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10-15T10:43:25.05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作者:王慧钢

[导读]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患者日常生活明显受限,痛苦较

天津津南济安门诊部科室中医科 300353

摘要: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患者日常生活明显受限,痛苦较大。近些年来,中医对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辨证分型以及治疗方法均有了深入研究,本文就对肩周炎的治疗情况予以简单综述,为完善中医治疗作出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肩周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肩周炎因肩关节周围滑囊、韧带、肌腱、肌肉及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为主[1]。肩周炎多见于50岁左右的女性,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变,同时受到外伤、劳损等情况,影响肩周组织血液循环及组织代谢,使肩周组织、关节囊等组织缺血、缺氧,代谢产物堆积,导致肩周组织渗出、水肿,关节囊下方粘连,进而出现疼痛、功能障碍症状。肩关节是肩关节在中医学上属于“痹症”范畴,对其治疗多根据手法、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现对其治疗方法予以综述如下。

1 肩周炎中医概述

在《灵枢·经脉》[2]中,就对肩周炎提出一定见解:“肩臑肘臂外皆痛”,在《医林改错·瘫痿论》[3]中记载:“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证”。在《素问·举痛论》[4]对痹症发病原因有一定认识:“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而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因此机体素体虚弱,肝肾两虚,劳伤精血,再外感风、寒、湿邪,致痰湿阻滞气血、经脉,或长期劳作,使经筋受损,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因此中医认为对肩周炎的治疗,宜活血化瘀、补肝益肾等原则。

2 中药治疗

2.1 中药内服

在肩周炎急性期患者内服中药时,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在王刚[5]学者研究中,对9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中药活血通痹方结合肩部慢速功能锻炼)及对照组45例(单纯肩部慢速功能锻炼),治疗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87.50%,复发率12.18%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中药方活血化瘀通痹治疗,有利于肩周炎康复。在田仁松[6]学者研究中,独活寄生汤具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养血活血、通经活络、通痹止痛作用,对74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患者(独活寄生汤)与对照组36例患者(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92.1%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独活寄生汤对肩周炎治疗,作用明确。

2.2 中药熏洗

在陈娟,郑庆虎[7]的研究中,对50例肩周炎粘连前期患者采取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患者治疗3个月后,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李军[8]等学者研究中,对12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推拿联合运动疗法)与观察组60例(推拿、运动疗法联合中药外敷),中药外敷基本方:乳香、没药、郁金各15g,海风藤、川乌、草乌各20g,艾叶、川芎各10g,煎汤熏洗,并敷在患处,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1.7%高于对照组76.7%,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中药熏洗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中药熏洗治疗,可以起到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祛瘀止痛作用。

3 手法

3.1 推拿

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可改善肩关节周围血液循环,松解粘连肌肉,通痹止痛。在陈雯,阳芸学者[9]研究中,对6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医疗体操)与观察组30例(运动疗法及推拿),推拿手法运用揉捏、拿法、颤抖、运法等手法,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练功疗法

肩周炎多为自限性疾病,肩周炎的治疗主要为功能锻炼,初期肩周炎患者经功能锻炼,多可自愈;中后期肩关节自组织粘连严重,通过功能锻炼,可维持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10]。在王利芳[11]研究中,对42例肩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常规康复+等速肌肉力量训练)与对照组21例)(常规康复),由患者以不同重量的哑铃行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后伸抗阻训练,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李程秀[12]等学者对老年6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三组,A组八段锦,B组推拿,C组药物治疗,治疗后A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高于B、C组,疼痛程度低于B、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八段锦较推拿及药物治疗,更具效果。八段锦有预备势、收势及八节动作组成,可舒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

