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课文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在语境中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文中动画,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心情。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早发白帝城》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字词,理解字义,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助”,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的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悟,自得。本课的教学设计同时较好的去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有抽生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有感情地读,吟诵,背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猜猜是谁呢?(出示画像)

生:李白

生:是“诗仙”李白。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不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李白六十几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李白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你还了解些什么?

生:李白又叫李太白,他有一本诗集叫《李太白全集》。

生:我知道他写了九百九十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

师:(出示李白简介)是的,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谁能美美的背给大家听一听?(配优美的古筝曲)

生:我背的是《望天门山》,“天门中……”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她的声音更洪亮

生:我喜欢背《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生:《古朗月行》……(掌声响起)

师:(鼓掌)真棒,同学们课下“每周一诗”的活动开展得真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看谁能很快记住?

师:在学习前,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李白的故事,想听吗?(想)请仔细听:

师:(讲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师声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出示地图动画)。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师声音激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点击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师:让我们一起来静静的欣赏这首诗(播放带着配乐的朗诵)

生:(静听,学生表情很专注)

师:再听一次,注意听清字音

生:(静听)

师:听完这首古诗,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

生:这首诗真美。我仿佛来到了三峡。

生:我眼前仿佛有一幅美景。

生:我觉得作者很高兴。

生:我也好像坐着小船在那里很快的行驶。

师:同学们的想法说得真好,那我们就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你的想法去读一读,老师有个小建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请把书翻到47页,自己读。

(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要注意听,是否读正确了。

(抽两生读)

生:这两位同学读得很不错,声音很宏亮,但我想对XX说:你把“朝”的音读成“早”了。(谢谢)

师:谁还愿来正确的朗读?

(一生读,全体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也谈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师巡视,随机点拨。生边读边说,同时运用字典查找字义,同桌互助)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一定会有好多收获。请在小组说一说,也把不明白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

(全班共分六个大组,教师深入到每个组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同时给与指导。)

师:刚才各个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余组的同学也要认真听,注意补充。

生甲1:我们讨论了第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我们读懂了“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别了白帝城,看见了彩云。

生甲2:我补充,李白在有朝霞的早晨告辞了很高很高的白帝城。

师:多了很高很高。

生甲3:书中还用了一个比喻句,高得插入彩云间的白帝城。

师:补充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白帝城。(指白帝城)

白帝城在山的什么位置?(生:山顶山尖山的最高处)

让我们来看一看白帝城的真实图像?(出示白帝城真实图片)生:哇,太高了!(众生脱口而出)

生:这座城太高了,我想站在城顶看看,一定很美!

生:真高!所以书中写了“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城高得像插入了云霄。

师:谁还对这句诗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乙1:我认为这里还能看出李白非常高兴。

师:能谈谈为什么吗?

生乙1;(沉思)

生:我来说:因为当他接到自己无罪可以获得自由的消息时,心里很高兴,看什么东西都很美,即使那天天空没有彩云,他也会把白云看着彩云。

生:我认为去的时候他的心情很悲伤,三峡两岸的美景他也不可能去欣赏,即使天空中出现彩云。他也不会发现的,也不会觉得美。

师:说得真精彩,你们有这种生活体验吗?(有)那你就用这种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生:(示范读)

生:我听出他读这句诗时真高兴。

师:你来试试可以吗?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别的组谁愿来说说?

生乙1:我们读懂了“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时,听见两岸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别快。

生乙2:我补充,船行的特别快,好像一只猴还没叫完,船已经行到了另一只猴叫的地方。

生乙3:我认为白帝城到江陵城是顺水行舟,白帝城还很高,水流得很快,船行驶特别特别的快,“嗖”的一声,便行驶过很多座山,他眼前看不清两岸的景物,耳边只传来猿猴不停的叫声。所以他觉得猿猴的声音是在不停的叫。(热烈的掌声在同学和听课教师中响起)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真到位,真不愧是我们班(生抢着说“演讲大师”),在三峡一带猿猴特别的多,正因为船疾驶而过,作者来不及欣赏两岸的美景,耳旁只留下猿猴的叫声,所以书中下一句便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老师,我知道这句的含义(抢着说)

师:那你来给同学们谈谈吧!

生:船行得非常快,好像一眨眼就过了万座山。

生:我反对,我认为不是真的有万座山。李白不可能去数,他也数不清。这里的“万重山”是指“很多很多座山”(掌声)。

生:这里用了比喻。

生:不是比喻,是夸张。

生: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写法:“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是指很远的路,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佩服佩服。“万重山”和“千里”确实不是实际的数目,是夸张的写法。万重山是指很多座山,千里是指很远的路,在李白的诗中常用到了这种写法,谁能举例说说?

