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实验研究

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实验研究
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实验研究

文章编号 :100025870 (2002) 022******* 引 言

生剥蚀破 坏 , 这 在 材 料 磨 损 中 归 类 为 冲 蚀 磨 损 [ 1 ] 。

次切削材料 ,只能推挤或犁削材料而使材料变形 ,产 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笔者根

当砂粒一次或多次冲击使材料变形且变形程度超过

1 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及影响因素

1 . 1 水力喷砂切割套管

深 传 2002 年 第 26 卷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Vol. 26 No. 2

第 2 期 Journal of t 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China Apr. 2002

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实验研究

李根生1 , 牛继磊1 , 刘泽凯2 , 张 毅2

(1.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 ; 2.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 :根据材料冲蚀磨损理论和磨料射流切割原理 ,对利用水力喷砂射孔技术切割套管和近井地层岩石的机理 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水力喷砂射孔地面模拟实验 ,并在胜利油田现场进行了施工工 艺设计和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 ,在压力为 23~24 MPa 的条件下 ,水力喷砂射孔能有效地穿透套管并在天然砂岩上 射出直径 30 mm 以上 、达 780 mm 的孔眼 ,现场试验证实水力喷砂射孔油井增产效果明显 。水力喷砂射孔增产的 机理主要是解除近井地带污染 ,松弛密实圈 ,避免炮弹射孔的压实污染 ,增加地层渗透率并扩展油流通道 。

关键词 :水力喷砂 ;射孔 ;磨料射流 ;增产机理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 TE 257. 1 文献标识码 :A

塑性变形的情况下 ,套管表面冲蚀的典型形状是唇

形压坑 。在压坑附近的亚表层中形成应变层 ,一部

水力喷砂射孔是用地面压裂车将混有一定浓度 分材料被挤压到坑四周形成凸起唇缘 。

石英砂的水浆加压 ,通过油管泵送至井下 ,水砂浆通 过井下射孔工具的喷嘴喷射出高速射流 ,射穿套管 和近井地层 ,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射孔孔眼 。水 力喷砂射孔的介质是水砂浆 ,其中水流是携带加速 砂粒 、 输能量的载体 ,水流的动量传递给固体砂粒 后 ,砂粒被加速 ,当这些砂粒冲击靶物时 ,对靶物产

图 1 水力喷砂射孔切割套管原理示意图

磨料射流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出现的一种在水射流 石英砂粒一般具有负前角 ,其法向冲击难以一 中加入固 体 磨 料 颗 粒 用 于 切 割 、清 洗 、除 锈 的 新 技 术 ,对磨料射流的切割机理及影响因素已进行了大 生凸起或唇缘 。每种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延伸极限 ,

[ 2~7 ]

据材料冲蚀磨损理论和磨料射流切割原理 ,对水力 材料允许的延伸极限后 ,便会在材料表面产生裂纹 , 喷砂射孔切割套管和岩石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这相当于粒子对套管表面的“锻造”过程 。反复锻打 分析 ,并进行初步的室内和现场实验 。 挤压变形 ,导致材料呈片状脱落 ,表现为压坑 —形唇

—锻打 —剥落的变形磨损 。同时 ,在冲蚀坑内 ,飞溅 返回的砂粒反复以小冲击角切削 ,形成犁沟 。

在井下 ,喷砂射孔的流程是先切割套管 (延性材 影响水力喷砂射孔切割套管的因素主要有砂粒 料) ,然后切割近井地层岩石 (脆性材料) 。 冲击速度 、砂 粒 含 量 、砂 粒 磨 料 性 质 和 套 管 材

料 性 质 。砂粒的冲击速度取决于喷射压力及喷嘴直径等

在井下水力喷砂射孔初期 ,水射流夹带石英砂 因素 ,反映了砂粒的冲击动能 。实验表明 ,冲蚀量或 颗粒垂直冲击套管表面 ,如图 1 所示 。根据冲蚀磨

损理论 ,在砂粒入射能量大到足以使套管表面产生

冲蚀深度通常与冲击速度的 1. 5~4. 0 次方成正比 。 砂粒含量反映单位时间内砂粒的冲击密度和频率 ,

基金项目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课题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李根生 (1961 - ) ,男 (汉族) ,安徽石台人 ,教授 ,博士 ,现从事石油工程高压水射流技术研究 。

?32?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4月

取决于单位时间砂粒供给量。砂粒磨料性质包括砂

粒密度、度、度、球度等,中等粒度( 0. 4~0. 8 mm)的磨料比细与粗两种磨料的效果好。套管材

料性质主要表现为局部抗冲击变形的能力,屈服强

度是一个重要指标。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冲击角

度、距、体特性等。

1 .

