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原料知识》复习资料

《烹饪原料知识》复习资料
《烹饪原料知识》复习资料

《烹饪原料知识》复习资料

1.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答:①原料固有的品质;②原料的纯度和成熟度;③原料的新鲜度;④原料的清洁卫生。

2.烹饪原料中的营养素可分为哪两类?

答:烹饪原料中的营养素可分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大类:有机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等;无机物质包括各种无机盐和水。

3.简述束缚水的特点?

答:烹饪原料中束缚水有两个特点:①不易结冰(冰点为40℃);②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束缚水不易结冰这个特点,被应用于原料的储藏保管中。

4.烹饪原料的选择有哪些原则?

答:①必须按照菜肴产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要求选择原料,具体讲就是要选择新鲜,无病虫害,无污染,无有害物质的原料;②必须按照菜肴产品不同的质量选择材料;③必须按照原料本身的性质和特点选择。

5.论述低温保藏法?

答:因为低温可以有效地抑制原料中酶的活性,能减弱鲜活原料的新陈代谢的强度和生鲜原料的变化,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灭微生物,降低原料中水分蒸发的速度所以一般烹饪原料都可以用低温的发放

保藏。在采用低温保藏法时,为保证原料的质量,首先应根据各种不同性质原料的临界温度保持足够的冷度。其次也应注意保藏的湿度,湿度过高原料容易发霉,适度过低容易造成原料的冻干而变质。此外还要防止冰块水记冰污染原料,原料与他们不直接接触。另外,原料保藏是互相隔离,特别是在原料已有轻度变质是尤要注意,否则会互相污染,影响质量。

6.蔬菜中纤维素的作用?

答:纤维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起到保护蔬菜的作用,所以表皮厚的蔬菜易贮存。

7.蔬菜按食用部位分为哪几类?

答:蔬菜按食用部位分为花菜类蔬菜、茎菜类蔬菜、根菜类蔬菜、果菜类蔬菜、叶菜类蔬菜、芽苗类蔬菜。

8.蔬菜类原料中的挥发性物质在烹饪中有何作用?有哪些代表品种?答:挥发性物质的香气能刺激食欲帮助消化具有杀菌、解腥的作用。如葱、姜、蒜和香菜等。

9.蔬菜类原料在烹饪中有何作用?

答:

10畜肉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

答:畜肉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髓组织构成的。

11.为什么说家畜肉较家禽肉细嫩?

答:家禽肉的组织结构与家畜肉的组织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家禽的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纤维较细,脂肪比家畜肉脂肪熔点低,易消化,并且均匀的分布在全身组织中。家禽肉含水量较高,所以家畜肉较家禽肉细嫩,滋味鲜美。

12.鸡肺为什么不能使用?

答:因为鸡肺具有明显的吞噬功能,吞噬活鸡吸入的微小灰尘颗粒,肺泡容纳进入的各种病菌。宰杀后可以杀死少量的病菌,在加热时可以杀死少量的死亡病菌和部分活菌,但不能完全杀死或去除病菌。

13.用火腿制作菜肴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用火腿制作菜肴忌少汤或无汤烹制;忌重味,也不宜红烧,酱,卤等方法,不宜用酱油,八角,醋,桂皮等香料,主要取其本身的鲜香气味。忌用色素;不宜上浆挂糊,勾芡不宜太稀或太稠。忌用牛羊肉原料配合制作菜肴。

14.畜禽类原料在烹饪中的应用?

答:

果蔬制品与加工复习题(详细答案版)

果蔬制品与加工复习题(答案详版,仅供参考) 1、简述食品冷加工原理: 引起食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作用和酶的催化作用,而作用的强弱均与温度紧密相关。一般来讲,温度降低均使作用减弱,从而达到阻止或延缓食品腐烂变质的速度。 2、食品冻结过程中主要变化: (一)体积增大及产生内压:水冻结成冰时,体积将会增大,0℃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大约9%。当食品内部水分转化成冰晶体而膨胀时将受到已冻结坚硬外壳的阻碍,于是产生内压。在冻结的外壳承受不了内部的压力时,就将发生外壳龟裂现象。 (二)比热下降:水的比热为4.184kJ/kg﹒K,冰的比热为2.092kJ/kg﹒K,冻结过程中,冻结食品的比热是温度的函数(C=f(T)) .一般工业冻结食品的最低温度为-18℃,此时是工业冻结操作中食品比热的最低值。(三)导热系数提高:水的导热系数λ为0.57W/m﹒K,冰的导热系数λ为2.39W/m﹒K,冰的导热系数是水的导热系数的4倍。 (四)食品中溶质的转移和水分的重新分布:冻结速度快时,溶质的转移和水分扩散现象不显著,溶质和水分基本在原始状态下被冻结固定住。速冻的食品溶质转移和水分重新分布的较轻,食品在解冻时有较好的复原性和较高的品质。 (五)冰晶体对食品组织产生破坏:速冻时冰晶体大部分在细胞内形成,形成的冰晶体个体小、数量多,分布也较缓冻时均匀,对细胞膜(壁)和原生质损伤较轻。解冻时,这部分水分将恢复到原始状态或被细胞膜所包裹在细胞内,汁液流失较少。解冻后食品的风味、口感、质地、营养都优于缓冻食品。 (六)产生干耗:采用空气冻结未包装食品时,常会发生干耗。食品的干耗与冷空气的状态(温度、湿度、流速)有关,冷空气的温度愈高,湿度愈低,流速愈快,干耗愈严重。 3、什么是食品的冰结晶最大生成带?其温度范围是多少?: 大部分食品的冻结点在-1~-2℃附近,在-5℃时食品中的水分有60~80%转化为冰晶体。从冻结点到-5℃,食品中的大部分水分将冻结成冰晶体,这个温度范围称为食品的冰结晶最大生成带。 4、简述食品冷却的目的和方法: (1)、目的:快速排出食品内部的热量,使食品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上附近(一般为0~8℃),从而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活动和生长繁殖,抑制食品中酶的分解作用,使食品的良好品质及新鲜度得以很好地保持,延长食品的保藏保质期。 (2)、方法: (一)空气冷却法:水果、蔬菜冷却的初期空气流速一般在1~2m/s,末期在1m/s以下,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85~90%之间。空气冷却可广泛用于不能用水冷却的食品。对于未包装食品,采用空气冷却时会产生较大的干耗损失。 (二)冷水冷却法:冷水和冷空气相比有较高的传热系数,用冷水冷却食品可以大大缩短冷却时间,而且不会产生干耗。冷水冷却多用于鱼类、家禽的冷却,有时也用于水果、蔬菜和包装过的食品。 冷水冷却一般采用喷淋式或浸渍式: 喷淋式:被冷却的食品放在金属传送带上,冷却水从食品上方淋水盘均匀淋下,或由喷嘴喷下和食品接触,带走食品热量,达到冷却的目的。 浸渍式:被冷却的食品直接浸没在装有冷却水的冷却槽中,采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使冷却水流动,提高传热速度和均匀性。 (三)碎冰冷却法:碎冰冷却法特别适宜于鱼类的冷却。冰块冷却鱼时,能使冷却后的鱼表面湿润,有光泽,而且不会发生干耗。 (四)真空冷却法:真空冷却法主要适用于叶类蔬菜的快速冷却降温。 5、解冻过程中食品有哪些变化: 食品解冻后,因组织受损,内容物渗出,温度升高,这些都加速食品的败坏。所以速冻食品应在食用前解

