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疾病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胰腺炎的习惯性诱发因素和治疗

胰腺炎的习惯性诱发因素和治疗

胰腺炎的习惯性诱发因素和治疗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的炎症,它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习惯性诱发因素指的是引起胰腺炎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原因,而治疗则是针对这些原因来控制和缓解疾病。

本文将讨论胰腺炎常见的习惯性诱发因素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习惯性诱发因素1. 饮食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脂肪饮食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胆囊收缩不畅,从而引起结石形成并阻塞胆管和胰管,最终导致胰腺受损。

此外,暴饮暴食、浓茶、辛辣刺激等饮食习惯也容易造成急性发作。

2. 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胰腺内酶分泌过多,长期刺激胰腺,加剧炎症反应。

此外,酒精还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诱发血糖异常和代谢紊乱。

3. 吸烟吸烟会增加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风险。

研究表明,吸烟会通过损害胰腺内分泌功能、干扰微循环以及改变免疫反应等机制来引起慢性胰腺炎的发生。

4. 药物某些药物也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例如,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物和利福平等可导致药物性胰腺炎。

此外,维拉帕米和含阿司匹林的复方片剂等药物也被证实可以引起急性胰腺炎。

二、治疗方法1. 饮食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胰腺炎,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首先需要禁食,只通过静脉输液维持营养。

在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引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需要避免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并特别注意饮食平衡和规律。

2. 戒烟限酒对于吸烟者和酗酒者来说,戒烟限酒是治疗胰腺炎不可或缺的一环。

医学研究表明,戒烟可以显著降低胰腺癌发生的风险,并减少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此外,适量控制饮酒也可以减轻对胰腺的刺激。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急性发作期和控制慢性胰腺炎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静剂、止吐药、抑制胆囊收缩剂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胰酶替代治疗,以补充胃肠道内酶的不足。

4. 介入治疗和手术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性治疗或手术干预。

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在晚期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在晚期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在晚期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李建柯;雷洋洋;田宁子;王小林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年(卷),期】2022(29)4
【摘要】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多已处于晚期,生存期短,临床治疗难度大。

目前已有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经导管动脉内介入
治疗能够提高肿瘤组织药物浓度,增强药物抗肿瘤效应,疗效优于全身静脉化疗,不良反应较全身静脉化疗少,已成为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动脉内介入治疗
与其他治疗方式相联合,将成为改善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治疗模式。

随着胰腺癌临床及基础研究不断深入,经动脉介入治疗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7页(P701-707)
【作者】李建柯;雷洋洋;田宁子;王小林
【作者单位】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7
【相关文献】
1.动脉导管药盒系统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3.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
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4.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冠状动脉内灌注
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5.微导管边支保护技术在症
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累及临近重要分支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herapy)是一种无创的、 minimally invasive(微创)的医疗治疗方式,利用医疗器械或导管等介入设备通过皮肤或腔道进入人体内部,对病变组织进行特定的治疗操作,以取代传统的大手术治疗。

该治疗方式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可以精确定位、精准治疗,且疗效显著,并且术后康复快。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介入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胆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食管疾病等,如下:1.肿瘤:介入治疗在肝癌、肺癌、胰腺癌、胃癌、膀胱癌等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是最终期病人缓解症状的一个关键治疗方式。

2.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在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脑血管病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3.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可以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缓解脑肿瘤症状、改善脊髓病变的病人的生活质量等。

4.胆道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治疗肝胆管结石、胆道狭窄等胆道系统疾病。

5.泌尿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治疗肾盂肾炎、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6.食管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治疗食管狭窄、食管癌等食管疾病。

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包含四个步骤:1.诊断与评估:首先,由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做基础检查、功能型或影像学诊断,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动态监测等。

