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检测

合集下载

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转子位置辨识策略

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转子位置辨识策略

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转子位置辨识策略摘要:无刷直流电机(BLDCM)是一种用电子换相代替机械换相的新型电机,通常采用永磁体转子,因具有功率密度高、结构简单、调速性能好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辨识策略无刷直流电动机具有结构本身相对简单、控制系统设计方便、运行稳定、维护成本低、功率密度高、调速性好等优点,已经在伺服控制、精密电子、办公自动化、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电动车辆、航天航空、工业工控等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无刷直流电动机需要安装位置传感器,从而得到转子位置信号对三相绕组进行换相控制。

然而位置传感器的安装不但增加了系统自身的尺寸,使内部结构变得复杂,同时增加了成本,特别在高温、高湿等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传感器信号线容易受外界信号干扰,系统可靠性降低。

一、慨况无刷直流电机因其高效率、长寿命、低噪声及其良好的机械特性等优点,在航空、军事、汽车和办公自动化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传统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位置传感器来确定转子相对位置。

但位置传感器增大了电机的体积和成本,维修困难,且传感器的连线较多,容易受外界信号干扰。

因此,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由于无刷直流电机的反电动势一般难于直接检测,因此通常采用间接方法得到反电动势过零点。

使用端电压法得到反电动势过零点,这种方法虽然结构简单,但是需要重构电机中点,滤波电路的使用也会导致检测到的反电动势过零点信号产生相移,需要额外的硬件或者软件对其进行补偿。

采用三次谐波检测反电动势的过零点,通过虚构电阻网路中点,得到三次谐波过零点与相反电动势过零点的关系。

但实际上由于电阻网路的加入,三次谐波的波形失真。

同时,对于实际的无刷直流电机,由于电机设计,漏磁的存在,反电动势波形平顶宽度往往小于120°。

二、无刷直流电动机电路拓扑及数学模型三相全桥式无刷直流电动机主电路拓扑结构框。

其三相绕组为Y型接法,假设三相绕组的反电动势波形为梯形波,三相绕组的电流波形为方波。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The initial position detection of the built-i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rotor is a crucial aspect in ensuring the proper operation of the motor. This process involves accurately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the rotor at startup, which allows for the correct commutation of the motor phases during operation. Without accurate initial position detection, the motor may not start or operate efficiently, leading to potential damage or performance issues.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初位置检测对于确保电机正常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过程涉及准确地确定转子在启动时的位置,这允许在操作过程中正确换向电机相位。

如果没有准确的初位置检测,电机可能无法启动或高效运行,导致潜在的损坏或性能问题。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that can be used for initial position detection of built-i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rotors. One common approach is to use Hall effect sensors, which are mounted in a fixed position near the rotor to detect the magnetic field changes as the rotor rotates. Another method is to use resolversensors, which can provide continuous feedback on the rotor position to the motor control system. Additionally, encoders can also be used for precise position detection, offering high resolution and accuracy for the motor control system to work with.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内置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初位置。

永磁同步电机初始位置检测及启动方法

永磁同步电机初始位置检测及启动方法

永磁同步电机初始位置检测及启动方法
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高效、高性能的电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家用电器中。

在永磁同步电机的启动过程中,初始位置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能够确保电机的正常启动和运行。

本文将介绍永磁同步电机初始位置检测及启动方法。

永磁同步电机的初始位置检测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霍尔传感器检测法和反电动势检测法。

霍尔传感器检测法是通过在电机转子上安装多个霍尔传感器,检测转子位置,从而确定电机的初始位置。

反电动势检测法是利用电机在启动过程中产生的反电动势信号,通过对信号进行处理,确定电机的初始位置。

在确定了电机的初始位置后,接下来就是启动电机。

永磁同步电机的启动方法有直接启动法和间接启动法。

直接启动法是将电机直接连接到电源上,通过控制电源电压和频率,使电机转子旋转。

间接启动法是通过变频器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从而实现电机的启动。

在实际应用中,永磁同步电机的启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是电机的负载问题,如果电机负载过大,可能会导致电机启动失败或者启动时间过长。

