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

展的影响

专业代码:110302

作者姓名:魏瑞英

学号:2007301313

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指导教师:邴倩

2009年5月30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引言 (1)

一、早期教育的涵义 (1)

二、智力发展 (2)

(一)智力定义 (2)

(二)儿童智力发展 (3)

(三)智力理论 (4)

三、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5)

(一)尽早发展儿童的言语 (5)

1.儿童会话能力的发展 (6)

2.利用图画和识字进行言语训练 (6)

(二)培养儿童的数量概念 (7)

1.数数儿是培养儿童数量概念的基础 (7)

2.儿童数量概念的发展和最简单的推理 (8)

3.儿童数量概念的教育 (8)

(三)儿童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展 (8)

1.儿童大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9)

2.精细动作的发展 (9)

(四)儿童音乐智力的训练 (9)

1.婴幼儿对音乐的最初反应 (9)

2.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感 (10)

3.对儿童的音乐训练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摘要

儿童的智力发展与身心健康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与发展。早期教育对激发儿童的潜在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发展感觉和知觉能力、发展操作能力、发展孩子的语言和记忆能力,培养想象力与思维力具有重要作用。早期教育能更充分地挖掘儿童的智力潜力,能更快地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对儿童未来的成熟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基于早期教育的涵义以及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八种形

式,着重从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和音乐智力四个方面论述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儿童;早期教育;智力发展;多元智力理论

Abstract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well-being of every family, but also the country's future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timulate children's early education of the potential ability to develop good habits and character, the development of sensory and perceptual ability, the ability to develop oper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s language and memory ability and imagin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thinking. Early education can more fully tap the potential of children's intelligence, ability to raise the intellectual level of children, the future of children and their maturity has an important role, so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Based on early education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meaning of the critical period, according to Gardner's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eight forms, focusing on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logical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musical intelligence and the four aspects of early education on childre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impact.

Keywords: children; early education;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引言

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国家、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而儿童的智力发展又是儿童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早期教育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鉴于此早期教育不失为一种良策。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为儿童智力发展提供保障。

一、早期教育的涵义

早期教育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通常是指对0~3岁正常儿童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给予丰富而适宜的环境刺激的教育活动,让儿童在感知觉、认知、语言、动作、社交等能力方面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早期教育也可针对5~6岁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儿童,尤其是3岁前儿童,希望通过早期教育提高儿童的智力发展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广义的早期教育是用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对0岁~6岁的儿童和0岁~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一些教育环境的影响和一些教育:再者,有的早期教育,把儿童年龄延伸至12岁,甚至到青春期。狭义的早期教育是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根据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对0岁~3岁的婴幼儿进行教育环境的影响。

早期教育是在儿童先天潜质、遗传秉性的基础上,通过适宜教育刺激使其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育的内容包括对儿童智力的开发、运动能力的开发、行为习惯培养及道德情操培养等等。重要的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儿童个体的差异进行共同性和个别的教育培养。早期教育是从新生命诞生时就开始的教育;是能把握成长敏感期的教育;是构建儿童神经网络,开发大脑潜能的教育;是适宜于不同儿童的个性化教育;是将儿童成长规律与未来社会可预见的需求融为一体的教育;是全面和谐的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使儿童拥有幸福完整人生的教育。

早期教育是针对出生到学龄前这一阶段(重点在3~5岁)以前的儿童,根据其神经心理发育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提供丰富刺激的教育活动。大脑的发育不是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成熟的,而是在环境刺激下发育成熟的,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潜力很大,如果缺乏环境刺激和教育,即使生活在舒适的物资环境里,也不利于大脑的发育。我们遵循儿童智能发育的规律,给予儿童大脑以丰富的刺激,使儿童的大脑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大量研究表明,脑的发育有许多关键期,从出生到3岁是感知觉、语言、运动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内进行早期教育,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家长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增加了与儿童的接触机会,母子之间语言的交流、亲情的交融,都是对儿童的良好刺激。家长和儿童一起做亲子游戏,有助于提高儿童感知觉、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增加亲子依恋,促进儿童神经心理的发展,这对提高儿童智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力发展

(一)智力定义

一般认为智力的含义是指孩子的聪明才智。但是由于智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至今国内外的学者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看法:

1.智力是学习的能力。换言之,就是为了了解周围的环境而进行学习的能力,或者说是对各种事物,各种现象学习、理解和掌握的能力。

2.智力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要求,对外界环境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时所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能力。

3.智力是处理复杂事物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即对复杂事物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4.智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总体。

5.智力是个体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成份是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核心是思维力。

智力所指的各种能力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比纳(Binet,A.)认为,智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方向下,对事物进行确切的理解、判断、评价,同时具有相适应的能力。

(二)儿童智力发展

儿童早期阶段的智力发展较快,并且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育开始的越早,儿童潜在的能力实现就越大。如果给儿童良好的早期教育,其智力就会得到惊人的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room)曾就这个问题对近千人,从婴儿时期一直跟踪观察到成年,并在此基础上于1964年发表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关于人的智力发展速度的假说。他认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如果以17岁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儿童从出生到4岁的智力就已达到了50%,从4岁到8岁获得另外的30%,而最后的20%则是在8到17岁达到的。按布鲁姆的这个观点,儿童的智力在人生最初4年中的发展的水平等于以后13年的总和。同时,他还认为,在智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最大,而在变化极为缓慢的时刻,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甚小。这就是说,年龄越小受环境影响越大,特别是5岁前是受环境影响最大的时期。布鲁姆的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儿童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为早期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个体智力的发展不是等速的,一般是先快后慢,到了一定年龄则停止增长,随着人的衰老,智力开始下降。许多研究都表明,出生后的头几年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智力发展得特别迅速。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心理学家平特纳(R.Pintner)的研究表明: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从5

岁到10岁,发展虽没有如此之快,但仍旧在发展。再过5年,发展就逐渐减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也认为,出生到4岁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决定性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经过多年研究,也认为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智力发展的限度是14-16岁,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都否定了这种看法。当代的一些研究表明,人即使到了老年,智力还可能有所增长,只是这种增长只限于智力的某一个方面,而且比较缓慢。朱智贤教授指出:"关于人的智力的发展限度问题,目前还无十分可靠而一致的结果,但有一点似乎是清楚的:人到18岁左右,智力已达到成熟时期(与成人接近)。在此以后,随着知识经验的增

长,总的智力能量虽然不会有显著增长,但某一方面的智力可能还是以不同的速度在增长着。"通常是身体健康、勤奋、参加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人,智力的衰退较慢,体弱、特别是神经系统和脑部有疾病的人,智力衰退迅速。布卢姆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言语能力通常在80岁时只稍有衰退,在90岁时也只有中等程度的衰退,而有些智力在80岁至90岁时还在继续增长。

