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样式

明清家具样式
明清家具样式

主题:中国明清家具资料收集:

1.家具的(种类,用途,材料)

明清家具大体分为六个门类,可以分为坐具类、卧具类、起居用具类、屏蔽用具类、存储用具类,以及其他类。这六个类还可以用另一个方法来形容,比如说坐具床榻类是一类,椅凳类、桌案类、屏帘类、箱柜类,以及综合用具类,综合用具类就是前五类无法归纳的都放在这一类里。

我们先讲床榻类,床榻在中国历史上是使用最早的家具,床榻也就是我们用于坐卧两类。比如说在睡觉用的都叫床,而客厅用的都叫榻,榻也属于床榻一类。床榻大体分为三个门类。第一个就是拔步床,拔步床就是现在图片上看到的个床,这个床为什么叫拔步床呢?是因为它在床的前沿上又多出一个小廊子,这个小廊子,有一层廊子,有两层廊子的,最多有三层廊子的。现在我们市场上仿制拔步床的也很多,做工也都非常高雅。拔步床有一个地域性,一般都在长江流域比较流行,长江流域的地域特点造就了这么一种床,因为长江流域一到冬天夜里是非常寒冷的,因此它需要层层挂帐,夜里就不出去了。到广东、广西就不然了,夜里和白天温差比较小,就用拔步床不是很多。北方不然,北方多数都用罗汉床或者是睡暖炕,用木制床的数量相对少一点。

床和其他门类都一样,明清两代风格不同,这件床就是典型的明代风格,明代风格的床是什么风格呢?简练、舒展、玲珑剔透,不重雕饰。这件床我们看它床沿上三面围子,都是用小块木料接成几何图形组装。因此,好多学者也好,收藏家也好都把明式家具形容成玲珑剔透、隔而不断。为什么说玲珑剔透、隔而不断呢,围子和门围子等等都用小块木料攒成棱格,人过不去,把人之间隔断了,但是不隔断视线,对面有什么东西仍然可以通过这个棱格看到。叫简练。这类家具多数都是苏式家具,苏州是明式家具发源地,著名的明式家具以苏式家具为主,数量相对比较多。江南一带尤其是苏州一带,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文化底蕴比较丰厚。随着到了明代永乐迁都之后才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才逐渐北移,因此,我们现代所见到的明式家具以苏式家具占多数,以苏式家具为主。

第二种床叫架子床,架子床就是前边没有廊子,只有顶架和床围子。床前有一个门障,有的是门围子,有的是门障,这是越冬门的门障,它的特点也和刚才的拔步床大同小异,也是用小块木料攒接成大面积的棱格,安装在家具上。这种床由于它没有前廊子,在我国的南方、北方广泛流行,直到今天长江以南广大人们仍然习惯于使架子床。

架子床的用途在哪儿呢?我国长江以南气候温暖,冬天、夏天都需要挂帐子。因为什么呢?南方蚊蝇比较多,夏天挂上帐防避蚊虫,冬天挂帐为了取暖,是我们国家日常生活必需造就的这么一种床。

明式家具又分两种风格,一种是简练型,一种是浓华型,秾华型是装饰比较繁复,刚才看到的这两件床都是属于秾华型。秾华型的特点是装饰繁复,这个床是用小块木料攒成大面积的棱格,千篇一律,规律性非常强,尽管千篇一律,但是由于艺术水平非常高,因此使人百看不厌,从来没有厌烦的时候。人们不管什么时候看它都是非常清新活泼,喜闻乐见。简练型是不重视雕花,全身光塑,另一种风格。

这件床床围子比较繁琐,床沿的下边雕刻也比较繁密,这是装饰性非常强的一种。

这件床猛一看和刚才那两件床有明显的不同,风格不同,特点不同,这是清代的架子床。明清两代的家具从风格特点上看截然不同,明代匠师们都有好的传统,精打细算,算尽用绝,

从不浪费材料。前面那两件床,把最小的木块,哪怕是只有手指肚大小的木块都能派到用场,都不浪费,这是他节俭木头、充分利用材料的一个特点。

清式家具就不然,清式家具由于进入清代之后,意识形态文化风俗都转变了,因此清式家具讲究的是富丽豪华、雍容华贵的特点。再就是清代刚刚进关之后,为了体现自己政权巩固,当时有一种夸富之风,我比你富,但是他又为了显示他富,还要表现出来我又有什么,做家具都讲究体量非常大,雕刻非常繁琐,造成非常富丽堂皇的效果。这件床就是这个特点。

这个床六根床柱,每根床柱12公分直径,而且装饰得非常繁,雕刻得非常深。牙板、腿子炉、床围子、床帽子等等都用非常丰厚的木料做成,而且不像明式家具那样用小块木料攒接。清式家具讲究整板锼刻,比如这个床帽子、床楣子、床牙子、床围子,都是用一寸厚的木板画好了图纸锼空雕锉,然后做进一步的磨光、抛光。这样做是非常浪费材料的,锼下去一些小木块什么用也没有了,浪费是非常惊人的。

