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层高很高局部带夹层的框架结构的结构设计探讨

底层层高很高局部带夹层的框架结构的结构设计探讨
底层层高很高局部带夹层的框架结构的结构设计探讨

底层层高很高局部带夹层的框架结构的结构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从事结构设计的实践,对底层层高很高局部带夹层的框架结构的结构设计进行剖析,提出了底层层高很大局部带夹层的框架结构的结构设计要点,为同类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层高;夹层;框架结构;设计

在日常建筑设计工程中,很大一部分工程属于多层建筑,结构受力体系通常采用框架结构。有时我们会遇到底层层高较大,局部带夹层的情况,例如多层厂房,底层需要安放较高设备或者在纵向布置轨道吊车等,底层层高可能达7至9米。由于底层层高大,底层楼梯往往布置成多跑楼梯,中间楼梯休息平台就会形成夹层;另外为了增加使用面积,充分利用层高,在不影响底层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紧连楼梯部位,通常会布置一些辅助用房,这样底层平面就会形成局部带夹层的平面布置。

在结构建立模型时,在夹层楼面标高处,通常就要增加建一个标准层,以便能绘制夹层平面的柱、梁、板配筋施工图,这样底层就被划分为二个标准层,二层以上各楼层单独建立一个标准层,将所有各标准层组装,形成结构模型。确定各项参数,进入Satwe-8计算,计算完成后,查看结构计算书,在《结构设计信息》、《周期振型地震力》、《结构位移》中,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以上简称为“六比”,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各项指标限值。如果“六比”满足要求,就直接进入梁、柱、板施工图设计,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将底层划分为二个标准层后,《结构设计信息》中Ratx1、Raty1数值并没有反映底层侧移刚度与二层侧移刚度的比值。这里的Ratx1、Raty1是表示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邻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这里的层是指所组装的相邻上、下标准层,而非自然层(底层被分为二个标准层)。层侧移刚度与柱长度密切相关,各层柱的长短对层侧移刚度影响最为明显。将底层(一个自然层)人为的分成二个标准层,柱高度降低近一半,标准层侧移刚度就会增大很多,第一、二标准层的Ratx1、Raty1值就显得偏大。事实上如果底层柱、梁断面不是足够大,底层侧移刚度与二层侧移刚度的比值往往很小,甚至小于0.5的情况。根据《建筑抗震规范》关于结构规则性的划分,整个结构就会出现特别不规则,或者是严重不规则的情况,这在结构设计中就应当避免。

为了能判别结构的规则性,因此必须另外拷贝一个结构模型,夹层楼面标高处的梁以层间梁建入,梁上墙体重量以梁上荷载输入。由于夹层平面面积与整个底层平面面积相比较,通常较小,为简化可以忽略夹层平面楼板对底层侧移刚度的影响;楼梯建模根据实际情况,按多跑楼梯建入,形成后的结构整体模型,经Satwe-8计算后,《结构设计信息》计算书中的各层Ratx1、Raty1值,才是真实反映下层侧移刚度与相邻上层侧移刚度70%的比值。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建筑形体及其构体布置的规则性有专门规定。

3.4.1条是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题

填空题 1一般而论,高层建筑具有,,,的特点。 2. 从受力角度来看,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对结构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3. 现代高层建筑所采用的材料,主要是,两种。 4. 高层钢结构具有,,等优点。 5.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结构形式所采用的结构材料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6. 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有两种形式:和。 7. 一般用途的高层建筑荷载效应组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8. 剪力墙中斜裂缝有两种情况:一是,二是。 W(KN/m2)可按下式计算:10. 9.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 剪力墙配筋一般为:、和。 11. 影响柱子延性的因素主要是、和。 二.选择题 1. 关于高层建筑考虑风荷载的概念,下列何项正确?() [A] 高层建筑的风荷载是主要荷载,其基本风压值的采用与多层建筑相同,按30年一遇的最大10 分钟平均风压来确定; [B] 高层建筑计算风振系数及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时,都要考虑地面粗糙程度的影响; [C] 高层建筑的风振系数,与建筑物的刚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刚度越大,建筑 物的风振影响就越大; [D] 所有的高层建筑,都要考虑风振系数>1.0的风振影响。 2. 下列高层建筑中,计算地震作用时何者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 [1] 建筑设防类别为乙类的高层建筑; [2] 建筑设防类别为甲类的高层建筑; [3] 高柔的高层建筑; [4] 刚度和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的高层建筑。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3.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需要考虑梁塑性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调幅及组合中哪项是正确的?( ) [A] 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进行调幅; [B] 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不调幅; [C] 竖向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应先调幅,再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 [D] 对组合后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跨中弯矩将相应加大。 4. 在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体系中的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时,往往需将其内力乘以一个增大系数,现有以下这些因素:( ) [1] 在梁柱节点以保持强柱弱梁和截面设计中的强剪弱弯的要求; [2] 加强短柱(柱净高与柱截面尺寸之比小于4)受力的要求; [3] 提高角柱的抗扭能力; [4] 保证底层柱的下端处不首先屈服; [5] 考虑柱在整个框架结构中的重要性,宜适当扩大安全度的需要。