4 小针刀

在罗维军[13]等研究中,将95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65例,治疗组行小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73.3%,治疗中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针刀松解术治疗,可疏通经络,分开鼓骨面的韧带、肌腱,松解被压迫的血管神经,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细胞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倪广宝[14]研究中,78例肩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单纯功能锻炼)与治疗组39例("C"形针刀松解术配合功能锻练),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5%高于对照组76.9%,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形针刀松解术是根据疼痛分点,于肩关节前方的喙突达到肱骨大结节后方2cm连线进行进针,患者治疗后效果明显提高。

5 中医针灸

尹秦[15]研究中,对照组70例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针灸,针灸取患侧阿是穴、肩髃穴、阳陵泉穴、中平穴等穴位消毒,平补平泻法针刺,留针20min。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刘峰[16]研究中,对84例肩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针灸联合推拿)与对照组42例(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金仁奎[17]等学者对60例肩周炎患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风藤15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正耀注:此蠲痹汤源自《医学心悟》,是程钟龄方)

肩周炎中医健康保健

肩周炎的中医康复治疗知识 史雅琴 定义: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据临床观察,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病因 肩部原因 ①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②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素。 ③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④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因而容易发生慢性劳损。 症状体征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多为中、老年患病。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随病程延长,疼痛范围扩大,并牵涉到上臂中段,同时伴肩关节活动受限。如欲增大活动范围,则有剧烈锐痛发生。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 肩周炎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现: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并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以疼痛为主,日轻夜重;晚期则以功能障碍来主,外展、外旋及后伸等动作受限最明显。 锻炼比吃药方便易学又不致于产生副作用,所以受到病人普遍的欢迎。常用的锻炼方法有:爬墙法、下蹲法等。 爬墙法患者直立面对墙壁与之贴紧。将有病一侧的手掌贴墙,并用手指缓慢地顺着墙壁向上爬行,直到肩部疼痛为止。重复以上动作并试图使每次高度超过前一次,直至肩关节能够完全上举。 下蹲法用手抓住相当于胸部高度的横杆或树枝等,患者缓慢下蹲,使患病的肩关节被动上举,当肩部疼痛时,停止下蹲。如此反复活动,并试图逐渐加大下蹲幅度。 中医学中,本病称“漏肩风”、“肩凝”等,属痹症范畴。多因年老体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经脉痹阻;或跌仆损伤,瘀血留内,气血不行,经筋作用失常而道致本病。 1.穴位按摩:指压集中于肩膀前后的一些重要的穴位,比如肩井、肩隅、肩贞等。需要提醒的是,肩周炎会伴有肩膀虚冷,因此进行指压按摩之前,从颈部到肩膀,先用热毛巾蒸一遍以加强效果,平时也要注意预防肩部虚冷。当然,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点,最好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推拿按摩。 2.中药:可以辨证选用活血化淤的中药肩周.骨方.世医贴;可以活血化淤、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 3.拔罐:拔罐工具有多种,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等,甚至家里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医院里一般使用玻璃罐,它光滑透明,可以透过玻璃观察罐内皮肤充血、淤血、起泡及放血时的出血情况,所以使用得最多。家里一般适合使用橡胶罐,因为它使用方便,用手一捏,就能吸住,一般是觉得哪里痛就拔哪里,非常容易掌握,但它没有用火,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效果就要差一些。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交替使用。 4.刮痧:刮痧板有多种,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牛角板,但是其在消毒时,易发生断裂,在医疗机构中多不使用。我们一般采用玉制板,易于消毒。可反复使用。刮痧时,应在施术部位多多涂抹刮痧油,减少刮时对皮肤的损伤,并能加强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的作用,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人到中年,身体各处都有点力不从心。特别是50岁后,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韧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妨碍日常生活.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疾病分类:骨外科疾病描述简称肩周炎(现少用),俗称凝肩(frozen shoulder).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因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粘连,而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 意见建议: 治疗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药?(1)非甾体抗炎药:可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作为辅助治疗,在关节剧痛情况下,可小量应用以缓解疼痛,缓解后即停用.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杨酸钠,6~8g/日,分3~4次口服.水杨酸盐类具有止痛,退热,消炎,抗过敏的作用,无心脏炎者首选此药.该药服后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或胃出血,应注意观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

