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国家质量标准-霍启光
磷酸钙 国标

磷酸钙国标摘要:1.磷酸钙概述2.国标中对磷酸钙的要求3.磷酸钙的应用领域4.磷酸钙产品的选购与储存5.我国磷酸钙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正文:磷酸钙(CaHPO4)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广泛应用于农业、饲料、医药和工业领域。
磷酸钙的国标(GB/T 20414-2006)对磷酸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产品质量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一、磷酸钙概述磷酸钙是一种中性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率。
其主要成分是磷酸氢钙(CaHPO4),磷酸钙在水中溶解性较好,能为植物提供磷元素,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磷酸钙还含有钙元素,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
二、国标中对磷酸钙的要求我国国标对磷酸钙的产品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在化学成分方面,国标规定磷酸钙中的总磷酸含量(以P2O5计)应不低于18.0%。
此外,国标还对磷酸钙中的钙、镁、硫酸盐、氯离子等成分含量作出了限制。
其次,在物理性质方面,国标对磷酸钙的粒度分布、水分含量、灼烧损失等指标进行了规定。
三、磷酸钙的应用领域磷酸钙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首先,在农业领域,磷酸钙作为磷肥,能为作物提供磷元素,提高产量和品质。
其次,在饲料领域,磷酸钙作为饲料添加剂,有助于提高家畜和家禽的生长性能。
此外,磷酸钙在医药领域和工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制作磷酸钙陶瓷、制备磷酸钙骨水泥等。
四、磷酸钙产品的选购与储存选购磷酸钙产品时,应关注产品的品质、包装、生产日期等信息。
优质磷酸钙产品应具有较高的总磷酸含量、良好的粒度分布和较低的杂质含量。
在储存方面,磷酸钙应保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以免受潮、结块。
五、我国磷酸钙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近年来,我国磷酸钙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磷酸钙产业技术不断突破,产能持续扩大。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磷酸钙产业在生产工艺、产品品质、环保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未来,我国磷酸钙产业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磷酸氢钙国标检测方法

磷酸氢钙国标检测方法磷酸氢钙国标检测方法是一种用于测定磷酸氢钙含量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饲料、肥料、食品等行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磷酸氢钙国标检测方法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优势与应用前景。
一、磷酸氢钙国标检测方法概述磷酸氢钙国标检测方法是依据我国GB/T 22497-2008《磷酸氢钙》标准制定的,主要用于测定磷酸氢钙产品中的磷、钙含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磷酸氢钙国标检测方法的具体步骤1.样品处理首先,从待检测的磷酸氢钙产品中随机取样,样品数量应足够进行多次测定。
取样后,将样品粉碎至均匀粉末,过筛,以保证样品具有良好的均一性。
然后,将样品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以去除样品中的水分。
2.测定方法(1)磷含量测定: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含量。
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消解装置中,加入适量的硝酸和氢氧化钠,进行消解。
消解完成后,将溶液转移至比色皿中,加入钼酸铵溶液,根据磷钼蓝的颜色强度,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磷含量。
(2)钙含量测定: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滴定法测定钙含量。
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消解装置中,加入适量的硝酸和氢氧化钠,进行消解。
消解完成后,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EDTA溶液,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滴定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钙含量。
3.结果计算与表示根据磷、钙含量的测定结果,计算磷酸氢钙的纯度。
磷含量和钙含量分别乘以对应的换算系数,再除以样品的质量,即可得到磷酸氢钙的纯度。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二、磷酸氢钙国标检测方法的注意事项1.样品处理过程中,要确保样品的均一性和干燥程度,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测定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消解条件,避免消解不完全或过度消解。
