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DONGFANG COLLEG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学

论文题目: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系别:经济系

年级专业:13金融1

学号:1350402042

姓名:刘晓鑫

任课教师:唐滢成绩:

2016 年 4 月22 日

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刘晓鑫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金融学 2013级)

[摘要]我国的货物贸易发展迅速,业绩卓著,但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缓慢,结构不尽合理,贸易额总体仍处于逆差状态。如何快速稳定地发展服务贸易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一大问题。为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各部门正在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研究中国服务贸易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统计数据与实证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不同角度对其服务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求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服务贸易;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力

一、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国际分工格局的不断深化下,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逐渐转向服务贸易,其竞争力的高低现已成为衡量一国或一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全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速超过了货物贸易,全球经济的重心正一步步向服务贸易倾斜。服务贸易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或者一地区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必须在认识、制度、管理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并开放服务市场,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中之重。因此,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总体上来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服务业日益发展,且新兴的旅游的比重明显上升,而传统的运输的比重明显下降。然而

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服务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低。另外,贸易逆差逐年增大,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是服务贸易净进口国。由此可见我国出口能力相对较弱。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显示,从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上来看,在1990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57亿美元,2000年出口额为301亿美元,到2010年为1702亿美元,直到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10亿美元,是1990年出口额的33倍之多。由此可见,中国服务贸易数量和规模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1990—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年份 1990 2000 2010 2012服务贸易出口额(亿美元) 57 301 1702 1910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中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分析

根据中国商务部提供的数据,近年来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在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旅游、其他商业服务、运输和通信服务是所占份额最大的前四项,而广告、电影、保险、建筑所占份额相对较小。2010年所占份额最大的前四项依次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运输和咨询。而广告、电影、保险、建筑所占份额依然较小。

二、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货物贸易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是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不理想,规模偏小,总体仍处于逆差状态。与发达国家

相比,差距较大,自身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较快,但整体出口规模仍较小,结构不合理,与货物贸易相比处于劣势。首先,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1702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46%。其次服务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低。2012年服务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仅为1086%。

(一)、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程度低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但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中国外资流入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如制造业等,而非第三产业;另一方面中国大部分服务领域主要以国有成分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如金融、保险、电信、运输等领域。

(二)、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服务贸易项目结构比较单一,而且国际货物运输服务等传统的服务同货物的进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相对来讲对货物贸易的依赖性较强。货物贸易高速增长,于是带动了传统的服务贸易发展。这些比较传统的领域共占90%,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领域;相对而言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金融、保险等服务贸易落后,计算机服务、技术贸易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相对发展慢。由此可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行业结构不平衡。

(三)、服务贸易行业人才匮乏

我国服务行业的人才较少,服务从业人员在营销手段、企业经营效率、企业组织规模、管理人员素质上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差距较大。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被认为是最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的领域,还是列举山东省,数据表明其服务业劳动就业率仅有30%,且调查表明大部分就业岗位分布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足以表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

三、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明确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完善管理体系

首先,从战略上认识到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发展服务贸易的认识,确立服务贸易在全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中的战略地位,把服务贸易摆到与货物贸易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把工作重心放在多规划、促发展、多合作上来,并严格执行政策协调、贸易促进等基础工作。

(二)、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政策引导

首先,应加强对WTO等有关条款的研究,将各项政策措施法律化,使服务贸易更加透明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与保障。同时细化条款,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法律法规,让其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不违背国际规则。其次,强化政策引导。政策支持主要包括财政支持,如设立“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简化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手续,对税收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对一些优秀的典型

的服务项目给予信贷政策支持。

(三)、构建服务贸易人才支撑体系,提升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服务贸易品牌战略和人才战略。建设国际化、仿真型服务贸易人才实训基地,支持高校、研究机构与跨国公司、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服务贸易人才;鼓励服务贸易企业与有关院校、专业培训机构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定制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培养现代服务业所需的优秀专业人才,如国际注册会计师、精算师等。加快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和服务外包人才,充分发展优势品牌,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主业突出、能够发挥龙头骨干带动作用的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

(四)、建立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推进服务业标准化

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服务业通用的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服务质量和服务集成标准等,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及地区的交流合作,为科学研究、企业开拓市场和政府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服务业标准化的建立应与国际接轨,以此提高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1989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世界名列第30位,2010年上升到第四位。但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不平衡

