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析

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析
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析

市场论坛

MAR KET FORUM

金融市场

2008年第06期(总第51期)

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析

申自强

(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2)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阐述了税收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分析了税收

与经济管理体制的关系问题。并对所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阐释。

【关键词】税收 经济发展 经济管理体制【中图分类】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777(2008)06-0079-02【收稿日期】2008-04-21【作者简介】申自强(1980-),男,河南鲁山人,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西南政法大学200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贸易经济、市场经济理论。

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政权的根基,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从理论上弄清税收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税收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税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问题,首先要认识税收的范畴,弄清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就要研究经济与分配和分配与税收的关系问题。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民经济及其运行状况,是相对微观经济(部门经济或局部经济)而言的,是对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高度概括,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的活动及相互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方面的活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等三个环节,分配、交换、消费等三个环节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适应生产,而是积极地影响生产,反作用于生产。在这四个环节中,生产是生产者的事,交换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事,消费是消费者的事,政府一般不参与不干预这三个方面的活动,但通过税收参与企业和个人的收益分配,影响各方面的经济活动。

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是国家生存发展和国民共同利益的需要,是由国家政治权力和国家所有制决定的。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国家主权在经济上的重要体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征税不能超过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税收是国民的福音。在以跨国经营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税收管辖权的划分也是以纳税人的国籍为依据。国家政权机关管理国家事务、兴办公益事业,都需要大量财力作后盾。然而,国家政权本身不创造财富,国家财力来源于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国家要把税收蛋糕做大,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就要大力发展经济。

从上述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经济包括分配,分配包括税收,税收是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第二,经济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经济。税收参与国民

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税收与国家政权的生存紧密连在一起,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必须运用政权力量,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第四,财产和分配关系是经济的核心和要害。税收处在国家与企业和个人、中央与地方等各方利益分配的焦点上,是各方最关心最敏感的经济问题。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正是从这些意义上讲,税收属宏观经济的分配范畴,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经济决定税收与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

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决定税收,经济是税收的来源。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事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职工工资水平和政府的开支。而税收的多少决定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即经济决定税收。同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这种作用是负向影响经济的发展,即过高的税收必然降低经济的发展。税收征收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只有经济发展较快,税收的增速才能加快,只有经济总量增多,税收的征收总量才能增加。不能不顾经济的发展,过分强调税收征收的数量,征收的增加不是越多越好,而要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的多少同步增加,即税收的征收和经济的发展应当协调,税收的征收不能影响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反作用于经济,是经济税收观的基本观点,对于正确理解、认识和处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是税收的源泉,决定税收的产生和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1经济决定税收的产生。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生产的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一般来说,经济活动延伸到哪里,税收就跟踪到哪里,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税收。

21经济规模决定税收规模,税收规模随经济规模扩大而

97—

扩大。

3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税负水平。国家征税要从计税收入中扣除企业成本和居民基本生活费。发达国家作了这两项扣除后,可分配的收益基数仍然很大。而发展中国家作了这两项扣除后,可分配的收益基数小。所以,尽管各个国家的税制相似,但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税负差异很大。在中国境内发达地区税负高,欠发达地区税负低;城市税负高,县城以下税负低。

41经济科技含量决定税收增长。科学技术是经济和税收增长的推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大,带来的税收多。技术落后的传统产业,增加值小,带来的税收少。凡是经济和税收高速增长的地区,都有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凡是经济和税收增长缓慢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落后,传统产业占的比重大。

51经济改革决定税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搞活国有企业,发展个体私有经济,引进外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先后进行了利改税和建立新税制的重大改革,不断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二)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主要通过税种、税率、减免税、税负、征管等要素调节各方经济利益,影响经济发展。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当税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1税种对经济的影响。每个税种都有它的征收目的和范围。一般来说,主体税种侧重组织财政收入,税基广,具有普遍调节经济的作用;其他税种侧重调节某种经济行为,且有增加财政收入的功能。

21税率对经济的影响。税率是税制核心,它对企业实现的收益进行分配,确定国家与企业各占份额,最终确定财产归属。税率高低表明国家征税深度,亦称调节经济的程度。税收随税率增大而增大,当税率超过纳税人承受能力时,税收就随税率增大而减少。可见,税率适当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税率过高则影响经济发展。

31减税对经济的影响。减税产生扩张效应,如:刺激民间投资和需求、吸引外资、促进资本在地区之间和国际之间流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复苏和持续增长,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经济发展后劲。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采取了一轮又一轮的减税措施,但并没有减少税收总收入。各国减税后,宏观税负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呈上升趋势。