2 水力喷砂切割岩石

水力喷砂穿透套管后即直接冲蚀切割水泥环和

近井地层岩石,如图2所示。水力喷砂对岩石这种

脆性材料的冲蚀机理远比对套管这种延性材料复杂

得多。某些研究已经揭示了磨粒冲击脆性材料的破

坏形式是产生赫兹锥状裂纹、径向裂纹和横向裂

纹[ 3 ]。冲击初期,强大的冲击载荷产生的拉应力首

先在岩石表面引起环状的赫兹锥形裂纹。然后,随

着接触力的增加,砂粒冲击的正下方将产生塑性变

形,切向应力分量引起一系列垂直于冲击表面的径

向裂纹。在冲击后期,砂粒开始卸载并离开岩石,残

余应力会形成一系列近似平行于冲击表面的横向裂

纹。这些横向裂纹延伸到岩石表面,形成破碎屑或

称破碎坑。在中等压力(50 M Pa)下,砂粒的冲击速

度将大大超过使岩石破碎的极限速度,因而可有效

地切割和破碎岩石。在砂粒冲击岩石产生裂纹的同

时,水流在水楔压力作用下挤入裂纹,起到延伸和扩

展裂纹的附加作用,从而增强冲蚀破碎能力。

图2水力喷砂射孔切割岩石原理示意图

影响水力喷砂射孔切割破碎岩石的因素主要有

流体参数、作参数、料和岩石的特性参数。

流体参数的影响受压力(或喷射速度)和喷嘴直

径控制。切割岩石深度随压力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

加,存在一个临界门限压力,低于门限压力就不能再

切割岩石。较大的喷嘴直径能增加切割深度,因为

磨料射流的有效速度增加。

工作参数的影响表现为冲击角度及供砂量的影

响。最佳冲击角度可取80°,尽可能减小切割据最大切割深度、嘴磨损、本等综合考虑合适的供砂速率,以体积浓度在 5 %~10 %为宜。

018 mm) 为好 。对大多数磨料 , 有锐角的颗粒切割

硬 粒 圆 喷 流 工 磨 喷 成

类 圆

高 调 压 前90

磨料特性参数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砂粒硬度 、粒 度 、 型 、 度等的影响 。硬度是指磨粒抵抗因冲击 力而破碎的能力 ,基本要求是磨粒的硬度应高于切

割岩石的 硬 度 。磨 粒 的 粒 度 应 以 中 等 粒 度 ( 0. 4 ~

效果比球状颗粒好 。对于石英砂

,球状颗粒反而切 深大 ,这是因为球状砂粒抵抗冲击破碎的能力强 。

岩石特性参数中 ,抗拉强度 、断裂韧性 、杨氏模 量对水力喷砂切割深度的影响最明显 。相反 ,对纯 水射流切割效果影响较大的岩石参数 ,如渗透率和 粒径等对喷砂切割效果影响不明显 。

2 水力喷砂射孔室内模拟实验

2 . 1 实验条件和方法

在室内用单喷嘴对天然砂岩进行了水力喷砂射 孔地面模拟实验 。试件由 3 块边长为 400 mm 的立 方形天然砂岩并排被混凝土浇固在 560 mm ×560 mm ×1380 mm 的长方体开口铁箱内 , 在砂岩 试 件 的一端取心得到直径为 177. 8 mm 的井筒 , 其内放 入一段外径为 139. 7 mm 、 厚为 7. 72 mm 的套管 , 四周用水泥浇固而成模拟井眼 ,如图 3 所示 。

图 3 水力喷砂射孔地面模拟实验试样模型

实验 所 用 的 主 要 设 备 为 两 台 高 压 柱 塞 泵 ( 50 M Pa 、 L/ min) 、 压软管线 、 压阀 、 力表 、 混 合磨料射流混砂罐等 。所用喷嘴是现场应用的普通 锥形硬质合金喷嘴 ,出口直径为 3. 7 mm ,喷嘴出口

到套管壁 面 的 距 离 ( 初 始 喷 距) 为 15 mm 。工 作 介

质为清水内按体积浓度为 5 %~6 %混入粒径为 0. 3

~0. 8 mm 球形石英砂而成的水砂浆 。

实验时对试件的 3 个方向进行了定点射孔 。主

要步骤如下 :将喷嘴固定在试件的套管内 ,喷嘴轴线 与套管轴线相互垂直 ; 打开上水阀 ,启动高压泵 ,调 压至实验压力 ( 受泵排量限制 ,实验压力为 23 ~24 M Pa) ;打开前混合磨料射流装置的出砂阀 , 对试件

进行定点 射 孔 实 验 并 开 始 计 时 ; 实 验 完 毕 , 计 时 停

止 ,关闭砂阀停泵 。

壁 第 26 卷 第 2 期 李根生等 :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实验研究

?33 ?