长期“重制造,轻服务”的政策导向客观造成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

后于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但只能称得上是物货贸易的大国、服务贸易的弱国,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远远小于货物贸易。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逆差呈现逐步扩大趋势。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不如工业,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从2010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来看,出口方面,占比最大的分别为旅游、运输、咨询、建筑服务,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7.9%、26.2%、12.4%及7.1%;进口方面,占比最大的为运输、旅游、咨询、保险,分别占进口总额的31.9%、22.9%、8.6%及8.1%。

(二)、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不高、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和实力相对来说较低,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目前,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之比约为8.5:1,同期,世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之比为2.2:1。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滞后,而且结构也欠合理。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远洋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产业和部门,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尽管其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速,但目前这些行业规模偏小。

(三)、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但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服务贸易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不够规范三个方面。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虽然近年颁布了《保险法》、《海商法》等,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也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现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法律层次低且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当前我国对服务贸易的统计还相当滞后,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行业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有关服务贸易的统计指标、口径、数据库及信息平台都亟待建立及完善。

(四)、服务业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尽管运输业中的海运运输和快递业务、会计服务业和分销业中的零售业已有很高的开放程度,但大部分重要的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许多服务业仍然还存在一定的垄断现象,一些服务部门尚未完全打破政企合一、政府垄断经营的管理体制,市场开放度则更低。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他一些行业对外资也没有

完全开放。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服务业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面开放程度较高,然而许多领域如商业性存在等,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限制。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

(五)、服务贸易人才缺乏

当前,我国发展服务贸易不仅需要一批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等方面的人才,更需要一批精通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物流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才。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对服务贸易的人才培养还不是很重视,导致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新型高级人才更是缺乏。

五、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周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进一步优化服务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重要任务。

(一)、优化和提升服务业结构。

国家要从各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条件出发,鼓励、引导不同地区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确立不同的发展重点。根据服务产业部门的特点,研究制定鼓励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在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上,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产业的优势,如旅游和运输业;另一方而又要联系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鼓励知识密

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学习、运用世界先进的经营方式和技术,提高行业竞争力,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二)、促进服务贸易生产要素高级化。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高级生产要素对产业竞争优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形成同样应该建立在高级生产要素的生成机制上,最终体现在人力资本要素的竞争优势上。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可以从培养和引进两方面着手:一方而,政府必须增加教育、科研投入,尤其是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人才培养机构与体系,培训出更多、更高层次的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增强对海外相关人才的引进力度。

六、结论

服务贸易已成为国家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建议。力求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娟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2006 :66-75

[2]李群,蒋丽君,殷丽娟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分析[J].价值工程,2006:23-24

[3]范玉兰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差异实证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 :10-100

[4]吕世平,范蕾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2006:20-21

[5]李春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22-124

[6]张玉明.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M].上海三联书店,2003:126-141