41税负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税负反映国家征税深度,也反映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发展市场经济,就要让企业有利可图,以激励民间投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增加经济活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能用税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一般不能把税收用于盈利性的生产投资,否则,国家配置资源,加重企业负担,导致企业竞争不公平,影响市场经济发展。所以,税负高低关系到资源是由国家计划配置还是由市场配置,关系我国的经济转轨。

51税收征管对经济的影响。税制靠征管来落实。科学严密的征管,不仅可以正确贯彻落实税收政策,把应收的税征上来,发挥税收的调控作用,而且可以发现税制中的问题,促进税制改进和完善,同时还可以方便纳税人,节省纳税人办税时间。反过来说,征管疏漏,税款流失,造成实际税负低于名义税负,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引起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影响经济发展。

三、税收与经济管理体制

国家只要征税,税收就要发生作用。税收宏观调控是国家有意识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就要研究税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问题。

经济体制是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的方式和方法,包括计划、财政、税收、物价、金融等手段。在历史上,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有两种形态,一是市场经济体制,二是计划经济体制,二者在资源由谁配置、对微观经济管与不管和如何管等问题上有本质的区别。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市场富有效率,主张自由放任,市场调节,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美国供求学派凯恩斯认为市场有缺陷,主张政府干预,达到供求平衡。许多国家政府采用凯恩斯理论,避免了经济大幅度波动,缓解了经济危机,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承认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同时认为市场并非灵丹妙药,主张政府调控,不能让那只看不见的手捉弄经济。

我国经济改革的取向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经济体制包含税收手段,经济体制改革包含和决定税制改革。税收是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每次重大经济改革都要反映到税收上来,都要对税制进行相应改革。要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要从理论上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国家宏观调控需要财力作后盾,税收是国家财力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扩大税收规模,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

(二)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关系,是财税体制的核心问题。因此,税收规模的扩大,不能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否则,就会削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公平竞争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公平税负,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

(四)发展是硬道理,税收政策必须体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扶持弱势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税收调控作用包含在税制中,通过征管来实现。当前,一方面企业负担较重,靠提高税负来增加税收不大可能;另一方面我国财政赤字连年增加,靠减税刺激经济增长,也不大可能。但是,税制不尽合理,税负不平,税外收费额较大,费挤税的现象相当突出。因此,要完善税制,合理设置税种,调整税率,清费立税,开征新税种,扩大税基,加强税收征管,增强税收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健.山东国税税收收入弹性的实证分析[J].山东经济,2007,(03).

[2]任晓辉.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3,(03).

[3]郭健.税收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11).

[4]高淑泽.初探国有企业的合理税收负担[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5,(04).

[5]王秋石.宏观经济学原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第3版).

8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学员姓名入学时 间指导老师试点 学校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1宏观税负理论 2、税收弹性理论 3、平衡预算原理 二、税收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1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回归 2、税收收入与GDP双对数回归 三、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1?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2?税制变动的影响。 3?税收政策的影响。 四、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的若干结论 五、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学号讲师

【摘要】税收收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从税收对经济的 影响来看,既可以妨碍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大要素决定了税收的宏观特征,但在三大要素的关系中,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展开 了激烈讨论。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主要指GDP 的增长)关系进行研 究,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建立适当的模型,以供参考。 【关键词】税收GDP 税收收入协调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对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首先要选择能代表“经济”的具体指标。虽然在影响 宏观经济指标中有很多对税收具有明显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但要找到一个最能代表经济的 规范指标当属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文通过借鉴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通过计量经 济学模型试图对经济增长与税收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谋求本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 济政策的共同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颇为丰富,而且不同的学派还建 立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这些模型中,很多学者都考虑到了政府的作用,其中政府政策运行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 估量的影响,这些政策就包括税收政策。所以在衡量经济增长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税收对经济 增长不可或缺的影响。 1、宏观税负理论宏观税负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用T 表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 即T/GDP, 也称宏观税率。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学者阿瑟? 拉弗通过拉弗曲线解释了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税率为0 时,税收收入为0;税率为100%时,将无人选择工作,生产停止,也没有税收收入。如果税率由100% 开始下降,则生产开始恢复,政府有少量税收;当税率继续下降时,生产扩大,政府税收增加。同样道理,如果税率从0 开始上升,政府收入也会增加,但不会影响生产。 C 点右方区域被视为“禁区”因,为在取得等量税收收入的情况下,该区域的税率要比左方区域税率高 得多。可产生最大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 A 点,超过 A 点,生产和税收都会下降。拉弗曲线 表明,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 税率设计有一个最佳点C,在这个最佳点上,使得宏观税负水平处于最优状态,即能兼顾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如果技术水平出现了进步,C 点会发生向左或向右的移动。从长期来看,C 点最终的运动方向只能是向左,即越来越接近于0。不过在短期内,C 点的运动态势应当结合技术进步对社会公众收入的具体影响来谈,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低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自然会希望采用政府提供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 点必然会向右移动,此时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税率最佳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高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则会希望采用市 场交换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 点必然向左移动,此时也会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最佳税率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 2、税收弹性理论 研究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离不开对税收弹性的分析。税收弹性反映的是税收收 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其基本表达式为:E=( △ T/T)/( △ GDP/GDP)E为税收弹性,T为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知识归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一、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2.财政收入的构成: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3.分配政策的影响 (1)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2)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3)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点拨:(1)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行使国家职能,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2)但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妨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3)财政收入的增加,从根本上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还受分配政策的影响。必须在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因此,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三、财政支出及其构成