炎,退热,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刺激症状.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饭后服.本药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应比阿斯匹林,消炎痛为轻,故为常用药. 但仍可引起溃疡病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哺乳妇女,儿童禁 用.(2)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抑制变态反应,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炎症渗出,但一般尽量不用.药如强的松,每日10~ 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中医对肩周炎如何辨证论治?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1)风寒侵袭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主 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 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 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2)寒湿凝滞主证:肩

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

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 *二、哪些人容易患肩 周炎*三、肩周炎如何护理 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1、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体弱,或有严重其他系统病变者可仰卧位,用法 或一指禅在缓肩或上肢治疗,并配合患肢的被动运动,以外展,外 旋为主。 点揉天宗,秉风,肩髃,曲池,合谷,拿肩井。 四指推或一指禅推肱二头肌长腱,并配合小幅度的外展活动。 在结节间沟做轻柔而缓和的弹拨法。 肩部摇法,拔伸法,肩部扳法。 肩部大鱼际擦法,以透热为度。 上肢抖法,指间关节拔伸。 2、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筋络节,节属骨,骨为肾所主,人值中年之后,形体渐退,肾气 将衰,肾气衰则不足以生精养髓,疏弛骨节,髓不足以养肝,则筋纵。若因动之太过,或跌仆闪挫,或劳伤筋节,气血瘀滞,筋拘节挛,日久,则筋肌节窍滞僵,或因气血失于疏导而瘀滞,或为风寒湿邪 所客,寒凝气聚,气血痹诅,筋肌节窍失于濡养,筋肌拘结而不得 舒张,节窍不得屈伸而僵固。脉络不通,不通泽通,久之筋脉失养,拘挛不用,发为本病。 3、肩周炎推拿注意事项

肩周炎患者在处于疼痛期时,其肱二头肌长头肿胀、局部炎症未消退之前,不可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按摩治疗,否则会加 重病情。此时患者应适当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活动,再炎症消退之后再按摩治疗。 单纯借助按摩疗法治疗,不配合功能训练,患者肩周功能较 难恢复。因此,患者采用按摩疗法治疗的同时,要配合肩部功能锻炼。进行功能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常用练习如爬墙练习、体后拉手、甩手摇臂等。 按摩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程较长,尤其是对于疼痛期患者的治疗,其第一个疗程治疗期间疼痛会越来越严重,部分患者会中 断治疗。此时必须要与患者治疗前讲明,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 肩周炎患者治疗时要注意做好局部保暖工作,避免受凉,也 要注意避免受到外伤。 肩周炎患者处于粘连期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治疗时要注意,初期松解粘连不宜强行撕开,要以主动训练为主,后期可适当加重手法。 哪些人容易患肩周炎教师易患肩周炎 慢性累积性疲劳损伤系指在长期的周而复始的重力作用下,虽然受力一般仍在肩关节软组织强度内,但组织出现了慢性疲劳,强度和韧性即下降,有的表面无特殊变化,但内部组织结构已出

中医治疗肩周炎案例分析

中医治疗肩周炎案例分析 闫海明 (德州人民总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 【简要】膏药是传统中医医学的组成部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国粹。外用中药对于肩周炎治疗的传统理论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外敷膏药治疗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肩周炎和顺贴外用中医中药,遵循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使用方便,不过敏,疗效有效;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治理肩周炎。 【目的】分析中医膏药对肩周炎案例分析。 【关键词】肩周炎、肩膀疼痛、中医膏药 一、肩周炎的概念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为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及滑膜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慢性非物异性炎症,从而引起的以肩部广泛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肩关节的急性创伤引起局部炎症渗出、出血、疼痛、肌肉痉挛,也会导致创伤性肩周炎。因其多见50岁左右的患者,故又有“五十肩”之称。本病体力劳动者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 二、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肩周炎中医学称之为“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等,将肩周炎的一系列症状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在中医古典医籍《素问?痹论》中有骨痹、筋痹、脉痹、皮痹等

