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 教案

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  教案
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  教案

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会用搜索算法、推理方法和机器学习求解简单问题,如证明定理、机器推理、建造简单的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分析和理解。

要求

了解人工智能的提出,几种智能观,人工智能重要的研究领域,以及人工智能求解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数学方法的不同;

掌握启发式搜索概念,会用搜索方法求解简单问题

掌握归结推理方法,会用归结法证明定理,求解问题。

掌握一种不确定推理方法,会建造带有不确定推理的专家系统。

了解其它的推理方法;

掌握知识的表示方法,会用来表达某一具体的场景;

掌握机器学习概念和学习模型,会用实例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了解数据挖掘的过程,会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做数据挖掘;

掌握自然语言理解的过程,会用基本的切分和语法分析方法做自然语句分析;

理解神经网络实现智能的另一种观点。掌握BP神经网的工作原理,会用来求解(如识别)问题;

了解遗传算法(GA)概念及如何使用遗传算法

参考资料:

《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张仰森,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工智能》,蔡自兴

《人工智能原理》,石纯一黄昌宁王家钦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人工智能》(上下册),陆汝铃编著,科学出版社,1996

《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田盛丰、黄厚宽,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高级人工智能》,史忠植,科学出版社,1998

《人工智能基础》,高济、朱森良、何钦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

1.1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计算机所能处理对象的改变:纯粹数值计算→非数值计算(自然语言理解、图象语音识别、专家系统、机器博弈系统等等符号知识处理)

?试探性搜索、启发式搜索、不确定性推理方法更符合人类思维过程。也就是说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没有算法解或即使有算法解但在当今计算技术不能实现。对这类问题可行的解决方法是搜索、试探,加上经验的启发式知识。这是一种来自专门领域的经验知识,限于特定场合,经常会取得成功但又不能保证必然成功,常能求得有关问题的满意解答。

医生一定能根据病人的症状诊断出是何种疾病吗?我们能用传统的算法设计一个程序进行疾病诊断吗?能用传统的算法设计一个程序能理解自然语言所组成的文档的含义吗?

以上原因促使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

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孕育期(1956年以前)——从理论、技术和物质上奠定基础

?成长期(1956-1972)——逻辑推理机程序、跳棋程序、通用问题求解(GPS:General Problem Solver)、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

LISP/PROLOG

?发展期(1972-)——知识工程、专家系统(MYCIN,探矿系统)?学习期

1.2 什么是人工智能

1.什么是人类智能?有何特点?计算机到底能不能有人类智能?

英国数学家Turing于1950提出的著名的Turing实验。

识别、推理、联想、自学习...(人脑的智能很复杂!)

计算机到底能不能有人类智能,至今没有完整的论证(人工智能是一门正在探索和发展的学科,至今还没有完全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人工智能与人脑的智能还相差很远)

2.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简称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如何制造出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延伸人类智能的学科。

已实现的人工智能系统:

?第一个人工智能专家系统DENDRAL,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质谱数据,推断出

给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该系统得到甚至超过化学专家水平。该系统是由Stanford大学的Feigenbaum领导研制成功的。

?医疗专家系统MYCIN

?探矿专家系统PROSPECTOR

?1995年美国智能机器人驾驶汽车以55km/h速度从东部一直开到西部(机

器视觉)

?1997年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与IBM深蓝巨型机上的博弈系统对弈

?自然语言理解系统

?机器翻译系统

?机器证明系统(证明了“四色问题”、数学中的定理)

1.3 AI的研究途径、方法、不同学派

1.目标:

近期目标:使机器更聪明

远期目标:探讨研制智能机

2. 方法、途径

?仿生学方法:对人脑思维进行生理学模拟,通过微观方法直接模拟人脑和神

经系统的结构功能

?计算机方法:利用计算机科学的观点,从宏观上模拟人的智能活动

?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算法求解问题

?心理学方法:建立心理学模型,利用启发式程序求解问题

3.人工智能研究的各种学派及其理论

?功能模拟,符号演绎

模拟人脑的逻辑思维,将问题和知识表示成某种逻辑网络,采用符号推演的方法,实现搜索、推理、学习等功能。这种方法目前还在使用,人工智

能研究中的很多成果都是用该方法取得的,如定理证明,自动推理,专家系统、博弈系统等。

采用这种方法的研究者称为心理学派或逻辑学派或符号主义,代表人物是NILSSON,本课程就是讲解这种研究方法。

?结构模拟,神经网络计算

根据人脑的生理结构和工作机理,研究和实现计算机智能。因为人脑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网络,所以该研究途径就是用人工神经元组成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存储信息和知识,用神经计算(数值计算)的方法实现自学习、联想、识别和推理功能。神经网络具有高度的并行分布性。该研究方法适于实现图象、声音信息识别。

采用这种研究途径称为生理学派或连接主义,代表人物是Newell

?行为模拟,控制进化

这种方法模拟人在控制过程中的智能活动和行为特性(自寻优,自适应,自学习),强调“现场AI”(situated AI)即智能系统或智能机器能与环境交互,能对环境进行感知从而表现出智能行为,也就是说智能行为不需要知识从而与“符号主义”相悖。

这种方法的研究者称为行为主义、进化主义或控制论学派。代表人物是MIT的Brooks教授。

人工智能是引起争议最多的学科之一,因而各种研究学派在发展的过程都经历了许多挫折.

?通过什么途径有效地实现智能(如符号演绎推理,知识工程,神经网络计算,

图搜索技术,不确定推理等).

?人工智能的研究范围问题,一般认为包括:知识表示,推理技术,自然语言理

解,知识工程,计算机视觉等许多方面.引起争议的原因,第一是由于边界不

分明,某些分支与数学有交界(如定理证明,谓词逻辑),或与语言学有交界(如自然语言理解),或与心理学有交界(如认知模型),或与电子学机械学有交界(如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第二是由于科学的发展,各分支的内容在不断的变

化.第三,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一些传统的观念在发生变化,例如在历史上

认为数值计算发展到符号演算是AI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在近年的研究中,计

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的研究中又回到了数值计算的现象,提高了数学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地位.

1.4 AI的研究领域

?搜索算法:状态空间图、博弈树搜索

?推理方法:归结推理、不确定性推理

?自然语言理解:不仅能识别文字而且能理解文本含义的机器系统

?模式识别(图象与语音识别)

?知识工程(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数据库、知识运用等一系列知识处理技术,是以知识为中心来组织智能系统)

?神经网络技术

?专家系统

?机器人

1.5 人工智能求解方法的特点

?AI研究的是以符号表示的知识而不是数值数据为研究对象;

?AI中采用的启发式搜索算法(Heuristic Research Algorithm)而不是常规的算法(Algorithm)

?控制结构与知识是分离的

?允许出现不正确的答案

1.6 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

1.人类智能特性

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

2.人工智能特性

机器感知能力机器思维能力(知识表示)机器行为能力

第二章知识表示

2.1知识及其表示

1.知识的概念

Feigenbaum认为知识是经过削减、塑造、解释和转换的信息。简单地说,知识是经过加工的信息。

Bernstein说知识是特定领域的描述、关系和过程组成。

Hayes-Roth认为知识是事实、信念和启发式规则。

知识可从(范围,目的,有效性)加以三维描述。其中知识的范围是由具体到一般,知识的目的是由说明到指定,知识的有效性是由确定到不确定。例如“为了证明A→B,只需证明A∧~B是不可满足的”这种知识是一般性、指示性、确定性的。而像“桌子有四条腿”这种知识是具体的、说明性、不确定性。

