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地方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开发区地方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开发区地方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开发区地方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作为全市招商引资和发展现代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在15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中,以建设现代工业园区为龙头,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完善区域设施功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当前,为更好地实现企业资源利用与增加社会贡献的和谐,准确把握地方税源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的内在联系,把握地方税收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开发区产业结构及其税源结构分析

2004年以来,开发区GDP年均递增40.3%。2007年,开发区实现GDP35.37亿元。其中,第二产业经济年均递增40.6%,在长时间内占据全区GDP的近80%;第三产业经济年均递增约39%。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经济年均增长略高于全区GDP年均增长速度,全区的GDP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的经济增长来拉动。

概括看,开发区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1、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2004年以来,二产经济始终占GDP总量的80%左右,全区的产业结构呈“二三”特征,即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2007年全区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7.68%。

2、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自2004年始,第三产业经济比重以年均39%的速度递增着,正逐步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后发优势。近年来,开发区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发区财税部门紧密结合全区经济发展状况,强化税收管理,实现了地方税收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与2004年比,2007年完成的税收增幅为44.9%。2007年,第二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为80%,提供的地方税收占总税收的80.76%;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 的比重为20%,提供的地方税占总收入的19.24%(目前,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还未充分显现出来),基本实现了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

1、从各产业提供的地方税收现状看,全区地方税收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完全吻合,地方税收结构呈现出“二三”的特征,而不是“三二”的特征。

2、从地方税收及二、三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看,则是大体匹配,略有差异。地税收入、二产税收和三产税收的年均增速基本对应于开发区国民经济年均增速。

3、从各经济类型提供的地方税收情况来看,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在开发区,无论股份制经济、个体私营、外资企业经济等,地方税收增长都稳步提升。其中,股份制经济始终保持了强势增长,是全区地方税收的主力军;个体私营经济的税收总额和比重已跃居次席;外资企业经济在地方税收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2007年占到了32.71%。

4、从税收级次看,特征明显。按照2002年新一轮分税制规定,中央级收入的比重保持在30%左右,省级收入的比重保持在12%,市级收入的比重保持在2%,区级收入的比重保持在近60%。2007年,开发区区级收入实现2.81万元。在不考虑2005年财力基数的情况下,我们用2007年全部入库税收对开发区各税收形成的财力占比作简单测算,大致为:增值税占1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占27%;营业税、房产税、城建税等地方税收占58%。这些数据显示,开发区共享税种征税范围广、税基宽、数额大,是区级税收收入的绝对主力。因此,在巩固共享税收入的基础上,做好非共享税种的挖潜增收工作,是增加区级税收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地方税收收入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应对关系

分析地方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设地方税收为Y,GDP为X,以此建立回归一元线性模型:y=a+bx (a、b为常数)。为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采用开发区2004年—2007年这3年的经济指标及税收收入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a和b,使用Eviews的OLS估计方法,最后得到地方税收(Y)与GDP(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0.061717GDP+1371.458 相关系数R2=0.81,比较接近于1。运用拟合优度检验、F值检验和t值检验,证实此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程度比较高。该方程的意义在于,开发区GDP每增加1亿元,地方税收则平均增加约617.17万元。

1、作为全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营业税占总开发区税收收入的12.89%。06年13.09%;05年9.37%;04年11.45%;开发区营

业税的比重基本保持在接近11.7%左右;2003年—2007年,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从13.72亿元迅速增长到27.62亿元;2007年,开发区共实现营业税12438万元,其中,建筑业实现营业税2600多万元,占20.9%;房地产业实现营业税6700多万元,占53.87%。

2、企业所得税始终在地方税收中保持了的主体地位。当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占一定份额时,GDP增长受自然条件约束相对减弱,资本、技术、人力资本资源及经济增长周期就成为影响GDP及税源的主要因素。随着税收增长的弹性增强,宏观税负随经济周期变化及经济运行的质量状况而自动升降,税收便成为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器”,收益性税源因此而增长明显。2007年,开发区90%的制造业企业实现了赢利,海陆锅炉、澳洋集团等全区排名前30位的重点税源企业实现企业所得税12569万元,占企业所得税总额的64%。近几年,全区企业所得税增长放缓、比重总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影响,从2002年开始,新办企业所得税由国税部门征收。即经济发展拉动的税收增长没有全部体现在地税部门的征收税款之中。