CAD绘图技巧与建筑识图___入门级

CAD绘图技巧与建筑识图 入门级

一、CAD基础知识 二、宿舍楼平面图 三、宿舍楼立面图 四、宿舍楼剖面图 五、建筑行业就业形势论文 第一节AutoCAD的基础知识 CAD是Computer Adide Deignde简称(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对我们建筑行业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好比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用的筷子,不管以后是从事设计还是施工、监理等等都要用到CAD。事实论事我们以后进入社会的从事设计的人不会很多,大多数都要从施工做起,要想做好一个好的施工人员识图是必备的能力也是最基本的能力,对于我们刚刚接触建筑行业的人员,只有通过不短的画图联系才能掌握好识图的要领,可能一个施工员不是很会画图纸,但一个会画图纸的施工员必定是一个好的施工员,施工员在工地上是知道施工的人员,这就要求施工员掌握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建筑CAD就是绘制各种建筑图纸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水电施工图等等)所以CAD 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专业人士应该掌握的技能。 一、安装要求: 为了给CAD一个优越的工作环境。用户的计算机,应采用高档的CPU(最低512的如pentiun133以上的处理器如果性能太低CAD将运行缓慢影响绘图速度,其优越性无法体现CAD安装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安装向导,可以按照安装向导的操作提示逐步进行安装。 提示:1安装完成后一定要重启计算机才能是配置生效 2拷贝资料是一定要安装程序快捷方式没用一默认般在C盘 3CAD2006的安装序列号:191-75444444(有注册机) CAD2007的安装序列号111-11111111

二CAD的界面组成 三、CAD的基本操作 1灵活的使用鼠标对提高绘图速度和绘图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鼠标在垫板上动时,鼠标的光标会在屏幕上不断的移动,光标所在屏幕上的位置不同,起形状也不同,所代表的含义也就不同,下面是各种光标形状所表示的含义: 光标形状含义光标形状含义 选择目标垂直移动 正常选择水平移动 正常绘图形状上右下移动 输入状态上左下移动 等待符号输入文本符号 应用程序启动任意平移

教学设计基本结构

教学设计基本结构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教学方案设计基本结构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Teaching Analysis ; 教材分析考试时可以减写,学情分析即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相对来说可以多写,熟练的情况下可以不写,考试的时候最好还是写,教材分析几十个字,学情分析100字以内。 2、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教学目标是主线,必不可缺,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and Ability),过程与方法(process and metho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emotion、attitude and value)。 教学目标要具体化、可操作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的实际确定目标。考试常用格式:使学生记住……事实,理解……概念,形成……技能,经历……的过程,掌握……的方法、应用……定律分析……的问题,坚定……的信念,养成……的习惯,激发……的热情。错误的格式:教给学生……,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要求,而不是对教师的,考试时一定要注意。 3、教学重点、难点Teaching Emphasis and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重难点也是必不可缺的,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知识来确定。考试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最好分开写。 4、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一般情况下要写,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 5、课时安排; 课时:一般考1课时的教学设计,可以忽略不计。课前准备可写可不写。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常见的5个施工问题

结构设计常见的5个施工问题 从结构设计到施工落实,钢筋翻样起到了衔接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结构设计中的许多错误,有的是很明显的错误,而有的是规范性错误,也有一些不合理的设计,还有地区及绘图中出现的问题. 明显错误 ●部分梁许多原位标注数字不一致,如20D258/8/2,让人无所适从,到底是按前面的数字,还是按后面分解的数字? ●墙柱平面图上的柱形状、尺寸与柱详图中同编号柱不同,如平面图上GBZ31是一字形的,而详图中却是L形的. ●柱纵筋注写的楼量与图上的纵筋根数不符. 规范性错误 ●梁集中标注中无梁截面尺寸,而根据11G101-1规定,集中标注中梁截面为必注项,非注不可.而有的设计梁集中标注处均无梁截面尺寸,可能是两组设计人员分别计算截面和配筋,然后,把两份图合成.还有画蛇添足,梁上部某跨有不同于集中标注上部通长筋时,通长钢筋用括号表示,导致钢筋软件不能识别. ●连梁与框架梁混淆,连梁箍筋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配置支座负筋,侧面钢筋分构造与抗扭,完全是框架梁的配筋形式.设计时,高度大于700mm的连梁,侧面钢筋没有给出,而墙的水平钢筋为8@250,不满足规范要求.有的把跨高

