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山西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山西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年度进展报告

团队编号: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学科领域: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填报日期:年月日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6年制

基本信息

团队名称立项年份

依托单位主管部门

团队类型□领军团队□重点团队□培育团队□区域团队

研究方向

(1)(2)

(3)(4)

依托平台

基地

名称批准部门批准日期负责人

团队带头人

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学历/学位职称/职务

从事专业工作单位

人才称号

组成序

姓名

所在单位

出生

年月

学历/

学位

职称/

职务

研究方向

核心成员1 2 3 4

其他成员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年度建设进展情况综述

本年度团队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情况;梯队建设与人才培养情况;对外合作与机制建设情况;科研条件与平台建设情况;计划进度与支持保障情况等。重点突出本年度团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贡献。

一、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

本年度团队承担科研项目/课题情况及取得的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情况,申请和授权专利情况,论文、论著发表情况,成果获奖情况,制定国际、国内标准情况;成果转化与推广情况,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情况。

科研工作基本数据

表1-1:本年度团队承担项目情况(单位:项、万元)

总数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横向协作自主选题主持

参与

经费

表1-2:本年度团队承担国家级项目情况(单位:项、万元)

总数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重大

专项

973

计划

863

计划

科技支

撑计划

国际

合作

政策引导

类计划

其他

主持

参与

经费

注:政策引导类计划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新产品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

表1-3:本年度团队承担省级项目情况(单位:项、万元)

总数基础研

究计划

重大

专项

科技攻

关计划

科技成果

推广计划

国际科技

合作计划

创新团队

建设计划

条件平台

建设计划

其他

主持

参与

经费

注: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包括火炬项目、星火项目、科技惠民项目、“首台套”新产品项目、中小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专利推广实施资助项目等。

表1-4:本年度团队授权/申请的专利情况(单位:项)

授权专利

其中:

申请专利

其中:

发明专利国际专利发明专利国际专利

表1-5:本年度团队发表论文、著作情况(单位:篇、部)

发表论文(篇)

其中:国际三大检索

出版著作(部)SCI EI ISTP

表1-6:本年度团队成果获奖情况(单位:项)

成果获奖总数

国家级奖

省部级奖地市级奖技术

发明奖

自然

科学奖

科技

进步奖

合计

其中: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表1-7:本年度团队制定标准情况(单位:项)

制定标准(项)其中: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表1-8:本年度团队成果转化与推广情况(单位:项,个,台/套)

成果转化成果推广

总数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总数推广新技术

(新工艺)

推广

新产品

推广

新设备

表1-9:本年度团队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情况(单位:万元)

总收入产品收入技术性收入其他收入

注:产品收入—指实验室通过销售定型、批量产品,中试产品取得的收入。

技术性收入—指由实验室技术开发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技术咨询收入及服务收入、学术活动和科普活动收入等组成。

表1-10:本年度团队成果转化社会效益情况(单位:万元、个)

总收入转化应用到几个单位

二、梯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创新团队梯队的基本情况;本年度引进和培养的优秀人才介绍(以固定人员为主);创新团队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措施与取得的成绩。

人才队伍基本数据

表2-1:团队人才队伍与建设情况(单位:人)

总数入选人才计划入选创新团队计划说明国家级

省级

其他

注:说明中填写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计划或团队计划的具体名称及数量。

表2-2:本年度团队人才培养情况(单位:人)

培养研究生总人数出国学习培训人数

其中:硕士其中:访问学者

博士攻读专业学位

博士后其他

表2-3:本年度团队人才引进情况(单位:人)

总数全职引进兼职引进说明国内

国外

注:说明中填写入引进人才的具体人才称号及数量。

表2-4:团队成员在国内外学术组织任职情况(单位:人)

国内学术组织任职人数国外学术组织

任职人数

国内期刊杂志

任职人数

国外期刊杂志

任职人数

总数

本年度新增

三、对外合作与机制建设

本年度产学研用合作交流与对外开展科技服务情况;国际合作交流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主办、承办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情况,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的情况;日常运行管理情况;出台的规章制度及有关政策措施等。

合作交流基本数据

表3-1:本年度团队产学研用与国内外合作交流情况(单位:家)

合作单位性质合作单位

个数

不同合作方式的单位个数

联合研发委托研发咨询服务其他

国内机构

高校科研机构

企业

国外机构

高校科研机构

企业

表3-2:本年度团队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单位:次)

