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岭井下铁矿下含铁带采区优化开采的研究

弓长岭井下铁矿下含铁带采区优化开采的研究
弓长岭井下铁矿下含铁带采区优化开采的研究

弓长岭井下铁矿下含铁带采区优化开采的研究

摘要:根据下含铁带采区矿体赋存条件,结合采区目前开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采区的延深开采范围,开采规模,开拓运输,采矿方法等进行了优化开采研究,提出了优化开采工艺,提高生产能力的采矿方法,满足了采区深部开采技术目标要求。

关键词:下含铁带采区开采现状存在问题采矿方法生产能力

1、概况

弓长岭井下铁矿下含铁带采区位于弓长岭二矿区中部,是井下铁矿的一个独立采区,该采区早在1980年进行平峒开采,现已开采20余年。目前,采区最低开采平峒+140m水平以上还剩地质矿量约72万吨,其中:可采矿量45万吨,残存矿量27万吨,预计还能开采3年结束,近期生产能力急速畏缩,采区急需进行深部延深开采研究,以接续矿山生产。

为延续采区开采,满足弓长岭地区采选平衡,加快新水平开拓、采准速度,确保矿山生产能力的接续,应对下含铁带采区的深部开采技术进行优化研究,以指导矿山开采长远发展。

2、采区矿山地质

下含铁带采区主要开采弓长岭二矿区13~19剖面间的矿体,矿体走向长960m。倾向北东,倾角60°~87°,矿体水平厚度2~78m,其中:Fe1矿体水平厚度2~20m;Fe2矿体水平厚度0~50m;Fe3矿体水平厚度2~8m。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

磁铁贫矿体重3.4t/m3,岩石体重2.7t/m3。普氏硬度系数:磁铁贫矿f=15~25,岩石f=5~17。磁铁贫矿TFe平均地质品位35.5%。

矿体和围岩的稳定性较好,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采出矿石质量满足选矿厂选别工艺要求。

3、采区开采现状和存在问题

3.1 采区开采现状

下含铁采区目前主要开采13~22线之间+140m水平以上的矿体。采区为平峒开拓,现有180m和+140m两个平峒采矿车间。其中+140m平峒分为南、北两个平峒口,均与中央采区共用。年生产能力在40~50万吨之间。该采区的+180m 水平已经开采完毕,目前只有+140m水平回采本水平矿房矿量及矿柱回收,采用原有的平峒开拓运输系统,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矿山目前正在进行+80m和+20m水平开拓,生产逐步转入深部开采。

矿井通风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并以自然通风为主;矿井排水采用自流排水方式。

3.2 采区存在问题

(1)浅孔留矿采矿方法装备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采场安全管理复杂。针对矿山对产能的需要,应采用安全高效的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以满足矿山生产需要。(2)采区的通风系统不完善。目前,矿山为平硐开拓,通风系统采用平峒进风,采场或回风水平回风。以自然通风为主并配有机械通风,采场的风流很不稳定。在矿山转入深部开采后,通风系统需要重新建立。(3)开采范围需要重新调整。该采区目前主要开采二矿区13~22线之间+140m水平以上的下含铁带矿体。目前开采范围对东南区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理顺开采顺序,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确

(精编)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的规定

(精编)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的规定

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的规定 四、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的规定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矿山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矿长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依照《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矿山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行政领导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矿长(含矿务局局长、矿山公司经理)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和本条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矿山安全生产的规定; (2)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根据需要配备合格的安全工作人员,对每个作业场所进行跟班检查; (4)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仪器和劳动防护用品的及时供应; (5)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6)制定矿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计划; (7)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矿山存在的事故隐患; (8)及时、如实向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报告矿山事故。

