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23,2023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及成绩分析

古云中学七年级:薛洪才

一、试题分析:

2.题型及特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共三道大题,34小题。第一大题选择题,计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第二

大题填空题,5个小题10个空,满分10分;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5个

小题,满分40分。

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难

度适中。题型比例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试题设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整

个试卷基本反映了历史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方面的能力考查。

3.考试内容:本次期中试卷主要考查了有关中国历史的史前时期和夏

商周时期相关内容,从而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客观性题、基础性试题得分率较高,但主观试题及考察

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答题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

握较好;2.有些学生能根据题意认真答题;3.卷面干净整洁,书写规范;4.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

从考试成绩看: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知识落实到位,个别学生因

基础和落实问题,分数不太理想。本次考试历史是所有学科里面考的最为

理想的一科。

三、问题原因分析教师问题分析:

(1)教学手段不够先进,不能充分调动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考试中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方法还要给予指导,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3)课下对学生督促力度不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4)检查力度不够,平时应多用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学生问题分析:

(1)复习时间太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太扎实,有许多基础知识记记忆模棱两可;(2)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审题,不能按要求答题,导致失分;四、日后改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中注重平时单节课的积累,做到日清月结。

(2)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避免走弯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

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综合

能力。

(4)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

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加强学生的审

题能力训练,教会学

第1页共2页

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

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

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

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

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总之,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

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第2页共2页

古云中学七年级:薛洪才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作为一名教师将怎么样更好的对学生的成绩做出分析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1 一、试卷说明 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紧围绕知识点,重视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计具有发展性。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答题情况分析 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 1、选择题满分20分。出错较多的是需要记忆的小题。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如最早原始人——元谋人。 2、第二题:非选择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试卷存在大量空白,甚至无试卷。一些同学只做选择题,或者后面空了许多题。 (2)一些同学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答非所问。如材料题题3问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许多同学答道家。又如2题问商鞅的思想,许多同学答创新精神。 (3)不会做看表格题题,看表格题得分过少; (4)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分封制的作用等。 (5)错字较多。如秦朝——奏朝。 三、建议 1、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快乐起来。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争取使他们能够及格。 4、加强历史中的写字练习。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2 (一)基本情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湾正式归为中国是在哪个朝代?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三国,三国时是大陆开始和台湾交往,答案应该是元朝设立巡检司后。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题,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径是什么?应该是科举制,但是因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开科取士,其实就是科举制。 第二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第一个题没有讲过,学生不会做,被外国誉为中国的第5大发明是什么?应该是科举制。也是人教版内容。还有一个是唐朝的极盛时期是开元盛世。学生失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2.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的历程碑,下列对我国古人类用火的介绍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B. 北京人会保存火种 C. 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 D. 人工取火是北京人用火的主要来源 3.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①农作物的出现②家畜的饲养③聚落④磨制工具⑤城市的出现 A. ①⑤ B. ②⑤ C. ③⑤ D. ①②③④ 4.尧舜禹先后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民主选举制 D. 人民代表选举制 5.传说中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6.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 商汤灭夏 B. 牧野之战 C. 盘庚迁殷 D. 武王伐纣 7.“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8.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9.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10.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 A. 交通运输 B. 防洪灌溉 C. 南粮北运 D. 蓄水抗旱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甲骨文? 12.简要写出北京人的特征。 三、列举题 13.写出战国七雄。 四、综合题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通用5篇)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通用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 试题结构及特点: 这次试卷的总成绩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课至第11课的知识。 题型分为三种:选择题(9分),填空题(11分),材料解析题(5分)。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态度,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历史知识及材料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更注重对同学们进行能力的培养。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一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93.2%; 一、二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100%。三班及格率100%,优秀率68.2%。同学们在选择题上得分较高,说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填空题相对较弱,更多的情况是汉字书写错误,这就说明了同学们的语文功夫存在着欠缺。材料分析题同学们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失分很少,这就证明了教师在平常对学生们的能力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何改善?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