明式家具讲究素雅,花纹雕刻尽管繁,但是雕刻得都非常浅,不像清式家具雕刻得很深。清代家具除了装饰繁琐、用料粗大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床牙子的特点变了,明代的床牙子绝大多数都是直牙子,没有什么装饰,这是一种。再一种就是壼门牙子,这是明代家具的装饰特点。清代家具绝大多数都是用这种装饰手法,这个手法叫洼膛肚,一般只要见到洼膛肚牙子就属于清代家具,这是鉴定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一个很重要的佐证。

罗汉床,就是床榻类的第三种。罗汉床也叫榻,它有两种名称,又叫床,又叫榻。一般来说在客厅待客就叫榻,在卧室供睡觉就叫床。这种床在我们国家是南方北方广泛应用,卧室、客厅也普遍应用。这个床在明代绝大多数都是用在书房或者随意型的客厅。明代的客厅有两种客厅,一种是庄重型,一种是随意型。庄重型的客厅一般没有这种家具,庄重型的客厅在我们国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在正殿摆一个方桌,两边摆一把椅子,这是中堂,中堂前边两侧各放一排椅子或者凳子,这种家具陈设属于庄重型,反映儒家理念非常浓,等级观念、伦理观念都非常严格,这是庄重型的陈设。人们在这个场合里,这个气氛就很严肃,不能随随便便,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不能太随便了。随意型客厅就不然,随意型客厅都是常摆着这种罗汉床,正中间放一个炕几,主人和客人可以脱了鞋坐在上面喝茶、谈话,后边还有一个大枕头座褥,宾主可以不拘礼节,比较随意,这是随意型客厅里的必备家具,其中就有罗汉床。

这件罗汉床是典型的明代特点,明代风格。明代的床榻也好,桌案也好,常用壼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床牙子就是壼门装饰,这个壼门在我们国家家具上流传的比较早,最早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带进来了。以后一直到明末清初,这个装饰盛行不衰,这是一个明代的特点。

还有床的腿,这个腿叫三弯腿,先从束腰的部分拱出去,拱出去又向内收,收到一定程度又向外翻,尽头的腿形成一个卷云纹,这是明代的特点。还有床围子,不用棱格的,而用券口,这个券口叫壼门券口,如果一面,像这个床牙子,如果一条就叫壼门牙子,如果是有两侧和上面三个面,就叫壼门券口。圈口就跟桥梁的弧形圈一样。如果是四面,底下还有一个朝上的牙子,这就叫壼门圈口,只要有圈口,或者只要有壼门型的圈口或者直圈口,长方圈口都属于明式风格。一遇到洼膛肚圈口或者鱼肚圈口就属于清式风格。这是典型的简练型的明式风格。

这个也是典型的明式风格的罗汉床,壼门牙、三弯腿、云纹足,小块木料攒接成棱格,也是独处表现了明代的风格特点。这也是六柱的架子床,也是典型的明式特点,壼门牙、三弯腿、云纹足、小木攒接成棱格,都是典型的明式特点,这也是明代的罗汉床,没有围子,也属于无围的床榻。床榻就简单讲这么多。我们讲椅凳。椅子和凳子按我现在经常讲课的

说法,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椅子分好多等级,最高级的椅子当然是皇帝的宝座,但是皇帝的宝座一般被划归为床榻类里,因为皇帝使用的宝座,无论从造型、结构、装饰风格特点,都与罗汉床极接近,只是大小不同。因此,皇帝的宝座把它划归床榻类里,我们在罗汉床里讲到,因此床榻就先不讲了。由于时间关系。

椅凳类里椅子种类非常繁多,最高级的椅子除了宝座之外就是交椅,交椅是我们国家最早使用的椅子。交椅在宋代使用得非常多,到明清时期还有使用,但是比较少,这就是交椅。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一个交椅,交椅到清代中后期使用的不是很多了,被淘汰了,由于圈椅的广泛使用,交椅就逐渐的少了。交椅是由于前后腿交叉,交界点作轴可以来回转动,以这个特点命名为交椅。上面是弧形的椅圈,这个椅圈就是南北朝时期的三足凭几和马扎子、胡床一结合就成了交椅了。交椅在宋元时期都是非常高级的椅子,交椅在宋代还有太师椅的名称,是我们国家唯一一个用官衔命名的,在小说、剧本里反映也比较多,把它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比如您在某个单位坐几把交椅,头把交椅还是二把交椅,一个家里不管家庭多大,家里预备交椅最多预备两把,交椅等级身份非常高,平时在屋里边藏着,不能拿出来,有贵客来才拿出来。有贵客来还要跟主人的身份地位不相上下,不得悬殊太大,才能把交椅拿出来,主人和客人各坐一个,客人走了还要赶快收起来,一般来讲,妇女和下等人是没有资格坐交椅的。这种情况在宋元时期的历代名画以及出土墓葬的墓葬壁画,这类例子表现得很多。