其次是电机的控制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和控制参数,以确保电机的正常启动和运行。

最后是电机的保护问题,需要安装过流、过载等保护装置,以保护电机的安全运行。

永磁同步电机的初始位置检测及启动方法是电机启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启动方法,以及注意电机的负载、控制和保护问题,可以确保电机的正常启动和运行,提高电机的效率和性能。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Departme nt of Electrical Engin eeri ngHarbin In stitute of Tech no logy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题课报告报告题目: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姓名:沈召源___________学号:14S0060402016年1月目录1.1研究背景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系统模型 (3)1.4控制方法设计 ....................................................... 5 ........1.5系统仿真 ........................................................... 9 ...............参考文献 1.6结论 ............................................................. 1.0 ......1.11.1研究背景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惯量小、重量轻等优点,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在永磁同步电机的各种控制算法中,使用最多的是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而这两种控制方式都需要转子位置,但转子位置传感器的采用限制了系统使用范围。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大多采用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码盘等传感器检测速度和位置的反馈量,这不但提高了驱动装置的造价,而且增加了电机与控制系统之间的连接线路和接口电路,使系统易于受环境干扰、可靠性降低。

由于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安装、维护方便、可靠性强等一系列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

1.2国内外研究现状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是在电机转子和机座不安装电磁或光电传感器的情况下,利用电机绕组中的有关电信号,通过直接计算、参数辨识、状态估计、间接测量等手段,从定子边较易测量的量如定子电压、定子电流中提取出与速度、位置有关的量,利用这些检测到的量和电机的数学模型推测出电机转子的位置和转速,取代机械传感器,实现电机闭环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模糊滑模观测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模糊滑模观测技术
第3 4卷第 6期
2 0 1 3年 6月









Vo 1 . 3 4 N o . 6
J o u r n a l o f Ha r b i n E n g i n e e i r n g Un i v e r s i
永磁 同步 电机 无 位 置 传 感 器模 糊 滑 模 观 测 技 术
s i g na l o f t he c o n t r o l l e r a n d ma k e t h e r e s p o n s e f a s t e r ,S O a s t o e s t i ma t e t h e r o t o r p o s i t i o n p r e c i s e l y .Fu r t h e r mo r e,a
s p e e d e s t i ma t i o n me t h o d b a s e d o n P h a s e L o c k e d oo L p( P L L )w a s p r o p o s e d o f r t h e r e l a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r e a l — t i m e e s t i —
Ab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t h a t t h e s a t u r a t i o n f u nc t i o n S s l i di ng mo d e o bs e r v e r r e a c h e s t h e s l i d i n g s u r -

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辨识

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辨识

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姓名:学号:学院:专业:设计题目: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辨识专题:指导教师:职称:2010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任务下达日期:毕业设计日期:毕业设计题目: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辨识毕业设计专题题目: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1.掌握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位置辨识意义;3.分析比较各种转子位置辨识方法;4.设计转子位置辨识系统。

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指导教师评语(①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工作态度及工作量;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绩: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绩: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答辩及综合成绩摘要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PMSM)由于无需励磁电流、体积轻便、运行效率很高,在工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只有知道了精确的转子位置信息,才能实现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磁场定向的运动控制。

在传统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运动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光电编码器或旋转变压器来检测转子的位置。

然而,这些传感器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并且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无传感器检测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已逐渐成为热点。

本文阐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历程、永磁材料的发展,以及它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等。

基于旋转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研究

基于旋转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研究

基于旋转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和精密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永磁同步电机(PMSM)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优良的控制性能,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机的转子初始位置检测一直是电机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难题。

准确的转子位置信息对于电机的启动、运行和控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无位置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中,初始位置的准确检测成为实现高效电机控制的前提。

本文旨在研究一种基于旋转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技术。

旋转高频注入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转子位置检测方法,通过在电机定子绕组中注入高频电流,利用转子磁场与注入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转子位置的检测。

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特点,适用于无传感器的电机控制系统。

本文首先介绍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和转子位置检测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旋转高频注入法的工作原理和实现过程。