生:我刚才背的诗《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全体学生接着背)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夜宿山寺》中也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师:同学们的诗词积累真丰富,是的,这种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在李白的诗中常常出现,这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飞快行驶的小船,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自己体会练读)

师:对这两句诗还有不同感受的吗?

生:我认为这两句诗还能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兴。

师:你从那儿看出的?

生:(沉思)

师:诗中有这样一个词“轻舟”,可不可以把它换成“小舟”,(不能)能说说理由吗?你觉得哪个更好?(生思索)每个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大家交流一下。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不行,“小舟”只能代表作者坐了一只小船,不能说明作者的心情。而“轻舟”说明作者的心情很轻松。

生:我还觉得李白由于心情轻松,小船行驶也很轻快,所以不能换“小舟。”

生:李白去时和回来心情不一样,坐的同是一艘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可以写成“小舟”回来就该改为“轻舟”

生:船是顺水行舟,当然很轻

师:是的,轻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

生:轻松。

生:高兴。

生:欢快。

生:兴高采烈……

师:那我们就带着高兴,轻松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

师:别的组还读懂了别的诗句吗?

生丙1:我们组认为“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行驶了很远的路,一天就回到了江陵城。

生丙2:我补充,不是一天,只是好像一天就返回江陵城。

师:很不错,加了一个“好像”。为什么你加了一个“好象”呢?

生丙2:因为白帝城到江陵城很远,小船不可能一天就返回,只是他很高兴,感觉很快就回去了。

生:我觉得他的心里非常高兴,想急着回家,他被判有罪,家里人一定很伤心,他想马上赶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家里人,“他没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所以感觉像一天就回到江陵城(听课教师点头称赞)。

师:体会得真好,这个“还”就是(生接着说:回家,返回的意思)。

师:你们日常生活中有这种感受吗?

生:(简单举例说)

师:这里还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着急。

生:急切。

师:是的,这里不止能体会出李白高兴的心情,还能体会到急切的心情,谁愿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抽生读、小组读)

师:刚才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读懂的内容,体会了作者高兴,急切,轻松的心情。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猿声”是什么意思?

生:猿猴的叫声。

生:猿猴是一种动物

生:老师,猿猴的叫声好听吗?

师:(出示三峡猿猴图)猿猴的叫声很凄惨,常有“杜鹃啼血,猿悲鸣”的说法,说的是猿猴的叫声很悲惨。

生:那李白听后不就更伤心吗?

生:去的时候他听后肯定更悲伤,回来时就不一样了。

师:为什么?

生:回来心情好,就像不好看的景物他看见了也觉得很美,听见猿猴的叫声他也觉得不那么悲惨。

生:我从“猿声”中想到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名字,他叫袁浩,用袁浩的袁加上反犬旁就记住这个字了。

师:你们说得真棒!看景物和听声音和人的心情确实很有关。同时还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生摇头)那我们就带着我们共同交流的感受再次欣赏这首诗。(生欣赏诗,体会诗意)

师:再次感受完,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含义。

(生自由说,抽生说)

师:伴着优美的乐曲,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感受,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有感情自由地读一读)

师:谁能伴着乐曲美美的吟诵这首诗?

生:早发白帝城……

生:我想对XX说:你读得真有感情,比我读得好,可你的声音有点小,你要是放大一点声音去读,一定会读得更美!

师:(面对作评价的学生)你给她读一读好吗?

(生读,声音洪亮)

师:(被评价的学生)你还想读一次吗?

(生读,声音洪亮,有感情)(掌声响起)

师: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想)你们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三、主动识字探究写字

师:学习完这首诗,诗中还有许多生字想和你们交朋友,想吗?自己先读一读,并组组词。

(生自由读)

师:哪个组愿意先来和生词交朋友?(开火车)(猿声,辞别,白帝城,江陵城,朝阳,啼不住,一日还,轻舟,两岸)

(以组为单位读生词)

师:谁愿意与生字交朋友?

(以小组为单位读生字,并组词)

生:朝,朝辞

师:你们同意这个词吗?

生:不同意,这不是一个词,朝是朝霞,辞是辞别。

生:还,还乡,还书。

师:这个字还读什么?

生:还(huái)有,

生:朝,朝代

生:这个字还有一个音,读zhāo,朝霞

师:本课读什么?