交椅在明代还比较流行,到清代初期也比较流行,进入清代中期逐渐少了。这是清代初期皇宫里边使用的大交椅,不是实用,而是皇帝仪仗里使用的。

第二种是圈椅,这个圈椅又同时属于轿椅,或者叫肩椅,滑竿两边加着轿杆,前后各两个人抬着,又叫肩椅,这件家具也是典型的明代流行。这个就是典型的明式的圈椅。圈椅在我们国家,尤其是在明代使用的比较广泛。在清初也使用得比较多。这种椅子是我们国家椅子里边体现科学性最充分的。我举个例子,椅子背由于是弧形的带圈,因此椅背和两边边柱形成一定的后仰度,后仰度又叫背倾角,背倾角保持95—100度之间,这是圈椅的角度。交椅的角度比圈椅略大一点,这个角度由于它不是垂直的,是95—100度之间的角度。因此,我们坐上去之后自然往后靠,形成一定的背倾角。再有椅子背是弧线型的,也有的是S型,弧线型的设计是根据人体脊椎骨自然曲线设计的,人们靠上去之后使后背得到充分支撑,体现了科学性、舒适性。这是座背。座沿大多数都用藤席,藤席因为有弹性,人坐上去之后一受重压,与前沿形成3度到5度的坐倾角,3度至5度的坐倾角与95—100度的背倾角相结合,按现代人体工程学研究,是人体休息最佳角度。因此,我们明代的老祖先们就把家具研究到这种程度了,以后直到今天还仍然使用这种角度。现在的说法,座椅都沿袭使用这种角度。

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相比,还有一个突出特点,不管椅子也好,凳子也好,桌案也好都在内,侧脚收分明显,比如说这件椅子,它的四条腿,腿间距离要大于座面下的距离,这叫侧脚收分,这也是体现明式家具科学性。为什么要这么做?人的视角,人站起来一般都是1.7米左右的高度。人从1.7米的角度往下看,椅子的座面一般都是50左右,48—52之间,现代的椅子也都是这个角度。如果这四条腿要是垂直,我们人从1.7米的角度往下看,肯定有一个视觉误差,给你的感觉肯定是头重脚轻,不稳重。如果我们把侧脚给加大了,弥补了我们的视觉误差,因此我们不管从什么角度看,这件家具都是稳定、稳重、大方、美观的,这也是体现中国家具科学性的一个方面。

明代的椅子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腿间的撑子,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比如后边比两侧高,两侧又比前面高。当时明代的匠师们有一个好听的解释,叫“祝你步步升高”。而清代就不然,清式椅子就和明式椅子截然不同。清式椅子和凳子四面的撑子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就是清代的扶手椅。清代扶手椅绝大多数没有背倾角,都是90度垂直,而且四面的四条

腿也都是没有角,都是垂直的,四条腿的撑子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但是清代的匠师们也有一个好听的解释,叫“祝你四平八稳”。这就叫文化。中国的祥瑞文化也是很丰富的。椅子也好,凳子也好,桌子案子也好,明代和清代大体都是一个路子,都是一个风格。我们鉴定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一是从牙条装饰,像这个只要有洼膛肚的就是清式家具,只要是壼门的就是明式家具或者直牙条的就是明式家具。四条腿垂直的没有侧脚收分就是清式家具,有侧脚收分有肉眼可见的就是明式家具。进入清代初期,仍然有侧脚收分,但是不明显,需要用尺子量一量才能看出来,这就是入清了。这就是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不同的风格特点。

明朝家具:

明清家具的样式

1.木质的种类:

2.特性: 1.视觉: 木材色调与人的心理图象、木材纹理与人的生理、木材年轮的分布呈现的不规则生物节律与人的心脏跳动涨落所呈现的1/f谱分布形式相吻合,因此木材给人以自然、舒适的感觉。木材吸收紫外,减轻眼睛疲劳。

2.触觉:决定于材料的冷暖程度、光滑程度、干湿程度和柔软程度等。与其他材料相比,环境温度对木材影响较小.

3.听觉:用木质材料做墙壁的屋子,回声小,混响时间适当。一般有3种类型:多孔型、有孔共振型、薄板型。

4.嗅觉:不同树种抽提物成分不相同,给人的嗅觉与心理作用亦不同,抽提成分和气味、气味和心理印象、感受之间的关系可以定性说明。

5.调节:用木材与木质材料组成的内装环境不但对居室的温度、湿度有调节作用,而且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居住在木造住宅中可以延长寿命,据调查,木造住宅居住者的平均寿命比钢筋混凝土造住宅居住者的平均寿命高9~11岁。

明清家具的特点

明清家具 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人类使用家具的历史非常久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家具遗存属战国时代。今天人们能见到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正是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家具一般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和其它杂项类。

一、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 1.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200字古典家具公司简介范文

200字古典家具公司简介范文 200字古典家具公司简介范文(一) xxx家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座落于亚洲最大的家具生产 基地—顺德龙江,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档实木家具的大型制造企业,拥有一座大型现代化标准厂房及一批素质优秀的管理人才,现 已拥有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员工600来人,公司引进德国、意大利等先进的生产流水线设备从而对产品品质的保障形成了 先天的条件,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拥有专业、精湛的研发队伍,在 营销方面公司拥有专业的营销队伍和完善的营销体系,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200字古典家具公司简介范文(二) xxx家具是一家制造高品质实木产品的专业厂家,通过专业的人 体工程学和对家具文化的研究,创造出最经典的设计,并最终引导 居家文化。公司产品包括实木餐台椅、茶几、餐柜、酒柜、电视柜,具备完整的客厅系列和餐厅系列,公司的产品风格主要分欧式新古 典系列和现代风格系列,一直以来公司都以优质的进口原材料、并 经过精挑细选;对工艺公司精益求精,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精巧的 工艺、真诚的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青睐,获得国家二十多项外观 设计专利,并成为行业产品原创设计的领航者。家具是一家制造高 品质实木产品的专业厂家,通过专业的人体工程学和对家具文化的 研究,创造出最经典的设计,并最终引导居家文化。公司产品包括 实木餐台椅、茶几、餐柜、酒柜、电视柜,具备完整的客厅系列和 餐厅系列,公司的产品风格主要分欧式新古典系列和现代风格系列,一直以来公司都以优质的进口原材料、并经过精挑细选;对工艺公司 精益求精,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精巧的工艺、真诚的服务,赢得 广大客户的青睐,获得国家二十多项外观设计专利,并成为行业产 品原创设计的领航者 200字古典家具公司简介范文(三)