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比如有的同学说做题一快就忘了审题。我们答题的目的是把我们会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求答题的速度快慢。所以对审题问题要高度重视。告诉自己审题审题再审题。 2、加强大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缺补漏,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翻书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3、计划好复习的步骤,按照步骤一步步将学过的知识作系统的回顾,都有助于在自己的能力和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因此不必紧张焦躁,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弱点在哪里,针对弱点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加以实施,轻松备考,切忌东一头西一头乱撞,顾此失彼,乱了方寸,到头来事倍功半。“为什么”上多下工夫。要特别注意选择题的深度、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多角度、多层次、有跨度的问法,千万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那样会耗费大量时间却不得要领。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2 一、均率统计 二、试题分析 本试题分两大块,(一)是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二)是非选择题,有简答题16,材料题17、18,探究题19. 这份试题,覆盖面广、基础性强,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中基础题约占75%,基本上没什么难度,都是课本上的知识点,应用、综合类试题约占25%,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拔高、探究。整体来看,试卷中无偏题、怪题。 三、答题情况分析及存在问题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3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3篇) 初一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是很会,但课堂气氛很活泼,假如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应当会有较好的复习效果。于是我在这两个星期的复习中,首先说明考试的重要性,教给学生复习方法,我采纳了领着学生复习,每一节课布置给学生详细的内容,然后小组抽背,课代表抽背,之后教师串联学问体系,使学生有个完整的历史概念。 有喜亦有忧。喜的是,初一学生已经进入了初中阶段的学习状态,开头情愿学了。忧的是,班级里总有这么一小局部,不是很会学,虽然他们上课也很遵守纪律,但不知道是否真正学进去了。 在本次复习中,我将复习过程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是单章节的复习。这个过程主要以课本为主,这局部的复习目的是唤醒对已学过学问体系的认知;其次局部是对根底学问的综合复习,并结合练习题,这个过程主要以教师归纳总结的试卷为主,这局部复习目的是提高并进一步加深对已有学问的熟悉;第三局部是稳固全部的根底学问及习题,到达“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进入考前状态。在以上的三个局部中,其次个局部是关键,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在这个阶段中下工夫。人类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再上升到实践的过程。这次期末复习,我也是在不断的探究,盼望通过这次考试查漏补缺,取得好成绩。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篇二

期中考试完毕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阅历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状况作以简洁分析: 一、教师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学完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我没给学生复习历史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熟悉,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把握。 2、催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二、学生方面: 从试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学生理解有误,没有抓住中心内容,第一问应是文艺复兴就错,其它问题就全错了;材料2(但这道题不是会考内容)和材料3两个作用和意义。问答题主要失在美国是怎样进展起来的?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局部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正确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严密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五篇范文)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五篇范文)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年度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张凤洁 一、试卷的评价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满分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本次试卷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适中。题目设计简洁。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四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5.15,优秀率33.96%,及格率为75.47%;七年二班平均分71.94,优秀率22.22%,及格率为74.07%。七年三班平均分74.91,优秀率24.53%,及格率为75.47%。七年四班平均分75.79,优秀率 30.77%,及格率为78.85%,四个班成绩差距不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3)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选择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飞

沙堰”写成“飞沙艳”,把“黄帝”写成“皇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黄帝的贡献写成炎帝的贡献,“孔子”写成“老子”“庄子”等。(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2、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5、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6、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关于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试卷分析是个很好的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篇1 一、选择理由: 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的头一年,他们在小学时没有接触过历史课,所以历史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因而对于他们来说培养学科兴趣就尤显重要,而且七年级又是初中三年的基础一年,因此选择七年级做试卷分析就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典型性。 二、试卷说明: 1、命题意图:历史学业考试试题本着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考试不仅能够喜欢历史课程,而且可以通过考试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改进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方式,增强其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其学习质量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命题范围: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内容。 3、命题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中国历史》教科书 4、试题预期难度:0.70—0.80左右。 5、考试方式:闭卷 6、试卷结构: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7、试卷的价值取向: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每套试题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本套试题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例如第2、12、26题。