(二)矿山安全的内部监督 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和企业内部监督,法律通过授权职代会、职工和工会的监督来形成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内部管理机制。 1.职代会的监督 《矿山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矿长应当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矿长应当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报告下列情况,接受民主监督: (1)企业安全生产重大决策; (2)企业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执行情况; (3)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及其实施情况; (4)职工提出的改善劳动条件的建议和要求的处理情况; (5)重大事故处理情况; (6)有关安全生产的其他事项。 2.职工的监督 《矿山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矿山企业职工有权对危害安全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矿山企业职工享有下列权利: (1)有权获得作业场所安全与职业危害方面的信息; (2)有权向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反映矿山安全状况和存在的

我国铁矿地理分布情况

我国铁矿地理分布情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f514574265.html,作者:mby发布时间:2008-1-29 18:07:44 截至1996年底,全国查明铁矿产地1834处,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60多个县(旗),主要集中在辽宁(111.81亿t)、四川(53.32亿t)、河北(62.36亿t)3省,共计保有铁矿石储量227.49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49.08%;其次,储量超过10亿t的有北京、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云南、安徽等8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合计为160.88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34.71%;再是储量不足10亿t的有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8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合计为75.10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16.21%;上海、宁夏为最少,只有几百万t(表3.2.6)。

保有铁矿石储量超过10亿t的有:辽宁鞍山—本溪(106.5亿t)、四川攀枝花—西昌(51.6亿t)、冀东—北京(58.1亿t)、山西五台—岚县(30.8亿t)、宁(南京)芜(湖)—庐(江)枞(阳)(21.4亿t)、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16.3亿t)、云南惠民(11.2亿t)、皖西霍丘(10.2亿t)、鲁中(10.1亿t)等9个地区;储量在5~10亿t之间的有鄂东、鄂西、河北邯郸、邢台、滇中、甘肃酒泉、河南舞阳—许昌、江西新余—吉安、闽南等地区。上述17个地区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除惠民、鄂西、霍丘几个区因矿床自身特点和外部条件的影响,目前尚未开发利用外,均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铁矿石原料供应基地。全国主要铁矿区和铁矿床分布见图3.2.2和表3.2.7。 中国主要铁矿区和铁矿床分布图

辽宁弓长岭铁矿

弓长岭铁矿矿床浅析 ——020131 林少伟一、区域地质简介 鞍本地区在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的西部(周世泰,1994),该地区主要可以划分为向斜、向斜、歪头山凸起、凸起、南芬凸起、连山关凸起等四级构造单元(图1-1)(周世泰,1994)。 而弓长岭铁矿在构造上就位于凸起中。凸起是一个近东西向,向南呈弧形凸出的四级构造单元,包括区和弓长岭区。这个凸起大部分是由太古宙群变质岩及混合岩构成的,凸起的西部被 NE 向的郯庐断裂所切割,断裂以西为下辽河凹陷(周世泰,1994;弓长岭铁矿富铁矿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2008)。 图1-1 辽东台背斜构造图(据周世泰,1994,有修改) 二、矿区地质概况 弓长岭矿区按照矿体出露位置共分四个矿区:即一矿区、二矿区、三矿区、老岭~八盘岭矿区(包括老弓长岭、独木、哑叭岭和八盘岭)。其中弓长岭二矿区位于弓

长岭铁矿带西北端,其西北端被寒岭断裂所切,东南端以老岭断裂与老岭~八盘岭矿区相接。弓长岭二矿区矿体呈北西走向的狭长条带,长约4.5km,分为西北区、中央区和东南区三部分(斌和统锦,1978)。 2.1区域地层 区出露地层有太古界群、下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 寒武系、奥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见表2-1)。 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表2-1 鞍本地区地层表 区群出露主要为茨沟组,是式铁矿主要的赋存层位。茨沟组呈残留体形式出露于大片片麻状花岗岩中,岩性组成为角闪石、含铁石英岩、钠长石片岩(变粒岩)、石英岩。辽河群在本区出露三个组,分别为高家峪组、里尔峪组、浪子山组。起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建造,岩性组成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辽河群与群呈不整合接触,青白口系呈不整合接触覆盖在辽河群和群之上,出露三个组分别为:桥头组、南芬组、钓鱼台组。主要岩性组成为页岩、石英岩、泥灰岩、砂岩。震旦系出露康家组,岩性以泥灰岩为主,期间夹杂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等。寒武系出露上中下三统,主要岩性有页岩、石英砂岩、灰岩、泥灰岩,平行不整合于震旦系之上。奥系出露中下两统,岩性主要有竹叶状灰岩、薄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不整合于寒武系之上,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2.2构造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和褶皱构造比较发育。矿区动力地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强烈发育,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十分常见。群和辽河群构造层中的褶皱构造经过多期活动,总体形成了一个东西走向波浪形的复背斜,复背斜的北部受到寒岭大断裂的切割。区主要的褶皱有弓长岭背斜和三道岭~下马塘背斜;主要断裂为寒岭

