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参考资料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参考资料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参考资料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教会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2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归纳段落大意,是在同学们学习给课文分段之后着重训练的一项阅读基本功。它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也是抓住重点的方法,还是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思维训练。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呢?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摘句法

摘句法是较为简便、易于掌握的一种,就是从文中摘录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摘录的句子一般是这段课文的中心句,或者是文章中承上启下的句子。例如《海滨小城》一文中第二段,就可以用摘句法找到这段的中心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作为本段的段落大意。

二)、舍次留主法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舍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1是对写物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物)怎么样”来表达。如《小狮子爱尔莎》中第二段段意可归纳为“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成长”。第三段段意可归纳成“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

2是对写景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来归纳段落大意。如《观潮》一文中第三段段意就可归纳成“这一段主要写钱塘江大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又如《海滨小城》第一段段意归纳“这一段主要写海滨的景象”。

3是对写人的段落可用“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或“怎么样”来归纳段意。如《西门豹》一课中第二段可以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

4是对写事的段落可用“这段主要写什么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来归纳段意。如《捞铁牛》一课中第一段段意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捞铁牛的起因”。

当然,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两种,遇到实际情况,还要灵活运用才行。

四经典例题

例1 在美丽的珊瑚公园里,聚集着千奇百怪的鱼虾。有象长蛇那样的海鳗鱼.有象彩蝶飞舞的赤虹鱼,有象弯腰老公公似的龙虾,还有鲨鱼,箭鱼、海豚,它们成群结队地在珊瑚礁里游来游去。

例2“我家住在村子中央,一条小河由南向北,从我家门前流过。我们村子的孩子都爱在这条河里钓鱼。说起钓鱼的能手,要数我的好邻居阿成了。

例3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例4

有一天,矿上放假,独白跑到山上透透气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例5

“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数了数,有92 枚果子。他把其中的80 枚放在了包裹中。距离新年还有几天,他本可以亲自带着那些果子回家,但他怕时间久了果子会被风干。为了让母亲提前感受到他的孝心,他求了老板,用快递把包裹寄往他的家里。家乡没有电话,他在包裹里又附了一封信,嘱托家里邻旁的大姐多关照他的母亲,叫她趁新鲜把这些果子吃了。信写毕,他感觉母亲仿佛就在面前,吃着野果,满脸荡漾着幸福。”

实每道阅读题都有他的考核点,可根据试题要求的不同,在简洁程度上有所差异,我已将各类试题的考核重点和需要概括到什么程度,都做了说明,可以参考下表:

序号试题要求或形式我们该如何答

1 试题形式:

“本文讲了一个的故事。”

“文章第三段讲的是的事”

通常要求我们用十个字左右加以概括。

这样的题,叙事和小说中常见,答题时只要答出:

“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即可。

2、试题形式: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是阅读中最常见的题,答题时只要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

通常会要求我们在40字以完成。

3、试题形式:

“请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通常会给我们两行的空,约60字以内。

这比上道题少了二个字——“简要”,我们答题时需要将故

事的“经过”部分写拆解,需答出故事的“起因、发展、高

潮和结果”。

4、试题形式:

“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或“请在下列方框内填入相应

的故事发展阶段。

通常会让在方框内填故事进展或人物行为。

这样的题初中会很常见,需要答出故事的“起因、递进或

转折、高潮和结果”。

上面序号1中的题是最容易的,只用答出“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就可以了。

后面2、3、4中的内容有的同学也许容易记混,不要紧,大家只用记得,凡是题目中要求“简要”的,就答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便可以。

遇到后面3、4中的问题,概括中的“起因”和“结果”部分都不变,只是把“经过”部分拆得更具体些,拆成了“发展和高潮”,等到了第4题时,把故事的“发展”拆成故事的“转折和递进”了,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与错误点提示:

1、简洁、明确、完整,是概括文章内容、故事情节、段落大意时的共同要求,凡是概括题丢分,都是在以上三方面出的问题。

2、除了上面序列1中的问题外,遇到概括题时,通过“起因、经过、结果”或“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基本思路依次概括,将有助于我们理清故事内容,并且做到语言简洁;