《烹饪原料知识》填空题(结束)

《烹饪原料知识》填空题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烹饪原料要求是无毒、无害、有营养价值、可以制作菜点的原料。 烹饪原料中的营养素可以分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大类。 多糖存在植物中的称为淀粉;存在于动物肝脏中的称为糖原。 烹饪原料中的水分分为束缚水和自由水。 束缚水的特点是:不易结冰,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 烹饪原料按照烹饪运用分类可分为主料、辅料和作料 按烹饪原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和人工合成 国外采用的按营养成分分类方法热量素食品、构成素食品、保全素食品 选料的基本原则是:具有营养价值、口味、质地、均良好,并无有害成分以及符合菜肴产品制作的实际需要等基本要求,这样才能达到选料的目的。 鉴别原料的新鲜度高低,一般都从原料的形态、色泽、水分、重量、质地和气味等感官指标来判断。 理化鉴别包括理化检验和生物检验。 感官鉴别中的嗅觉检验是检验气味,味觉检验是检验滋味。 植物性原料质量变化的因素有呼吸作用,后熟作用,发芽和抽薹。 动物性原料质量变化的因素有尸僵作用、成熟作用、自溶作用、腐败作用 影响烹饪原料质量变化的外界因素:物理学方面、化学方面、生物学方面 物理学方面包括:温度、湿度、日光、空气等的影响 烹饪原料常用保管的方法:低温保藏法、高温保藏法、脱水保藏法、密封保藏法、腌渍保藏法、烟熏保藏法、气调保藏法、辐射保藏法、保鲜剂保藏法、活养保藏法。 高温保藏法采用高温杀菌法和巴氏消毒法。 脱水干燥法可分为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盐腌保藏法是利用盐腌原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渗透压是原料中的水分析出,同时使微生物细胞原生质水分析出,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活力,达到保藏原料的目的。 气调保藏法能降低氧气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或痰气的含量,从而减弱鲜活原料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达到保藏的目的,此方法多用于水果、蔬菜、粮食的保藏和鲜蛋类。 保鲜剂有防腐剂、杀菌剂、抗氧化剂、脱氧剂。 谷粒的基本构造是有谷皮、糊粉层、胚乳和胚四部分组成。 胚乳含大量的淀粉和少量的蛋白质。 谷物在烹饪中的运用:制作主食、制作面点、制作菜肴、制作菜肴的调料和辅助料。 大米按性质可分为:籼米、粳米、糯米 面粉按加工精度和用途可分为等级粉和专用粉。等级粉有可分为特制粉、标准粉和普通粉。莜麦食用前要经过“三熟”,即炒熟、烫熟、蒸熟。 豆制品可分为:豆浆、豆浆制品、豆脑制品和豆芽制品。 面筋按不同的加工方法分为水面筋、烤麸、油面筋。 谷物制品可分为豆制品、面粉制品、米粉制品和杂粮制品。 腐乳根据外观颜色不同可分为红色、白色、青色三种。 米粉制品种类较多,主要有糯米粉、年糕、锅巴、糍粑等。 粉丝是以豆类和薯类等淀粉做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利用淀粉糊化和老化的原理,加工成丝或条状的制品。

《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

(0456)《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组织 2、体育公众 3、公众 4、大众传播 5、体育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6、企业文化 7、组织形象 8、传播 9、礼仪 10、体育公共关系部 11、记者招待会 12、目标导向 13、互利观念 14、公众观念 15、职业道德 16、体育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1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 18、从众心理 19、公关策划 20、整合营销传播 21、公共关系 22、差异观念 23、美誉度 24、体育竞赛 25、社会公益活动 二、简答题 1、公共关系与社会上抨击的“庸俗的拉关系”现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2、如何理解“体育公共关系是以推动体育发展总体目标的一类公共关系策划和实 践活动”这句话? 3、什么是体育组织?体育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4、体育组织有何特性? 5、体育公众的界定及其特征