中国铁矿地理分布

中国铁矿地理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1)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2)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4)华东地区铁矿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结造块后供高炉使用。矿石的还原性较好。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等,矿石中含S、P杂质较高(含P一般为0.5%,最高可达1.6%,梅山铁矿含S平均可达2%-3%),矿石有一定的溶剂性(如凹山及梅山的富矿中平均碱度可达0.7-0.9),部分矿石含V,Ti及Cu等有色金属。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部

附件1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 最低指标要求(试行)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铁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铁矿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最低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开采回采率。 1.露天开采。 (1)大型露天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5%。 (2)中小型露天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0%。 露天矿生产建设规模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的规定确定。 2.地下开采。 根据铁矿矿床的围岩稳固性和矿体倾斜度等自然赋存条件的不同,地下开采铁矿的开采回采率应达到表1规定的指标要求。

表1 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指标要求 围岩稳固性① 矿体倾斜度② 回采率(%) 稳固 缓倾斜与急倾斜矿体 83 倾斜矿体 81 不稳固 缓倾斜与急倾斜矿体 79 倾斜矿体 78 极不稳固 缓倾斜与急倾斜矿体 77 倾斜矿体 75 注:①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将矿体围岩稳固性划分为稳固(Ⅰ级、Ⅱ级、Ⅲ级)、不稳固(Ⅳ级)和极不稳固(Ⅴ级)三类; ②缓倾斜是指矿体倾角α<30°、倾斜是指矿体倾角30°≤α≤55°、急倾斜是指矿体倾角α>55°的矿体。 (二)选矿回收率。 根据含铁矿物的主要自然类型和磨矿细度的不同,铁矿的选矿回收率指标应达到表2规定的指标要求。 表2 主要铁矿类型的选矿回收率指标要求 序号 铁矿类型 磨矿细度② 选矿回收率 备 注 1 磁铁矿① 中细粒以上 95 指磁性铁回收率 细粒、微细粒 90 2 赤铁矿 (含镜铁矿) 中细粒以上 75 细粒、微细粒 70 3 磁-赤混合矿 中细粒以上 78 指磁铁矿与赤铁矿共生的混合矿 细粒、微细粒 72 4 褐铁矿 中细粒以上 55 80④ 细粒、微细粒 50 5 菱铁矿 中细粒以上 80 焙烧工艺 细粒、微细粒 70

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最新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目录 一、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二、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四、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五、重大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监控制度 六、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七、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八、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九、安全会议制度 十、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十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十三、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十四、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及使用制度 十五、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十六、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 十七、应急救援预案编审和演练制度