2.操作导管进入:通过穿刺技术,医生将导管经过皮肤或特定腔道进入病变组织部位。

在浸润麻醉中,医生在引导下推进导管,以保证导管进入正确的靶区。

3.治疗方案实施:医生通过导管进行各项治疗操作,包括物理、放射学、化学性和免疫性治疗及地理消融等治疗方式。

4.导管拔出及处理:治疗结束后,医生会将导管拔出,并对穿刺点进行必要的处理,避免术后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介入治疗的优势和风险1.优势:介入治疗无需开刀,对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恢复时间快,痊愈率也很高。

2.风险:介入治疗风险相对较小,但有时会导致酶功能异常、出血、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胰腺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腔 干 动 脉 或肠 系膜 上 动 脉 输 注 的抗 癌 药 物 能 覆 盖 整 个 胰 腺 , 同 时 , 肝 动 脉输 注对 胰 腺 癌肝 转 移 同样 有 治 疗 作 用 。 经 所 以 , 腺 癌 的 血 管 介 入 治疗 通 常 同 时 采 用 腹 腔 干 动 脉 输 胰 注 化 疗 ( e a r r f s n C ) 肠 系 膜 上 动 脉 输 注 化 疗 c l c at y i u i , AI 、 i e n o
对 症 治 疗 等 。单 纯 全 身 静 脉 化 疗 , 乎 无 效 果 可 言 。 而 联 合 放 几 化疗虽能减轻患者 局部 的疼痛 , 对提 高生 存率 并无 帮助I , 但 。
近 年 来 , 腺 癌 的 介 入 治 疗 发 展 很 快 , 就 胰 腺 癌 血 管 介 入 性 胰 现 治疗作一综述 。 经 导 管 动 脉 输 注 化 疗 ( a srei h mo h rp , C) t n a tr l e t ea y TA r ac 1 理 论 依 据 . 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其在 癌灶 的药物动力 学行 为,
较 的 Mea 析 提 示 , 者 更 能 提 高 患 者 的 1年 生 存 率 和 临 床 t分 前
受益率l 。 8
2 解 剖 基 础 .
胰 腺 的动 脉 血 供 主 要 来 自于 腹 腔 干 发 出 的肝 总 动 脉 、 动 脾
早 期 诊 断 仍 很 困难 。据 统计 ,O 的 胰 腺 癌 患 者 诊 断 时 已 属 于 8
局 部 进展 期 , O 的 胰 腺 癌 患 者 诊 断 时 已 出 现 肝 或 腹 膜 的 转 5 移 。大 多 数 患 者肿 瘤 一 旦 超 过 2 r , 转 移 淋 巴结 的范 围 即有 f 其 el 可 能 超 过 胰 周 淋 巴结 范 围 。过 去 2 O年 , 腺 癌 的 5年 生 存 胰

胰腺癌晚期转移肝治疗方案是什么,要怎么办

胰腺癌晚期转移肝治疗方案是什么,要怎么办

胰腺癌晚期转移肝治疗方案是什么,要怎么办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类恶性肿瘤,其病情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对人类危害极大,有很多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已经出现转移,如肝转移,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那么胰腺癌晚期转移肝治疗方案是什么,要怎么办?胰腺癌晚期转移至肝脏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化疗、手术和介入治疗等。

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方案:1. 化疗: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化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吉西他滨、紫杉醇、氟尿嘧啶等。

2. 手术:如果肝脏转移比较局限,手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主要包括肝切除、胰腺切除等。

但是,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才能进行。

3.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将药物或热能直接送到肝脏肿瘤部位的治疗方法。

包括栓塞、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4. 中医治疗:中医辩证用药,帮助患者机体扶正,补充元气,调理患者的饮食和睡眠质量,恢复患者体力,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并调动患者的自主抗癌能力,抵抗癌肿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可以贯穿于整个过程,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

临床上,除了一些胰腺癌转移肝患者会采取中医保守治疗,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外,还有一些患者会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采取综合治疗的患者,中医治疗往往会结合西医治疗手段调整治疗方案。