[7]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0-181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的重点领域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服务贸易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省市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到底处于何种水平?首先以我国整体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选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的几个因素,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市这些指标进行综合测算,将各省市服 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排名,并分析了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标签: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1 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量分析 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是在国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它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目前普遍接受的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来自WEF,它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出口数额是能够代表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 上的竞争力的。 从产业的角度看,产品的出口额X是国外收入Y*、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Pm/P*)以及替代品的相对价格(Pm/Ps)的函数1。我们假设出口服务产品的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和国外收入均保持不变,那么根据需求规律,出口额则是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减函数。根据市场竞争理论,本国服务出口产品的价格是由成本(C)和利润加成比率(U)决定的,产品的成本(C)主要是由劳动投入成本(w)和人力资本投入成本(r)构成,利润加成比率(U),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弹性(e)、企业的声誉的无形资产的贴现值(t)和市场竞争结构决定,因此,国内价格的函数表达式为:P=C (w , r) × {1 +U (e ,t ,n)}2。 2 各个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假设:现阶段,我国的人力资本、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额、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1)以金融、通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对专业知识、技术的要求更加显著,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2)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着一国国民收入的多少,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需求空间和基础环境,一国国民收入高,则对服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会相对提高;(3)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也得以改善我国资本质量不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随着世界贸易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自我国加入WTO九个年头,我国在享受各种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放开本国市场的义务。作为我国重要的服务贸易行业——旅游服务贸易,正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竞争格局。外国旅游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以其雄厚的资金、优秀的人才、先进的管理、良好的服务抢占国际旅游市场份额。在21世纪,既要正确认识加入WTO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各种影响,抓住难得的机遇,又要迎接严峻的挑战,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绝大部分都以一个特定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而以国内一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且在分析某个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的状况时,只是侧重分析当地的历史、地缘等传统旅游优势,对于当前全球服务贸易一体化格局下该地区旅游服务贸易的新发展较少涉及。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开放市场承诺的进一步履行,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更是经历着与过往不同的竞争、挑战、改革与创新,更为开放的国内外旅游市场也给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以浙江为例,研究当前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选题意义 在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更为复杂,国内外学者对当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新形势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绝大部分都以一个特定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而以国内一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的较少。因此,本文从浙江省当前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现状出发,具体结合浙江旅游贸易自由化程度,分析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仅丰富了现有的关于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文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服展,务贸易业也得到飞速发展,中国服务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内服务市场与国际服务市场进一步接轨,服务贸易将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展开,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也会越发的激烈。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的这一指标已达到70%至80%,发展国家平均水平为40%,而中国的服务产业占GDP 的比重只有35%。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终将占一席之地。服务贸易已是影响、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问题开始引起关注。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成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势,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步伐。 一、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我国服务贸易现状。 伴随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循序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及时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 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3.4%,随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 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 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许可、咨询和电影影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 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低 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都是以劳动和资源禀赋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务贸易格局仍然呈现低水平发展趋势。我国仍处于服务贸易国际分工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地的现状。 4、管理体制与法律建设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对服务业的管理不够统一;法制建设比较滞后,虽然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我国的竞争力分析

国际服务贸易 课程论文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我国的竞争力分析 班级:国贸1025班 姓名:王琛 学号:A08100115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我国的竞争力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进行大概介绍,引出其中一个方面——旅游服务贸易,然后主要介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及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情况,最后阐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 一、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向它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向服务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过程。《服务贸易总协定》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四个方面:l、跨境交付,即服务产品的跨境流动,如电信服务。2、境外消费,即消费者向出口国的流动,如留学、旅游。3、商业存在,指一国允许其他国的经济实体到本国来开业,提供服务,包括设立三资企业或分支机构,如建零售商店、饭店、律师事务所等。4、自然人流动,是指一国的自然人在其他国境内提供服务,如讲学、技术服务、医务服务等。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它,具体分为160多个分部门。协定规定了各成员必须遵守的普遍义务与原则,磋商和争端解决的措施步骤。 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国际旅游服务是指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各种需要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包括住宿服务、旅行代理服务、餐饮服务、导游翻译服务、游览娱乐服务、旅游交通和通讯服务等。 (一)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对国际经贸的巨大贡献 当今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向服务业转移,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服务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从1970年到1980年的10年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710亿美元增至3830亿美元,猛增了5.39倍,服务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铜器货物贸易增长率的两倍。1992年,世界货物贸易额为38460亿美元,服务贸易额则达1万亿美元,贸易总额中服务贸易的比例已超过了1/4,此后这一比例越来越大,行家预计,在本世纪末将超过1/3。而真正构成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既不是与国际货物贸易直接相关的古典服务贸易,也不是与国际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要素转移性质的服务贸易,而是相对独立于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新兴产业的服务贸易,其中国际旅游独占鳌头,远远超过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二)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而获得持续增长的产业;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其国际交换范围和程度的扩展,旅游服务贸易增长势头迅猛,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愈益重要的份额。在北美洲地区,由于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刺激了加拿大人在美国的旅游支出。中南美洲地区,2007年服务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旅游支出约增长了25%,是旅游收入增长的2倍。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显示,在未来几年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任将

四川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四川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蒲晓琴 (指导教师:曹正勇职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四川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本文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于四川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别从波特钻石模型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机会与政府五个方面,分析影响四川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选择人力资本因素、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三个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分析结果,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波特钻石模型回归分析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rade in Service of Sichu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Pu Xiaoqi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service trade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sichu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in sichuan , the method which is the combining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ll be used to analys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Michael Porter Diamon Model’s five aspects:agent of production, demand conditions,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the strategy and structure of the enterprises and horizontal competition, opportunityies and government in this paper.Then three factors which are human power ,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service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ill be choosed to set up regression model to verificate the results and ascertain the size of their consequence. Finally, based on this,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ill be put forward. Keywords:Trade in Servic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etitiveness Michael Porter Diamon Model Analysis of Regression

