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学反思

一、教材简析

《日月潭》描绘了台湾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二、设计思路及不足

在识字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而且难度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的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认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把文中的字认识了。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

赛读、找伙伴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老师适时的点拨下,体会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导学生在读熟、读美的基础上,练习了背诵。

最后,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图片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实验小学宫丽霞

日月潭教案

《日月潭》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环”等9个生字,会写“岛”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日月潭的来历,激发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同时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自己喜欢的一部分。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增加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日月潭清晨、中午、下雨时的风光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儿?谁来说一说?你觉得那里怎么样?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组课文,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秀丽分光,现在我们就出发吧!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二、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孩子们,我们已经飞到了台湾,这是我们要游玩的第一站——台湾,你对她了解多少呢? 2、出道台湾,你一定对眼前的景色非常惊艳,那里有很多著名的景色,有阿里山,日月潭等等,今天,老师当导游,带领大家游玩日月潭,去欣赏优美的风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潭”。

三、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日月潭是什么样子呢?晴同学们自己去书中找答案吧,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了课文,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课时,观赏景区,要大家一起闯关成功来取得门票呢,加油! (1)出示带拼音生字,自由读,指名读,着重指导清晰的读音。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2)去拼音读生字。 (3)出示词语 3、重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互相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围绕几个问题来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1)日月潭的的位置在哪里?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读读有关段落。 (2)你最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多读几遍有关的段落。 (3)读课文,说说你看到的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在哪里? (4)合作交流,给你的同桌读读你认为美的地方。 五、写字指导。 1、巩固读音。 2、出示同结构的三个字。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3、示范讲解,并提示易写错的字。 六、布置作业。 画一画你学习到的日月潭。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位置、名字、风光 展、建、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至少两个)。 2、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3、会写9个生字。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至少两个)。 2、会写9和生字。 难点: 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日月潭的哪些方面呢? 2、致命分段读课文。

日月潭教案和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案和说课稿 本文是关于日月潭教案和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认知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构想 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

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以9小学教学设计2003年第6期教例评析jiaolipingxi(((“(情激qing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反思)日月潭

10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第2~4自然段. 3.引导学生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积累词语,背诵第2~4自然段. 2.理解并感受描写日月潭美景的词句. 3.感受日月潭清晨、中午及晴雨天气下的秀丽风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日月潭名字的来由,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 一、出示图片,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地方.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叫作日月潭.(板书课题:日月潭) 那么,你们想知道它为什么叫日月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就走进日月潭,细细地游览一番.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等会儿,老师还要请大家当小导游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其他伙伴是怎么读的. 3.合作识字,交流方法. (1)换偏旁识记:烧—绕镜—境波—披观—现 (2)同偏旁的字:绕、纱

4.教师检查字词: 群山环绕名胜古迹蒙蒙细雨轻纱仙境吸引山清水秀风光秀丽树木茂盛 三、入境悟情 1.现在你们是小导游,我来扮演想去日月潭旅游的游客,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有信心回答正确吗? (1)日月潭在哪里?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同学们,日月潭真是你们所介绍的那样吗?(出示课件) 3.师介绍:这就是日月潭的湖中央,一座小小的岛,却长满树,绿绿的,就像是水中的一颗绿珠,把湖水分成两半.下面我们看着图一起来介绍. 4.学生介绍.(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5.小结: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真是“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 2.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句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难点) 3.背诵第2~4自然段.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开启“日月潭之旅”吧. 2.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3.出示中国地图: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省吗? 二、细读品味 过渡:日月潭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会换上不同的漂亮衣裳.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日月潭的美表达出来? 1.清晨的日月潭(课件出示图片).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清晨的日月潭.(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第