明清家具种类图示

交椅:交椅的呈现比拟早,他的前身是大家比拟熟习的马扎(胡床)就是讲它是以胡人马背上捆扎物品用的马扎而退化出来的。在胡人到来之前俺们的祖先都是用一张席子坐在地上的。胡人给俺们带来了很多东西,例如胡椒、胡羊(如今叫绵羊)胡桃(核桃)胡琴等等。 交椅的第一个特点是轻,宋人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转缩须叟,重不数斤”转缩须叟是讲在很短的日子内可以翻开,重不数斤就是讲它很轻。第二个特点是可穿插,可折叠,便携。同时它有一个缺陷,由于受力点在中心,就是在”交午处“打了一个圆洞,一定损伤了木头,但偏偏这里是个承重点。中国的椅子大局部是四条腿垂直落地,所谓立木顶千斤,考究个轻举妄动。交椅則不同,一切的力气都在这个穿插点上,让他撑住一切的分量很不迷信。所以不结实,历史上就有苏东坡坐在交椅上由于椅子决裂而摔在地上的记载。 交椅的前身-马扎:(黄花梨,有塌床)

元代黄花梨(有塌床)交椅:

圈椅:它是由交椅演化而来。最分明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非常舒适,颇受人们喜欢。造型圆婉优美,体态饱满劲健,是俺们民族独具特征的椅子款式之一。后来逐步开展为专门在室内运用的圈椅。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必穿插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战争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只是椅面以上局部还保存着交椅的形状。这种椅子大多成对摆设,独自摆放的不多。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复杂的纹饰,但都很浅。背板都做成“S”形曲线,是依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为明式家具迷信性的一个典型例证。

明代中前期,有的椅圈在止境扶手处的云头外透雕一组花纹,既丑化了家具,又起到格外加固的作用。明代人们对这种椅式极为推崇,因而事先多把它称为“太师椅”。更有一种圈椅的靠背板高出椅圈,并稍向后卷,可以搭脑。也有的圈椅椅圈从背板向两侧延伸经过边柱后,但不延伸上去。这样就成了没有扶手的半圈椅了,这种椅子造型奇特,可谓新颖别致。 清代紫檀圈椅: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总结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总结 -论明清家具的结构 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目录 1 前言 (4) 2 模型设计与制作技巧与方法 (4) 2.1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4) 2.1.1设计思路 (4) 2.1.2材料与工具选择 (4) 2.1.3制作过程 (5) 2.1.4小结 (5) 2.2卡纸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 (6) 2.2.1设计思路 (6) 2.2.2材料与工具选择 (6) 2.2.3制作过程 (6) 2.2.4小结 (7) 2.3石膏产品模型设计与制作 (8) 2.3.1设计思路 (8) 2.3.2材料与工具选择 (8) 2.3.3制作过程 (8) 2.3.4小结 (9) 2.4木质家具模型设计与制作 (9) 2.4.1设计思路 (9) 2.4.2材料与工具选择 (9) 2.4.3制作过程 (9) 2.4.4小结 (10) 3明清家具结构的分析 (10) 3.1文献解读 (10) 3.2案例分析 (11) 3.3见解与分析 (12) 4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结 (12)

4.1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与地位 (12) 4.2对该课程的建议 (12) 4.3心得与体会 (13) 5参考文献 (13) 1.前言 模型作为设计理念和形态的表达,由二维的设计方案转化为三维的实施

模型,使设想变成现实,是产品的立体表现技法,模型的制作能直观立体的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想法[1]。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就是根据设计的图纸,按一定的比例微缩制作,要求制作材料的相似,特别注重细节,同时在制作方面注重精细,完整。模型制作的精细非常重要,才能保证实体的顺利制作。同样,模型也是适用于展示,收藏的艺术品。由此可见,模型的制作对于设计创造非常重要。 2. 模型设计与制作技巧与方法 2.1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2.1.1设计思路 对于手工艺的制作,我选择了一个我较为熟悉的乐器,二胡。整体看来,二胡的结构还是较为简单的,大体上由琴筒、琴杆、琴头、琴轴、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还有千斤、琴马等细小部分。可以按照一比三的比例作一个缩小版二胡。底盘由400mm*300mm*15mm的长方体构成。如图 1.1 图1.1 二胡 2.1.2材料与工具选择 主要材料,牙签,一个和琴筒类似的塑料材质的空心圆柱体,废纸来做琴杆,硬卡纸,琴弦由白线制成,底盘则由卡纸制成。 工具上需要,剪刀,直尺,美工刀,双面胶,U胶,胶水等。 2.1.3制作过程