知识表示是研究用机器表示知识的可行性、有效性的一般方法,是一种数据结构与控制结构的统一体,既考虑知识的存储又考虑知识的使用。知识表示可看成是一组描述事物的约定,以把人类知识表示成机器能处理的数据结构。

2.人工智能系统所关心的知识

一个智能程序高水平的运行需要有关的事实知识、规则知识、控制知识和元知识。

事实:是有关问题环境的一些事物的知识,常以“...是...”的形式出现。如事物的分类、属性、事物间关系、科学事实、客观事实等,在知识库中属于低层的知识。如雪是白色的、鸟有翅膀、张三李四是好朋友。

规则:是有关问题中与事物的行动、动作相联系的因果关系知识,是动态的,常以“如果...那么...”形式出现。特别是启发式规则是属于专家提供的专门经验知识,这种知识虽无严格解释但很有用处。

控制:是有关问题的求解步骤,技巧性知识,告诉怎么做一件事。也包括当有多个动作同时被激活时应选哪一个动作来执行的知识。

元知识:是有关知识的知识,是知识库中的高层知识。包括怎样使用规则、解释规则、校验规则、解释程序结构等知识。

2.2 逻辑表示法

对知识通过引入谓词、函数来加以形式描述,获得有关的逻辑公式,进而以机器内部代码表示。

设在一个房间里,有一个机器人ROBOT,一个壁室ALCOVE,一个积木块BOX,两个桌子A和B。机器人可把积木块BOX从一种状态变换成另一种状态。

引入谓词:

TABLE(A)表示A是桌子

EMPTYHANDED(ROBOT)表示机器人双手是空的

AT(ROBOT,A)表示机器人在A旁

HOLDS(ROBOT,BOX)表示机器人拿着积木块

ON(BOX,A)表积木块BOX在A上

2.3产生式表示法

产生式是一种知识表达方法,具有和Turing机一样的表达能力。

2.3.1 事实与规则的表示

事实可看成是断言一个语言变量的值或是多个语言变量间的关系的陈述句,语言变量的值或语言变量间的关系可以是一个词。不一定是数字。如雪是白色的,其中雪是语言变量,其值是白色的。John喜欢Mary,其中John、Mary是两个语言变量,两者的关系值是喜欢。

一般使用三元组(对象,属性,值)或(关系,对象1,对象2)来表示事实,其中对象就是语言变量,若考虑不确定性就成了四元组表示(增加可信度)。这种表示的机器内部实现就是一个表。

如事实“老李年龄是35岁”,便写成(Lee,age,35)

事实“老李、老张是朋友”,可写成(friend,Lee,Zhang)

对于规则是表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以下列形式表示:

condition->action

condition作为前件或模式,而action称作动作或后件或结论。前件部分常是一些事实Ai的合取,而结论常是某一事实B,如考虑不确定性,需另附可信度度量值。

2.3.2 产生式系统的组成和推理

多数较为简单的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都是以产生式表示知识的,相应的系统称作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由知识库和推理机两部分组成。其中知识库由规则库和数据库组成。规则库是产生式规则的集合,数据库是事实的集合。

规则是以产生式表示的。规则集蕴涵着将问题从初始状态转换解状态的那些变换规则,规则库是专家系统的核心。规则可表成与或树形式,基于数据库中的事实对这与或树的求值过程就是推理。

数据库中存放着初始事实、外部数据库输入的事实、中间结果事实和最后结果事实。

推理机是一个程序,控制协调规则库与数据库的运行,包含推理方式和控制策略。

产生式系统的推理方式有正向推理、反向推理和双向推理

正向推理:从已知事实出发,通过规则库求得结论,或称数据驱动方式。推理过程是

规则集中的规则前件与数据库中的事实进行匹配,得匹配的规则集合。

从匹配规则集合中选择一条规则作为使用规则。

执行使用规则的后件。将该使用规则的后件送入数据库中

重复这个过程直至达到目标

具体说如数据库中含有事实A,而规则库中有规则A->B,那么这条规则便是匹配规则,进而将后件B送入数据库中。这样可不断扩大数据库直至包含目标便成功结束。如有多条匹配规则需从中选一条作为使用规则,不同的选择方法直接影响着求解效率,选规则的问题称作控制策略。正向推理会得出一些与目标无直接关系的事实,是有浪费的。

反向推理:从目标(作为假设)出发,反向使用规则,求得已知事实,或称目标驱动方式,推理过程是:

规则集中的规则后件与目标事实进行匹配,得匹配的规则集合;

从匹配的规则集合中选择一条规则作为使用规则;

将使用规则的前件作为子目标;

重复这个过程直至各子目标均为已知事实成功结束;

如果目标明确,使用反向推理方式效率较高。

双向推理:同时使用正向推理又使用反向推理。

2.3.3 产生式表示的特点

产生式表示格式固定,形式单一,规则(知识单位)间相互较为独立,没有直接关系使知识库的建立较为容易,处理较为简单的问题是可取的。另外推理方式单纯,也没有复杂计算。特别是知识库与推理机是分离的,这种结构给知识的修改带来方便,无须修改程序,对系统的推理路径也容易作出解释。所以,产生式表示知识常作为构造专家系统的第一选择的知识表示方法。

2.4 语义网络表示法

逻辑表示法和产生式表示法常用于表示有关论域中各个不同状态间的关系,然而用于表示一个事物同其各个部分间的分类知识就不方便了。槽(slot)与填槽表示方法便于表示这种分类知识。语义网络和框架表示方法就属于其中的两种。

2.4.1 语义网络的结构

语义网络是对知识的有向图表示方法。一个语义网络是由一些以有向图表示的三元组(结点1,弧,结点2)连接而成。

结点表示概念、事物、事件、情况等。

弧是有方向的有标注的。方向体现主次,结点1为主,结点2为辅。弧上的标注表示结点1的属性或结点1和结点2之间的关系。

如事实“雪是白色的”,可表示成:

如规则“如果A那么B”,可表示成:

这样事实与规则的表示是相同的,区别仅是弧上的标注有别。

从逻辑表示法来看,一个语义网络相当于一组二元谓词。因为三元组(结点1,弧,结点2)可写成P(个体1,个体2),其中个体1、个体2对应于结点1、结点2,而弧及其上标注的结点1与结点2的关系由谓词P来体现。

语义网络视作一种知识的单位,人脑的记忆是由存储了大量的语义网络来体现的。而产生式表示法是以一条产生式规则作为知识的单位,而各条产生式规则没有直接的联系。

结点间的关系有isa,a-part-of,is型

(1)ISA链用来表示具体-抽象关系,或说表示一种隶属关系,体现某种层次分类。特点是具体层结点可继承抽象层结点的属性。

(2)a-part-of链用来表示部分-全体关系,或说表示包含关系。特点是part-of 关系下各层结点的属性可能是很不相同的。

(3)is链用于表示一个结点是另一个结点的属性

例:苹果的语义网络

2.4.2 语义网络表示下的推理

语义网络表示下的推理方法不像逻辑表示法和产生式表示法的推理方法那

样明了。语义网络表示法是依匹配和继承来进行推理的。最简单的isa关系下的推理是直接继承,如:

也可以将语义网络引入逻辑含义,表示出∧,∨,~关系,便可以使用归结推理法。

还有人将语义网络中的结点看成有限自动机(DFA),为寻求几个概念间的关系,起动相应的自动机,如有回合点便可求得解答。

2.5 框架表示法

2.5.1 框架理论

1975年Minsky的论文“A framework for respresenting knowledge”中提出了框架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人脑已存储有大量典型情景,当人面临新的情景时,就从记忆中选择一个称为框架的基本知识结构,这个框架是以前记忆的一个知识空框,而其具体内容依新的情景而改变,对这空框的细节加工修改和补充,形成对新情景的认识又记忆于人脑中。框架理论将框架视作的知识单位,将一组有关的框架连接起来便形成框架系统。系统中不同框架可以有共同结点,系统的行为由系统内框架的变化来表现的。推理过程是由框架间的协调来完成的。

框架表示法是一种适应性强、概括性高、结构化良好、推理方式灵活又能把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相结合的知识表示方法。

2.5.2 框架结构

框架是由若干结点和关系(统称为槽slot)构成的网络。是语义网络一般化形式化的一种结构,同语义网络没有本质区别。将语义网络中结点间弧上的标注也放入槽内就成了框架表示法。

框架是表示某一类情景的结构化的一种数据结构。框架由框架名和一些槽(slot)组成,每个槽有一些值,槽值可以是逻辑的、数字的,可以是程序、条件、默认值或是一个子框架。槽值含有如何使用框架信息、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信息、预计未实现该如何做的信息等。

框架的一般格式:

FRAMEWORK:

:value

...

:value

:value

...

:value

...

例:

framework: <大学教师>

类属:<教师>

学历:(学士,硕士,博士)

专业:<学科专业>

职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外语:

范围:(英,法,德,...)

默认:英

水平:(优、良、中、差)

默认:良

2.5.3 框架表示下的推理

框架表示法没有固定的推理机理。但框架系统的推理和语义网络一样遵循匹配和继承的原则,而且框架中如if-needed、if-added等槽的槽值是附加过程,在推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确定一个人的年龄,已匹配的知识库中的框架为槽名

年龄:NIL

if-needed:ASK

if-added:CHECK

在推理的过程中便启动了if-needed和if-added两个槽的附加过程ASK和CHECK。

4.5.4 框架与产生式表示法的比较

2.6 面向对象的表示法

2.7 脚本表示法

2.8 过程表示法

2.9 状态空间表示法:用来表示问题及其搜索过程的一种方法。

1.问题状态空间的构成

(1)状态:是描述问题求解过程中不同时刻状况的数据结构。一般用一组变量的有序集合表示:

Q=(q0,q1,q2,…,qn),其中qi为集合的分量,称为状态变量。当一个分量以确定的值时,就得到一个具体的状态。

(2)算符:引起状态中某些分量发生变化,从而使问题由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的操作。

(3)状态空间:由表示一个问题的全部状态及一切可用算符构成的集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问题的所有可能的初始状态构成的集合S,算符集合F,目标状态集合G,用一个三元组表示:(S,F,G)

状态空间的图示形式称为状态空间图,其中,节点表示状态,有向边表示算符。

(4)问题的解:从问题的初始状态集S出发,经过一系列的算符运算,到达目标状态,由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用算符的序列就构成了问题的一个解。

2.用状态空间表示问题的步骤

(1)定义问题状态的描述形式

(2)用所定义的状态描述形式吧问题的所有可能的状态都表示出来,并确定出问题的初始状态集合描述和目标状态集合描述。

(3)定义一组算符,使得利用这组算符可把问题由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

3.利用状态空间求解问题的过程

例:二阶Hanoi塔问题(见P72)

解:第一步,定义问题状态的描述形式

第二步,用所定义的状态描述形式把问题的所有可能的状态都表示出来,并确定出问题的初始状态集合描述和目标状态集合描述

第三步,定义一组算符

2.10 与/或树表示法

1、与或树的概念

用一个类似图的结构来表示把问题归约为后继问题的替换集合,画出归约问题图。

例如,设想问题A需要由求解问题B、C和D来决定,那么可以用一个与图来表示;同样,一个问题A或者由求解问题B、或者由求解问题C来决定,则可以用一个或树来表示。

2、与或树的有关术语

父节点是一个初始问题或是可分解为子问题的问题节点;

子节点是一个初始问题或是子问题分解的子问题节点;

或节点只要解决某个问题就可解决其父辈问题的节点集合;

与节点只有解决所有子问题,才能解决其父辈问题的节点集合;

弧线是父辈节点指向子节点的圆弧连线;

终叶节点是对应于原问题的本原节点。

3、与或树的有关定义

可解节点与或树中一个可解节点的一般定义可以归纳如下:

(1) 终叶节点是可解节点(因为它们与本原问题相关连)。

(2) 如果某个非终叶节点含有或后继节点,那么只有当其后继节点至少有一个是可解的时,此非终叶节点才是可解的。

(3) 如果某个非终叶节点含有与后继节点,那么只要当其后继节点全部为可解时,此非终叶节点才是可解的。

不可解节点不可解节点的一般定义归纳于下:

(1) 没有后裔的非终叶节点为不可解节点。

(2) 如果某个非终叶节点含有或后继节点,那么只有当其全部后裔为不可解时,此非终叶节点才是不可解的。

(3) 如果某个非终叶节点含有与后继节点,那么只要当其后裔至少有一个为不可解时,此非终叶节点才是不可解的。

4、与或树构树规则

(1) 与或树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要解决的单一问题或问题集合。树中所含起始节点对应于原始问题。

(2) 对应于本原问题的节点,叫做终叶节点,它没有后裔。

(3) 对于把算符应用于问题A的每种可能情况,都把问题变换为一个子问题集合;有向弧线自A指向后继节点,表示所求得的子问题集合。

(4) 一般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子问题集合的每个节点,有向弧线从此节点指向此子问题集合中的各个节点。

(5) 在特殊情况下,当只有一个算符可应用于问题A,而且这个算符产生具有一个以上子问题的某个集合时,由上述规则3和规则4所产生的图可以得到简化。

第三章推理方法

谓词逻辑是一种表达力很强的形式语言,谓词逻辑及其推理方法是人工智能中知识表示方法,机器推理,定理证明的基本方法。另外谓词逻辑中的替换合一技术,也是符号推理中模式匹配的基本技术。本章主要讲解基于谓词逻辑的归结演绎推理。

3.1 归结推理方法(确定性推理方法)

3.1.1 谓词、函数、量词

?谓词:表示个体对象之间的关系、属性或状态。其表示形式如下:P(x1,x2,x3,...xn)

其中:

P是谓词符号,表示x1,x2,x3,...xn个体对象之间的属性、状态或关系。

x1,x2,x3,...xn是谓词的参量(或称项),一般表示个体,它可以是个体常量、个体变量或是个体函数。个体变元的变化范围称为个体域(或论域)例:

P(x):表示x是素数

FRIEND(a,b):表示a和b是朋友

?个体函数:表示项之间的关系

有了个体函数之后,谓词的表达能力更强。假如个体函数father(b)表示“个体b的父亲”,则谓词FRIEND(a,father(b))表示“a和b的父亲是朋友”,显然表达能力更强了。

再例:

E(x,y):表示x和y相等关系

个体函数square(x):表示个体x的平方

则谓词E(square(a),b)表示什么?