3、个人所得税尽管占总收入比重不高,但增幅明显。2004年—2007年,区域个人所得税从2004年的2631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6272万元,年均递增33.58%,2007年的增幅更是高达54.65%(虽然占比仅为6.5%左右)。主要原因是入驻开发区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对年所得12万以上纳税人实行自行纳税申报。

4、城建税的总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工业企业的规模。开发区是一个以制造业为支撑的工业园区,近年来,制造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了开发区工业的规模,带来了城建税的增长,有力地说明了开发区的制造业在发展壮大,并促使开发区走上以工业为支撑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三、加强开发区税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从开发区产业结构和地方税收的税源构成特征来看,开发区今后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装备制造业为核心,以抓大项目为龙头,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强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努力实现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1、抓好招商选资工作,不断提升第二产业发展质效。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高科技含量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在招商工作中,要继续坚持招商项目以高新为主、项目规模以大为主、产业结构以工为主的方针,把招商引资的落脚点放在“提升产品档次、转化经营机制、增强创新能力”上来,精选一批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经济效益好的和谐GDP项目,真正把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做大做强,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并带动地方税收的增长。

2、把准区域经济脉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经济规律指出:劳动力与资本必然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最终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由于服务业具有税收增长弹性充足,税基宽广,税源丰沛的特点,它必然成为壮大地方税源,增加地方税收收入的关键所在。有专家测算,第二产业的产值每翻一倍,其财政

收入大约也增加一倍;服务业中的商品流通额每翻一倍,其财政收入的增加则大致可达两倍。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使主要来自服务业的营业税划为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服务业税收就逐渐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开发区而言,应在工业化进入较为发达的阶段,不失时机地发展以人的知识技能、信息通讯技术、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金融保险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以此更好带动地方财政收入的稳步增加,为第二产业经济税收增长提供强有力的后续支撑。

3、切实强化税收征管,大力组织税收收入。针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受土地制约、内生经济变量不足这一现实,开发区有关职能部门应讲政治、顾大局,与时俱进,深入把握经济发展与税收工作的联系和规律,以税源管理和企业户籍管理为主线,实施分行业、分税种、分区域、分纳税人的细化管理,努力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收入;要及时研究国家关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等政策的调整,加强调研,把握征管范围、税率调整、级次划分等关键环节,把减收因素降到最低,把增收因素管理到位;要密切关注唐山一号工程、龙王庙小区平改工程等新开工建设项目,强化管理,把经济增长点转化为税收增长点,从而实现地方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

常见行业的地方税收政策简要介绍

常见行业的地方税收政策简要介绍 第一部分常见行业的划分 一、政府工作报告中常用的行业划分 (一)根据区府对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部署和划分,分为四大类 ——先进制造业 1.汽车产业(主要企业:东风日产、风神汽车、配套产业) 2.飞机维修产业(主要企业:广州飞机维修有限公司、新科宇航、大新华航空飞机维修广州公司) 3.机车制造维修业(主要企业:大功率机车) ——战略性新兴产业 1.音响产业(主要企业:国光电器、飞达音响和科达电器) 2.光电产业(主要企业:鸿利光电、雅江光电、亮美集灯饰) 3.新能源产业(主要企业:以风能、太阳能产品及装备为主体的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 ——时尚产业 1.皮革皮具 2.金银珠宝 3.纺织服装

——现代服务业 1.总部经济企业 2.酒店饮食业 3.休闲旅游业(王子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石头记矿物园做大做强,芙蓉度假区、香草世界、盘古王公园) 4. 电子商务 二、从地方税收政策角度对行业的划分 根据地方税收政策的规定,对行业的划分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一)制造业: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包括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服务业:包括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时尚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三)其他:区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及的,但是地方税收征管的常用行业,以及一些新兴的行业。 1. 房地产 2. 建筑业 3. 交通运输业(物流业) 4. 软件设计(动漫) 5. 会展业