一、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是组织发动职工,依靠广大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安全大检查。 2、安全检查为定期的、日常的、专业性的、季节性的检查,各种检查应实行“安全检查表”的表现方法。 3、在矿山生产期间,由矿长组织有关人员,每月25日进行一次全矿安全大检查。 4、根据安全生产情况,分管副矿长随时组织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5、采场负责人每天在开工前和收工前进行两次现场安全检查,检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要写入交接班记录簿。 6、建立安全检查记录簿和事故隐患整改档案,将检查出问题记录在册,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登记在案。 7、对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要本着“三定”(定问题、定解决问题的负责人、定时间)的原则解决、能立即解决的应当就地解决。 8、矿长要对安全检查工作负责,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对工作中存的问题,随时予以纠正,确保安全生产常抓不懈。 二、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1、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职工身体健康,有效预防职业病发生,制定本制度。 2、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卫生法规标准,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 3、定期对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 4、定期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凡有禁忌症者,不得安排从事有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不满18岁的未成年者从事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和繁重的体力劳动。 5、定期为职工发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用品。 6、加强防尘宣传教育,尽可能采用湿法作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7、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选择低噪音设备,降低发生体的辐射声功率。 8、对确诊为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治疗或疗养,患者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新录用工人必须经过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2、企业安全教育由企业安检办负责,内容包括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一般安全

我国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1-9-29 一、铁矿资源储量及其特点 我国铁矿资源分布非常广泛,遍及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700多个县、旗。截止2006年底,全国铁矿石查明资源储量607.26亿t,其中,基础储量220.92亿t,占36.4%,资源量386.34亿t。辽宁、四川、河北、山西、云南五省合计查明资源储量372.52亿t,占总查明资源储量的61.3%。 我国铁矿资源多而不富,以中低品位矿为主,富矿资源储量只占1.8%,而贫矿储量占47.6%。中小矿多,大矿少,特大矿更少。矿石类型复杂,难选矿和多组分共(伴)生矿所占比重大。难选赤铁矿和多组分共生铁矿石储量各占全国总储量的1/3,共伴生组分主要包括V、Ti、Cu、Pb、Zn、Co、Nb、Se、Sb、W、Sn、Mo、Au、Ag、S、稀土等30余种,最主要的有Ti、V、Nb、Cu、Co、S和稀土等,有的共(伴)生组分的经济价值甚至超过铁矿价值,如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丰富的REO和Ta、Nb;攀枝花钒钛铁矿中的V和Ti储量居世界前位。随着分离和应用技术的提高,这些共(伴)生组分将得到充分的综合回收利用。有些红矿有用组分嵌布粒度细,或者与有害组分嵌布紧密,难以选别回收,造成铁矿物选矿回收率低,大量有用组分流失到尾矿中。有些以中低品位为主但易采易选的磁铁矿矿床,其中夹有大量边际效益的低品位矿石,如有适当的经济刺激政策,也可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二、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情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内钢铁市场需求日益强劲,近20年来,钢产量翻了几翻,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对铁矿山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已形成具有年产铁矿石5亿t能力的生产体系,并建成鞍山-本溪、西昌-攀枝花、冀东-密云、五台-岚县、包头-白云鄂博、鄂东、宁芜、酒泉、海南石碌、邯郸-邢台等重要铁矿原料基地,铁矿石采掘规模居世界第一,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铁矿石生产集中程度也不高,据2006年的统计,全国共有铁矿山3933处,其中大中型矿山224处,占矿山总数的5.7%。大部分铁矿石采用的是露天开采,特别是大型矿山,更是以露天开采为主。2006年全国有齐大山(1700万吨)、水厂(850万吨)、南芬(1200万吨)、南山(600万吨)、白云鄂博(1200万吨)、兰尖(600万吨)等年产矿石量超过300万t的露天铁矿山16座;而年产量超过100万t的地下矿山仅10座,如镜铁山(330万吨)、梅山(340万吨)、西石门(200万吨)、程潮(150万吨)等。全国有重点选矿厂35座。 大中型铁矿山露天采剥工艺多为组合台阶或分条扩帮开采工艺。开拓方式主要为铁路-汽车联合运输方式,或采用单一汽车、平硐溜井运输方式。