约定:(1)谓词符号有大写字母表示,如P,Q,R,S等;(2)用小写字母x,y,z等作为个体变元符号;(3)用小写字母a,b,c等作为个体常元符号;

(4)用小写字母f,g,h表示个体函数符号。

?量词

全称量词:“所有”,“一切”,“任一”,“全体”,“凡是”等词称为全称量词,记为x

存在量词:“存在”、“有些”、“至少有一个”、“有的”等词统称为存在量词,记为x

引入量词和连接符(→蕴涵,∧合取,∨析取,否定词~)之后,谓词的表达能力大大扩充了

例1:

谓词M(x):表示x是人,谓词N(x):表示x有名字,则x(M(x)→N(x))表示“凡是人都有名字”。

例2:

谓词G(x):表示x是整数,E(x):表示x是偶数,则x(G(x)∧~E(x))表示“存在不是偶数的整数”

例3:知识“不存在最大的整数”的表示

设:谓词G(x):表示x是整数,D(x,y)表示x大于y。则表示如下:

~x(G(x)∧y(G(y)→D(x,y)))或x(G(x)∧y(G(y)∧D(y,x)))

?谓词公式:用谓词、量词(存在量词,全称量词)、联接词(→蕴涵,∧合取,∨析取)连接而成的复杂的符号表达式称为谓词公式。

3.1.2 命题逻辑的归结法

1.概念:

不带参数(肯定也不含量词))的谓词称为命题.

谓词的表达能力更强,命题没有概括能力;

命题:

P1:代表“北京是一个城市”

P2:代表“上海是一个城市”

P3:代表“广州是一个城市”

谓词:CITY(x):代表“x是一个城市”,x的论域为D={北京,上海,广州}

谓词代表变化着的情况,而命题代表固定的情况;

P:北京是一个城市;

Q:煤球是白的;

则P为永真式,Q为永假式;

而对于以上的谓词CITY(x),当x取值为“北京”时为“真”值,当x取值为“煤球”时为“假”值。

谓词和命题相比的优点是谓词在不同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例如下面四个知识单元:

HUMAN(x):代表x是人;

LAWED(x):代表x受法律管制;

COMMIT(x):代表x犯法;

PUNISHED(x):x受法律制裁;

HUMAN(x)→LAWED(x)表示一个高级的知识单元“人人都受法律的管制”。

COMMIT(x)→PUNISHED(x)表示只要x犯罪,x就要受法律制裁。

{(HUMAN(x)→LAWED(x))→(COMMIT(x)→PUNISHED(x))}表示“如果由于某个x是人而受到法律管制,则这个人犯了罪就一定要受到惩罚”

由连接词(→蕴涵,∧合取,∨析取,等价<->,否定词~)将命题连接在一起构成命题公式。

A->B,A称为前件,B称为后件,其真值表如下所示:

A<->B等价于(A->B)∧

一些概念:

永真式:真值为T的命题公式称为永真式或重言式或有效的。

永假式:真值为F的命题公式称为永假式或不可满足的。

非永真式:不是永真式的命题公式;

可满足式:不是永假公式的命题公式;

原子公式:不含任何连接词的命题公式称为原子公式或称原子.例如P,Q 文字:原子公式及其否定形式称为文字.例如P,~L

子句:文字的析取称为子句.例如:P∨R∨~Q

互补文字:设L为一个文字,则称L与~L为互补文字。

一些有用的等价关系:

2

若命题逻辑描述的命题A1,A2,...An和B,要证明在A1∧A2∧...∧An成立的条件下有B成立,或说A1∧A2∧...∧An→B。很显然A1∧A2∧...∧An→B等价于证明A1∧A2∧...∧An∧~B是矛盾(永假)式。归结推理的方法就是从A1∧A2∧...∧An∧~B出发使用归结推理规则来寻找矛盾,从而证明A1∧A2∧...∧An→B的成立。这种方法称为反演推理方法。

3 归结式

设有两个子句

C1=P∨C1'

C2=~P∨C2'

从中消去互补对,所得新子句R(C1,C2)=C1'∨C2',称为子句C1',C2'的归结式。没有互补对的两子句没有归结式。

归结推理规则就指的是对两子句做归结,也即求归结式。

下面证明归结推理规则是正确的,即C1∧C2=>R(C1,C2),也即证明归结式是两子句的逻辑结论,或者说任一使C1,C2为真的解释I下必有R(C1,C2)也为真。证:设I是使C1,C2为真的任一解释,若在I下P为真,从而~P为假,则C2'必为真,那么R(C1,C2)=C1'∨C2'为真。若在I下P为假,则C1'必为真,那么R(C1,C2)=C1'∨C2'为真。从而证明了C1∧C2=>R(C1,C2),即归结式是子句的逻辑结论。

特别地,当C1=P,C2=~P时,R(C1,C2)=□,记作为空子句。显然C1,C2同时为真是矛盾,或者说空子句□体现了矛盾。

4 命题逻辑的归结推理过程

(1)利用逻辑蕴含式和逻辑等价式将命题公式化成合取范式(子句的析取)

(2)子句集:将若干个子句的合取式中的合取词∧换成逗号,形成的集合称

为子句集。

(3)从子句集S出发,仅只对S的子句间使用归结推理规则(即求归结式),

并将所得归结式仍放入S中,进而再对新子句集使用归结推理规则,重复这些步骤直到得到空子句□(说明有矛盾)。便说明S是不可满足的,从而与子句集S对应的定理是成立的。

例:证明(P→Q)∧~Q==>~P

证:

先将已知以及结论的反化成合取范式

(~P∨Q)∧~Q∧(~~P)==>(~P∨Q)∧~Q∧P,建立子句集S={~P∨Q,~Q,P}

对S作归结

(1)~P∨Q

(2)~Q

(3)P

(4)~P..............对(1)(2)求归结式

(5)□...............对(3)(4)求归结式

得证。

例:证明(P→Q)∧(R→~Q)==>(R→~P)

证明:将已知以及结论的反化成合取范式

==>(~P∨Q)∧(~R∨~Q)∧(~(~R∨~P))

==>(~P∨Q)∧(~R∨~Q)∧R∧P化成子句集

S={~P∨Q,~R∨~Q,R,P},对S做归结:

(1)~P∨Q

(2)~R∨~Q

(3)R

(4)P

(5)~Q...(2)(3)归结

(6)Q...(1)(4)归结

(7)□...(5)(6)归结

3.1.3谓词公式的子句集

1 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

(1)合取范式:若谓词公式A有如下形式B1∧B2∧...∧Bn,其中Bi(i=1,2,...n)形如L1∨L2∨...∨Ln,并且L1,L2,...Ln都是文字。例:

(P(x)∨~Q(y))∧(~P(x)∨R(x,y))∧(~Q(y)∨~R(x,y))

应用逻辑等价式可以将任一谓词公式化成合取范式。

(2)析取范式:若谓词公式A有如下形式B1∨B2∨...∨Bn,其中Bi(i=1,2,...n)形如L1∧L2∧...∧Ln,并且L1,L2,...Ln都是文字。例:

(P(x)∧~Q(y)∧R(x,y))∨(~P(x)∧R(x,y))

应用逻辑等价式和逻辑蕴含式可以将任一谓词公式化成析取范式。

(3)前束范式:将所有的量词都放在谓词公式的前面。如

x y(P(x,y)∧Q(a)∧R(z))就是前束范式。

x(N(x)∧yD(y,x))就不是前束范式。前束范式可分成前束合取范式和前束析取范式。

化成前束合取范式的步骤:

?step1:去掉多余的量词,即没意义的量词

?step2:将同名的约束变元与自由变元改名,使它们不同名。

?消去∧,∨,~以外的连接词

A->B.............~A∨B

A<->B............(~A∨B)∧(~B∨A)

?step4:将连接词~内移,移到原子公式之前

~(~A)=A

~(A∧B)<=>~A∨~B

~(A∨B)<=>~A∧~B

~xA(x)<=>x~A(x)

~xA(x)<=>x~A(x)

?step5:将量词尽可能向左推,推到前缀所在的位置,用下列公式:xA(x)∨B............x(A(x)∨B),其中B中不含约束变元

B∨xA(x)............x(B∨A(x)),其中B中不含约束变元

xA(x)∨B............x(A(x)∨B),其中B中不含约束变元

B∨xA(x)............x(B∨A(x)),其中B中不含约束变元

同样对上面式子中的∨改为∧可得到另一组关于的∧的替换式。

另外还可用下式进行替换:

xA(x)∧xB(x)..................x(A(x)∧B(x))

xA(x)∨xB(x)..................x y(A(x)∨B(y)),采用更名规则xA(x)∨xB(x)..................x(A(x)∨B(x))

xA(x)∧xB(x)..................x y(A(x)∧B(y)),采用更名规则?step6:使用∧,∨的分配律化成合取范式。

例:将下列谓词公式化成前束合取范式:

(4)Skolem(斯克林)标准型:将一个谓词公式中所有存在量词消去之后,便得到该谓词公式的Skolem标准型。

《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王万森)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人工智能概述课后题答案 1.1什么是智能?智能包含哪几种能力? 解:智能主要是指人类的自然智能。一般认为,智能是是一种认识客观事物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智能包含感知能力,记忆与思维能力,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行为能力 1.2人类有哪几种思维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解:人类思维方式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形象思维也称直感思维,是一种基于形象概念,根据感性形象认识材料,对客观对象进行处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一种基于抽象概念,根据逻辑规则对信息或知识进行处理的理性思维形式。 灵感思维也称顿悟思维,是一种显意识与潜意识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 1.3什么是人工智能?它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解:从能力的角度讲,人工智能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智能;从学科的角度看,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使它能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 研究目标: 对智能行为有效解释的理论分析; 解释人类智能; 构造具有智能的人工产品; 1.4什么是图灵实验?图灵实验说明了什么? 解:图灵实验可描述如下,该实验的参加者由一位测试主持人和两个被测试对象组成。其中,两个被测试对象中一个是人,另一个是机器。测试规则为:测试主持人和每个被测试对象分别位于彼此不能看见的房间中,相互之间只能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会话。测试开始后,由测试主持人向被测试对象提出各种具有智能性的问题,但不能询问测试者的物理特征。被测试对象在回答问题时,都应尽量使测试者相信自己是“人”,而另一位是”机器”。在这个前提下,要求测试主持人区分这两个被测试对象中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如果无论如何更换测试主持人和被测试对象的人,测试主持人总能分辨出人和机器的概率都小于50%,则认为该机器具有了智能。 1.5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解:孕育期,形成期,知识应用期,从学派分立走向综合,智能科学技术学科的兴起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1章数据库技术概论 ●教学目的:本章概述了数据库管理的进展、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构成的 一般概念,说明什么是数据库设计以及为什么要发展数据库技术,使学生对数据库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2、三种主要模型的概念。 3、 E-R图。 4、 DBS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E-R图 1.1 数据库系统概论 ●教学目的:从已有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认识到DB的重要性以及本课程 的任务和目的。 ●教学重点:1、数据管理种计算机化的三个阶段。 2、三个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 ●教学内容: 1.1.1 引言 1.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数值计算 数据处理 80%以上 实时控制 人工智能 辅助设计 2. 数据处理 指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目的:是从大量、原始的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作为行为决策的依据。 方式:借助于计算机科学的保存和管理复杂的大量数据,以便能方便地利用信息资源。

3. 出现(存在)的问题: (1)大量的数据如何存放。(存储) (2)大量的数据如何组织。(结构) (3)大量的数据如何分类、查找、统计。(处理) (4)大量的数据如何有效使用。(共享、保护) (5)大量的数据如何维护。(维护)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人们去形成一套数据处理的理论、方法、技术。-----数据库技术。 4. 基本概念 (1) 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学科。 (2) 数据库(Data Base)-----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共享的数据集合,具有最小的冗余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并为各种用户共享。 (3)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位于用户和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 (4) 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 1.1.2 数据管理的进展 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数据的分类 数据的组织 数据的编码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 数据的检索 数据的维护 依据其使用:技术的不同、设备的不同, 数据管理(处理)可分为: 人工式:人工处理数据阶段1800年以前,算盘,笔记 手工数据处理机械辅助式:机械辅助阶段1800—1890 手摇电动计算机 机械数据处理机电阶段 1890—1946年穿空机、验空机、分类机、卡片机、 制表机 电子数据处理电子阶段 1946年后 本书所讲的是电子数据处理发展经过的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 电子数据处理文件系统 DBS

数据库原理和应用教程第4版习题与解析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D 4. C 5. D 6. B 7. A 8. B 9. D 10. B 11. C 12. D 13. D 14. D 15. B 16. C 17. D 18. A 19. D 20. A 21. D 22. D 23. C 24. A 25. C 二、填空题 1. 数据库系统阶段 2. 关系 3. 物理独立性 4. 操作系统 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6. 一对多 7. 独立性 8. 完整性控制 9. 逻辑独立性 10. 关系模型 11. 概念结构(逻辑) 12. 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 13. 宿主语言(或主语言) 14. 数据字典 15. 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16.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 三、简答题 1、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数据的特点: A、数据不保存。 B、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C、数据不共