由此可见,对儿童的智能潜力,应尽早开发,开发越晚,潜力发挥的比例就会越少。而教育的理想,就是要使儿童的潜在能力百分之百地发挥出来。早期教育造就人才的根据就在于防止出现儿童潜在能力递减的现象。因此,早期教育要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适时进行。

(三)智力理论

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整合能力,通过智力测验就可以测出人的智力高低。

现代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具有多维性及多向性。按照这一理论,一方面,智力包括多个方面的能力,而是任何一种独立的、独特的特质,这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如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个人有目的的行动、理智的思考以及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多元性及多层面性,且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都有相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智力所包含的诸多能力成分在其发展的方向上各不相同,不同能力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近二十几年来,不少心理学家在批评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具有多种智力的观点,即人具有多种智力而且人的多种智力都与具体的认知领域紧密相关而独立存在的观点,其中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组成的。他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八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的智力差异。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关于智力有以下八种形式:

1.语言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声音、韵律、单词的意义和语言不同功用的敏感能力。

2.数学逻辑智力:包括运算和推理等科学或者数学的一般能力,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辨别逻辑或者数字模式的特殊能力、处理较长推理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包括感

受、辨别、记忆、辨别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4.身体运动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控制自己身体运动和技术性地处理目标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5.音乐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谱写歌曲和器乐演奏的能力,包括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欣赏。

6.人际关系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气质、意图和需求的能力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7.内省智力:即自我认识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等)能力。

三、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就其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着重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和音乐智力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尽早发展儿童的言语

为了尽早发展儿童的智力,首先应尽早发展儿童的言语,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口语是儿童进行社会交往,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工具之一。儿童智力发展的方面很广,包括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而早期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发展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注意丰富儿童的言语,为儿童发展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儿童早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说来,3~6岁,是基本掌握口语的阶段,而且口语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把握知识经验,发展思维,开发

智力。可以说,一定水平的语言,也就是儿童获得应有的心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保证。据有关实验证明:4岁的儿童学话能力较强,有的甚至可以让他们学外语,效果也较显著。如果一个人在儿童时期未曾学会口语,那么,以后学习就比较困难了,甚至很难学会。所以,父母和老师应该有意地经常地教孩子说话,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说话,而且予以正确的指导。这样,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较快的发展。

1.儿童会话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和大人不断进行对话,通过这种对话不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应注意观察儿童的表情和发音,这样可以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变化,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说话的内容,增加与儿童的交流,使儿童渐渐掌握简单的语言。通过启发诱导使孩子去模仿、掌握会话所用的简单易懂、形象化的语言。

1岁的婴儿要反复和母亲对话,这对婴儿学习语言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也有利于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增长,父母和婴幼儿说话时,应该不断重复所说的话,不断变换所使用的词汇,让婴幼儿有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牢牢记住。婴幼儿可以沿用成人的语言,以提高自己说话的能力,、使语言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幼儿在一起谈话时,经常是谈论眼前的事物。例如,5岁幼儿在一起玩耍时,总是一个一个地说话,内容主要是手里的玩具或眼前看到的东西。但是,在一起做游戏或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时,说话就可以涉及到其它内容。例如,在玩沙土时一个孩子说:“在河滩上修大坝吧”。这句话有一定的抽象性,是一种特殊的内容,因为他们对这件事有兴趣,会使他说话的内容离开眼前的实物和手中的玩具,成为独特的内容。这种游戏,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是有益的。因此,要不断地给婴幼儿创造这种机会,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

2.利用图画和识字进行语言训练

儿童对语言的听、说、读、写都要进行学习,其中“听”最早开始,也最困难,要下很大的功夫。为了培养孩子的听力和会话能力,要经常和他们讲话,或让他们听音乐歌曲。讲话时要作各种各样的动作和手势,以加强孩子听力的训练,并加深印象。讲话时要相信孩子能记住。儿童到了4岁半至6岁时,能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进行思考和想象。这时要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画册,并经常给他们读画册,使他

们产生对“听”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听力和想象力。同时要经常让他们看图画和儿童读物,以提高识字能力。当然,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不是要求一个字一个字分开地学,而是让他们理解字的意思,形成对事物的概念。

孩子第一次认识字时是非常高兴的。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的不同,第一次识字的年龄也有差异,大体上婴幼儿在3岁左右已经有了识字的能力。他们最早识字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学,对所学会的字往往印象很深。其实,在这之前婴幼儿对文字就非常关心,所以父母要及时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鼓励他们讲话,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和读书的兴趣。教孩子写字时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注意孩子的坐姿是否端正,持笔姿势是否正确,写字要求横平竖直。培养儿童的数量概念在儿童的生活中,碰到的多数物体都有一定的数量。数量的概念是各种各样的数和量进行比较,用数字表达出来。儿童经过训练已经形成一定的数量概念,但还不能与实物分开。儿童不能离开具体物体来理解数字,只是把数字作为一个符号来记。在儿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中,数量是一个独特的概念。

要从本质上把数和量的概念区分开来是比较困难的。数和量是实际存在而又互相对立的。1岁以内的乳儿没有数量概念,1岁以后的婴幼儿对数量的概念会逐渐地发展起来。

(二) 培养儿童的数量概念

1.数数儿是培养儿童数量概念的基础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婴幼儿很早就能自发地记住一些事物的特征,用记号来数东西。据调查研究发现,在幼儿园里未经特殊训练的3岁幼儿,半数孩子能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即1、2、3、4……10,而另一半3岁幼儿不仅能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而且能说出最后一个数是几。4岁半的幼儿大部分能掌握一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同时还能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其中50~70%的幼儿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目前,掌握这种简单数数儿和简单计算的年龄越来越提前了。

在训练婴幼儿数数儿过程中,对表明数的物体的摆法很重要。可以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圆筒上贴上颜色一样、大小相仿的7可五角星,然后让婴幼儿去数,4岁半的幼儿很少能正确数出来,因为星星贴在一个圆筒上,他们记不住从哪里开始,一直反复下去。这个实验说明,训练婴幼儿数数,即使用实物也必须摆成一列,让他们自己动手一个一个地数,直到数完为止,或用儿童计算器及其它方法训练计数。

2.儿童数量概念的发展和最简单的推理

婴幼儿从出生到会讲话以前这个时期,婴幼儿不可能把眼睛没有看到的物体完全用语言表达出来,他们只能把对外界的感知和自己的动作结合起来。初看起来,使人觉得这个阶段和数量概念的发展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婴幼儿在这一时期数量概念的基础已经具备了。在这种感知—运动水平上的智力中,他们已经开始有了对数学原理的粗浅认识。