弓长岭BIF型铁矿含铁岩系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

摘要 我国铁矿资源多,品位较低,富铁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急缺矿产之一。位于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的弓长岭富铁矿是我国重要的富铁矿床,它以矿石储量大,品位高,易选冶为闻名。本文在系统收集、整理弓长岭铁矿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野外实地踏勘,室内分析,总结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重点研究弓长岭富铁矿区地质特征、BIF型富铁矿床含铁岩系、矿体分布和矿石类型进行分析,明确了富矿形成机制,并得出以下认识: In our country, iron ore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but ore content are lean. Iron ore with rich grade becomes one of the urgent shortages of miner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ongchangling rich iron ore located in Liaoning Province Anshan-Benxi ar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ich iron ore mining, which is famous for abundant reserves, high grade and easy for beneficiation and metallurgy. Based on collecting and organizing systematically geological data of Gongchangling, the 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also have been carried out. Summing up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f Gongchangling iron rich geological features, BIF iron rich deposits containing iron rock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of ore bodies and ore types are armed at analyzing rich-grade iron ore formation mechanism.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 (1)一、三矿区含铁岩系为同一套含铁岩系,其大致与二矿区K层到上含铁带相当,一、三矿区Fe1、Fe2两矿层相对于二矿区Fe4、Fe6,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得出三个铁矿床原始沉积环境一致。弓长岭铁矿中二矿区含铁岩系出露最全,可以作为弓长岭铁矿的标准含铁岩系剖面。 (1) The ferruginous rocks are same in Ⅰ#andⅢ#, which are as same as that from K layer to up mineral belt in Ⅱ#approximately. Origin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iron deposits between Fe1 and Fe2 layers of Ⅰ# and Ⅲ# and Fe4 and Fe6 of Ⅱ# are consistent by the comparison 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three iron deposits. The ferruginous rocks of Ⅱ#outcrop mostly in Gongchangling Iron Mine,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standard of ferruginous rocks section.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1)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 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2)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 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发布时间:2014-04-08 15:35:41来源:中国产业洞察网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物质材料,其保证程度关系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原料都来自矿产资源。目前,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68种,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矿产总价值的14.6%,居世界第3位。然而,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列世界第53位。面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我国矿产资源储量严重不足。 经济快速增长下我国矿产危机日益明显,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主要表现有:①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很大,已探明的主要矿产严重短缺;②矿产资源利用率不高,矿业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突出。为了缓解我国矿产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成为亟需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现状,指出了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在高效清洁利用领域取得的进展及主要技术突破;最后,对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矿产分布不均,优势矿产大多用量不大,而一些重要的支柱性矿产多为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需要长期依赖进口。(2)贫矿多富矿少:低品位难选冶矿石所占比例大,如我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锰矿平均品位仅22%,离世界商品矿石工业标准(48%)相差甚远;铜矿平均品位仅为0.87%;磷矿平均品位仅16.95%;铝土矿几乎全为一水硬铝石,分离提取难度很大[9]。(3)大型-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以铜矿为例,我国迄今发现的铜矿产地90 0余处,其中大型-超大型矿床仅占3%,中型矿床占9%,小型矿床多达88%。(4)单一矿种的矿床少,共生矿床多,据统计我国的共、伴生矿床约占已探明矿产储量的80%。目前,全国开发利用的139个矿种,有87种矿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资源。鉴于我国矿产资源“三多三少”的特征,加上认识和技术上的不足,我国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综合利用意识淡薄,综合利用率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矿业的粗放式经营,人们大多对我国的矿产资源情况缺乏正确的认识,综合利用意识淡薄,矿山企业盲目开采,对共(伴)生矿物及尾矿等不利用或利用率很低。据统计,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分别仅为30%和3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我国金属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仅为约10%,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利用率;我国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总体偏低,如粉煤灰的利用率为48%,煤矸石为38%。在品种上,我国综合利用的矿种只占可以开展综合利用矿种总数的50%左右。在数量上,我国铜铅锌矿产伴生金属冶炼回收率平均为5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在80%以上,相

铁矿安全管理规定示范文本

铁矿安全管理规定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铁矿安全管理规定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条为了加强采矿权登记管理,规范采矿登记行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山 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本省 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 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 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矿产储量规模为中型以上的矿产资 源及矿区范围跨地(市)的矿产资源;