2 .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沿试样 3 个方向先后进行了单喷嘴定点水力喷

样 ,观测孔眼形状和尺寸 ,发现孔眼形状为中间粗 、 两端细的纺锤形 ,图 4 为实验后的岩样照片 。

砂射孔 实 验 , 结 果 见 表 1 。实 验 完 毕 , 剖 开 岩 石 试

表 1 水力喷砂射孔实验结果

射孔方向 左向 右向 正向

喷射压力

p/ MPa 24. 0 23. 5 23. 0 23. 0

喷射时间

t / min 4. 5 9. 5 16 34

套管孔径

d 1/ mm 4. 0 6. 0 8. 0 11. 0

岩石孔径

d 2/ mm 30 60

90

射孔孔深

h/ mm 170 280 750 780

备 注

同时穿透套 管 、岩 石 及 外 层 4 mm 厚钢板

穿透 壁 厚 为 7. 72 mm 套 管的时间约 1 min

实验结果说明水力喷砂射孔能在岩石中有效射

出一定深度和直径的孔眼 。在模拟实 验 压 力 为 23 ~24 M Pa 条件下 ,水力喷砂射孔能有效穿透套管并 在天然砂岩中射出直径 30 mm 以上 、深达 780 mm 的孔眼 。如果压力提高 ,预计射孔深度能达 1 m 以 上。

图 4 水力喷砂射孔实验岩样照片

3 水力喷砂射孔现场施工试验

现场施 工 试 验 是 在 史 125 井 进 行 的 。该 井 是

1997 年 4 月完钻的一口生产井 , 完钻 井 深 为 3 350

3 160. 8~3 171.

4 m ,28 # 层位于 3 224. 1 ~3 240. 8

m 。生产层套管为外径 139. 7 mm 、 厚为 7. 72 mm 的 P110 套管 。生产初期曾对 28 # 层进行常规炮弹 射孔并加砂 6 m 3 压裂 ,试油产能偏低 ( 6 m 3/ d) ,拟 上返到 23 # 层试油 。该井因固井质量差 , 不宜采用 常规射孔进行压裂改造 ,故对 23 # 层采用水力喷砂 射孔直接射开套管及油层 ,以提高井底完善度 。

设 计 用3 个 喷 砂 射 孔 枪 , 分 别 设 置 在 3 163 m ,

3 165 m 和 3 168 m 处 。每枪 3 个喷嘴 ,每个喷嘴直 径 3. 8 mm ,3 个喷嘴按 120°夹角排列 ,共射 9 孔 ,井 下施工管柱如图 5 所示 。

图 5 水力喷砂射孔井下

施工管柱示意图

施工步骤如下 :

(1) 用油管冲探砂面至人工井底 , 然后顶替成

防膨液约 40 m 3 ;

(2) 下入施工管柱 :63. 5 mm 油管 +Φ115 mm 水力锚 + 枪 1 + 枪 2 + 枪 3 + 球座 ,各部件所处的位 置即深度见图 5 ;

(3) 磁性定位 ,检查喷枪位置并校深 ;

(4) 配 溶 胶 液 135 m 3 , 配 备 粒 径 为 0. 4 ~ 0. 8 mm 的兰州砂 7. 5 m 3 ;

(5) 装 KQ350 型采油 树 , 四 道 绷 绳 加 固 , 装 油

套压力表 ;

m ,比施工前日产量提高 33 % ,且不含水 ,施工效果

磨 深 低

?34 ?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 年 4 月

(6 ) 接 好 地 面 管 汇 , 启 动 压 裂 车 , 试 压 至 55 M Pa ,持续 5 min 不刺不漏为合格 ; (7) 按泵注程 序 表 施 工 : 试 喷 5 min 后 正 式 喷

砂射 孔 80 min , 排 量 1. 5 m 3/ min , 泵 压 45 ~ 50 M Pa ,砂浓度为 5 %~10 % 。总用液量 230 m 3 ,用砂 量 7. 5 m 3 。

该井经水力喷砂射孔后 抽 汲 求 产 , 日 产 油 8.

3

良好 。

4 水力喷砂射孔增产机理分析 (1) 解除近井地带堵塞 。钻井 、 井以及油气水

流动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使围岩的孔隙 、 隙等流

动通道堵塞 ,导致近井地层渗透率降低 ,使流体流动 受阻 。水力喷砂射孔的冲击作用可有效除垢 、 蜡 、 解除堵塞 ,增加地层渗透率 。

(2) 解除密实圈 ,使井壁围岩松弛 。特别是对低 渗地层的松弛尤为重要 。在压力作用下 ,低渗透油 层的渗透率将更低 。水力喷砂射孔在大于油井直径 几倍的范围内解除压实效应 ,使井壁围岩松弛 ,从而 增大渗透率 (据前苏联岩石力学专家毕托克夫分析 , 松弛作用可使渗透率增大 3~8 倍) 。

