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滞后校正

温度控制系统滞后校正
温度控制系统滞后校正

题 目: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

初始条件:某温箱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41)

s

p e G s s s -=+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 试用Matlab 绘制其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计算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2、 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加15度。

3、 用Matlab 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画出阶跃相应曲线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

1 系统传递函数分析

该传递函数由比例环节,延迟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组成。

1.1比例环节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1)(=s G 1)(=ωj G

幅值特性和相频特性:

)()(

1|)G(j |)A (=∠===ωω?ωωj G

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

)(0

20lg1)20lgA()(L ====ω?ω

ω

所以对数幅频特性L (ω)是ω轴线。

1.2延迟环节

延迟环节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s e s G 3)(-= ωωj e j G 3)(-=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1|e *1||)G (j |)A(-3j ===ωωω

?ωωωωω33.57)(3)()(3*-=-=∠=∠=-rad e j G j

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

ω

ω?ωω3*-57.3)(0

20lg1)20lgA()L(====

由以上可知延迟环节不影响系统的幅频特性,只影响系统的相频特性。

1.3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s

s G 1)(=

ω

ωω90

1)(j e j j G -=

=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ω

ωω1

1)(==

j A 。901

)(-=∠

ω?j 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

-90)(-20lg )20lg(1/)20lgA()L(====ω?ωωωω

由于Bode 图的横坐标按lg ω 刻度,故上式可视为自变量为lg ω ,因变量为

L (ω)的关系式,因此该式在Bode 图上是一个直线方程式。直线的斜率为?20dB/dec 。当ω =1时,?20lg ω=0,即L (1) = 0 ,所以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是与ω轴相交于ω =1,斜率为?20dB/dec 的直线。积分环节的相频特性是?ω= ?90°,相应的对数相频特性是一条位于ω轴下方,且平行于ω 轴的水平直线。

1.4惯性环节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s

s G 411

)(+=

ω

ω411

)(j j G +=

幅值特性和相频特性:

ω

ωω?ωωω4arctan 411

)(1611

|41|1)(2

-=+∠=+=

+=

j j A

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

ω

ω?ωω-arctan4)()

20lgA()(L ==

1.5开环传递函数

将j ω代替s 带入传递函数3()(41)s

p e G s s s -=

+

求得:

|)j41|1/()A(ωωω+*=

ωωπω?3-arctan4-/2-)(=?

2用Matlab 绘制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计算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MATLAB 提供的函数bode()和nyquist()不能直接绘制有延迟环节系统的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由于延迟环节不影响系统的幅频特性而只影响系统的相频特性,因此可通过对相频的处理结合绘图函数的应用来绘制具有纯延迟环节系统的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

2.1绘制波特图

绘制对数坐标图的程序如下:

num=[1]; %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 den=conv([1 0],[4 1]); %开环传递函数的分母 w=logspace(-2,1,100); %确定频率范围

[mag,phase,w]=bode(num,den,w); %计算频率特性的幅值和相角 %利用相频特性求加上延迟环节后的相频特性 phase1=phase-w*57.3*3;

subplot(211),semilogx(w,20*log10(mag));%绘制幅频特性 v=[0.01,10,-60,40];axis(v) grid

%绘制相频特性

subplot(212),semilogx(w,phase1); v=[0.01,10,-270,-90];axis(v) %设置坐标轴的标尺属性

set(gca, 'ytick' ,[-270 -240 -210 -180 -150 -120 -90]) grid

绘制的波特图如图2-1

图2-1 开环传递函数的bode图

2.2绘制奈奎斯特图

绘制极坐标图的程序如下:

num=[1]; %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

den=conv([1 0],[4 1]); %开环传递函数的分母

w=logspace(-1,2,100); %确定频率范围

[mag,phase,w]=bode(num,den,w); %计算频率特性的幅值和相角%利用相频特性求加上延迟环节后的相频特性

phase1=phase*pi/180-w*3;

hold on

%用极坐标曲线绘制函数画出奈奎斯特图

polar(phase1,mag)

v=[-2.5,1,-1,1];axis(v)

grid

绘制的奈奎斯特图如图2-2

图2-2 开环传递函数的nyquis 图

分析:因为有延迟环节,所以当ω从0→∞变化时,幅角也从0→∞变化,所以奈奎斯特曲线为螺旋线。

2.3计算幅值裕度

由相频特性曲线可知相角穿越频率0.26rad/s.=g

ω

()|

j4+1|1

g g ωωω=g j G

0.375|

)j (G |1

g ==

ωh

2.4计算相角裕度

由bode 图可知截止频率0.48rad/s c =ω

0-55.03-arctan4-90-180 180c c <==+=。。。。)