国内学术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主办

承办

特邀报告

四、科研条件与平台建设

本年度团队仪器设备购置、研制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科研平台与基地建设情况;团队建设与运行经费筹集情况。

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基本数据

表4-1:本年度团队新增场所和科研设备情况(单位:M2、台/套、万元)场所建设新增科研设备

新增面积配套设施

建设投入

总额总数进口国产自制

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

表4-2:本年度团队科研平台与基地建设情况(单位:个)

新建平台个数新建基地个数

表4-3:本年度团队建设与运行经费筹集情况(单位:万元)

投资总额依托单位主管部门科技厅团队自筹社会投资其他投资额

注:不包含科研项目经费

五、计划进度与支持保障

建设计划任务按进度完成情况;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在项目经费、政策、条件平台等方面的支持情况;依托单位配套经费落实情况;省科技厅支持经费使用情况。

六、创新团队大事记

本年度对团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国家及省部级领导人视察团队的活动;国内外相关行业对团队的重要评价;其他与团队相关的重大事项等;上述内容均需附相关文字和图片材料。

七、本年度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简介

项目来源、主要承担单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重要意义及应用前景等。

八、本年度取得的代表性科技成果简介

项目来源、研究背景、成果内容、主要创新点、成果水平、应用前景、转化应用情况等。

九、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发展思路与建议

十、依托单位审核意见

依托单位意见:

团队带头人(签字)

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十一、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归口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

附件材料

附件1: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

表1-1:本年度团队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课题情况

序号项目编号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类型类别

项目

负责人

承担单位

本年度经费

(万元)

总经费

(万元)

起止

时间

备注(主持

/参与)

1

2

表1-2:本年度团队承担国际合作项目/课题情况

序号项目/课题名称项目负责人合作国别合作单位本年度经费

(万元)

总经费

(万元)

起止

时间

备注(主持

/参与)

1

2

表1-3:本年度团队承担横向合作项目情况

序号项目/课题合同号项目/课题名称项目负责人委托单位本年度经费

(万元)

总经费

(万元)

起止时间

1

2

18

表1-4:本年度团队授权/申请专利情况

序号专利名称授权/申请专利号授权/申请国家类型完成人员授权/申请日期1

2

表1-5:本年度团队新药证书、生产批件或软件登记情况

序号名称编号国家类型完成人员完成单位

1

2

表1-6:本年度团队发表论文/论著情况

序号论文/论著名称作者收录类别刊物/出版社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1

2

19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策划任务书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编号: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打算任务书

团队研究方向: 示范建设(□理工科□文科)团队建设类不: 重点建设(□理工科□文科)研究起止时刻: 团队负责人: 团队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学科建设办公室制表 填写讲明及要求

一、填写本表前,请认真学习《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实事求是地填写相关内容。 二、各团队要依照学校批准建设类型、资助额度及目标责任情况进一步调整、细化建设目标的年度任务,科学制定团队的培养打算和措施等。 三、第二项“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须与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 四、本表用A4复印纸打印,样表请从学科建设办公室网页下载。 五、本表栏目内容较多,样表框格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六、本项目建设打算任务书一式3份,电子版一份,经审核无误后报送学科办。 七、其它未尽事宜请电话咨询。办公电话:3092

一、团队差不多情况 二、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依照拟定的团队研究方向,结合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讲明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技术创新和研究思路,拟定研究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三、团队建设任务及目标 3.1 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 (总体目标:通过建设,使团队主导研究方向在所属研究领域达到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团队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学历学位提高)、学科建设和服务地点经济社会进展等方面的任务、措施及预期成果。) 3.2 团队科研工作建设目标 依照《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的

要求,团队在建设周期内须完成如下科研任务。(原则上要求第一年完成总目标任务的30%,第二年30%,第三年40%) 注:以上建设目标中涉及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学术论文、国家发明专利等均指第一署名单位为我校、第一署名人为团队成员,同时与团队研究方向一致的内容。 四、团队建设总经费及2010年经费使用打算(单位:万元)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如果建设一个科研团队的话应该怎么筹备呢?以下是本人收集的相关资料,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一“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