3、“明确”不等于具体,不要在概括中出现人物具体的语言、动作、语言和故事细节。

例文分析

《80 枚果子》

①他跪在老母亲面前,吐露了想要出去闯一闯的心声,又向母亲道了声“春节时一定回家”的话之后,使决绝地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

②连番的奔波后,他在距离家乡千里之遥的山区找到了一份生计——矿下作业。虽然工作苦、累,但还算心善的老板和不菲的工资,以及那些善良的工友们却让他苦中有乐。

③有一天,矿上放假,独白跑到山上透透气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④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数了数,有92 枚果子。他把其中的80 枚放在了包裹中。距离新年还有几天,他本可以亲自带着那些果子回家,但他怕时间久了果子会被风干。为了让母亲提前感受到他的孝心,他求了老板,用快递把包裹寄往他的家里。家乡没有电话,他在包裹里又附了一封信,嘱托家里邻旁的大姐多关照他的母亲,叫她趁新鲜把这些果子吃了。信写毕,他感觉母亲仿佛就在面前,吃着野果,满脸荡漾着幸福。

⑤留下了的12 枚,他是打算分给同住的12 位工友的,就在他准备回家的前一晚,他拿出了留下的那些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野果,正准备要分发给对他一直很好的工友们时,一个在这地方土生土长的工友却如临大敌般地告诉他,这果子虽漂亮,却走有毒的!还说幸亏他吃得少,要是贪了嘴,那后果可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⑥愣了半天的他,抓起行李,疯了一样地冲进了风雪中。他连夜买了火车票,坐在了开拉家乡的火车。一路上,他的心很痛,一阵一阵地像刀绞。那80枚果子会给老母亲带来怎样的灾难… …

⑦傍晚时到了县城,家乡也下了大雪。更让他心急如焚的是,通往自己家里的那段路,因为风雪太大,根本通不了车。他呆了一下,突然就发了疯似的在风雪中疾奔起来,再冷的风,再大的雪,对他来说,现在也成了无关紧要的事。就这样,他一路地去,鞋子掉了都没顾得上会头去捡。

⑧一直到了深夜,他终于跑到了家。气喘吁吁地推开房门,却发现母亲正坐在桌旁,桌上,正放着一盘

鲜红的果子。听到响动,老母亲揉了揉眼,看到了眼前的他,然后颤动着有点干燥起皮的嘴唇:“儿呀,你… … 娘终于等到你回来了。你的脚… … ”她心疼地看着儿子那双满是泥雪的脚。

⑨他顾不上解释,急忙问:“这些果子,您吃了吗?”

⑩“哪能呢!这么好看的果子一定很贵吧?娘知道你孝顺,一定连自己都舍不得吃一个就全给娘了,娘得等着你,等你回来,咱娘俩一起吃啊……

(11)“娘啊!” 他不等母亲把话说完,就一把抱住母亲,把头深深地埋在了母亲的怀中。

1.本文讲述了一个的故事。(2分)

2、本文叙述的“80 枚果子”的故事。请按如下要求简要概括。(3 分)

( l)起因:

( 2)经过:

( 3)结果:

3、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4、本文故事情节此起彼伏,扣人心弦,请在下面空白处中,填入相应的故事情节发展。外出打工发现果子

母子团聚

第1题易错类型及点评:

第3讲【记叙文】让分段概括段意简单起来

我们将一篇文章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大树的整体就是这篇完整的文章,而每一层枝干就是段。我们一般所说的分段,步骤很简单。先认真地读课文,搞清楚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找出每个自然段落之间的关系;再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比较接近,可以合并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段,最后,看看划好的段落内容是否连贯、统一。另外,千万不能把不同内容的自然段划分在一起,也不能把同一内容的自然段分开。 边听边记