(3) 避免炮弹射孔造成的压实污染 。普通射孔 弹是利用聚能穿甲原理破岩射孔 ,因而在射孔孔眼 周围形成致密挤压层 ,使得渗透率大大降低 ,造成严 重的射孔污染 。水力喷砂射孔不仅得到清洁通畅的 炮眼 ,而且能解除近井地层污染 。

(4) 水力喷砂射孔可用来在油井中进行水力喷 砂割缝 ,进一步增加油流通道 。

(5) 水力喷射压裂增产 。对由于地层原因不宜 实施普通炮弹射孔和压裂的井 ,可选择水力喷砂的 射孔完井措施或实施定向辅助压裂 。特别对裸眼水 平井 ,水力定向喷砂可以不隔离作业段就能有选择 地制造大 、小 裂 缝 及 其 复 杂 组 合 , 大 大 提 高 油 井 产 能。

5 结 论

(1) 水力喷砂射孔与磨料射流切割原理相似 ,对 套管的破坏机理有切割磨损和变形磨损两种形式 ,

对岩石的破坏形式是产生锥状裂纹 、径向裂纹和横 向裂纹 。 (2) 水力喷砂射孔深度和效率主要受流体参数 、

工作参数 、 料和岩石特性参数的影响 。 (3) 在压力为 23~24 M Pa 条件下 ,水力喷砂射 孔能在天然砂岩上有效地射出直径 30 mm 以上 、 达 780 mm 的孔眼 。如果压力提高 , 预计射孔深度 能进一步增加 。现场试验油井增产效果明显 。

(4) 水力喷砂射孔增产机理主要是解除近井地

带污染 ,松 弛 密 实 圈 , 避 免 炮 弹 射 孔 造 成 的 压 实 污

染 ,增加地层渗透率并扩展油流通道 。

(5) 水力喷砂射孔技术可作为不宜压裂井深穿 透射孔 、 渗透地层改造 、水力喷砂割缝 、水力喷射 压裂等增产措施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 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 1 ] 刘家浚 . 材料磨损原理及其耐磨性 [ M ] . 北京 :清华大

学出版社 ,1993.

[ 2 ] 沈忠厚 . 水射流理论与技术 [ M ] .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

社 ,1998.

ciation , 1995.

ting [ A ] . B HRA. Proceedings of t 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Jet Cutting Technology [ C ] . Ottawa , Canada ,1984. 249 - 265.

[ 5 ] ZEN GJ , KIM T J . A study of brittle mechanism applied

to abrasive wterjet processes[ A ] . B HRA. Proceedings of

ogy[ C] . Amsterdam ,t he Net herlands ,1990. 115 - 133. fects of t he abrasive material , operational parameters and

sive high pressure water jets when cutting rock [ A ] . B HRA. Proceedings of t 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Jet Cutting Technology[ C] . Japan , 1988. 357 - 376.

[7 ] 段雄 . 磨 料 射 流 切 割 机 理 的 显 微 研 究 [J ] . 高

压 水 射

流 ,1992 ,14 (2) :13 - 17.

(责任编辑 陈淑娴)

parametercomparativelymulticomponentcomputed are obtained numerical result 2 indicatevelocitieshe NMOinvelocitymedia wave ters ; words : horizontal ransverse isot ropic media ; double profile ; normal moveout velocity ; anisot ropic parame 2 IMPROVEMENT OF OIL PROD UCTION/ L I Gen 2sheng , N IU J i 2lei , L IU Ze 2kai , et al . Vol. 26 No. 2

Apr. 2002

Journal of t 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China ( 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

?Ⅲ?

moderate st rengt h of anisot ropy , which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t he inversion of Thomsen parameters using 2D multicomponent seismic data.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SMS OF HYD RAUL IC SAND BLASTING PERFORATION FOR

College of

Pet roleu m Engi neeri n g i n t he U ni versity of Pet roleu m , Chi na , Dongyi ng 257061/ S hiyou Dax ue X uebao ,

2002 , 26 ( 2) :31~34.

On t he basis of erosion wear t heory of materials and t he abrasive water jet cutting process , t he mechanisms of bot h casing cutting and formation rock cutting wit h hydraulic sand blasting perforation of oil wells are discussed ,

tion bot h in laboratory and on field are conducted.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 laboratory shows t hat t he casing can be easily cut wit h t he hydraulic sand blasting perforation. The sandstone can be perforated , and a hole wit h 30 mm in diameter and 780 mm in dept h can be made on t he sandstone at jetting pressure of 23~24 M Pa. The field test s show t he promising potential enhancement of oil production wit h t he technique. The improvement of

perimental st udy

Elect ronic Engi neeri n g i n t he U ni versity of Pet roleu m , Chi na , Dongyi ng 257061/ S hiyou Dax ue X uebao ,

2002 , 26 ( 2) :35~37.

ability of coiled t ubing is low , and t 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drill pipe is limited , t he hardenability and t he

pipe wit h curvat ure of t he drill pipe under an inner pressure is determined , and t he relations of limit moment and

fected by t he curvat ure , but t he position of middle layer is quitely affected by t he inner pressure and axial load. ial direction under t he action of inner pressure and t he axial resistance during drilling process. This result can t he t rack of whipstock.

t ubing ; limit moment

CALCULATION OF FL UID TEMPERATURE D ISTRIBUTION IN WELL BORE WITH HEAVY OIL PUMP/

Pet roleu m , Chi na , Dongyi ng 257061/ S hiyou Dax ue X uebao , 2002 , 26 ( 2) :38~40.