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为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一种新的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案,以促进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与特性永磁同步电机(PMSM)作为一种高效、高性能的电动机类型,在众多工业和商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其独特的设计使得电机在没有额外的励磁电源的情况下,能够维持一个恒定的磁场。

这种电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永磁体提供的恒定磁场与转子磁场的相互作用。

永磁同步电机的主要特性包括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噪音和长寿命。

这些特性使得PMSM在需要精确控制和高性能的应用中,如电动汽车、精密机械和可再生能源系统中,成为首选的电机类型。

在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面,旋转高频注入法是一种有效的技术。

该方法通过在电机的定子绕组中注入高频电流,产生一个额外的旋转磁场。

这个旋转磁场与永磁体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导致转子产生一个相对于其当前位置的位移。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

摘 要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以其动态性能优异、功率密度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逐渐成为高性能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

实现对电机的有效控制需要高精度的转子信息。

由于传统的机械式传感器获取转子位置信息方法存在安装困难、可靠性和经济性差等问题,因此对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正成为国内外热门的研究方向。

本文首先就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重要意义进行简要阐述,又对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发展状况进行简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几种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常用估算方法,通过对比与分析选择了工程上易于实现且鲁棒性较好的滑模观测器估算法。

其次在三种不同的坐标系下建立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并基于模型对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理论以及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立起电机的矢量控制模型,验证了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在有位置传感器时采用矢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然后对滑模变结构的基础理论做了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滑模观测器的原理建立状态方程,实现电机转子位置及转速信息的实时在线估算,同时引入了低通滤波器,并针对传统型滑模观测器可能会出现的抖振问题采用了饱和函数作为切换函数的改进方法。

同时进行了传统型与改进型的仿真对比,进一步得以验证改进后的滑模观测器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另外为了解决滑模观测器收敛慢、存在相位滞后等问题,在设计滑模控制率的过程中引入了积分项,设计了一种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观测器,并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整个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观测器具有更好的性能。

最后以TMS320F2812主控制器为控制核心,搭建了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的实验平台,同时完成了软硬件的设计。

关键词: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滑模观测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观测器AbstractHigh 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has become the core part of high performance control system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dynamic performance, high power density and high efficiency.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motor requires high-precision rotor information.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installation, reliability and economy of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sensor to obtain the rotor position inform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sensor-less control technology of 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is becoming a hot research direction at home and abroad.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ubject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and its sensor-less control is also briefly introduced. On this basis, several common estimation methods of sensor-less control technology are listed.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estimation method of sliding mode observer which is easy to realize and has good robustness in engineering is selected.Secondl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is established in three different coordinate systems. Based on the model, the vector control theory and space vector PWM technology of 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are studied deeply, and the vector control model of the motor is established, which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vector control strategy when the 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has position sensor.Then the basic theory of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is studied in detail. On this basis, the state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liding mode observer, and the real-time online estimation of rotor position and speed information is real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low-pass filter is introduced, and the saturation function is used as the switching function to improve the chattering problem that may occur in the traditional sliding mode observer. At the same tim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raditional observer and improved observer are compared to verify that the improved sliding mode observer has good robustness.In addi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low convergence and phase lag of the sliding mode observer, an integral term is introduced into the design of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rate, and a non singular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 observer is designed.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whole control system is built by MATLAB /Simulink.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 singular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 observer has better performance.Finally, taking TMS320F2812 as the control core, the experiment platform of sensor-less control system of high-speed PMSM is built, and the desig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is completed.Key words: High 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osition sensor-less Sliding mode observer Nonsingular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 observer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第1章 绪 论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1.2.1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的发展现状 (2)1.2.2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发展现状 (4)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7)第2章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原理 (8)2.1 矢量控制系统中三种坐标变换 (8)2.1.1 Clark变换 (8)2.1.2 Park变换 (9)2.2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在各坐标下的数学模型 (11)2.2.1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在自然三相A、B、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11)2.2.2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12)2.2.3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在静止两相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13)2.3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13)2.3.1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原理 (13)2.3.2 空间矢量调制算法的实现 (16)2.4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 (18)2.5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20)2.5.1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20)2.5.2 仿真结果分析 (22)2.6 本章小结 (24)第3章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25)3.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25)3.2 传统型滑模观测器的原理与设计 (27)3.3 改进型滑模观测器的原理与设计 (30)3.4 系统仿真验证 (33)3.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33)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3.5 本章小结 (42)第4章 基于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观测器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 (43)4.1 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的理论与奇异性问题 (43)4.1.1 终端滑模控制理论 (43)4.1.2 终端滑模控制的奇异性问题 (44)4.2 二阶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理论 (45)4.3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观测器的设计 (45)4.4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观测器鲁棒性研究 (47)4.5 系统仿真验证 (49)4.5.1 仿真模型的建立 (49)4.5.2 仿真结果分析 (49)4.6 本章小结 (53)第5章 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 (55)5.1 硬件设计 (55)5.1.1 整体硬件电路设计 (55)5.1.2 主控制芯片的选择 (56)5.1.3 电源模块 (56)5.1.4 IPM模块及隔离驱动电路 (57)5.1.5 电流与电压检测电路 (58)5.1.6 保护电路 (60)5.2 软件设计 (60)5.2.1 软件开发平台 (60)5.2.2 主程序设计 (61)5.2.3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63)5.2.4 滑模观测器程序设计 (66)5.3 本章小结 (66)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7)6.1 总结 (67)6.2 展望 (67)致 谢 (69)参考文献 (70)作者简介 (75)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6)第1章 绪 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在电力电子技术及控制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速电机及其控制技术也在欣欣向荣地发展,它逐渐成为了国家生产制造以及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专辑2007年7月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Vol. 31 SUPPI