第二部分地方税收常用政策简要介绍 根据地方税收政策对行业的划分,以下将简要地从三部分介绍常用的政策。 一、制造业 (一)所涉及的税种、税率 1、城建税:7%; 2、企业所得税:25%; 3、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7级超额累进税率(3%—45%); 4、房产税:从值计征:1.2% 、从租计征:12%; 5、土地使用税:三级土地:10元/㎡、四级土地:6元/㎡、五级土地:4元/㎡、六级土地:3元/㎡; 6、印花税:购销合同:0.03% 、加工承揽合同:0.05% 、建筑安装工程合同:0.03% 、财产租赁合同:0.1%、货物运输合同:0.05%、借款合同:0.005%、技术合同:0.03% 、产权转移书据:0.05%; 7、车船税:根据车辆的类型确定。 (二)税收优惠 1、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浅析

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浅析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0.01.13 08:29:25 内容提要:在我国国民经济评价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都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各级政府、经济管理和研究部门、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指标。由于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等的不同,导致二者不是简单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定量关系上二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试图从税收的角度揭示GDP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在宏观层面上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判断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做一些探索,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管理提供参考。 一、GDP与税收的关系 促进税收增长主要有三个因素,即“自然性增长因素”、“管理性增长因素”、“政策性增长因素”。三个因素中“自然性增长因素”即经济发展和其隐含的效益对税收的支撑是基本的,经济增长因素在税收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由于两者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是简单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税收与GDP的核算范畴 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法。实际上这是从三个经济活动过程或环节核算经济活动总量:生产法是从生产环节计算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总量,分配法是从生产成果的分配环节计算经济活动总量,而支出法是从财富最终使用环节计算经济活动总量。从理论上讲,这三种方法从三个环节核算出来的经济活动总量应该是一致的,但税收却不是只在一个环节征收,复合税制下各个税种分布于上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即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经济活动过程均有相应的税种。 1.生产环节的税收与GDP的关系 目前在生产环节设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生产环节的流转税对三大产业是区别对待的。农业不征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只对烟叶课税;工业和批发和零售业征收增值税,部分产品还征收消费税;其余征收营业税,部分服务项目征收消费税。由于各行业征收的税种不同,因此产业结构会影响税收收入。 2.分配环节的税收与GDP的关系 用分配法计算GDP意味着从生产成果的初次分配角度汇集社会新创造的价

发展绿色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体系呈现在世人面前,已极大地影响着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就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绿色经济的反映。学习绿色经济,不但可以观察到经济发展的轨迹,也可以预测到人类在经济发展中的一种趋同性。 我市要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就要积极发展绿色科技。绿色科技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最重要的支柱,关系到绿色经济能否走出传统经济的老路,成败系于一身。因此,绿色科技的核心首先是加强废物资源化的研究与开发,任何废弃物都是另一种物质(资源)的异化形式,都具有再次利用的价值,因此,加强对废弃物资源化和开发利用的研究,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人们的科学活动和技术开发都必须坚持辩证法和整体性的观点,既要考虑成果的正效应,也应得出预防和解决负效应的办法和措施。再次,提高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有效性,加强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是支撑绿色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物质保障。 要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就要树立绿色发展观。绿色发展观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就是要破除现阶段存在于社会

各层次的“先污染、后治理”思想和“发展了再说”的短期行为,克服观望、等待、畏难等情绪。坚持环境就是资源,坚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协调,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经济刺激方案以及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执行过程中,融入绿色经济的理念、措施和行动,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促进秦皇岛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支撑绿色经济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新引擎。明确鼓励发展绿色经济的领域、产业及项目,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政策、信贷等导向服务;完善绿色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和办法,建立一套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秦皇岛实际的标准化评价体系,严格绿色生产标准,促进重点产业的“绿色化”生产;积极争取建立绿色经济国家级产业园区,为我市发展绿色经济提供科学技术先导,增强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企业布局税收洼地,可能涉及的税收政策总结