生:读zhāo……

师:认识了他们,怎样才和他们真正交上了朋友呢?

(生自己和同桌说说)

生:我和“舟”交上了朋友,船去掉右半部分就是舟。

生:我认为是大船漏水了,只剩下一部分,所以就是舟

生:我的姓名叫周舟,我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字。(学生笑了)

生:我给大家猜个谜语:十月十日?

生:是朝,(对)我还可以这样记,月亮从右边落下,太阳从左边升起来,就出现朝霞。

生:我记岸,山下有个厂,厂里有人干,干完就上岸。

生:我和帝交朋友,旁边的旁的下面“方”换成“巾”就是帝。

生:我记啼,这是一个形声字,今天我们刚学完帝,再加口字旁,与嘴有关……

师:同学们用各种方法与生字交朋友,有的是字谜,有的是分析结构,有的是按形声字在记,还有的同学用自己和同学的姓名在记,各种方法真让老师佩服,这些生字一定很乐意和你们交朋友。老师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新的诗句中,你们

会读吗?(出示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记住了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呢?回忆我们写字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生自己看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分析如何写,可以合同桌讨论)

生:我认为这些字有左右结构的字:朝,辞,啼,陵,猿,他们写时应该左边稍稍窄,右边宽,但朝不一样,左边和右边差不多;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岸,帝,帝注意上包下,岸要下面托起上面。还有一个独体字舟,应该把横写在横中线上,两点在竖中线上。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书法家!”

生:陵的右下边应是折文不是反文

生:皇帝的帝上面不是立,少了一横……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仔细,有什么难写的字要老师帮忙的吗?

生:陵,啼,舟

(师示范,生书空,然后将难写字写在本上)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给同学们说说?

(生充分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很多,老师也有收获想和同学们分享,可以吗?(可以)我最大的收获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这首名诗,更让我领略到同学们不凡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同学们课外知识的丰富,我得好好向你们学习。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峰,老师有个想法,课下同学们再收集几首有关李白的诗,或者唐诗,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我们来开个“唐诗交流会”,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

资料提供者:

早发白帝城公开课教案

9 古诗二首—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于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 1、有关三峡景色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有关李白的资料。 3、准备生字卡片。 4、适合诗歌朗诵的音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察诱情。由情入文,老师利用音像资料或挂图将三峡美景展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景时产生赞叹之情,再由情入文,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峡”,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我国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你们想学一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书上注释,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决。 2、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发,朝,还,重。 3、互检,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识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2、游戏巩固。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一读,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读我找。 (三)写字 1、观察。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对学生认为的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大范围评价,如全班评。 (四)练习 1、读读我们写过的字。 2、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试着讲一讲它们什么时候怎么读。 重量重复重要重叠 归还还是还有还原 出发发现理发发明 “重“在形容词前读zhòng,表重复读chóng,还在副词时读hái,作动词用读huán,发在名词中读fà,在动词中读fā(学生可从词的角度意思来认识,不必讲解语法知识,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早发白帝城》,谁能把它读一读,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 (一)解题 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二)交流

(完整版)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同学们能背诵出来吗? (学生有表情地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静夜思》《赠汪伦》)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著名诗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3.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4.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指导自学 三、自学要求: .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阅网站,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正确、流利朗读本诗,体会诗中诗人的心情; 四、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各组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登陆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查阅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用自己喜欢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汇报自学情况 .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_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具: 多媒体课件,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 (李白)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同学们能背诵出来吗 (学生有表情地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静夜思》《赠汪伦》)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著名诗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3,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4,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指导自学 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阅twxgs网站,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正确,流利朗读本诗,体会诗中诗人的心情; 四,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组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登陆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查阅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 执教:八达小学李蓉晖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⑴理解诗意 ⑴想象意境 ⑴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小学五年级《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谁知道它的意思?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早发白帝城》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 、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有感情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认同中的,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班级动态,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一视同仁,多参与学生活动,共同分享体育带来的乐趣,以活动为载体,去触摸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认同体育课、认同教师。还可以及时倾听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和看法,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信其道”,从而更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师在舒缓凄婉的音乐中讲述这个故事,课始就让学生很快走进了课文的情境,感受到了悲伤的基调,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1、激趣导入新课 师: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 生:李白 师: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质疑:“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 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 结合正音,认读诗中生字。 古诗(shī) 白帝(dì)城两岸(àn) (2) 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再读古诗,认识诗中的多音字及其表示的意思。 朝(zhāo):早晨。 还(huán):回到原来的地方。 重(chóng):座,一座座山连绵不断。 (4) 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古诗。 3、品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 出示古诗内容。 (2) 指名读前两行。 (3) 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 到? 板书:白帝城——江陵 师: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 生:船 师: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6)指导朗读前两行诗。(试着用高兴的心情) (7)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 (8)指名读后两行诗 (9)你们对后两行是怎么题解的? (10)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 这样的想象说话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让语言材料运转起来,从中理解了内容,增长了智慧,吸收了文本的语言素养。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⑴熟读古诗⑵理解诗意⑶想象意境⑷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让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语文S版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 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 4.诗读得不错,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谁有不理解的字、词呢? 学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没有。若有,则在全班互动学习,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若没有,则直接抓重点字“辞”、“还”、“啼不住”检测学生。(学生可能回答:“辞”在本诗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同学们能背诵出来吗? (学生有表情地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静夜思》《赠汪伦》)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着名诗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3.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4.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指导自学 三、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阅网站,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正确、流利朗读本诗,体会诗中诗人的心情; 四、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组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登陆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查阅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用自己喜欢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古诗二首(早发白帝城、绝句) 语文S版(2016)