【开题报告】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根据WTO统计,198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650亿美元,到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到14928亿美元,2008年达到37300亿美元。2000年到2008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约为16.6%,相比之下,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较低,约为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一半。 在21世纪前五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平均水平为10.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19.8%,但是整体结构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在2007年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8.3%,知识、智力或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例如信息、金融、咨询等新兴服务贸易,增速虽然比较快,但竞争力仍然较弱,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的41.7%。 英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也相当迅速,在世界金融界的地位举足轻重。2003年,金融服务业为英国经济总增加值(GrossValucAdded,相当于GDP减去税收和补贴)贡献了5.3%;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金融服务业出口在2003年为200亿英镑,占英国服务业出口的23%、商品和服务总出口的7.2%,是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最大的贡献者,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英国金融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占英国就业人数的3.2%;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服务业对英国生产率的提高的作用也非常突出,从1997年到2001年,金融服务业每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6%,而同期英国经济整体只提高了2%。 相对而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还比较落后。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2006年,金融服务贸易额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5.4%,在金融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2008-05-05 文章来源: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 服务贸易是在新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升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是衡量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它在各国经济中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应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本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在服务贸易总体和行业层次上选用TC、RCA、CA和NRCA四种指数,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对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行了定位。 一、竞争力指数分析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即TC指数,是对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在±1之间。指数值越接近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指数值越接近于1则竞争力越大,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指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等于-1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

