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3课《美丽的建筑》|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3课《美丽的建筑》|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3课《美丽的建筑》|冀教版

3、美丽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能描述建筑的特色;能举例说明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能对装饰材料是否环保提出合理建议。

教学重点

1、能从多个片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体会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2、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建筑的特色。

教学难点

1、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2、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学习方法:欣赏建筑物----感受建筑物的美----学生谈从哪些方面感到美------调查建筑物的材料---学生提出改进方法 ----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课:

我们知道了建筑物的功能发展,了解了建筑物的巧妙结构,那么,当再次看到建筑物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又会从什么角度欣赏它的美丽呢?

二、欣赏建筑物:

1.活动一:观看录象,谈感想

(1)出示课件《不同的建筑物》。

(2)学生欣赏。

(3)问题:你看到这些有何感想?(学生回答)

(4)建筑物的不同造型和装饰,不同雕刻和绘画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建筑物,多方面领略它们的风采吧!

2.活动二:填写表格,谈观点。

建筑物的美

(1)组内合作完成。

(2)班内交流。

(3)借鉴小诗《观景》、《山亭夏日》,试用不同题材赞美建筑物的美。

(4)回忆自己学过的文章中这样的描写有哪些?

(5)问题:这样设计建筑物有什么作用?(学生尝试回答)

3.小结:

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三、调查建筑物材料:

1.分配任务:

观察建筑物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用途?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指导方法:

以小组针对性进行,可以用调查、询问、观察、查阅的方法。

3.注意点:

调查过程中采用文字、绘图等方式及时记录获得信息。

4.讨论:

对某种装饰材料的不足,我们可以怎样改进使效果更好?

小小调查

5.小结:

建筑物既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又能让我们感知它的不足,相信经过科技的大力发展,建筑物的美丽更加凸显,环保的价值更高

四、应用创造:

1.小小演讲家。

能从不同角度说说自己家乡建筑物的美。

2.小小设计家。

能利用废旧物品设计适合自己校园的小建筑物。

3.小小收集家。

能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我国相关的园林建筑物图片及资料。

粤教科技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打开科学之门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①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②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③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④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2、能力目标: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 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 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 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 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 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 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式与方程教案

《式与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和数量关系。 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能列方程解答一些需要两步或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用字每表示数量关系方程思想。 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与整理用字母表示数及方程的意义 1.回顾与整理用字母表示数。 (1)概括好处。 师:同学们都订了《小学生数学报》,你们喜欢不喜欢? 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的单价是0. 4元,如果我们全班同学50人每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我们全年级250人,每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我们全校1500人,毎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让你继续表示几所学校,全区甚至全市的学生每人都订一份这样的报纸一共要付多少钱,你都一一这样列式吗?可以怎样很快地概括出这种关系?(板书:0.4x) x表示什么? 这里应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板书:用字母表示数)可见,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