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应用(报告)1

TUHA R&D 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 研究及应用 吐哈石油钻采工艺研究院 2005年8月

目录 前言 一、立项背景 二、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简介 三、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的优点及应用范围 四、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在吐哈油田的适应性分析及选井条件 五、射孔工具改进研究 六、现场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七、认识和结论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研究及应用 吐哈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2005.8) 摘要:水力深穿透射孔的井下工具主要由控制部分、喷射系统和冲孔部分组成。它利用油管传输动力液,分别驱动井下两个不同的液马达,一个马达驱动铣刀完成套管铣孔开窗,另一马达实现地层径向钻孔实现深穿透射孔的目的,从而在油层和井筒之间建立一个直径大、长度长、清洁无污染的液流通道,同时将地层岩屑带走,套管和水泥环不会受伤害。由此克服了炮弹射孔粉压作用造成的二次污染。 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是低渗地层完井、地层改造、提高采收率的一项有效新技术,为油田提供了一种改变传统增产增注和改善剖面矛盾的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水力射孔技术在吐哈油田的研究、应用情况及效果等。 主题词:水力深穿透射孔控制部分地面系统井下工具应用效果 前言 最早的水力射孔主要以喷嘴固定和套管对称割缝等形式来实现,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喷嘴在井下不能径向移动延伸,射出的孔眼径向距离短,孔道尺寸形状不规则,对油井套管和固井水泥环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或损坏,射孔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在美国、加拿大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射孔技术,虽然该技术在数十年的发展中,进行了多次技术升级,但归根到底不外乎以下两种主要模式:第一、套管冲孔+高压水力喷射切割岩石射孔;第二、套管钻孔开窗+水力地层径向钻孔射孔。前者是最早研制开发的,高压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的实质是完全利用水力作用,液压冲击头冲开套管,带软管的喷射头从冲击头的中心孔中径向向外伸出,以高压流体切割地层的方式完成射孔的。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美国已应用数百口油水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89年成立的Penetrator加拿大公司对前者进行了升级,且产品已经商品化,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其主要特点是降低了射孔系统工作压力,由原来的70MPa 降低到24-26MPa,提高了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它是在作业的过程中利用油管传输动力液,在地面控制压力的变化,进而控制井下射孔工

水力喷砂射孔工艺及在现场的应用样本

水力喷砂射孔工艺及在现场的应用 前言 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越来越多的储量得到动用。可是由于储层地质特征或井身结构不适宜直接进行水力压裂或酸化改造 ,如对于固井质量不好、上下有水层、地层压力过高而不能进行压裂改造的极小薄层、薄互层等要求射孔位置精度较高的井 ,为了实现有效挖潜目的层 ,水力喷砂射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水力喷砂射孔是用地面压裂车将混有一定浓度石英砂的水浆加压, 经过油管泵送至井下, 水砂浆经过井下射孔工具的喷嘴喷射出高速射流, 刺穿套管和近井地层, 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射孔孔眼, 水力喷砂射孔能够产生比常规射孔更大更深的射孔孔眼, 高度可由地面调节, 特别是水力喷砂射孔能够避免常规射孔产生的压实带, 而且应力松弛带动井筒裂缝的张开和孔隙度渗透率得到提高, 同时孔跟不会上下延伸沟通水层, 因此水力喷射具有很强的技术特色, 对底水或者气顶等特殊油藏改造尤为适宜。 1工作原理及特点 1.1 工作原理 由动量-冲量定律可知 ,高压泵将带有磨料(一般是石英砂)的液体 ,从油管经特制的喷嘴将压头转换为速度 ,即给液流中的砂粒以动量 ,该动量与套管、岩层或其它障碍物接触时,动量的速度突然降为0 ,此时含砂射流以冲量做功 ,于是便产生了水力喷砂射孔技术。 1.2 特点 喷砂射孔与普通射孔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穿透深 ,对污染半径小的储层能够起到射孔、解堵的双重目的;在孔眼周围形成清洁通道 ,不会形成压实带造成储层伤害;射孔孔径较大;能够根据不同的井身结构和层段有选择地进行射孔。 2喷砂射孔方案设计方法 2.1 喷射参数的设计 (1) 喷射排量。 喷砂射孔过程首先需要确定最小的施工排量 ,确保喷射过程砂浆的顺利排