享。D、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 A、数据以文件的形式长期保存。 B、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C、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D、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 E、数据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特点: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底。 C、数据独立性高。 D、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2、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数据管理的规模日趋增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要求,数据库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和更高的数据独立性,进一步减少了数据的余度,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操作使用接口。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管理方式与文件管理系统不同,它把所有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数据汇集起来,以记录为单位存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监督和管理下使用,因此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集成的,每个用户享用其中的一部分。 3、简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概念的含义和联系。 答: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软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借助操作系统完成对硬件的访问,并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存取、维护和管理。 数据库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它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几部分组成。 三者的联系是: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主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 4、数据库系统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画出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层次结构图。 答: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数据库主要是来保存数据的。 数据库用户是对数据库进行使用的人,主要对数据库进行存储、维护和检索等操作。 软件系统主要完成对数据库的资源管理、完成各种操作请求。 硬件系统主要完成数据库的一些物理上的操作,如物理存储、输入输出等。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北京联合大学优秀教案)

北京联合大学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教案 申报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参赛教师XXX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授课章节第3讲第3节 参赛类别理工类 授课对象本科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授课时间2学时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

、课程简介 在先修课“离散数学”、“数据结构”、“VB程序设计”,为本课程提供数学、算法、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语言和 Windows 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的基础上,本课程主要讲授两大部分内容:一为“数据库系统概论” ,二为“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网络编程课程设计”、“软件系统基础”、“信息系统开发实习”提供数据库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基础。 本课程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查询和操作方法;掌握数据库保护的基本技术;掌握关系数据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的方法,并结合Visual Basic设计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二、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标准SQL的查询语句结构,掌握简单查询、连表查询和嵌套查询的方法,并在 SQL Server 环境下应用各类查询语句,完成实际查询任务。 1、知识层面 (1)掌握标准 SQL 的查询语句结构; (2)掌握简单查询,连表查询,嵌套查询的方法。 2、能力层面 (1)分析查询需求,选择应用合适的查询语句,解决实际查询问题; (2)在 SQL Server 环境下,实现各类查询,分析查询结果,分析查询执行错误的原因并找出和实践解决办法。 3、思维层面进一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标准SQL及SQL Serve环境下SQL的数据查询功能(DQL)。 1、认识数据库查询;( 5分钟) 2、示例数据库的结构;(2分钟) 3、标准 SQL 的查询语句结构,包括: FROM、 WHERE 、 SELECT、 GROUP BY、HAVING 、 ORDER BY 子句;(5分钟) 4、简单查询,包括:浏览查询,投影查询,选取查询(带IN、BETWEEN 、LIKE、IS NULL运算符及一般比较运算符的查询),SELECT子句带表达式的查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技术简介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六十年代末,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向各行各业的渗透。 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一章绪论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1.1 四个基本概念 数据(Data)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系统(DBS) 一、数据 数据(Data)的定义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表现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 各类数据必须数字化后才能加工处理。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例如:93是一个数据 语义1:学生某门课的成绩 语义2:某人的体重 语义3:计算机系2007级学生人数 例如:学生档案中的一条记录:(李明男1982 江苏计算机系2000) 二、数据库(续)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什么是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DBMS的用途 组织和存储好大量的数据,并提供方便、高效地检索数据和维护数据的手段。 DBMS的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组织 存储和管理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其它功能 四、数据库系统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和维护等活动,是数据处理的中心环节。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加工、抽取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其目的是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动力:应用需求的推动、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中)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中) 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末--现在) 一、人工管理 时期 40年代中--50年代中 产生的背景 应用需求科学计算 硬件水平纸带、卡片、磁带 软件水平没有操作系统 处理方式批处理 特点:数据不保存、数据由程序各自管理(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方式等) 数据不共享: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 数据不具独立性:数据的结构发生变化后(物理或逻辑上),应用程序必须做相应的修改。 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对应关系(人工管理阶段) .. 二、文件系统 时期

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习题答案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精 品 文 档

知识表示方法部分参考答案 2.8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y):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 梅花)∨L(x, 菊花)∨L(x, 梅花)∧L(x, 菊花))) (2) 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B(x):x打篮球 A(y):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y) (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定义谓词 NC(x):x是新型计算机 F(x):x速度快 B(x):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NC(x)→F(x)∧B(x)) (4) 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定义谓词 S(x):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 pragramming):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S(x)→L(x, 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 y):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pragramming)→L(x, computer))

2.9用谓词表示法求解机器人摞积木问题。设机器人有一只机械手,要处理的世界有一张桌子,桌上可堆放若干相同的方积木块。机械手有4个操作积木的典型动作:从桌上拣起一块积木;将手中的积木放到桌之上;在积木上再摞上一块积木;从积木上面拣起一块积木。积木世界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图机器人摞积木问题 解:(1) 先定义描述状态的谓词 CLEAR(x):积木x上面是空的。 ON(x, y):积木x在积木y的上面。 ONTABLE(x):积木x在桌子上。 HOLDING(x):机械手抓住x。 HANDEMPTY:机械手是空的。 其中,x和y的个体域都是{A, B, C}。 问题的初始状态是: ONTABLE(A) ONTABLE(B) ON(C, A) CLEAR(B) CLEAR(C) HANDEMPTY 问题的目标状态是: ONTABLE(C) ON(B, C) ON(A, B) CLEAR(A) HANDEMPTY (2) 再定义描述操作的谓词 在本问题中,机械手的操作需要定义以下4个谓词: Pickup(x):从桌面上拣起一块积木x。 Putdown(x):将手中的积木放到桌面上。 Stack(x, y):在积木x上面再摞上一块积木y。 Upstack(x, y):从积木x上面拣起一块积木y。 其中,每一个操作都可分为条件和动作两部分,具体描述如下: Pickup(x)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总结含试题及其答案

数据库原理综合习题答案 1.1名词解释 (1) DB:即数据库(Database),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 DBMS: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3) DBS:即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4)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5)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6)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7) 数据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6) 概念数据模型: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9) 结构数据模型: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10)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1)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2)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模型。其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鍵表示实体间联系。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13)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14)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15)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成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16) 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个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间的对应性,即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 (17) 外模式/模式映象:这人映象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间的对应性,即外部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都是在外模式中描述。 (18) 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技术中,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 (19) 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那么模式/内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也就是对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

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_(张仰森_著)_高等教育出版社_课后答案

2.7解:根据谓词知识表示的步骤求解问题如下: 解法一: (1)本问题涉及的常量定义为: 猴子:Monkey,箱子:Box,香蕉:Banana,位置:a,b,c (2)定义谓词如下: SITE(x,y):表示x在y处; HANG(x,y):表示x悬挂在y处; ON(x,y):表示x站在y上; HOLDS(y,w):表示y手里拿着w。 (3)根据问题的描述将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分别用谓词公式表示如下: 问题的初始状态表示: SITE(Monkey,a)∧HANG(Banana,b)∧SITE(Box,c)∧~ON(Monkey,Box)∧~HOLDS(Monkey,Banana) 问题的目标状态表示: SITE(Monkey,b)∧~HANG(Banana,b)∧SITE(Box,b) ∧ON(Monkey,Box)∧HOLDS(Monkey,Banana) 解法二: (1)本问题涉及的常量定义为: 猴子:Monkey,箱子:Box,香蕉:Banana,位置:a,b,c (2)定义谓词如下: SITE(x,y):表示x在y处; ONBOX(x):表示x站在箱子顶上; HOLDS(x):表示x摘到了香蕉。 (3)根据问题的描述将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分别用谓词公式表示如下: 问题的初始状态表示: SITE(Monkey,a)∧SITE(Box,c)∧~ONBOX(Monkey)∧~HOLDS(Monkey) 问题的目标状态表示: SITE(Box,b)∧SITE(Monkey,b)∧ONBOX(Monkey)∧HOLDS(Monkey) 从上述两种解法可以看出,只要谓词定义不同,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就不同。所以,对于同样的知识,不同的人的表示结果可能不同。 2.8解:本问题的关键就是制定一组操作,将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为了用谓词公式表示操作,可将操作分为条件(为完成相应操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动作两部分。条件易于用谓词公式表示,而动作则可通过执行该动作前后的状态变化表示出来,即由于动作的执行,当前状态中删去了某些谓词公式而又增加一些谓词公式从而得到了新的状态,通过这种不同状态中谓词公式的增、减来描述动作。 定义四个操作的谓词如下,操作的条件和动作可用谓词公式的增、删表示: (1)goto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教案