大国小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

大国小国征收关税的经 济效应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大国小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重点,必考) 小编:万全 二、进口关税的效应:局部均衡分析 直接经济效应: (一)价格效应( Pt = Pw + t ) 征收进口关税首先会使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但国内市场价格上升的幅度如何,则要视关税征收国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力。 若关税征收国是一个小国,对世界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影响力,则国内市场价格的上涨部分就等于所征收的关税。若关税征收国是一个大国,其国内供求的变化足以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则价格的上升将降低该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引起世界市场价格下降。此时征收关税后的国内市场价格等于征收关税后的世界市场价格加上关税。 (二)生产效应 ( +a ) 国内进口替代部门面对上升的国内市场价格,其收益能够补偿因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于是国内生产增加,这就是征收关税的生产效应。 (三)消费效应 ( -[ a+b+c+d ] ) 在国内需求弹性大于零的情况下,国内价格提高必然导致消费量的减少,这就是关税的消费效应。

(四)贸易效应 征税后进口数量从Q1Q2 下降至Q3Q4 (五)财政效应(小国c 大国c+e ) 由于征收关税,政府获得的财政收入增加,这就是关税的财政效应。(六)贸易条件效应 若关税征收国是大国,关税还会产生贸易条件效应。因为此时世界市场上本国进口品价格会降低,若出口价格不变,则本国贸易条件将得到改善。 进口关税的直接经济效应:小国情况 进口关税的直接经济效应:大国情况 (七)收入再分配效应 (八)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关税的净福利=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政府财政收入 关税的净福利效应:小国情况 即福利效应( = 生产效应 + 消费效应 + 财政效应) 小国 a + [ -( a+b+c+d ) ] + c = -( b + d )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pdf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所谓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 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 分解成这两种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 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如图) 4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 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 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 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如图)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面临劳动取得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表现的。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 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 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它表明的是纯粹的价格变化效应。 税收的综合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 给主要是激励作用;如果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的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 担,人们可能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我国而言,税收几乎不影响劳动的供给,而且个人所得税在短期内也不会成为主体 税种,因此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是 如何消化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 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的边际倾向越大,储蓄率越高;储蓄利率水平越高,对人们 储蓄的吸引力越大,个人储蓄意愿越强。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 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 收入效应

税收与收费的异同

答:.税收和政府收费都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形式,由于它们各自在收入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是各有其特殊作用的,是不能够相互替代和相互混淆的。在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的进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政府行为的要求,我国的财政理论、财政实践和财政管理体制一直处在一个重新认识和不断调整的变化过程中,这必然会造成某些政府行为由于缺乏规范性的制度约束而出现随意性。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剩余产品价值的再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剩余产品价值的再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收费指某些社会政治、经济组织(一般为政府部门、公共企业和事业单位)利用国家或(各级)政府的行政权力,在实施某些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过程中,由于给受益人提供一定劳务或者资源、资金的使用权而向受益者收取一定数量的“费”的行为,反映收缴双方之间的收付关系。政府收费收入是国家以交换或提供服务为前提以收费形式所收取的一种财政。 主要区别是:依据,各自特点和性质,适用范围,影响等。 税收的依据:各种税法。 政府收费的理论依据 私人产品实行价格制度。私人产品一般来说是通过买者与卖者的博弈,通过个人货币表决权来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公共产品实行税收制度。公共产品是通过政府与公民的公共选择,通过公民的预缴税金及财政分配来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准公共产品实行收费制度。准公用产品是通过规制者与被规制者的行政博弈,通过受益者的货币选择和公民的预缴税金双重途径,来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各自特点: 税收特点: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1.收税机构的集中性。由于税收是对社会成员的一种强制的征收,因而课税权力只能由作为社会公共权力代表的政府来享有。政府为了合法而有效地去行使这一权力,就必然要建立集中性的税务征管机构来统一收税并处理相关的税务问题。税务机构只是政府课税权力的执行机构,它所收取的税收是一种集中性的财政收入,是必须交入国库由政府进行统一安排的公共资源,因此税收收入的多少与税务部门的利益是不相关的。2.收税机制的无偿性。税收从其征收的过程来看完全是一种单方面的价值转移过程,纳税人的交纳是没有任何东西作为回报的。在决定向什么人课税;向什么东西课税和课多少税时,政府通常不用去考虑特定的纳税人在今后的公共支出中可能获得的受益程度因此收税是将公共服务的消费与费用的交纳相分离的。3.征收程度的固定性。正因为税收是政府对社会成员的一种强制无偿的征收,为了防止这种权力的滥用,必然要求通过立法的方式对政府征税的程度进行约束。因此政府征收的每一个税种都必须对纳税人、课税对象和征收程度以及征收方式进行明确的规定并经由立法机构审议批准以形成规范化固定化的税法。