企业布局税收洼地,可能涉及的税收政策总结 布局税收洼地是税务筹划的一种方式,在我国,最明显的税收洼地是西部大开发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可以比照西部地区的税收政策执行。 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 对设在西部地区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中新增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70%以上的企业,可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对在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内新办的属于《新疆困难地区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范围内的企业(是指以《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70%以上的企业),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涉及的税收政策很多,简要总结如下: 1、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8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2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2号) 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的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14号) 6、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的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完善新疆困难地区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6]85号) 8、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的,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57号) 10、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的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鉴于政策很多,无法将内容全部贴到这里,有需要的朋友自行按文件号或文件名查询。

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我国正处于绿色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绿色经济全面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文中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有过深入探索研究并建议从更深层次完善省域绿色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绿色经济;研究综述 0.引言 2013年最新公布的数据上看,我国在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在数据的背后所隐藏的是我国森林平均每年减少520万公顷,土地沙化面积174.3万平方公里,并且沙化以每年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递增等等。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沙漠化等现象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自上个世纪80 年代人类意识到由于自身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绿色经济概念以后,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措施,提倡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政府不断做出努力,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讨论的焦点就是世界各国政府以及世界人民应当注意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威胁;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世界气候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不能以地球环境破坏的代价换取世界经济的发展;在2012年里约热内卢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新概念。 在严峻的生态形势下,迫切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里约+20”成果文件中提出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经济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有效工具、发展绿色经济是降低生态稀缺性的必然选择。[1]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绿色经济的国外研究现状 绿色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1]绿色经济学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绿色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能够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大部分学者认为绿色经济应该与绿色新政、绿色工作相结合来讨论,当然也有基于气候变化的绿色经济思想,“里约+20峰会”的主题之一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下发展绿色经济。[2] 英国学者认为经过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后,英国可再生能源供应所占比例将会提高,住房的节能改造也将使得生活方式朝节能方向改进,政府从政策和资金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 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表1 2007年江苏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1]苏南苏北差距的扩大,引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学员姓名入学时 间指导老师试点 学校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1宏观税负理论 2、税收弹性理论 3、平衡预算原理 二、税收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1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回归 2、税收收入与GDP双对数回归 三、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1?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2?税制变动的影响。 3?税收政策的影响。 四、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的若干结论 五、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学号讲师

【摘要】税收收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从税收对经济的 影响来看,既可以妨碍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大要素决定了税收的宏观特征,但在三大要素的关系中,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展开 了激烈讨论。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主要指GDP 的增长)关系进行研 究,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建立适当的模型,以供参考。 【关键词】税收GDP 税收收入协调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对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首先要选择能代表“经济”的具体指标。虽然在影响 宏观经济指标中有很多对税收具有明显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但要找到一个最能代表经济的 规范指标当属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文通过借鉴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通过计量经 济学模型试图对经济增长与税收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谋求本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 济政策的共同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颇为丰富,而且不同的学派还建 立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这些模型中,很多学者都考虑到了政府的作用,其中政府政策运行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 估量的影响,这些政策就包括税收政策。所以在衡量经济增长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税收对经济 增长不可或缺的影响。 1、宏观税负理论宏观税负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用T 表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 即T/GDP, 也称宏观税率。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学者阿瑟? 拉弗通过拉弗曲线解释了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税率为0 时,税收收入为0;税率为100%时,将无人选择工作,生产停止,也没有税收收入。如果税率由100% 开始下降,则生产开始恢复,政府有少量税收;当税率继续下降时,生产扩大,政府税收增加。同样道理,如果税率从0 开始上升,政府收入也会增加,但不会影响生产。 C 点右方区域被视为“禁区”因,为在取得等量税收收入的情况下,该区域的税率要比左方区域税率高 得多。可产生最大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 A 点,超过 A 点,生产和税收都会下降。拉弗曲线 表明,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 税率设计有一个最佳点C,在这个最佳点上,使得宏观税负水平处于最优状态,即能兼顾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如果技术水平出现了进步,C 点会发生向左或向右的移动。从长期来看,C 点最终的运动方向只能是向左,即越来越接近于0。不过在短期内,C 点的运动态势应当结合技术进步对社会公众收入的具体影响来谈,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低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自然会希望采用政府提供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 点必然会向右移动,此时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税率最佳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高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则会希望采用市 场交换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 点必然向左移动,此时也会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最佳税率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 2、税收弹性理论 研究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离不开对税收弹性的分析。税收弹性反映的是税收收 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其基本表达式为:E=( △ T/T)/( △ GDP/GDP)E为税收弹性,T为