(ωωω?γc 所以系统不稳定。

3设计滞后校正装置

3.1无源滞后校正装置

图3-1 是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无源滞后校正网络的电路图,其传递函数为

1

1

11)()()(22++=++==

Ts bTs Cs bR Cs R s U s U s G r c c 其中)C R (R T 21+=,12

12

<+=R R R b ,

b 为滞后网络的分度系数。

图3-1 无源滞后校正网络

3.2计算校正函数

11)(++=

Ts bTs s Gc

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加15度。

已知未校正系统。0.55-=γ,校正后。

-40.0''=γ

''γ。6-)''(c ωγ=

又 '''-3'arctan4-90c c ωωγ。= 由 0)''( L'20c =+ωb l g 得 0.707b =

36.45)'' 1/(0.1b T c ==ω

得到校正函数1

45.361

8.25)(++=s s s Gc

3.3检验相角裕度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45.36)(14(e )18.25()('-3s

+++=

s s s s s G 绘制对数坐标图的程序如下:

num=[25.8 1]; %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 den=conv([conv([1 0],[4 1])],[36.45 1]); %开环传递函数的分母 w=logspace(-2,1,100); %确定频率范围

[mag,phase,w]=bode(num,den,w); %计算频率特性的幅值和相角 %利用相频特性求加上延迟环节后的相频特性 phase1=phase-w*57.3*3;

subplot(211),semilogx(w,20*log10(mag)); %绘制幅频特性 v=[0.01,10,-40,60];axis(v) grid

%绘制相频特性

subplot(212),semilogx(w,phase1); v=[0.01,10,-270,-90];axis(v) %设置坐标轴的标尺属性

set(gca, 'ytick' ,[-270 -240 -210 -180 -150 -120 -90]) grid

绘制的波特图如图3-2所示

由波特图可知,校正后函数的截止频率

0.4rad/s 'c =ω

其相角裕度为

' .45'-arctan36 '-arctan4 arctan25.890)(180'c c c ,,ωωωω?γ+=+=。。c 。42.38-=

满足给定指标要求。

图3-2 校正后开环传递函数bode图

3.4校正装置参数设置

经分析得T=(R1+R2)C,b=R2/(R1+R2)

?

=

T=

36.45

b

0.707

因此可设0.01F

C=

R2=2577Ω

R1=3645Ω

4校正后的系统

4.1校正后的仿真电路

在Matlab中输入simulink命令,进入仿真界面。

仿真电路如图4-1

图4-1 校正后开环传递函数的Matlab仿真电路4.2校正后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阶跃响应曲线如图4-2

图4-2 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5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我巩固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熟悉了对Matlab的使用,并开始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为期5天的课程设计,时间不长,也算是对期末考试提前进行了笼统的复习,加深了我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扩展了自己的认识。另外,此次课程设计让我了解到,我们以后在学习生活中要培养好的习惯,做事情要按照规则办事,一是提高办事效率,二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此次课程设计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设计,更是理论知识的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锻炼,相信这个学习的过程会是我们以后一笔宝贵的财富。