6、体育公共传播有何特点? 7、体育公共关系的作用 8、试阐述实现体育公共关系的协调功能,需要行使哪些职责? 9、举例说明体育公共关系的效益功能 10、试述体育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对现实体育组织目标的作用 11、体育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 12、体育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如何获得这些能力? 13、什么是公众?什么是受众?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14、作好边缘公众的工作对组织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5、社区体育公共关系的处理技巧 16、什么是大众传播?它有哪些特点? 17、简述大众传播与体育的关系 18、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类别?在体育公关活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 19、试举例说明传播技巧在各类公关关系活动中的作用。 20、体育公共关系策划在体育实践工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21、体育公共关系策划的步骤 22、简述体育公共关系计划实施中的反馈调整原则。 23、体育公共关系评估一般分为几个步骤?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4、体育公共关系活动评估的重要性 25、礼仪在体育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三、论述题 1、常见的体育新闻稿件的写作方法有哪几种? 2、简述体育公共关系新闻的主要特征 3、简述体育公共关系广告的类型及创作技巧 4、什么是体育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它对体育组织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5、体育庆典的公关意义何在? 6、什么是CI策划?其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7、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理解体育类企业文化? 8、企业文化的特征与功能有哪些 9、企业组织的企业文化对公共关系活动有哪些影响? 10、培育企业文化的途径有哪些? 11、论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体育工作必须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理由。 (0456)《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作为体育公共关系活动主体的体育组织,它是人们按照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形 式建立起来的协调力量和行为的合作系统。 2、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并与体育组织利益相关且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 社会群体称为体育公众 3、公众,是指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

(完整版)食品加工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食品功能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食品特性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2.引起食品(原料)变质的原因。 (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2)酶的作用: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酶促褐变 (3)化学物理作用: 3.食品保藏途径。 (1)化学保藏:使用化学品(防腐剂)来防止和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2)低温保藏:低温可减弱食品内一般化学反应,降低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而在冰点以下,一般微生物都停止生长。 (3)高温保藏:食品经过高温处理,杀死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破坏了酶之后,还须并 用其他保藏手段如密闭、真空、冷却等手段,才能保藏较长时间。通常引用的温度类别有两种: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 (4)干燥保藏:降低食品水分至某一含量以下,抑制可引起食品腐败和食物中毒的微生 物生长。 (5)提高渗透压保藏:实际应用主要是盐腌和糖渍。 (6)辐照保藏:是指利用人工控制的辐射能源处理食品或食品原料,达到灭菌、杀虫、 抑制发芽等目的。 4.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MSI). I单水分子层区和II多水分子层区是食品被干燥后达到的最终平衡水分(一般在5%以内);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吸湿区;III自由水层区,物料处于潮湿状态,高水分含量,是脱水干制区。 5.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这种现象是由于多孔食品中毛细管力所引起的,即表面张力在干燥过程中起到在孔中持水的作用,产生稍高的水分含量。另一种假设是在获得水或失去水时,体积膨胀或收缩引起吸收曲线中这种可见的滞后现象。吸附和解吸有滞后圈,说明干制食品与水的结合力下降或减弱了。解吸和吸附的过程在食品加工中就是干燥和复水的过程,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复水性为什么下降的原因。 6.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多数新鲜食品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不同群类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AW的范围是: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大多数耐盐细菌为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为0.60~0.65。在适宜水分

《烹饪原料知识》学考题库――果品类原料

《烹饪原料知识》学考题库 ——果品类原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五果为助”配膳原则的提法出现于(B)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饮膳正要》 D.《随园食单》 2.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会变色是因为其含有极易氧化变成深褐色物质的(D ) A.苹果酸 B.多糖 C.鞣酸 D.xx 3.水果中含氮物质的含量较高的是(A ) A.核桃仁和杏仁 B.核桃仁和xx C.杏仁和腰果 D.核桃仁和腰果 4.与香蕉、柑橘、葡萄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水果”的是(B) A.草莓 B.苹果 C.樱桃 D.橙子 5.常作为福寿吉祥象征用于寿宴的果品是(C ) A.苹果 B.梨 C.xx D.柑橘

6.属于果干类原料的是(C) A.松子 B.腰果 C.红枣 D.莲籽 7.属于仁果类的果品是(D) A.菠萝 B.香蕉 C.樱桃 D.山楂 8.属于浆果类的果品是(C) A.水蜜桃 B.柠檬 C.香蕉 D.草莓 9.同属于xx品种的原料是(C) A.xx、茄梨 B.xx、xx梨 C.鸭梨、xx D.xx、xx 10.有“寒瓜”之称的瓜果是(C) A.冬瓜 B.xx C.xx D.xx 11.属于果干类原料的是(A ) A.柿饼 B.板栗 C.蜜枣 D.橘饼 12.按果实结构分,荔枝属于(B ) A.仁果类 B.浆果类 C.复果类 D.坚果类 13.与其他水果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D ) A.橘 B.柚 C.柠檬 D.椰子 14.有“水果之xx”美称的是(D) A.苹果 B.香蕉 C.荔枝 D.葡萄 15.预防鲜食菠萝过敏的方法是先将其(B) A.用冷水浸泡 B.用盐水浸泡