狗是怎样被拖下水的 狼对农家的猪、羊、鸡、鸭已经盯上好久了。但是保护猪、 羊的是狗,老是瞪着眼睛看守在门外,又有什么法子呢?于是, 不得不向狐狸求救,并且保证,只要狐狸设法帮助它把农家的 猪、羊、鸡、鸭弄到手,情愿平分。狐狸满口答应了,因为它也 乐意吃肉啊! 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人们正在酣睡,狗在农舍周围巡逻,狐狸鬼鬼祟祟地叼着块肉骨头穿过篱笆,悄悄地走近狗的身旁来,狗嗅到一股臊气,警惕地竖起耳朵,刚想要扑向前去,这时,狐狸早已吐下骨头,压低嗓子,娇滴滴地说:“狗大哥!请不要声张,是我,我是最崇拜你的。你的勇敢、勤劳的事迹,被人们编成诗歌到处传颂;你的名字,简直是一面光辉的旗帜。遗憾的是,我们过去各处一方,无缘见面。今天路过这里,特地登门拜访。这根肉骨头就算是微薄的见面礼物吧!要是蒙你不弃,我衷心的愿意跟你交个朋友——有了你这样一个英雄朋友,就是狮子见了我也会肃然起敬的啊!” 狗听了狐狸的这番话,打心眼里高兴,几乎有点飘飘然了。何况喷香的肉骨头正使它垂涎欲滴呢!它完全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对狐狸客气了两句之后,便贪婪地叼起骨头嚼起来。这时,狐狸低声说:“好朋友,你这样咯吱咯吱地嚼,要是让你主人听见可糟了!走,咱俩到小树林去,那里我还有许多骨头呢。” 当狐狸和狗正在附近的小树林里有说有笑、大嚼大吃的时候,狼已经钻进羊群,把一头肥羊拖走了。 第二天晚上,狐狸就向狗威胁地说:“蠢东西!你懂吗?从此以后,你必须允许我和狼随时从农舍拖走任何猪、羊、鸡、鸭,同时,你还要替我们警戒,否则,我们就会把你的事向主人告发。瞧着吧,人们不会饶了你的!可是,只要你答应我们的要求,那么,我们有了吃的,也不会忘了你的啊!” 狗终于被狼和狐狸乖乖地拖下水去了,可是,不久,它们的秘密勾当就被人们发现了,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边听边记

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如何概括段落大意 段落大意是指段的主要意思。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有助于我们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地说,一个自然段就是一段的,要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一段的,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 归纳段落大意的要求有八个字,就是:明确、完整、简要、通顺。 “明确”是指让别人一看就明白这段主要写什么。 “完整”是指该概括的要点不能遗漏。 “简要”是指语句要简洁,做到言简意明。 “通顺”是指语句要通顺。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概括段意的具体方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段落大意。 1、摘句归纳法。 就是从段落中摘录能反映全段主要 内容的现成句子作为段意。这些句子,一般可以从总分结构的段落、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和段内有过渡句的段落中选出。 例如《卢沟桥的狮子》一文的第二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485只。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这句话是这一段的小结句,总结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作为这一段的段意。 又如《詹天佑》一文的第一段: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这段的中心句,点明了这段要介绍的主要内容,因而可作为这一段的段意。 2、合并归纳法。 有时,一个段落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很难分辨主次,概括段意时,就必须把几个并列的意思合并起来进行概括。 例如: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鲸》这篇课文第四大段(包括4至7自然段)共有四层,分别从鲸的食物、呼吸、睡觉、生长等四个方面介绍鲸,这些都属鲸的生活习性。因此,把这四小段合并起来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3、取主舍次法。 因为段意要求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所以就得取主要内容舍去次要内容。 例如《少年闰土》一课中的第三段: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 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以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它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的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但是,每一种知识的获得必有其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写事文章我总结如下: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就行了。大致知道了这样的概括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再稍加对此法进行补充巩固,不断的完善孩子们的这一学习能力,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孩子们能较好的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使自己能

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方法

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方法 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一般状物、几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接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概括段意的方法 一、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归纳段意) 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叫总起句,在结尾叫总结句;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中承上的前半句是上一段段意,启下的后半句是下一段的段意。有的中心句则在段落的中间,通过人物的对话或作者的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 二、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1)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四、综合法(抓住文章的线索归纳段意)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来写的文章,一般都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思路来写的。概括段落大意时,只要围着“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等问题来分析,就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五、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