6参考文献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科学出版社.2007

张静,MATLAB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张爱民,自动控制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复合模糊PID在温度滞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4期(总第173期) 2012年8月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No.4 Aug .文章编号:1672-6413(2012)04-0160-0 3复合模糊PID櫜 在温度滞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令朝霞 (陕西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在具有滞后的温度系统中研究设计出一种复合型模糊PID控制器。其突出优点是应用模糊控制适应系统的不确定性,利用Smith预估补偿克服系统滞后的影响,应用PID控制实施温度系统的精确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复杂系统的控制品质,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实际运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关键词:温度系统;模糊控制;补偿控制;滞后 中图分类号:TP273+.3∶TP273+ .4 文献标识码:櫜A 陕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11JK0934)收稿日期:2012-02-28;修回日期:2012-03-2 1作者简介:令朝霞(1974-) ,女,陕西岐山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电路、电工电子及自动控制的教学与研究。0 引言 模糊控制器是一种仿人控制,根据人的思维方式构建相应的模糊逻辑规则,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构成的一种具有反馈通道的闭环结构的智能型数字控制系统。其优点是不要求精确了解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而是根据人工控制规则来组织控制策略,再把该策略转化为控制量的大小。本文把模糊控制应用到控制系统中并和PID控制器相结合,两者扬长避短,既具有模糊控制灵活而适应性强的优点, 又克服了其静态精度不高的缺点,满足系统静、动态两方面的性能要求,对复杂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1 系统要求及控制方案设计1.1 系统工艺要求 控制对象为某锅炉水加热系统,加热后的热水通过一段管道输送到下一道工序。工艺要求进入下一道工序的热水温度为某一恒定值(45℃)左右,且温度波动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 1.2 系统方案设计 根据工艺要求输送管道出口处的热水温度恒定,且是通过电加热炉来进行加热的,为此可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案。 方案一: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控制规律采用常规PID控制, 以锅炉内热水温度作为被控参数,用温度传感器来检测锅炉内温度,设计单回路控制系统实现控制要求。该方案简单易行,但由于锅炉到管道出口滞后达90s ,会影响过程的控制质量,超调量大,调节时间长,控制品质较差,不能满足工艺要求。 方案二:采用Smith预估补偿控制,但预估补偿控制的缺点是对过程的模型比较敏感,为此,本文将预估补偿控制和模糊控制结合起来, 既能克服系统大滞后的影响,也能弥补过程模型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 混合型模糊控制器原理 2.1 Smith控制算法 Smith预估补偿控制从理论上完全能够克服大滞后的影响。Smith预估补偿控制系统结构框图见图1。 其中,G0(s)e-τs为具有滞后的被控对象,e -τ s为系统对象的滞后环节,τ为滞后时间,Gc( s)为系统控制器,G0(s)(1-e-τ s)为Smith预估补偿器。通过图1预估补偿,可以把对象中的滞后从闭环内移到闭环外,消除了纯滞后对系统控制品质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系统的 控制质量。但由于补偿器必须明确过程的数学模型,且对模型的误差十分敏感,为了克服其缺点而发挥其优越性,这里采用模糊控制器以实现Gc( s)。图1 Smith预估补偿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2.2 混合型模糊控制器 模糊控制器是一种不依赖于过程模型的清晰认识,而是根据操作者的经验归纳而得到的。在一般的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五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本章要点 在系统性能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系统校正的作用和方法,分析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对系统动、静态性能的影响。 第一节校正的基本概念 一、校正的概念 当控制系统的稳态、静态性能不能满足实际工程中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时,首先可以考虑调整系统中可以调整的参数;若通过调整参数仍无法满足要求时,则可以在原有系统中增添一些装置和元件,人为改变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使之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校正。增添的装置和元件称为校正装置和校正元件。系统中除校正装置以外的部分,组成了系统的不可变部分,我们称为固有部分。 二、校正的方式 根据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不同位置,一般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顺馈补偿校正。 1.串联校正 校正装置串联在系统固有部分的前向通路中,称为串联校正,如图5-1所示。为减小校正装置的功率等级,降低校正装置的复杂程度,串联校正装置通常安排在前向通道中功率等级最低的点上。 图5-1 串联校正 2.反馈校正 校正装置与系统固有部分按反馈联接,形成局部反馈回路,称为反馈校正,如图5-2所示。 3.顺馈补偿校正

顺馈补偿校正是在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引入输入补偿构成的校正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引入给定输入信号补偿,另一种是引入扰动输入信号补偿。校正装 置将直接或间接测出给定输入信号R(s)和扰动输入信号D(s),经过适当变换以后,作为附加校正信号输入系统,使可测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得到补偿。从而控制和抵消扰动对输出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三、校正装置 根据校正装置本身是否有电源,可分为无源校正装置和有源校正装置。 1.无源校正装置 无源校正装置通常是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二端口网络,图5-3是几种典型的无源校正装置。根据它们对频率特性的影响,又分为相位滞后校正、相位超前校正和相位滞后—相位超前校正。 无源校正装置线路简单、组合方便、无需外供电源,但本身没有增益,只有衰减;且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因此在应用时要增设放大器或隔离放大器。 2.有源校正装置 有源校正装置是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调节器。图5-4是几种典型的有源校正装 置。有源校正装置本身有增益,且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所以目前较多采用有源图5-2 反馈校正 图5-3 无源校正装置 a)相位滞后 b)相位超前 c)相位滞后-超前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

学号0975020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起止日期:2012 年 5 月28 日至2012 年 6 月1 日 学生姓名安从源 班级09电气2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6 月1 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 —2012 学年第 2 学期 控制与机械工程 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系 09-2 班级 课程设计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2 年 5 月 28 日至 2012 年 6 月 1 日共 1 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为120-≥s K v ,相角裕度 45≥γ,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 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3、绘制原系统的Nyquist 曲线。 4、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 5、设计校正装置,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 图。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绘制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 曲线。 9、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2012年5月25日