C.用热水浸泡 D.用糖水浸泡 16.草莓原产于(A) A.xx B.xx C.xx D.xx 17.猕猴桃的成熟期为每年的(C) A.5~6月 B.7~8月 C.9~10月 D.11~12月 18.制作名菜“宫保鸡丁”的必备配料是(B ) A.核桃 B.花生 C.腰果 D.松籽 19.属于苏式蜜饯品种的是(D) A.橘饼 B.蜜枣 C.杏脯 D.蜜xx 20.反映果实的成熟度和新鲜度的具体标准是(B ) A.果形 B.色泽 C.花纹 D.病虫害 21.未成熟的果实中,存在的大多是(A) A.原果胶 B.果胶 C.果胶酸 D.果胶酶 22.衡量果品类原料的重要品质标准是(C) A.果形 B.色泽 C.成熟度 D.机械损伤 23.制作xx丝的原料宜用(B ) A.橘皮 B.柚皮 C.橙皮 D.柑皮 24.质量最好的花生出产于(A) A.四川和山东 B.辽宁和河北 C.河南和江苏 D.山东和江苏25.水果最理想的保藏方法是(C ) A.低温保藏法 B.窖藏法 C.库储藏法 D.通风法

烹饪原料知识

《烹饪原料知识》 教案 一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烹饪原料的基本概念,烹饪原料的分类体系,烹饪原料的运用历史,烹饪原料知识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烹饪原料、烹饪原料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可食性的涵义,烹饪原料的科学分类体系。理解烹饪原料学研究的内容,对烹饪工艺的科学化与工业化、创新菜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了解烹饪原料分类的意义和原则,烹饪原料的运用历史、烹饪原料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生物性烹饪原料的分类和命名;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包括烹饪原料、烹饪原料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可食性的涵义,烹饪原料的科学分类体系。 〔教学内容〕 概念:烹饪:广义的说就是做饭、做菜的技术和各种饮料的加工; 狭义的讲人类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要求,把可食原料加工为直接使用成品的过程。 对烹饪最早最原始的解释 在古代儒家经典着作《周易·鼎卦》中有“以木xu火,亨饪也”的记载,亨是烹的本字,用火加热之意,饪作餁,制熟之意,意为在鼎的下方燃烧木头以产生火力,用火加热,把生的食物原料制熟的过程叫做烹饪。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和分类

一、烹饪原料的概念和化学成分 (一)烹饪原料的定义:烹饪原料是指符合饮食要求、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并通过烹饪手段制作各种食品的可食性食物原材料。 (二)烹饪原料的可食性含义: 1、必须无毒无害。 2、可供给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 3、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从而有助于营养素的充分吸收,真正发挥食品对人体的作用。 (三)中国烹饪原料的选用特点 1、选料广搏,种类繁多 2、精工再制,特产丰富 3、综合利用,物尽其用 4、药食同源,饮食养生 (1)碳水化合物 (2)脂肪 (3)蛋白质 (4)维生素 (5)无机盐 (6)水 二、烹饪原料的分类及命名 (一)烹饪原料分类的意义 1有助于使烹饪原料知识的学科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2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烹饪原料的性质和特点; 3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利用烹饪原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答案)(1)

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 A ) A 、 publicrelations B 、 publicrelation C 、 publicationrelations D 、 publication relation 2、公共关系学可直接称为( A ) A 、公众关系 B 、人际关系 C 、人群关系 D 、社区关系 3、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B ) 6、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C ) 7、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A ) 8、公共关系的中介环节是( B ) 9、( B )是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 小。 第2章 第1章 A 、大众传播 B 、传播 C 、人际沟通 D 、 舆论宣传 A 、社会公众 B 、传播 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社会公众 B 、传播 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社会公众B 、传播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潜在公众B 、边缘公众C 独立公众 D 、知晓公众 10、(C )又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 或未表态的公众。 ,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确 A 、潜在公众 B 、边缘公众 C 独立公众 D 、知晓公众

11、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 上著名的(C)。 A、报刊宣传运动 B、便士报C揭丑运动D、民主政治运动12、1906年, 艾 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B)。 A、《有效的公共关系》B《原则宣言》C《公众舆论之形成》D、《公共关系学》 13、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艾维。 李)。 第3章 16、组织形象的基础是(D)。 A、员工形象 B、管理形象C机构形象D、产品形象17、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组织名称和商标是处于(B)。A、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 18、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D)的。 A、外部公众关系 B、顾客公众关系 C、媒介公众关系 D、内部公众关系 19、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众关系的(D) 。 A、优化环境功能 B、提高素质功能C塑造形象功能D、协调关系功能 20、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A)。 A、从事实出发 B、从理想出发C从利益出发D、从专家意见出发 21 、组织最需要广告宣传,可恰恰拿不出大笔广告费是组织处于( 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A)A、 第4章 26、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D) 。 A、管理者 B、领导者C生产者D、管理部门

867食品加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食品加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食品加工工艺学》是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该考试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各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的特点,本着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食品工程中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评价目标 根据食品工程硕士的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攻读学位的考生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1) 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保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要点; (2)掌握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食品加工工艺理论及相关技术特点; (3)应用食品保藏及食品加工的基本知识分析食品加工的相关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 《食品加工工艺学》的考试内容包含食品保藏原理、果蔬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小麦制品食品加工工艺学。 (一)食品保藏原理 食品保藏原理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分析;食品保藏的目的和分类;食品保藏技术的基本原理;栅栏技术及其应用;具体各种食品保藏方法的基本原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基本技术,食品保藏方法主要包括低温保藏技术、冷冻保藏技术、干藏、罐