比大于5的梁设计成连梁等. ●现浇板配筋率不满足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较大值. ●框架梁支座负钢筋配筋率超过2.5%. ●高层一、二级抗震剪力墙(尤其是一字形短肢墙)墙厚不满足要求,未作墙肢稳定验算. ●形状复杂的短肢剪力墙,两处方向的受弯钢筋未按规定全部配在端部墙柱处.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LC范围内的体积含箍率小于1.06%. ●全长加密箍筋的柱,箍筋未全长加. 本地化问题 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性规范,这些规范和规定是国家规范的一种补充和加强,一般说来,地方性规范的标准要高于国家规范,要求更严格,否则,没必要出地方性规范.所以,外来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应熟悉和了解当地的地方性规范和做法,这个很有必要. 不合理问题 ●有些梁支座负筋配置成15124/4/4/3,钢筋直径过小导致钢筋排数过多,影响其受力,可适当增大钢筋直径减小钢筋排数.并且,设计也没交代梁支座负筋第三排第三四排伸入梁内的长度,这个长度应由设计给出.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模拟题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模拟题 一.填空题 1一般而论,高层建筑具有,,,的特点。 2.从受力角度来看,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对结构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3.现代高层建筑所采用的材料,主要是,两种。 4.高层钢结构具有,,等优点。 5.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结构形式所采用的结构材料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6.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有两种形式:和。 7. 一般用途的高层建筑荷载效应组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8.剪力墙中斜裂缝有两种情况:一是,二是。 W(KN/m2)可按下式计算: 9.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K 10. 剪力墙配筋一般为:、和。 11. 影响柱子延性的因素主要是、和。 二.选择题 1. 关于高层建筑考虑风荷载的概念,下列何项正确?() [A]高层建筑的风荷载是主要荷载,其基本风压值的采用与多层建筑相同,按30年一遇的最大10 分钟平均风压来确定; [B] 高层建筑计算风振系数及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时,都要考虑地面粗糙程度的影响; [C]高层建筑的风振系数,与建筑物的刚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刚度越大,建筑 物的风振影响就越大; [D]所有的高层建筑,都要考虑风振系数>1.0的风振影响。 2. 下列高层建筑中,计算地震作用时何者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1]建筑设防类别为乙类的高层建筑; [2] 建筑设防类别为甲类的高层建筑; [3]高柔的高层建筑; [4] 刚度和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的高层建筑。

[A] [1][2]; [B][1] [3]; [C] [2][4]; [D] [3] [4]; 3.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需要考虑梁塑性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调幅及组合中哪项是正确的?() [A] 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进行调幅; [B]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不调幅; [C] 竖向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应先调幅,再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 [D] 对组合后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跨中弯矩将相应加大。 4. 在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体系中的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时,往往需将其内力乘以一个增大系数,现有以下这些因素:() [1] 在梁柱节点以保持强柱弱梁和截面设计中的强剪弱弯的要求; [2] 加强短柱(柱净高与柱截面尺寸之比小于4)受力的要求; [3] 提高角柱的抗扭能力; [4] 保证底层柱的下端处不首先屈服; [5] 考虑柱在整个框架结构中的重要性,宜适当扩大安全度的需要。 试指出乘以增大系数的正确原因,应是下列何项组合? [A] [2] [3] [5]; [B] [1] [2][4]; [C][1] [3] [5]; [D] [1][3][4] 5. 联肢剪力墙中连梁的主要作用为:() [A]连接墙肢,把水平荷载从一墙肢传递到另一墙肢; [B]连接墙肢,把竖向荷载从一墙肢传递到另一墙肢; [C] 连接墙肢,起整体作用; [D]洞口上方连梁起构造作用。 6. 在原框架结构中增加了若干榀剪力墙后,此结构是否安全可靠? () [A] 整个结构更安全;

钢结构施工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一、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二、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三、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四、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五、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六、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七、资源配备计划 八、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 九、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十、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十一、施工总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和施工总平面图 十二、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应用 附表一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项目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一、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有关技术规、规程和相关文件。 (2)依据我公司现有的技术施工能力、施工机械设备、以往的施工经验以及现场勘察实际情况。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的各项规定及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施工;主体工程与附属、辅助工程施工相结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科学组织,平行作业;全面展开,均衡生产。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及窝工、待工现象,确保施工连续、均衡、有序的进行。 (3)贯彻多层次技术结构和技术措施,在施工组织中,利用先进技术和施工手段促进技术进步。 (4)严格施工管理,开展创卫生产,从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慎重考虑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5)因地制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三、编制目的 为本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本工程的施工管理,并确保能够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四、质量控制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合格,达到国家最新验收规标准。 五、建设工期目标 我公司经过精心组织、合理调配,确定本工程工期为70日历天。

读书笔记之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

P24 1.1.3如何初估各种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 主动记忆一些常识性的工程数据,比如梁板的跨高比,剪力墙墙厚,平时注意积累分析,多问多算,大工程做细,小工程做精。 1.1.3熟记民用建筑设计荷载 (1)多高层住宅楼(商品房),二次装修改造的荷载,落棉荷载一般取值2.0kN/m2。 (2)3个2.0kN/m2 楼面做法自重(2.0kN/m2)轻质隔墙自重(2.0kN/m2)活荷载取值(2.0kN/m2) 2.0 2.0 2.0 左右,与实际不会有太大出入;对于屋面活荷载,不上人时0.5 kN/m2,上人时为2.0 kN/m2。 1.2.3 “次要让位于主要”的原则—明确哪些钢筋的位置对结构设计来说更重要 1.3.1 钢筋的三种连接方式—焊接、搭接、机械连接“孰优孰劣” 对于结构重要的部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而之前规范规定为焊接,改的原因是焊接会使被焊钢筋变脆,在抗震的重要部位,反而变成了“最坏”的做法。 机械连接分为邓强连接和不等强连接,I级为等强连接,II、III级则为不等强连接,主要是针对“钢筋接头处的强度是否大于钢筋母材强度”而言的。 设计可依据《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3)中相关的规定,选择与受力情况相匹配的接头。 I级接头:套筒挤压、镦粗接头、剥肋滚螺纹。 剪力墙之水平与竖向分布筋,因钢筋较细,不是抗震的关键部位,适合采用搭接的方式,