l ol. 2007

文章编号:1006一0464(2007)专辑一0177一05

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检测 许仙明(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幼

摘要:永磁同步电机由于其固有的优点,在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山于有位置传感器的电机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可靠性差,因此无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技术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介绍了有关无传感器电机的位置检侧的主要方法,并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位置检测;反电势法;高频注人法中图分类号:TM930.12 &RC:ini9:A

永磁同步电动机结构简单、休积小、重量轻、损耗小、效率高。近年来,随着高性能的永磁材料、电力电子技术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永磁电机在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方面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向大功率化、高功能化和微型化方面发展川。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中,为了获得最大的输出转矩,要保持定子电流垂直于转子磁极,这样就需要知道转子的位置。传统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电动机的转子位置是由安装在转轴上的传感器(如编码器、解算器、测速发电机等)测得的。但是这些传感器的安装增加了系统成本(高精度传感器价格尤其高昂);电机与控制之间联接元件增多,相互干扰增大,向小型化发展时,传感器体积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制约因素;受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振动影响,使其工作场合受到限制;需要对位置传感器的零位置进行人工校准。以上诸多缺点迫使许多学者研究无位置传感器的转子位置检测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各种无传感器转子位置检测方法,并比较分析了其优缺点。1无传感器检测方法 无传感器检测方法主要是采用检测电机出线端电量,经信号处理获得电机转子位置、速度,还可观测到电机内部的磁通、转矩等,进而构成无位置、速度传感器调速控制系统。目前无位置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耍的无传感器位置检测方法。1.1直接计算法n1 收稿日期:2007 -04一01 作者简介:许仙明(1981一),男,硕士生. 可直接检测的量是定子的三相端电压和电流,利用它们计算出和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下面给出1种典型算法。由PMSM在坐标系下的电压和磁链方程,可以得到: u‘二(R+pL,)id一。Lgiq 二。=(R+pL,)i,一。Ldid +wP (1)两相静止坐标系a -(3和旋转坐标系tt一4下的变量存在以下转换关系: ud = nacoso+吓sing 。。=粉COSB一。a sing (2) Ld二dacos8+6,slnO 'q=钻cos)一io sin) (3) 根据以上公式,推导可得。二tan-' (A/B),其中 A=u。一Ri。一Ldpi} +mi,(L,一Ld) (4) B二一%一Ri,二Ldpig +ooi󰀀 ( L,一Ld) (5) 这样,转子位置角9可以用定子端电压和电流