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应用(报告)1

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 研究及应用 吐哈石油钻采工艺研究院 2005年8月 TUHA R&D

目录 前言 一、立项背景 二、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简介 三、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的优点及应用范围 四、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在吐哈油田的适应性分析及选井条件 五、射孔工具改进研究 六、现场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七、认识和结论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研究及应用 吐哈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2005.8) 摘要:水力深穿透射孔的井下工具主要由控制部分、喷射系统和冲孔部分组成。它利用油管传输动力液,分别驱动井下两个不同的液马达,一个马达驱动铣刀完成套管铣孔开窗,另一马达实现地层径向钻孔实现深穿透射孔的目的,从而在油层和井筒之间建立一个直径大、长度长、清洁无污染的液流通道,同时将地层岩屑带走,套管和水泥环不会受伤害。由此克服了炮弹射孔粉压作用造成的二次污染。 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是低渗地层完井、地层改造、提高采收率的一项有效新技术,为油田提供了一种改变传统增产增注和改善剖面矛盾的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水力射孔技术在吐哈油田的研究、应用情况及效果等。 主题词:水力深穿透射孔控制部分地面系统井下工具应用效果 前言 最早的水力射孔主要以喷嘴固定和套管对称割缝等形式来实现,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喷嘴在井下不能径向移动延伸,射出的孔眼径向距离短,孔道尺寸形状不规则,对油井套管和固井水泥环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或损坏,射孔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在美国、加拿大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射孔技术,虽然该技术在数十年的发展中,进行了多次技术升级,但归根到底不外乎以下两种主要模式:第一、套管冲孔+高压水力喷射切割岩石射孔;第二、套管钻孔开窗+水力地层径向钻孔射孔。前者是最早研制开发的,高压水力喷射深穿透射孔技术的实质是完全利用水力作用,液压冲击头冲开套管,带软管的喷射头从冲击头的中心孔中径向向外伸出,以高压流体切割地层的方式完成射孔的。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美国已应用数百口油水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89年成立的Penetrator加拿大公司对前者进行了升级,且产品已经商品化,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其主要特点是降低了射孔系统工作压力,由原来的70MPa 降低到24-26MPa,提高了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它是在作业的过程中利用油管传输动力液,在地面控制压力的变化,进而控制井下射孔工

水利喷砂水力喷射

水力喷射定点压裂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水力喷砂压裂技术原理:射流在喷射通道中形成增压。环空中泵入流体增加环空压力,喷射流体增压和环空压力的叠加超过破裂压力压开地层。 水力喷砂射孔参数设计优化 1、喷嘴选择: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较高的流量系数。 2、压力、流速根据水力学的动量定律,当喷嘴的截面一定时,射流速度与压力成正比。试验证明,当通过喷嘴的流速保持在120米/秒、工作压力12MPa以上时,可以取得较好的切割效能。 3、喷射时间在一定的工作压力下,当射流达到一定深度后,继续延长喷射时间是无意义的。喷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 4、含砂浓度:含砂量越高,切割效能越好。但是,过多的含砂量容易引起砂堵,并会在途中互相碰撞,降低速度,影响喷射效果。确定砂浓度120 kg/m3。 5、砂粒直径砂粒直径越大,质量越大,冲击力就越大。一般讲,砂粒直径取喷嘴直径的1/6为最佳,确定选用40-70目和20-40目的石英砂或陶粒均适用。 6、围压:射孔深度随着围压的增大成线性递减。 (三)水力喷砂压裂工艺步骤 1、洗井,下喷射工具到预定位置,进行水力喷砂射孔。 2、泵入前置液,环空迅速增压产生裂缝,排量增加到设计压裂排量,进入主压裂施工程序,施工结束。 3、关井、放喷、压井上提油管到上一个压裂的位置。 4、重复以上步骤,至整个井段压裂结束。 创新点: 创新点一:设计优化水力喷砂射孔所需的流速、最佳喷射时间、喷砂液浓度、砂粒直径等参数。 创新点二:利用水力喷砂射孔定点压裂工艺技术,不用机械封隔一趟管柱实现多段改造。压裂排量:考虑压裂液摩阻、喷嘴的节流压差、裂缝延伸压力、喷射工具强度、套管强度、压裂限压等。 创新点三:水力喷射压裂管柱结构设计,实现多段压裂,又能解决砂堵后的反洗问题。管柱结构:引鞋+筛管+单流阀+短节+喷枪+油管 关键技术:应用了高耐磨喷嘴 喷嘴需承受高压和高速工作液的冲蚀,容易导致喷嘴变形、破损。要求喷嘴具有高耐磨性,是保证工艺成功的关键。 主要技术特点:水力喷射压裂技术是一项能有效控制裂缝起裂的增产措施。只在指定的位置处进行压裂造缝。 结论: 1、水力喷射定点压裂是集水力喷砂射孔、压裂、封隔一体化的新型改造技术,是一种精准、高效、经济、安全的分段增产技术。 2、是解决裸眼井、割缝管完井、水平井、直井分段压裂的尖端技术。 3、目前国内水力喷射工具与国外存在差距,普遍存在磨损,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水力喷砂射孔工艺及在现场的应用

