黏膜损伤,以及脱发
等副作用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是鼻 窦癌的主要治
疗方法之一
化学治疗通过 药物杀死癌细 胞,控制肿瘤
生长
化学治疗药物 包括铂类、紫 杉醇、吉西他
滨等
化学治疗可能 引起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
增加蔬菜和水果 摄入,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
减少高脂肪、高 糖、高盐食物的 摄入
增加富含抗氧化 物质的食物,如 绿茶、蓝莓等
保持饮食均衡, 避免营养不良或 过剩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
避免吸烟:吸烟是鼻窦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降低鼻窦癌的风险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甲醛、苯等,这些物质可能增加鼻窦癌的风险 避免接触辐射: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这些辐射可能增加鼻窦癌的风险 避免接触空气污染:如PM2.5、二氧化硫等,这些污染物可能增加鼻窦癌的风险
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
术前准备: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等,确 保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饮食护理:术后应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
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恢复健康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出血: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情绪稳定
脱发等
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早期鼻窦癌 化学治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晚期鼻窦癌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或蛋白质进行治疗,适用于特定类型的鼻窦癌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适用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鼻窦癌患者
Part Five
鼻窦癌治疗注意事 项

鼻部肿瘤 PPT精品课件

鼻部肿瘤 PPT精品课件
壁,破坏骨质侵及临近器官 治疗:手术
乳头状瘤
病因不明 病理可分为
1硬形—主要由鳞状上皮组成 2软形--又称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易复 发,可恶变,多发性生长易产生组织破 坏
临床表现
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好发 一般为单侧鼻腔发病 鼻塞,脓涕,头痛,嗅觉减退 常伴有鼻窦炎和鼻息肉 检查见红或灰红色息肉样物,表面不平,
质地较硬,触之易出血,可侵入临近部 位
治疗
根治性切除术 创面应电凝固或冷冻 不宜放疗
骨瘤
多发生于额窦(70%)、筛窦(25%)
多见于青年男性
病因不明
病理:密致型
松质型
混合型(外硬内松)
临床表现及治疗
小时无症状,生长缓慢,无须急于手术 大时可引起额部疼痛及周围组织受压症
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上颌窦恶性肿物
发病情况
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80%
北方次于喉癌 南方次于鼻咽癌
男:女 1.1-4:1 40岁以上 50-70
病理 鳞状细胞癌 腺癌 乳头状癌 淋巴肉瘤
临床表现 局部 1 脓血涕 一侧鼻腔持续时间长 2 面颊部麻木疼痛 3 鼻塞 一侧进行性加重 4 磨牙疼痛 松动
3化疗 损害大 不原接受手术 不适 合放疗
预后 综合治疗 5年生存率 30% -40%
鼻恶性肉芽肿及淋巴瘤
恶性肉芽肿:原发于鼻部,渐延及面部 中线,以进行性坏死性溃疡为特征的一 种少见肉芽肿。
与EB病毒感染有关。 局部破坏严重,全身状况良好,局部淋
巴结一般不肿大。
病理:显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病变, 可见嗜天青颗粒
临床表现
周围(晚期)
1 面颊隆起
2 眼部症状 流泪 眼球上移 复

视力少受影响

鼻部肿瘤 ppt课件

鼻部肿瘤  ppt课件

目录
鼻-鼻窦良性肿瘤
鼻-鼻窦恶性肿瘤
鼻部淋巴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一、鼻-鼻窦良性肿瘤
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常见的主要有血管瘤、乳头状瘤和骨
瘤。部分肿瘤虽为良性,但生长过程对周围器官破坏力强,手 术切除不易彻底,易复发,甚至可能恶变。
(一)血管瘤 鼻腔血管瘤是是发生于脉管组织的良性肿瘤,鼻腔良性肿 瘤中最多见。依据病理分类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两种。前者多见,并多发生于鼻中隔。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 上颌窦内,少数发生于鼻骨。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
余翠萍,等.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3),197-199
(二)乳头状瘤 【概述】
乳头状瘤是较多见的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多发生
于中年,男性较多。以鼻前庭、鼻不明,近年研究发现与人乳
侧切肿物切除术,术顺,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物复发。
冯会洁,等.不同时发生的双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报道. 中外医疗,2010,26,50-51
【治疗】
因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性生长、易复发和恶
鼻-鼻窦肿瘤
概述
鼻部肿瘤可发生于外鼻、鼻腔及鼻窦,根据病变性质可分为良 性与恶性肿瘤,鼻部良性肿瘤好发于鼻腔,恶性肿瘤多来自于 鼻窦。
各类良性肿瘤均有一定好发部位,且通常生长缓慢,由于鼻部
与鼻咽、眼眶、泪器及腭部等紧邻,各处病变常相互侵入,临 床症状均以侵犯部位的功能障碍或结构改变和畸形为主。 鼻窦恶性肿瘤多原发于上颌窦,其次是筛窦。共同点是多为原 发,转移癌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常伴慢性炎症。
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密切关系。该病具有局部侵
蚀破坏力,切除后容易复发,且有恶变可能等,有人认 为其属上皮组织边缘性肿瘤。

鼻窦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鼻窦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04
鼻窦肿瘤影像学鉴别诊断
鼻窦囊肿与肿瘤的鉴别
鼻窦囊肿 生长缓慢,形态规则,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鼻窦囊肿与肿瘤的鉴别
肿瘤 生长较快,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鼻窦囊肿与肿瘤的鉴别
鼻窦炎性病变与肿瘤的鉴别
密度均匀,边缘清晰。
鼻窦炎性病变
鼻窦囊肿与肿瘤的鉴别
01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
02
肿瘤
03
04
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其他鼻窦疾病的鉴别诊断
01
其他良性病变
02
如鼻窦息肉、乳头状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相似,但一般形态规则, 密度均匀。
03
恶性病变
04
如鼻窦癌、肉瘤等,影像学表现与良性肿瘤有明显区别,一般形态不 规则,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05
鼻窦肿瘤影像学诊断的临床 意义
对鼻窦肿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早期发现
影像学检查能够发现早期鼻窦肿瘤的存在,有助于及早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诊断准确性
通过影像学表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制 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对鼻窦肿瘤的治疗方案制定与评估
治疗方案制定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鼻窦肿瘤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遗传、环境、慢性炎症等。
病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吸入有害物质、 放射线暴露等被认为是鼻窦肿瘤的常 见病因。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鼻窦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鼻塞、流涕、头痛、面部疼 痛等。
诊断
鼻窦肿瘤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影像学检 查包括CT、MRI等,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 病理学诊断需要通过鼻窦镜检或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