乳儿在早期就开始用目光短暂地追视物体,到9个月时,当物体从视野中消失以后他就不再追视。而用手绢把玩具遮盖住以后,他不会去掀掉手绢,只是急的直哭,因为他想得到它,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这说明乳儿已经明白,尽管自己看不见,但那个玩具是依然存在的。当发现到物体隐藏的地方之后,他会把玩具拿出来。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把玩具藏在一个物体里,然后当着面把玩具移到另一个地方,1岁以内的乳儿仍旧到原来的地方寻找,1岁以后的婴儿才会去新的地方寻找。

10个月左右的乳儿开始学说话,对眼前看不到的事物有一种联想的能力,当实物不在时乳儿仍旧可以模仿,可以进行一些模拟游戏,并不一定要有直接的物体。到这个时候,也就是“感知—运动阶段”的终止时刻。

1岁半以后,在玩具汽车通过椅子后边时,他懂得在汽车的出口处去寻找。这一点表明,1岁半的婴儿对于自己看不到的物体已经能够用推理说明它是存在的了。

3.儿童数量概念的教育

儿童单纯地数数儿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大数计算就不行了。因此,在儿童数数儿的时候应该教10进位的简单计算。尤其是5以下的数字,首先要教会他们各种计算,进而再学会6~10及以上的数字,还有以10为单位的计算。

家长在教孩子计算时,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来进行。千万不要采用死记硬背或者只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来学,以免造成孩子的思想僵化。另外,在教孩子学习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敏捷,并注意培养他们对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儿童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展

1.儿童大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婴幼儿最重要的运动功能是独立行走的形成。婴儿独立行走是其日常生活必要的运动技能。观察婴儿从不会走到会走这一阶段的变化顺序,可以看出学会某种技能往往是获得下一个技能的必要条件。关于独立行走的技能,由于婴儿各方面的条件不同,有的发展得很快,有的则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停留在某一阶段上。

2.精细动作的发展

婴幼儿在大运动发展的同时,精细动作也在发展。6个月的乳儿可以伸出手去抓东西,抓住东西可以摆动;到了7个月左右,可以把纸撕碎,还可以用玩具敲打桌子;9个月就可以两手传递东西,同时会两手抓抱物体;10个月开始用手捏东西;1岁半的婴儿会自己搭积木了,当然有时搭得不正确;2岁婴儿会一页一页地翻动书本;3岁可以模仿着画圆和画正方形;3岁以后会扣纽扣。

这些技能的发展与婴幼儿每天运动量的多少,以及运动的形式有很大关系。进行跑、跳、推、拉等可以促使全身运动功能的发展。进行描绘、叩打、折叠等运动,可以促进内脏功能的发展,但同时,也可以促进儿童身体智能的发展。

(四)儿童音乐智力的训练

在成年人的生活中,音乐所占的地位或许并非那么重要,但是,它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成长中却占着重要的地位。适当地给婴幼儿音乐刺激,使之兴奋,对于婴幼儿智力增长、精神和情绪的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给孩子听音乐,不是杂音,而是一种交替出现有规律、有节奏的、有强弱的声音。在语言尚未发达的婴幼儿时期,这种音乐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很有意义的。

1.婴幼儿对音乐的最初反应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体内对音乐就有反应。如果放一种和胎儿心跳节律相同的谐美音乐,胎儿就会安静下来。

出生后的新生儿,同样喜欢谐美的音乐。当音乐声一响,乳儿首先表现的是呼吸平静,心率减慢,1~2个月的乳儿就有这种反应。这是乳儿听到谐美的音乐后,精力集中的表现。有时音乐还可以催促乳儿入睡。

出生后4个月的乳儿,对音乐的反应特别明显。音乐响起来之后,乳儿不仅向响处张望,而且肢体会随音乐扭动。当乳儿会坐起来时,上半身会随着音乐前俯后仰,头也会随着晃动,面部表情还会变得高兴起来。

2个月后的乳儿会喃喃自语,到4个月时对母亲会频频发声,6个月时,当母亲唱起歌来,乳儿的喃喃自语会像歌声一样有高有低,开始有了音乐的节奏感。喜欢唱歌给孩子听,让他们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里,能有音乐感受,这对孩子音乐智能的开发起到先导的作用。

2.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感

科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每当听到音乐声,其肢体就能相

应地活动。对婴幼儿反复地给予音乐刺激,就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种现象不仅可由音乐引起,歌曲里的歌词也同样会引起这种反应。

1岁以后婴儿学会了走路,随着距离的增大和速度的加快,全身的动作也随着起了许多变化,如和着音乐的节奏踏步、拍手、上体左右摇摆、摇头、屈膝等。到幼儿期,孩子不仅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动起来,还能按着一定的拍子来连续进行某种动作,而且还可以记住一些音乐。这一切不是一跃而成的,而是从婴幼儿期到幼儿期不断发展形成的。当然,人与人之间也有差别,有的人即使到了成年也没有具备音乐的节奏感。

这里要注意的是,要使孩子具有音乐能力,单纯培养音乐节奏感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孩子与大家一起打拍子,一起跳舞,通过集体活动来影响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同时也会使孩子注意向别人学习,调整自己的动作,随上众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对婴幼儿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要达到与大家动作协调一致,就不能单纯强调自己的节奏,而是要和其他人节奏相同并愉快地去进行配合。

此外,所谓节奏并非单纯指音乐,婴幼儿生活环境中所有事物的动态,以及他们自身的活动,如玩球、走步、拍手等都存在节奏。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节奏时,要注意观察和其他孩子的配合,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3.对儿童的音乐训练

对婴幼儿的音乐训练,应该尽早开始,待进入儿童期后再开始就太晚了。究竟什么时候开始为好?多数学者认为,可以从胎儿期开始。利用音乐对胎儿进行早期教育,称为“音乐胎教”,而这种音乐称为胎教音乐。胎教音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给妈妈听的,通过妈妈与胎儿的联系间接作用于胎儿;另一种放在孕妇的腹壁,通过传导直接给胎儿听。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音乐家和儿科、产科工作者对胎教音乐进行了理论讨论和实践。初步表明,胎教音乐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优生优育。

每个父母都希望早早通过训练发现孩子有无音乐才能,而不希望孩子上学之后再进行音乐训练。当然,这个时期对婴幼儿进行音乐训练也有心理学问题。这里只是说音乐训练越早越好,主要是对音感的培养。对婴幼儿还可以进行乐谱的训练,主要是让他们听好的音乐,唱好的歌曲。至于乐器的训练,只能在4、5岁以后肌肉发育到具有相当的功能时才行。