服务南沙自贸区建设发展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指引

服务南沙自贸区建设发展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指引 令狐采学 为充分发挥地方税收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和服务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园区)建设,帮助投资者依法享受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我局对有关税收政策进行了梳理汇编。内容主要包括支持金融保险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创业投资发展、支持教育培训业发展、支持与港澳深化合作等6个专题的税收优惠政策,供广大投资者参考,投资者如需进一步了解政策详细内容,请参阅有关税收法规法规文件或咨询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如今后税法、税收政策、办理程序发生变化,所涉及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依照新的规定执行。 目录:(点击查看详细政策指引) ◆支持金融保险业发展15条地方税收优惠政策 2 ◆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9条地方税收优惠政策 3 ◆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12条地方税收优惠政策 3 ◆支持教育培训业发展13条地方税收优惠政策 4 ◆支持创业投资发展18条地方税收优惠政策 5 ◆支持与港澳深化合作12条地方税收优惠政策 7 广州南沙开发区地方税务局 二〇一五年二月十六日 ◆支持金融保险业发展15条地方税收优惠政策 (一)、金融类 1、金融企业从事受托收款业务,如代收电话费、水电煤气费、信息费、学杂费、寻呼费、社保统筹费、交通违章罚款、税款等,以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委托方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2、外汇管理部门委托金融机构发放的外汇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3、自2014 年1 月1 日至2016 年12 月31 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 %计入收入总额;对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 %计入收入总额。 4、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城乡信用社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企业提取的符合条件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准予在当年进行税前扣除。 5、自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二)、保险类 6、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保险人将其承保的以境内标的物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业务向境外再保险人办理分保的,以全部保费收入减去分保保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7、保险公司开办的符合免税条件的保险产品取得的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 8、非营利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按照其机构所在地地市级以上(含)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取得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收入(不包括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自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手续之日起,三年内免征营业税。 9、社保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运用社保基金买卖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 10、保险营销员(非雇员)取得的佣金收入,月营业额未达到起征点的,免征营业税。 11、保险营销员的佣金由展业成本和劳务报酬构成。对佣金中的展业成本,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劳务报酬部分,扣除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证券投资类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目录 中文摘要..........................................................................................I 一、绿色经济 (1) (一)绿色经济的概念与概念修订 (1) (二)绿色经济战略与传统经济战略的差别 (1) (三)夏季达沃斯年会刮起的绿色风 (3) 二、绿色经济之于中国 (3) (一)中国队绿色经济发展的态度 (3) (二)中国发展绿色经济任重而道远 (4) 三、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5) (一)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 (5)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6) (三)发展绿色经济环保部门大有可为 (8) 四、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中文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对地球资源的摄取与掠夺越来越激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大气污染、森林衰退、草场退化、水生态恶化、生态功能衰退、食品安全、疾病横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地球已经很多次给人类发出了警告,如果人类再不珍惜地球这个唯一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那么,等待人类的将是地球给人类更严厉的惩罚,人类甚至难逃自取灭亡的命运。 于是,绿色经济应运而生。绿色经济本质就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绿色经济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当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努力去实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正式发展中的中国所需要的。 发展绿色经济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大战略。中国要抓住机遇,采取措施,为绿色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加快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关键字:绿色经济中国重要性