《古诗二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 对,他就是李白。 你们会背他的哪些诗呢?想不想背给同学们听? (配上古筝的音乐) ●从本诗的作者导入新课,不仅对诗人李白作了介绍,而且给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配着优雅、古典的音乐,学生吟诵出李白的许多首古诗,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古朗月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等,还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早发白帝城》。这些诗中有的在前三册语文书的“语文天地”中出示过,学生已经会背,有的是学生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学过的,所以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展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背古诗、学古诗的氛围。 (如果学生会背得太少,教师可以为学生有感情地吟诵几首,让学生欣赏,也可以把学生引入这种学习古诗的氛围中来。) (学生背古诗时,除了放音乐以外,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如学生背诵《静夜思》时就出示三册语文书中11页的插图,背诵《赠汪伦》时出

《早发白帝城》教案

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 执教劳秋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感情。 2、在弄懂重点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感受古典文化的韵味。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诗中描绘的景色,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媒体 课件、投影仪、录音带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以旧带新,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学过不少古诗,现 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第 一首。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 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板书), 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位 诗人有哪些了解?(教师概括) 1、自由背诵 2、举手背诵 3、说说对诗人的了解 复习已学过 的古诗,使学 生从已知入 手探究未知, 唤起记忆,激 发兴趣。

(二) 自读诗文,理解词句1、解题目 2、指导学生自学(投影自学提 纲) 3、仔细读读这首诗,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4、4、小结:读懂了每一句的意思, 把它们连起来就是这首诗的意 思,同学们可以试说一次。(巡堂5、指导)1、看题目,说说题目意思。 2、自学课文 ①读一读这首诗,结合插图,想想李白乘舟返回江陵时的情景怎样? ②借助字典,联系诗句理解词语“朝”“辞”“还”“啼不住”“万重山”等,并说说诗句意思。 ③记下不懂的问题 3、汇报交流 4、4、同桌互说 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适当安排自学环节,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串讲式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三) 融入意境,体会思想感情1、指导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我们 知道了诗的内容,现在就让我们 跟诗人同行,观赏长江两岸壮美 的景色,体验诗人的心情。(投影 画面,配乐朗诵) 2、指导朗读。 ①放配乐录音朗读(提示:美好 的景色伴随诗人喜悦的心情,读 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要读 出轻松愉快之感。 ②自由试读,指明试读、教师范 读,学生练读。 ③指名感情朗读,集体诵读,能 背诵的站起来背诵,可以加上适 当动作。 1、(学生边听边结合画面根据诗句 意思想象诗中的情景) ①诗人在诗中描述了哪些景物? 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②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这种 心情? 2、同桌讨论,个别说;试读、品 读体会。熟读成诵。 运用媒体 优化教学,通 过画片的直 观形象的展 示,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 词句,入情入 境感情朗读, 体会诗人情 感,感受古典 诗文的魅力 和韵味,激发 学生的学习 兴趣。 (四) 质疑解难,总结学法1、刚才大家交流了读懂的内容,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适当 点拨。 2、总结学法(投影学习古诗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 情) 1、学生自主质疑、释疑、解难, 畅所欲言 2、学完古诗,学生回忆学法并归 纳。 学法的指 导使得学生 的语文能力 得到有效训 练。 (五) 总结全诗,布置作业投影作业内容 1、收集李白的古诗读一读,背一 背 2、收集借景抒情的古诗读一读、 背一背。 注意课内外 结合,培养学 生收集信息, 处理信息能 力,拓宽知识 面。