《日月潭》教学设计-优质课统编

《XX》教学设计精品 一、教学目标: 1、学会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了解日月潭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有感情朗读 课文。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三、教具准备: 课件,关于XX 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激发情感,导入课题课前让学生欣赏一组祖国迷人秀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川秀美,景色逸人,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为生长在这样美丽而伟大的国家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情境,学习课文,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新字词。 1、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检查预习成果。 A、出示一类字:岛、展、建、纱、胜、约、省、盛 开火车读,再读给同桌听听。用“展、盛”两个字指名扩词。 B.出示:海南岛、岛国、发展、展示、建设、建功立业、纱布、轻纱、胜利、名胜古迹、省会、台湾省、盛大、盛开、约会、节约 (三)、自由读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 1)指名读并思考:xx 在什么地方? ( 2)画出不理解的词,同桌讨论 2、学习第二自然段 ( 1)自由读,画出日月潭名字由来的句子。 ( 2)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3)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日月潭什么时间什么天气下的景色。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2)你喜欢什么时候的xx,指名读。 ( 3)同桌分读。清晨、中午日月潭的景色,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作者没有写出什么时间的日月潭呢?(小组讨论并想象一下) ( 4)指名读晴、雨天的xx ( 5)男女生分读 ( 6)晴天时,日月潭的景色是怎样的?板书:清晰 雨天呢?板书:朦胧 五、齐读最后一段(指导朗读) 六、拓展 (1)、同学们,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它不仅是台湾人民的骄傲,更是全国人民的骄傲。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日月潭边,你想说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日月潭》教学反思 二年级日月潭教学反思.doc

[《日月潭》教学反思] 二年级日月潭教学反思 一、教材简析 《日月潭》描绘了台湾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 二、设计思路及不足 在识字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而且难度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的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认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把文中的字认识了。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

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老师适时的点拨下,体会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导学生在读熟、读美的基础上,练习了背诵。最后,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图片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日月潭》是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文时,我用简笔画展示日月潭的形状,并讲述有关日月潭的传说,引起学生对日月潭的兴趣。再由传说过渡到课题,着重理解“潭”。 二、教学方式多样

日月潭-名师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环、绕”等12个生字;运用熟字换偏旁、形声字特点等方法会认“环、绕、茂、晰、朦、胧、境”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通过口语交际“家乡美”,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仔细品味文中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难点: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 【教学准备】 1.印发教材内容,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2.制作关于课文重点句段和配乐朗读的音乐等方面的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儿?谁来说一说?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酝酿学生的读书感情,为汲取导入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组课文,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现在我们就出发吧!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二、激趣导入 1、(飞机飞到台湾,出示图)(画外音:小朋友欢迎你到台湾来)这就是我们要游览的第一站——台湾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 2、(出示图片)初到台湾的你,一定会为这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艳不已,那里有著名的阿里山,景色奇绝的太鲁阁国家公园,景致清幽的莲池潭,婀娜多姿的纳鲁湾,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欣赏宝岛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潭”意。 【设计意图:以飞机直线飞到台湾,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导入环节识字、理解“潭”字。】 三、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了课文,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可是,我们要观赏日月潭,首先要闯关成功,才能拿到门票。 (1)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关!出示生词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设计板书

10《日月潭》 教材分析: 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谦美,几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们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味到文中的好词佳句,还会使他们产生一个愿望:美丽、富饶的台湾快回祖国的怀抱。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 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 湖(湖水)(湖面) 绕(围绕)(缠绕) 围(包围)(围巾)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学反思 课文内容分析: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了。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请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教师主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借助录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相信学生能够理解词句,如临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本课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主,朗读本文要怀着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读出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感想: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盎然。如:“薄薄的雾”这个词语,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到雾的美、薄、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想问学生:“你喜欢什

日月潭教学设计公开课

s版二年级上册《日月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附、近、环、绕”等14个生字,会写“央、南、仙”等7个生字及“中央”“美丽”“南边”三个词语。理解“环绕、秀丽、吸引”三个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日月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描写日月潭早上、中午美丽景色的句子。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地图、教学挂图、日月潭风光的课件。 学生:在地图上找找台湾的位置,收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或图片,了解有关台湾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认台湾岛,说说台湾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调动学生课前参与的积极性。﹞2.简介台湾岛。 台湾是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岛上二分之一是山地,那里气候温暖,物产丰富,风景优美,人民勤劳。著名的风景区有玉山、阿里山、日月潭。 ﹝通过简介,唤起学生对祖国宝岛美丽河山的热爱。﹞ 3.出示日月潭风光的挂图。 这就是日月潭,第4课描写的就是日月潭美丽的景色。 板书:4日月潭 4.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质疑: (1)日月潭在哪儿?(2)为什么叫日月潭? ﹝课题处质疑,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日月潭的美。﹝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激发学生读的愿望。﹞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注:加粗的部分是电视光盘录像中的课堂实录;‖表示执教教师暂停电视录像;Δ表示执教教师播放电视录像画面;□表示电视机内外教师(学生)共同活动。] 一、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与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我要注意电视机里老师提的要求。

生:还要注意您提的要求。 生:我们还应注意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学习的。 师:对。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9课《日月潭》(板书课题),请看电视。(Δ)

师:每当我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是充满了许多情愫。我想到了祖国的宝岛台湾,想到了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当你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日月潭在哪呢? 生:它为什么叫日月潭呢?