从表2-11可以看出,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为负数,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但随着近几年各相关部门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视,2004年以来竞争力指数略有升高,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而同期欧盟的TC指数一直保持在0. 8左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美国的TC指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6年为0.12,具有竞争力。 1997-2006年,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正数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近年来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行业。而一向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却一直呈负数状态,这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盛行,运输服务越来越偏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中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的基础一向比较薄弱,越来越显现出相对的比较劣势。建筑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近5年来才有所改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大多时间内呈现出正数状态,其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如何将原有的垄断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以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是电信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电影音像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贸易竞争力指数绝大多数为负数,反映出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比较低,特别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208 2012年5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f49549404.html, 参考文献 [1] 唐宇.反倾销保护引发的四种经济效应分析[J].湖南社会科 学,2004(5). [2] 张宝均.倾销与反倾销的博弈论分析[J].商业研究,2004(8). [3] 房向明,侯光明.反倾销中的博弈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 报,2002(2).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杨汶浠 摘 要:本文从2000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国际竞争力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出发,利用RCA指数和回归分析,对我国近年来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人均GDP 、市场准入度等几个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根据实证结论,本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方式提出了两点针对性建议。关键词:服务贸易 竞争力 影响因素 建议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a)-208-02 1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自入世以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和世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对于优化外贸结构、带动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趋势、追逐国际贸易利益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在2000~2010年的11年中,我国的服务贸易在纵向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66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362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从301亿美元增加到1364亿美元,2010年排名世界第四,占世界总出口比重也由2.0%增加到4.6%。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不仅在服务贸易总额上与排名第一的美国有很大差距,且一直存在着数额不小的逆差,除去2005~2007年的逆差额小幅回落外,其余均呈逐年攀升态势,更在2009年达到了295.1亿美元的巅峰状态。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较为迅速的同时,仍然未能改变其相对较弱的本质。在很多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尤其是金融、运输、咨询、医疗卫生等方面,我国还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 2 RCA指数分析 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指数,即显示性 比较优势指数。它由美国经济学家Balassa Bela 在1965年提出,通过测算一国某产业在该国出口额中所占份额与世界该产业在世界总出口中所占份额的比值来衡量该国该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世界竞争力。由于使用的是相对数,避免了被测算国和世界总量波动对结果的影响,可以比较良好地反映一国某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水平。 表1 中国服务贸易2000年以来RCA指数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RCA 0.53 0.52 0.49 0.44 0.43 0.41 0.41 0.41 0.43 0.400.45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WTO 数据库 一般地说,当一国的RCA 指数大于2.5时,该国该产业可视为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 介于2.5~1.25之间时,表明其具有很 强的国际竞争力;RCA 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其国际竞争力较强;RCA 小于0.8,则表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如表1所示,在这11年间,我国服务贸易RCA 指数无一年超过0.8,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0.40~0.45之间。反观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数据,其RCA 指数常常处于1.2~2之间。RCA 指数严重偏低,虽然与我国货物贸易高度发达,占出口比例较重有一定关系。但数据上的较大差异还是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还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与欧美服务贸易强国出现了相当大的差距,在国际上出现了明显的比较劣势。 3 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服务贸易比较劣势出现的原因,参考经济学理论和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本文选取了服务贸易出口额作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为EX ,单位:亿美元),来反映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另选取了以下四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并根据现实经济理论和情况进行了模型假设和多元回归分析。3.1 人均GDP 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国民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催生服务需求,强烈刺激了本国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有可能从内在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选取了我国人均GDP(表示为gdp ,单位:美元)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3.2 市场准入度 市场准入度是衡量外来企业进入一国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很多服务业领域,如通讯、医疗卫生、教育等,都处在国有企业或机构的垄断之下。引入外来竞争一方面可增加本国企业的危机意识,提升行业发展活跃程度;另一方面,技术外溢将有利于本国企业学习国外先进的服务模式和方法,增加自身实力。根据国际惯例,本文选取了服务贸易依存度(表示为dependence ,单位:百分比),即年度服务贸易总额占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作为衡量我国服务业市场准入度的指标。3.3 FDI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FDI),可从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资本存量不足、资本质量不佳的状况。虽然目前我国FDI 的主要流向是制造业,但随之而来的产业配套设施、就业机会以及派生的服务需求仍 [4] 刘爱东,梁洁.1995~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 [J].中南大学学报,2010(8). [5] 杨仕辉,肖得.反倾销对抗博弈-兼论我国少有对外反倾销申 诉的成因分析[J],2000(6).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旅游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正在下降图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比重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数据计算得出。 如图1所示,2000-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的很大比重,几乎占达到了1/3-1/2,在我国服务贸易总量中一直排在首位,但从年度变动趋势来看,从2001年开始呈下滑趋势,这与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受阻有一定的关联。旅游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由2000年的44.46%下降到2009年的28.68%。其中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53%下降到2009年的32.98%;进口比重由2000年的37.07%下降到2009年的25.19%。 旅游服务贸易平稳高效发展,已成为我国主要创汇产业之一以下两个图表显示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图2、表1) 图2 来华旅游人数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表1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旅游服务贸易 292.96 339.49 419.19 408.43 396.75 出口 旅游服务贸易 217.37 243.19 297.89 361.6 424.16 进口 旅游服务贸易 75.59 96.30 121.30 46.83 -27.41 差额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数据、《中国旅游统计公报》计算得出。 从图2看,来华游客从1980年至1985年增长了1213.1万人,增长了2倍 多;2005年至2009年增长了19%,人数却增长了2285.64万人,可见我国旅游 服务贸易平稳却高效的发展。从表1看出,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总收入为420 亿美元,而1978年只有2.63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160倍。由此可见,旅游服 务贸易创汇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为我国创汇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另外,我国的 高额贸易顺差一直是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而旅游服务贸易存在双面性,即入境旅 游可以赚取外汇;出境旅游可以促进居民境外消费,弥补贸易的差额,缓解国际 贸易的摩擦。近年,我国的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发展,出境旅游人数持续增长。2009 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4750万人次,旅游花费约396亿美元。目前我国已 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和全球出境旅游市场增幅最快的国家之一。 旅游服务贸易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大 图3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量的变化单位:亿美元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我国服务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整体上依然存在竞争力较弱,结构不合 理等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贸易结构服务业第三产业贸易对 策 【前言】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 要地位日益显现,服务业占各国GDP 的比重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对我国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国某产业出口总额与世界同类产业出口总额之比,比值越大则 该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强。2003 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5%,2012 年上升到4.40%,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有一定发展。但我国服务贸易进 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比重2003 年和2012 年分别为3.1%和6.8%,由此可见我国服务贸易进 口增长速度高于出口增长速度。与此同时,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远高于我国。因而可判断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不具备较强竞争力。 (2 )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指一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差额与其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比值大于0,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强;小于0,则贸易竞争力较弱。2003 年我国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08,到2012 年下降到-0.19,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同期世界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却由2003 年的0.014上升到2012 年的0.025,可见就世界服务贸 易发展整体水平而言,我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服务贸易从2003年到2012 年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金额逐年增加。而同期欧盟和美国等国际服务贸易出口大国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程度逐年扩大。这种状况说明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不平衡,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弱。 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条件 (1)良好的国内外环境。 目前世界经济正复苏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各个领域逐渐转好,世界贸易和跨国 投资等也不断发展,各国纷纷采取刺激经济增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等措施以振兴经济,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毕业论文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系别 XXXXXXXXXXX 专业年级 XX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XXXX 职称 XXXXXXXXXXX 20XX年 XX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摘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大潮流下,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随着全球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已日益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继商品贸易和 FDI 之外的一种重要的国际经济活动,也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对一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将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衡量指标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应用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当中,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状况。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指数和比较优势指数,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标又包括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 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论文的最后部分提出了以下几条针对性的建议: 大力发展高等生产要素;加强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完善服务贸易的竞争机制;调整和优化服务业整体结构;加快服务业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快服务业立法,【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因素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摘要我国服务业在入世后的5年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从总体到行业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现状,介绍了服务贸易的两种新型模式:外包和众包,以及它们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运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服务贸 易的竞争力作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外包众包 1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收支总体情况 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稳步增长,逆差同比有所下降。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为1928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服务贸易收入920亿美元,增长24%;支出1008亿美元,增长20%;逆差88亿美元,下降6%。据世界贸易组织2007年4月份统计,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870亿美元,进、出口分别位于世界第7位和第8位,出