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浅析

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浅析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0.01.13 08:29:25 内容提要:在我国国民经济评价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都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各级政府、经济管理和研究部门、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指标。由于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等的不同,导致二者不是简单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定量关系上二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试图从税收的角度揭示GDP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在宏观层面上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判断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做一些探索,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管理提供参考。 一、GDP与税收的关系 促进税收增长主要有三个因素,即“自然性增长因素”、“管理性增长因素”、“政策性增长因素”。三个因素中“自然性增长因素”即经济发展和其隐含的效益对税收的支撑是基本的,经济增长因素在税收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由于两者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是简单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税收与GDP的核算范畴 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法。实际上这是从三个经济活动过程或环节核算经济活动总量:生产法是从生产环节计算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总量,分配法是从生产成果的分配环节计算经济活动总量,而支出法是从财富最终使用环节计算经济活动总量。从理论上讲,这三种方法从三个环节核算出来的经济活动总量应该是一致的,但税收却不是只在一个环节征收,复合税制下各个税种分布于上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即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经济活动过程均有相应的税种。 1.生产环节的税收与GDP的关系 目前在生产环节设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生产环节的流转税对三大产业是区别对待的。农业不征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只对烟叶课税;工业和批发和零售业征收增值税,部分产品还征收消费税;其余征收营业税,部分服务项目征收消费税。由于各行业征收的税种不同,因此产业结构会影响税收收入。 2.分配环节的税收与GDP的关系 用分配法计算GDP意味着从生产成果的初次分配角度汇集社会新创造的价

财政与税收重点

简答题 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P60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正向作用、线性关系 (2.)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制约作用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政府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政 策倾向确定财政收入的水平 3、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由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的变化是影响财政 收入增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1)价格总水平 (2)价格结构性变化 二、国债发行的方式有哪些?P83 1.承购包销方式 2.公募拍卖方式 3.直接发行方式:亦称承受发行法 4.连续经销方式 国债负担是指国债的发行和偿还所产生的经济负担。包括: (1)债务人负担(借债要还本付息的负担) (2)债权人负担(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3)纳税人和其他劳动者负担(国债实际是捐税的预征,往往会形成债权人,债务人和纳税人的负担) 四、预算外资金的特点和定义P105 1、定义: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为履行或 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2、特点 (1.)自主性:财政专户存储,单位拥有支配权与使用权 (2.)专用性:专款专用 (3.)分散性:来源繁多、分散使用 (4.)灵活性:自行安排使用,管理灵活 五、财政政策的效应有哪些?P126 1.“内在稳定器”效应 2.乘数效应: ①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②税收乘数效应;③预算平衡乘数效应 3.奖抑效应 4.货币效应

六、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哪些?P123 1.税收(税收作为调节手段,一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是调节收入分配关系) 2.财政支出,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3.公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财政工具) 4.财政预算(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反映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和收支差额上) 七、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1.社会保险 2.社会福利 3.社会救济 4.社会优抚 八、税负转嫁的主要形式以及定义是什么?P150 1、定义: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的方式 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2、主要形式: (1.)税负前转:亦称顺转或向前转嫁, (2.)税负后转:亦称负逆转或税负向后转嫁 (3.)税负消转 (4.)税负辗转 (5.)税负叠转 (6.)税收资本化 九、增值税的特点有哪些?P182 1.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避免重复征税 2.具有征收的广泛性:税源充裕、道道征税 3.具有税收中性:同一商品同一税负 4.实行税款抵扣制度 5.实行价外税制度:消除对成本、利润和价格的影响 十、影响税收制度结构的因素有哪些?P168 1.生产力发展水平 2.经济结构 3.政府调节经济的意图 4.税收征管水平 5.历史原因 6.国际影响 计算题 一、增值税