(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审批登记的矿产资源,即各类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的油页岩、地热、锰、铬、钴、铁、硫、石棉、矿泉水;生产建设规模为中型以下的煤、金、银、铂、铜、铅、锌、铝、镍、钨、锡、锑、钼、稀土、磷、钾、锶、金刚石、铌、钽; (三)《山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附录所列的矿产资源,即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中型以上的耐火粘土、芒硝、饰面用花岗岩、高岭土、盐矿。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由地(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国土资源部发证范围和前款规定以外的矿产储

铁矿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8601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铁矿安全管理规定正式 样本

铁矿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第一条为了加强采矿权登记管理,规范采矿登 记行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 办法》、《山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和文件,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由省地质矿产主管 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三条第 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矿产储量规模为中型以上的

矿产资源及矿区范围跨地(市)的矿产资源; (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审批登记的矿产资源,即各类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的油页岩、地热、锰、铬、钴、铁、硫、石棉、矿泉水;生产建设规模为中型以下的煤、金、银、铂、铜、铅、锌、铝、镍、钨、锡、锑、钼、稀土、磷、钾、锶、金刚石、铌、钽; (三)《山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附录所列的矿产资源,即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中型以上的耐火粘土、芒硝、饰面用花岗岩、高岭土、盐矿。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由地(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辽宁弓长岭铁矿

辽宁弓长岭铁矿矿床浅析 ——020131 20131002460 林少伟一、区域地质简介 鞍本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的西部(周世泰,1994),该地区主要可以划分为辽阳向斜、本溪向斜、歪头山凸起、鞍山凸起、南芬凸起、连山关凸起等四级构造单元(图1-1)(周世泰,1994)。 而弓长岭铁矿在大地构造上就位于鞍山凸起中。鞍山凸起是一个近东西向,向南呈弧形凸出的四级构造单元,包括鞍山区和弓长岭区。这个凸起大部分是由太古宙鞍山群变质岩及混合岩构成的,鞍山凸起的西部被NE 向的郯庐断裂所切割,断裂以西为下辽河凹陷(周世泰,1994;辽宁弓长岭铁矿富铁矿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2008)。 图1-1 辽东台背斜大地构造图(据周世泰,1994,有修改) 二、矿区地质概况 弓长岭矿区按照矿体出露位置共分四个矿区:即一矿区、二矿区、三矿区、老岭~

八盘岭矿区(包括老弓长岭、独木、哑叭岭和八盘岭)。其中弓长岭二矿区位于弓长岭铁矿带西北端,其西北端被寒岭断裂所切,东南端以老岭断裂与老岭~八盘岭矿区相接。弓长岭二矿区矿体呈北西走向的狭长条带,长约4.5km,分为西北区、中央区和东南区三部分(赵斌和李统锦,1978)。 2.1区域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下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 寒武系、奥陶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见表2-1)。 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表2-1 鞍本地区地层表 区内鞍山群出露主要为茨沟组,是鞍山式铁矿主要的赋存层位。茨沟组呈残留体形式出露于大片片麻状花岗岩中,岩性组成为角闪石、含铁石英岩、钠长石片岩(变粒岩)、石英岩。辽河群在本区出露三个组,分别为高家峪组、里尔峪组、浪子山组。起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建造,岩性组成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辽河群与鞍山群呈不整合接触,青白口系呈不整合接触覆盖在辽河群和鞍山群之上,出露三个组分别为:桥头组、南芬组、钓鱼台组。主要岩性组成为页岩、石英岩、泥灰岩、砂岩。震旦系出露康家组,岩性以泥灰岩为主,期间夹杂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等。寒武系出露上中下三统,主要岩性有页岩、石英砂岩、灰岩、泥灰岩,平行不整合于震旦系之上。奥陶系出露中下两统,岩性主要有竹叶状灰岩、薄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不整合于寒武系之上,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2.2构造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和褶皱构造比较发育。矿区内内动力地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强烈发育,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十分常见。鞍山群和辽河群构造层中的褶皱构造经过多期活动,总体形成了一个东西走向波浪形的复背斜,复背斜的北部受