②列举“贞观之治”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例如第3、8、9、24题。 ③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例如第18、25题。 ④了解宋代的节庆活动,从而让学生从中汲取传统节庆活动优秀的精华部分,丰富我们当代的社会生活。例如第23题。 三、试题结构: 1、试题数量及结构: 2、试题类型及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 ①预期难度与实际考试难度基本吻合。说明本次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是合适的。 ②川原和西山大部分学校平均分都能及格,有利于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历史学科地位的稳固。 ③千渭初中的优秀率达到了将近45%,说明该校对历史学科教学重视,且该校教师基本上以区级以上教学能手或新秀为主,教师素质高也是重要原因。 2、试题优点 就7年级试题来说,优点是: ①出题人能紧扣课本,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能有效把握和指导平时的教学和学习; ②重难点突出,考查全面,准确,提问准确,并能联系现实,且题型多样; ③注重培养情感,试卷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④试卷呈现方式出现新变化,出现了辨析题。就整体而言这套试卷,有助于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提供指导,有利于增进7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 3、存在问题 当然本套试题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如第22题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时间、朝代顺序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历史图片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第23题中的材料三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归纳宋代商业发展与唐朝相比有何显著变化,在作答时需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提取最有效信息组织答案。而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如第21题提供了两段选自《贞观政要》的文言文,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说明唐太宗为安定社会、保障民生上采取的主要措施,由于两段文言材料学生比较陌生且难于理解,导致本题得分最低。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今后教学打算: 1、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2、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讲解。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精选17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精选17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篇1 今年的历史试卷和往年的试卷大不相同,多了30分的填空题。整份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选择题15小题,共计30分;非选择题共计60分主要5个填空题,三个材料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基本史实的把握和利用基础分析现实的能力、整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刚拿到试卷感到很熟悉,但仔细做起来又感到考查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不好做。选择题和填空题重基础;非选择题引领学生整合知识,回答现实问题。 一、试题分析 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选择题15小题,共计30分。考查的是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但是仅靠单纯的死记硬背也很难直接得出答案。这几年试题的确灵活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如第1、第15小题, 填空题共计3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整合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的背景,和影响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历史知识的整合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 材料题注重考查学生把历史事件和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如第17小题。材料新,出的习题紧扣现实分析历史现象,引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总之,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课改,导向性强。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选择题方面1、4、15、小题失分多,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并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第4小题失分原因是学生知识点记忆混淆,知识点相互干扰,出现判断失误,学生所得分

初一历史期中的考试总结6篇

初一历史期中的考试总结6篇 初一历史期中的考试总结1 本次期中考试题型、题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中考模式。非选择题20道20分,占40%。由于本次考试为闭卷形式,非选择题根据中招试卷结构中的五道题减少为四道大题,分值仍为30分,占60%。本次考察七年级下册1-12课内容,主要考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两单元中我国古代由隋朝至元朝 的发展历程。 本次考试中年级最高分49,最低分3分。其中,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年级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 2750%5.5%四班2842%11% 本次考试发现学生答题中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初三较为相同的 有以下几点: (1)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准确、不牢固:题中出现的历史事件、人物贡献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初一第一单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涉及他们在位期间的称谓问题分别对应“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之治”,其实很容易记,但是因为前三课的内容比较集中,学生就把这些知识点搞混。

(2)缺乏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很多学生存在错误的认识,以为历史只要死记硬背就行。其实不然,大多数学生害怕碰见考察时间的题,就是因为在死记硬背的情况下,很难将知识点进行串联,造成知识的分段记忆。在这种情况下,将各个事件对号入座当然很难。并且,这种记忆方法,很难将考察综合能力的题拿下。 (3)审题不仔细、不认真:初一试卷中22题的第2问,在以前练习的时候出现过,但是进行了些微的更改将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删除,但是部分学生不审题,完全靠印象写答案,将“三吏”、“三别”写上。可见其考试过程中极其不认真。 (4)答题过程中书写不认真:部分成绩比较偏后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态度不认真,非选择题部分仅写几个字,字体潦草、卷面也不整洁。也有部分学生答题的`时候马虎、粗心,出现添字、漏字的现象。比如“吏”与“史”两字多次强调,但是在试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学生写错,“安吏之乱”、“诗吏”一大片。 (5)多次强调的知识仍有学生写错,说明部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集中精神,认真听课,在讲解习题、学案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更正自己的错误。 今后改进的措施,主要针对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提醒学生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考现在实行开卷形式,注重对知识的变形与组合,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分析、实践、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管理中重要环节。是测试诊断试题与试卷质量的有效性,从而保证试卷具有较高客观性的必要手段。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范文一 本次历史期末考试由教研室出题,从题目上来看导向还是比较科学的,有些许题目比较难,题目量适中,整个的分值安排比较合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整体效果相比较期中考试来讲学生慢慢形成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作题方式了。 整张试卷总共有三个大题:第一大题单项选择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学生得分率很高,满分比例占有84%以上;图说历史这个题目学生对于问题的问法相对比较陌生,因此得分不太高,特别是第二十题学生的得分率大概在68%左右;第三大题出题相对较活,这样的题目是很科学的,同学对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同学对于学生在材料分析上的考查做得比较多,总体上来讲也就是这个题目相对较难的,因此初一的学生这个题目做得不是很理想,失分较多,得分率在51%左右。 这次考试整个七年级的总体情况如下:平均分是61.5分,及格率是58.33%,优良率为22.31%,,低分率是16.15%,最高分是97分,最低分是13分,所以整个的成绩一般。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应当提高整个的平均分,另外低分率较高,对于这些后进生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转化。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课文的重要知识进行梳理以外,还应当多给些材料分析这类形式比较活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与应用能力,做到真正的活学活用。当然这个有赖于老师平常对学生进行的思维训练,因此本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我们两个历史老师就有意识的将下个学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尽最大可能做适应地调整,以期达到预期效果。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范文二 一、试卷的评价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篇一」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四个,5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 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2022年秋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二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4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共计60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学生最高分78分,最低分16分,总体来看,学生成绩很差,反映出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 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题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 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22—2022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试卷试题设计新颖,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运用才能。本卷试题设置了适量的开放性、时代性、综合性试题,增强问题的兴趣性、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表达了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才能。试题特别重视表达三维目的的考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 二、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为112人,参考率100为%,平均分:一班58.1分,二班55.8。及格人数为46人,及格率为41.8%,优秀人数0人,优秀率为0%。最高分84分。 三、答题情况分析 21题〔选择题1~20小题〕:第1-9题学生完成得很好,其余题除大局部学生答题较差,主要错因缺少分析问题的才能,审题不清,第9题关于成语退避三舍有关的战役,学生对此题答对率较低,主要原因就是超出教科书的要求,及时补充。 22题〔历史对与错〕:此题得分较好,除少数同学对个别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不清外,多数同学都能做对,14分中得分在10分以上。 23题〔中华文化的勃兴〕此题计14分,多数学生答得一般,得分在8分以上,个别失分是对根底知识掌握较差。 24题〔大变革的时代〕此题计16分,局部学生对材料读不懂,理解分析才能较差,所