区域经济差异-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差异的理论综述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本文将对主要的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做简要的综述。 1.1 区域经济差异 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认为区经济差异是各区域之间经济增长总量上的差异。如区域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方面的差异;第二,把区域经济差异视为各领域之间的经济增长总量及其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不仅研究了区域之间某一时间的经济差异状态,还研究了其变化的过程;第三,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相关人均经济指标、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种观点企图全面反映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各方面的不相同的现象。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就是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从以上的几种观点不难发现,它们所涉及的几乎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某个或某些时点的状态或结果,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形成这些状态和结果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变和缩小这些差异,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在这方面研究了许多现实的问题。 总结起来,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资源察赋的差异,资源禀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又包括地理位置、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等,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第二,是制度的差异,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第三,是历史和文化。事实上,区域差异理论多是从这些方蕊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和总结这些差异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从而提出如何缩小差异的建议。 1.2 重要的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一)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是在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区域之间要素报酬的差别将会通过要素流动趋向均衡,其中市场机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通过供求和价格的变化最终消除区域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别,导致经济增长的均衡。

2018年重要税收政策(明细)

2018年重要税收政策 1、关于境处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有关执行问题的公告(2018年第3号公告)。 2、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的通知 (工商企注字【2018】11号)。 3、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 【2018】13号)。 4、关于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结转扣除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5号) 。 5、关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8】27号) 。 6、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财税【2018】22号)。 7、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32号) 。 8、关于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通知(财税【2018】33号)。 9、关于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资料留存备查有关事项的公告(2018年第15号)。 10、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2018年第23号) 。 11、关于对营业账簿减免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8】50号) 。 12、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1号)。 13、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4号) 。 14、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5号)。 15、关于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政策推广至全国实施的通知(财税【2018】44号) 。 16、关于物流企业承租用于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的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62号 17、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 18、关于企业委托境外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64号)。 19、关于2018年退还部分行业增值税留抵税额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70号)。 20、关于延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的通知(财税【2018】76号)。 21、关于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8】77号)。 22、关于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等若干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2018年第42号)。 23、关于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8】91号)。 24、关于进一步优化办理企业税务注销程序的通知(税总发【2018】149号)。 25、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财税【2018】99号)。 26、关于去产能和调结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07)。 27、关于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税总发【2018】153)。 28、关于责任保险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52号)。 29、关于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08号)。 30、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税总发【2018】174号)。 31、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8】49号)。 32、关于个人转让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37号)。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原因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原因 文献综述 :杜春勇 学号: 班级:国贸1304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对于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学者们也各有解释,如资本流动、发展战略等。但这些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突出地表现在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动力机制的研究上。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提出了 4 个方面的展望:扩大研究围、细化研究对象、提炼动力机制、创新研究方法。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研究 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国众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从总体上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 (1)人口迁移与人力资本假说 人口迁移与人力资本假说认为,经济利益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动机,对于迁出地而言,不仅减少了可分享地方国生产总值的人口,还获得了迁移者在迁出地工作而转移到迁出地的部分收入,从而使迁出地人均经济水平得到提高;而对于迁入地,由于迁入人口分享了当地经济增长的成果,必然使迁入地人均经济水平有所降低。该假说还认为,由生产中的专业化知识积累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溢出效应,研究发展部门的人力资本开发应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从人口迁移角度分析,王桂新、黄颖钰(2005)考察了 1995-2000 年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省际迁移人口(外来劳动力)已成为推动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正是大量外来劳动力的迁入,弥补了东部地带本地劳动力供给的不足,推动东部地带的 GDP 增长了 10%以上,对东部地带 GDP 增长的贡献度几乎达 15%。杜小敏、建宝(2010)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实证考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省域)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东部人口迁入和流入大省来说,人口迁入对经济的影响大于短期流入人口;对于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部的一些人口输出大省,伴随人口迁出而引起的人力资本流失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 金相郁、段浩(2007)在卢卡斯模型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利用 1997-2004 年全国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等人力资本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很好的解释。孔宪香(2007)认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等方面。高素英、曙明、王雅洁(2010)根据省 1978-2006 年的样本,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一、从理论与实践上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是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二者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辨证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在什么条件、什么社会经济制度和什么经济运行模式之下都自动生效,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模式之下,才可以使二者具有良性互动关系。 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明,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在实践中不可能充分体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税收有两种基本职能,一个是财政收入职能,另一个是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体,以税收为补充。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占60%左右,税收只占30-40%。税收对经济的关系得不到充分体现,经济发展主要不是靠税收调节,而是靠计划调节,如果汁划发生重大失误,经济发展就要遭遇严重的困难和障碍。税收收得再好、设计再好,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它是一种从属的关系。财政只是摆设,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完成。而进行跟进式的财力保障。大跃进时有句荒谬的话:“经济需要多少,国家财政就拿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好象国家财政是一个随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任何财力保障的东西。因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体现不出来。 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财政收入模式的转变和税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税收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为人们所认识才受到举国上下的充分关注。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财税体制改革才基本走上正轨。在此之前也进行了税收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1983年实施的利改税以及1984年实施的第二步利改税。随着计划经济烙印的消退和计划对国民经济影响的逐步减弱,市场机制、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增强,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调节的无序性、自发性、盲目性等市场缺陷、市场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用宏观经济调控纠正市场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使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更加充分完善、正确。实践证明,只有宏观经济调控加市场经济的作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有利方面,又克服其固有弊端。资本主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充分证明,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再加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方式才是有效的。市场经济越成熟、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也越重要、越明显。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双重职能必然为人们所认识,因为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最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大支柱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派生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政策是核心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作用得以显现,其中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建国50年来最突出的,税收的双重职能以及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得到充分体现。 (一)经济发展与税制的关系 税制的确定要遵循若干原则,如公平与效率原则,税收既要照顾到社会的公平、公正,为不同的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又必须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激励与约束的原则,税制要体现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客观要求,要有利于建立促进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税收不能妨碍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对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要加以约束和抑制;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如果体现了这些原则,税制就是比较好的,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税制就不好,必须加以是废除。我国的现实情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983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在40%左右,这种模式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自主

