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看历史12.1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肥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中时长:75分钟分值:100分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
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佣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交融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2.《史记》《汉书》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存在巨大差异。
《史记·封禅书》刻画出一个迷信神仙方术、劳民伤财的昏君形象,而《汉书·武帝纪》塑造的汉武帝则是一个勤政爱民、好施仁政、开拓有为的明君、贤君形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史家所处政治环境与史书官私性质差异C.史实因年代久远无法辨别D.历史解释准确性取决于史家的学术修养3.宋朝职官考核的能力业绩内容有“四最”:生齿之最、治事之最、劝课之最、养葬之最;还有“七事”:劝课农桑、增垦田畴、户口增损、兴利除害、较正刑狱、盗贼多寡。
这些考核标准A.推动了民本思想政治化B.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C.实践了积极入世的理念D.有助于探索地方治理模式4.元武宗时一个蒙古大臣占有江南田地一千二百三十顷,每年收租五十万石。
泰定帝在做晋王时,一次就捐给朝廷土地七千顷。
顺帝把公主奴伦的土地分拨给伯颜,一次就达五千顷。
大都的大承天护圣寺在文宗、顺帝时前后两次被赐予的土地达三十二万余顷。
这表明元朝中后期A.租佃经济发达B.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C.土地兼并严重D.寺院是最大土地占有着5.下图为明宣德至弘治年间徽州地区白银占总通货百分比。
这反映出该地区A.白银在民间的信用增强B.徽商垄断了货币流通C.明朝中国白银产量剧增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6.王韬说“近来谈海国掌故者,当以《瀛寰志略》、《海国图志》为噶矢(先声)”。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独家首发 上下册)

3.1性唤醒 3.2性反应 3.3性功能的神经生理控制
4.1激素系统和性功能 4.2青春期生殖系统的成熟 4.3月经周期 4.4性发育异常 4.5激素和性行为
5.1保持性健康 5.2生殖系统的常见疾患 5.3性传播疾病 5.4细菌性STDs 5.5由多种生物引起的STDs 5.6滤过性毒菌引起的STDs 5.7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24.1性道德的基础 24.2保守主义道德观 24.3自由主义道德观
作者介绍
贺兰特·凯查杜里安(Herant A. Katchadourian),世界知名的性教育权威,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 科学荣休教授,美国高校性教育的先行者,曾长期担任斯坦福大学副教务长和本科生院院长。
精彩摘录
这是《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独家首发|上下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21.1性革命 21.2性革命的起因 21.3性解放的表现 21.4性的社会控制 21.5社会控制的跨文化比较模式
22.1印度的色情 22.2中国文化中的性爱 22.3日本文化中的性爱
23.1同婚姻和生育有关的法律 23.2艾滋病与法律 23.3对成人两愿行为的法律规定 23.4对他人的性侵犯 23.5有关性商业利用的法律
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

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夏代中国文明展第一章: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陶寺遗址是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襄汾县。
遗址内发现有房址、墓葬、陶窑、水井等遗迹和大批陶、石、铜、木等各种质料的遗物。
除陶寺类型的遗存外,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
陶寺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
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15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是中原的确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之一。
经过研究,确立了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陶寺类型;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其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前1900年。
同类遗址在晋西南汾河下游和浍河流域已发现70余处。
陶寺遗址对复原中国古代阶级、国家产生的历史及探索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
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这样评价:“陶寺文化不仅达到了比红山文化后期社会更高一阶段的'方国’时代,而且确立了在当时诸方国中的中心地位,它相当于古史上的尧舜时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奠定了华夏的根基。
”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特权阶层,可能已出现阶级,走到了国家产生的边缘。
玉琮:陶寺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圭:陶寺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圭:陶寺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环:陶寺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箍形器:陶寺文化。