实验报告格式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专业 班级级()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攀枝花计算机学院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根据老师实验前的讲授自行撰写。(小四号字,宋体)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内容及相关题目描述(小四号字,宋体) 三、SQL语句及运行结果 创建数据库: 在数据库节点右键新建数据库,增加和修改数据文件名,设置增长方式以及数据库逻辑名称

文件组添加Slave文件组 修改数据库: 利用SQL语句修改,删除,添加数据库文件

删除数据库: 按照实验内容编写的SQL语句或程序代码与结果显示(小四号字,宋体) 四、实验总结 1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 2 .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 3 .实验体会和收获。

实验一创建数据库(操作型) 1.1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掌握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文件组的基本概念; (3)熟练掌握和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管理器创建、删除、更 改(包括文件组、文件大小、文件增长方式等参数)数据库; (4)熟练使用DDL语句来创建、删除、更改(包括文件组、文件大小、文件 增长方式等参数)数据库。 1.2 实验内容 (1)创建数据库:待创建的数据库逻辑名称为“MyDB”。该数据库有两个文 件组,分别是主文件组和“Slave”文件组。数据库包含两个数据文件, 分别是“mymaster.mdf”和“myslave.ndf”,其中数据文件“mymaster.mdf” 属于主文件组,存放在d:\data目录下,文件初始大小50M,文件属性 为自动增长,每次增长10%。数据文件“myslave.ndf”存放在e:\data 目录下,属于Slave文件组,文件大小固定为50M。该数据库有一个日 志文件,日志文件名称“mylog.ldf”,文件位于c:\log目录中,日志文件 初始大小为50M,文件属性为自动增长,每次增长10M,最大文件大小 为100M(实验时一定要保证c:\Log、d:\data和e:\data目录存在,否则 会发生错误,如果计算机d:盘或e:盘不存在,实验时须将路径调整到已 存在的磁盘下); (2)修改数据库:将刚才创建的数据库“MyDB”的名称修改为“TESTDB”, 并删除数据文件“myslave.ndf”,同时增加一个数据文件,该数据文件逻 辑名称为“test“,文件名称为“test.ndf”,数据文件位于e:\data(在e 盘存在的情况下,如果e盘不存在,可指定道其他磁盘位置下),其他 参数默认; (3)删除刚刚创建的“TESTDB”数据库。 1.3 实验步骤 对数据库的管理(包括创建、修改、删除)可以有两种方式完成,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管理器可以完成数据库的日常管理,还可以通过查询窗口输入DDL语句完成数据库的管理。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四版)

数据库 一、选择题30’ 二、填空题20’涉及内容:C1,C2,C3,C7概念为主。其余章节少量涉及。 三、问答题20’(4*5’) 1.论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种类: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的运输情况等 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基本特征: ?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冗余度较小 ?数据独立性较高 ?易扩展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基础软件, 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结构化 整体结构化 不再仅仅针对某一个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 不仅数据内部结构化,整体是结构化的,数据之间具有联系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数据的结构用数据模型描述,无需程序定义和解释 数据可以变长 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库系统从整体角度看待和描述数据,数据面向整个系统,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共享使用。 数据共享的好处 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 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 使系统易于扩充 ?数据独立性高 物理独立性 指用户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第2版)》王万森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37