2020年最新税收优惠政策

2020年最新税收优惠政策 现在还有不少企业在不停的寻找合理的税收方法。其中地方性的税收政策吸引了不是企业的目光。当然并不是没有任何限制就能享受政策,必须是需要税收的企业且真实经营、行业合适的企业才行。 税收园区不要求企业实地入驻,以分公司或者新公司形式入驻就能享受到有限公司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扶持了。或者以个人独资企业的形式入驻,就能享受到核定征收的政策。 以两种不同形式入驻,都能享受税收政策。 该怎样通过园区降低税负呢? 税收园区的存在,是为了带动当地的经济。所以园区对入驻企业的要求自然也是要有税收的。不过,什么样的企业才算是能够为园区带来积极效应呢?这就要看园区的定位,高新技术企业、物流园、微电园等等,是为了集群发展,首先考虑的自然是行业了。 在考察园区的时候要注意园区的政策是否存在虚假,例如:虚假的扶持比例,虚假的注册价格等等。一般园区给出的政策是不可能超出地方留存部分的。 还有不少老板对税收园区抱有质疑,认为园区政策只是忽悠企业入驻,不会有实际性的利益。其实地方政府既然给出了政策,就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说好给企业优惠政策就一定会给。 园区优惠政策详情: 重庆地区有限公司 增值税地方留存50%,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40%; 扶持企业地方留存的30%-70% 例:某有限公司企业入驻园区后所纳增值税为500万,企业所得税为500万,它所得到税收扶持为: 增值税500万*50%*70%=125万 所得税500万*40%*70%=100万。 江苏/重庆地区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经营所得税0.5%-2.1%按行业利润率10%核定,增值税3%,附加税0.18(小规模减半征收)。 更多政策详情关注《税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