训练必须每天进行,但时间不宜过长,应该选婴幼儿精力集中的时候进行。这个时期的训练,只不过是今后孩子学习音乐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十分关键,切勿忽视。

因此,儿童的音乐训练要适时适度进行,上述情况证实,音乐训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儿童智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

结语

早期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育规律来进行,绝不是灌输知识和拔苗助长,它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家长们也要有正确的心态,切莫急功近利,异想天开。实施早期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必须与儿童智力发展相适应,要循序渐进,先教儿童语言,并经常给他们讲故事,稍大一些开始教他们识字,再大一点儿时带领他们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这样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持之以恒,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激发他们对事物的兴趣,进而通过早期教育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鲍秀兰.主编.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2]裴菊英.等.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

[3]李影,李玉琴,岳凌云.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效果评价.基层医学论坛,2006,03

[4]龚群,何琳,陈孙敏.早期智能发育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01

[5]叶华瑜,毕晓玲.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国农村事业管理,1987,7

[6]曾祥芳.儿童适早教育应时与合理地进行[J].高等函授教育学报,2004:34

[7]刘启珍,朱金莲.试论早期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J].湖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2:42

[8]鲍雪梅.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影响的初探[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28

[9]王跃进.儿童智力相关因素的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2007:7

[10]刘湘云,陈荣华,主编.儿童保健学[M].第3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27—228

[11]韦晓,窦刚,宋志一,张锋.家长职业类型及文化程度与儿童智力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0

[12]蔡太生,戴晓阳.儿童智力发展的年龄特点[M].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26:4

[13]侯淑晶,王玮.家庭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山东教育.2002,(03)

[14]郝月梅.家庭美育与儿童智力开发.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04)

[15]幼儿教育应注意得几个问题[J].人大复印资料:幼儿教育.1995,(4)

[16]上管京坤.早期教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教育科研,1994,(6):16

[17] 饶淑园.对早期教育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探讨的综述与思考[J].教育导刊,2005(9)

[18]王树庄编译.婴幼儿心理和早期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致谢

大学的美好生活即将以这篇毕业论文划上一个句号,回首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进而回想起大学时光,想起那些在我知识道路上给予我极大帮助的人,感慨万千,心中满是感恩之情,在此表达诚挚的谢意。

首先要感谢本论文的指导老师,邴倩老师,邴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她认真细致地对本文作出了修改,提出了深刻地修改意见。

其次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他们在我不懂的时候耐心地指点,为我的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帮助。

最后,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再次向我的指导老师和同学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早期教育的意义

0-3岁早期教育 及其意义 早期教育是指出生到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便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在孩子们发展的适当时期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份的刺激,以加速他们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 早期教育的意义 1、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开发智能。 2、对婴幼儿心理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3、对婴幼儿生理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早期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在国外,许多国家很早就提出了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6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0-3岁是早期教育的黄金期,0-3岁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婴幼儿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我国新修《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婴幼儿的保育教育相衔接。早期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之一。 三岁前儿童发展特点: 一、发展的主动性 强烈的生存意识 幼儿从出生就具备有主动生长的内在力量和对生存发展有利的行为。 观察周围一切事物 (儿童从出手以来就具有吸收性的心理--蒙特梭利) 不可思议的心智能力 人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展出来,就阻碍了其良好的发展。 (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具备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存在,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蒙特梭利) 儿童智慧的开端始于六种感觉:视、听、嗅、触、尝、操作。 视觉:看,手眼配合。 听觉:听,触及中枢,反应行动。

怎样开发婴幼儿智力(婴儿教育)

怎样开发婴幼儿智力(婴儿教育) 家长们都想让孩子聪明,不过该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呢?这是很多家长们都想知道的事情,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该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家长们都来阅读一下吧。 步骤/方法 (一)丰富知识,开拓眼界 智育包括发展智力,掌握知识技能两方面。单纯灌输知识,机械地背,容易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果不从掌握知识技能和活动来发展力,搞什么单纯的智力训练,也只能是一种训练的游戏,没丝毫的价值。所以,要发展智力,必须准确处理智力与知识的关系。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掌握知识的过程,智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草之木。例如,狼孩,因没有掌握人类知识的过程,所以不具备人的智力,他有狼一样的生活水平,却不具备人的思维水平。又例如一对双生子,出生后不久,一个生活在密林中,一个生活在大城市。他们长至四岁左右时,林区的孩子来到城市,此时对他们实行智力测验,结果林区的孩子身体强壮而智力差,因为林区的孩子接受文化科学知识少。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智力能否顺利发展,还要看给儿童传授知识是否全面,方法是否得当。 如果仅仅引导儿童(学生)片面地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知识,则不但不能促动智力发展,甚至会妨碍智力发展。有的孩子学会了加、减、乘、除及乘方、开方运算,但不一定表明是智力高度发展。因为这是一种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熟练运算。中间缺少创造性和思维成分,仅仅一种主要靠记忆和熟练完成的技巧。如对一个6岁的儿童实行测验,能够说明这个点。他能够做多位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在符合速算法则的范围内,计算速度很快,超过具有大专水准的人,但给他一张同年级学生其末考试卷,其

浅谈幼儿超前教育问题

浅谈幼儿超前教育问题 姓名:王聪敏 【摘要】现在幼儿学前教育日趋小学化,家长更是以孩子在园中学到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教师的好与坏,这就迫使老师不得不计划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与学习。导致原本以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及想象能力为初衷的教育本末倒置,也是孩子丧失了童年本该有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挫伤了儿童天分 学前教育是对0岁至入小学前儿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依据0岁~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 (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 (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 (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董旭花认为,以孩子认多少字、会算多少加减法、会多少英语单词为荣耀的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学前教育首先注重的应该是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其社会适应力。当前一些幼儿园的超前教育虽然能使孩子学会不少知识和技能,但有的却忽视了孩子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的发展,得不偿失。 学前教育是不是学得越多越好?部分专家认为,学前教育过度往往以牺牲孩子的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发展为代价,得不偿失,教育部门应该及早刹住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风气。 山东省幼教专家董旭花说,幼儿园应该开展哪些教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作出了明确表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如果按照纲要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园的孩子完全可以度过一段轻松快乐的学前时光。但记者调查了解到,几乎每一家幼儿园都在“超纲”教学。记者在济南几家幼儿园了解到,凡是受家长欢迎、生源足的幼儿园都是开设课程多的幼儿园。 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已经主动开始对幼儿教育溯本清源。青岛市教育局前不久对幼教机构办学行为进行了规范,禁止进行珠心算、早期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青岛市教育局基教处李世霞接受采访时认为,在幼儿园阶段,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幼儿园更