第2章知识表示方法部分参考答案 2.8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y):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 梅花)∨L(x, 菊花)∨L(x, 梅花)∧L(x, 菊花)) (2) 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B(x):x打篮球 A(y):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y) (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定义谓词 NC(x):x是新型计算机 F(x):x速度快 B(x):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NC(x)→F(x)∧B(x)) (4) 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定义谓词 S(x):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 pragramming):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S(x)→L(x, 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 y):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 (P(x)∧L(x,pragramming)→L(x, computer)) 2.9用谓词表示法求解机器人摞积木问题。设机器人有一只机械手,要处理的世界有一张桌子,桌上可堆放若干相同的方积木块。机械手有4个操作积木的典型动作:从桌上拣起一块积木;将手中的积木放到桌之上;在积木上再摞上一块积木;从积木上面拣起一块积木。积木世界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图机器人摞积木问题 解:(1) 先定义描述状态的谓词 CLEAR(x):积木x上面是空的。 ON(x, y):积木x在积木y的上面。 ONTABLE(x):积木x在桌子上。 HOLDING(x):机械手抓住x。 HANDEMPTY:机械手是空的。 其中,x和y的个体域都是{A, B, C}。 问题的初始状态是: ONTABLE(A) ONTABLE(B) ON(C, A) CLEAR(B) CLEAR(C) HANDEMPTY 问题的目标状态是: ONTABLE(C) ON(B, C) ON(A, B) CLEAR(A) HANDEMPTY (2) 再定义描述操作的谓词 在本问题中,机械手的操作需要定义以下4个谓词: Pickup(x):从桌面上拣起一块积木x。 Putdown(x):将手中的积木放到桌面上。 Stack(x, y):在积木x上面再摞上一块积木y。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5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开课对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科) 开课分院、系:电子信息分院,计算机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据库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应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的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数据库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SQL语言,关系数据库及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保护以及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数据库的应用技术,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今后从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4学时) [1]基本概念 [2]数据库技术及发展 [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基本要求: ①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情况,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②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4学时) [1]信息的三种世界 [2]概念模型 [3]数据模型 基本要求: ①了解信息的三种世界,深刻理解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②掌握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的表示方法。 3.关系数据库(4学时) [1]关系模型及其定义 [2]关系代数 基本要求: ①了解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 ②掌握关系代数的运算方法。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 1.2.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 文件系统用文件将数据长期保存在外存上,数据库系统则用数据库统一存储数据;文件系统中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联系,二数据库系统中程序和数据分离;文件系统用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库系统则用DBMS 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文件系统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二数据库系统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2)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联系 均为数据组织的管理技术;均由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程序与数据之间用存取方法进行转换;数据库系统是在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8.什么是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物理独立性? 所谓数据的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相互独立,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存取方式的改变不影响应用程序。 数据独立性分两级: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物理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映射,使数据库整体逻辑结构不受影响,进而用户的逻辑结构以及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发生改变时,通过修改映射,使用户的逻辑结构以及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1.11.解释实体、属性、实体键、实体集、实体型、实体联系类型、记录、数据项、字段、记录型、文件、实体模型、数据模型的含义。 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实体键:在实体型中,能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实体的键。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所以,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来抽象和描述同类实体,称为实体 型。 实体联系类型: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 记录:(record)字段的有序集合称为记录。 数据项: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也称为数据项。 字段: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也称为数据项。 文件:同一类记录的集合称为文件。文件是用来描述实体集的。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的框架,该框架描述了数据及其联系的组织方式、表达方式和存储路径,它是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1、单选题C C D B C 2、判断题对错错错对 3填空题网状模型用户商业智能数据挖掘系统设计 4简答题 1)数据模型就是指描述事物对象得数据组成、数据关系、数据约束得抽象结构及其说明。数据模型就是指描述事物对象得数据组成、数据关系、数据约束得抽 象结构及其说明。数据模型就是指描述事物对象得数据组成、数据关系、数据约束 得抽象结构及其说明。3)数据约束:用于描述数据结构中数据之间得语义联系、数据之间得制约与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得规则。主流数据库采用关系图模 型。数据库典型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其它数据模 型(如对象数据模型、键值对数据模型、列式数据模型。。。) 2)数据库——就是一种依照特定数据模型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得文件,数据库文件一般存放在辅助存储器以便长久保存。数据库具有如下特点:数据不重复 存放;提供给多种应用程序访问;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得应用程序;对数据 增、删、改、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与控制。 3)数据库(Database)就是一种依照特定模型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得数据结构。在数据库中,不仅存放了数据,而且还存放了数据与数据之间得关系。数据库 内部元素:用户表:用户在数据库中创建得数据库表;系统表:数据库中系统自带 得数据库表;视图:数据库中用于对数据进行查询得虚拟表;索引:数据库中用于 加快数据查询得索引项;约束:数据库中对数据、数据关系施加得规则;存储过 程:数据库内部完成特定功能处理得程序;触发器:数据库内部因数据变化自动执 行得一类存储过程等等 4)数据库系统包括:用户、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四个组成要素。 5)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 System,DBMS )——就是一种专门用来创建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维护数据库,并提供对数据库访问得系统软件。数 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要功能:创建数据库与表; 创建支持结构,如索引等; 读取 数据库数据; 修改数据库数据; 维护数据库结构; 执行规则; 并发控制; 提供安全性; 执行备份与恢复等等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1 单选题C B D A A 2、判断题对对错对错 3填空题全外连接数据约束候选键用户定义完整性4简答题外码键 1)在关系模型中,使用“关系”来存储“实体”中得数据。关系(relation)——就是指存放实体数据得二维表。关系特征:行存储实体得个体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I 适用专业:成人教育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种数据模型的特点,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SQL 语言,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的设计理论。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向,以指导今后的应用。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数据库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目前它已成为一门科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为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在不同的方面为本门课程打下相关的知识基础。 学习了本门课程,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又为进一步进行其他课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基础。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DBMS实例及SQL的高级应用、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系统保护技术(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以及数据库设计等内容。 (二)基本要求 知识方面:1.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关系数据模型 2.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语法 3.关系数据理论、关系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数据库技术的 新发展等内容。 5.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20分,每题1分) 1.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 A. 树 B. 图 C. 索引 D. 关系 2.提供数据库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和数据库维护功能的软件称为()。 A. OS B. DS C. DBMS D. DBS 3.元数据是指()。 A. 数据结构的描述 B. 数据项的描述 C. 数据的来源 D. 基本数据 4.下面对关系中属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属性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B. 允许多值属性 C.属性名唯一 D. 每个属性中所有数据来自同一属性域 5.超码、候选码和主码之间的关系是()。 A.超码?候选码?主码 B. 超码?主码?候选码 C. 主码?候选码?超码 D. 主码?超码?候选码 6.关系数据库实现数据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A. 主码 B. 外码 C. 候选码 D. 超码 7.如下所示关系R(A,B,C,D)中,可以作为主码的属性组是()。 A. AB B. BC C. CD D. AD或BD 8.设有如下所示关系R(A,B)和S(C,D,A),R的主码是A,S的主码是C、 外码是A(参照R.A),则能够插入关系S的元组是()。

A. (1,2,3) B. (3,2,1) C. (1,2,1) D. (4,5,6) 9. 将上题中的2个关系R 和S (未插入元组前)进行R*∞S 后的运算结果包含( ) 个元组。 A. 5 B. 6 C . 3 D. 2 10. 对第8题中的关系R 和S ,若将属性A 定义为S 的外码时使用了ON UPDA TE CASCADE 短语(级联更新),将R 中第一个元组的A 属性值更新为4时,S 中第一个元组A 属性的值( )。 A. 不变 B. 变为4 C . 变为NULL D. 拒绝更新,返回错误信息 11. 设有一个关系R (A ,B ),如果要找出B 属性的最后一个字母为A ,并且至少包 含2个字母的查询条件子句应写成WHERE B LIKE ( )。 A . ‘_A%’ B. ‘_A ’ C. ‘_% A ’ D. ‘%A ’ 12. SQL 中谓词EXIST 可用来测试一个集合是否( )。 A. 有重复元组 B. 有重复列名 C. 为非空集合 D. 有空值 13. 条件子句WHERE 工资>ALL (SELECT 工资 FROM 职工 WHERE 部门号=1) 的含义为( )。 A. 比1号部门中某个职工的工资高 B. 比1号部门中所有职工的工资都高 C. 比1号部门中所有职工的工资总和高 D. 无法比较,返回错误信息 14. 下列关于数据库系统中空值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包含空值的算术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为NULL B. COUNT (*)将统计包含空值的行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单选题 一个属性的值能从其他相关属性计算得到,该属性属于() A.复合属性 B.派生属性 C.多值属性 D.简单属性 正确答案:B 磁盘损坏可能导致 A.介质故障 B.事务故障 C.运行故障 D.系统故障 正确答案:A 并发操作若不加控制的话,可能带来数据不一致问题不包括 A.不可重复读 B.丢失修改 C.可重复读

正确答案:C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_____________ A.DBMS B.DB C.OS D.DBS 正确答案:A 下列哪个语句用于创建模糊查询 A.ORDER B.LIKE C.GROUP D.NULL 正确答案:B 合并分分E-R图时不可能出现的冲突有 A.语法冲突 B.命名冲突 C.结构冲突

正确答案:A 创建索引的语句是 A.create index B.create schema C.create table D.create view 正确答案:A SQL语言可以使用下列哪条语句来进行修改元组 A.update B.delete C.insert D.select 正确答案:A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关系R,R的码是() A.M端和N端实体码的联合 B.N端实体的码

D.M端实体的码 正确答案:A 下面可以解决活锁的是 A.先来先服务 B.顺序封锁法 C.检测和解除策略 D.一次封锁法 正确答案:A 基本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是对多值属性如何处理 A.展平技术,忽略复合属性本身,直接使用其成分属性代替 B.以上都不对 C.为其创建一个新的关系模式 D.忽略 正确答案:C 二级封锁协议不可以保证 A.不读脏数据 B.丢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