目录 一、绪论 (4) 二、原系统分析 (5) 2.1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5) 2.2 原系统的Bode图 (5) 2.3 原系统的Nyquist曲线 (5) 2.4 原系统的根轨迹 (5) 三、校正装置设计 (5) 3.1 校正装置参数的确定 (5) 四、校正后系统的分析 (6) 4.1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6) 4.2 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 (6) 4.3 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曲线 (6) 4.4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6) 五、总结 (7) 六、参考文献 (7) 七、附图 (8)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_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

目录 引言 (1) 1 无源滞后校正的原理 (2) 2 系统校正前的图像 (4) 2.1 系统校正前的波特图 (4) 2.2 系统校正前奈氏图的绘制 (5) 3 校正环节参数计算 (6) 4 系统校正后的图像 (6) 4.1 系统校正后的波特图 (6) 4.2系统校正后的奈氏图 (7) 4.3系统校正前后的波德图对比 (8) 5 校正前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9) 6 心得体会 (12) 7 参考文献 (13)

引言 在现代的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技术是能够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附加装置(自动控制装置)使生产过程或生产机械(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某种规律(控制目标)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移和转速等)或加工工艺按照预定要求变化的技术。它包含了自动控制系统中所有元器件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以及控制对象或被控过程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控制用计算机(能作数字运算和逻辑运算的控制机)的构造原理和实现方法。自动控制技术是当代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最引人瞩目的高技术之一,是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控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出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在线性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无源校正装置有无源超前网络和无源滞后网络,通过校正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系统的动态性能的改变可以由校正前后的奈奎斯特曲线和波特图看出。

1 无源滞后校正的原理 无源滞后网路电路图如下: 1 R C 图1-1无源滞后网络电路图 如果信号源的内部阻抗为零,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则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分度系数 时间常数 在设计中力求避免最大滞后角发生在已校系统开环截止频率''c ω附近。如图1-2所示, 选择滞后网络参数时,通常使网络的交接频率 T α1远小于''c ω一般取=T α1''c ω/10 T s T s Ts Ts s U s U s G c 1111)()()(12++ ?=++==αααC R R T R R R )(121212+=<+=α

基于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要点

计算机控制技术 ------滞后-超前校正控制器设计 系别: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B110411 学号:B11041104 姓名:程万里

目录 一、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目的和原理 (1) 1.1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目的......................................................... 1 1.2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原理......................................................... 1 二、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过程 (3) 2.1 校正前系统的参数 (3) 2.1.1 用MATLAB 绘制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 3 2.1.2 用MATLAB 求校正前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4 2.1.3 用MATLAB 绘制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 5 2.1.4 对校正前系统进行仿真分析.............................................5 2.2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参数计算 (6) 2.2.1 选择校正后的截止频率c ω............................................. 6 2.2.2 确定校正参数β、2T 和1T (6) 2.3 滞后-超前校正后的验证 (7) 2.3.1 用MATLAB 求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7 2.3.2 用MATLAB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8 2.3.3 用MATLAB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9 2.3.4 用MATLAB 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10) 三、前馈控制 3.1 前馈控制原理..................................................................... 12 3.2控制对象的介绍及仿真......................................................... 12 四、 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17 附录 (18)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

题 目: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 初始条件:某温箱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41) s p e G s s s -=+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 试用Matlab 绘制其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计算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2、 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加15度。 3、 用Matlab 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画出阶跃相应曲线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 1 系统传递函数分析 该传递函数由比例环节,延迟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组成。 1.1比例环节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1)(=s G 1)(=ωj G 幅值特性和相频特性: 。 )()( 1|)G(j |)A (=∠===ωω?ωωj G 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 。 )(0 20lg1)20lgA()(L ====ω?ωω 所以对数幅频特性L (ω)是ω轴线。 1.2延迟环节 延迟环节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s e s G 3)(-= ωωj e j G 3)(-=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1|e *1||)G (j |)A(-3j ===ωωω ?ωωωωω33.57)(3)()(3*-=-=∠=∠=-rad e j G j 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 ω ω?ωω3*-57.3)(0 20lg1)20lgA()L(==== 由以上可知延迟环节不影响系统的幅频特性,只影响系统的相频特性。 1.3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s s G 1)(=

自控实验报告-系统校正

西安邮电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三系统校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2.熟悉掌握典型校正环节的模拟电路构成方法。二.实验原理及电路 1.未校正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1 2.校正前系统的参考模拟方框图 图2 3.校正后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3 4.校正后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图4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量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1)按图2接线 (2)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将曲线和参数记录出来。 2.测量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1)按图4接线

(2)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以及调节时间。 四.实验结果 未校正系统 理论值σ% = 60.4% t s = 3.5s 测量值σ% = 60% t s = 2.8s 校正后系统 理论值σ% = 16.3% t s = 0.35s 测量值σ% = 5% t s = 0.42s