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特点

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 特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家具设计与工艺专论 (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特点 指导老师:张亚池 学号:3140662 姓名:卜祥祺 班级:保护区硕14 学院:自然保护区学院 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特点 卜祥祺 摘要:我国的传统家具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清家具正是家具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个辉煌时期,无论在科学性与艺术性都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明清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本文着重在造型、装饰、选材与结构上比较明清家具所具有的不同的风格设计特点。 关键词:明清家具传统家具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蕴含了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的人文文化历史环境, 秉承了独特的哲学观念和造型表现, 在整个家具发展的历史上, 建立起一种与西方世界完全不同的独特风格, 创造了中国传统家具灿烂辉煌的成就。我国的传统家具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萌芽,商周时期的雏形,春秋、秦汉时期的低矮家具的发展, 两晋、隋唐向高型家具的过渡, 宋朝垂足而坐的家具基本定型,又经过了几百年的继续完善, 到明代达到了家具发展历史的顶峰, 创造了高超的家具制作工艺和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 形成了中国传统家具“简、厚、精、雅”的艺术风格。虽然统称为“明清家具”,但实际可分为“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二者一脉相承,而又各有不同:明式家具简练,以造形取胜;清式家具繁琐,以装饰见长。这两种家具分别具有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审美眼光,又因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在造型和工艺上各自表现出独特的风格设计特点。 明代是自汉唐以来我国家具历史上的有一个兴盛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发展起来。明代的一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古典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的参与对于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直到清代中叶以后,家具出现了新的特征,从家具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讲,乾隆后期又达到了新的顶峰。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

建筑电子书经典收藏

建築电子书經典收藏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註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二卷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有原书】 21、《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三卷宋、遼、金、西夏建築【有原书】 22、《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築【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國古建築二十講》.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pdf 精装十一册【有原书】

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

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 一.明式家具发展简史 我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时期,形成了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条件。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复苏,社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也比元代有了较大的进步,明代的陶瓷、家具等手工业,都有突出的成就;并产生了我国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和《园冶》、《髹漆录》、《鲁班经》等著作。 明中期以后,花梨、紫檀等木材的进口,也是促进明代细木家具这个品种发展的一个条件。同时,明代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这无疑对于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起到一定作用。 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可以说,从五代开始,经过两宋,包括辽金。到了明代,社会经济繁荣、对外频繁交流、开放海禁、以及科技进步和文化发达,家具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家具至明代,已是品种齐全,造型丰富,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家具的成熟期、总结期。 二.清式家具发展简史 清代家具,从发展历史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清初继承了明代传统,家具风格基本上保留了明代特点,可以称为明式。从康熙末至雍正、乾隆,乃至嘉庆这一百年,是清代历史上的兴盛期,也是清代家具发展的鼎盛期。家具的造型、结构、品种、式样,都有不少的创新,生产技术也有所进步。 从雍正年开始,家具新品种、新结构、新装饰不断涌现,如折叠式书桌、炕格、炕书架等。在装饰上也有新的创意,如黑光漆面嵌螺钿、婆罗漆面、掐丝珐琅等。另外用福字、寿字、流云等描画在束腰上,也是雍正时的一种新手法。 到了清朝黄金时代的乾隆时期,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留下了大量的传世珍品。这些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国势与民风。这些盛世家具风格,与前代截然不同,代表着清代的主流,被后世称为"清式风格"。 道光以后,经历了鸦片战争等一连串的丧权辱国事件,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势开始衰微,外来影响日益扩大,外来家具也不断输入,传统的家具风格,受到了冲击,并随之发生了变化,造成了世人所公认的不良倾向,这就是清代晚期家具的特点。 在清代家具中,有苏作、广作、京作的三种作法,或称为三种风格。一般认为苏作更多地保留了明式传统,广作更多地代表着清式风格,而京作居于两者之间。 总之,清代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造型上雄伟、浑厚,装饰上富丽、豪华,表现出强悍与富贵的气派,成为与众不同的独有风格。 三.二者细部结构差异(附图) (一)造型结构 以造型结构为例,明式家具大体上造型简洁,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从历史记载来看,明代帝王多崇尚道教,好老庄之说,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无欲则刚”,故明式家具给人一种“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可谓“多一分则繁缛,少一分则寡味”,这种风格一直持续至清代初年。清代初期的

文物与博物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文化遗产学系统知识,具备各方向实际应用能力,能在文化管理部门、博物馆、展示馆、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机构从事文物、博物馆、考古等领域研究和保护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文化遗产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 熟悉我国文博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考古、文化遗产及博物馆管理的国际规章。 3. 掌握文物修缮、保护及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知识;掌握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全面的操作管理要求;掌握考古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评价、分析、鉴赏文化遗产的基本能力。 4. 具备良好的调查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并能合理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独立进行文物学、博物馆学及考古学的综合研究。 5. 学术视野开阔,并具有独立思考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三、主干学科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 四、核心课程 考古学导论、文物学导论、博物馆学导论、中国古代史、世界通史、物质文化史、中国考古学、文物保护学概论、文物保存环境概论、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陶瓷、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管理、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与观众、文博技术。 五、修业年限四年 六、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学分分配表 业与创业指导、军事教育、心理健康等课程。 2. 学分比例指占总学分的比例。 3. 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不包括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实践环节以及单独设置的实验、实践课程。

