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篇一: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花了一段时间,拜读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伦理学家亚当斯密的传世巨作《道德情操论》后,掩卷长叹,确有深感,从这小小一本书中窥探到了豁然的纵横交错的整个道德世界,其源其果庖丁解牛般呈现眼前。仿佛确有这样的力量,它完全可以在一夜之间颠覆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洗礼你过往关于道德的任何见地与理解,让你从一个全新的更完整的角度去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的行为。作者以人类的情感即同情心为出发点,不断向四周辐射,讨论了包括美德、责任、正义以及仁慈等在内的一系列道德范畴概念,对人性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进行了深刻详尽的剖析,揭示了怎样的道德体系才能建立与维系一个真正的“文明社会”。作为道德判断核心的“同情”在书中被界定为两层含义,一是我们看到或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产生的感情;二是用来表示我们对任何一种激情的同感。

作者认为在不存在嫉妒的情况下,我们对快乐表示同情的倾向比我们对悲伤表示同情的倾向更为强烈;同想象中产生的对痛苦情绪的同情相比,我们对令人愉快的情绪的同情更接近于当事人自然感到的愉快。而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即相比较于痛苦,人们更加愿意去同情快乐,并且表现出更容易表达在表情和表现在行为上。所以在芸芸世界,我们千方百计来炫耀自己的美貌、财富和地位,掩藏自己的丑态、贫穷和卑微。这就是形成社会秩序与等级差别的根源,人们更倾

向于美者、富者和强者,而对与此形成的对立面的态度通常都是相差甚远。对于这点的理解自然而然可以推导出一种往往在如今社会早已泛滥的道德缺失行为。在物欲横流,到处充斥偏见的当今世界,我们通常会很轻而易举地去钦佩一个成功人士甚至哪怕只是一个富人,虽然我们几乎不了解他们的成功经历和发家史(或许其中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卑劣行为,甚至阴谋),但这却并不影响我们将个人的敬佩冠于他们身上,而这种敬佩在斯密的眼中是应该属于美德和智慧的;另一方面,我们对地位低下的穷人和小人物的偏见更是严重,我们轻视怠慢贫者,鄙视厌恶弱者,将本来应该只适于无知者和丑陋罪恶的情感毫不留情地全部推给了别者。

在本人看来,上述倾向是“拜金主义”产生的必然源头,虽然人们时常将这种主义视为腐朽,定位不耻,但现实社会确实存在着这样一批所谓的富二代、官

二代,他们开豪车,穿奢侈品牌,在公众场合炫富、炫地位。其目的不外乎想得到大众的认可,并且希望这种认可中钦佩与尊重要占绝大多数。这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的缘由才是我们需要深思的。在中国,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人相较与普通大众必然只是少数部分,而他们似乎“引领”着这样一种道德观念:我有钱有地位(尽管这钱这地位是他们老子的),钱是我叩开荣耀大门的钥匙,地位是我高人一等的标志,我必然应该得到异于常人的尊重与敬佩。可怕的是相当一部分普通人也对此认可,这种病态的道德观念确实也在当今社会有愈演愈烈的态势,人们不在向前看齐,而是向钱看

齐,任何一点经济纠纷都有可能让父子反目,兄弟相残,朋友背叛,当钱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你我的信仰时,其实我们就已经没有信仰了。上述对富人与成功者的钦佩与尊重必然还将导致人们为了获得这种钦佩与尊重而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去攫取财富、觅食成功,而往往对途径的选择可能时常会撇去道德底线,只欲速却不欲德,这是人类千百年的硬伤。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事件就是千疮百孔的道德脸上的一块永远也消不去的疤,作为中国曾经的奶粉制造巨头之一的三鹿,其成功的发展模式曾获得社会一致认可。可惜的是三鹿让外界把掌声和巴掌都给了自己,只为成功却不惜突破道德底线、越道德雷池的行为导致了三鹿大厦的轰然倒塌,这是道德的又一次警世钟声,只是其波及深度不得而知。亚当斯密关于正义与仁慈的论述同样醍醐灌顶,发人深思。在他看来,正义是支撑整个人类大厦的主要柱子,若这根柱子稍有差池,整个人类社会一切伟大自豪的东西都会在顷刻间全盘崩塌,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正义必然不能被人类所忽视,且必须树立权威去捍卫。而仁慈是大厦的装饰品,能够在你我中得到足够劝诫即可,没有强制的必要。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国家之所以没有土崩瓦解,是因为正义都是作为主流存在着的。但如果一个国家他的新闻媒体总是将类似于街边扶救跌倒者作为其新闻头版,并大肆报道,不是没有新闻了就是这个国家的道德问题必已十分严重。在这点上新闻媒体是不存在过错的,他们把这些作为头条也只不过是这类新闻能受到较大的关注。假设每户人家都有一亩

半亩苹果园,那卖苹果的还会有生意吗?同样是这个问题,因为国内存在着一片极广的道德市场。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们

道德缺失极为严重,所以我们渴望关注别人的这种行为并希望从中能够得到行善的安慰,而讽刺的是这些善举是我们认可的,但许多人不敢或不削做的。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围观势众而施救力薄,也许有人说怕自己做了好事反被讹诈,这就关乎正义了。仁慈是自己的,孰轻孰重任评说,但必须明白,正如每种迷信中都有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每个人的所作所为自有社会评判,正义与否公道在人心。

欲达文明之幸福,必先经文明之痛苦,任何一种形式的文明在其孕育阶段都会能到来自各方面的阻挠与压力,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就是这段阵痛阶段。我之所以不拿现在中国的道德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是因为我知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理,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推力,只抓一手或偏向一种必然将导致畸形社会的产生。在西方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精神文明已经达到了与之经济媲美的高度,这两种高度都不是现阶段我国能够赶超的。但我们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我们自己的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完全不在同一个水平上,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的事实难以掩盖我们在道德上犯的诸如食品安全和生态恶化等问题。我们觉悟得很多,由此说的尤其是口号更多,但付诸行动的却凤毛麟角。横幅是没有力量的,现状就是证据。

如果非得将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比作社会的两条腿,那现今的中国必然是这样一种情况,代表经济的右腿粗壮有劲,骨骼惊奇,里面戴着护膝,外面穿着名贵西裤和皮鞋,护膝是防摔的;代表道德的左腿也穿着名牌(美曰其名传统美德),却营养不良、残疾沉积,没有保护措施,走路一拐一拐,时有断腿之险。这样一个社会站稳不易,别说走路呢,可我们时常却都是依靠右腿在奔跑着。我们拿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遮掩别人的左眼,拿老生常谈的传统美德粉饰别人的右眼,和谐美好的时代就是这样产生的。却不曾考虑到等我们右腿跑得太急,左腿跟不上节奏跌倒时,趴在地上的我们会作何感想。

从小我们都接受了太多关于传统美德的教育,熏陶得每个初中毕业的人都能胜任传统美德的代言人。但我们接受的恰恰只是这样一种课内教育,其结果必然是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我们的美德思想反应在口头上,作文里或者与师长的交流中,却在实际生活中连极度生硬的依样画葫芦都不会。我曾经很难理解为什么

在美国申请大学还要关注你以往的社区服务经历和实践能力,不就读个书吗,至于考察这些吗?这完全是一种中国式教育的思维惯性,我们只口头告诉你什么是奉献社会,是“利他”思想为主,而美国人用行动告诉你什么是服务社区,是“利他”行为为主。在美国的大街小巷,人们用行为诠释高素质高品德;在中国的中小学课堂,老师用成堆的道德品质书灌输传统美德。在对比中美教育成果后再去看中国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