及转子转速。来表示。而对于表面式PMSM,有L,=Le=L,则。可以由下式得到

。=了乙'D 其中 D二(u。一Ri。一LPio) 2+(u,一Ri󰀀一Lpi0) 2

D二火 从而可得转子位置角B。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计算简单,动态响应快,几乎没有什么延迟。但它对电

机参数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随着电机运行状况的变化(例如温度的升高),电机参数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转速和位置的估算值偏离真实值。而这种方法没有补偿或校正环节。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时最好结合电机参数的在线辨识。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7年112凸极转子跟踪法 对于有显著凸极的电极(如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来说,它的9轴与a轴电感有一定的差值,形成电机的凸极。近期由Corley和Lorenz等学者提出了在电机出线端注入三相平衡高频电压信号的方法,通过对电机内部的不对称性(凸极性)来获取转子位置的信息,也称之为凸极转子跟踪法川。该方法基于电机结构上固有的凸极性,因此对电机参数变化不敏感,鲁棒性强。由于是外加高频激励,所以可以在包括零速在内的任何速度下都能够获得精确的转子位置信息,实现电机全速度范围内转子位置的检测。 该方法通常是向电机注人一个三相平衡相电压,从而产生一个以载波频率。‘旋转的电压矢量弓, =vde,其中v;是载波电压矢量的幅值。由三相载波频率电压矢量感应出的电流矢量可以分为三个量,第一个是正相序分量,它以与注人电压相同的方向旋转,第二个是负相序分量,它以与注人电压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三个零相序分量,只存在于不平衡的三相系统中,对于一个平衡系统,电流矢量可以写作1耘=1,},(O,O)-.n) +1.。e02ei. =i y9di i,,一,de)-iz) (6) 其中正负相序分量的幅值由下式给出1C}M r}JTd7}`_00nl今平」‘」冬9 注:BPF一带通淹波器BSF一带阻滤波器 图1电流型PWM电压源逆变器 高频信号注入法原理图凸极时,载波信号电流矢量只包括正相序分量,轨迹是一个圆。可采用外差法和跟踪观测器根据负序电流矢量获得转子位置〔41。如图2所示:

i:_=厂二L l',, -,一L一dL‘一‘

乙场二(7)叭-叭 一LL一月‘ }

其中L和AL分别为平均电感和微分电感,定义为: L二(L,+L,)/2,AL=(L。一L,) /2 (8) 从以上式子可以看出,只有负相序分量包含转子的位置信息,当载波信号电流被转换到一个与载波信号电压励磁同步的参考轴系中,正相序载波信号变成一个直流值,很容易用一个高通滤波器滤掉.故采用一个高通同步轴系滤波器(SFF)除去反馈信号的基波分量和正相序分量,剩下的负相序分量可以用来跟踪转子的凸极。 下图是电流型PWM电压源逆变器高频信号注人法的原理图(图1所示): 载波信号电流矢量的正相序分量的轨迹是一个圆,而整个载波信号电流矢量却是一个椭圆,它是构成整个载波信号电流矢量按相反方向作用的结果。这个椭圆相对系统坐标的方向,即从椭圆主轴到4轴的角度是凸极位置的函数。由载波信号电流矢量所划出的椭圆是电机凸极的表现。当电机转子没有 如果对于没有显著凸极的电机,如面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属隐极式),就很难从结构特征上直接提取出转子的位置信号。文献151针对空间对称结构,即隐极式交流电机的凸极检测,在电机设计和选型方面提出了一些普遍意义的思想和概念,即利用永磁体或励磁电流产生的主磁通使电机饱和程度随绕组偏离主磁通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各异,使电机产生空问上的磁致饱和。文献川从面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MPMSM)的高频模型出发,根据适合脉振高频注人法转子位置自检测隐极电机的特殊结构设计,通过有限元计算软件Ansoft/maxwell分析了电机定子槽形和定槽磁桥尺寸对饱和凸极效应的影响,获得了高频阻抗随转子位置变化的规律,该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1.3基于观测器的转子位置估计方法 观测器的实质是状态重构,其原理是重新构造一个系统,利用原系统中可直接测量的变量如输出 n量和输人量作为它的输人信号,并使其输出信号X