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2、确定研究方向 参考学校历年来的课题研究内容,结合近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实际情况,暂将研究方向确定为以下三大类:有关学校新办学思路方向的研究。 原有的有特色课题继续深化研究。 体现教师个人特色的课题研究。 3、明确相关职责 团队职责: 教科研团队要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做到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学年末要认真总结。 教科研团队每月至少活动一次,活动内容要遵循理论学

科技创新团队申请书

附件1: 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 申请书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牵头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制 2011年5月

填写说明及要求 一、填写前请仔细阅读申报通知。 二、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本申请书电子文档请登陆宁波市科技局门户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1116850.html,)下载。 四、该材料评审结束后,不作退还处理。 五、本申请书封面请用180克白卡纸印制,内芯请用70克 复印纸印制,采用胶装装订。

承诺书 经核实,本表中所填数据准确,情况介绍与实际情况相符。本人及单位对所填的数据和情况介绍的真实性负责。 牵头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团队带头人(签字): 年月日 牵头单位(盖章) 年月日

一、项目情况 创新方向名称 所在 创新 平台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等】 总计总人 数 40岁以 下人数 高级职称 人数 中级 职称 人数 初级 职称 人数 博士 生人 数 硕士 生人 数 团队带头人姓名性别民族 出生 日期 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行政 职务 人才类别 学位授予国 或地区及学校联系 电话 传真手机 所在工作单位 (院、系、所、 实验室、中心) 电子 邮箱通信 地址 邮编

其他核心成员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技术 资格/ 学位 研究 方向 在团 队中 的 作用 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二、其他成员 其他成员 姓名性别 出生年 月 技术职 称 /学位 研究方 向 在团队 中 的作用 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成员简介 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是指在立项、论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设备组合、项目理解及抽象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与前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附(一):基本条件: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学校教学骨干;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历,或论文获市一等奖以上。 附(二):申报表 2、确定研究方向

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申报书

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申报 书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附件 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申报书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专业领域: 申报企业: 推荐单位: 填报日期: 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工作办公室制 2017年度

填写须知 一、本申报书为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申报之用。由团队带头人签署承诺、企业填写申报意见、市州科技部门填写初审意见、市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填写推荐意见并盖章方生效。 二、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内容及其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不得报送绝密材料。 三、“团队名称”要体现企业名称、创新领域等(如湖南格林新材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格林”是指企业名称,“新材料”是指创新领域)。 四、为便于组织评审,申报书封面“专业领域”请从“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中选择填写。 五、表中栏目没有内容一律填“无”。 六、本申报书所附的相关证明材料由申报单位对原件进行审核,签署“原件已审核”意见并盖章确认。证明材料的项目证明、获奖证书、论文着作、专利证书等按表中填写顺序编号附复印件;着作、论文、译文将刊物封面、目录及发表论着的首页按表中填写顺序编号附复印件。 七、本申报书采用WORD文档格式按A4纸规格双面打印,并按顺序用胶固定装订成册,并盖骑缝章。 八、本申报书上报时一式3份,所有材料不作退还处理。

一、基本信息(一)企业信息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1)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和支持我校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凝聚并稳定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培养和扶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构建目标一致、团结协作的创新团队,提升我校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培植自治区创新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的后备力量,争取部分团队跻身于全国同类研究先进水平,能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保证我校科学研究持续稳定地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团队是以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优秀研究群体。创新团队遴选实行公开选拔,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目标考核,合同管理。 第三条创新团队建设遵循“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主要资助具有优势与特色的开创性与探索性研究;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重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前沿研究以及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研究。 第二章条件 第四条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一般应为8人以上),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一致稳定的研究方向;必须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行业和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主要骨干成员应具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