八、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老式家具怎么鉴定

老式家具怎么鉴定 篇一:古董家具鉴别 7542pr 鉴别古董家具的方法2008-12-08 23:57:02| 分类:标签:字号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无|字号何为古典家具古典家具的概念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具有收藏价值的旧式家具,古典家具的概念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具有收藏价值的旧式家具,主要指的是明代至清代的四五百年间制作的家具,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家具制作的顶峰。明代至清代的四五百年间制作的家具,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家具制作的顶峰。这个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上对家具的需求大增,加上海上贸易的开放,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上对家具的需求大增,加上海上贸易的开放,产于海南及南洋一带的贵重硬木得以输入内地,工匠们能够用到坚硬细密、色泽优雅、洋一带的贵重硬木

得以输入内地,工匠们能够用到坚硬细密、色泽优雅、花纹华美的珍贵木材,制造出大量工艺精良的家具,使得一些家具得以流传至今。木材,制造出大量工艺精良的家具,使得一些家具得以流传至今。不过这部分家具已具有了文物价值,因而价格不菲。现在市场上的旧式家具都是从民间收集来的,了文物价值,因而价格不菲。现在市场上的旧式家具都是从民间收集来的,再经过修复整理后出售。有的旧式家具保存良好,零部件没有损坏丢失,经过技术处理,得以恢复原貌。理后出售。有的旧式家具保存良好,零部件没有损坏丢失,经过技术处理,得以恢复原貌。这样的家具根据材质的不同,价格都不菲。还有的是只有部分零部件,这样的家具根据材质的不同,价格都不菲。还有的是只有部分零部件,比如只有桌面部分是真品,经过修复,重新制作配上桌腿等部件,这两部分的家具都具有收藏价值。是真品,经过修复,重新制作配上桌腿

明清家具的发展概况

明清家具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汉代之前,人们已经能制造精美的漆木家具。自南北朝以後,“垂足坐”的生活方式促进了高型家具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宋代,家具结构上的科学性和装饰上的多样化,无论在制作技术和审美意识上,都为明清家具艺术高峰的到来积累了经验。 明清时代是我国古代家具制造的鼎盛时期。但不同的社会背景又使它们各自成为独立的艺术体系。明代家具追求神态韵律,以造型古朴典雅为特色,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尺度适宜;清代家具却注重体量,提倡繁纹重饰,崇尚雕刻和镶嵌,从而以富丽、豪华独树一帜。明、清家具虽然在风格上迥然不同,但其艺术成就深受人们赞许,故长期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家具领域中享有盛誉。 明朝家具 明代的家具业十分发达,它一方面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传统木作技术,另一方面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住宅和园林建筑的兴起,以及大量来自东南亚的硬木输入,为明代家具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明代家具家具多取材于海外进口或南方出产的质地坚硬,纹理密致,色泽幽润沉着,花纹华美的优质木材。主要有:黄花梨木、紫檀、铁力木、榉木、红木等,同时也采用一些木质轻松,纹理细直的木材,如桐木、楸木、楠木等。明式家具种类繁多,按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 ①椅凳类,有杌凳、坐墩、交杌、长凳、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及帝王的宝座等; ②桌案类,有炕(床)桌、炕(床)几、炕(床)案、香几、酒桌、半桌、方桌、条几、条桌、条案及书画桌案等; ③床榻类,有榻、罗汉床、架子床等; ④柜架类,有摆设古玩瓷器、书籍的架格、衣架、面盆架及亮格柜、圆角柜、方角柜等; ⑤屏风类,有单扇、复扇之分;前者带有底座,又称插屏式座屏风,后者又分三扇、四扇、五扇等不同形式,可以折叠或伸展,使用方便灵活,又称围屏,其上常用手绘或雕刻、镶嵌等手法,装饰山水、人物、花鸟及题字等形象; ⑥其他,如各种橱子、箱、提盒、都承盘、镜台、灯台、官皮箱及纯用于观赏性的微型家具。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历数千年我国文化代代相传。为了可以使后人了解中国的文明历史,现代的专家不断的进行研究。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物品很多,如瓷器、字画或是铜币等等。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特征而每个朝代的物品都体现了各个朝代的特点。因此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研究古代的物品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明清时代的家具就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国明清时代的文化。 明清时代是具我们比较近的时代,也曾具有繁盛的时期,因此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是专家的必要任务。在明清时代,家家户户都需摆放家具,而且摆放的位置都有所讲究,因此要想了解明清的文化可以通过对明清物品的了解得知。 明代可以说是汉人掌管天下,因此主要的文化都是以汉人的习俗为基准的,家具的创造与制造者都是符合汉人的喜好来打造的,并且结合前朝遗留下来的文化与发明,不断的革新从而制造出符合明代特点的家具。明代的家具除了在结构上使用了复杂的榫铆外,造型工艺术也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而它是传统的、体现文化的艺术品,并且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句话予以总结。以上四句话,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 清代家具的发展是最贴近现代的,也是在明代家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得来的,清代是满人掌管天下的。因此满人的习俗影响了家具的发展方向,匠师们根据满人的爱好纷纷设计家具的样式,因此与明代汉人的习惯有所差距。清代家具的发展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初至康熙初期明代家具风格的延续;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期间清式家具初露端倪,造型厚重,装饰华丽;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社会动荡,文化混杂的粗制家具期。 可见在整个三百年的历史中,可以堪称清式家具的时期仅为第二阶段,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家具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环境密不可分。因为只有在第二阶段中处于盛世阶段国力昌盛,故将清式家具中无不流露出霸气、厚重、尊贵和华丽。而且盛世家具风格的形成,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世风有关。在家居风格中表现了从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的世俗作风。由于过分追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所不及的。可以说,清式家具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多优点可取。其风格独特,便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家具的选用是经济水平,欣赏品味、社会地位的综合体现。对于购买家具,年轻人通常喜欢购买一些价格经济实惠,造型时尚另类风格的产品,而对于大部分的中年人,则讲究的是除了结实耐用,大方美观之外,同时在家具中的细节追求展现一种优雅与稳重。在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群体对于家具的喜好有很大差别,不难得知,在不同朝代,文化在家具中的体现更是各不相同。 追溯明代家具制作,明代家具的制作灵感来自汉唐时期,经典明式家具主要应用于宫廷及官宦之家,其形制则在浑厚古朴之中增入诸多华美艳丽的雕饰以展示其贵族气象,在家具中极见当时文人追崇古朴自然、不尚浮华的风气,不过很遗憾,大部分人都不曾得知这一深入含义。首先,明式家具的发展与演变始终是尚古朴与尚华丽两种审美观念并存。其次,代表经典明式家具制作的宫廷家具恰恰体现了追求华美雕琢而兼含古朴内致的审美取向。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可以说,明式家具之雕刻艺术风范,恰恰是孔子所提倡的文、质相兼的美学情趣之绝佳体现。 作为家具自然离不开雕刻。而这些雕刻无不显示出当时劳动人民和社会推崇的文化层面。