好处?(学生回答)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洁地表示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概括性。 (2)自主回忆。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有哪些?你能写出哪些式子是用字母表示的? 写在练习本上,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四人一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刚才这位同学所写的字母表达式实际上是用字母表示什么?(教师分别板书)小结从同学们的整理可以看出,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 (3)讨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 (1)刘强家上月收人a元,剩余486元,支出()元。 (2)—盘彩带长a米,做一个中国结用6米。做3个中国结用()米,还剩()米。 (3)—瓶盐水重a克,盐的质量占盐水的15%,这瓶盐水含盐()克,含水()克。 (4)一台插秧机每小时插秧工平方米,上午工作5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上午和下午一共插秧()平方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式与方程等数学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同时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2.回顾与整理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如果要表示出全区小学生每人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的总价,应怎样表示? 现在我们知道,总价是6024元(板书)。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0.4x=6024)这个等式实际上就是什么?(方程) 自主整理方程的知识点。 师:关于方程的概念、知识点,学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你能自己整理一下吗?可以用表格、网络图或者箭头等方式来表示。你认为哪种方式适合你,你就采用哪种方式。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内讨论。 汇报。 问: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追问: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小结:像0.4x=602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师可以板书画集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 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亲历科学 一、活动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3、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过程 1、通过观察书上的“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厂、“秋天里树叶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妙产生好奇心。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电视机提出问题的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 3、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关于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从而巩固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的训练。 4、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训练,教学中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上。很多问题的答案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 吹纸片 一、活动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解释实验现象,交流、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过程 1、这个活动可以两个人一组进行,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2、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由于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涉及到空气流动和大气压力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只要能说出这个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即可。同时,允许学生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教师不要纠缠学生 答案的“对与错”。 3、这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习科学课的兴趣。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思考、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大部分学生的猜测可能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不一致,这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良好机会。 三、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科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掌握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 2,学会做澄清和过滤的实验 教学难点 学做过滤的实验 课前准备 混浊的水,明矾,铁架台,漏斗,烧杯,过滤纸,玻璃棒等 擦布 计划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大家都知道水有什么性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引用的水基本都能达到刚才大家所描述的水的样子,但自然界中所有的水都是这样吗(不是)这就需要我们对一些不清洁的水进行净化.(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净化水的知识 2,提问:你们以前自己有过净化水的经历和经验吗? 二学习新课 A..学习净化水的方法 1,出示一杯含各总杂质较多的混浊的水,提问: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杯很脏的水,要想把这样一杯水净化干净,应该怎么做呢。 2,引出沉淀的概念。 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办法,其中最合适的方法应该是先将这杯水静止地放在一旁,让里面比较的大的,不容易溶解的物质沉下去,这样的方法叫做——沉淀,也叫澄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加入一种叫做明矾的物质,可以提高沉淀的速度,下面,大家分组试一试。 3,谈话:刚才,各种同学都对杯中的水进行了沉淀,现在请大家看看杯子里的水干净了吗?下面,老师再教大家一种净化方法,它可以将水中极细小的颗粒净化掉。4,过滤实验。边示范,边讲解过滤实验的要领.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教案作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导语】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 神奇的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说出测量长度工具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3.能举例说出测量时使用工具会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长度。 2.能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科学态度 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和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身体部位的任 务。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测与精准测量,并对其结果敢于质疑和讨论。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明测量仪器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经过一个暑假,老师看到同学们都长高了,腰围也变粗了,你知道自己目前的身高和腰围等各是多少吗?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形成问题:怎样使用刻度尺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 (二)认识刻度尺,学会观测方法 1.认识刻度尺。 引导:请大家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找一找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学生观察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提示:①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不清,就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度线。记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线的刻度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 2.学习使用刻度尺。 (1)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或一本书的长度,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 (学生交流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实时评价。) 3.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让学生辨别它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介绍测量长度仪器:体育老师用来测量跑道长度的“轮式测距仪”最

冀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教学设计备课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期备课 内容与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 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容。本册共计五个单元、22个课題,旨在小学科学学习结東时,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 内化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册总目标: 1、能意识到系统是有一结相层次的。系统中的成员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尽管每个版飘每层结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生命出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米生物多样性、能量与能源、大阳系等内容,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充分体验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设计与制作能カ、建立科学模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始终保持对探索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同能量形式间的转化与控制、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太阳系的组成等的兴趣,逐渐料爱生命,保护生物资源、节约能源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名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体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发的各现象,系统成员中的相互关系半生大胆想方面分事物的发展;体验感受系统结构和谐、对称的科学美。 3、能认识更多的生物种类,通过比较、推理、归纳某类生物的主要特性,能说出生物的生长需要能量,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而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说出大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大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 关系。

4、能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发霉、腐烂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保护生物资源的方案:能设计制作一些能量转化装置、节能装置。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问题;能大胆想象,关注科技发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有关太阳系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决策,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系统、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周:2、测量长度 第二周:2、测量长度 3、测量质量 第三周:3、测量质量 4、测量温度 第四周:5、计量时间第一单元测试 第五周:国庆节 第六周: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7、塑料 第七周:8、服装材料二单元测试 第八周:9、固体、液体、气体 第九周:10、水和水蒸气 第十周:11、冰和水 第十一周:12、热胀冷缩三单元测试 第十二周:13、溶解的快慢 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第十三周:15、分离盐和沙四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6、弹力 17、浮力 第十五周:18、摩擦力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9、制作水火箭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1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详尽事例,经历探索事物中隐含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对身边有规律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培养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 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繁复问题中隐含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做高斯,是德国出名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有着“数学王子”的美称。他从小就特别聪惠,有一次上课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大家从1开始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老师刚说完他很快便算出了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指生说一说:把1和100相加等于101,2和99相加等于101,这样就得到50个101,用乘法计算:101×50=5050。正是因而高斯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才使繁复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规律!揭示课题,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活动1:摆三角形 1、这里有一些图形,请你仔细观察每幅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和需要的小棒根数来填表。