五.心得体会 在课本的第六章,我们学习了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包括串联校正、反馈校正以及复合校正等矫正方法,相对于之前学习的内容,理解起来相对难一些,做起实验来也不容易上手。试验期间,遇到了很多难题,反复调整修改甚至把连接好的电路全都拆了重连,最后终于完成了实验。相对于之前的几次试验,这次实验师最让人头疼的,幸好之前积累了些经验,才使得我们这次实验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但是也并不轻松。 虽然遇到的困难很多,但是我们却收获的更多,线性系统的校正是自动控制原理中重要的部分,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再加上实验课的实践,我终于对这些内容有个系统的理解。

温度控制系统曲线模式识别及仿真

锅炉温度定值控制系统模式识别及仿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郭光普指导教师:马安仁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锅炉内胆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参数辨识的概念及切线近似法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然后对该系统的温控曲线进行模式识别,而后着重介绍了用串级控制和Smith预估器设计一个新的温度控制系统,并在MATLAB的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 关键词温度控制,模式识别,串级控制,Smith预测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e boiler the gallbladd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control principle and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concept and the tangent approximate method pattern recognition basic principle, then controls the curve to this system to carry on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warm, then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designs a new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cascade control and the Smith estimator, and carries on the simulation in the Simulink of MATLAB build simulation model. Key Words:Temperature control, Pattern recognition, Cascade control, Smith predictive control

基于Matlab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

目录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分析 (1) 1.1设计内容 (1) 1.2 设计要求 (1) 1.3 Matlab软件 (2) 1.3.1基本功能 (2) 1.3.2应用 (3) 第二章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 2.1 校正装置计算方法 (4) 2.2 课程设计要求计算 (4) 第三章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辅助分析 (6) 3.1校正系统的传递函数 (6) 3.2用Matlab仿真 (6) 3.3利用Matlab/Simulink求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10) 3.2.1原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10) 3.2.2校正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11) 3.2.3校正前、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比较 (12) 3.4硬件设计 (13) 3.4.1在计算机上运行出硬件仿真波形图 (14)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分析 1.1设计内容 针对二阶系统 )1()(+= s s K s W , 利用有源串联超前校正网络(如图所示)进行系统校正。当开关S 接通时为超前校正装置,其传递函数 11 )(++-=Ts Ts K s W c c α, 其中 132R R R K c += ,1 )(13243 2>++=αR R R R R ,C R T 4=, “-”号表示反向输入端。若Kc=1,且开关S 断开,该装置相当于一个放 大系数为1的放大器(对原系统没有校正作用)。 1.2 设计要求 1)引入该校正装置后,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时稳态误差1.0)(≤∞e ,开环截止频率ωc’≥4.4弧度/秒,相位裕量γ’≥45°; 2)根据性能指标要求,确定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3)利用对数坐标纸手工绘制校正前、后及校正装置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c R R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牡丹江师范学院 本科学生课程设计指导书 题目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班级11级工业电气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王淑玉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3 年11 月15 日

自控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学时数:2周 学分数: 开课院、系(部)、教研室: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教研室执笔人:王淑玉 编写时间:2013.11.10 设计目的 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自控原理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二、设计任务 (1)画出系统在校正前后的奈奎斯特曲线和波特图; (2)用Matlab画出上述每种情况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根据曲线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和已知条件,确定主要参数,计算并选取外电路的元件参数。 四、设计资料及有关规定 字体符合要求,正确使用编程 五、设计成果要求 设计论文 六、物资准备 1.到图书馆、物理系资料室查阅相关资料

2.到实验室准备器件作好实验准备 七、主要图式、表式 电路图、表要规范,符合设计要求 八、时间安排 2013.11.1 设计动员,发放设计任务书 2013.11.2-2013.11.3查阅资料、拟定设计程序和进度计划 2013.11.4-2013.11.10 确定设计方案、实验、画图、编写设计说明书2013.11.11完成设计,交指导教师审阅 2013.11.14 成绩评定 九、考核内容与方式 考核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论文(计算书、图纸)撰写质量;创新性;采取审定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分。 十、参考书目 1.田思庆,梁春英自动控制理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2.魏克新,王云亮编著. MATLAB语言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0. 3.王正林,王胜开编著. 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 4.(美)安德鲁,(美)威廉斯编著. 实用自动控制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 5.黄忠霖编著. 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6.彭雪峰,刘建斌编著.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控制系统仿真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1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1) 1.1设计题目 (1) 1.2要求 (1) 第2章校正前系统性能 (2) 2.1 时域性能 (2) 2.2 频域性能 (5) 第3章校正环节设计 (6) 3.1 校正方法选择 (6) 3.2 控制参数整定 (6) 第4章校正后系统性能 (7) 4.1 时域性能 (7) 4.2 频域性能 (9) 结论 (10) 心得体会 (11)