《中国陶瓷史》课件——10周代陶瓷

中
四系弦纹陶罐
国
陶
瓷
史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高20.9cm,口径13.5cm 1974年北京房山琉璃河黄土坡出土,首都博物馆 藏。
· 西 周·
西周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
中
国
印纹硬陶带柄罐 陶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瓷
高12.4cm,口径17.4cm
史
广东省番禺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国
“当”,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
陶
瓷
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 史
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 陶 塑 作 品 · 陶塑雕塑盛行于商代早、中期,以动物形状为主
中 国 陶 瓷 史
·陶制生产工具·
夏代、商代到西周主要有:纺线用的扁圆形带孔陶纺轮,捕鱼用的两端带有凹
槽的陶网坠,制陶用的蘑菇状陶抵手和狩猎用的陶弹丸等。还有熔铸青铜器用的工
骨架。
·装饰纹饰·
中
环带纹 国 陶 瓷
反复而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史
常用于器物的主要部位。
·装饰纹饰·
中
垂鳞纹 国 陶 瓷
组成类似鳞片状的装饰,大体 史
构成U字纹带状,成错位中谍排列。
谢谢观看
周代的陶瓷艺术
·周代陶器·
历史背景:
历史 背景
中
周代时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主要从 国
事农业。实行分封制度,在天子的统治下有许多分封的诸侯封国。 陶
瓷
周代的社会政治的特点是: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
史
周代的爵位等级制度,有位次的尊卑。反映在祭祖、服饰、器物、车马的使用等
诸多方面。都要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得僭越。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给周代的工艺美
《史学概论》教案》

《史学概论》教案(一)第一章:史学的概念与功能1.1 教学目标1. 了解史学的定义与内涵;2. 掌握史学的基本功能;3. 理解史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1. 史学的定义与内涵:历史与史学的区别,史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2. 史学的基本功能:记录与传承,解释与分析,教育与启示;3. 史学的重要性: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史学,个人修养与史学。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史学的定义、功能及其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阐述史学的功能与作用;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史学概念与功能的理解;3. 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史学概论》教案(二)第二章:史学的起源与发展2.1 教学目标1. 了解史学起源的背景;2. 掌握史学发展的主要阶段;3. 理解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2.2 教学内容1. 史学的起源:古代史学的产生,古代史学的特点;2. 史学的发展:中世纪史学,近现代史学的发展;3. 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历史观的演变,史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史学的起源与发展过程;2. 比较法: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史学的特点与差异;3. 图像展示法:展示史学发展的相关图片,增强学生对史学发展的直观理解。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史学起源与发展的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梳理史学发展的主要阶段;3. 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阶段,分析其史学发展的特点。
《史学概论》教案(三)第三章:史学的分支与学科交叉3.1 教学目标1. 了解史学的主要分支;2. 掌握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3. 理解跨学科研究在史学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 史学的分支: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等;2. 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历史学与考古学、文献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交叉;3. 跨学科研究在史学的应用:案例分析,学术讨论。
唐朝十二坊长兴简介

唐朝十二坊长兴简介一. 唐朝长兴的历史背景• 1.1 张衡撰写的《长兴志》• 1.2 唐朝长兴的地理位置• 1.3 唐朝长兴的经济状况二. 唐朝长兴的建设与规划• 2.1 描述长兴的规划与布局• 2.2 论长兴的建设过程• 2.3 长兴建设中的人力物力投入• 2.4 长兴建设中的困难与挑战三. 唐朝长兴的文化繁荣• 3.1 诗词与文学• 3.2 绘画与书法• 3.3 音乐与舞蹈• 3.4 考古与文物保护四. 唐朝长兴的社会生活• 4.1 长兴的居民结构与人口状况• 4.2 长兴的居住环境与卫生状况• 4.3 长兴的商业与市场• 4.4 长兴的宗教信仰五. 唐朝长兴的政治及行政机构• 5.1 唐朝的行政体制与地方政府• 5.2 长兴的行政管理体系• 5.3 长兴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法规• 5.4 长兴的官员任免与选拔机制六. 唐朝长兴的军事防御• 6.1 长兴的边防体系与城墙建设• 6.2 长兴的军队编制与武器装备• 6.3 长兴的军事训练与士兵选拔• 6.4 长兴的战争与军事经验七. 唐朝长兴的庙宇与宫殿•7.1 描述长兴的庙宇与宫殿建筑•7.2 长兴庙宇与宫殿的功能与用途•7.3 长兴庙宇与宫殿的典故与传说•7.4 长兴庙宇与宫殿的艺术价值八. 