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

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 摘要:介绍了鞍山地区铁矿资源情况,分析了鞍山地区铁矿石资源开采的综合技术和选矿技术的研究情况,对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资源;铁矿石;选矿;利用 0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0~2005年国内钢产量由1.28亿t增长到3.45亿t,平均年增长幅度达到33.91%。而同时期的国内成品铁矿石仅由2.23亿t增长到3.19亿t,平均年增长幅度8.6%,远低于钢铁生产增长速度,已不能满足国内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大幅度增加进口铁矿石,来满足国内钢铁企业的需求。进口铁矿石由2000年的不足0.9亿t增长到2005年的2.75亿t,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1.11%。由于国内对进口铁精矿的强劲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上涨,2005年的铁矿石价格比2003年上涨90.1%。铁矿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利用好自有铁矿山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经济、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鞍山地区拥有我国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鞍山地区铁矿资源,近几年广大科技人员综合资源、采矿和选矿因素,对鞍山地区铁矿资源综合保护、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依靠数字化矿山技术实现精确采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矿石回收率、充分发挥间断-连续开拓工艺的优势、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及降低尾矿品位等工作,取得了较、 2铁矿石资源开采的综合技术研究 2.1 依靠数字化矿山技术实现精确采矿 为了改善矿山生产过程的粗放现象,引进了澳大利亚的Surpac一大型矿山工程软件。该软件可服务于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和生产计划,以及闭坑复垦等整个矿山的循环过程。目前东鞍山铁矿已应用该软件,采用勘探和生产数据相结合的赋值方法,精确地建立了资源模型(实体模型、块模型)和地质数据库,可以掌握精确到3m×3m×3.5m块体的各种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在效益最大化目标函数的控制条件下,编制科学合理的采掘进度计划以指导日常的矿山生产作业,从而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建立 GPS 定位系统,利用其高精度的定位功能,除了能够对采场的移动设备进行实时跟踪调度外,将其与矿山工程软件相结合,实现钻机钻孔的精确定位和挖掘机的定位采掘,使原本因某些因素导致矿岩交接部位的矿石未被回采的现象得到避免或大幅度减少。 2.2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矿石回收率 采用Exel导爆管雷管有效地完成分穿分爆工作。该产品具有延时精度高(误差是国内普通导爆雷管的1/10)、机械强度大及使用简便和安全可靠等特点。利用其延时精度高的特性可以在规模较大的爆区实现逐孔起爆,在获得理想爆破质量的同时,可准确控制矿岩的抛移方向,利用该特点在矿岩交界处采取控制爆破,使爆破后矿岩的接触线依然清晰,为矿岩分装、分运创造了条件,进一步降低了矿石的损失贫化,提高了矿石的回收率。该技术在弓长岭、齐大山和大孤山铁矿等已普遍推广。同时推广应用磁性矿干选技术,将混入待排弃岩石内的具有一定磁性矿石再回收。在大孤山铁矿现有的胶带排岩系统应用该项技术,每年可回收矿石20万t左右,不但提高了矿石回收率,还可增加销售收入约1200万元/a。该技术投资并不高,一次性投资仅200余万元。 2.3 充分发挥间断-连续开拓工艺的优势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12.1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我国东北地区鞍山、本溪、海城、辽了和抚顺等地,广泛分布含铁石英岩矿床。弓长岭铁矿是其中著名的矿田之一,分几个矿段(图12-1)。 图12-1 鞍山—本溪地区地质略图 1.第四系2.中生界3.二叠系4.石炭—二叠系5.奥陶系6.寒武系7.震旦系8.前震旦系结晶片岩、千枚岩 9.花岗片麻岩10.花岗岩11.闪绿岩12.铁矿床 一、区域地质概况 二、矿床地址特征 (一)矿区地层 矿区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Ⅲ. 上混合岩层:岩性与下混合岩层基本相同,厚约100m,同位素年龄1600Ma。 ~~~~~侵入接触~~~~~