分类,认为其病因与风寒湿邪侵袭有关。在《灵枢?风》篇中首次提出其发病与外伤有密切关系,认为伤后恶血停聚于肌肉筋骨之间,气血运行不畅,易受风寒湿邪侵犯,恶血与外则发为痹证。在隋唐时期,又进一步认识到其发病与劳伤气血不足有关。如《诸病源候论》载:“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机关,则使筋挛,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痛疼背拘急……。”《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带伤筋骨,肩痛疼痛”,指出了其与外伤有明确关系。至清代《医宗金鉴》总结了数千年来对肩臂痛的认识,指出肩痛有经络气滞、气虚、血虚以及兼风、兼痰等证候。 【临床证实】 在肩周炎和顺贴作用下,肩周血液循环加快,排毒功能增强,软骨组织强效修复,肩周炎所带来的酸痛、麻木、寒冷等症状明显消失。本组肩周炎病人100例。男性病人45人,女性病人55例。病程最短为9个月,最长为5年。其中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炎疼痛。 【治疗特点与原理】 特点:肩周炎和顺贴皮肤炎症中,有活血止痛、通经行络、祛风去寒的功效。膏药贴于疼痛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达到肩周痛症状彻底消除的优良效果。 【效果分析】治疗组治愈100例,显效95例,有效2例,无效3例,

治疗肩周炎的十大药方 肩周炎的治疗中药秘方

治疗肩周炎的十大药方肩周炎的治疗中药秘方 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网络收集作者:中医网络 现在很多的白领们都有一个职业病——肩周炎。患有肩周炎抬臂是疼痛无比,需要我们加强锻炼。另外,小编为大家介绍十个治疗肩周炎的中药方子: 中药处方(一) 【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方名】舒筋养血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方名】三痹汤加减。 【组成】羌活12克,党参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 【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方名】肩凝汤加味。 【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五) 【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方名】蠲痹汤加味。 【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处方(六) 【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完整word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肩凝症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

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风寒湿痹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

肩周炎中药名方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并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病变,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其临床表现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以疼痛为主,日轻夜重;晚期则以功能障碍来主,外展、外旋及后伸等动作受限最明显。 中医学中,本病称"漏肩风"、"肩凝"等,属痹症范畴。多因年老体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经脉痹阻;或跌仆损伤,瘀血留内,气血不行,经筋作用失常而道致本病。 常用中医名方 1.生山楂甘草汤 生山楂50克,桑椹50克,桑枝25克,乌梅25克,白芍20克,伸筋草20克,醋制元胡20克,姜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醋制香附15克,甘草10克。水煎温服,3日2剂,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除配合练功外停用其他药物或疗法。舒筋通络,祛淤行痹止痛,滑利关节。主治肩周炎。 2.白芍汤 白芍、沙地龙各400克,制马钱子、红花、桃仁、威灵仙各350克,乳香、没药、骨碎补、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3 天,再行下1个疗程。主治肩周炎。 3.黄芪当归汤 黄芪60克,当归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0克,穿山甲6克,防风12克,蜈蚣2条,生姜10克,羌活12克。每日1剂,水煎服。补胃气,通经络,散寒湿。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冷痛者,加制川草、乌草各10 克;兼痰湿者,加法半夏12克,胆南星10克;病久三角肌萎缩者,加制马钱子0.3克。局部可以配合以针灸治疗。

中医经验方之治疗肩周炎

治疗肩周炎的中医名家方药极多,各有所长,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或消除肩周炎的疼痛症状,增强或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在此我们仅介绍其中几种治疗肩周炎颇为有效的中医经验方药。 1、伸筋丹有专家研制的伸筋丹,对治疗肩周炎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作用。 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2、黄芪桂枝五物汤有专家研制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肩周炎。 药方组成为: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由于中老年人肝肾渐衰,筋骨,筋膜等组织逐渐退行性