不宜采用机械接头。 搭接接头应满足: (1)选择正确的搭接部位; (2)有足够的搭接长度; (3)搭接部位的箍筋间距加密至满足要求。 (4)有足够的混凝土强度与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如能满足这4款要求,搭接是一种比较好接头方式,而且往往是最省工的方法。但其缺点: (1)在抗震构件的内力较大部位,当构件承受反复荷载时,有滑动的可能; (2)在构件钢筋较密集时,采用搭接方法将使浇捣混凝土较为困难。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搭接。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设计_

市江南临江棚改A02地块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建筑概况:本工程位于市武陵镇德安路与临沅路交叉处的东北角,西临;临沅路,北临善德路。 建筑面积:地下室建筑面积57000㎡,地上九栋建筑面积113000㎡,共计约170000㎡。 建筑层数及高度:地下三层,1#楼~5#楼为33层,建筑高度102.350m,6#楼~9#楼为28层,建筑高度95.450m, 2、结构概况 1、本工程设计为甲类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2、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主体抗震等级二级,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二级。 3、本建筑物防火设计的建筑分类为二类,上部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 4、本工程现浇各部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厚度及抗渗等级设计如下: 5、现浇各部件钢筋分布情况为:本工程现浇各部件钢筋分布较为常见,为热轧的Ⅰ级和Ⅲ级钢,具体分布从基础柱墩、地下室底板、框支框架柱、墙到上部结构钢筋种类均采用Ⅲ级钢。 二、主体结构施工顺序: 本工程地上部分采取柱、梁、板一次浇筑成型,其施工程序如下: →→

→→→ 三、主要施工方法拟定: 1、本工程使用的是爬架体系,设安装平台---摆放底座、安装导轨,组装水平桁架各部件---将横梁用螺栓连接于导轨上,将主框架立杆扣于横梁上---将斜杆扣于立杆和横梁上---安装附墙导向装置后,将架体卸荷到导向座上---随结构接高架体、搭设脚手架、铺设中间层或临时脚手板---与建筑结构做临时架体拉接、挂外排密目安全网---装完第三个横梁后,安装提升座和上一层附墙导向座---接高主框架立杆、将架体搭设至设计高度、铺设顶层脚手板、挡脚板---铺设底层安全网及脚手板、制作翻板---上部架体与结构进行有效拉接(拉接间距不大于6m)---挂外排密目安全网至架顶---将防坠吊杆插入底座防坠装置,安装提升钢丝绳---摆放电控柜、分布电缆线、安装电动电动葫芦、接线、调试电器系统---预紧电动葫芦、检查验收、拆除架体与结构上部拉接、同步提升一层---安装全部完毕,进入提升循环。 3、铝合金模板体系:混凝土剪力墙体、结构方柱、顶板梁板模板均采用铝合金模板,稳定性好、承载力高。 4、钢筋连接:梁和柱主筋直径大于等于16mm的均采用机械连接(直螺纹套筒), 钢筋接头位置严格满足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的要求。 四、钢筋工程施工: (一)、材料要求及钢筋管理: 1)、本工程中用到的钢筋有:HPB300钢筋(fy=270N/m㎡);HRB400级(fy=360N/m ㎡)钢筋进场必须有准用证、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每根钢筋上均有标志。 2)、钢筋进场后必须进行分批验收,检查容包括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如用到进口钢筋,还必须按要求做化学分析检验。所有钢筋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验收时,由同一截面尺寸和同一炉号组成一个验收批,且每批不超过60t,从每批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进行抗拉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从同一批号中取双倍数最的试样作试验,如仍有一个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不合格,应及时退场。 4)、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或其他专项试验,不合格的退场处理。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标志,并应按批分别堆放整齐,避免锈蚀或油污。 5)、钢筋原料一般以12m为宜,钢筋表面应洁净无缺陷,尺寸规格、强度等级应符合