Ⅱ5·石英岩厚30-100m Ⅱ4·上含铁带 ⑤第六层铁矿(Fe6),即主要富铁矿层(50-60m) ④上斜长角闪岩层6-22m ③第五层铁矿(Fe5)10-15m ②下斜长角闲岩层10-40m ①第四层铁矿(Fe4) Ⅱ3·中部黑云母钠长石变粒岩层夹第三层铁矿(Fe3)70-190m

图12-2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地质图 1.第四系 2.麻峪花岗岩 3.上浅粒岩 4.硅质层 5.上角闪岩 6.黑云变粒 岩7.铁1片岩组8.铁2片岩组9.下角闪岩 10.下浅粒岩11.弓长岭花岗岩12.磁铁矿声能13.赤铁矿层14.矿体 15.断层16.地质界线及产状 Ⅱ2·下含铁带 ④第二层铁矿(Fe2) 2-27m ③中部片岩层2-12m ②第一层铁矿(Fe1) 2-18m ①下部片岩层3-36m Ⅱ1·角闪岩层 ~~~~~侵入交代接触~~~~~ Ⅰ.下混合岩层:主要为条带状混合岩,厚度大约1500m,同位素年龄20亿年。 (二)矿区构造 弓长岭型富铁矿床产于本区的中、上鞍山群中 , 其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 , 在本区以外的下鞍山群中尚未发现这种类型的富铁矿床。富铁矿的产出与构造的关系非常明显。富铁矿常产于断裂构造中或其附近 , 或产于褶皱间隙之中。由于许多矿床中条带状铁矿层两盘常有走向断裂存在 , 故而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一、概述 (一)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矿山位置。 1、项目名称、隶属关系。 2、项目位置、交通、地理概况;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3、项目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的扩层扩界或资源整合矿山,应说明矿山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建设(承办)单位概况及企业性质。 (二)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实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对改、矿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一)该矿产在国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产品价格分析 1、国外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二)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矿山资源储量情况。 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一)开采方案 1、开采围、可利用资源储量和采出资源储量确定 根据地质报告提交并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地质资源量和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划定的矿区围,确定可利用的矿体,同时说明不可利用矿体及其不可利用原因。最终确定可作为设计的地质资源量和可以采出的地质资源量。对有共生和伴生的矿产,必须体现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1)可能达到的建设规模。 (2)推荐规模方案的简要论证(两个以上方案比较;确定的生产规模大于等于对不同矿种规定的最小生产规模)。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最新版) 一、岗位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岗位安全管理制度,是规范职工在生产活动中站标准岗、干标准活、减少或避免危险因素、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岗位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岗位安全职责、交接班制度、安全确认制度、安全活动日制度、设备点检制度、防火制度、地下矿山出入井挂牌制度等。 (一)岗位安全职责 (1)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以及其他各项规章制度,不得擅自脱岗、离岗、串岗。 (2)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拒绝违章指挥。发现违章作业、冒险蛮干的行为,要立即制止;发现隐患,自己能处理的自己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问题要立即报告班组长或有关领导。若隐患危及自身安全时,可立即停止工作,撤离到安全地点。

(3)爱岗敬业,应熟知本岗位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安全操作规程,会使用、维护设备,并能处理常见故障。 (4)机械设备实行专人专机,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任意转借他人操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工具和作业地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班组长汇报,在设备检查时要设置明显的检修标志牌。 (6)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履行交接程序,填写好各种记录,交接班必须在岗位上进行。 (8)团结互助,积极参与事故抢险救灾,抢救伤员。 (9)按时参加班组安全活动。 (10)不准带病作业。 (11)关心爱护新工人,指导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 (二)交接班制度 交班人应提前半小时做好交班准备,接班人应提前15分钟到达交班现场做好准备。接班人未按时到达,交班人不能离岗。交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