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划分段落和归纳段落大意

划分段落和归纳段落大意 一、划分段落 1、给文章分段的基本方法——归并法 用归并法给文章分段的一般步骤是: ⑴要把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对整篇文章有个初步的印象。 ⑵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每读完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⑶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表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可以归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可以独立成段。 2、给文章分段的依据 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是给文章分段的主要依据。常见的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⑴按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 一些写事的文章采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给这类文章分段,要特别注意文中标明时间的语句。 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材料 这是写事文章安排材料的基本方法。给这类文章分段,要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比较复杂的事情,还要弄明白事情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⑶按方位或地点的变换安排材料 游记、参观记一般采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给这类文章分段,要抓住文中标明地点或方位变换的词语。 ⑷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安排材料 说明文和一些写人的文章常采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给这类文章分段,关键要理解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事物的。 ⑸按总分的关系安排材料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式与自然段的总分段式相似,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练习 我爱我家的竹园 我家有一片翠绿幽美的竹园。它四季常绿,美丽多姿,令人陶醉。我爱我家的竹园。 春天,鹅黄的新笋从土壤里钻出来,像一只只刚出壳的小鸡一样漂亮,过三、四个星期,逐渐变成了一支支墨绿的新笋,接着变成嫩绿的新竹。那三、四支老竹围着新竹,像保护自己的儿女一样。小麻雀在茂盛的竹叶里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这个地方真美啊!” 到了盛夏,竹园更显得可爱。阳光透过茂密的竹叶缝隙,照在地上,从远处看,像一片片碎银铺在地上。成林的竹子舒展着长臂,好像向人们招手,又仿佛在说:“大热天,你们到这里来歇息吧!” 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从地里钻出淡黄的马鞭笋,给人们又添了一碟小菜。有时,竹子叫秋风把自己身上的旧叶换掉,飘落的竹叶像一位美丽的姑娘表演“天女散花”。 冬天,别的树叶落光了,可它还是那样清秀挺拔。深绿的叶子笑容满面地迎接严霜白雪。雪后,绿叶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弯弯的枝条低垂着,微风吹过,雪末儿窣窣地下落,大地一片银装。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扩充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相关文档: ?主要内容概括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 ?小学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短文主要内容方法 ?申论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答题方法 ?概括段落主要内容方法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f513664166.html,/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转载) 一、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认真的读,读懂每个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见课本语文园地八。 二、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主要写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三、综合归纳法,如写事的文章。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桥》一文:时间是下着大雨的黎明,地点是木桥前,人物是老支书,事件是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下着大雨的黎明,在木桥前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的事。 四、抓重点词句(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五、取主舍次法即重点归纳法。 有时一篇文章,其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议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尝花生,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情形。 六、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草船借箭》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在什么情况下借箭的?②他们是怎么借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 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 阅读方法: 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 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 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 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 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 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 例文一: 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 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 我们家的奏鸣曲 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 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 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 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 ①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②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应对方法: 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明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中午是个小过门。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如这篇文章中的“清晨”、“中午”、“下午”、“晚饭后”就是非常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只要我们把这些词抓住了,文章的层次的划分就很明显了。 例文三: 初春景色

归纳段落大意之绝招

如何归纳段落大意 一. 摘句归纳法。 1.在文章中,有一些句子高度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容,比如首句、尾句或中心句等,我们可以直接将其摘出,作为段意。 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段有总起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可以作这段的段意。2.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如《伟大的友谊》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这一过渡句,第一分句是上段段意,第二分句可做下段段意。 二. 缩句归纳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很长,通过修改,增删一些文字,就会成为该段的段意,此法称之为加减法。 三. 合并归纳法。 有些自然段可划分为几层意思,而且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我们在概括段意时,就可以先概括每层的意思,然后把层意进行合并归纳整理,作为一整段的意思。 如《太阳》(说明文)第一段中三节分别写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所以段意可串连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四. 取舍归纳法。 有些段落层次意义较多时,可以先理清层次,然后采用取果舍因或取主舍次的方法来概括段意。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五. 概括归纳法 有些文章容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宜运用以上方法,这就必须认真地把文章读透,然后看这一段写了几个意思,然后整理、精简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作为段意。即文中没有明显句子可以用来概括段意时,可以这样来整理:“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 如《给颜黎明的信》第一段分三层来写:(1)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信;(2)不要只看文学书;(3)可以看世界旅行记和有益的电影。这三层都是围绕怎样读书写的,所以段意可归纳为:鲁迅谈怎样读书。 概括段意时,一定要在把握全段或全文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做到围绕中心,注意连贯。概括段意后,同学们应回过头来看看:几段的段意是否与全篇相称,概括的角度选得是否一致,概括的重点是否恰当。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