中国古代建筑电子书一览表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 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 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筑【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国古建筑二十讲》.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pdf 精装十一册【有原书】 43、《营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

明清家具的区别

明清家具的区别: 1.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钧用隽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2.清式家具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中国古代建筑电子书一览表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 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 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筑【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国古建筑二十讲》.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pdf 精装十一册【有原书】 43、《营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

明清家具15个经典宝座大呈现

明清家具“宝座”盛宴 15个经典款式精彩呈现 传统家具中一种体型宽大的坐具,亦称“御座”。明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强化,宝座成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象征着帝王的权威。《明史》载,明神宗时,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立于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极少成对。在宝座的背后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座屏,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鹤、蜡钎等器物,格外尊贵、庄严。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君临天下”,充分体现出帝王的权威,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在明清的古典家具系统中,宝座是属于大型椅子类,只不过在普通的大型椅子上还添加了更加华丽、复杂的雕刻、装饰等等,以此来彰显帝王的绝对权力和无上地位。 一般来说,宝座都是会有着非常繁复的祥云、神龙等雕饰,而且还有涂上金漆,十分华贵。但是宝座的坐面很大,坐在上面时,无法接触到靠背和扶手的,无法得到支撑,长时间坐在宝座上会很疲累的,不过宝座的设计理念就不是为了舒适,而是要彰显出皇帝的威严。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明清家具中的宝座都有哪些经典款式吧。 【品名】红木雕云龙纹宝座 【详解】宝座红木制,硬板座面,侧沿浮雕八宝纹,面下打洼束腰,浮雕杂宝纹。膨牙三弯腿外翻云纹马蹄,牙条下垂洼堂肚,与腿足一起满雕云龙纹。足下带框式托泥,中心镶双钱纹透棂。面上三面座围,正中稍高,两侧递减,攒框镶心透雕海水江崖及云龙纹,搭脑镂出曲边,浮雕卷草纹。

此器形体高大,气势雄伟,雕工精细,只有不惜剖解大料,才能显现出这种格高神秀的艺术韵味。 【品名】紫檀嵌瓷宝座 【详解】宝座靠背及扶手做成九屏风式,正中稍高,并向后呈卷舒式,两侧依次渐低。框内镶影木心,与边框齐平,中间凸嵌豆绿色暗花彩瓷片。座面藤心软屉,前沿连同束腰、牙条微内凹,束腰浮雕绦环,下衬托腮。牙条正中垂洼堂肚,浮雕缠枝莲纹。鼓腿膨牙内翻卷叶纹足,须弥式托泥座,带龟脚。整体比例匀称,加之工精材美,堪称清代家具精品。