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

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一月) 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发展和协调,发展与协调意味着同化与顺应的作用。 皮亚杰详细观察了婴儿吸吮动作的发展,发现吸吮反射动作的变化和发展。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又同时给予奶瓶喂养,可以发现婴儿吸吮橡皮奶头时的口腔运动截然不同于吸吮母新乳头的口腔运动。由于吸吮橡皮奶头较省力,婴儿会出现拒绝母乳喂养的现象,或是吸母乳时较为烦躁。在推广母乳喂养过程应避免给婴儿吸

橡皮奶头可能正是这一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出婴儿在适应环境中的 智力增长:他愿吸省力的奶瓶而不愿吸费力的母乳。 2、第二分阶段(习惯动作和知觉形成时期1~4月) 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例如婴儿偶然有了一个新动作,便一再重复。如吸吮手指、手不断抓握与放开、寻找声源、用 目光追随运动的物体或人等等。行为的重复和模式化表明动作正在 同化作用中,并开始形成动作的结构,反射运动在向智慧行动过渡。由于行为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由当前直接感性刺激来决定,所以 还不能算作智慧行动。但是婴儿在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中,顺应 作用也已发生,表现为动作不完全是简单的反射动作。 3、第三分阶段(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9月) 从4个月开始,婴儿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以后儿童经常用手触摸、摆弄周围的物体,这样一来,婴儿的活动便不再 限于主体本身,而开始涉及对物体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 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这样就通过动作与动作结果造成的 影响使主体对客体发生了循环联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 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而行使的动作。例 如一个多彩的响铃,响铃摇动发出声响引起婴儿目光寻找或追踪。 这样的活动重复数次后,婴儿就会主动地用手去抓或是用脚去踢挂 在摇蓝上的响铃。显然可以看出,婴儿已从偶然地无目的摇动玩具 过渡到了有目的地反复摇动玩具,智慧动作开始萌芽。但这一阶段 目的与手段的分化尚不完全、不明确。 4、第四分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1、12) 这一时期又称图式之间协调期。婴儿动作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作格式(图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 则被当做手段使用。如儿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 玩具方向,或者要成人揭开盖着玩具的布。这表明儿童在作出这些 动作之前已有取得物体(玩具)的意向。随着这类动作的增多,儿童 运用各动作格式之间的配合更加灵活,并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

儿童智力培养的基本结论

儿童智力培养的基本结论 儿童智力培养的基本结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从对近千名婴幼儿进行跟踪,一直到他们成年。他的基本结论是: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布卢姆认为,如果把17岁时的人做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出生后的前4年他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到8岁时已经获得80%,从八至十七岁只获得剩下的20%。 许多研究机构也得出了与布卢姆基本相同的结论,有人进一步指出:2到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4至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年龄;学习外语应从十岁以前就开始;而弹钢琴、拉小提琴必须从3岁开始。 家庭教育如何提高孩子智力父母言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母爱能使孩子产生明显的神经效应,变得聪明。母亲对孩子的精心护理和爱抚,会使孩子感到安全、愉快和放松,没有压抑和紧张感。一般认为孩子7岁之前的母爱对孩子智力产生的积极影响最为重要。生理学研究发现,母亲与胎儿之间传递着一种电信号完全不同于另一种信号,母亲的喜怒哀乐会导致内分泌发生变化,通过脐带进入胎儿体内的血液成分的浓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所以科学合理的胎教也就有了科学的依据。 与此同时,美国耶鲁大学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研究发现,

从小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高,特别聪明,精力旺盛,擅长交际,学习成绩好。 父母健谈,子女聪明 遗传基因是孩子的智力基础,但后天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与子女交谈,表明家长对孩子的希望,特别是多进行交互式的交谈,细致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多用启发式的方法指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交谈越深入越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不要打孩子,要善于讲道理 “不打不成器”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语言交流,能够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研究人员曾对900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最后进行认知能力测试,结果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在测试中得分较低。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尽量不用打骂等方法,而应多讲道理,这样就会给孩子认知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刺激机会。 音乐可提高孩子的智力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音乐家的听觉脑皮层要比一般人大25%,越早开始学习音乐,听觉脑皮层就越发达,脑皮层被激活的程度就越强。音调不同于普通声音,它需要更多的神经元来处理较多的音符,这种方式对大脑皮层的开发与一般情况不同,会有更多的神经元起协调作用。音乐有助于开发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是人创造能力所需的重要思维能力之一。同样,音乐在提高儿童抽象推理技能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开发复合智力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商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一个

0~3个月婴儿智力早期开发训练方案

0~3个月婴儿智力早期开发训练方案 一、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视觉训练:婴儿仰卧位,在小儿胸部上方20~30cm 用玩具,最好是红颜色或黑白对比鲜明的玩具吸引小儿注意,并训练小儿视线随物体作上下、左右、圆圈、远近、斜线等方向运动,来刺激视觉发育,发展眼球运动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2、听觉训练:家长可在小儿周围不同方向,用说话声或玩具声训练小儿转头寻找声源。母亲的声音是婴儿最喜爱听的声音之一。母亲用愉快、亲切、温柔的语调,面对面地和婴儿说话,可吸引小儿注意成人说话的声音、表情、口形等,诱发婴儿良好、积极的情绪和发音的欲望。可选择不同旋律、速度、响度、曲调或不同乐器奏出的音乐或发声玩具,也可利用家中不同物体敲击声如钟表声、敲碗声等,或改变对婴儿说话的声调来训练小儿分辨各种声音。当然,不要突然使用过大的声音,以免婴儿受惊吓。 3、触觉训练:婴儿面颊、口唇、眉弓、手指头或脚趾头等处对触压觉很敏感。可利用手或各种形状、质地的物体进行触觉练习。光滑的丝绸围巾、粗糙的麻布、柔软的羽毛、棉花、头梳齿、粗细不同的毛巾或海绵、几何形状的玩具均可让小儿产生不同的触觉感,有助于发展小儿的触觉识别能力。 4、味、嗅、温度等感知觉训练:利用日常生活,发展婴儿各种感觉。如吃饭时,用筷子蘸莱汁给婴儿尝尝;吃苹果时让婴儿闻闻苹果香味、尝尝苹果味道;洗澡时,让小儿闻闻肥皂香味,用奶瓶喂奶时,让孩子用手感受一下奶瓶的温度等等,均有助于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二、动作能力的培养 1、抬头练习 (1)俯卧抬头:使小儿俯卧,两臂屈肘于胸前,成人在小儿头侧引逗小儿抬头,开始训练每次30秒钟,以后可根据小儿训练情况逐渐延长至3分钟左右。 (2)坐位竖头:将婴儿抱坐在成人一只前臂上,婴儿的头背部贴在成人前胸,成人一只手抱住婴儿的胸部,使小儿面前呈现广阔的空间,能注视到周围更多新奇的东西,这可激发小儿兴趣,使小儿主动练习竖头。也可让婴儿胸部贴在成人的胸前和肩部,使婴儿的头位于成人肩部以上,用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以防止小儿头后仰。 2、侧翻训练 (1)转侧练习:用小儿感兴趣的发声玩具,在小儿头部左右侧逗引小儿,使小儿头部