师:说得好,我们看看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样说的。(Δ) 生:我想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生:图中的日月潭很美,我也想去那里旅游。 师:我们就一同去欣赏日月潭的风光吧!(播放日月潭风光图片) 这就是风景秀丽的日月潭风光,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认认生字,读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开始吧!(“读一读”‖)

师:有谁听清电视机里的老师提的要求了? 生:老师说让我们翻开书读读课文,借拼音认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师:你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下面就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来读课文吧。 (生朗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开火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出现读错的地方大家一起及时纠正。小火车谁来开?(由一行学生读文。)

《日月潭》教学案例

《日月潭》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片段一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出示中国地图.我国的地图像什么? 生:像一只雄鸡。 师:请大家观看地图,找出台湾岛. 生上台在大屏幕上寻找台湾所处的地点。 师:台湾是我国第一大海岛,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而日月潭就在台湾,今天,我们一块去宝岛台湾,去欣赏日月潭美丽的美景吧!(板题,读题) (感悟:地图的出示很有必要,学生通过观看地图,很直观的弄清了台湾的地理位置,可以避免老师过多的解释。) 师:请大家一齐读课题。 师:潭,就是水很深的池。我们还在哪里见过“潭”这个字? 生:李白的古诗《赠汪伦》中的桃花潭的潭就是这个字。 师:对,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成语“龙潭虎穴”中的“潭”也是这个字。 (感悟:知识的迁移,不仅让学生落实了新的知识,还巩固了旧的知识,培养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片段二: 师: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日月贪美丽景色的句子找出来? 生读文,按老师要求用笔勾画。 师:谁找出来了,读给大家听一听。课文哪一句描写了日月潭的美丽景色? 生:第三句描写了日月潭的美丽景色。

师:你真会读书。你能把这一句读一读? 师:还有谁想读一读这一句?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朗读。 师:xx同学读得真好! 师:谁能说说他为什么读得好? 生:评议。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带着体会美美的读一遍。 师:你们知道“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意思呢?我们看大屏幕。 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体会“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意思。 师:谁通过看图知道了“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意思。 生1:我知道了群山环绕的意思,就是日月潭周围全部都是山。 师:你真聪明。说得真好。谁知道什么是“树木茂盛”? 生2:树木茂盛就是山上的树木很多。 (感悟:学生通过看图了解词义,把词语放在在具体的环境中理解,减轻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效果很好。) 师:在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美丽。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日月潭在台湾。 生2:我知道日月潭在台中。 剩3:我知道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师:日月潭是个什么样的湖? 生:大湖。 师板书:高山大湖。 师出示台湾地图。

《日月潭》课堂实录和点评总结

《日月潭》课堂实录和点评总结《日月潭》课堂实录和点评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9、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咱们的祖国可美了,你以前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 生1:我去过庐山。 生2:我去过北京。 生3:我去过香港。 ……

2、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我听说祖国宝岛台湾有一处景点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就是日月潭。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它为什么叫日月潭? 生2:我想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3:它美在哪儿? 点评:引导同学提出问题,简单归纳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这样能激发同学提出问题的兴趣,为中高年级能够提出有考虑价值的问题打下基础。 3、师:你们真会提问题。现在,孙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同去日月潭看看,再读读课文,相信这些问题你们一定能自身解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各位小旅客系好平安带,我们的飞机就要起飞了。今天我们前往的目的地是台湾省的日月潭,请大家观看录象。 点评:将整堂课的学习设置在一次旅游的情景中,在欣赏美景时同学犹如身临其境,学习时趣味盎然。 2、师:各位小旅客,刚才看见了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日月潭真的很美。

生2:我真想亲自去一趟日月潭。 3、师:要想欣赏日月潭的美景,我们得来读读课文,假如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解决。看谁最先读正确、流利。 4、检查读书情况: ⑴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 ⑵指名读去掉注音的生字 ⑶指名读课文中的生词: 师:生字婴幼儿找到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认识吗?读得正确、大声的,老师奖励给他一幅图,这些图还能让你们有一些发现呢。 你们发现了什么? ⑷游戏巩固识字:摘苹果。 ⑸同学选择一段展示读,目标是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欣赏美景 过渡:刚才我们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还认识了不少生字,现在咱们来认真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1、课件演示填空题: 日月潭是我国最大的一个。那里,周围有许多。 生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后齐读。 2、为什么这么美的湖要叫日月潭呢? ⑴同学读课文后用自身的话或者读课文里的句子回