第1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1.1设计题目: 若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40/(s(s+3)(s+6)),设计校正装置。 电动车控制系统:某电动车控制系统如图: 1.2要求: 系统在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小于5%,调节时间小于4s。

第2章校正前系统性能 2.1 时域性能 (1)、绘制未加入校正装置的系统开环阶跃响应曲线,根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程序如下: function [Tp,Mp,Tr,Ts]=stepa(G) [Y,t] = step(G); cs=length(t); yss=Y(cs); [ctp,tp]=max(Y); Tp=t(tp); Mp=100*(ctp-yss)/yss k=cs+1; n=0; while n==0 k=k-1; if Y(k)<0.98*yss n=1; end end t1=t(k); k=cs+1; n=0; while n==0 k=k-1; if Y(k)>1.02*yss n=1; end end t2=t(k);

if t1>t2 Ts=t1; else Ts=t2; End clear all; clear all; num=2.2; den=conv([1,0],conv([0.3,1],[0.17,1])); sys1=tf(num,den); sys2=feedback(sys1,1); figure(1); margin(sys1) figure(2); step(sys2) [Tp,Mp,Tr,Ts]=stepa(sys2) Mp = 25.8043 Tp = 1.5355 Mp = 25.8043 Tr = 1.0631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滞后环节校正

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设计》 班级:自动化10—1班 姓名:许明 学号:1005130116 时间:2012年12月17-21日地点: 实验楼17实验室 指导教师: 崔新忠 自动化教研室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 2.80.8O k G s s s s = ++ 试设计滞后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6 v K ≤,系统阻尼比 0.307 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二、课程设计目的 1.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 对内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理解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关于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的概念以及二 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 最佳的系统。 4. 理解在校正过程中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截止频率,滞后角 频率,分度系数,时间常数等参数。 5. 学习MA 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 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 的实验结果。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 2.80.8O k G s s s s = ++ 试设计滞后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6 v K ≤,系统阻尼比 0.307 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假定此时的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是符合要求的,即:6 v K ≤ 则有: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频域设计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频域设计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频域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利用计算机作出开环系统的波特图 2. 观察记录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3. 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分析 二预习要点 1.预习Bode图和Nyquist图的画法; 2.Nyquist稳定性判据内容。 三实验方法 1、奈奎斯特图(幅相频率特性图) 对于频率特性函数G(jw),给出w从负无穷到正无穷的一系列数值,分别求出Im(G(jw))和Re(G(jw))。以Re(G(jw)) 为横坐标, Im(G(jw)) 为纵坐标绘制成为极坐标频率特性图。 MATLAB提供了函数nyquist()来绘制系统的极坐标图,其用法如下: nyquist(a,b,c,d):绘制出系统的一组Nyquist曲线,每条曲线相应于连续状态空间系统[a,b,c,d]的输入/输出组合对。其中频率范围由函数自动选取,而且在响应快速变化的位置会自动采用更多取样点。 nyquist(a,b,c,d,iu):可得到从系统第iu个输入到所有输出的极坐标图。 nyquist(num,den):可绘制出以连续时间多项式传递函数表示的系统的极坐标图。 nyquist(a,b,c,d,iu,w)或nyquist(num,den,w):可利用指定的角频率矢量绘制出系统的极坐标图。 当不带返回参数时,直接在屏幕上绘制出系统的极坐标图(图上用箭头表示w的变化方向,负无穷到正无穷)。当带输出变量[re,im,w]引用函数时,可得到系统频率特性函数的实部re和虚部im及角频率点w矢量(为正的部分)。可以用plot(re,im)绘制出对应w从负无穷到零变化的部分。 2、对数频率特性图(波特图) 对数频率特性图包括了对数幅频特性图和对数相频特性图。横坐标为频率w,采用对数分度,单位为弧度/秒;纵坐标均匀分度,分别为幅值函数20lgA(w),以dB表示;相角,以度表示。 MATLAB提供了函数bode()来绘制系统的波特图,其用法如下: bode(a,b,c,d,iu):可得到从系统第iu个输入到所有输出的波特图。 bode(a,求取系统对数频率特性图(波特图):bode() 求取系统奈奎斯特图(幅相曲线图或极坐标图):nyquist() b,c,d):自动绘制出系统的一组Bode图,它们是针对连续状态空间系统[a,b,c,d]的每个输入的Bode图。其中频率范围由函数自动选取,而且在响应快速变化的位置会自动采用更多取样点。 bode(num,den):可绘制出以连续时间多项式传递函数表示的系统的波特图。 bode(a,b,c,d,iu,w)或bode(num,den,w):可利用指定的角频率矢量绘制出系统的波特图。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课程设计 题 目 :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 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 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10S 1 ,相角裕度 45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 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 求) G(s) K s(s 1)(s 2)