中国县级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差异及成因分析

中国县级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差异及成因分析 摘要:地方税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现行地方税制对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运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体系的运行现状不容乐观,现行地方税制改革的步伐缓慢,并且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协调、不和谐的部分,在部分地区,现行税制已经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了。本文将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县级单位做地方税收差异的实证分析,明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税制结构的弊端、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现状、各地区产业结构等地方政府税收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就这些原因对我国地方税收收入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税收,差异,完善 引言 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事权较以前扩大了,地方税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行使调节职能的主要手段,地方税制直接决定着地方税收与当地经济的关联度,决定着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对一个地区政权机关运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在具体实施中却出现了“财力层层向上集中”和“事权向下级级转移”的趋势,在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比重、强化中央财政在调控经济和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挤压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空间,部分基层财政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陷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更是由于主体税种缺乏、税源枯竭和事权无限扩大而运转艰难。受经济发展水平、税制结构、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存在很大差异,这直接影响着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协调和组织能力,税收高的政府财政支出功能自然会强于税收收入低的政府,政府投入力度越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就会越快。分税制的实行虽使地方税体系初具雏形,但受当时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地方税运行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部分地方政府的税收难以维持经济发展需要,负债累累,在现阶段我们应当积极改革和完善地方税体制,增强地方财政支出功能,维护地方政权正常运行,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体系运行的现状

地方税务局税收收入和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范文

吐鲁番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收入与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3日来源:吐鲁番市地方税务局 “十三五”时期,是吐鲁番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也是实现“五个吐鲁番”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乌吐区域经济一体化、乌吐机场建设运营一体化和乌吐空铁联运一体化的实施,以及吐鲁番被自治区确定为新能源基地为我们发挥独特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牢牢把握机遇、用好机遇,是我们争取主动、形成优势的关键。 一、税收与经济总体情况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局克服了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和政策性减收等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税收平稳增长。上半年,吐鲁番全市税务系统(包括国税、地税)税收收入完成159762万元,同比增长4.52%。其中:我市地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99277万元,同比增长23.12%,高于全市税务系统平均水平(4.52%)18.60个百分点,增收18645万元;其他收入4641万元,下降1.63%,减收77万元。累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税收收入83268万元,同比增长25.12%,增收16718万元,完成区局一般预算收入计划174000万元的47.86%,

慢于时间进度2.14个百分点。截止6月底,税收收入完成进度在21个地州市中处于第4位。 吐鲁番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夯实“一个基础”、打造“三个版本”、建设“五个吐鲁番”的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攻项目,促发展,优服务。上半年,吐鲁番市工业投资平稳增长,大宗工业品产量增长,产品销售率持续回升,工业经济呈现出“逆势上扬和逆势增长”的态势,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居全疆前列。1至6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3.27亿元,同比增长9.15%,其中地方属完成75.88亿元,同比增长10.3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05亿元,同比增长7.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89亿元,同比增长12.73%。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5.12亿元,同比增长31.73%。 二、税收与经济主要特点 (一)经济税收协调发展,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近两年我局税收平均增幅为-4.5%,与GDP增减基本同步,税收与经济的弹性系数为1.06。上半年累计税收增幅23.12%,剔除“营改增”因素后可比增长27.94%。这一变动

关于税收收入怎样带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经济学学士学位论文 关于税收收入怎样带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税收收入怎样带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内容摘要:税收作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工具,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它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税收受制于经济发展;同时,税收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重视税收手段的运用。相应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关于税收的问题,即税收经济系统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将为发展中国家有效地运用税收手段提供指导。 关键词:税收经济税收经济系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关于税收收入怎样带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清晰地显现出趋热的特点。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表现良好的乐观状况下,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人民币流动性过剩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等问题,显示出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不可低估。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税收形势表现得却很喜人,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249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15亿元,同比增长29%。然而,在税收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的时候,冷静地估计和分析财税形势,准确把握财税政策,对未来的收入走势进行预测,清醒地透视问题,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一.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一)税收经济,可系统的概括为征税所涉及的经济领域和经济行为,它是国家乃至超越国家界限的整体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税收经济的状态对该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深深地制约着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的稳定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国的经济秩序,研究税收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有利于我们运用系统的方法,寻求一种对税收经济最大限度地起到良性作用的综合调节机制,它是建立和完善税收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经济决定税收,这是前提。经济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税收分配的范围和程度,并从根本上决定新税种的产生、发展和更替。但从税收研究角度讲,税收又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随着税收分配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税收职能也随之拓展,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断扩大。这主要表现在税收的财政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的日益加强,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国家的财政收入的80%以上都是通过税收筹集的,正因为如此,税收也随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如何运用税收手段促进经济发展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我国的现行研究尚嫌不足。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有效的发展税收理论,以求确定可行的税收政策。另一方面,我国关于经济发展与税收问题的研究尚嫌零碎,缺乏系统性,在整个税收体系中还没有确立地位。在国际财政学界,关于经济发展与税收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成果借鉴,但其仍存有不足:

地方政府的税收地方政府的税收地方政府的税收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的税收: 现实与展望 Richard M. Bird著 .1. 介绍 传统的联邦国库税收理论给地方政府规定了非常有限的课税基础。地方政府唯一“良性”的税收据说应是(1)地方政府可以轻易加以管理的;(2)仅对(或主要对)当地居民征收的;(3)不会在地方政府之间或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引起“一致”或“竞争”问题的税收。通常,唯一能够通过严格审查而得到批准的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就是财产税,而对车辆上税次之,而使用者收费之外就没有太多别的了。大多数中央政府不愿意地方政府更多地插手利润高的营业税和所得税,而上述结论又与这种不情愿十分符合,所以地方政府历来明智地利用这一税收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各地的地方税务部门被敦促要更多地使用财产税。如果他们没能积极执行的话,就会受到责罚。 对这种观点有很多可说。但不幸的是,在许多国家,由于多种原因这一点还远不能达到地方政府所面临的任务。首先,财产税的习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实际上,这种税收投入大,而且难于管理。如果税收负担加重的话,这些问题也就更显突出。此外,在操作中,政治现实常常将财产税的增加主要放在非住宅财产上面,这使大多数财产税无端流失。从而削弱了地方使用课税基础的主要论点之一的力度。 其次,即使是那些得到妥善管理的地方财产税也不能完全负担得起主要社会支出(教育,卫生,社会援助),或许那些最富有的(通常也是最大的)社区除外。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很有必要从自己的税收中拿出资金,负担所提供的社会服务。由财产税资助的地方政府仅限于提供地方服务(如打扫街道,清除垃圾等),或者不可避免地坐等上级政府拨款。这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是司空见惯的,但也包括一些为数不多的国家,财产税是他们当地财政的主要支柱。大多数经合组织(OECD)的其他国家不依赖国家拨款。地方政府直接收取大笔营业税,或者对国家所收的所得税征收附加税(Bird and Slack, 1991) 第三,传统的论点并没有充分地注意到一些国家存在的重要的地方政府或中间层政府,他们在资助社会支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使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征收财产税和居民的使用者收费大量资助当地服务,通常负责提供社会服务的地区政府做不到。传统的途径只坚定的注重私利,认为原则上地区政府最好由零售业营业税负担。而通常认为这种营业税主要向居民收取。此外,美国和加拿大长期以来向人们显示,能够在地区一级进行管理-尽管这一论点很明显在发展中国家是行不通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发现在国家一级都管理不好这种税收。 考虑到目前在拉美国家的权力下放运动( IDB 1994),对政府间税收关系导致的压力的担忧,以及对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实行的不负责任行为的担忧(Tanzi,1996),需要对地方政府的收入结构是否合适进行重新检查。国际经验表明,地方政府越是负责收取更多的税金供其支出,他们也越是对发挥重要的支出功能负责。当然,有一点很清楚,政府之间的税金调拨总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那些地区经济存在很大差异的国家,在原则上讲不通为什么富裕地区(包括大城市)不能提高预算并将大部分自行消费。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要加强地方政府的税收机制。

最新 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精品

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承受国家税收的状况或量度,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2015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效益为中心,着力调整相关税收政策,持续推进经济增长。今年初,国际外资企业陆续撤离中国市场,致使数百万工人失业,家表示,目前国内经济已经滑入紧缩轨道,企业负债将会增加,员工薪酬会止步不前,居民消费水平也将下降。本文将从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原理出发分析二者的关系,并得出促进经济增长的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政策;经济增长;稳中求进 一、导论 自98年中国的第一笔网上交易成功,到近几年人们对网购的狂热,无一不迫使人们思考---网购何以如此发达。2010年我国的网购金额是5231亿元,比09年高出一倍,之后网购持续发展,至13年我国网购金额已达1.85万亿元人民币。透过网购现象,究其原因,是网店的赋税较轻,于是商品价格较实体店低,刺激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从而使人们的消费增多。同样的道理,香港之所以繁荣,最重要的原因亦是赋税低。尤见,减税、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整体处于良好的经济状态,但也存在着经济增长下行的隐患:税收增长过快,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税制结构失衡,流转税比例过重,这些都制约的稳定、持续增长。本文将通过对税收政策的目标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加以分析,从而研究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税收政策概述 税收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依据宏观经济规律而选择的指导税收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税收分配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是制定税收法律、法规和开展税收工作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税收措施的总和。税收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不但指导者税收工作,同时也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使税收能动地作用于经济的过程。税收政策可分为总量税收政策和结构税收政策。其中,总量税收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以及中性税收政策等;结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各种税收征税范围的选择、计税依据的确定、税率的设计、税收优惠项目和幅度的选择等。税收政策的一系列目标为:物价稳定、收入公平分配、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生活质量提高、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等。其中,主要任务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关于政府收储与政府征收用土地过程中的税收政策