早期教育的意义

早期教育的意义 吴荣常茜茜早教园 关键词:早教天性好奇学习知识 摘要:本文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关于早期教育的误解进行了讨论,用大量的事例说明了早期教育的意义。提出了下面的观点: 1:贪玩是大人(父母)诱导教育的结果! 2、好学(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3: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源于好奇和对这一事物的知识量! 在此基础上提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给孩子提供良好事物的知识是孩子早期教育的要点。 一、引言 中国长期以来即重视早期教育!“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就是生动的写照。“昔孟母,择邻处”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等都是早教的典范。民间也有“3岁看大,7岁看老”的民谣流传。 但是,近年来,对于早期教育,人们思想有一些混乱。多数人持有以下观点: 1、孩子的天性是贪玩,早期教育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违背了孩子成 长的自然规律! 2、少年成名大不幸! 3、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有连续十二年的辛苦学习时期。如果在孩子 小的时候就让他开始学习,相当于辛苦时间延长了几年,似乎孩

子太惨了。 下面就针对这些观点谈谈我的看法。 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很多人认为:孩子的天性是贪玩,早期教育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其实,这是对幼儿行为的一种曲解:人们看到大多数孩子都贪玩,就认为“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了”,殊不知:幼儿——特别是零岁的孩子——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即使你给他一个很好玩的玩具,他的兴趣也仅有几分钟;当他对此玩具熟悉后,就不再感兴趣了。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父母精心为孩子买回一个好玩的玩具,孩子兴高采烈地接过玩具把玩起来,几分钟后孩子就对这个玩具不屑一顾了。这一现象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明显,大孩子对玩具的兴趣要持久得多,常常沉迷于其中;使人看起来好象孩子都贪玩。于是很多人认为: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这真是对孩子行为的误解。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孩子的天性呢?让我们先静下心来看看:零岁幼儿还在襁包中呀呀学语时,专注于人们的每一个语音、每一个口形、每一个眼神。那一股专注劲,大人都很难作到。孩子大一点后,手上能够抓到什么东西,都会认真把玩,触摸一阵,多数还要用口咬一下,扔在地上摔一摔,听听它发出的声音。随着孩子视力的增长,他会先将房间内的物事一一认真看够。熟悉房间后,就经常要求大人将他抱出房间去看新的世界了,这个空间的扩展是越来越大。这些都说明:人之初,本好学!也就是说:好学(好奇)才是孩子的天性!而玩只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手段和表现而已。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吗?向自闭症儿童家长推荐这一理论,希望家长们能客观地理解我们的孩子。您也可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对照了解您孩子现有的发展 程度并据此提出干预训练的基点。 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对于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有三个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皮亚杰在具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事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可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大差别。(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每阶段的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一)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 自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也就是说婴儿仅*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特点再分为六个分阶段。从刚出生时婴儿仅有的诸如吸吮、哭叫、视听等反射性动作开始,随着大脑及机体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到此阶段结束时,婴儿渐渐形成了随意有组织的活动。下面 简介六个分阶段。 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一月) 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发展和协调,发展与协调意味着同化与顺应的作用。皮亚杰详细观察了婴儿吸吮动作的发展,发现吸吮反射动作的变化和发展。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又同时给予奶瓶喂养,可以发现婴儿吸吮橡皮奶头时的口腔运动截然不同于吸吮母新乳头的口腔运动。由于吸吮橡皮奶头较省力,婴儿会出现拒绝母乳喂养的现象,或是吸母乳时较为烦躁。在推广母乳喂养过程应避免给婴儿吸橡皮奶头可能正是这一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出婴儿在适应环境中的智力增长:他愿吸省 力的奶瓶而不愿吸费力的母乳。 2、第二分阶段(习惯动作和知觉形成时期1~41月) 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例如婴儿偶然有了一个新动作,便一再重复。如吸吮手指、手不断抓握与放开、寻找声源、用目光追随运动的物体或人等等。行为的重复和模式化表明动作正在同化作用中,并开始形成动作的结构,反射运动在向智慧行动过渡。由于行为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由当前直接感性刺激来决定,所以还不能算作智慧行动。但是婴儿在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中,顺应作用也

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幼儿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揭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之士认为音乐是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这说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的特殊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音乐教育对于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所以说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本文是在分析音乐与智力的关系的基础上来阐述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的。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能促进智慧的发展。记得有人说“音乐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雨果精练地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在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等功能,是比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空间知觉等功能,是比较清闲的半球。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球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

学前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教育论文浅谈幼儿 教育的发展趋势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学前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愈来愈重视,尤其重视幼儿教育。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探索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我国也正在把中小学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头等大事提到日程上来。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对幼儿教育的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从幼儿园这个角度,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来幼儿教育作了展望,探讨了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园发展趋势 一、未来幼儿园的职能和工作形式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幼儿园的职能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教育职能,一个是服务职能。未来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上,将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将会在幼儿园消失,幼儿在园里的生活将更为自由欢快,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将以游戏为主,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他们乐于从游戏中学习,幼儿园将给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机会,他们可以选择伙伴,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也可以自由交往;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具,充足的玩具任他们选;他们可以选择做任何一种游戏活动,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他们,新鲜

的形式刺激着他们,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启发他们,指引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进步。最高的自由指向最高的自主,最高的自主指向最强的创造力,幼儿园的教育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备课不能局限于写到纸上,而应该从物质准备入手,以物质准备为主,从而实现让幼儿亲自动手,主动学习。要善于营造学习环境,比如把图片贴在墙壁靠下的地方,让幼儿自己去看、去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布置活动室,创设游戏情景等。在幼儿园里,教师的要求都将是建议性质的,不强迫,对幼儿的指导是随机进行的,就像远足一样,教师掌握方向,前进的路上大家一起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是朋友、玩伴。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幼儿的思想教育也应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高度发达使大量的机器取代了人的劳动,休闲的观念也跟过去不同。幼儿教育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这些思想观念的变化。 二、未来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及管理 未来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仍然是包括幼儿园的领导班子、教师、保育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领导班子成员应该是精通幼儿教育的高级管理人才,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才能。业务领导应该是群众公认的业务带头人,能够领导和组织教学教研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来营造出一种奋发向上、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幼儿教师应该是经过幼儿教育专业培训的,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知识和原理进行幼儿教育的专业人才。保育员应该是熟悉幼儿生活和活动特点,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能够保证幼儿生活和活动中的卫生、安全。所有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都应当充满责任感和爱心,能够