现代高层建筑的结构与设计

现代高层建筑的结构与设计 发表时间:2016-11-02T10:11:57.08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12期作者:程东旭[导读] 在考虑高层建筑地基承重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抗震能力,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佳木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城市的人口不断的增多,居住问题成为了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现代的城市中,城市中的土地不断的缩小,人们在进行房地产建设是在不断的向高空发展,在现代城市中摩天大楼比比皆是,这就给现代高层建筑的的结构设计带来了挑战,在考虑高层建筑地基承重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抗震能力,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对现代高 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高层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结构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是衡量我国高层建筑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做好结构设计,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设计的要点,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与适用。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对于一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会运用到许多原则,一般会有下面这些原则:在选择适当的结构简图的时候,要对结构计算在计算简图的基础上展开基本的计算,因为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要选择正确的结构简图,来保证工程结果的重要性;选择正确的结构方案,好的高层建筑设计需要相匹配的结构设计方案,才能使得设计足够经济合理,这样说来其实就是要选择一个符合实际的行动方案和建筑结构设计体系,总得来说就是要对工程的设计严格要求,注意它各方面的问题,如:它的环境问题,材料问题,施工条件等等都是在它的要求范围内的,同时在确定了合理的方案之后也必须要多种方案共同参与对照,在选择好方案之后要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准确的数据,因为电脑软件的不同,最终得出的结果也不同,因此要进行数据的详细分析,对于数据的条件范围也要认真考核,避免由于软件的误差而出现的错误,尽量达到最高精确度。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 2.1水平荷载的设计 在现在这个高层结构设计的时代,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速度特别的快,给高层设计的技术工人们带来了许多高要求,水平荷载的设计对高层建筑设计影响十分的巨大,在水平荷载的控制力上也要求较高。其中,在水平荷载中风荷载和水平地震力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影响力更大。对于风荷载要有较强的刚度,而对于水平地震力的结构要求则又是另外一方面,相对要求较高的是它的柔韧度的要求。但是,恰恰这两个结构要求又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抵触的条件。为了是水平荷载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就需要对风荷载和水平地震力的影响研究更加进一步具体化。在外界环境中风力会受到建筑物的阻挡,在摩擦中的时候会和建筑物之间产生阻力,和吸力,而这些总称为风荷载。高层的风荷载在建筑物的安全性上有影响,同时它在高层建筑上震动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风荷载的影响因素是多变的,并不确定的。而在于水平震动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力,在地震时震感会通过前后的晃动将震动感传授给建筑物,它的震动力分为水平力和竖向力,它们之间的共同作用会使高层建筑物发生扭曲的作用。水平地震力和风荷载力共同作用对高层建筑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因多加关注,减少它的破坏力。 2.2抗震的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一定要具有抗震能力。近年来环境不断地恶化,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不断发生,这就对我们的高层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影响高层建筑的设计,并且还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因此人们更加关注高层建筑的抗震作用。在于抗震应用的设计上首先要考虑抗震性的外形设计,再而要重点注意高层建筑材料的选择,选择轻便的用来增强抗震性。除此之外要减轻建筑体系,以此保证施工的难度。 2.3框架结构体系 高层结构的结构体系是错综复杂的。对于高层结构我们最开始就会联想到,那应该就是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最早被国人们运用的一项结构体系。对于框架结构体系他是运用承重负荷系统,运用了不同的建筑材料设计出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而框架结构体系是使用了梁柱作为支撑的工具,来承载这整个建筑物的负荷,对于其他的一些结构中的功能仅仅只是在分割作用中运用到,只属于划分了空间范围,在于整个建筑物的承载力上无参与的功能。在现如今的房屋建筑中,框架结构的房屋建筑是比较灵活的,运用最广的一个建筑结构设计,它在进行改正的时候相对于其他的设计结构也特别便捷。施工简单,整体性也特别的好。 2.4结构轴向承载力的重要性 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它的最为典型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占地面积非常的大,体积相比较其他的小型建筑物较为硕大。但是,在硕大的同时它的建筑也是比较壮观的,给人的视觉效果也就不一样,所以这就给高层建筑的设计带来了许多问题,并且也加大了建筑施工的难度。在诸多问题之中要充分考虑的是它的承载力问题,这是最最重要的。而在于竖直方向中如果它的受力方向不对,承载力分布不均那就很容易导致高层建筑结构的轴向变形,这样也会最终影响结构安全,从而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们应该在高层结构设计的时候多加关注轴向承载力的重要性,承载力分布的重要性。 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1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在现在这各物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口的快速增加,土地面积的越发的紧缺,这就促使了高层建筑的进步,人们对高层建筑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它设计的合理性也更加的注重,只有对结构设计非常的合理才能使得这个建筑有完美的呈现,也才能够使的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总之,对于合理的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结构设计也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内容。 3.2完善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把握好尺度,要在建筑材料的选材上多做详细的省察。高层结构的震动感由许多原因导致,最为主要的因素是自然原因重中风力和地震的震动感,这就使得高层建筑的抗震选材上需要选用一些较为轻便的材料,增加抗震力,使得结构简化,保障施工的难度。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万家小学徐红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固然离不开平时勤奋不断的学习积累,但最有效渠道仍须着眼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对教材内容的筛选加工转化和创造只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要把死准备转化为活需要,把教师储备转化为学生具备,教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的本领,根本出路是在授—受、传—接方式上下一番苦工夫,即优化教学形式设计。以往人们仅仅把课堂看作知识传递的一种形式,却忽视了教师的策略和真挚情感在其中的作用,致使教学缺乏有效性。好比建大楼,有了土地、材料、工人,还要有图纸协调诸因素。 教育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堂课效果的优劣,直接受课堂学生心理气氛的影响。激趣诱因就是在讲授具体教学内容之前,从学生的兴趣和可接受性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用极短的时间创造性地设置一种最良好的平等、轻松、和谐、热烈的施教气氛和环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和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是一个老师根据学生心理愿望营造的课堂动机激发和积极心向培养的“铺路搭桥”过程。激主动学习之趣,诱自觉探究之因,去除单调枯燥、沉默压抑、死气沉沉、漫不经心的局面。情绪轻松、气氛和谐、思维敏捷是开发智能的最佳期,也是积极参与潜能开发的有效手段和基本保证。这一环节要新颖别致有情趣,可借助贴近生活实际的悬念巧设、感情渲染、新旧衔接、相机诱导、故事过渡、模仿体验等相关观念的组合,造成心理上的渴求,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激情满怀地展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情感上的距离,产生教学活动的认同感,以便下一阶段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但要注意,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激趣诱因,都不可游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要浅易明晰。 设计中要增强教与学的“交互性”,好比打乒乓球,有来有往,寻深入浅出之点,剖共同认知之理。具体方式有:1、师生换位思考,有意识地消解对内容理解接受的悬殊,消解交流障碍。2、要敢舍弃重难点,因为学生并非一无所知。3、运用移觉手段,化难为易。将不直观的费解文字转化为可感的形象。4、选准切入点,精心设疑,引发争议。教师“引而不发、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607 固定式夹层锅整体结构设计