关于政府收储与政府征收用土地过程中的 税收政策 (一)关于企业增值税免税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和个人土地被国家征用取得土地及地上附 着物补偿费有关营业税的批复》(国税函[2007]969号)规定免征政府拆迁补偿款的营业税。 营改增后,关于企业取得拆迁补偿款是否缴纳增值税的问题,依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执行,即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 用权和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免征增值税。因为财 税【2016】36号文没有对房屋拆迁补偿是否该交增值税予以界定,同时《税收征管法》第三条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 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依据财税[2016]36号附件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免征增值税,因此。贵公司 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交由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收储,取得的建筑物、构筑物 和机器设备的补偿收入征收增值税,取得的其他补偿收入 免征增值税。 纳税人享受土地使用权补偿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时,需要出具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包括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以及土地管理部门报经县级以上

(含)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后由该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 (二)关于企业土地增值税免税政策 对于是否交纳土地增值税,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而被政府批准征用的房产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免征土地增值税。但此类情况下的免征是以原房地产所在地税务机关的批文为准,因此企业须向房地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提出免税申请,经税务机关审核后,才能办理免征,如果没有收到免征批文,则会被视同房地产出售或转让而交纳土地增值税。 (三)关于企业印花税问题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62号)第三条规定,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按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因此,土地部门收回土地所签订的合同不属于应税合同,不用缴纳印花税。 (四)关于企业补偿收入所得税问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规定,符合政策性搬迁的企业,企业的搬迁收入,扣除搬迁支出后的余额,为企业的搬迁所得。企业应在搬迁完成年度,将搬迁所得计入当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一) 一、从理论与实践上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 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是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二者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辨证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在什么条件、什么社会经济制度和什么经济运行模式之下都自动生效,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模式之下,才可以使二者具有良性互动关系。 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明,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在实践中不可能充分体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税收有两种基本职能,一个是财政收入职能,另一个是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体,以税收为补充。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占60%左右,税收只占30-40%。税收对经济的关系得不到充分体现,经济发展主要不是靠税收调节,而是靠计划调节,如果汁划发生重大失误,经济发展就要遭遇严重的困难和障碍。税收收得再好、设计再好,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它是一种从属的关系。财政只是摆设,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完成。而进行跟进式的财力保障。大跃进时有句荒谬的话:“经济需要多少,国家财政就拿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好象国家财政是一个随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任何财力保障的东西。因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体现不出来。 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财政收入模式的转变和税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税收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为人们所认识才受到举国上下的充分关注。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财税体制改革才基本走上正轨。在此之前也进行了税收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1983年实施的利改税以及1984年实施的第二步利改税。随着计划经济烙印的消退和计划对国民经济影响的逐步减弱,市场机制、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增强,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调节的无序性、自发性、盲目性等市场缺陷、市场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用宏观经济调控纠正市场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使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更加充分完善、正确。实践证明,只有宏观经济调控加市场经济的作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有利方面,又克服其固有弊端。资本主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充分证明,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再加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方式才是有效的。市场经济越成熟、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也越重要、越明显。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双重职能必然为人们所认识,因为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最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大支柱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派生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政策是核心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作用得以显现,其中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建国50年来最突出的,税收的双重职能以及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得到充分体现。 (一)经济发展与税制的关系 税制的确定要遵循若干原则,如公平与效率原则,税收既要照顾到社会的公平、公正,为不同的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又必须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激励与约束的原则,税制要体现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客观要求,要有利于建立促进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税收不能妨碍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对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要加以约束和抑制;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如果体现了这些原则,税制就是比较好的,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税制就不好,必须加以是废除。我国的现实情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983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模式是利润加税收,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在40%左右,这种模式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自主