水力喷砂射孔工艺及在现场的应用前言 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越来越多的储量得到动用。但是由于储层地质特征或井身结构不适宜直接进行水力压裂或酸化改造 ,如对于固井质量不好、上下有水层、地层压力过高而不能进行压裂改造的极小薄层、薄互层等要求射孔位置精度较高的井 ,为了实现有效挖潜目的层 ,水力喷砂射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水力喷砂射孔是用地面压裂车将混有一定浓度石英砂的水浆加压,通过油管泵送至井下,水砂浆通过井下射孔工具的喷嘴喷射出高速射流,刺穿套管和近井地层,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射孔孔眼,水力喷砂射孔可以产生比常规射孔更大更深的射孔孔眼,高度可由地面调节,尤其是水力喷砂射孔可以避免常规射孔产生的压实带,并且应力松弛带动井筒裂缝的张开和孔隙度渗透率得到提高,同时孔跟不会上下延伸沟通水层,所以水力喷射具有很强的技术特色,对底水或者气顶等特殊油藏改造尤为适宜。 1工作原理及特点 1.1 工作原理 由动量-冲量定律可知 ,高压泵将带有磨料(通常是石英砂)的液体 ,从油管经特制的喷嘴将压头转换为速度 ,即给液流中的砂粒以动量 ,该动量与套管、岩层或其他障碍物接触时,动量的速度突然降为0 ,此时含砂射流以冲量做功 ,于是便产生了水力喷砂射孔技术。 1.2 特点

喷砂射孔与普通射孔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穿透深 ,对污染半径小的储层可以起到射孔、解堵的双重目的;在孔眼周围形成清洁通道 ,不会形成压实带造成储层伤害;射孔孔径较大;可以根据不同的井身结构和层段有选择地进行射孔。 2喷砂射孔方案设计方法 2.1 喷射参数的设计 (1) 喷射排量。 喷砂射孔过程首先需要确定最小的施工排量 ,确保喷射过程砂浆的顺利排出。根据理论分析及现场经验 ,应用密度2.65g/cm3的石英砂进行喷射施工,10%砂比顺利返出 ,一般要求流速大于1.2 m/ s。在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井身结构确定最低施工排量 ,例如对于内径124.26 mm套管×外径73 mm油管 ,要保证砂浆的顺利返出 ,至少要求排量大于0.3m3/min ,现场一般采用0.5 m3/ min。 (2) 喷射层位及喷枪个数。 喷枪一般长度为35~40cm ,可以根据地质要求及油层厚度确定下入喷枪的位置及个数。一般来讲,排量1.0m3/min ,对于喷嘴直径3.8m左右的工具可以保证8孔孔眼压差20MPa。例如,对于3000 m以内的油井 ,在地面设备许可的条件下排量达到3.0 m3/min ,可以下入8只喷枪 ,共24孔。 根据试验及理论分析 ,水力喷砂射孔过程的喷射时间、喷射深度及压力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V0=240Q/nπd2 (1)