3.滴定过程中,要准确判断终点,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保证测定的精度和稳定性。
三、国标检测方法的优势与应用前景磷酸氢钙国标检测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方法成熟,准确度高,适用于各类磷酸氢钙产品的检测。
快速测定饲料级磷酸氢钙_磷酸二氢钙中钙_总磷含量

’ 结论
用本方法测定磷酸氢钙和磷酸二氢钙中磷 含量 # 用回归方程 快 速 & 简 便 & 数 据 准 确 ’ 测 定 钙 含量终点颜色易观察 # 并且误差在许范围内 # 可 作为生产单位控制原料质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在 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
+$/ 三乙醇胺 +$C 盐酸羟胺 +$= 钙标准溶解 &.3<@3;D’ 称取 #$8)B=< 与 .#%#..#" 干燥至恒重的基准碳酸钙 # 溶于 )# 3;
盐酸 &.E.D 中 # 加热驱除二氧化碳 # 冷却 # 用水移至
.##3; 容量瓶中 #稀释至刻度 % +$B 4567 标 准 溶 液 ’ 称 取 +$=<4567 入 8##3; 烧杯中 # 加 .##3; 水 # 加热溶 解 后 用 水 移
#$$%&$$’’’()#*+,-../01230)+ /012#45367)#*+,-../01230)+
!!!!!"#$"!""! %& "# ’
表% 方法 磷酸氢钙 磷酸二氢钙 改进法与国标法 *+ !, 含量测定结果比较 磷酸氢钙 磷酸二氢钙
!"#$
方法
< 检验
磷酸氢钙 磷酸二氢钙
./
国
; (4":> (4"#3 (4"%? (4"(5
(!&’# 以下操作同 #"%"( # 测得试样分解液的吸光
100斤饲料加多少磷酸氢钙,磷酸氢钙的作用

100斤饲料加多少磷酸氢钙,磷酸氢钙的作用饲料级磷酸氢钙在动物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1-3%,即每100斤饲料中添加1-3斤的饲料级磷酸氢钙,具体添加量需要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以及饲料种类作出相应调整。
作用:1、可以为禽畜提供磷、钙两种营养元素,并且极易消化吸收。
2、可以提高饲料消化率,加速禽畜的生长发育,缩短禽畜的育肥周期,增加禽畜的日增重速度。
3、可以提高禽畜动物的产蛋量、产肉量、产乳量。
一、100斤饲料加多少磷酸氢钙1、饲料级磷酸氢钙在动物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1-3%左右,即每100斤饲料中添加1-3斤的饲料级磷酸氢钙,具体添加量需要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以及饲料种类作出相应调整。
2、以猪为例,如果是10-20kg的小猪,磷酸氢钙的添加量为1%。
如果是20-60kg的中猪,磷酸氢钙的添加量为1.2%,如果是60-90kg 以上的大猪,磷酸氢钙的添加量为1%。
3、麸皮、米糠、小麦等饲料中的磷含量较高,而植酸酶可以将饲料中不可利用的有机磷转化分离出来,从而被动物消化利用。
因此如果使用上述饲料代替部分玉米,需要适当减少磷酸氢钙的添加量。
二、磷酸氢钙的作用1、磷元素和钙元素是动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其中磷是动物机体内新陈代谢和维持生理机能的重要元素,钙是动物骨骼、牙齿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而饲料级磷酸氢钙则可以为禽畜提供磷、钙两种营养元素,并且极易消化吸收。
2、饲料级磷酸氢钙可以提高饲料消化率,加速禽畜的生长发育,缩短禽畜的育肥周期,增加禽畜的日增重速度,提前禽畜出栏时间。
3、饲料级磷酸氢钙可以提高禽畜动物的产蛋量、产肉量、产乳量。
4、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钙、磷缺乏症(主要症状有佝偻病、骨质疏松症、产后瘫痪、软壳蛋),其中草食动物容易出现磷缺乏,猪容易出现钙缺乏,而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
5、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可以提高畜禽的配种率及成活率,同时可以增强畜禽的抗病耐寒能力。
磷酸二氢钾执行标准

磷酸二氢钾执行标准磷酸二氢钾,化学式KH2P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
为了确保磷酸二氢钾产品的质量,保障生产和使用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标准。
本文将对磷酸二氢钾执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产品质量标准。
磷酸二氢钾的产品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纯度、水分、重金属含量、PH值等指标。
外观要求为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纯度不低于98%,水分不超过2%,重金属含量需符合国家标准,PH值在4.2-4.7之间。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符合使用要求。
二、生产工艺标准。
磷酸二氢钾的生产工艺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PH值等参数,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同时,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环保措施,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包装和储存标准。
磷酸二氢钾的包装和储存标准是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不发生变质的重要环节。