改变,在风、寒、湿、邪浸袭的诱因下,造成肩关节局部的肌肉,筋膜,软骨等组织发生紧张,僵硬,变性,增生或萎缩等病理改变。 因此,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通过方中的桂枝,可辛温助心阳,通经络,改善肩关节周围筋骨,经络等的血运,驱除肌表之邪,以缓解疼痛,芍药苦平,生姜味辛,以佐桂枝,合芍药以苦化阳,调和阴阳,温养血脉,合大枣养胃气而发汗,以去肌肉,筋骨之邪,黄芪调治营卫气血不足,细辛祛除里寒之邪,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止痛,治风痹等肢体麻木,止痉散粉解痉挛而且通络,上述诸药加减应用,对治疗肩周炎的较好效果。此外,该方对颈椎病,腰腿痛也有较好疗效。 (责任编辑:徐蓓蓓)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9月第9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92019157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韩春莉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545000) 摘要肩周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从事与电脑相关工作的人群肩周炎发病率有所提高,肩周炎虽有自愈倾向,但其自然转归期多在数月至两年,自然病程长、痛苦大,甚则功能恢复不全,在肩周炎的治疗上,中医治疗有优势、有特色,疗效确切,本文将参阅的中医治疗肩周炎报道的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关键词肩周炎;中医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79(2019)09-0157-03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疾病,属中医“痹病”范畴,该病好发于50岁左右中老年人,又称“五十肩”,因睡眠时肩部受凉所致或患病后自觉肩部有“寒气”侵入或流出而称“漏肩风”“露肩风”,因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形如冻结又称“冻结肩”。肩周炎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尤其是近年来从事与电脑相关的工作人员,很多出现了由于长时间固定姿势而僵硬劳损所致的肩周炎。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给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临床上的各种中西医治疗肩周炎方法都取得一定疗效,中医治疗有其独特优势,疗效显著,现将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综述如下。 1中药的治疗 1.1中药内服肩周炎的中药内服,以辨证分型用药治疗,风寒内阻证治宜祛风散寒、通络宣痹;气血瘀滞证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气血亏虚证治宜补气养血、舒筋活络。姜颂军E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肩周炎120例,痛剧加制草乌;寒盛加附子、干姜;湿盛去地黄加防己、苍术、慧仁。水煎服,1剂/d,14d为1个疗程,1~3个疗程结果观察治愈72例,总有效率95%0秦火印等卩选取肩周炎患者60例给予通痹活血汤内服治疗,治愈43例,显效11例、好转5例。王永伏等回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肩周炎50例,总有效率达92%。朱孔尧同自拟葛根大黄汤加减临床治疗126例肩周炎.