以对提出的问题答得不够全面,个别同学甚至张冠李戴。 25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主要考察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及分析才能。学生不能客观、全面的进展分析和评价,有些答复过于片面,所以得分一般。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根底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试题根底题所占比例大,容易题占一半左右,从答题情况看,材料题失分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根底不扎实,课本知识掌握不够,而且很多学生读不懂古文。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解决问题的才能缺乏。尤其表如今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死记硬背,因此得分率较低。 4、平时提问力度不够,只注重了新课程的教学而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和稳固,尤其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纯熟。 五、对今后教学建议 1、加强训练,注重稳固 老师在抓好根底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根本知识点,注重稳固。 2、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展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 3、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初一期中考试历史成绩分析(共5篇)[修改版]

第一篇:初一期中考试历史成绩分析 沙河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学科成绩分析 2014年11月21日 本次考试我们采用的是我校自己出的试卷,试卷还是很符合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的,不管是从试卷的难易程度,还是从试卷的适应范围,还是切合中考题型等方面,都是质量不错的,既能检测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太难而丧失学习兴趣。但本次考试的历史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细,有重点,感觉整体很好,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试的试卷: 一、历史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历史期中考试全校参加27人,及格的24人,50分以上的3人,40分以上的10人,24分以下的3人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最高分57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37分,及格率72%。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从题目上看,选择题的正确率比较高,材料题中22题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的思想家是谁?他是那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题变相考查了诸子百家的学派、代表人物。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第21题分封制在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由于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导致写不出完整通顺的答案。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二、改进建议: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XXX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共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连线题和材料分析题,基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一二单元。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注重了双基,强调了综合运用能力。 选择题正确率为70%,其中重点班的34、35题相对成绩 较好,普通班的36、37、38题较差。60分占总人数的40%, 总体不理想。从考试当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体现,反思原因应该是后期的复巩固不到位。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学生的答题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不仔细、研究方法过死、态度不端正。其中,基础知识不扎实表现为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审题不仔细导致选择题错误;研究方法过死和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难以理解和解决;态度不端正