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实验研究

文章编号 :100025870 (2002) 022******* 引 言 生剥蚀破 坏 , 这 在 材 料 磨 损 中 归 类 为 冲 蚀 磨 损 [ 1 ] 。 次切削材料 ,只能推挤或犁削材料而使材料变形 ,产 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笔者根 当砂粒一次或多次冲击使材料变形且变形程度超过 1 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及影响因素 1 . 1 水力喷砂切割套管 深 传 2002 年 第 26 卷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Vol. 26 No. 2 第 2 期 Journal of t 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China Apr. 2002 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实验研究 李根生1 , 牛继磊1 , 刘泽凯2 , 张 毅2 (1.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 ; 2.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 :根据材料冲蚀磨损理论和磨料射流切割原理 ,对利用水力喷砂射孔技术切割套管和近井地层岩石的机理 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水力喷砂射孔地面模拟实验 ,并在胜利油田现场进行了施工工 艺设计和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 ,在压力为 23~24 MPa 的条件下 ,水力喷砂射孔能有效地穿透套管并在天然砂岩上 射出直径 30 mm 以上 、达 780 mm 的孔眼 ,现场试验证实水力喷砂射孔油井增产效果明显 。水力喷砂射孔增产的 机理主要是解除近井地带污染 ,松弛密实圈 ,避免炮弹射孔的压实污染 ,增加地层渗透率并扩展油流通道 。 关键词 :水力喷砂 ;射孔 ;磨料射流 ;增产机理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 TE 257. 1 文献标识码 :A 塑性变形的情况下 ,套管表面冲蚀的典型形状是唇 形压坑 。在压坑附近的亚表层中形成应变层 ,一部 水力喷砂射孔是用地面压裂车将混有一定浓度 分材料被挤压到坑四周形成凸起唇缘 。 石英砂的水浆加压 ,通过油管泵送至井下 ,水砂浆通 过井下射孔工具的喷嘴喷射出高速射流 ,射穿套管 和近井地层 ,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射孔孔眼 。水 力喷砂射孔的介质是水砂浆 ,其中水流是携带加速 砂粒 、 输能量的载体 ,水流的动量传递给固体砂粒 后 ,砂粒被加速 ,当这些砂粒冲击靶物时 ,对靶物产 图 1 水力喷砂射孔切割套管原理示意图 磨料射流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出现的一种在水射流 石英砂粒一般具有负前角 ,其法向冲击难以一 中加入固 体 磨 料 颗 粒 用 于 切 割 、清 洗 、除 锈 的 新 技 术 ,对磨料射流的切割机理及影响因素已进行了大 生凸起或唇缘 。每种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延伸极限 , [ 2~7 ] 据材料冲蚀磨损理论和磨料射流切割原理 ,对水力 材料允许的延伸极限后 ,便会在材料表面产生裂纹 , 喷砂射孔切割套管和岩石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这相当于粒子对套管表面的“锻造”过程 。反复锻打 分析 ,并进行初步的室内和现场实验 。 挤压变形 ,导致材料呈片状脱落 ,表现为压坑 —形唇 —锻打 —剥落的变形磨损 。同时 ,在冲蚀坑内 ,飞溅 返回的砂粒反复以小冲击角切削 ,形成犁沟 。 在井下 ,喷砂射孔的流程是先切割套管 (延性材 影响水力喷砂射孔切割套管的因素主要有砂粒 料) ,然后切割近井地层岩石 (脆性材料) 。 冲击速度 、砂 粒 含 量 、砂 粒 磨 料 性 质 和 套 管 材 料 性 质 。砂粒的冲击速度取决于喷射压力及喷嘴直径等 在井下水力喷砂射孔初期 ,水射流夹带石英砂 因素 ,反映了砂粒的冲击动能 。实验表明 ,冲蚀量或 颗粒垂直冲击套管表面 ,如图 1 所示 。根据冲蚀磨 损理论 ,在砂粒入射能量大到足以使套管表面产生 冲蚀深度通常与冲击速度的 1. 5~4. 0 次方成正比 。 砂粒含量反映单位时间内砂粒的冲击密度和频率 , 基金项目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课题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李根生 (1961 - ) ,男 (汉族) ,安徽石台人 ,教授 ,博士 ,现从事石油工程高压水射流技术研究 。

水力压裂概述

水力压裂增加原油产量的机理概述 水力压裂是一项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油气井增产措施,水力压裂法是 目前开采天然气的主要形式,要求用大量掺入化学物质的水灌入页岩层 进行液压碎裂以释放天然气。这项技术在10年中在美国被大范围推广, 但美国人正在担忧这项技术将污染水源,从而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 身体健康。并认为这种技术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包括使自来水自 燃,引发小幅地震等。但目前它仍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增产措施。 水力压裂是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 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憋起高压,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 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在井底附近地层产生裂缝。继续注入带有支撑 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支撑剂 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内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填砂裂 缝,使井达到增产增注目的工艺措施。该项技术不仅广泛用于低渗透油 气藏,而且在中、高渗油气藏的增产改造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水力 压裂增产增注的原理主要是降低了井底附近地层中流体的渗流阻力和改 变流体的渗流状态,使原来的径向流动改变为油层与裂缝近似性的单向 流动和裂缝与井筒间的单向流动,消除了径向节流损失,大大降低了能 量消耗,因而油气井产量或注水井注入量就会大幅度提高。如果水力裂 缝能连通油气层深处的产层(如透镜体)和天然裂缝,则增产的效果会更 明显。另外,水力压裂对井底附近受损害的油气层有解除堵塞作用。 一、水力压裂造缝机理 (一)应力分析 在水力压裂中,了解造缝的形成条件、裂缝的形态(垂直或水平)、方 位等,对有效地发挥压裂在增产、增注中的作用都是很重要的。在区块 整体压裂改造和单井压裂设计中,了解裂缝的方位对确定合理的井网方 向和裂缝几何参数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有利的裂缝方位和几何参数不仅 可以提高开采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最终采收率,相反,则可能会出现 生产井过早水窜,降低最终采收率。 一般情况下,地层中的岩石处于压应力状态,作用在地下岩石某单 元体上的应力为垂向主应力和水平主应力。 1.地应力 作用在单元体上的垂向应力来自上覆层的岩石重量,它的大小可以根据 密度测井资料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