1绪论 1.1夹层锅用途及特性 1.用途:不锈钢夹层锅又名夹层蒸气锅,广泛用于糖果、制药、乳品 、酒类、 糕点、饮料、蜜饯、罐头等食品加工,也可用于大型餐厅或食堂熬汤、烧 菜、炖肉、熬粥等,是食品加工提高质量、缩短时间、改善劳动条件的优良 设备。 2.工作原理:工作时,物料从进料口输送至锅内。然后进气管通蒸汽,达到了工作 压力时关闭进气阀门。通蒸气时,如果压力过大,则安全阀自动打开,释放多余的 压力。当夹套内有冷凝水时,疏水阀工作,排出冷凝水。加热完毕后,打开卸料阀, 物料则排放出来。 3. 特性:夹层锅以一定压力的蒸汽为热源(也可选用电加热),夹层锅具 有受热面积大、热效率高、加热均匀、液料沸腾时间短、加热温度容易控 制等特点。夹层锅锅内层锅体(内锅)采用耐酸耐热的奥氏型不锈钢制造,配 有压力表和安全阀,外型美观、安装容易、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1.2夹层锅的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 1.2.1 夹层锅的分类 1)按结构形式分为:固定式夹层锅和可倾式夹层锅; 2)按有无搅拌装置分为:带搅拌式夹层锅与不带搅拌式夹层锅; 3)按加热方式分为:电加热夹层锅、蒸汽加热夹层锅。 1.2.2 夹层锅主要技术特性、参数 1)各型号夹层锅受热面积及液料沸腾时间表 型号 受热面积 (M 2 ) 参数 沸腾时 间 (min) 液料及加入量 (Kg) 蒸气压力 (MPa) G50 0.45 自来水50 0.3 4~5 G100 0.58 自来水100 0.3 5~6 G150 0.88 自来水100 0.3 6~7

表1.1 各型号夹层锅受热面积及液料沸腾时间表 2)各型号夹层锅性能参数 产品 型号 公称容量(L) 形式 额定工作压力 (MPa) 搅拌速度 (r/min) 最大 可倾 角 进出口管 径(inch) 电机 功率 (kw) 直径×深(cm) G50-I 50/52×40 可倾 0.09 0.5 90° 1/2" G50-II 搅拌 36 0.55 G100-I 100/70×50 可倾 0.09 0.5 90° 3/4" G100-II 搅拌 36 0.55 G100-III 搅拌 0.55 G200-I 200/80×55 可倾 0.09 0.5 90° 3/4" G200-II 搅拌 36 0.55 G200-III 固定 G300-I 300/90×60 可倾 0.09 0.5 90° 3/4" G300-II 搅拌 36 0.75 G300-III 固定 G400-I 400/100×65 可倾 0.09 0.5 90° 3/4" G400-II 搅拌 36 0.75 G400-III 固定 G500-I 500/110×72 可倾 0.09 0.5 90° 3/4" G500-II 搅拌 36 1.10 G500-III 固定 G600-I 600/120×80 可倾 0.09 0.5 90° 3/4" G600-II 搅拌 36 1.50 G600-III 固定 表1.2各型号夹层锅性能参数 G200 1.13 自来水100 0.3 8~9 G300 1.43 自来水100 0.3 10~15 G400 1.75 自来水100 0.3 11~18 G500 2.00 自来水200 0.3 15~20 G600 2.30 自来水200 0.3 15~20