1)用 MATLAB画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 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2)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用 MATLAB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用 Matlab 画出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求出超调量、峰值时间、调节时间 及稳态误差。 5)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程序和 MATLAB输出。说明 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I 1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 (1) 1.1题目 (1) 1.2初始条件 (1) 1.3 设计要求 (1) 1.4 主要任务 (1) 2设计原理 (2) 2.1滞后-超前校正原理 (2) 3设计方案 (4) 3.1校正前系统分析 (4) 3.1.1确定未校正系统的K 值....................................... 4.. 3.1.2 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根轨迹 (4) 3.1.3 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 7.. 3.2方案选择 (7) 4设计分析与计算 (8) 4.1校正环节参数计算 (8) 4.1.1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c的确定.................................. 8.. 4.1.4校正环节滞后部分交接频率a的确定 ............................ 8. 4.1.1校正环节超前部分交接频率b的确定 ............................ 8. 4.2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8) 4.3已校正系统传递函数 (9) 5已校正系统的仿真波形及仿真程序 (10) 5.1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10) 5.2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11) 5.3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2) 6结果分析 (13) 7总结与体会 (14) 参考文献 (14)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

题 目: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 初始条件:某温箱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5()(61) s p e G s s s -=+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 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 试用Matlab 绘制其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计算相角裕度和幅 值裕度; 2、 试设计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加20度。 3、 用Matlab 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画出阶跃相应曲线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

1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目的和原理 1.1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目的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校正元部件,使系统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校正方案主要有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确定校正装置的结构和参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针对被校正系统的性能和给定的性能指标,首先选择合适的校正环节的结构,然后用校正方法确定校正环节的参数。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 超前校正通常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超调量,但增加了带宽,而滞后校正可以改善超调量及相对稳定度,但往往会因带宽减小而使快速性下降。滞后-超前校正兼用两者优点,并在结构设计时设法限制它们的缺点。在此课题中,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开环传递函数的相角裕度增加20度。 1.2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原理 滞后-超前校正RC网络电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滞后-超前校正RC网络Array 它的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 2)(1()(++= s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v K S -≥,相角裕度 45≥γ。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 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 用MATLAB 画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 值的系 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2) 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确 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 用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 迹。 (4) 用Matlab 画出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曲线、求出超调量、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及稳态误差。 (5)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 程,列出MATLAB 程序和MATLAB 输出。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任务 时间(天) 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审题、查阅相关资料 2 分析、计算 2 编写程序 1 撰写报告 2

论文答辩 1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 I 摘要 ................................................................................................................. II 1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 (1) 1.1题目 (1) 1.2初始条件 (1) 1.3设计要求 (1) 1.4主要任务 (1) 2设计原理 (2) 2.1滞后-超前校正原理 (2) 3设计方案 (4) 3.1校正前系统分析 (4) 3.1.1确定未校正系统的K值 (4) 3.1.2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根轨迹 (4) 3.1.3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7) 3.2方案选择 (7) 4设计分析与计算 (8) 4.1校正环节参数计算 (8) 的确定 (8) 4.1.1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ω c ω的确定 (8) 4.1.4校正环节滞后部分交接频率 a ω的确定 (8) 4.1.1校正环节超前部分交接频率 b 4.2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8) 4.3已校正系统传递函数 (9) 5已校正系统的仿真波形及仿真程序 (10) 5.1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10) 5.2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11) 5.3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2) 6结果分析 (13) 7总结与体会 (14) 参考文献 (15)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6)