口位次比2005年提升2位,进口位次保持 不变。 中国的跨境服务贸易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2006年,跨境服务贸易收支总额 /GDP=1928亿/209407亿=%;2005年,跨境服务贸易收支总额/GDP=1571亿/ 180000亿=%。这一计算结果说明,中国的跨境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在近几年是逐年递增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 分行业探讨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我国服务贸易总量不足,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而且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从总体上看,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我国多数服务贸易领域都处于逆差状态。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的水平。但是服务贸易的概念毕竟太过宽泛,因此,分行业来探讨中国的服务贸易,对于我们更加细致地理解服务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9549404.html,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作者:邓艳平 来源:《市场周刊》2016年第09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运用NRCA指标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评价,提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NRCA指标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9-91 -02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已有相当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服务贸易的起步虽然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发展势头良好。2011~201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比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总额高出10.8%,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 5. 6%。统计表明,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保持迅速增长,增速高于货物贸易8.4个百分点。服务进出口总额6043.4亿美元,比2013年高出12.6%,其中出口额2222.1亿美元,同比增长7.6%;进口38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2.3%,较2013年增加0.8%。2012年、2013年、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分别为10.8%、11.5%、12.3%。 (二)逆差进一步扩大 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1599.3亿美元,比前一年相较增加35%。其中旅游类逆差为1078.9亿美元,大幅增长40.2%,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67.4%,是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然后是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额分别是579亿美元、219.7亿美元,均比2013年稍有增加。保险服务逆差179.4亿美元,较2013年略有下降。2014年,中国加工服务顺差达212.7亿美元,对顺差的贡献率最大。同时咨询、建筑服务顺差为166亿美元和104.9 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其他商业服务分别为98.6亿美元以及97.4 亿美元的顺差。广告宣传则实现了12亿美元的小额顺差。 (三)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增长迅速 2014年,中国高附加值服务发展快速,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增速分别 为59.5%、24.6%、25.4%。其中金融服务出口大幅提高57.9%,为46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 服务出口提升19.3%,达183.6亿美元。咨询服务出口增加5.82%,达429亿美元,在整个服务出口的比例中是19.9%,比例只小于旅游业;电影音像出口增长22.4%,达1.8亿美元。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服务、广告宣传进口分别提高61.1%、42.2%、40.8%和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1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1994年4月,117个国家和地区在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内的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上签字。GATS于1995年1月1日与《建立WTO的协定》同时生效。GATS是服务贸易领域中形成的第一个全球性多边法律框架,借以在透明度和逐步自由化的条件下消除服务贸易壁垒,扩大国际服务贸易,促进贸易各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标志着WTO体 制较以往的国际贸易体制更完善。 当今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为活跃的领域,1980年到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7674亿美元扩大到53304亿美元,期间增长了倍。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份额从1980年%上升到2006年的%。同时,国际 服务贸易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的结构进一步调整 长期以来,服务贸易领域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随着全球新科技浪潮的推动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服务业上,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金融等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张,世界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