1、借用课题概括法。小学教材中的课文,有一大部分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大自然的声音》《齐白石的画》《动物远游》等。这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去阅读,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适合记叙文。 2、找“六要素”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会组学生找到这几个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把他们串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各种文体。 4、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 5、找中心句法。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像《激光》《鲸》等说明文。可以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 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三年级语文专题训练:概括段落大意

学习概括段落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11-08-02 11:37 来源:武汉巨人学校作者:小学语文组 一、总—分 (1)首句是这段的总起句(中心句); (2)后几句是分述句,是分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总起句的; (3)总分段式可分为两层——总起句‖分述句; (4)归纳总分段式的段意——可依据总起句来归纳。 例:溪中的鲤鱼不怕人。每当村民蹲在溪边洗衣、洗菜时,鱼儿就成群结队地在他们眼前游来游去,或咬住漂洗的衣服,或叼走几片菜叶,真像顽皮的小孩子。因为溪里的鲤鱼又多又不怕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看。游客在溪边拍拍手,鲤鱼便摇头摆尾游过来,向上跳跃。有人伸手抚摸鱼背,鱼儿也不游开,像小猫小狗一样驯服。 在西沙群岛波涛滚滚的海面上,成百成千的海鸟在空中飞翔,那么的自由自在,真是海阔天空啊!海岛中数量最多的是一种白鸟。太阳在海平线上升起的时候,白鸟成群地飞向大海,在辽阔的海面上寻找鱼群;暮色降临的时候,它们又成群地飞回岛上,住进窠(kē)里。最大的海鸟叫信天翁,它的一只翅膀就有近两米长,飞翔的时候,常常张开翅膀,久久地在空中滑翔。信天翁能够连续飞行好几百公里,不用停歇。最珍贵的海鸟是野鸭,用它的羽毛制成的衣服,又轻又软,穿在身上暖和极了。 二、分—总 1、前几句是分述句,是分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总结句; 2、尾句是这段的总结句(中心句); 3、分总段式可分为两层——分述句‖总结句; 4、归纳分总段式的段意——可依据总结句来概括。 例:鼓号队的同学穿着整齐的白色服装,奏着悦耳的号声从主席台前走过去,他们就像军人一样,可神气了。花队的同学手里拿着鲜花,他们一会儿把花上举,一会儿把花左右摆动,一会儿把花在胸前交叉,好看极了。旗队和方队的同学个个精神饱满,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主席台,嘴里还喊着洪亮的口号。最后是我们这次运动会的裁判员,他们穿着整齐的服装,从主席台前面走过去。你们瞧,我们运动会的开幕式多么的热闹呀! 入学时,是老师用手拉着我们参观,让我们熟悉校园。上课时,是老师写下板书,帮我们领会课文内容。春游时,是老师用手指点着远山近水,教育我们热爱祖国。老师像园丁一样,用双手精心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教会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2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归纳段落大意,是在同学们学习给课文分段之后着重训练的一项阅读基本功。它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也是抓住重点的方法,还是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思维训练。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呢?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摘句法 摘句法是较为简便、易于掌握的一种,就是从文中摘录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摘录的句子一般是这段课文的中心句,或者是文章中承上启下的句子。例如《海滨小城》一文中第二段,就可以用摘句法找到这段的中心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作为本段的段落大意。 二)、舍次留主法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舍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1是对写物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物)怎么样”来表达。如《小狮子爱尔莎》中第二段段意可归纳为“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成长”。第三段段意可归纳成“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 2是对写景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来归纳段落大意。如《观潮》一文中第三段段意就可归纳成“这一段主要写钱塘江大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又如《海滨小城》第一段段意归纳“这一段主要写海滨的景象”。 3是对写人的段落可用“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或“怎么样”来归纳段意。如《西门豹》一课中第二段可以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 4是对写事的段落可用“这段主要写什么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来归纳段意。如《捞铁牛》一课中第一段段意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捞铁牛的起因”。 当然,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两种,遇到实际情况,还要灵活运用才行。 四经典例题