表现为字迹马虎潦草、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等综合素养差的问题。 为了改进学生的研究状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备好一堂课,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导学案,讲解重点难点;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多参与实例分析,增强解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答题方法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更加广度和更加深度地进行答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交流、多合作,让他们在互相影响XXX进步。 改写: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改进研究方式。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究型、合作自主研究来实现。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分析 纵观今年初一历史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同学。注意考查同学的阅读力量〔如材料题的第14、16题〕,注意考查同学的分析归纳力量〔如综合探究题的第17题〕。但是个别题目考察的学问点太深,掩盖面过于广泛,对于七班级的同学来说难度较大,〔如综合探究题的第17题〕,考查关于“和谐社会”的学问体系,大多数同学未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导致失分现象严峻。 二、考生答题状况分析 参与考试的总人数为48人,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20分,平均分为71分,及格人数36人,及格率为75%,80分以上的有14人,优秀率为29%。全卷中做得最好的是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分值为32分〕,绝大部分考生的成果在20—30分之间,总分的有2人;做得较差的是综合探究题,有几个考生得10分,总分的仅有1人。总体来看,考试状况不抱负,成果不高。 三、同学存在问题分析 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答题不留意规范性,马虎大意。部分同学书写太草,乱涂乱画,错别字多。有个别同学把“周厉王”写成了“周历王”,“孔子”写成了“孙子”。 2、相关历史学科基础学问把握不牢。考生对学问点把握不够

坚固,答题模糊不清。如第四大题的第18题,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和稳固统一措施的推行的历史作用区分不清晰,导致失分现象严峻。 3、学问运用的敏捷性差。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不能敏捷地运用所学学问答题,缺乏肯定的答题技巧。 4、史实混淆。部分同学对桀、纣的暴政和秦始皇的.暴政区分不清,张冠李戴。 5、审题力量不强。〔如其次题归纳列举题中的13题〕,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许多同学都写成了封建社会的成语典故,导致答案出错。 6、历史思维力量、从材料中猎取信息力量、概括归纳力量差。如第16小题第1和3问,同学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猎取有用的东西,对材料不加分析,只知找书或材料分析不透,事实上材料中有隐含的答案。 三、对今后历史教学的建议 针对此次评卷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实行肯定的措施进行改良: 1、加强书写基本功的训练。 2、多留意引导同学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注意解题方法的传授。 3、在教学中加强对历史基础学问的训练,使同学能基本把握重要的历史学问,由于基础学问是其他力量培育的基础。 4、加强对学问点的稳固,提高归纳、辨析推断的力量。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试题结构及特点: 这次试卷的总成绩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课至第11课的知识。 题型分为三种:选择题(9分),填空题(11分),材料解析题(5分)。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态度,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历史知识及材料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更注重对同学们进行能力的培养。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一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93.2%; 一、二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100%。三班及格率100%,优秀率68.2%。同学们在选择题上得分较高,说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填空题相对较弱,更多的情况是汉字书写错误,这就说明了同学们的语文功夫存在着欠缺。材料分析题同学们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失分很少,这就证明了教师在平常对学生们的能力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何改善?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

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比如有的同学说做题一快就忘了审题。我们答题的目的是把我们会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求答题的速度快慢。所以对审题问题要高度重视。告诉自己审题审题再审题。 2、加强大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缺补漏,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翻书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3、计划好复习的步骤,按照步骤一步步将学过的知识作系统的回顾,都有助于在自己的能力和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因此不必紧张焦躁,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弱点在哪里,针对弱点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加以实施,轻松备考,切忌东一头西一头乱撞,顾此失彼,乱了方寸,到头来事倍功半。“为什么”上多下工夫。要特别注意选择题的深度、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多角度、多层次、有跨度的问法,千万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那样会耗费大量时间却不得要领。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正文第一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 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等,题型符合中考的命题特点。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中国古代史的上册知识都涉及到了,且试题的综合性强,跨度大,如21的的第1小题,第23大题的 1、2小题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如21考查了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江南经济的开发,秦的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在一个大题突出了对诸多重点知识的考查。22题突出了对丝绸之路的考查,第23题突出对科技文化知识的考查。这些题目都紧扣课标要求,突出重点。三道大题最后一问都为开放性题目,问题由易到难,突出层次性。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图片材料

运用较多,但图片材料全部选自课本,两段文字材料选自课外材料。结合现实热点材料来考查学生历史知识。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是题量有点大,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有点仓促。 二、学生做题情况分析 1、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1小题第 1、2问,学生失分较严重,失就失在不能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平时对知识死记硬背,针对题型的变化无从下手。没有掌握解答材料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这就是平时对课本历史图片学习忽视造成的。再加上平时这类题训练较少。造成明明答案很简单的题学生却硬是不会做。原因还是对这类题型很陌生。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开放性题目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同时这类题目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这类题目学生的答案呈两极分化,有答得非常精彩的。也有答不到点子上的,或是直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