2、创新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及年龄结构。主要由本校人员组成,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联合申报,成员应有3~5人为40岁以下的青年研究骨干。团队中博士学位(含本校在职在读博士)和高级职称人员应占一定比例。能够为今后3到5年内取得重大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团队首席专家和成员只能参加一个创新团队。 3、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必须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影响。首席专家应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团队中能发挥较强的凝聚作用;同时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性学术思想;应具有正高职称或博士学位,近三年至少主持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以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在校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8个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资助的研究工作。 4、创新团队研究方向是集中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并具有明显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近三年至少应承担或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优势。团队核心成员应承担过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团队在近三年内实际到位研究经费,自然科学类不少于30万元,人文社科类不少于15万元。 5、创新团队在近三年内取得过标志性研究成果,或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或有一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或国家发明专利。 6、创新团队原则上以校内的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科技创新平台及重点学科为依托,具有相对完备的研究条件支撑。 第三章推荐、评审与批准 第五条创新团队以项目形式申报,采取团队申报、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审批的方式产生。每两年评选一次,具体申报时间,以发布的通知为准。 第六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研究群体,填写《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申请书》,经学院(部)审定同意后,报学校科技处。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 负责人简介 徐维祥 :1963年3月生,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健行学院院长。 目前聘任岗位:校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负责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方向负责人。 人才培养背景:151人才工程。 团队简介 创新团队以“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联动发展”作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展开轴线,利用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浙江、江苏、广东三省集群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有利条件,研究产业集群生存基础、演进模式和基于产业集群、产业组织的区域互动发展模式,期望对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本创新团队有以下特点:(1)科研合作密切型创新团队本创新团队是在长期、密切的科研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实质性研究GROUP;团队成员至少参加过2次以上的合作科研项目。(2)高学力人才密集型创新团队创新团队9位成员中有8人拥有博士学位,1人为在读博士。(3)学术梯队层次结构合理型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由3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3位讲师组成,形成合理的方向、层次、年龄梯队。 研究方向及目标 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是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团队研究密切关注和追踪国际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依托浙江省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有利条件,围绕产业集

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1、研究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对区域乃至全国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指导; 2、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从产业集群健康培育的视角,寻求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有效路径,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3、研究产业集群创新与产业优化组织,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体系、促进产业优化优化组织,从而提高产业组织能力和企业整体生产率。 通过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相结合,使本团队的理论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开发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建设目标 以学科动态为导向、队伍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支撑、研究开发为目的,使团队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更为合理的方向、层次、年龄梯队;加强跨学科交流,研究项目向高(国家级)、大(大型、重点)、新(新理论、新方法)发展,在主要研究方向上有重大进展和创新,在国际国内知名杂志上发表高档次的学术论文,出版高水平的专著。建设好产业经济学硕士点,为成功申报经济学博士点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决策咨询和国际合作交流,为浙江经济发展,尤其是为新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创新与决策支持,使本团队成为服务于我省经济建设,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产业优化组织,提升我省整体竞争力水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活动简报 2007年9月22号晚上,在朝晖校区A区318教室召开了团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研讨会。会议由团队主要成员之一:郑胜华副教授作主要汇报人,主题为杭州市休闲产业链整合研究。会上先由郑胜华副教授作了主体汇报,然后根据汇报

关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构想

关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构想 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团队这一组织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对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科技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地创新、发展,不仅需要杰出的拔尖人才,而且还需要由拔尖人才主导的优秀的人才群体.这是现代科技发展趋向综合化和整体化的需要,也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凝练学科方向,是我校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研成果是学校、教师学术水平和价值的主要标志,良好的科研习惯、浓厚的科研氛围是学校层次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学校新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面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让科研工作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凝练学科方向服务,是我校学科建设工作和科研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学科优势明显、科研队伍较完整的重要学科或科研领域、科研机构建设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能够在我校前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凝聚科研力量,促使我校部分教授、博士及时调整相对老化的研究方向,实现学科交叉、文理交叉及相近学科的优势互补,将在短期内实现科技工作与优势学科方向的跨越式发展. 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为主体,围绕国家和省、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和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需要,在学校新的发展形势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整合科技资源配置、培育团队精神、凝聚优秀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产生原创性具有推广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一、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涵 1.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基本概念 关于科技创新团队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从狭义上界定,科技创新团队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或学术部门根据科技项目研制的需要,组织起来的科技单元;从广义上说,由学术带头人带领下的群体组成的科研单元,如课题组、研究组、项目(如863、973)组等都可以算作是科技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承担国家、省部、市级和企业等各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促进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如硕士点和博士点的申报与建设、发展;培养具有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创新人才群体的学术梯队. 2.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 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或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结构研究