包装应符合国家标准,采用防潮、防晒、防撞的包装材料,标注清晰的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储存条件要求通风干燥、避光存放,远离火源和氧化剂,防止受潮、受热、受污染,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四、使用标准。
磷酸二氢钾的使用标准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医药原料、农业肥料等方面的规定。
在食品添加剂中,磷酸二氢钾的使用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严格控制使用量,确保产品安全。
在医药和农业领域,磷酸二氢钾的使用应符合药典或农业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以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磷酸二氢钾执行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产品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各个环节的标准严格执行,才能确保磷酸二氢钾产品的质量稳定,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严格遵守执行标准,共同维护产品质量和社会安全。
磷酸二氢钾标准

磷酸二氢钾标准磷酸二氢钾,化学式为KH2P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
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品,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磷酸二氢钾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其质量要求和相关规定。
首先,磷酸二氢钾的外观要求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明显杂质。
其纯度应不低于98%,水分含量不超过2%,重金属(以铅计)含量应小于0.001%,砷的含量不超过0.0003%,氟化物含量不超过0.005%。
此外,磷酸二氢钾的pH值应在4.0-4.6之间,水不溶物含量不超过0.2%。
以上这些指标都是保证磷酸二氢钾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
其次,磷酸二氢钾的包装和储存也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一般来说,磷酸二氢钾应采用密封包装,防潮、防晒、防雨、防高温,并且要远离火源。
在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晒,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合,远离食品、饲料和饮用水。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证磷酸二氢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磷酸二氢钾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
在搬运和操作时,应穿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吸入其粉尘,避免与皮肤接触。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通风,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等物质混合。
这些操作规程有助于保护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
总之,磷酸二氢钾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才能确保磷酸二氢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使大家对磷酸二氢钾的标准有更清晰的认识。
磷酸二氢钾质量标准

磷酸二氢钾质量标准
磷酸二氢钾,化学式为KH2P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以便对磷酸二氢钾进行准确评估和监管。
首先,磷酸二氢钾的外观要求应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明显杂质。
这是因为外观是产品质量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
因此,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料和生产工艺,确保产品外观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磷酸二氢钾的纯度要求应不低于98%,这是保证产品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发挥预期功能的重要指标。
高纯度的磷酸二氢钾不仅能提高产品的效果,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生产企业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纯度符合标准。
另外,磷酸二氢钾的水溶液pH值要求应在4.0-4.6之间。
这是因为pH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溶解性,进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水溶液的pH值进行严格监控,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磷酸二氢钾的重金属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重金属的超标会对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和成品进行严格的重金属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