(完整版)早期教育的意义

早期教育的意义 一、它是人脑生长期,促进脑的生长、发育和脑功能完善的教育。 人体的各器官中,脑是最宝贵、最重要的器官,人脑接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恩格斯称它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 人体其他器官,其功能远不如许多动物,如在空中,人不如鸟,对鸟可望而不可及;在水里,人与鱼比赛,只好望洋兴叹;在陆地上,人的力气哪有牛、象、骆驼大;比速度,远比马呀,鹿呀跑得慢;人的嗅觉只有狗的嗅觉的百成分之一;视觉远在老鹰之下,也不如猫,漆黑的 夜里还能逮住老鼠……。但是,尽管这样,人类仍不失为万物之灵,是这个地球无可匹敌的 主宰,唯一依靠的是人有世界上最高级的物质——人脑,它能思维,想像,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支配一切动物。 正因为人脑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器官,所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也就十分突出,使它发育最快、最早。受孕两个月的胎儿,头部就是身高的一半,新生儿头也是最大的,头围和 胸围一样宽。出生9个月时,脑重比新生时即增重一倍,3岁时增重二倍,到了5~6岁脑的发育就基本成熟,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了。而人体的其它器官要达到这个水平,则需要25年的生长期。 那么怎样使脑长得好,长得快,发育完善呢?人们以为只要吃好些,脑就自然长好了,就像人吃饭菜会长高一样。不对!人脑是物质,但又是精神活动的器官,它的生长需要两种营养:一是食品,要有全面合理,科学喂养的营养素,二是精神,脑的生长还需要在其6岁前的生长期接受外界的良性信息刺激——促其动脑。脑的生长中,食品营养和精神营养有同等重要 意义。 就象人的肌肉是怎样发达的,看健美运动员、举重运动员的肌肉最饱满、最结实,它也是需要两种营养,一是食品,二是青少年期——肌肉发达期的运动。所以我们说,肌肉在其发达 时期,运动中发达,人脑在生长期,使用中生长。生长都有一定的时节和一定的条件的,人 们都称赞“雨后春笋”而不称赞“雨后夏笋”或“雨后秋笋”的呢,人脑的发达也有时节,要在脑 的发达期用脑。 而且科学家还通过实验作了解剖生理学的说明。科学家把刚生下的、同一窝的、同样重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住在一个房间里,里面光线充足,音响丰富,设有滚筒、滑梯等各种玩 具,小白鼠们可以自由追逐玩耍。另一组小白鼠,每一只关一个小笼子,那里没有光线,没 有声音,没有伙伴,没有玩具。然而这两组小白鼠吃的却是同样好的它们最爱吃的高级营养 品。这样,只要分别饲养19天进行测试,它们虽吃同样的食品,“智力”却大相径庭,那组有吃、有玩、有伙伴、信息刺激丰富的白鼠机敏灵活,投入迷宫,很快就走了出来,人抓不 住它,找食品勇往直前;而光吃不玩的、缺乏信息刺激的小白鼠,则笨头笨脑,迷宫中走不 出来,去抓它,它不知逃跑。然后再把两组白鼠统统杀死,解剖它们的脑,看看有什么差别。原来,信息刺激丰富的白鼠,脑的分量重、体积大,神经元长得饱满,神经元上生出的树状 突、轴状突(神经纤维)长得多,神经元成分如核酸,各种蛋白酶也齐全,属发育正常;而

浅谈幼儿学前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及教育方法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幼儿学前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及教育 方法 专业:学前教育 学习形式: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单位: 教学单位: 完成日期:2014 年10月 6 日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关键词) (1) 前言 (2) 一、幼儿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2) 1.1对人格品质的发展的重要性 (2) 1.2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认识发展有重要性 (2) 二、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3) 2.1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3) 2.2幼儿教育对家庭的价值 (4) 2.3幼儿教育对社会的价值 (4) 三、幼儿教育价值的生理基础——来自脑科学研究的证据 (4) 四、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与家庭合力尊重儿童参与、建立自信心 (6) 4.1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6) 4.2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6) 4.3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6) 4.4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浅谈幼儿学前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及教育方法 摘要: 幼儿教育又称为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特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要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设入,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本文旨在结合大量国内外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的研究,以心理发展研究和脑科学研究为依据,论证,阐述细儿教育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社会性主动性人际交往心理发展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is also called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mainly refers to theimplementation of the 3 -- 6 years old ages of children'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people to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mportant" refers to the foundation laying period it is a personal development, many important ability, personalityform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eriod; "special" is unique tothis stage i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from the initialuncertainty to the basic shape, instead can start the transition period to learn and acquir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world,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to take active measures,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epopulariz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de a lot of desig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invigor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combine research on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brain science psychology as the basis, demonstration, and explain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fine children education. Keywords: Social The initiativ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前言: 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离不开社会。文章多从教育与大众传媒,政府部门,社区和家庭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间的研究为最甚。涉及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家庭教育中的

关于早期教育

关于早期教育 美国的研究人员给幼年猫头鹰戴上一服特殊的眼镜,使它能看到的世界都偏向一边,然后在它边上放上一只尖叫的老鼠,但透过镜片来看老鼠却是在正前方。研究人员发现,幼年猫头鹰很快形成了新的“听觉位图”。而去掉眼镜后,猫头鹰又很快回到正常的生活习惯。反复训练后,当其成年时,已经能熟练地在不同的视觉世界中“转换”。科学家引申说,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也会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永久印记(新华网)。 儿童自出生到小学前都处于形体、心理发展快速转变的早期阶段,受到个体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能否为儿童提供适合其心理发展和学习实践的优良内外环境是决定儿童能否发挥其遗传潜质和巨大学习潜力的重要条件。其中早期教育是促进发展的关键因素。早期教育就是在儿童先天潜质、遗传秉性基础上通过适宜教育刺激使其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婴幼儿出生后,大脑已有成百亿的神经元。这些分散的神经细胞必须通过与环境的反复交往后,才能转化成有组织、发生结构性分化的、及其功能在新层次上完善的,可以认知、记忆和进行思考等的特定细胞团,进而形成特定功能区。6岁前儿童脑的增殖远较形体增长快,这就是早教的生理基础,其中0-3岁是最重要的早教阶段。 早期教育是指在孩子发展的早期所进行的适合个体发展水平的教育。首先,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个体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并不一样,因此,早期教育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具有不同的内容。例如,对智力超常、常态和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教育,应该是各不相同的。其次,由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出现时机和发展进程,因此,早期教育不等于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就什么都教。例如,针对儿童语言发展所进行的早期教青可能开始于孩子出生时,甚至可以更早一些,但对于有关社会性方面的某些教育则要晚一些。再者,早期教育不等于早期知识教学,早期教育的内涵要更为广泛。早期知识教育与早期智力开发也不同,尽管早期智力开发也属于早期教育,但只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确切地说,早期教育应该是针对人类个体的本性,在个体发展的早期所进行