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结构研究 【摘要】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结构由角色结构、素质结构、关系结构三个主要维度组成。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对团队成员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然后将其的三个主要维度细分为数量不等的细分维度并提炼出各细分维度的衡量指标,最后阐述了依据Delphi技术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期望通过构建成员结构评价体系为团队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结构评价 团队是由为数不多的有互补技能的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群体。团队具有高倍能放机制,通过增强协作程度,团队能产生很强的核心能力。分工合作是团队工作的基本原理,团队的成员结构会影响到团队的绩效表现。有机的结构对创新有积极的影响,它能提高团队的灵活性、适应性以及跨越职能工作的能力,从而使团队更容易创新。随着科技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技化,科技人才的创造性活动必须按一定规则结合成适当的群体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增大集体的效能,才能发挥出巨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构成状况与团队的绩效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将以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多维度的深入分析。 一、关于团队成员结构的研究综述 团队成员结构亦即团队成员的特征总和。英国组织行为学家贝尔宾认为“团队的功能取决于团队成员的各种相关力量以及按照各种力量进行调整的程度”。他于1981年提出了团队角色模型,将团队成员划分为九种不同的角色。团队角色理论认为一个成熟的团队是在团队角色不断磨合、冲突、适应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否形成有效的团队关键在于成员能否有效地扮演自己的团队角色。库恩提出了团队能力角色并结合美耶—布格类型指标指出了构建角色均衡团队的方法。国内学者也分别对成员结构的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管迪研究了团队成员异质性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张立平提出了团队成员学缘结构的定量评价方法;邵俊提出了构建角色均衡团队的知识共享策略;朱晓琴提出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评价指标体系。由上可知,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团队成员结构的特定方面进行的,而对团队成员结构进行综合研究的少。 在综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科技创新团队是以一定的方式或模式将团队成员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有机结合而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这种系统化整体所展现的结构形式即为科技创新团队结构。依据创新团队结构结合方式、模式的不同将创新团队成员结构划分为角色结构、素质结构和关系结构三个维度。 二、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结构的三维分析 1、素质结构

兵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申请书

兵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申请书 (创新类型) 兵团科技局 团队名称 : 团队带头人 : 申报单位(盖章) : 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 : 申报日期 :

二○一○年制

基本信息表

正文 一、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简述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等,1000字以内。 二、主要学术技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 着重阐述近三年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阐明上述成果在国内外同行、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阐明上述成果对于发展兵团高新产业、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的贡献,2000字以内。 三、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及兵团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以及所获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等,500字以内。 四、核心成员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1000字以内。 五、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论著、授权专利、专有技术、专有重大产品和获奖目录) 按年份顺序由近及远排列。每一项按以下方式排列: 论文:作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题目、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卷(期)、页、引用次数;不超过10篇;

专著:著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书名、出版社、引用次数;不超过3部; 授权专利: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专利名称、授权专利号、授权国家或地区、转让情况;不超过3项; 专有技术、专有重大产品: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成果登记号、技术转让情况,经济社会效益情况;不超过3项; 获奖: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名单(按顺序全部列出);不超过5项。 六、经费投向 说明科研经费的主要投向。 七、建设实施方案 1.今后三年主攻方向(1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主攻方向与发展兵团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产业之间的关系。 2.主要研发项目计划(1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今后三年内拟开展的创新项目群,应注重计划的系统性,阐明子项目与整体项目之间的关系。 3.人才培养计划(1000字以内) 分带头人、核心成员、其他成员三个层次进行阐述,重点阐明对中青年成员的培养计划。 4.各合作方的协作计划(1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今后三年内,在开展上述计划时各方拟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科研创新团队实施办法讲解

***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草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拔尖科研创新人才,打造优秀科研创新群体,推动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创新团队是以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优秀研究群体。 第三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或横向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立项方面取得新突破。 2.争取在国家级、省部级等有显示度的重大科研成果奖励上获得更大突破。 3.争取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产出上取得新突破。 4.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推动其进入国家级和省部级层次的优秀人才或团队支持计划行列。 5.推动科研基地建设,与科研基地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为基地建设提供科研支撑。 6.打造学术梯队,凝炼学科特色方向,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第四条学校重点促进和支持省部级、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鼓励各学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院士工作站、特聘教授工作室、校级专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和建设,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团队体系。鼓励跨学科组建科研创新团队。