最后,磷酸二氢钾的包装和存储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合理的包装和存储能够保证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产品质量稳定。
总的来说,磷酸二氢钾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至关重要。
生产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制备

饲料级磷酸氢钙饲料级磷酸氢钙(CaHPO4)是一种含有磷、钙两种营养元素的优良的家禽、家畜饲料矿物质添加剂,能全部溶解于动物胃酸中,促使饲料消化,容易进入动物体内并参与新陈代谢,组成肌体所需要的激素、酶和维生素,保持骨骼中的磷钙比,从而防止动物因缺钙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同时促进动物肌体快速生长,使家禽体重增加,以增加产肉量、产乳量、产蛋量,同时还可以治疗牲畜的佝偻病、软骨病、贫血病等。
在世界上饲料磷酸氢钙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其年产量和消费量均在500万吨以上。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牧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饲养业、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国内市场对饲料级磷酸氢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饲料级磷酸氢钙需求量的增加,促使其生产和技术开发蓬勃的发展,各种新工艺、新方法的报道和文章时常见诸报刊和杂志。
一. 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工艺方法1 饲料级磷酸氢钙的生产工艺饲料级磷酸氢钙的生产工艺方法大体分为副产加工法和化学加工法。
前者以动物杂骨为原料,在生产骨胶时副产少量磷酸氢钙,该工艺是我国最早生产磷酸盐饲料添加剂的方法之一。
该法生产的产品,磷钙比适当,但是自西欧发生了疯牛病之后,该法在不少国家已经受到限制。
化学加工法也叫磷矿加工法,通常分为热法和湿法。
热法加工法是由电炉法黄磷加工成磷酸,再由磷酸加工成饲料级磷酸氢钙。
湿法加工通常是用无机酸分解磷矿制取磷酸水溶液,然后用各种方法脱除磷矿所带入的有害杂质,再与钙盐或氧化钙反应制取饲料级磷酸氢钙。
湿法按其所采用的无机酸不同又可分为盐酸法、硫酸法、硝酸法等。
此外,还有过磷酸钙水萃取法等1.1 硫酸法用硫酸分解磷矿制得粗磷酸(即湿法磷酸),先脱除其中的杂质,然后再与石灰粉或石灰乳中和制取饲料级磷酸氢钙。
由于在处理磷酸中有害杂质的方法及磷酸与钙盐中和方法各不相同,形成各种生产方法。
1.1.1 湿法磷酸热气流浓缩脱氟法该法在稀湿法磷酸中添加适量的活性SiO2后,在常压下鼓入热气流直接将水汽和四氟化硅带出,尾气经吸收处理后排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65±0.02g
93.50±0.20fg
2012-9-13
17
表13:以蛋鸡不同指标测定的不同参试物的RBV值
参试物 a b 以产蛋率为指标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钙 磷酸氢钙 磷酸一二钙 89.016 89.009 89.047 88.95 14.617 14.70 15.667 16.05 以平均蛋重 (g/枚)为指标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钙 磷酸氢钙 磷酸一二钙 56.104 56.134 56.030 56.059 5.383 5.700 6.683 6.767 以平均产蛋量 (g/只/日)为指标 0.924 0.837 0.835 0.785 100 106 124 126 0.833 0.837 0.740 0.770 100 101 107 110 r2 RBV
100(1.33)* 94 (1.25)* 80 (1.07)* 75 (1.00)*
34.31
95 78 73
93 81 76
27.50 162 22.47** 17.00**100
11.45(100) 10.24(89 )** 11.47(100)
*括号内数字为以磷酸氢钙(龙蟒)磷为参比的磷酸盐磷生物学当量值,经校正磷=磷酸盐磷含量(%)×相应当量值; **以特定磷酸一二钙(P,21%)代替特定磷酸氢钙(P,17%)时,参照以下当量式:1Kg磷酸氢钙= 0.76kg磷酸一二钙(=17.00/22.47);此时,可节省 10%的磷补料费用; ***以磷酸二氢钙(P,22%)代替特定磷酸氢钙(P,17%)时,参照以下当量式:1kg磷酸氢钙=0.62kg磷酸二氢钙(=17/27.5),此时虽不能节约磷补 料的费用,但可产生一定的超磷效应。
砷(As)含量(%) ≤
重金属(以铅计)含量(%) ≤ 铅(Pb)含量(%)≤ 游离水分含量(%)≤ PH值(2.4g/L溶液)≥ 细度(通过0.5mm试验筛) (%)≥
2012-9-13
0.004
-0.003 --95
0.003
0.003 0.003 4.0 3.0 95
0.003
0.003 0.003 4.0 3.0 95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钙 磷酸氢钙
48.581
48.595 48.532
13.117
13.500 14.917
0.873
0.838 0.775
2012-9-13
15
****特定磷酸盐价格(元 /)/经校正磷(kg,p/kg商品磷酸盐)=元/kg校正磷,如:(MDCP,2.3元/kg)/(MDCP的经校正磷,0.2247kg/kg,商品MDCP)= 10.24元/kg。
肉仔鸡 小结:
• 磷酸二氢钙的生物学效价高于所有其它磷酸盐 • 三次试验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钙的生物学效价分别比磷酸氢钙高出19%、 25%、25%。 • 根据磷酸盐的当量值推定:1kg磷酸氢钙=0.6kg磷酸二氢钙。
31.9 1.6 4.5
30.7 1.4 3.5
30.8 2.5 5.8