藏、化学保藏、辐照保藏、腌制、烟熏等。 (二)果蔬加工工艺学 果蔬加工工艺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果蔬加工原料学,主要包括构成果蔬组织的细胞、各种果蔬的组织特性、果蔬化学成分与加工性质等;果蔬原料加工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果蔬加工对原料的要求、果蔬加工前处理,包括,原料的分级、清洗、去皮、原料的修整、烫漂、抽空处理、工序间的护色和保藏等工序的加工原理和具体工艺;果蔬的干制工艺,重点是果蔬脆片及脱水蔬菜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果蔬汁加工工艺,包括果蔬汁加工基本工艺、饮料用水的处理、果汁饮料加工技术等,重点是果蔬汁的提取技术和澄清技术;果蔬糖制及腌制工艺;果蔬速冻技术等。 (三)畜产品加工工艺学 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包含肉品加工工艺学及乳品加工工艺学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肉品加工工艺学: 肉品加工工艺学主要包括:肉用畜禽的屠宰加工、宰后肉的变化和分割利用;肉的概念;肉(胴体)的组成;肉的形态结构;肉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及性质重点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含氮浸出物等;物理性质包括冰点,肉的颜色,气味和滋味,保水性,肉的嫩度,肉的固有硬度和尸僵硬度等;肉的低温及冷冻保鲜技术;肉的腌制、烟熏和乳化技术;腌腊制品加工工艺;灌肠制品加工工艺;酱卤制品加工工艺;罐藏制品加工工艺等。 2.乳品加工工艺学: 乳品加工工艺学主要包括:乳概念与理化性质,主要包括乳的概念、异常乳的分类和产生的原因;牛乳的基本组成,牛乳中各种成分存在的状态;牛乳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饮用乳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乳的验收和预处理、消毒乳和灭菌乳加工工艺等;冰淇淋加工工艺;乳粉加工工艺,乳粉的理化性质与工艺分析;酸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发酵菌剂、加工工艺、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分析等。 (四)小麦制品加工工艺学 小麦制品加工工艺学部分重点内容为小麦面粉的成分及理化性质,以及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的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小麦面粉的理化特点,特别是小麦粉化学成分中的面筋蛋白的特点及面筋的形成;小麦粉的分类及特点;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以面包加工工艺学和饼干加工

烹饪原料知识

《烹饪原料知识》 教案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教案一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教案二 第二章谷物类原料教案一 第三章蔬菜类原料教案一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教案一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烹饪原料的基本概念,烹饪原料的分类体系,烹饪原料的运用历史,烹饪原料知识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烹饪原料、烹饪原料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可食性的涵义,烹饪原料的科学分类体系。理解烹饪原料学研究的内容,对烹饪工艺的科学化与工业化、创新菜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了解烹饪原料分类的意义和原则,烹饪原料的运用历史、烹饪原料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生物性烹饪原料的分类和命名;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包括烹饪原料、烹饪原料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可食性的涵义,烹饪原料的科学分类体系。 〔教学内容〕 概念:烹饪:广义的说就是做饭、做菜的技术和各种饮料的加工; 狭义的讲人类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要求,把可食原料加工为直接使用成品的过程。

对烹饪最早最原始的解释 在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周易·鼎卦》中有“以木xu火,亨饪也”的记载,亨是烹的本字,用火加热之意,饪作餁,制熟之意,意为在鼎的下方燃烧木头以产生火力,用火加热,把生的食物原料制熟的过程叫做烹饪。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和分类 一、烹饪原料的概念和化学成分 (一)烹饪原料的定义:烹饪原料是指符合饮食要求、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并通过烹饪手段制作各种食品的可食性食物原材料。 (二)烹饪原料的可食性含义: 1、必须无毒无害。 2、可供给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 3、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从而有助于营养素的充分吸收,真正发挥食品对人体的作用。 (三)中国烹饪原料的选用特点 1、选料广搏,种类繁多 2、精工再制,特产丰富 3、综合利用,物尽其用 4、药食同源,饮食养生 (1)碳水化合物 (2)脂肪 (3)蛋白质 (4)维生素 (5)无机盐 (6)水 二、烹饪原料的分类及命名 (一)烹饪原料分类的意义 1有助于使烹饪原料知识的学科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2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烹饪原料的性质和特点; 3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利用烹饪原料。 (二)烹饪原料的分类方法: 国内采取的一些分类方法: 1、按照原料的性质分为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2、按照原料的加工程度分为鲜活原料、干活原料、复制品原料; 3、按照烹饪原料运用分类,分为主料、配料、调辅料; 4、按照商品的体系分为谷物、蔬菜、果品、肉类及肉制品、蛋奶及蛋奶制品、水产品、 干货及干货制品、调味品、野味等。 5、其它分类方法,按照生物学的分类体系 ①生物的分类概念及意义 定义:生物学的分类是依照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来进行分类的,称为自然分类法。即根据生物的外部性状、内部结构、生活特性等而确定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而进行系统地分类。 意义:对于掌握同一类原料的共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②生物的分类等级。 通常情况下,生物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新)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1、公关三要素:社会组织,公众,传播活动。公关三特征:以事实为依据、以传播为手段、以互惠为原则。 形象: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也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2、公共关系的含义: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它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学科这三种指代。 3、组织形象识别:组织形象识别是由社会组织制作识别体系,进行公关传播活动,进入公众视野,从而形成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识别系统包括:物系统——VI(设计整合化)——组织的脸 人系统——MI(理念共识化)——组织的心事系统——BI(活动环境化)——组织的手评介组织形象的三个基本指标:认知度(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包括深度和广度)、美誉度(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和谐度(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 4、公关的兴起和发展: 1\艾维.李,核心理论:公众必须被告知—向公众讲真话; 2\伯纳斯,核心理论:投公众所好; 3\卡特里普与森特,《有效公共关系》,公关圣经; 4\格鲁尼格,公关实践的四种模式:新闻代理模式,公共信息模式,双向非对称模式,双向对称模式。 5中国公关兴起的背景: 闭关锁国走向对外开放;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政府本位走向社会组织本位;社会媒介资源匮乏走向媒介化社会。 中国公关目前存在的问题: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整个公关市场仍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服务规范;高素质公关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中国公关业的迅速发展;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公关理论水平滞后于公关实践水平、公关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应用性研究、公关研究者的理论视角存在偏差、公关理论研究资源严重缺乏。 中国公关发展趋势:公关运作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融合趋势大大增强;公关公司定位从代理性发展为咨询顾问性;公关专业服务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中资客户将成为中国公关咨询业市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公关人才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公关理论研究更加深入。 4、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广告本质属性——“付费性”;新闻本质属性——“真实性”;营销本质属性——“交易性”;人际关系本质属性——“个体性”)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即“第三方市场”。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公众——环境”关系: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通过倡导组织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来说通、监督和制造民意,公关人员扮演着“组织的良心”和“道德卫士”的角色;从公众、环境的角度来看,它又代表着公众和环境的意见,向组织传达、沟通。 4、公共关系“4P”: 公众性:Public,是一种对象性;公开性:Publicity,是一种手段性; 公共舆论性:Public Opinion,是一种内容性;公益性:Public Interest,是一种伦理属性。 5、公共关系基本特征: 说真话:是有效公共关系的一个必要条件——信息真实、态度真诚、好事要出门、坏事要讲清 做善事:是积极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利己利人,有社会责任感。 塑美形:是成功公共关系的追求目标——对组织美誉度、和谐度的提升(理念美、行为美、视觉美) 公共关系通俗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说真话、做善事、塑美形的科学和艺术。 6、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 说服:改变组织或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制造舆论;影响民意。 倡导:倡导一种组织定位和品牌个性;倡导一种文化认同;倡导优惠的产业政策、优良的以营环境、健康的消费理念。 咨询:为决策提供信息咨询;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从公共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管理:战略管理;信息管理;传播管理;关系管理;声誉管理;危机管理;议题管理;活动管理。 7、公关与新闻的比较: 相同点:1都是一种信源的提供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新闻依赖于公关人员提供的信息。2他们都有相似的价值观,即以事实为基础,以说真话为原则,代表了第三方立场,具有一定的公信力。3他们在舆论上互相控制,在信源上互相依赖,为了交换资源和达成