型或资本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地 位逐渐上升 服务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不平衡。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亚洲地区的服务贸易是世界上最具增长活力的地方,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率。而中国和印度 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快于其它亚洲地区。 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同时,服务贸易壁垒形式更为 隐蔽,手段更加多样化 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下,各国在经济势力强的部门和经济状况良好的时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在幼稚产业或衰弱产业部门和经济窘迫的状况下实施保护主义政策。鉴于服务产品的非储存性,产销不可分离性,不容易监管等特殊性,各国都在保护着本国的安全,如限制外国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外商股权参与的比例,限制服务交易数量等。 中国在世界服务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国际服务贸易呈现以欧美为主的格局,发达国家在金融、电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贸易领域体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从单个国家来看,美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摘要:中国加入世贸易组织后,开放的重点领域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服务贸易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省市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在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到底处于何种水平?首先以我国整体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选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的几个因素,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市这些指标进行综合测算,将 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排名,并分析了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1 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量分析 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是在国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它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目前普遍接受的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来自WEF,它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出口数额是能够代表一国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 从产业的角度看,产品的出口额X是国外收入Y*、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Pm/P*)以及替代品的相对价格(Pm/Ps)的函数1。我们假设出口服务产品的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和国外收入均保持不变,那么根据需求规律,出口额则是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减函数。根据市场竞争理论,本国服务出口产品的价格是由成本(C)和利润加成比率(U)决定的,产品的成本(C)主要是由劳动投入成本(w)和人力资本投入成本(r)构成,利润加成比率(U),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弹性(e)企业的声誉的无形资产的贴现值(t)和市场竞争结构决定,因此,国内价格的函数表达式为:P=C (w , r) × {1 + U (e , t , n)}2。 2 各个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假设:现阶段,我国的人力资本、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投资、货物贸易额、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1)金融通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对专业知识、技术的要求更加显著,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2)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着一国国民收入的多少,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需求空间和基础环境,一国国民收入高,则对服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会相对提高;(3)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也得以改善我国资本质量不高和知识管理要素缺乏的现状,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我国服务产品供给水平和出口能力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更长远和更根本的方面还在于外资企业通过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相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可以带动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4)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已经验证了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尤其是货物贸易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具有直接的显著促进作用。李静萍(2003)在《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

论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doc 7页)

论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doc 7页) 封面 Fashion creative company name

作者: 日期: 邮箱:2

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姓名: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5班学号: 摘要:在我国相对于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整体上通常被认为国际竞争力较弱。然而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服务贸易已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竞争优势因素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由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起点低、起步晚、基数小,整体竞争力落后。2002年服务贸易出口额比1992年增加了3.32倍,年均增长率为15.77%,高于同期商品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14.38%),在世界服务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0.99%增加到2002年的2.5%;服务贸易进口额2002年比1992年增加了4倍,年均增长率为17.47%,高于同期商品进口贸易的增长速度(13.86%),在世界服务进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0.98%增加到2.98%,其在世界的排名也稳步上升。在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居世界第10位,进口额居世界第8位,但相对于整个世界的服务贸易而言,我国的服务贸易水平任就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处于劣势。

一、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1.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低,贸易逆差逐年增大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是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总额之比。我服务贸易从1995年起从顺差变成逆差,TC指数一直小于零,2000年到2003年连续四年一直在-0.08左右,到2004年达到-0.07。这反映我国服务贸易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其竞争力较低,仍处于比较劣势地位。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56.01亿美元,2002年扩大为68亿美元,2003年高达86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逆差达58.9亿美元。至2003年,我国仅在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和其他商业服务项目的服务贸易为顺差,其他项目均为逆差,这表明我国在绝大多数服务贸易项目上不具有比较优势。2.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构成,占比重最大的是旅游、运输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三者共占服务贸易的80%左右,比重偏高。2004年,我国金融、保险、通讯和计算机信息在我国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0.17%、4.83%、0.68%、2.15%[2],合计仅为7.83%,而2002年美国这4项合计所占比重达54.77%。从以上分析看出,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旅游和运输行业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而我国新兴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比重偏低,有待于加强。 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容易产生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及行业垄断等问题。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 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较大的改观,先后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符合国际运作惯例,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二、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