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分析

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30T15:51:14.5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作者:李佳宋丽娜 [导读] 文章围绕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旨在进一步推动了土木工程行业的更快发展。 山东三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合理的结合有利于工程整体建设的正常开展,并为其顺利的完工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在实际的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的利用施工结构实际能够对施工的工序进行合理的优化,对于土木工程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文章围绕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旨在进一步推动了土木工程行业的更快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实施策略 引言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快速,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土木工程不断进行。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不断发展,人们需要各种基础设施和商住建筑;另一方面,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人们手中有了闲置的资金,传统的观念使得人们更愿意去购置房屋。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是两个重要内容之一。前者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基础,没有科学的结构设计工作整个施工活动就无从谈起,没有稳定安全的结构,施工活动就变得毫无意义;而施工技术才能够极大地提升施工效率,给建筑企业节省许多成本,使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所以二者在土木工程中都十分重要。 1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策略概述 1.1主要组成部分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策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稳定性和耐久性较高,建筑中的承重能力也较好,因此在建筑中使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对于建筑的整体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较为困难,设计过程需要根据钢筋混凝土选择的实际情况,针对钢筋混凝土质量进对技术进行控制,从而更好的实现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对结构进行更加全面的控制。 1.2施工策略 在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钢结构是关键之一,首先需要选择钢板,板材等结构进行综合规划,使用质量较高的金属制品,保证整体的硬度达到规范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工作的质量。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焊接等工艺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并将相应的规格进行合理的控制,使用精确度较高的参数对技术进行控制,为了防止中间更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控制土建工程的整体素质,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在进行准确程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对钢材的各项参数进行全面的检验,进一步提升安装的科学性,从而促进工程全面顺利的进行。同时需要合理的对钢构件的堆放进行控制,选择合适的堆放点,按照相应的流程将钢构件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对现场不合理的放置位置进行科学的纠正,重视对施工设备的控制,保证施工中各项施工技术和现场的相互协调,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对施工过程进行更加全面的控制。最后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工程建筑进行加固,使用换填法和排水法对技术进行全面的控制,将土木工程中的相关自然土进行置换,采用更加稳定的加固方式,保证土体不移动,基础进行综合控制,从而提高整体建筑质量,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2 我国土木工程机构设计和施工策略存在问题 2.1建筑的可靠性较低 我国在进行土木工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技术存在问题,相应的技术发展出现不完善的情况,这些因素表现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就会造成设计构造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整体的设计可靠性较低,设计人员在实际施工中没有按照整体的规定进行操作,造成整个设计中施工措施不规范,设计的内容起到的作用不强,造成土木工程施工中设计方案不健全,真正实施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2.2设计安全性存在问题 土木工程设计本身需要确保设计施工的质量,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人员对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策略规划过程,并没有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安全性方面,对安全性是较为忽视的,没有按照科学的规定进行安全措施的制定,造成施工中安全性较低的情况,使得整体设计和施工中经常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和安全问题,对整体施工造成不利影响,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 2.3实际操作存在不规范情况 在进行实际工作中,建筑行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员在技术管理过程中不规范运作,导致整个项目管理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对整体施工影响较大。 3 提升土木工程技术应用相关措施 3.1合理控制施工结构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关注钢筋混凝土施工结构,对于钢筋施工结构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结构的合理性,并对结构所要承担的负荷能力进行关注,在施工中对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控制,将结构进行反复管理,从而实现整体结构的规范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提升。 3.2提升设计规范性 在进行设计中需要对整体的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设计和实施策略需要进行反复讨论,提升设计施工规范性。其次需要更专业的施工技能培训,提高设计师的专业素养,熟练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这也可以提高施工和设计质量。 3.3提升对材料的监督力度 在管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物料管理的建设,需要使用材料进行综合控制,定期使用材料检查情况,了解材料采购渠道等方面的来源,不及时满足材料的要求进行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总体。 4 结束语 土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策略的制定需要符合技术的需要,并在管理中采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应用,保证建筑的质量,还需要继续发展创新,真正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这也将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国土建工程的发展,中国建筑

结构设计新手的七种学习方法(免费分享)

结构设计新手的七种学习方法 第一种武器:熟悉结构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如果你的职业规划是结构设计,了解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深度很重要,起码要知道结构设计不同阶段的不同设计内容,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如果连起码的设计内容都不是这里缺一点就是那里漏一点,想不被审图办打回来都难! 结构新手必看--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深度及图样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7180421.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189&fromuid=991887 05G104民用建筑结构初步设计深度及图样 04G103民用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深度及图样 第二种武器:扎实的结构理论基础知识要用结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忌盲目上阵: 大学本科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等这些和结构设计紧密相关的主干课程务必要重视。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素质,但如果这些理论不过关的话何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很多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总是觉得学校的课程枯燥无味,不知道学这些知识和实际的设计有什么样的联系。其实当你真正地涉足设计的时候却往往发现:原来我们90%的设计总是可以从我们的大学课程中找到它的原型。我们很多学员都是在开始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大学的主干课程学得不扎实然后恶补,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如果你的职业规划是结构设计,这些和结构设计紧密相关的主干课程务是一个必须跨过去的坎,任何抱着侥幸心理而又想做好结构设计的思想都是不切实际的,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是无法妥协也是没有捷径而言的。比如结构新人在画楼梯大样配筋时经常容易犯图一的错误,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对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不了解。

夹层钢结构组合楼板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编制依据3 二、工程概况4 三、施工部署5 四、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8 4.1.施工测量8 4.2.化学锚栓安装8 4.3.钢梁工厂制作9 4.4.构件运输13 4.5.钢梁及钢板安装13 4.6.楼承板施工18 4.7.钢筋施工20 4.8.混凝土施工20 4.9.钢结构防腐21 4.10.钢结构防火涂料涂装23 五、质量保证措施25 5.1质量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25 5.2.施工质量检测方法36 5.3.现场安装质量保证措施39 六、成品保护措施41 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45