第五条学校设立科研创新团队专项资金,拟用3年时间资助建设15个左右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每个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周期为三年,原则上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各层次科研创新团队申报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以河南省、教育部等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应管理办法为准。 2.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研究方向: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必须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2)团队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必须具有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近五年主持过单项到账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或主持的课题到账科研经费年均50万元以上;同时,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二等奖及以上1项(国家级奖励和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奖项,单位和个人排名前五)。 社科类的创新团队标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或以上项目; (3)科研支撑条件:科研创新团队必须以校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或校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基地、研究中心)、或博士学位授权点为依托,具有相对完备的研究条件支撑。 (4)学术梯队:科研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群体,团队成员应在学术带头人主持研究的课题中作为主研人员(排名前10),承担过具体研究内容(不包括近2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一般由10-15人构成,骨干成员以50岁以下的中青年博士教授不少于1人和40岁以下博士副教授不少于3人组成,具有合理的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校级创新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交叉。

团队建设方案3篇

团队建设方案3篇 团队建设方案(一) 一、明确科技创新团队定义 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 二、创新团队的特点 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必然要有一个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必须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学科透视与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发挥较强的凝聚和领衔作用,并已经取得优秀业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有明确稳定的研究目标团队。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等。 有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已经或能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学术成就。

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内部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甚至包括个性结构,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 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团队内部具有和谐的氛围,能够进行知识交流和有效沟通,同时团队成员具有以淡泊个人名利为主的协作精神。 宁波市20**年开始开展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目前,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创新团队和第二层次创新团队。从今年评审情况看,第一层次主要是高校研究单位。 “十二五”期间,我市力争培育建设30个左右创新人才集聚,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综合性科技攻关、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发战略性产品、培养中青年创新人才能力,并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三、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1、依托单位(申报单位) 从重点企业中遴选(重点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及省、宁波市及本市工程技术中心中培育);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依托企业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能提供持续的经费保障、。 2、团队组成 创新团队人员:首席专家(或带头人)、核心人员、其它人员,创新团队规模:创新团队应具备合理的人才规模和结构。从事研究开

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山西省科技厅

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团队的人才集聚效应和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省科技厅决定实施“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根据国家有关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创新团队是指围绕共同的科研目标和方向,由团队带头人和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组成,在长期持续合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群体。 第三条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重点支持以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为依托,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在重点学科领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发展领域和方向,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科技创新群体。 第四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宗旨是:引深产学研用合作、

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科技创新机制。 第五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原则是:目标导向、统筹规划、动态管理、协同推进。按团队水平和建设层次,创新团队分为“山西省科技创新领军团队”(以下简称领军团队)、“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以下简称重点团队)、“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以下简称培育团队)和“山西省科技创新区域团队”(以下简称区域团队)四种类型。 第六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目标是: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持续创新能力强、团队带动效应突出、在省内外相关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创新团队,凝聚带动一批覆盖全省重点血块科领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打造形成一批产学研用相互协同、技术与人才等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研发取得一批对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和综改试验区建设具有显著支撑引领作用的标志性自主创新成果。 第二章范围与条件 第七条创新团队主体依托单位应在我省地域范围内,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鼓

xxxx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xxxx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新一轮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根据国家、辽宁省、大连市有关科技政策,参照《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教技[2013]3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现状等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推进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周期 团队建设周期:三年(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三、组建条件 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团队负责人需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团队考核成员需在组建团队前三年内的年度科研量化考核合格。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团队考核人数为

最少3人),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合理,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4.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点学科、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5.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各类团队的经费条件为:理工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10万元(含)以上;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其中外语、思政、体育类团队人均3万元(含)以上;艺术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 四、申报和审批程序 1.学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工作。由拟组建团队负责人向所在学院递交《团队组建申请书》,学院审核并择优推荐上报,每人只能加入一个团队。 2.科学技术处(产业办)进行资格初审,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需要邀请校外专家)评审,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如无异议,公布获批组建团队名单,并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 3.我校首轮科研创新团队考核合格的负责人可自动入围组建第二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2XX1年9月4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管理,促进创新团队规范化建设,激励创新、鞭策后进,提高科技创新团队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根据《自治区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创新团队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指标对创新团队进行的评判,是科技创新团队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和掌握创新团队的建设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评促建,更好发挥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创新团队每3年为一个评价周期,评价结果使用于创新团队动态管理和支持建设中。 第三条评价工作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 第四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遵循适用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法规; (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申请书; (三)科技创新团队自评估报告; (四)实地考察结果;