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恒温室的微分方程 为了研究上的方便,把图所示的恒温室看成一个单容对象,在建立数学模型,暂不考虑纯滞后。 1.微分方程的列写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进入恒温室的能量减去单位时间内由恒温室流出的能量等于恒温室中能量蓄存的变化率。即 ,????????=+?? ? ? ????????? 恒温室内蓄每小时进入室内每小时室内设备照热量的变化率的空气的热量明和人体的散热量??????-+?? ? ??????? 每小时从事内排每小时室内向出的空气的热量室外的传热量 上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 111()()c a b n a d C Gc q Gc dt αθθθθθγ -=+-+ (2-1) 式中1C —恒温室的容量系数(包括室内空气的蓄热和设备与维护结构表层的蓄热) (千卡/ C ?); a θ—室内空气温度,回风温度(C ?); G —送风量(公斤/小时) ; 1c —空气的比热(千卡/公斤); c θ —送风温度(C ?); n q —室内散热量(千卡/小时);

b θ—室外空气温度(C ?); γ—恒温室围护结构的热阻(小时C ?/千卡) 。 将式(2—1)整理为: 111111111n b a c a q d Gc C dt Gc Gc Gc θθθγθγγγ ++=++++ 11111n a q Gc Gc Gc γθγ??+ ? ?=+ ?+ ??? (2-2) 或11()a a c f d T K dt θθθθ+=+ (2-3) 式中111T R C = —恒温室的时间常数(小时)。 111 1R Gc γ=+ —为恒温室的热阻(小时 /千卡) 1 111Gc K Gc γ = + —恒温室的放大系数(/C C ?); 1b n f q Gc θγθ+ = —室内外干扰量换算成送风温度的变化(C ?)。 式(2—3)就是恒温室温度的数学模型。式中和是恒温的输入参数,或称输入量;而是恒温室的输入参数或称被调量。输入参数是引起被调量变化的因素,其中起调节作用,而起干扰作用。输入量只输出量的信号联系成为通道。干扰量至被调量的信号联系成为干扰通道。调节量至被调量的信号联系成为调节通道。 如果式中是f θ个常量,即0f f θθ=,则有

控制系统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 2)(1()(++= s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v K S -≥,相角裕度 45≥γ。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用MATLAB画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2)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用MATLAB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用Matlab画出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求出超调量、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及稳态误差。 (5)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程序和MATLAB输出。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 I 摘要 ................................................................................................................. II 1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 .. (1) 1.1题目 (1) 1.2初始条件 (1) 1.3设计要求 (1) 1.4主要任务 (1) 2设计原理 (2) 2.1滞后-超前校正原理 (2) 3设计方案 (4) 3.1校正前系统分析 (4) 3.1.1确定未校正系统的K值 (4) 3.1.2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根轨迹 (4) 3.1.3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7) 3.2方案选择 (7) 4设计分析与计算 (8) 4.1校正环节参数计算 (8) 的确定 (8) 4.1.1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ω c ω的确定 (8) 4.1.4校正环节滞后部分交接频率 a ω的确定 (8) 4.1.1校正环节超前部分交接频率 b 4.2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8) 4.3已校正系统传递函数 (9) 5已校正系统的仿真波形及仿真程序 (10) 5.1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10) 5.2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11) 5.3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2) 6结果分析 (13) 7总结与体会 (14) 参考文献 (14)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温度控制系统滞后校正环节设计 (1)

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控制系统滞后校正环节设计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1303班 姓名李杰 指导教师谭思云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李杰 专业班级: 自动化1303 指导教师: 谭思云 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 题 目: 温度控制系统滞后校正环节设计 初始条件: 传递函数为) )(s/)(s .(s/K G(s)151150+++= 的三阶系统描述了一个典型的温度 控制系统。用滞后补偿设计满足给定性能指标的补偿环节。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 设计滞后补偿环节,使系统满足9=P K 和相角裕度 50≥PM 的性能指标; (2) 画出系统在(1)校正前后的奈奎斯特曲线和波特图; (3) 用Matlab 画出上述每种情况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根据曲线分析系统的动态性 能指标; (4) 用Matlab 画出校正前后系统的根轨迹 (5) 对上述任务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写清楚分析计算的过 程,给出响应曲线,并包含Matlab 源程序或Simulink 仿真模型,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1) 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布置,讲解 (半天) (2)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构思。(半天) (3) 熟悉MATLAB 中的相关工具(一天) (4) 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三天) (5) 撰写说明书。 (二天) (6) 课程设计答辩(半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摘要 (1) 1 滞后校正原理及其装置 (2) 1.1 滞后校正原理及特性 (2) 1.2 滞后校正装置 (3) 1.3 滞后校正参数设定步骤 (4) 2 滞后校正环节的参数设计 (4) 2.1 用频域法确定滞后校正参数 (4) 2.2 校验滞后校正参数 (5) 2.3 绘制校正前后奈氏曲线及波特图 (6) 2.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8) 3 校正前后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8) 3.1 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8) 3.2 系统的根轨迹 (9) 3.3 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10) 4 Simulink仿真 (11) 4.1 校正前系统仿真 (11) 4.2 校正后系统仿真 (13) 5 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附录一 (18) 附录二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