7.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45 7.2.现场施工安全管理45 7.3.安全保障设施49 7.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50

一、编制依据 1.玉河南区SB-8四合院钢结构夹层图。 2.国家工程建设有关规定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3.国家行业等有关标准、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0-2001)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1999)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GBJ81-2002) 《结构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GB50221-95)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 《压型金属板设计施工规程》(YBJ216-88)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

±0.00以上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3) 1.1 工程概述 (3) 1.1.1 结构概况 (3) 第二章施工组织机构 (3) 2.1 现场管理组织机构 (3) 2.1.1 现场管理组织机构图 (3) 2.1.2 各管理人员职责 (5) 第三章施工计划安排 (8) 3.1 施工规划 (8) 3.2 施工顺序 (8) 3.3施工阶段划分及安排 (10) 3.4施工区段的划分 (10) 3.5 各分项工程施工概述 (10)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12) 4.1 施工测量放线 (12) 4.1.1 平面定位和轴线测量 (12) 4.1.2 标高测量 (12) 4.2 ±0.00以上主体结构工程 (12) 4.2.1 模板工程 (12) 4.2.2 钢筋工程 (18) 4.3.外脚手架工程 (24) 4.3.1、外墙脚手架的搭设、拆除方案 (24) 4.4 钢井架安装及拆卸工程 (28) 第五章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29) 5.1 质量保证体系 (29) 5.2 施工质量组织措施 (31) 5.2.1 模板工程 (31) 5.2.2 钢筋工程 (32) 5.2.3 砼工程 (32) 5.3检查及验收制度 (33) 5.4 岗位责任制 (34) 第六章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 (34) 6.1 组织措施 (34)

6.2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34) 第七章文明施工管理 (39) 7.1 文明施工管理细则 (39) 7.2 文明施工检查措施 (42) 第八章成品保护措施 (42) 8.1 半成品保护措施 (42) 8.2 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成品保护 (43) 8.2.1 钢筋绑扎成型的成品质量保护 (43) 8.2.2 模板成品保护 (43) 8.2.3 混凝土成品保护 (44) 8.3 成品保护管理 (44) 第九章.季节性施工 (44) 9.1 雨季施工措施 (44) 9.2 炎热天气施工措施 (45)

夹层设计

夹层结构通常是由比较薄的面板与比较厚的芯子胶接而成。一般面板采用强度和刚度比较高的材料,芯子采用密度比较小的材料,如蜂窝芯、泡沫芯和波纹板芯等(如图10.4.1所示)。夹层结构具有质量轻、弯曲刚度与强度大、抗失稳能力强、耐疲劳、吸音和隔热等优点,因此在飞行器结构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结构高度大的翼面结构,蒙皮壁板(尤其是上翼面壁板)采用蜂窝夹层结构取代加筋板,能明显减轻质量;对于结构高度小的翼面结构,如操纵面,采用全高度夹层结构代替梁肋式结构,能带来明显的减重效果。以复合材料层合板为面板的夹层结构,由于材料的相容性,目前普遍采用Nomex 蜂窝芯子。 图10.4.1 蜂窝夹层结构示图 10.4.1 夹层结构的破坏模式与设计准则 (1)夹层结构破坏模式 夹层结构各种破坏模式如表10.4.1所示。实际上,结构破坏时几种破坏模式可能同时存在。此外,夹层结构对低能量冲击和湿热环境敏感,且修补较困难。设计时,要对各种可能破坏模式进行强度计算,还要进行防潮密封等设计。 (2)夹层结构设计准则 夹层结构设计,必须使其在设计载荷作用下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即: 1) 在设计载荷下,面板的面内应力应小于材料强度,或在设计载荷下,面板应变小于设计许用应变。 对于复合材料面板:设计外加载荷=设计载荷 。其中, n 是安全系数,是考虑附加湿热影响的载荷放大系数,。 2) 芯子应有足够的厚度(高度)及刚度,以保证在“设计外加载荷”下,夹层板不发生总体失稳、剪切破坏以及过大的挠度,并保证不发生胶接面剪切破坏。 3) 芯子应有足够的弹性模量和平压强度,以及足够的芯子与面板平拉强度,以保证在“设计外加载荷”下,面板不发生起皱失稳。 4) 面板应足够厚,蜂窝芯格尺寸应合理,以防止在“设计外加载荷”下发生芯格壁失稳及面板发生格间塌陷(即格内面板失稳)。 5) 应尽量避免夹层结构承受垂直于面板的平拉或平压局部集中载荷,以防止局部芯子压塌或镶嵌件拉脱。当集中载荷不可避免时,应采取措施,将载荷分散到其他承力构件上去。 6) 胶粘剂必须具有足够的胶接强度,同时还要考虑耐环境性能和老化性能。 7) 碳纤维层合面板与铝蜂窝芯子胶接面要注意防止电偶腐蚀问题。(通常用一层玻璃纤维布将两m n f ??m f 15.1~06.1=m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