如手术患者多因出血出现气血亏损,因而中医治以益气养血之法,从而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便于后续放化疗进行;放化疗患者多会出现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因而中医治疗除了给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法以提高整体疗效外,还会配合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滋阴补阳等法以便改善治疗副作用,从而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对于胰腺癌转移肝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联合其他方法进行巩固治疗,并早日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

ercp医学的名词解释

ercp医学的名词解释

ercp医学的名词解释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内镜逆行性胆管胰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性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相关疾病。

通过使用适应证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道和胰腺肿瘤以及胆道和胰腺炎等疾病的一种特殊内窥镜,它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图像和进行一些治疗措施。

这种医学技术由美国内科医生全慧渊博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ERCP结合了内窥镜和适应性的X射线成像技术,通过插入一根柔软的内窥镜(称为逆行性胆管胰管镜)经过口腔和食道进入十二指肠。

在ERCP过程中,医生可以将对比剂通过逆行注射的方法,将其注入胆道和胰腺中,同时通过X射线成像观察内窥镜下的图像。

这种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可能存在的胆道和胰腺的疾病,如结石、肿瘤、梗阻等,并帮助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ERCP在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通过取得胆囊和胆道的X射线图像来检查胆道系统是否有结石或狭窄,以及胆管是否有扩张等问题。

此外,ERCP还可以通过将一根细腔内窥镜进一步插入胆管中,进行取石、扩张术或引流术等治疗措施。

但是,ERCP作为一种介入性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并非没有风险。

在ERCP过程中,由于需要插入内窥镜进入人体消化道和胆道,存在一定的刺激和损伤风险。

同时,对比剂的使用和内窥镜的操作也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胰腺炎、感染、出血等。

因此,在进行ERCP检查或治疗前,医生必须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情况以及其他相关的临床信息。

此外,医生还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让患者了解可能的风险和利益,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ERCP作为一种高级的介入性医学技术,为医生提供了一个详细了解胆道和胰腺疾病的方法,并且能够在同一过程中进行一些治疗措施。

然而,由于其操作和潜在的危险性,医生必须谨慎选择适应证,并与患者充分沟通。

胰腺癌黄疸的治疗方案

胰腺癌黄疸的治疗方案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黄疸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黄疸是由于胆管受阻,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引起的。

本文将探讨胰腺癌黄疸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介入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

一、药物治疗1. 胆红素结合剂胆红素结合剂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症状。

常用的胆红素结合剂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2. 胆汁酸类药物胆汁酸类药物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胆管通畅,降低胆红素水平。

常用的胆汁酸类药物有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

3.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减轻黄疸症状。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干扰素、白介素等。

二、手术治疗1. 胆管引流术胆管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胆总管支架植入术等。

通过引流胆汁,降低胆红素水平,缓解黄疸症状。

2. 胰腺肿瘤切除术对于胰腺癌黄疸患者,若肿瘤位置适宜,可行胰腺肿瘤切除术。

切除肿瘤后,解除胆管阻塞,改善黄疸症状。

3. 胆管重建术胆管重建术适用于胆管狭窄或胆管断裂的患者。

通过手术重建胆管,恢复胆汁正常引流。

三、放疗放疗是胰腺癌黄疸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疗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减轻黄疸症状。

放疗方法包括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

四、化疗化疗是胰腺癌黄疸治疗的辅助手段。

化疗药物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等。

五、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包括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胆总管支架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等。

介入治疗可以缓解黄疸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六、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胰腺癌黄疸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

七、治疗方案的选择胰腺癌黄疸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案的选择建议:1. 对于黄疸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先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ercp基本技术与临床应用 word

ercp基本技术与临床应用 word

ercp基本技术与临床应用 word ERCP基本技术与临床应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简称ERCP)是一种介入性检查和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ERCP的基本技术原理和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ERCP的基本技术1. 患者准备:在进行ERCP前,患者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包括禁食、清洁肠道等。

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2. 内窥镜插入:医生通过口腔或鼻腔将内窥镜插入患者体内,逐步通过食道、胃进入十二指肠。