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早期教育及其意义 早期教育是指出生到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有 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便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在孩子们发展的适当时期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份的刺激,以加速他们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 早期教育的意义 1、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开发智能。 2、对婴幼儿心理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3、对婴幼儿生理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早期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在国外,许多国家很早就提出了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6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0-3岁是早期教育的黄金期,0-3岁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婴幼儿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我国新修《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婴幼儿的保育教育相衔接。早期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之一。 三岁前儿童发展特点:

一、发展的主动性 强烈的生存意识 幼儿从出生就具备有主动生长的内在力量和对生存发展有利的行为。 观察周围一切事物(儿童从出手以来就具有吸收性的心理--蒙特梭利) 不可思议的心智能力 人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存在,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蒙特梭利) 儿童智慧的开端始于六种感觉:视、听、嗅、触、尝、操作。 视觉:看,手眼配合。 听觉:听,触及中枢,反应行动。 味觉:尝,酸甜苦辣。 触觉:触摸,越丰富越好。 操作:好奇和好动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动手,在不同的活动中享受快乐,在不同的操作中感受到满足,能力得到提高,情绪就能得到满足,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尤其是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

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 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个体智力的发展不是等速的,一般是先快后慢,到了一定年龄则停止增长,随着人的衰老,智力开始下降. 许多研究都表明,出生后的头几年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智力发展得特别迅速.心理学家平特纳(r.pintner)指出,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从5岁到10岁,发展虽没有如此之快,但仍旧在发展.再过5年,发展就逐渐减慢.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room)认为,出生后头4年智力发展最快,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也认为,出生到4岁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决定性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经过多年研究,也认为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幼儿期智力测验成绩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在整个幼儿期儿童的智力发展速度非常快.另外,幼儿智力发展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从各维度得分来看,一般都是城市的幼儿高于农村的幼儿.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中国城市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岁幼儿年龄增长,智商不断提高的趋势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支持.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智力发展的限度是14-16岁,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都否定了这种看法.当代的一些研究表明,人即使到了老年,智力还可能有所增长,只是这种增长只限于智力的某一个方面,

而且比较缓慢.朱智贤教授指出:"关于人的智力的发展限度问题,目前还无十分可靠而一致的结果,但有一点似乎是清楚的:人到18岁左右,智力已达到成熟时期(与成人接近).在此以后,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总的智力能量虽然不会有显著增长,但某一方面的智力可能还是以不同的速度在增长着."通常是身体健康、勤奋、参加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人,智力的衰退较慢,体弱、特别是神经系统和脑部有疾病的人,智力衰退迅速.布卢姆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言语能力通常在80岁时只稍有衰退,在90岁时也只有中等程度的衰退,而有些智力在80岁至90岁时还在继续增长.近来,德国的解剖学家赫伯特?豪格160名20-111岁的尸体进行研究,发现大脑的神经细胞几乎不随年龄的增长而衰亡,只是细胞体的缩小,这种缩小一般在60岁以后开始,90岁前只缩小百分之7-8. 提高孩子智力的方法具有启发性和感官刺激的环境 营养建立了大脑功能的物质基础,而脑细胞与脑细胞之间的交流与链接,则源自孩子在生命初期所接受的感官刺激。 在生命的早期接受到的来自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恰当刺激,奠定了孩子日后的iq基础。大脑就像一个容器一样,在营养充分的基础上,感官刺激越充分的孩子,大脑得到开发的程度就会越高,如同拥有一个更加大的容器一般。 当需要往容器里灌输东西时,越大的容器,能够容纳的东西便越多。脑细胞与脑细胞之间的链接越加丰富复杂,意味着其能够处理的信息容量也越大。而脑细胞之间的这种链接,源自感官的刺激。 日本有位学者曾说过:“如果想培养出智力高、头脑聪明的孩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复习资料(望月守望)

名词解释 1)智力: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2)教学设计:是指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P184 3)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是根据智力障碍儿童身心障碍、教育限制的多寡,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而提出的一个特殊的教学原则(P196 4)补偿性原则:智力障碍儿童因身心障碍影响了其学习,而补偿性原则正是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缺陷补偿特殊的教学原则(P196 5)个别化原则:是针对智力障碍儿童个体差异大,绝大多数智力障碍儿童具有独特的教育需求而提出的一个教学原则(P197 6)直观性原则:是根据智力障碍儿童抽象思维能力低下的特点提出的 7)任务分析发:也叫工作分析法,它是对特定的、复杂的学习行为和技能进行分析、评定的一种方法,旨在使学生能逐步、有效的掌握该行为或技能(P198 8)游戏教学法:是指利用游戏来向智力障碍儿童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矫正缺陷的一种教学方法(P201 9)康复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设计的一些有助于智力障碍儿童功能康复的一种教学方法(P201 10)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在人人享有适当教育的理念下,为满足特殊儿童独特的教育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教育计划程序(P218 11)社会适应(适应性行为/适应性为):是指个人保持生活独立并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行为,适应行为具有年龄特征,依生活条件、文化背景的不同社会对儿童提出的行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简答题 1)智力障碍(智力残疾) 定义: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2智力障碍的分级分类(2006) ?轻度:IQ范围为50-69(对成人而言,9岁≤智龄<12岁) ?中度:IQ范围为35-49(对成人而言,6岁≤智龄< 9岁) ?重度:IQ范围为20-34(对成人而言,3岁≤智龄< 6岁) ?极重度:IQ在20以下(对成人而言,智龄<3岁) 3)智力障碍儿童的第一性缺陷与第二性缺陷 4)智障教育发展的历史 1800年,法国某山区发现11岁野孩维克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教育学家着手研究;1800年12月,维克多由精神病医生伊塔德接手,采用了个别化的方法对其进行了一项长达五年的训练 1837年,塞甘在法国巴黎创立了教授、训练智力障碍儿童的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障碍教育专门机构之一 5)智力障碍成因(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先天代谢性疾病;其他如先天性脑积水、小头畸形等 社会心理因素:母亲文盲;父亲文盲;与儿童交往少;母孕期、婴幼儿期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文化条件差;婴儿期住室光线差;语言刺激少;缺乏家庭教育;家庭不良社会心理因素6智力障碍三级预防的含义及主要措施 一级预防:是指在问题发生前采取措施,消除智力障碍的病因,预防智力障碍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