食品加工技术复习题2

1、乳的新鲜度、 酸度是反映牛乳新鲜度和稳定性的指标,酸度高的牛乳,新鲜度低,热稳定性差。自然酸度——主要来源于乳中蛋白质、柠檬酸盐、磷酸盐及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新鲜牛乳的自然酸度为16~180T。 发酵酸度——来源于微生物繁殖分解乳糖产生的酸度。两者之和为总酸度。 乳的酸度越高,其对热的稳定性越低。 2、乳的标准化:是调整原料乳中脂肪和无脂乳固体含量的比例,使其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过程。 3、无菌灌装:是将杀菌后的牛乳,在无菌条件下装入事先杀过菌的容器内。 酸奶的后熟、发酵凝固后需在0-4摄氏度贮藏24小时的过程,一般最大冷藏期为7~14d。 4、冰淇淋老化:经均质、冷却后的混合料置于老化缸中,在2~4℃的低温下使混合料在物理上成熟的过程,亦称为“成熟”或“熟化”。其实质是在于脂肪、蛋白质和稳定剂的水合作用,稳定剂充分吸收水分使料液粘度增加。 超高温灭菌乳、是在连续流动情况下,在l30℃杀菌ls或者更长的时间,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包装的牛奶。 5、保温试验:指罐头在37度﹢﹣2度室内贮藏7昼夜,观察其是否发生膨胀的试验。 6、酸乳: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下,使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全脂或脱脂)的乳中,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而得到的凝固乳制品,最终产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活菌。 7、余氯: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8、调配糖浆:指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在原糖浆中添加各种原料,制成可作灌装的糖浆。 9、均质:对脂肪球进行适当的机械处理,把它们分散成细小的微粒,均匀一直地分散在乳 2、原料乳中主要成分的特性及原料预处理基本步骤。 原料乳中主要成分的特性: (1)乳脂肪不溶于水,呈微细球状分散于乳中,形成乳浊液。 (2)乳蛋白质可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大类,另外还有少量脂肪球膜蛋白质。酪蛋白的性质①酪蛋白的酸沉淀②酪蛋白的凝乳酶凝固③盐类及离子对酪蛋白稳定性的影响④酪蛋白与糖的反应 乳清蛋白可分为热稳定和热不稳定的乳清蛋白两部分。 热不稳定乳清蛋白质包括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两类。 热稳定的乳清蛋白包括蛋白眎和蛋白胨,此外还有一些脂肪球膜蛋白质,是吸附于脂肪球表面的蛋白质与酶的混合物,其中含有脂蛋白、碱性磷酸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 (3)乳糖乳糖有两种异构体α-乳糖和β-乳糖。 (4)乳中的酶类 过氧化氢酶:可用来检验低温巴低杀菌处理的消毒牛乳杀菌是否充分。 过氧化物酶:固有酶,遇热钝化,生产消毒鲜乳时,可作为一个检验项目。 还原酶:是微生物代谢产物。可用来判断乳的新鲜程度。 溶菌酶:具有杀菌,抗病毒作用,并可增强双歧杆菌的生长能力。 原料预处理基本步骤:

烹饪原料知识新教案

广西商业高级技工学校 授课教案 班级:13-3(订单班)、4 课程:烹饪原料知识教师:刘东升 课题名称 第1章:烹饪原料概述 第1节:烹饪原料研究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本门课程在烹饪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熟悉烹饪原料学研究的内容,明确学习目的。 能力 目标 熟练掌握烹饪原料的产地.产季,品种特点.烹调用途及品质鉴定.储存保鲜,营养成分及注意事项。 素质 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行动研究原料的素质能力。 课的类型理论课 教学重点 了解本门课程在烹饪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熟悉烹饪原料学研究的内容,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难点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定.储存保鲜,营养成分。 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投影直观教学相结合 教具及材料多媒体投影设备 课时2节 课前准备1.检查学生佩戴校牌情况并做好记录。2.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3.督促学生把手机放入手机睡袋。4.检查工作服着装规范情况。

教学反思(1)重视烹饪原料知识的学习。 (2)重点掌握原料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原料的知识。(3)利用业余时间多去市场了解原料市场有关知识。(4)联系其它学科,丰富原料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 配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5分钟) 讲授新课(70分钟) (导言)烹饪原料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它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学哪门课程较接近(生物)?是不是任何一种生物都可以作烹饪原料?烹饪原料与其它专业课程有何联系?(烹调工艺学、原料加工技术、食品雕刻等)。 、一、烹饪原料的基本概念 是指符合饮食要求,能满足人体需要,并可通过烹饪手段制作食品的可食性原料。 可食性的范围包括: ?(一)具有营养价值。 ?(二)具有良好的口感和口味。?(三)具有食用安全性。 二、烹饪原料知识研究的内容 ⒈烹饪原料的分类、品种及其产地、产 季、特产状况、各种原料分布、供应情况等。 ⒉烹饪原料的外观形态、组织结构、品 质特点、质量标准、烹饪运用的范围和加工方法等。 三、烹饪原料的学习目地和方法 l、学习目地。 (一)有助于认识原料、运用原料。 (二)有助于烹饪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2、学习方法 (一)重视烹饪原料知识的学习。 (二)重点掌握原料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原学生思考问 题 学生回答问 题 导入新课 与提问 多媒体展 示烹饪原 料知识研 究的内容 教师通过 原料画面 要注意引 导和启发 分析古人 类的饮食 与烹饪技 术.现代烹 饪原材料

烹饪原料知识

天台职业中专《烹饪原料知识》会考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10分) 1、烹饪原料知识是研究常用字__________的自然属性和它在烹 饪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餐__________的专业基础课。 2、我国海洋鱼类捕捞量较大的鱼有_________、小黄鱼、 _________ 和乌贼被称四大海洋经济鱼类。 3、根据人们食用蔬菜的不同部位归纳分类,可分为叶菜类、 ________、根菜类、果菜类、__________、食用藻菌地衣类、其他类。 4、加工类主配料是指动物性或___________ 原料经腌制,腊制, 灌制,脱水等方法___________ 后的制品。 5、调味品原料是指在_________ 过程中用于_________ 菜点口 味的原料。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烹饪原料的发展是与烹饪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2、我国供食用的牛主要是水牛。———————————() 3、鸡在烹调中应用广泛,一般是作主料使用。——————() 4、烹饪中较常用的鱼,其体型大致归纳为2种。——————() 5、蛋是由蛋壳,蛋白和蛋黄三部分组成。—————————() 6、野兔肉高蛋白低脂肪,消化率高,是署名的美容食品。———()

7、蔬菜中含量最多的是维生素。—————————————() 8、大米是用稻谷经碾制脱壳而成。————————————() 9、饴糖在烹调中主要用于调味。—————————————() 10、食用油脂是指可食用的油和脂肪。——————————()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定方法主要有理化鉴定,___________两大类。 A、感官鉴定 B、视觉鉴定 C、嗅觉鉴定 D、听觉鉴定 2、猪肉是我国三大__________中最重要的家畜肉。 A、原料 B、特点 C、家畜肉 D、品种 3、饮食行业中家禽肉一般是采用________保藏方法。 A、高温 B、低温 C、密封 D、腌渍 4、大黄鱼肉质________、味鲜美、肉呈蒜瓣状、刺少肉多、肉易离刺。 A、粗糙 B、坚实 C、松散 D、细嫩 5、一般常用来加工成松花蛋、咸蛋等制品的蛋是________。 A、鸭蛋 B、鸡蛋 C、鹅蛋 D、鸽蛋 6、________是供应人体所需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 A、家畜肉 B、水产品 C、蔬菜 D、粮食 7、我国灿米产量最多主要产于________、四川、广东等省。 A、浙江 B、湖南 C、江苏 D、山东 8、加工类主配原料一般含水量少,便于_______、运输。 A、切配 B、调味 C、烹调 D、贮存 9、鱼翅的质量以________为最好。