治愈率61.9%,总有效率90.5%。 1.2中药外治朱慧等冋用中药热敷治疗98例早期肩周炎,方用伸筋草、透骨草、桑枝、羌活、防风、鸡血藤、川乌、草乌各25g,红花、秦芜、乳香、没药、元胡、桂枝、艾叶各20g,略加粉碎,浸醋,待醋吸收后装袋蒸热外敷患处,疗程结束观察.治愈35例、显效50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100%。徐国江冋用川乌、草乌、樟脑各90g,制马钱子5g研末醋调热敷治疗肩周炎54例,治愈49例、显效3例,有效率100%。中药外洗、熏洗、烫疗及外贴膏药等中药外治肩周炎均有良好疗效,但要注意的是一些外用中药具有一定毒性,临床使用时一定要小心勿服。 2针灸治疗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学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运动伤害急救能力狀况研究(合同编号:校科社189322) 作者简介:韩春莉(1974-女,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中医骨伤专业。 针灸是肩周炎治疗最常用方法之一,临床有经络辨证、循经取穴,有“以痛为输”,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等各种经验取穴,有特殊疗效的经外奇穴等选穴治疗,均有独到之处。 2.1针刺疗法鲁立新E以局部辨证循经取穴治疗肩周炎98例,结果治愈23例、显效56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100%。李广安等蹲以痛为输”通过针刺肩周痛穴治疗149例肩周炎,总有效率95%o刘辉呼以灶为输”取穴,循经选用肩鹘、肩醪、肩贞、臂膈、曲池、外关治疗肩周炎,有效率97.5%。临床上针刺手法更是多种多样,肖红玲等何釆用巨刺阳陵泉穴结合辨证取穴治疗肩周炎102例,治愈87例、显效13例,疗效显著。王文选等"I临床研究的“平衡针”在治疗肩周炎方面有良好疗效。俞国桥2运用浅刺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54例,愈显率达88%0此外还有火针、电针、浮针、腹针、耳针、腕踝针等其他针刺治疗肩周炎的方法,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 2.2灸法治疗灸法将温热刺激更深入而直达痛所,利用温热效应加快局部血循,起到温经散寒、消肿散结之功效。但有些灸法容易烫伤皮肤,临床运用要注意把握。灸法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灸、间接灸、热敏灸等。赵建玲等问采用艾柱直接灸的方法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100%。吴斌等网用循经隔姜灸法治疗肩周炎夜间疼痛症患者106例,总有效率94.4%°郭红波等问采用热敏灸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达95.65%。除此之外,温针灸、雷火灸、药线灸等方法也多有在临床上使用,并取得满意疗效。 3拔罐疗法 荆金忠等晒采用循经走罐、痛点反复走罐的走罐疗法治疗肩周炎30例,结果有效率达90%。游昌华切用中药煮竹罐后,以竹罐法治疗肩周炎85例,总有效率达97.7%。 4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在肩周炎的治疗上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作用,主要的手法有点、按、揉、滚、拿、弹拔、摇、板、搓、抖、拔伸等等。临床治疗上有单纯推拿,也有以推拿为主联合其他中医疗法治疗肩周炎。刘忠华闷用推拿分期法在肩周炎初期、中期、晚期各有侧重地针对治疗肩周炎86例,治愈72例.总有效率98.8%o李正祥冋用弹拔三法松解治疗冻结肩215例,有效212例,其中治愈101例。李文胜等呦用有针