《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9 《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鉴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茂盛”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自主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用简笔画展示日月潭的形状,让学生对日月潭有初步认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潭”意。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 2、(课件出示生词) (1)指名小老师带读,纠正字音。 (2)男女赛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小组读) (4)开火车读 3、小组读句子,通过图片加深对“清晰”、“朦胧”这一对反义词的理解。 4、巩固识字:词语游戏。 5、指导写字,先让学生观察字形,教师进行范写,学生写字,展示并评价。 三、细读课文,初步感悟 1、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看见好词好句可以用笔画出来。 2、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指名读,出示图片,理解“群山环绕”。 3、课件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片 (2)齐读、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着重指导比喻句的朗读。 4、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比较句子间的不同。 5、照样子说句子,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四、总结 日月潭的参观到此结束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和形状,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吧! 五、板书 9 日月潭 简笔画

【浓浓情细细品真正活--《日月潭》教学构想】 日月潭学情分析

【浓浓情细细品真正活--《日月潭》教学构想】日月潭学情 分析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认知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构想 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日月潭教学实录

《日月潭》随文识字与写字教案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中国地图)有个美丽的地方叫日月潭今天,我们去领略一下日月潭的秀美风光。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9《日月潭》)。“潭”是指比较深的湖,写到这个字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你们看,这里也有潭这个字。请齐读课题。听说,日月潭是个十分美丽的地方,想不想去看看? 生:想! 师: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请5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1-5自然段。(指5生读)读的同学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其他同学仔细听,发现错误帮他指正。 生:指5生读文。评价:预设1、你们读得流利又准确。预设2、谁听出了错误,帮他指正? 师:调皮的词语宝宝从课文中跑到大屏幕上了,你还认识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自读。 师:我们请读的最认真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生:领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词语宝宝摘掉小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认识)(1)自己试一下。(自读) (2)指1生读(评价:你真厉害!)

(3)开火车读。我们开小火车读。 (小火车开得真平稳!) 师:你都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 生:预设:1、加一加:环、朦、胧、隐 2、换一换:绕(浇) 3、生活中:筑、境 4、组词:茂盛的茂 师:刚才我们用了那么多方法识记这些字,现在给你们半分钟的时间,看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字全记住。开始——好,时间到。我们来玩生字卡抢读游戏,谁先认出来谁起来抢读。 生:抢读。(你们都是识字小能手!) 师:现在让我们出发去日月潭看看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日月潭,请睁开眼睛欣赏日月潭的美丽景色。生:看录像。 师:刚才看了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 生:预设1:我觉得日月潭真的很美。 预设2:我真想亲自去一趟日月潭。 师:通过深入学习课文,你会更能感受到日月潭的美。请你们自读第一自然段。 生:自读第一段。 师:你们读的真认真!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是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成功之处:《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

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宣扬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 三.不足之处:1.在时间准备中不够充足,也没有提前试讲,当真正上课的时候,感觉有点紧张,特别是当课件乱了的时候,变得慌乱起来,心理素质不过关。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因为作为一个老师紧张是要不得的。2.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四.改进措施: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地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执教:海波(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居力很镇红忠村小学) 评析:崔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 [注:加粗的部分是电视光盘录像中的课堂实录;‖表示执教教师暂停电视录像;δ表示执教教师播放电视录像画面;□表示电视机内外教师(学生)共同活动。] 一、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与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我要注意电视机里老师提的要求。 生:还要注意您提的要求。 生:我们还应注意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学习的。 师:对。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9课《日月潭》(板书课题),请看电视。(δ) 师:每当我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是充满了许多情愫。我想到了祖国的宝岛台湾,想到了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当你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日月潭在哪呢? 生:它为什么叫日月潭呢? 师:说得好,我们看看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样说的。(δ) 生:我想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生:图中的日月潭很美,我也想去那里旅游。 师:我们就一同去欣赏日月潭的风光吧!(播放日月潭风光图片) 这就是风景秀丽的日月潭风光,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认认生字,读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开始吧!(“读一读”‖) 师:有谁听清电视机里的老师提的要求了?

部编版《日月潭》教学反思

部编版《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 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下面是部编版《日月潭》教学反思,大家可以参考借鉴一下。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 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 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 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 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 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 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 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 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 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 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 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宣扬中外文化而建 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 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