4.5
5.7
7.2
8.5
6
7
9
7
关于钙(Ca)、镁(Mg)含量
钙的降低我们可以通过含钙原料解决,通常, 不会发生镁的不足问题,但其镁的升高确要考虑 其有害影响,我们试图分析一下:
–镁(MgO形态)的中毒剂量(NRC):生长鸡为0.64%, 产蛋鸡为1.96%,猪的最大耐受水平为0.3%; –国内猪鸡日粮磷酸二氢钙的惯用最大添加量不超过磷 酸氢钙的最大用量(1.5%),即15kg/T, –假定产品的氧化镁含量就是1.8%(此为四川2003年磷 矿氧化镁的值),镁的水平即为1.08%, –那么通过添加15kg/T的磷酸二氢钙能加入的Mg(kg/T) 最多为15kg*1.08%=1620g,明显低于鸡的最大中毒剂 量和猪的耐受量
11
磷酸氢钙(50%)磷酸二氢钙(50%) 3.1 磷酸氢钙(66.7%)磷酸二氢钙 (33.3) 磷酸氢钙(33.3%)磷酸二氢钙 (66.7) 磷酸二氢钙 磷酸一二钙 磷酸 磷酸二氢钠 2.0 2.9 2.0 2.5 2.2 2.6
2012-9-13
表5:以体增重为指标的不同参试物的RBV
编号 A B C D 参试物 a 119.1 123.5 121.0 138.9 b 112.9 132.8 123.7 138.8 r2 0.8122 0.8391 0.7983 0.7890 p 0.0009 0.0007 0.0012 0.0006 RBV(%) 74 87 81 91
2012-9-13
6
表3:
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北四省磷矿质量状况
四川磷矿
指标 --00年 01年 02年 03年
贵州
云南
湖北
03分析样
P2O5 % MgO % As mg/kg 杂质合量 (R2O3+MgO)%
2012-9-13
33.2 0.7 1
31.8 1.3 3
29.8 1.6 6
29.6 1.8 8
GB 22548-2008
磷(P)含量(%)
≥22.0
≥22.0
≥22.0
水溶性磷含量(%)
≥20.0
≥20.0
≥20.0
钙(Ca)含量(%)
15.0~18.0
13.0~16.5
≥13.0
2012-9-13
3
表1:饲料级磷酸二氢钙质量标准历次修订一览表(续)
项 目 氟(F)含量(%)≤ HG 2861-1997 0.18 HG/T2861-2006 0.18 GB 22548-2008 0.18
磷酸二 氢钙
均值
75(100)
100 67 50
33 0
0 33 50
67 100
73 87 91
88 95
76 80 85
83 93
75 81 85
88 94
1.00 1.03 1.04***
0.98 1.00
84 88(117)
86 94(125)
*以磷酸二氢钠磷(试剂级)为参比 ; **RBV实测值随磷酸二氢钙配比增加而提高,以磷酸二氢钙最高;次以“50/50” (此即为龙蟒牌磷酸二二钙MDCP),其RBV 实测值为前者的94%; *** “50/50”配比者,即(MDCP),其实测值(88%)为算术平均数(85%)的104% 。 2012-9-13
95
91 73
H
磷酸二氢钠
121.7
152.6
0.7984
0.0011
100
12
2012-9-13
表6: 以两个指标得到的平均值RNV
编号 A B C D E F G H
2012-9-13
参试物
RBV(%) 73 86 82 90 94 89 72 100
13
磷酸氢钙
磷酸氢钙(50%)磷酸二氢钙(50%) 磷酸氢钙(66.7%)磷酸二氢钙(33.3) 磷酸氢钙(33.3%)磷酸二氢钙(66.7)
磷酸二氢钙
磷酸一二钙 磷酸
磷酸二氢钠
试验二:肉鸡的磷酸盐磷生物学效价的测定
表7:复合磷酸盐磷的生物学价值(斜率比法,RBV,%)
复合磷酸盐的配比 (%) 不同衡量指标的RBV测定值* 体增重 (g/只) 胫骨灰 分(%) 趾骨 灰分 (%) DCP,MCP 实测值/算 的算术 术平 平均数 均值
磷酸氢钙
2012-9-13 8
二、磷酸二氢钙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技术
试图通过十一个动物试验阐明磷酸二氢钙的生物学效 价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地位
2012-9-13
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试验一:肉鸡磷酸二氢钙磷相对生物学效价的测定
斜率比法计算每种参试物的相对生物学效价。 以日粮NPP水平为X,体增重、趾骨灰分含量为Y,分别用SAS统计软件的REG方法建立回 归方程Y=a+bX。 以 磷酸二氢钠为参照物,其回归方程的斜率(回归系数)为Xs,参试物(Xt)回归方程的斜 率为bt,则参试物的RBV 为:RBV(%)=(Xt/Xs)×100
2012-9-13
10
表4 趾骨灰分为指标的不同参试物磷的RBV
编号 A B C D E F G H 参试物 磷酸氢钙 a 2.0 b 3.67 4.33 4.23 4.54 4.74 4.43 3.62 5.10 r2 0.8899 0.8245 0.7810 0.7532 0.8709 0.8587 0.7501 0.7635 p 0.0004 0.0006 0.0008 0.0011 0.0005 0.0005 0.0012 0.0010 RBV(%) 72 85 83 89 93 87 71 100
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国家标 准及其产品的应用技术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
2009.05.16 成都
霍启光
2012-9-13
1
一、国标(GB/T22548-2008)与行标 (HG/T2861-2006)的区别
2012-9-13
2
表1:饲料级磷酸二氢钙质量标准历次修订一览表
项 目
HG 2861-1997
HG/T2861-2006
磷酸氢钙
磷酸氢钙(50%)磷酸二氢钙 (50%) 磷酸氢钙(66.7%)磷酸二氢钙 (33.3) 磷酸氢钙(33.3%)磷酸二氢钙 (66.7)
E
F G
磷酸二氢钙
磷酸一二钙 磷酸
129.1
123.9 128.2
144.4
138.8 111.5
0.8195
0.8678 0.7986
0.0009
0.0008 0.0013
14
试验三:肉鸡的磷酸盐生物学效价的测定
表8:肉仔鸡的磷酸盐磷生物学效价(斜率比法,R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