中医治肩周炎十二方

中医治肩周炎十二方 1.余锡明:舒筋养血汤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组成:当归12g,生地12g,熟地12g,鸡血藤10g,赤芍10g,白芍10g,炙甘草10g,威灵仙10g,桂枝6g,蜈蚣6g,橘络6g,黄芪15g,细辛1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郑国珍:阳和活络汤加减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组成:麻黄5g,白芥子10g,熟地15g,桂枝10g,甘草3g,炮附子10g,姜黄6g,淫羊藿15g,当归10g,川芎6g,制乳没各6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3.余锡明:三痹汤加减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组成:羌活12g,党参12g,秦艽10g,防风10g,当归10g,茯苓10g,狗脊10g,熟地15g,黄芪15g,白芍10g,细辛2g,蜈蚣2条,川芎6g,炙甘草6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娄多峰:肩凝汤加味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治法:温经散寒,益气活血。组成:黄芪30g,川草乌各9g,当归30g,丹参30g,桂枝15g,透骨草30g,羌活18g,生地30g,香附15g,甘草6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邱峰:蠲痹汤加味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组成:炙黄芪15g,当归15g,姜黄10g,羌活10g,赤芍10g,防风10g,甘

草3g,生姜10g,大枣3枚,川芎10g,红花10g,丹参15g,鸡血藤15g,没药10g,续断15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6.李明智:补肝益肾通络汤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治法:补肝益肾,活血通络。组成:当归9g,杜仲9g,黄芪12g,党参9g,川断9g,菟丝子9g,羌活9g,鹿角霜9g,枸杞9g,伸筋草6g,何首乌9g,城草3g,山楂9g,谷芽9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7.程远文:补肝益气汤辨证:肝之精气虚衰,筋失温煦,复感风寒之邪,痹阻于肩。治法:温补肝肾,祛散风寒。组成:昆黄芪30g,党参20g,山萸肉20g,桑枝10g,桂枝10g,杜仲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生姜1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8.王西周:蠲痹解凝汤辨证:肝肾亏虚,外邪内侵,气虚血瘀。治法:补肾养肝,益气活血,祛风胜湿。组成:黄芪20g,葛根20g,山萸肉10g,伸筋草10g,桂枝10g,姜黄10g,田三七5g,当归12g,防风12g,秦艽15g,甘草6g。用法:水煎加黄酒少许温服。每日1剂,日服3次。 9.柴国剑:肩凝汤辨证:正气不足,营卫失和,感受外在风寒湿邪,袭于经脉,留而不去而致。治法:调和营卫,活血止痛。组成:麻黄15g,桂枝15g,威灵仙15g,白芍25g,穿山甲30g,红花10g,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5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

治疗肩周炎中药方剂

治疗肩周炎中药方剂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治疗肩周炎中药方剂 【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方名】舒筋养血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锡明方。 【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郑国珍方。 【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方名】三痹汤加减。 【组成】羌活12克,党参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锡明方。

【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治法】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方名】肩凝汤加味。 【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娄多峰方。 【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方名】蠲痹汤加味。 【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邱峰方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综合方法 1.中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的。 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5.理疗选用超短波等高频电磁疗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可起到消炎、镇痛、解痉、改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的作用。 6.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肩周炎的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医三分练七分”,应鼓励患者多做肩关节的运动,特别是适当做大幅度的运动,对预防肩关节的粘连,肩部软组织的拘紧、挛缩,大有好处。 大杼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骨会。 肩隅: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井: 【标准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取法】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肩前:在肩部,当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正坐垂臂取之。 患者取坐位,患者肩手臂自然下垂,操作者选择施灸的手法,回旋灸2~3min局部湿热气血,然后以雀啄灸2~3min加以敏化,循经往返灸2~3min激发经气,再用静灸法施于热敏点上发生感传,开通患者经络。时间以完成一个经络感传为度。常规穴位如阿是穴、颈夹脊穴温和灸,患者能感觉热感透向深部并向四周扩散或感觉到肩关节周围酸胀感,灸至感传消失。灸风门穴热感沿上臂侧传至肘关节,灸手三里穴热感传至肩关节,灸至感传消失。而手阳阳大肠经的巨骨穴、肩髃、臂臑、手三里穴和手少阳三焦经的天髎、肩髎、臑会穴以动灸的手法将患者进行悬灸来激发灸性感传,灸至感传消失。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 肩周炎属于中医学“痹症”的范畴,在中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大多因感受风寒湿邪、筋肉失养、不通则痛。因此,在治疗上常以经络学说为指导,依据十二经脉皮部与十二经脉、十二脏腑相通的理论在皮部施术。用火罐的闪罐、滚罐、滑罐、旋抖罐、坐罐等手法,选择相对修复病变起平衡作用的特定部位,即手阳明大肠经的巨骨、肩髃、臂、手三里,三焦经的天髂、肩髎、臑会穴实施熨帖、牵拉、弹拔、挤压等良性的刺激,采用火罐的湿热效应,温经通络,激发人体的阳气。驱邪外出,又能调和脏腑之气,平衡阴阳。放松肌肉紧张程度、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达到舒筋、理筋止痛,消肿祛瘀的目的。而艾条灸是以雀啄灸、回旋灸、循环往返灸患者来激发灸性感传后,在敏感点上再做的静灸,以提高平衡火罐的协同反应。