实用食品加工技术复习总结题

一、简述异常乳的种类。 二、为什么均质后应及时进行杀菌处理? 答:在均质后,稀奶油中的脂肪球被破坏,游离脂肪与外界相接触很容易受到脂肪酶的侵袭因此,均质后的稀奶油应立即进行巴氏杀菌。 三、简述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还原酶在牛乳加工中的意义或作用。 答:碱性磷酸酶的最适pH 值为7.6~7.8,经63℃,30min 或71~75℃,15~30s 加热后可钝化,故可以利用这种性质来检验低温巴氏杀菌法处理的消毒牛乳的杀菌程度是否完全。 答:主要来自白血球的细胞成分,特别在初乳和乳房炎乳中含量较多,利用对过氧化氢酶的测定可判定牛乳是否为乳房炎乳或其它异常乳。 答:过氧化物酶主要来自于白血球的细胞成分,其数量与细菌无关,是乳中固有的酶。是最早从乳中发现的酶,它能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活泼的新生态氧,从而使乳中的多元酚、芳香胺及某些化合物氧化。 答:还原酶是挤乳后进入乳中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使甲基蓝还原为无色,乳中的还原酶的量与微生物的污染程度成正相关,因此可通过测定还原酶的活力来判断乳的新鲜程度。 答:罐藏食品保质的原因:灭活微生物、酶,密封隔绝空气,防止外界污染和空气氧化。 答:顶隙度:汁液与罐盖之间的距离叫“罐内顶隙”,一般6.35-9.6mm 。冷却时形成真空,加热时缓冲液体的热膨胀。 五、后熟或老化是食品加工工艺过程中常见的一个工艺。冰淇淋老化与酸奶后熟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降低料液的温度,提高料液的粘度,防止料液出现脂肪上浮现象出现和酸度的增加,老化后脂肪凝固,蛋白质、胶体充分水合,蛋白质会部分变性,料液粘度上升。老化后可使冰淇淋的质构细腻润滑,搅打性好,通常需要老化24小时,在混合料不冻结的情况下,老化温度越低,膨胀率越高。 在后熟冷藏期间,酸度仍会有所上升,同时风味成分双乙酰含量会增加。因此。发酵凝固后须在0~4℃贮藏24h 再出售,通常把该贮藏过程称为后成熟。 一、什么是酶促褐变?在生产中有哪些措施可以控制酶促褐变? ????????????????、其他病牛乳病理异常乳─乳房炎乳微生物污染乳乳混入异物乳、风味异常冻结乳、低成分乳酸度酒精阳性乳高酸度酒精阳性乳、低化学异常乳乳、初乳、末乳 生理异常乳─营养不良异常乳

烹饪原料知识期末试卷

学校2014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科目:《烹饪原料知识》 (试卷共 6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合称“四大家鱼”的鱼分别是、、、,它们也被称为四大淡水经济鱼。 2、四大海洋经济鱼类分别是、、和。 3、葱的辛辣味是所致。 4、俗话说“有钱难买2头鲍”,所谓的头指的是千克里的鲍鱼有多少只,“头数”是鉴别鲍鱼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 5、根据奶牛泌乳期的不同可将乳分为初乳、、,在产犊后内的乳称为初乳,饮用乳及加工用乳的主要原料是。 6、小苏打主要应用于面点制作,也可用于菜肴之中,对菜点起到的作用,其的化学名称是。 7、食用菌的结构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烹制菜肴所用的部分是。 8、世界“四大水果”是指苹果、、、。 9、鱼翅是用、的鳍制成的干货制品。 10、鱼香肉丝是有名的川菜,其中主要用到肉和玉兰片、木耳等原料。玉兰片鲜品按采收时间的不同,分为四种,其中是玉兰片中之上品,它是用前的冬笋尖制成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20分) 1、“看料做菜,因料施烹”是根据选料的()原则实施的。 A、必须按照菜肴产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要求选择原料 B、必须按照原料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基本要求选择原料 C、必须按照菜肴产品不同的质量基本要求选择原料 D、必须按照菜肴产品的口感与色泽的基本要求原料选择原料 2、质量最好的鱼翅是()。 A、荷包翅 B、青翅 C、披刀翅 D、翼翅 3、世界四大栽培栽培食用菌是()。 A、香菇、金针菇、草菇、茶树菇 B、香菇、平菇、蘑菇、草菇 C、香菇、茶树菇、口蘑、平菇 D、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 4、对蔬菜、山珍、海味等原料适用于的保藏方法是()。 A、脱水保藏法 B、高温保藏法 C、密封保藏法 D、低温保藏法 5、我国产量最高的盐是()。 A、海盐 B、湖盐 C、井盐 D、矿盐 6、含碘量最高的的藻类品种是()。 A、紫菜 B、裙带菜 C、石花菜 D、海带 7、从营养健康等方面考虑,下列烹饪原料搭配合理的是()。 A、香菇与木瓜 B、菠菜与豆腐 C、花生与黄瓜 D、螃蟹与柿子 8、火腿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最负盛名的特产之一。其中最为有名的金华火腿被称()。 A、云腿 B、南腿 C、北腿 D、金腿 9、下列烹饪原料能食用是()。 A、鸡肺 B、黄裙竹荪 C、金枪鱼生鱼片 D、鲅鱼的鱼肝 10、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钙、磷、铁等无机盐及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含量是水产品中含量最高的,但蟹不能生食,需用沸水蒸煮20分钟左右才能食用,并且()等都不能食用。 A、蟹肠、蟹胃、蟹黄 B、蟹肠、蟹胃、蟹腮、蟹心 C、蟹肠、蟹胃、蟹心 D、蟹肠、蟹胃、蟹腮、蟹黄 11、最适合于调味的盐是()。 A、海盐 B、原盐 C、洗涤盐 D、再制盐 12、新鲜鱼的鱼眼()。 A、黑白不分明 B、清澈而透明 C、充血发红 D、内凹 13、明矾使用时一般不能过量,成人一日极量为()g 。 A、1 B、2 C、3 D、4 14、牛肉中里脊是最嫩的一块肉,里脊又称为()。 A、西冷 B、牛柳 C、牛腩 D、元宝肉 15、燕窝又称燕菜,质地最纯、杂质最少的()是燕窝中的上品。 A、血燕 B、金丝燕 C、毛燕 D、白燕 16、在下列食用牛肉中,品质最好的是()。 A、水牛肉 B、黄牛肉 C、牦牛肉 D、壮牛肉 17、下列原料属于佐助类原料的是()。 A、红曲米 B、豆蔻 C、食盐 D、蜂蜜 18、淀粉含量最多的是()。 A、胡萝卜 B、南瓜 C、马铃薯 D、洋葱 19、下列瓠果类蔬菜品种不含脂肪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