比较明清家具不同的艺术特点

比较明清家具不同的艺术特点 发表时间:2009-07-02T13:30:54.40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8期供稿作者:严小华1 周炎2 [导读] 中国古典家俱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的更为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木天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广东广州 510620 2、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20)摘要:中国古典家俱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的更为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和文学、书法、绘画等一样自成体 系,历史悠久,民族特点鲜明,风格突出。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古典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主要从明代家具和清代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方面的比较,阐述了各自体现的不同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明清;家具;明式;清式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明清文化带给现代设计的影响更加深远。明清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 1 明代家具的特点 明代前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发达,文人、学土、商贾、官僚崇尚室内家具陈设,此外,在明代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玩赏、收藏和参与设计家具,对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这一时期的家具具有共同的时代风貌与特色,以素朴、简洁著称,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 明代家具的特点通常的说法是“精、巧、简、雅”四字。 精,即选材精良,制作精湛。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等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在工艺上,采用卯榫结构,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由于这些名贵木材生长缓慢,经明代的大量采伐,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木材已十分难觅。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发生根本变化。鉴定和辨别是否是明代家具,用料的审鉴是至关重要的。巧,即制作精巧,设计巧妙。明代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 简,即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明式家具的造型虽式样纷呈,常有变化,但有一个基点,即是简练。几根线条和组合造型,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 雅,即是风格清新,素雅端庄。雅,是一种文化,一种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尚“雅”,官宦富贾也附庸“雅”,工匠们也迎合文人们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家具“雅”的品性。雅在家具上的体现,即是造型上的简练,装饰上的朴素,色泽上的清新自然,而无矫揉造作之弊。明式家具以做工精巧、造型优美、风格典雅著称。 2 清代家具特点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的工艺水平、工匠的技艺,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时间清代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是“清盛世”时期。这时的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为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清式家具”风格。(1)造型上浑厚、庄重。 突出为用料宽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清代的大师椅最能体现清式风格特点,它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的雄伟、庄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家具,也可看出这些特点。 (2)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 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并用,常见通体装饰,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 由于中国的历史劫难,社会经济日渐衰微。这时期的家具风格,有所变化。现在颐和园里的部分家具,接受了外来影响最为明显。作为经济口岸的广东最突出,广作家具明显地接受了法国建筑和法国家具上的洛可可影响。追求女性的曲线美,过多装饰,甚至堆砌。木材也不求高贵,作工也比较粗糙。 总之,所谓清式家具,乃是指康熙未至雍正、乾隆、以至嘉庆初的清代中期,是指这一段清盛世时期的家具。这段盛世家具风格的形成,的确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世风有关。表现了从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的世俗作风。由于过份追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所不及的。所以,清式家具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多优点可取。其风格独特,便是最为有力的证明。结语 中国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令人回味无穷。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师应立足于现实,深刻审视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责无旁贷地发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并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去,形成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参考文献 [1]杨敏.中国传统陈设艺术理念浅谈[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9). [2]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田家青.明清家具鉴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严小华,木天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周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硕士。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pdf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pdf 篇一: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 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 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筑【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

明清家具的常见结构

明清家具的常见结构 藏市网发布时间:2010-3-22 10:51:28 阅读次数:162 明清家具的常见结合构造我国家具结构有悠久而优良的传统。经过长期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家具各部位的组合上简洁明了,材料的使用上扬长避短,既合乎力学原理,又大方而美观。明至清前期的家具在结构上有如下特点:以立木作支柱,横木作联结材,吸取了大木梁架和壼门台座的式样和手法。家具的平面、纵或横的断面,除个别变体外,都作四方形。为了消除四方形结体不稳定的缺陷,古代匠师对传统家具使用了“攒边装板”、各种各样的枨(音cheng)子、牙条、牙头、角牙、短柱及托泥等,加强了接点的刚度,迫使角度不变,将支架牢固的固定起来。同时还能将重量负荷,均匀而合理地传递到腿足上去。各构件之间能够有机地交代连结到如此的成功,是因为那些互避互让、但又相辅相成的榫子(南方叫“榫头”)和卯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古代匠师们能得心应手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精巧的榫卯来,才使明清家具结构合理牢固,造型美观,成为古典家具中的精华。 明代及清前期家具的常见结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基本结合 1.平板结合当木材宽度不够用时,用榫槽与榫舌将多块木板拼和起来。 2.厚板与抹头的拼粘拍合厚板如条案的板面,罗汉床围子,为了不使纵端的断面木纹外露,并防止开裂,多拼拍一条用直木造成

的抹头。又为了使抹头纵端的断面木纹不外露,多采用与厚板格角相交的造法,即在厚板的纵端格角并留透榫或半榫,在抹头上也格角并凿透眼或半眼。抹头与厚板拍合并用鳔胶粘贴。 3.平板角接合面板与板形的腿足相交,即平板角结合。 4.横竖材丁字形结合大自桌案或大柜的枨子和腿足的连结,次如衣架或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扶手和腿足的相交,或杌凳横枨、管脚枨与椅凳的腿足相交,小至围子、桌椅花牙子的横竖材攒接,都是丁字型接合的例子。 5.方材、圆材角接合、板条角接合方材或圆材角接合指南官帽椅、玫瑰椅等搭脑、扶手椅和前后腿的接合。它们从外表看为斜切45度相交,但中有榫卯不外露,故为闷榫。 6.直材交叉接合杌凳上的十字枨、床围子攒接卍字、十字绦环等图案,都要用直材交叉。两材在相交的地方,上下各切去一半,合起来成为一根的厚度。 7.弧形弯材接合圈椅上的圆后背,香几或圆杌凳的托泥,圆形家具如香几、坐墩、圆杌凳等面子的边框,都用弧形弯材接合而成,有的也采用“锲钉榫”造法。锲钉榫基本上是两片榫头合掌式的交搭,但两片榫头尽端又各有小舌,小舌入槽后便能紧贴在一起,管住它们不能向上或向下移动。 8.格角榫攒边椅凳床榻,凡采用屉心用绳索、藤条编织而成的,木框一般采用“攒边格角“的结构。四方形的托泥,亦多用此法。四根木框,较长而两端出榫的为“大边”,较短而两端凿眼的为“抹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