图号①②③④⑤⑥ 6 三角形个数12345 小棒根数 了5根小棒,第三个三角形用了7根小棒…….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生说一说。 每组中的小棒根数后一个总比前一个多2根。 填完学生汇报结果:第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第二个三角形用师:谁能详尽说一说每组中的小棒的根数是2的几倍多几根?生:第一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1倍多1根,第二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2倍多1根,第三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3倍多1根…… 师:按这样的规律继续摆下,第n个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2n+1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2n+1”表示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表示任意一个图形的小棒的根数都是图号的2倍加1。n可以表示任何数。 学生只要表述的意思对,就给予肯定,并板书:2n+1。 3、根据字母式子计算,摆第11幅图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探索活动2插彩旗 引入:有了这个关系式,我们就能求出任意一个三角形需要的扣子数。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问题。 1、请读一读题中的文字,并观察情境图。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1 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第2 课、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能描述生物的特征。能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能制订比较完整的观察计划。能观察并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占。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纳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理由。 3、能在探究过程中分工合作,乐于参加观察、纪录等活动。 4、能意识到机器人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毛绒玩具、大豆、小石子、机器人、猫和蒲公英的资料卡、课件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 2、引导: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哪个是非生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3、提问: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比较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 提出问题。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观察图片中的狗和玩具狗各有什么特点? 观察纪录:学生观察狗和玩具狗的特点,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手册中。 表达交流: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说说狗和玩具狗有哪些不同点,其他学生对其观察结果进行补充和评价。 得出结论:师生从动物的生长、繁殖、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方面与非生物进行对比、归纳,形成初步认知。 2、观察豆子与石子的变化。 引导:大家已经在课前将大豆与小石子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注意保持豆子与石子湿润。课前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的实验情况,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之后将实验记录整理在手册中。指定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大豆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萌发,而石子不能萌发。 3、比较猫和蒲公英的图片。 提出问题: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呢? 阅读整理资料: (1)阅读时,先找出描述猫和蒲公英特征的重点词句,再进行简单概括。 (2)根据两种动物的特征,比较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最后用比较科学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相同点。 形成知识:猫和蒲公英都是生物,能生长、繁殖,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 讨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哪些属于生物?它们有什么特征呢?生物与非生物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总结: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非生物有此进人类制造的,有些是天然的。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机器人是生物吗? 2、寻找校园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 一课时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复习要求 1、认真复习课本,结合配套练习题,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答案。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3、熟悉以下复习材料。 三、复习要点 《植物》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8、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观察实验 1. 观察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知道知道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2.观察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简答题: 1.对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之后,说说植物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2) 2、楼兰的忧郁教案 (5) 3、鸟是树的花朵教案 (7) 4、我和大猩猩握了手教案 (12) 5、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 (13) 6、早晨教案 (15) 7、葵花之最教案 (19) 9、寓言两则教案 (21) 揠苗助长教案 (21) 刻舟求剑教案 (23) 10、还有人活首吗?教案 (24) 11、我的母亲教案 (26) 12、济南的冬天教案 (30) 13、祥子买车教案 (33) 14、养花教案 (35) 15、母鸡教案 (37) 16、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教案 (38) 18、秋天的怀念教案 (41) 20、勇气教案 (43) 21、再见了,亲人教案 (44) 22、桥梁远景图教案 (47) 23、黄河象教案 (50) 25、科学幻想之父教案 (53) 26、蟋蟀的住宅教案 (54) 27、古诗三首《特童》教案 (57) 28、风筝教案 (59)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教具准备:搜集资料、著名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听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首曲子的了解有多少?这首曲子是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首著名的圆舞曲,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xKb 1.Co m 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答疑解惑 眩惑:迷惑。张目:睁眼。颁布:公布,发布。 清爽宜人:清洁凉爽,合人心意。 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布置兵力,伺机出击。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 目力所及:视力能达到的地方。 和谐:配合的适当均匀。 森森然:树木茂盛繁密惑军队整齐威严。 和谐:配合的适当匀称。 2、指名读课文,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思考:①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 ②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1)景色美;(2)面积广;(3)作用大。 3、请学生回答相关的语句,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景色美 “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使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棵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亲历科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过程方法从自然和社会科学生活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学习提出问题。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1.态度情感能对周围的常见现象产生好奇的心理。 2.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一.引入活动: 1.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秘的好奇心。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问题多。 观察“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秋天里书页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插图。小组讨论“关于电视的若干个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常见的电视机提出的问题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二.吹纸片: 1.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说出这个活动的现象和空气的流动有关系,允许学生对此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二.吹乒乓球 1.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均匀,快速,连续吹气。 2.这个实验大概要10分钟左右完成,一般选择在课上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3.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在乒乓球下面放一个盆,使球掉到盆里,避免学生四处找球。 学生在此活动进行的时候可分组完成,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总结本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教师不必要纠缠学生回答的“对与错”。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