(五)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评价内容和方式 第六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团队建设方向、团队主要骨干成员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成果、人才培养、创新环境建设、经济社会效益等。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创新团队行业及专业类别的不同,评价的侧重点有所区别。 (一)对应用基础研究类型创新团队以鼓励科学探索和原始创新为导向,重点从项目的创新性、研究价值、应用前景等方面做出评价,不刻意追求项目的近期效益。 (二)对技术开发类型创新团队以推动技术进步、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为评价重点。 第七条评价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直接组织评价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评价的方式进行。 第三章评价程序 第八条由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被评价的科技创新团队按要求提交自评估报告,对团队自身3年来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给出自评价意见。 第九条组织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审阅科技创新团队自评估报告,参阅创新团队建设申请书,结合对团队所在依托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结果,按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给出评价意见。 第十条汇总、整理评价意见,形成《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 (格式) 团队名称: 所属领域: 依托单位: 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填报时间:年月日 兰州大学科学技术处 二〇〇九年制

内容提纲 一、团队情况简介 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队伍结构和人才情况,现有科研条件(仪器设备、科研用房、配套设施)情况等。 二、五年工作规划 1.战略目标,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创新思路 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尤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凝炼团队中长期战略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方向。在此基础上,确立近期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目标。 2.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团队规模和队伍结构的发展计划(包括对于团队结构调整和相关资源整合的考虑),研究组的设置,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的计划及相关措施等。 3.实验平台建设 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建设的五年规划,并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年度分解计划;大型仪器设备同时应提出共享使用机制。

4.日常运行与对外开放 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人员聘任、流动、考评和激励制度;开放课题管理制度等。加强与国内其它优势研究单位、重点实验室的交流合作,及与产业界合作的措施。 三、项目执行期工作计划 1.研究方向创新项目的部署。包括项目名称、负责人和研究队伍、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经费预算等。 2.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验室结构调整、相关资源整合计划,研究单元(组)的设置、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计划。 3.开放课题的设置。包括课题名称、负责人和研究队伍、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经费预算等。 4.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水电气燃料、房租、学术委员会议、公共仪器设备维护、公共试剂和耗材、无工资性收入的临时人员聘用、组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设施对外共享等开支的预算。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计划。 四、依托单位意见(请填写具体意见) 五、专家论证意见(空)

大连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大连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大工大校发〔2014〕17号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新一轮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根据国家、辽宁省、大连市有关科技政策,参照《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教技[2013]3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现状等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推进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周期 团队建设周期:三年(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三、组建条件 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团队负责人需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团队考核成员需在组建团队前三年内的年度科研量化考核合格。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团队考核人数为最少3人),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合理,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4.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点学科、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5.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各类团队的经费条件为:理工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10万元(含)以上;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其中外语、思政、体育类团队人均3万元(含)以上;艺术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 四、申报和审批程序 1.学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工作。由拟组建团队负责人向所在学院递交《团队组建申请书》,学院审核并择优推荐上报,每人只能加入一个团队。 2.科学技术处(产业办)进行资格初审,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需要邀请校外专家)评审,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如无异议,公布获批组建团队名单,并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

创新团队管理办法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团队的人才集聚效应和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根据国家有关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创新团队是指围绕共同的科研目标和方向,由团队带头人和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组成,在长期持续合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群体。 第三条科技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重点支持以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为依托,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在重点学科领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发展领域和方向,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科技创新群体。 第四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以引深产学研用合作、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为宗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科技创新机制。

第五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原则是,目标导向、统筹规划、动态管理、滚动支持。 按团队水平和建设层次,创新团队分为“科技创新领军团队”(以下简称领军团队)、“科技创新重点团队”(以下简称重点团队)、“科技创新培育团队”(以下简称培育团队)和“科技创新区域团队”(以下简称区域团队)。 第六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努力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持续创新能力强、团队带动效应突出、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创新团队,凝聚带动一批覆盖全省重点学科领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打造形成一批产学研用相互协同、技术与人才等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研发取得一批对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和综改试验区建设具有显著支撑引领作用的标志性自主创新成果。 第二章范围与条件 第七条创新团队主体依托单位应为我省行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鼓励并优先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跨单位联合、产学研协同、多学科融合所形成的创新团队。 第八条创新团队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团队应有稳定且特色鲜明、符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未来发展需求的研发领域与方向。优先支持围绕高端装备、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基础前沿研究、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