早发白帝城公开课教案

9 早发白帝城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 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 1 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 2 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什么时候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 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 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 3 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得到赦免回家乡。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板书:朗读古诗。(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 (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 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 小结用哪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 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 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习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习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解释诗意) 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 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这样远

2020年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原文: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 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山峰。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发、朝、还、重”四个多音字。 2.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他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 2.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吗? 3.师:今天啊,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叫做《早发白帝城》 34.板书课题,指导“帝”字,齐读课题(题目提前写在黑板上,空出“帝”字) 师:(在田字格中写下“帝”字)谁的火眼金睛来观察下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呢? (换字法,“旁”“带”) 师:举起你们的小手,一起跟着老师写写这个字。 生在书写本中写下“帝”字。

5.齐读课题(有感情地读题)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个题目,起《早发白帝城》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过渡:“诗仙”李白会写下怎样的诗歌呢?有兴趣吗?请打开课文47页,自由朗读《早发白帝城》,反复读,读反复,一直把这首诗读顺口,读清爽,好吗? 2.指名读,齐读。(若有多音字读错,当场纠正。) 师:好的,停下,抬头、挺胸,看大屏幕,谁来读读这首诗? 指名生读(评:你读得真准,读得真好。谁来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生生互评(你认为他读的某字错,那你来说读读看。) 师评价(你读得字正腔圆,真棒。) 3.有节奏地读 同学们,请听听老师是怎么朗诵这首古诗,哪些地方读得快,在哪些地方有停顿? (三)品读古诗,感受意境 过渡语:同学们,你读懂了这首诗吗?没关系,老师来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让你们更加了解李白。 1.听故事前,请找出故事中出现的地名,并相对应地在书上圈出来。同时,告诉我李白是从哪里到哪里。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在朝廷中做官,因受人牵连,蒙冤获罪,

三年级上册语文《早发白帝城》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早发白帝城》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难点: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

的心情。 “发、朝、还、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配乐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因爱牵连蒙冤获罪,被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夜郎城(今天贵州东部)一路上,他很伤心,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湖北江陵县),那儿地势险要,水流很急,当小船慢慢行使到白帝城(今天重庆白帝山)时,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他无罪了,可以自由了,他非常高兴,决定顺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使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评价。

《早发白帝城》_教案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 本文是关于《早发白帝城》,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作者:宗阳春发表时间:2004-4-29阅读次数:63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谁知道它的意思?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 教案

第七单元:远行 早发白帝城 教材简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意思是: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小船经过的长江三峡段,两边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里水流湍急,两岸树林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本课要求认字7个:辞、陵、还。写字5个:帝、朝、岸、蹄、舟。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识本课3个生字,写5个生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会背诵古诗。 教学建议: 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行至白帝城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轻舟顺流而下,迅捷无比;诗人心情畅快,喜悦有加。这首诗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情景交融。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照地图,搜集、参考三峡的资料,看插图,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朝”、“还”、“重”三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拓展习题: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帝()朝()舟() 蹄()韩()船() 二、根据课文填空。 早发白()城 ()()白()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 两()猿()啼不住,()()已过万()山。 相关资料: 白帝城:在原四川省奉节县(今属重庆市)东边的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东汉末年公孙述曾占据此地,筑城卫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说井里有白龙跳出来,所以自己是

“白帝”,此山是白帝山,城为白帝城。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霄。 江陵:指湖北省江陵县,距离白帝城约1200里(水路),当中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地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吗?谁能背一首?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 教师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夜郎在现在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个偏远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这时候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当时李白欣喜若狂,立即动身返回江陵,这首诗就是他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引导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二、读诗认字。 1、自由读诗,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用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诗,检查识字效果。 三、明意悟情。 1、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2、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3、结合看图,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4、创设情境,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学生交流。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师生评价朗读。 8、指导背诵。

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第 二课时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第二课时教学 设计(参考文本) 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 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张贴李白头像) 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

2019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教学设计语文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观察1、2句和3、4 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6) 说说诗句的意思 (7) 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8) 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 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

结合 E、寓情于景美: 〈三〉、朗读古诗,背诵。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 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五〉、 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畅美 (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 (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 (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4)比赛朗读 〈八〉、布置作业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早发白帝城》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早发白帝城》教案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绝句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