【免费下载】划分段落_归纳段意_概括文章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 归纳段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怎样划分段落对记叙文的分析时,如何划分记叙文的段落,主要考虑的方法是:一、按时间发展变化的不同来划分。 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二、按事情的发展阶段的来划分。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三、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发生在多处地点。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的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 例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小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呢?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摘句法 摘句法是较为简便、易于掌握的一种,就是从文中摘录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摘录的句子一般是这段课文的中心句,或者是文章中承上启下的句子。例如二、舍次留主法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舍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一是对写物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物)怎么样”来表达。如《小狮子爱尔莎》中第二段段意可归纳为“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成长”。第三段段意可归纳成“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 二是对写景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来归纳段落大意。如《观潮》一文中第三段段意就可归纳成“这一段主要写钱塘江大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又如《海滨小城》第一段段意归纳“这一段主要写海滨的景象”。 三是对写人的段落可用“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或“怎么样”来归纳段意。如《西门豹》一课中第二段可以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

四是对写事的段落可用“这段主要写什么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来归纳段意。如《捞铁牛》一课中第一段段意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捞铁牛的起因”。 当然,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两种,遇到实际情况,还要灵活运用才行。 如何概括段落大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让学生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有些段落课文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 (2)让学生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怎样才能把握住“简要”呢?要采用比较选择。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 2、交给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概括段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的方法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概括段意的方法 一· 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归纳段意) 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叫总起句,在结尾叫总结句;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 中承上的前半句是上一段段意,启下的后半句是下一段的段意。有的中心句则在 段落的中间,通过人物的对话或作者的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 二·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1)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四·综合法(抓住文章的线索归纳段意)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来写的文章,一般都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思路 来写的。概括段落大意时,只要围着“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 是怎样的”等问题来分析,就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五·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学会概括段落大意,是完整而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也是泛读时快速抓住全文要点和精读时认真领悟全文思路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那么,怎样概括段落大意呢? 1 找出“中心句”直接摘用 所谓中心句,就是概括了全段中心内容的句子。只要找出了现成的中心句,我们就可以直接摘用它作为该段的大意。如: 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用的。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我们。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彻底粉碎了敌人困死我们的阴谋。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据地的人,不仅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这段的开头一句话就是中心句。当然,中心句的位置不独在一段的开头,也可以在段尾段中。一般说来,中心句的位置以在段的首或尾居多,尤其是在以议论或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段落里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这样的段落通常是以解说或推论的写作思路来安排和组织语言材料的。 2 简化长句、改写原句 先看下面这段话: 纺线,劳动量并不大,纺久了会腰酸胳膊疼;不过在刻苦学习和紧张工作的间隙里纺线,除了经济上对敌斗争的意义而外,也是一种很有兴趣的生活。纺线的时候,眼看着匀净的毛线或者棉纺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卷里或棉纺条里抽出来,又细又长,连绵不断,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直接摘用第一句话作为全段中心的概括,因为句子太长而且并非所有的词语涵盖了后文内容,因此,我们要对这个长句进行简化,使之更准确而精练地概括该段的中心。简化后的句子是:纺线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 类似的情况有,段的首句或结句带有少量与上文或下文相呼应的话。这样的句子多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之类的句式出现。对这样复杂的长句,要去掉其中与上文或下文内容相呼应的词语和关联词。如: 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中国科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题[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题[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 一、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概括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点: 1、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 2、简练言简意明,不能啰嗦; 3、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二、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此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从文章中摘出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 摘总起句、句、中心句。这种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意。例如《松鼠》的首句“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就可作为第一段的段意;《猫》的首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也可作

第一段的段意。 摘过渡句。课文中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例如《赵州桥》中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话承上启下,概括了上下两段的大意。 2、串连法 如果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如《古井》的第一段的四个句子:①古井的位置;②井水的特点;③乡亲们到古井取水;④井水的作用。综合四句意思,归纳段意为: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若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3、取“主”法 无论是一篇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如《小英雄

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5、抓体裁法 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只要同学们学会概括段意的规律和方法后,就能独立地概括段意,遇到困难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