治疗肩周炎中药方剂

治疗肩周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方名】舒筋养血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锡明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郑国珍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方名】三痹汤加减。 【组成】羌活12克,党参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锡明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治法】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方名】肩凝汤加味。 【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娄多峰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方名】蠲痹汤加味。 【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邱峰方

肩周炎 - 病程记录

丹江口市中医院 病程记录 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4-2 住院号:12930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3月22日09:30 病例特点: 1、郭云峰,男,58岁,农民。 2、主诉: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两月,加重半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疼痛以夜间、受寒及阴雨天时为甚,左肩关节上举、旋后功能活动受限,穿衣活动困难。病程中无发热,无心慌、胸闷及上肢麻木无力等症。间断行膏药外贴治疗,近半月感上症明显加重。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肩周炎”收入院。 病后患者精神、睡眠差,饮食、二便正常;体重、体力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0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步入病房,疼痛病痛苦面容,查体合作。舌淡苔薄白脉沉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未查见异常,脊柱无畸形、压痛。左肩关节无畸形,局部肤色、肤温无改变,左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喙突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搭肩试验(+),左肩关节前屈40°、后伸30°、外展50°,臂丛牵拉试验(-)。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2010.02.05于市人民医院行左肩关节X线、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为主症入院,属中医“肩凝症”范畴。中老年男患,久居冷湿之地,劳汗当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寒为阴邪,入于筋骨,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不通则痛,结合1 丹江口市中医院 病程记录 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4-2 住院号:12930 舌脉之象与“风寒湿痹”相符,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2、中医鉴别诊断:与“肝肾不足”型鉴别:疼痛呈缓慢加重,或失治日久,肩痛不剧,绵绵不休,局部不红、不肿、不热,筋腱松驰,肌肉消瘦,舌质淡,舌苔薄白或无苔,脉象缓而无力,二者可相互鉴别。 3、中医诊断: 肩凝症(风寒湿痹) 4、西医诊断依据: 1)中老年男患;2)因“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两月,加重半月”入院; 3) 专科情况:左肩关节无畸形,局部肤色、肤温无改变,左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喙突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搭肩试验(+),左肩关节前屈40°、后伸30°、外展50°。 5、西医鉴别诊断: 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该病常见颈项强痛伴上肢麻痛,一般不伴肩关节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不予考虑。 6、西医诊断:左肩周炎 诊疗计划: 1)针灸科常规护理,清淡饮食; 2)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血沉);

肩周炎中医怎么治疗

肩周炎中医怎么治疗 1、肩周炎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中药可服用养血荣筋丸、活血止痛散等中成药,也可选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热熨、热敷。 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 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 疗程。 2、肩周炎怎么引起的 肩关节的急性创伤 急性创伤的形式较多,如肩部挫伤、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肩关节脱 位等。由于局部出现炎性渗出、疼痛和肌肉痉挛,可导致肩关节囊和 周围软组织出现粘连,而发生肩关节的冻结,出现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劳损或退变 肩部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而固定不动,长期低头工作和肩部负荷 过重等均可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老损或退变。劳损或退变 可引起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和关节囊炎等疾病,从而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粘连。 肩部活动减少或上肢固定过久

肩部活动减少可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淋巴回流受阻、炎性渗出淤积、日久纤维素沉着,从而导致关节囊萎缩和周围软组织粘连;肩关节脱位、上肢骨折和手术后外固定等时间较长,或在固定期间不注意肩功能锻炼,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3、肩周炎的症状 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3.2、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3.4、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1、趴墙 正面趴在一堵空墙上,肩周炎患者双臂紧贴墙上,手指带动手臂逐渐向上做爬墙的动作。保持身体的稳定和不动,尽量让双臂向上爬得高一些、更高一些,直到疼痛不能向上。这也可作为肩周炎的日常锻炼里的一种。 2、搓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