在一定的条件下等价于原系统的状态X(t)。通常,AX(约称为X(习的重构状态或估计状态,而称这个用

八以实现状态重构的系统为观测器。X(习和X(习之

间的等价性一般采用渐近等价提法。这类方法具有稳定性好、鲁棒性强、适应面广的特点,但是这类方法算法复杂,计算量大,受到计算机或微处理器计算专辑许仙明: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检测

速度的限制,近年来,随着高性能的微处理芯片和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的出现,大大推动了这一方法在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中的应用。目前主要采用的观测器有非线性观测器、全阶状态观测器、降阶状态观测器、推广卡尔曼滤波器、滑模观测器。下面主要介绍下滑模观测器和推广卡尔曼滤波观测器。1.3.1滑模观测器〔,一‘I麻省理工学院的J. J. Slo-tine首先提出了滑模观测器的非线性估计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滑模观测器的兴趣。 滑模变结构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这种控制策略与常规控制策略的根本区别在干控制的小连续性,即系统“结构”随时变化的开关特性。该控制特性可以迫使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沿规定的状态轨迹作小幅度、高频率的上下运动,即滑动模态或“滑模”运动,使状态的运动点以很小的幅度在相平面上运动,最终运动到稳定点。其对于系统的摄动、不确定性及外扰动具有完全的自适应性。但是它的自适应与自适应控制有本质的差别,白适应控制是利用对系统参数的在线辨识,从而修改控制器的参数来更好地削弱系统不确定性的影啊;而变结构控制是依靠其自身的滑动模态,通过改变切换状况来抵御不确定性。因此,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极强的鲁棒性,在交流调速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抖动是滑动变结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猾模变结构控制的机理决定了其输出必然存在抖动,正是这种开关模式实现了系统的鲁棒性。完全消除抖动也就消除了变结构控制的可贵的抗摄动、抗外扰的强鲁棒性。因此,对于变结构控制出现的抖动现象,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削弱或抑制。 图3是采用滑模观测器的系统框图:「一一一一丽履丽滋一一一二2推广卡尔曼滤波观测器卡尔曼滤波算法是由美国学者卡尔曼( R. E. Kalman)在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最优线性估算方法。其特点是考虑了系统的模型误差和测量噪声的统计特性可以有效地削弱随机干扰和测量噪声的影响。由于卡尔曼滤波有非常优良的滤波性能,在系统噪声和量测噪声已知的情况下,建立信号的数学模型,通过卡尔曼滤波可以较好地恢复出原始信号。卡尔曼滤波器的算法采用递推形式,适合在数字计算机上实现。由于实际电机系统大多为非线性系统,所以人们发展出了推广卡尔曼滤波算法(EKF),推广的卡尔曼滤波器通

过对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来估计非线性系统的状态。Rachcd Dhaouadi和Silverio Bolognani分别利用

推广的卡尔曼滤波器实现了无位置传感器的PMSM速度和位置的估计一9〕。 针对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一般计算量大,对系统参数敏感以及需要初始位置信息,Bolognani采用高速的浮点DSP,速度每秒达几十MFLOPS,足以解决计算量大的问题。它的电动机模型是在所谓“无穷大惯量”的假设条件下得到,故与机械参数无关从而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另外它把初始状态看作高斯型随机向量,其均值为零向量,这样初始值也对

以后的状态无关。 但是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要用到许多随机误差的统计参数,由于模型较复杂,涉及因素较多,使用分析这些参数的工作比较困难,因此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要在实用中推广必须解决成本和操作简易性的问题。1.4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估算方法 模型参考自适应辨识的主要思想是将含有待估计‘参数的方程作为可调模型,将不含未知参数的方程作为参考模型,两个模型具有相同的物理意义的输出量。两个模型同时工作,并利用其输出量的差值,根据合适的自适应率来实时调节可调模型的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