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1)食物的消化复习过程
人教版 七下 消化和吸收 课件

馒头碎屑 与2毫升唾 液搅拌混 合。
馒头碎屑 与2毫升清 水搅拌混 合。
馒头小块 与2毫升唾 液不搅拌。
放入37℃左右的温 水中5~10分钟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区分对照实验的变量
试管编 号
馒头状态
加入物质
1
碎屑
唾液
2
碎屑
清水
3
馒头块
唾液
是否搅拌
是 是 否
温度 37 ℃
碘液验 证
实验现象
探究实 验 1组
大肠
食物的消化与吸取
大肠基本没有消化功能
进入大肠的物质含有水和纤维素等未被消 化的食物。当这些物质通过大肠时,水分被吸 取到血液中,剩下的物质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便秘是由于大肠吸取过多的水分而造成的
课堂小结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消化腺 二、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食物 消化
三、营养物质的吸取
消化和吸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胰腺
胰腺分泌胰液流入十二指肠,含多种酶
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胰液也流入小肠,胰液含有多种酶,与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 有关。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肠腺
肠腺分泌肠液流入小肠, 含有多种酶,与淀粉、蛋 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有关。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胃腺
胃壁肌肉发达,肌肉收缩产生搅拌运动, 将食物挤压并使之与胃液充分混合有助于 食物的消化(物理性消化)。
1.肝脏细胞能够分泌胆汁,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2.具有解毒的作用。 3.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循 环 系 统
胆
汁
胰
肠 液 小肠
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3.强调消化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爱身体健康。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深入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2.教学策略: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从食物消化到营养物质吸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对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通过图解、模型、互动问答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消化系统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如“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值”、“食物纤维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等,完成一份小组研究报告。
-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并录制视频,分享给全班同学。
5. **个人反思总结**:
-写一篇反思日记,总结自己在学习消化和吸收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感悟。
4.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更感兴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部分学生对实验和实践活动有较高的热情,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2.学生们对生活中的饮食与健康问题较为关注,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本章节的兴趣。但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评价、肯定学生的设计
6
引导学生分析P33的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
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特点。
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的折叠模型。
小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布置P35练习第3题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资料分析〉
小肠的特点
(2)〈进一步探究〉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③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教学设计
题目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来自课时总课时2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孙亚东
年级
七
学科
生物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教
材
分
析
本节内容是消化和吸收,重点讲解了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大量的实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的掌握
教
学
目
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2)细嚼馒头,说出自己尝出什么味道?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消化和吸收》PPT课件【精品】

食物在小肠内被充分消化
小肠中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 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多种消 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以 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对食物的消化来说,牙齿的咀嚼、舌的搅 拌和唾液腺分泌唾液是不是都很重要呢?
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 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它们各起什么 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
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 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 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营养物质的吸收示意图
少量水
胃
毛
毛
细 血 管
无机盐.维生素.水 葡萄糖.氨基酸
小 肠
甘油 脂肪酸
细 淋 巴
管
少量水.无机盐. 大
部分维生素
肠
小资料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大多数会经血液汇 集到肝脏。肝脏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葡萄糖合 成为糖原贮存起来,以备需要时利用。肝脏 还可以将一些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身体有害的物质,如果排出后不加以处理就可 能会污染土壤、水源,甚至传播疾病;
如果通过高温堆肥、沼气发酵等方式进行 无害化处理,就可以“变废为宝”,成为农业 生产上的有机肥。
少量水
胃
毛
毛
细 血 管
无机盐.维生素.水 葡萄糖.氨基酸
小 甘油 肠 脂肪酸
细 淋 巴
管
少量水.无机盐. 大肠
部分维生素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4.2.2(2)-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讲授新课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不同
消化道 吸收功能 吸收部分水、酒精
胃
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
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讲授新课
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讨论:小肠的皱襞、绒毛等结构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的关系。
讲授新课
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1.小肠长,长约5-6米;
6、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A.胃 B.小肠 C.大肠
B
),有暂存
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是(
A
)
D.肝脏
7、下列消化液中含消化酶最多的是( 不含消化酶的是( A.唾液和胃液 C.肠液和胆汁
B
),
D
) B.肠液和胰液 D.胆汁
8、最大的消化腺是(
A.唾液腺 9、最大的消化管是( 最长的消化管是( A.胃 B.食道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肠液
15.在消化道中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来自( B ) ①唾液腺 ②胃腺 ③肝脏 ④肠腺 ⑤胰腺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16.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 序是( D ) 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类 ④无机盐 ⑤维 生素
A.①②③
2.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 了吸收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 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各消化腺的功能
消化腺 唾液腺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胃液
肝脏
胆汁
胰腺
胰液
肠腺
肠液
消化糖类、消化糖类、 消化酶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十二指肠 蛋白质、 蛋白质、 种类 脂肪的酶 脂肪的酶 流入场 小肠 十二指肠 口腔 胃 所
中考复习生命科学6人体的消化和呼吸系统

