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论文题目:结合《道德情操论》简析经济人的道德建设学生姓名:范雅坤

专业:证券与期货专业

学号:40904646

目录

一、《道德情操论》的核心内容以及全书论证体系........................................................ - 1 -

二、斯密的道德观.............................................................................................................. - 2 -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相关论证.......................................................................... - 2 -

1、仁慈与正义.................................................................................................... - 2 -

2、谨慎与自制.................................................................................................... - 2 -

3、自傲与虚荣心................................................................................................ - 3 -

(二)社会的道德体系的论述.................................................................................. - 3 -

1、道德体系的产生............................................................................................ - 3 -

2、个人道德品质对社会道德体系的影响........................................................ - 3 -

三、经济人的道德建设...................................................................................................... - 4 -

(一)经济人的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 4 -

(二)经济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 - 4 -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道德情操论》全书的逻辑体系,简析斯密的道德观以及道德体系的构建。最后引出当前对于经济人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道德情操论》经济人道德建设

一、《道德情操论》的核心内容以及全书论证体系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在写作另一篇经典著作《国富论》之前的一部对后世影

响深远的著作。《道德情操论》主要讲述的基本观点是:道德的根源在于人的天性中所具有的同情的情感。同情的情感构成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同情也是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据。在确立了同情理论的前提下,作者展开了对行为的适当与合宜性的讨论,展开了对正义和德行的讨论。并且,在诸多讨论中,还突出了个人的道德实践和自我控制,最后,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道德哲学体系。

作者的逻辑十分缜密,语言表述也不乏幽默,用简短精练的文字配合通俗易懂的事例清楚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斯密论述了对于他人行为是否合宜的判断标准和具体的表现。他认为“同情的产生源于自身站在他人的角度之上去体验他人的感受,快乐相对于悲伤更易于被旁人接受,并且我们往往不能真切地体会到他人的真实感受”;接着,斯密又论述了评判我们自身行为和情感的标准。他指出“我们在评判自身的行为合宜性的时候往往是站在旁人的角度,但是我们又很难完全的置身事外,因此就需要大家普遍形成的一个所谓的道德体系的约束”。在此后的篇章中,斯密分别对道德体系中的良心,仁慈,自制,义务感,正义,虚荣心,谨慎等品质分别进行的合宜性的判断标准分析,以及不同品质的作用和社会影响的分析。在全书的最后斯密通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等道德哲学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其不完善的地方的批判,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合理的道德哲学体系。

二、斯密的道德观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相关论证

1、仁慈与正义

在斯密看来,仁慈可以看成是同情心。斯密在开篇就论证了同情的合宜,即人们是通过他人的情感同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其行为的合宜。“仁慈总是自由的,他不能被强迫,仅仅由于缺乏仁慈并不至于收到惩罚;因为这并不会导致真正的罪恶,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乐善好施等等这些品格都可以看成是的被施与仁慈的对象摆脱困境变得更好,但是如果不这样做也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身体上或精神上严重的伤害。

正义的英文是“justice”,即正义。指的是能够秉着大众的道德标准严格的依据法律法规办事。例如在战争年代,那些为国家利益牺牲生命的烈士们,他们就把正义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然而,在现在和平年代,法庭上的法官能够不够私情,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也不失为一种正义。由此看来正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2、谨慎与自制

“我们宁可谨慎小心也不愿意野心勃勃,我们更多的担忧维护记得的利益,而不是进一步鼓动自己去获得更大的利益”,斯密认为谨慎是指人们对于自己幸福总是很小心的维持目前一个好的状态,天生的厌恶追求更大利益带来的风险。

自制力是一种非常美好但却难得的品质,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我们常常不能把持自我。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理智进行清醒的判断。自制的情形则可以有许多种。比如在学生时代,常常因为玩游戏看电视耽误学习,这个时候能不能抵挡住娱乐的诱惑,专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