唐朝长兴的科技与发明•8.1 长兴的科技发展与成就•8.2 长兴的发明与创新•8.3 长兴的科技对社会进步的贡献•8.4 长兴科技的传承与影响九. 唐朝长兴的名人与贤者•9.1 描述长兴的名人与文化名流•9.2 长兴名人的成就与影响•9.3 长兴名人的生平事迹•9.4 长兴名人的文化遗产与纪念十. 唐朝长兴的衰落与转变•10.1 长兴经济的衰退与危机•10.2 长兴文化的变迁与衰退•10.3 长兴政治与社会的变动•10.4 长兴的历史总结与影响评价十一. 唐朝长兴的影响与价值•11.1 长兴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11.2 长兴的价值与学术研究•11.3 长兴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地位•11.4 长兴的文化遗产与保护十二. 唐朝长兴的旅游与推广•12.1 长兴的旅游资源与景点•12.2 长兴旅游的开发与规划•12.3 长兴旅游的宣传与推广•12.4 长兴旅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本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唐朝十二坊长兴的历史背景、建设与规划、文化繁荣、社会生活、政治及行政机构、军事防御、庙宇与宫殿、科技与发明、名人与贤者,以及衰落与转变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2024年《拓展资料河姆渡文化》教案

2024年《拓展资料河姆渡文化》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河姆渡文化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对河姆渡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1.2 教学内容介绍河姆渡文化的背景和发现过程强调河姆渡文化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重要地位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河姆渡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河姆渡文化的理解和兴趣第二章:河姆渡人的生活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河姆渡人的生活环境和地理位置分析河姆渡人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2.2 教学内容介绍河姆渡人的居住地和生活环境分析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河姆渡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河姆渡人的生活环境的了解和分析能力第三章:河姆渡人的生产活动3.1 教学目标了解河姆渡人的生产活动和农业发展分析河姆渡人如何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3.2 教学内容介绍河姆渡人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分析河姆渡人的狩猎、渔猎和采集活动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河姆渡人的生产活动的了解和分析能力第四章:河姆渡人的生活与文化4.1 教学目标了解河姆渡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特点分析河姆渡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2 教学内容介绍河姆渡人的居住方式、服饰和饮食分析河姆渡人的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河姆渡人的生活用品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河姆渡人的生活与文化特点的了解和分析能力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河姆渡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激发学生对河姆渡文化研究的兴趣和热情5.2 教学内容回顾河姆渡文化的特点和成就介绍河姆渡文化研究的最新进展5.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河姆渡文化的成就和最新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5.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河姆渡文化的总结和拓展能力第六章:河姆渡人的社会组织6.1 教学目标了解河姆渡人的社会组织结构分析河姆渡社会制度的特点和演变6.2 教学内容介绍河姆渡人的家族和部落组织分析河姆渡人的社会等级和权力结构6.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图表展示河姆渡人的社会组织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6.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河姆渡人的社会组织的了解和分析能力第七章:河姆渡人与自然的关系7.1 教学目标了解河姆渡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分析河姆渡人的环保意识和自然资源利用7.2 教学内容介绍河姆渡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河姆渡人的狩猎、渔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平衡7.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河姆渡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7.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河姆渡人与自然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能力第八章:河姆渡文化的传承与影响8.1 教学目标了解河姆渡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分析河姆渡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8.2 教学内容介绍河姆渡文化对后世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分析河姆渡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8.