3. 胰胆管造影:医生在内窥镜引导下将造影剂注入胆道和胰管,通过X光检查显示管道的情况,以便诊断疾病。

4. 实施治疗:除了诊断作用,ERCP还可进行治疗性操作,比如溃疡、结石的取出,胰管扩张等。

二、ERCP在临床中的应用1. 胆道疾病:ERCP可用于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比如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胆管狭窄等。

2. 胰腺疾病:ERCP对于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胰腺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3. 消化道出血:ERCP可发现消化道的出血源,如胆道出血、胰腺出血等,及时处理。

4. 对于各种疾病的碎石取出: 黄疸的原因可能是胆结石阻塞胆管的结果。

此时,可以通过ERCP将结石取出,缓解患者症状。

5. 胆囊切除术:ERCP无法有效解决胆囊结石症,但在部分病例可以通过胆囊造影,协助鉴别规划。

总之,ERCP作为一种内镜治疗技术,在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医生需要熟练掌握ERCP的操作技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ERCP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8-10-
胰腺疾病介入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介入治疗科 郑伟良
胰腺疾病介入治疗技术介绍来自腺肿瘤炎症性疾病。胰腺癌常用介入技术
晚期胰腺癌经动脉内插管化疗
Aviatail病例1年生存率38.9%; Takamori联合全身化疗/局部放疗MOS36.5,五年生存率
30.5% 其它改良技术:热灌注化疗,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改
早中期:积液引流、脓肿引流、建立外科干预通道; 胆道引流。
晚期:假性囊肿引流。
401例复杂急性胰腺炎中,18.7% (75/401) 需要血 管内介入技术, 18.4% (74/401)需要引流。 20.9% (84/401) 需要介入医师会诊并多次引流。
胰腺炎后脓肿引流
胰腺穿刺活检
腹腔神经节阻滞
胰腺手术后胰腺周围脓肿引流后反复发热
脾动脉瘤圈加胶栓塞
M 62Y,胰腺癌肝脏转移
术 前
术 后 一 周
5周后CT复查,胰尾I125粒子植入
奥沙利铂载药
NTICANCER RESEARCH 28: 3835- 3842 ( 2008)
2016.5.19复查
2016.9.12,口服阿帕替尼后复查
良区域灌注化疗等。
非血管介入技术
CT/US引导穿刺活检 瘤内注射注射生物制剂:乙醇、化疗药物、生物活性
物质(免疫/基因治疗 物理治疗:光动力治疗、消融(射频/微波/氩氦刀、
纳米刀)、I125粒子植入等。
急性胰腺炎介入治疗技术
血管内介入:急性期动脉内化疗/抗生素;栓塞和 支架植入;
非血管
男性,发现脾脏巨大动脉瘤, 直径10cm
F ,68 y,脾脏切除术后20年。脾静脉瘤样扩张 ,局部动静脉瘘。
PV
SV
SMV
Aneurysm
Fisrulae and feeding arteries
诊断和治疗
诊断: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脾肿大,脾 动脉瘤,门腔静脉分流;Abernethy畸形可 能。
Portal V SMV
Gastro-renal Shunt Splenic V
Renal V
术中采用7-F长鞘到达GRS,测量 压力为27cm/H2O,释放20mm大 小的AVP一枚,测压22cm/H2O。 术后2天患者肝性脑病症状逐渐 缓解。
谢谢!
治疗:动脉瘤栓塞 栓塞材料:Amplatzer vascular plug(AVP);可
控圈;液体胶等。
手术过程:
A.12mm的AVP于脾动脉近动脉瘤 处释放,无法稳定停留进瘤腔内;
B.载瘤动脉内圈加胶无效; C.采用PDA专用塞接近动脉瘤处 闭塞载瘤动脉。
2月后复查,动脉瘤腔内完全 血栓形成,脾脏部分栓塞;肝 脏肿瘤TAE+RF后碘油沉积良 好。患者逐渐出现肝性脑病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