地方税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地方税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地方税收持续增长的“源动力”,地方税收持续稳定增长也是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新的时期,采取有力措施,应对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和地方税收稳定增长,是各级地税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现通过对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相关情况的比较分析,就如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我市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收入基本情况 (一)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情况。我市GDP总量从2000年的200.58亿元,逐年递增到2008年的749亿元,年均增长17.9%。分年看,2003-2008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17.42%、24.61%、12.02%、19.29%、21.03%和15.8%,经济从2003年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全市财政收入情况。我市2008年财政收入达到123.85亿元,是2000年的4.7倍。尤其是2003年-2008年期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2003年-2008年财政收入分别为42.87亿元、59.48亿元、67.53亿元、82.60亿元、105.16亿元和123.85亿元,增幅为18.6%、38.7%、13.53%、22.32%、27.3%和17.8%,分别高于同期GDP增幅1.2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同期地方财

政收入也随之增长,增幅分别为20.33%、19.84%、33.93%、22.71%、28.6%和23.9%。 (三)全市地方税收情况。2008年地税部门组织地方税收38.38亿元,比2000年增长6.21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7%,高于GDP年均增幅近8个百分点。从历年增幅看,2002、2005年增长较为缓慢,增长率低于10%,其余年度受经济强劲增长的带动,税收收入呈现加速上扬态势,2001年为 70.23%、2003年36.48%、2004年为31.29%,2006为21.80%、2007年32.73、2008年为32%。特别是进入2003年以来,税收收入在投资和工业强势作用下,基本保持20%-30%的增幅,税收总量和增幅全省排名前列。通过以上对我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地方税收与同一时期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发展步伐是基本同步的,即在2000-2002年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同时期的财政收入和地方税收总量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自2003年以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持续增长增添了活力。 二、我市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收入关系分析 (一)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股份制经济一枝独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比较2000年和2008年全市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单位个数、税收总额和税收比重可以看出:经过多年培育,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企业数量份额由2008年的88.5%上升至98%,

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析

市场论坛 MAR KET FORUM 金融市场 2008年第06期(总第51期) 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析 申自强 (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2)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阐述了税收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分析了税收 与经济管理体制的关系问题。并对所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阐释。 【关键词】税收 经济发展 经济管理体制【中图分类】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777(2008)06-0079-02【收稿日期】2008-04-21【作者简介】申自强(1980-),男,河南鲁山人,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西南政法大学200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贸易经济、市场经济理论。 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政权的根基,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从理论上弄清税收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税收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税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问题,首先要认识税收的范畴,弄清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就要研究经济与分配和分配与税收的关系问题。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民经济及其运行状况,是相对微观经济(部门经济或局部经济)而言的,是对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高度概括,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的活动及相互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方面的活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等三个环节,分配、交换、消费等三个环节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适应生产,而是积极地影响生产,反作用于生产。在这四个环节中,生产是生产者的事,交换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事,消费是消费者的事,政府一般不参与不干预这三个方面的活动,但通过税收参与企业和个人的收益分配,影响各方面的经济活动。 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是国家生存发展和国民共同利益的需要,是由国家政治权力和国家所有制决定的。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国家主权在经济上的重要体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征税不能超过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税收是国民的福音。在以跨国经营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税收管辖权的划分也是以纳税人的国籍为依据。国家政权机关管理国家事务、兴办公益事业,都需要大量财力作后盾。然而,国家政权本身不创造财富,国家财力来源于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国家要把税收蛋糕做大,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就要大力发展经济。 从上述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经济包括分配,分配包括税收,税收是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第二,经济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经济。税收参与国民 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税收与国家政权的生存紧密连在一起,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必须运用政权力量,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第四,财产和分配关系是经济的核心和要害。税收处在国家与企业和个人、中央与地方等各方利益分配的焦点上,是各方最关心最敏感的经济问题。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正是从这些意义上讲,税收属宏观经济的分配范畴,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经济决定税收与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 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决定税收,经济是税收的来源。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事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职工工资水平和政府的开支。而税收的多少决定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即经济决定税收。同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这种作用是负向影响经济的发展,即过高的税收必然降低经济的发展。税收征收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只有经济发展较快,税收的增速才能加快,只有经济总量增多,税收的征收总量才能增加。不能不顾经济的发展,过分强调税收征收的数量,征收的增加不是越多越好,而要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的多少同步增加,即税收的征收和经济的发展应当协调,税收的征收不能影响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反作用于经济,是经济税收观的基本观点,对于正确理解、认识和处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是税收的源泉,决定税收的产生和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1经济决定税收的产生。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生产的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一般来说,经济活动延伸到哪里,税收就跟踪到哪里,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税收。 21经济规模决定税收规模,税收规模随经济规模扩大而 — 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