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林语堂小品文的幽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林语堂小品文的幽默

30年代,林语堂创作的幽默小品文,现在看来,还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提出了一个完善的幽默学说。其幽默艺术表现唯取材广泛,任意而谈,亲切自然的娓语笔调,亦庄亦谐,语言平实中有奇趣。与同时代的相似作家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其幽默具有独特性,显得弥足珍贵。林语堂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关键词林语堂幽默小品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上,林语堂独具风格的幽默小品文,显得非常耀眼,其创作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他学贯中西,融汇古今,兴之所至,情之所至,在文学的领域,一生不懈地践行幽默之旨。在二十世纪30年代已是国内享有盛誉的“幽默大师”,可谓开一代文风。由于历史的原因,林语堂这一名字在学界被“屏蔽”,几乎销声匿迹,最多也就是在鲁迅的杂文中一反面形象出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林语堂的文学价值逐渐为人所发现与重视。二十多年来,林语堂的著作大量被出版,研究的文章也逐渐多了起来。可以说,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觉得林语堂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益加重要。本文着重论述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的理论、内容、特色及与同时代相近作家之间的异同。

一、林语堂的幽默观。

“幽默“作为一种美学概念,是林语堂首先开始提倡的。1924年5月23日,林语堂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文中,他明确提出“在高谈学理的书中或大主笔的社论中不妨夹些不关紧要的玩意儿的花,以免生活太干燥无聊。”从中已能嗅出些许端倪。到了30年代,林语堂主编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幽默杂志,其中《论语》影响最大。在此期间,林语堂写了大量的具有幽默风格的小品文,并发表了《论幽默》、《方巾气之研究》等谈幽默见解的文字。

“幽默”是英文中“homour”的音译,其义深奥令人难以捉摸,每个人对其理解都会有些差异,那么林语堂心目中“幽默”的内涵是什么呢?

首先,他认为“幽默”与讽刺、滑稽是有差别的。这几种风格,都会有笑的成分,不过“幽默”既不像滑稽那样使人傻笑,也不像冷嘲那样使人在笑后而觉着辛辣。它是极适中的,使人在理智上,以后在情感上,感到会心的、甜蜜的微笑的一种东西。”很明

显林语堂赞同麦烈蒂斯氏所说的幽默属于“会心的微笑”。“讽刺每趋于酸腐,去其酸辣,而达到冲淡心境,便成幽默。”我们发现,要写出幽默,必要有幽默的心境。在林语堂的眼里,幽默不仅是一种文学风格,更是一种人生观,并且这种幽默的人生观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这种幽默不是低层次的滑稽、逗乐,而是要以一种超脱、闲适得态度观照人生,享受人生的乐趣,使生活艺术化。”①林语堂发现,在中国的传统道家中,已有幽默的因子,中国道家文学因其是“真有性灵的文学”且”归返自然”,属于幽默派。林语堂感叹道:“中国若没有道家文学,中国若果真只有不幽默的儒家道统,中国诗文不知要枯燥到如何,中国人之心灵,不知要郁闷到如何。”他以为儒家的廊庙文学“都是假文学,都是经世文学,它们算不得幽默文学。”为什么?因为它们缺少一种超脱、闲适的态度,下笔为文已遮蔽了人生的乐趣,“二千年间,人人议论合予圣道、执笔之士,只在孔庙中翻筋斗,理学场中检牛毛……”,根本就没有游逸之感,而幽默就无从谈起。最后,幽默之为幽默,须庄谐相间,庄由谐出,谐因庄生,没有庄之底色只是搞笑。幽默要“带一点我佛慈悲之念头”,“常於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因为本质对人生持严肃的态度,因为还坚持正义,坚持真理,爱祖国,爱人民,所以林语堂的幽默还是具有高远的格调,,最起码,幽默之于林语堂不是如此,很多论者喜欢引用鲁迅这句话来否定林语堂,“将屠夫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②林语堂在作品中显露出来的笑真是麻木不仁,幸灾乐祸的笑吗?我觉得不是的,林语堂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还有具有深厚的感情,只是他认为文学应有超超的心态,冲淡的心境,但决没有冲淡了一切的是非、善、恶、美丑得界限,庸俗的功利主义文学观他是不赞成的,这已是脱离了文学之旨,幽默也是为“叫国人取一种自然活泼的人生观”,以求心灵根本的健全、其实这也是与鲁迅等左翼作家改造国民性的文学追求是一致的。

二、林语堂幽默小品文的特色

林语堂在他创办的<人间世》的发刊词中公开宣称,“《人间世》之创刊,专为登载小品文而说……“小品文本来也是中国文学传统中得常见的文体,多用来表现士大夫日常生活的情趣,而林语堂重新挖掘小品文,并给它灌注现代生命”③,在他的心目中,小品文不是吟花弄草之文,而是发挥己见之文。这样,小品文就与幽默联系起来,可以说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幽默的人生态度要用小品文来表现的,而好的小品文,也应该体现幽默的人生观。

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有着渐趋浓烈,完善的过程,1923年,林语堂同妻子回国,历任北大、北师大、女师大教授。1924年成为《雨丝》杂志的主要撰稿人。这一时期的作品,后来结集为《剪拂集》出版。这时期的作品只具有幽默的雏形,幽默还不占主导,作品总体呈现“浮躁凌厉”的战斗面貌,激愤有余而冲淡自然欠缺,幽默色彩不够浓烈。1932年林语堂创办《语》杂志,提倡幽默小品文,他也写了大量的作品,能凸显林语堂幽默风格的小品文大多写就于这一时期,《论语》时期的幽默小品文,有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政治腐败、压制民主、消极抗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如《论政治病》、《文字国》、《谈言论自由》;有批判封建文化、抨击现代教育制度的,如《谈理想教育》、《论读书》、《考试分数不可靠》、《教育罪言》;有表明他的政治态度和人生哲学的,如《有不为斋》、《言志篇》;有批评左翼文坛的“普罗文学”的,如《今文八弊》、《方巾气之研究》:有辨析比较中西文化的,如《谈螺丝钉》系列、《论中西画》、《伦敦的乞丐》;还有描绘人情世态。揶揄人性弱点的,如《冬至之晨杀人记》、《吃糍粑有感》、《我怎样买牙刷》……

林语堂幽默的特色,我觉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取材广泛,任意而谈。

林语堂小品文的题材庞杂,范围广大,既论国家政治、民风民俗,又论生活之微、心灵之奥。纵观其小品文,也确实如此,“信手拈来,政治病亦谈,西装亦谈,再启亦谈,甚至牙刷亦谈……”林语堂也自嘲说:“颇有走入牛角尖之势……”题材较大,紧贴国家大事,社会风潮的作品不难理解,其审美价值易于理解,而这题材微小,不拘常规的作品,是否就会流为放任而谈,轻浮乖巧而失之厚重?确实不是这样,题材虽小,却有寓意之深,意旨之远的特点。如《谈螺丝钉》系列作品,初听其名,确实让人觉得庸常琐碎,无甚价值,并且文章的开头也是以国产劣质自来水龙头的螺丝钉谈起的,但其实文章涉及了很多关于中西文化的深刻辨析,谈传统之弊,治国之道,富国之经,绝天庸俗之感,读来只觉机趣横生。理深意远,而由小谈起,也只是为激起读者一种幽默之念罢了。相似的作品还有《论西装》,《吃糍粑有感》、《我的戒烟》等。

2、娓语笔调,亲切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