完成的,包括 和 两个过程,
(1)吸气:肋间肌 收缩 ,肋骨 向上向外 运动,膈肌 收缩 ,膈顶部 下降 ,胸廓容积 扩大 , 肺 扩张 ,肺内气压 下降,气体进入肺。 (2)呼气:肋间肌 舒张 ,肋骨 向下向内 运动,膈肌 舒张 ,膈顶部 回升 ,胸廓容积 缩小 , 肺 回缩 ,肺内气压 升高 ,气体出肺。
2.关键点
①吸气和呼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②先有胸廓扩大和缩小,后有气体的吸入和排出。 ③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只穿过两层细胞(四层 细胞膜)。 ④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差别:吸入的空气,CO2含量较 少 ,O2含量较 多 ;呼出的气体, CO2含量 增加 ,O2含量 减少 。
27
6.(2018·遂宁)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必须经过如图所示的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 说法错误的是( D ) A.图中a代表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B.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一次,才能排出体外 C.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 D.经过过程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4.人体细胞若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
1.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C ) A.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B.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C.酶 气体。扩散
(4)在探究实验中,哪一装置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组?
实验结果是
甲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是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乙。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小肠的蠕动
在小肠中,通过节律性的 收缩运动,将食物推向肛 门。
化学消化
唾液腺分泌唾液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分解淀 粉为麦芽糖。
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
胰液和胆汁
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蛋 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胆汁则能 够乳化脂肪,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分 解。
盐酸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胃蛋 白酶则进一步分解蛋白质为多肽。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 和吸收
目 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消化过程 • 吸收过程 • 消化和吸收的调节 • 消化和吸收的疾病与健康问题 • 消化和吸收的实验研究与技术应用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
负责咀嚼食物,将食物破碎成小 块,便于后续消化。
食管
将经过口腔初步处理的食物输送 到胃中。
吸收实验研究方法
肠内插管法
通过将导管插入肠道,收集消化液进行分析,以 研究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人体实验法
通过给志愿者摄入特定食物,收集尿液、血液等 进行分析,以了解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体外实验法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模拟肠道环境,研究营养物 质在细胞层面的吸收机制。
消化和吸收的技术应用
食品工业
06 消化和吸收的实验研究与 技术应用
消化实验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法
通过给动物喂食不同食物,观察 其消化道的生理反应和消化产物,
以探究食物消化过程。
离体消化法
将消化道器官或组织在体外进行消 化实验,以研究消化酶的活性、消 化速率等。
人体实验法
通过给志愿者摄入特定食物,收集 排泄物进行分析,以了解人体对食 物的消化吸收情况。
总结词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知识点及答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知识点)1、是物质,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吸收。
2、是物质,必须消化成物质才能吸收。
3、消化系统的功能是。
4、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
5、消化道:。
6、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消化道外):。
②小消化腺(消化道壁上):。
7、口腔:(1):唾液腺:①唾液腺分泌:。
②唾液中含有:。
③作用:。
④属于:。
⑤淀粉的起始消化部位:。
⑥化学性消化开始的部位:。
(2)舌:①:作用:。
②:属于消化③:模拟实验中搅拌是模拟了。
(3)牙齿:①作用:。
②属于消化③:模拟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
; .物理性消化8、消化方式; 。
化学性消化:。
9、胃:(1)胃呈囊状,。
(2)胃功能:。
(3)胃壁内有胃腺:①胃腺分泌;②胃液内含;③属于:。
④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
10、小肠:(1)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2)小肠长度:。
(3)肠壁内有肠腺:①肠腺分。
③属于 消化;(4)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 。
(5)小肠内的消化液有 。
(6)胰液中含有消化 的酶。
(7)、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液有 。
11、肝脏:①肝脏分泌 ,肝脏是人体 的消化腺。
②胆汁不含 ;属于 消化。
③胆汁作用是 ,把 。
12、营养物质的消化:(1)、三大营养物质消化的顺序 ,它们各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彻底消化的部位是 。
(2)、淀粉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有 ;蛋白质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有 ;脂肪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有 。
(3)、淀粉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 ,淀粉最终以 的形式被吸收。
(4)、蛋白质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 ,蛋白质最终以 形式被吸收。
(5)、脂肪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 ,脂肪最终以 的形式被吸收。
(6)、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叫 。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叫 。
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叫 。
(7)、 是消化的主要部位(主要器官)。
(8)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① 。
② 。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脂肪微粒 蛋白质 胃、小肠氨基酸 胃液、肠液、胰液淀粉葡萄糖 口腔 麦芽糖 肠液 唾液 小肠 胰液 胆汁小肠 小肠 胰液 肠液13、吸收(1)吸收指营养物质通过进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