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河姆渡文化的传承和影响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8.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河姆渡文化传承与影响的了解和分析能力第九章:河姆渡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河姆渡文化的考古发掘过程和方法分析河姆渡文化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9.2 教学内容介绍河姆渡文化的考古发掘案例和重要发现分析河姆渡文化研究的学术贡献和方法论特点9.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河姆渡文化的考古发掘现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9.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河姆渡文化考古发掘与研究的了解和分析能力第十章:课程总结与研究性学习建议总结河姆渡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河姆渡文化研究的兴趣和热情10.2 教学内容回顾河姆渡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成就提出河姆渡文化研究的方向和建议10.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河姆渡文化的总结性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10.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河姆渡文化的总结理解和研究性学习的规划能力。
湖北襄阳沈岗出土“句鑃”辨疑——兼谈古代南方青铜乐器的定名

器、车马器等600余件,其中引人瞩目的是一件钲
吲
吉敞
峪
喻’
耷i
夺
年
多I霄k适八佩
Np\疆乙父
罗忆显州
蠢
2
图一//沈岗M1022出土的青铜“句罐” 1.正面2.剖面3.背面
收稿日期2014—03—31 作者简介张小帆(1982一),女,南京博物院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陈列艺术和文物学。
万方数据
《东南文化》2014年第3期总第239期
鼎在安徽春秋早期墓葬就已出现,且多见于江淮 流域。联系春秋时期楚灭小国的史实,似可推断 此两器应为战利品或作为战利品赏赐给墓主人
的。由此可见,‘祺余’和‘登’应与墓主本人无
关。”
内收,近口处稍外侈,口呈椭圆形。侧视锌于,器
体上部向前倾斜
湖北襄阳沈岗出土“句镏”辨疑
地域文明
湖北襄阳沈岗出土“句罐"辨疑
——兼谈古代南方青铜乐器的定名
张小帆
(南京博物院
江苏南京210016)
内容提要:我国古代南方乐器的器类繁多,内涵丰富,而考古报告中对出土的南方乐器的定名十 分混乱,如湖北襄阳沈岗春秋墓出土的青铜铎在考古报告中即定名为“句耀”。根据“名物学”的基本 原理,辨析古代南方青铜句罐、青铜钲和青铜铎等乐器的形态特征,可知,沈岗春秋墓出土的青铜“句
图六,/青龙山青铜”钲”与“郢率铎”比较图 1.青龙山春秋墓出土的青铜“钲”2.传世的青铜“郢率铎”
万方数据
湖北襄阳沈岗出土“句罐”辨疑
句耀与钲、铎的定名,首先需根据其基本特征 进行辨异。《周礼・秋官.,J、行人》:“凡此五物者,每 国辨异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j;《礼 记-乐记》云:“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 情矣。穷本知变,乐之情也;着诚去伪,礼之经 也。”… 根据器形的基本特征,可对句耀、钲、铎等乐 器的形态进行辨异。 1.句宝翟 句耀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越族乐器。2。,流行于 南方徐、越等国,是南方乐器中最主要的编列击 奏乐器陋“。 青铜句耀为编列乐器,多用于演奏,一般成 套出土:浙江绍兴狗头山出土“配儿句耀”2件’23, 江苏武进淹城和高淳顾陇各出土了7件句耀[2“, 安徽广德高湖出土9件句全翟[2“,清道光初年浙江 武康县(今德清县)山中出土了2件“其次句宝;銎”和 1l件无铭文的句耀;越国墓葬中还常见成套的青 瓷或硬陶句耀作为明器用于随葬:浙江长兴鼻子 山战国墓出土青瓷句耀8件幢“,海盐黄家山战国 墓出土青瓷句耀12件’2“,江苏无锡鸿山邱承墩战 国墓出土青瓷句罐达29件之多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献忠 “江口沉银” 水下考古
“献忠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杨)展决战”。 ——彭遵泗《蜀碧》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民谣
警方追缴的部分文物
文物盗掘案催生抢救性考古
金印
金币
虎钮金印
金锭
史料的分类
按史料“载体”划分
第一类:文献史料
官私史书;地方史乘; 文书档案;传记谱牒; 文集日记;野史笔记; 报刊杂志;书籍信件等
考古学家的情怀
《 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 》
山海苍苍自千古
我在其间歌且舞
例3: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证实《史记》是信史
司马迁的 《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 ③印证(证实) 否真实。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考古文物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作用:纠正、印证传世文献记载或填补一些空白, 使认识更接近历史真实。
①纠正(证伪) ②填补空白 ③印证(证实)
按史料“价值”划分
第一类:第一手史料
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 (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
第二类:实物史料
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第二类:第二手史料
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 、转述,或者是后人的研 究成果
第三类:口述史料
神话传说;故事;俗谚;遗训; 回忆录;采访调查等
张献忠 “江口沉银” 水下考古
材料一 材料二
传世文献
释证
考古文物
考古文物 江口沉银 传世文献 《蜀碧》 “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
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浙江省选考第26题:史料史证
年份
2015.09 2015.10 2016.04 2016.10 2017.04 2017.11
考查内容
秦朝设郡的数目变化 烽火戏诸侯;亚里斯多德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 史学家陈寅恪的家国情怀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
史料4: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 文献史料—官方史书 第二手史料 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东汉班固编撰
800年前的官员“档案” :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
关于徐谓礼文书的价值:首先,文书提供了新的不为人所 ①印证(证实) 知的信息,比如印纸,以前人们只知道这样一个概念,从没见 过实物。 其次,新材料往往可以纠正传世文献的记载偏差。徐谓礼 为亲友写的31则保状中,有一则是为贾似道荐官而著的,贾似 道之后成为了很出名的奸相。这也被认为是徐谓礼对后世最大 浙江武义南宋徐谓礼墓 的影响。然而后来贾似道并没有对徐谓礼投桃报李。南宋文学 《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 家周密记载说,这是因为徐谓礼年轻时给贾似道相面,认为他 “异日必可作小郡太守”,贾似道感觉自己被“轻视”了,记 恨在心。后来徐谓礼前去求官之时,只让他“出知信州”(江 西上饶市长)。可根据徐谓礼文书记载,他当上饶市长时是淳 ②纠正(证伪) 熙八年,当时贾似道还在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任上,直到徐 谓礼去世,贾似道还在两淮任职,没有坐到宰相的位置,那段 “求官”历史就是虚构的。 印纸 ——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大教授包伟民
考古文物---历史研究价值 例2:秦陵甲胄出土 改变“秦代无头盔”之说
人们在秦陵参观时,往往被兵马俑所震撼,而令 人费解的是兵马俑中的士兵没有一个人戴头盔,不少 ②填补空白 专家学者认为秦人尚武,不怕死,才会在战场上光头 赤膊,不戴头盔。 然而在1998年,考古人员在秦陵 发现石铠甲坑,出土了石质头盔。
③印证(证实)
考古文物---历史研究价值
例1:火烧阿房宫 项羽含冤2000多年
①纠正(证伪)“楚人一源自,可怜焦土!”……2000多年来,项羽都被认为是火烧阿房宫的 罪魁祸首。但考古显示,阿房宫夯土台上仅有夯筑土墙没有宫殿建筑遗迹。
例2:秦陵甲胄出土 改变“秦代无头盔”之说
人们往往被兵马俑所震撼,但令人费解的是兵马俑中的士兵没有一个 ②填补空白 人戴头盔,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秦人尚武,不怕死,才会在战场上光头赤膊, 不戴头盔。然而在1998年,考古人员在秦陵发现了石铠甲坑,出土石质头 盔,该发现填补了我国古代军事装备研究上的一个空白。
该考古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古代军事装备研究上 的一个空白,也改变了学术界“秦代无胄(头盔)”的传 统认识。
考古文物---历史研究价值 例3: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证实《史记》是信史
司马迁的 《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 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献忠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 第一手史料 (杨)展决战”。 文献史料 ——彭遵泗《蜀碧》
第一手史料 实物史料
材料三
口述史料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民谣 第二手史料
“这是中国传说中的、记载的几处皇家藏宝中唯一被找到, 且是由考古机构科学发掘出的批量宝藏;出水文物……对研究 明代政治、经济……等具有重要意义。” —— 北大李伯谦等30多位考古学家现场考察后评说
从考古看历史
武义一中 章国好
张献忠宝藏之冰山一角:
木鞘藏银
吏 杨 旭 匠 赵
足 金 五 十 两 正
年 分 岁 供 王 府
长 沙 府 天 启 元
元永 帅昌 印大
冬癸 吉未 日年 造仲
出土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
李自成:1644年建大顺政权,年号永昌,铸永昌通宝 张献忠:1644年建大西政权,年号大顺,铸大顺通宝 7块明藩王府的金册 西王赏功
考古文物---历史研究价值 例1:火烧阿房宫 项羽含冤2000多年
传世文献(《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 ①纠正(证伪) 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戍卒叫, 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 给人们勾勒出了一幅金碧辉煌阿房宫的场景,最终因 西楚霸王的一炬,而化为灰烬。2000多年来,项羽都 被认为是火烧阿房宫的罪魁祸首。 传了2000多年的谣言也止于考古发掘!原阿房宫 考古队队长李毓芳说,通过她多年的考古发掘,夯土 台基上面没有建筑南墙,阿房宫根本没建成,更谈不 上被项羽付之一炬。
下列史料
史料1第 : 实 三星堆出土 一 物 纵目青铜面具 手 史
按 载体 分属于哪一类史料 ?
史料2:传说舜的母亲握登,生舜于 口述史料—神话传说 上虞的姚墟,所以舜就姓姚。上虞县 第二手史料 西南有握登圣母庙。
史 料 料
史料3: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 了唐代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徐州 文献史料—文学作品 第一手史料 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
史料考查角度
考古史料的价值 史料的选择 考古史料的研究价值 史料解释的影响因素 史料的甄别
《兰亭序》真伪(郭高之辩)史料的认识态度
考古学专业中国大学排名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山东大学 西北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郑州大学 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