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分析和对策
RCEP 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RCEP 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一个由15个亚太地区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协定。
它涵盖了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的东亚、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对中国农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RCEP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RCEP 对中国农业的影响1. 市场准入机会增加:RCEP的签署将促使成员国间关税的逐步取消,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使中国农产品在亚太地区市场上的市场准入机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2. 农产品竞争加剧:RCEP涵盖了大量农业强国,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质的农产品。
与它们的竞争将使中国农业面临更大压力。
3. 跨境投资增多:通过RCEP,农业领域的跨境投资将得到进一步的促进。
这将导致中国农业市场上出现更多的外资,带来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二、应对策略1.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发展高效农业技术,提升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以抵御来自其他成员国的竞争。
2. 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与RCEP成员国开展更多的农业合作项目,借鉴其他成员国的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学习和合作,可以提升中国农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保障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的信任度。
4. 拓展多元市场:除了加强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合作外,还要积极开拓其他国际市场。
通过拓展多元化的市场渠道,可以减轻对RCEP 市场的依赖,降低对其他成员国的冲击。
5. 增加农业支持政策:在面对来自RCEP成员国的竞争时,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减免农产品进出口关税、提供农业补贴等方式,为中国农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现状_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_刘咏红

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9月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刘咏红1,黄友洪1,2(1.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2.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文章论述了农产品加工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地位,对我国农产品加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现状;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F3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5-0102-03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 ChinaLIUYong-hong1,HUANGYou-hong1,2(1.HunanAgriculturalProductProcessingInstitute,Changsha,Hunan410125,China;2.EconomicCollege,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128,China)Abs tr act:Thispaperexplainsthefunctionsandstatusofagriculturalproductsprocessingtoth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nChina,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existedproblemsofagriculturalproductsprocessinginChina,andproposes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againstthisproblems.Keywords :agriculturalproducts;processingstatus;problems;suggestions企业技术开发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第31卷第25期Vol.31No.252012年9月Sep.2012收稿日期:2012-06-21作者简介:刘咏红(1968—),女,湖南衡阳市人,大学本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科研管理工作。
农业产业安全观下的外资并购风险与法律防范

产业的渗透和参与程度不断加深。跨 国资本对于发 重视跨国并购可能造成的产业安全问题 。
展 中国家 的农 业 、 品加工 业 和零售 业 、 别是 跨 国 食 特 由于具 备雄 厚 的资本 实 力 与全 球 性 战 略 , 国 跨
进一步拉大广大发展 中国家普遍存在 的地区和城乡 并购政策的明朗化 , 培育 了良好 的市场态势与投资 差距 , 挑战其土地保护与环境保护政策 , 使发展 中国 环境 。这也推动我国对外资的利用从新设企业为主 家粮食生产技术呈依附性发展趋势_ 。 4 ] 可见 , 国际投资的新形势必将使我国的农业产 业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也促使我们应适时扩
1外 资并 购概 述 .
外资并购一般是指外 国企业基于某种 目的, 通
产业危机[ 。其二 , 2 ] 农业产业安全具体表现为农业 过取得国内企业 的全部或部分 的资产或股份 , 国 对 生产不受 外来 资 本控 制 和农 产 品具 有 国际竞 争 内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一定 的或完全 的实际控制的 力嘲。 行为。并购本身是一个价值活动 , 绝非仅产 生消极
第 2 期
谢
狲: 农业 产业安全观下 的外资并购 风险与法律防范
9 9
资约 1 8亿人 民币 , 收购上 海 梅 林 饮 用水 5 股 份 , 将 受 到侵蚀 。 O 农业 领域 的 外 资 并 购 自此 拉 开 序 幕 _ 。20 6 0 4年 到 ] 20 0 5年 , 内大 豆 加 工 业 又 惨 遭 外 资 控 盘 , 国粮 国 跨 商 在食用 油 加 工 和销 售 领 域 形 成 垄 断 态 势 。其 后 , 这 种控 制重 要农 产 品 加 工 环 节 的 资本 策 略 , 投 资 被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
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业国际化的发展。
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bstract: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目录一、引言 (1)二、文献综述 (1)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2)(一)跨国并购规模扩大 (2)(二)跨国收购主体多元化 (2)(三)并购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 (3)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3)(一)融资渠道窄 (3)(二)并购之后整合能力较差 (4)(三)国内缺乏熟悉跨国并购的咨询服务中介机构 (4)(四)国内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4)(五)对跨国并购缺乏充分论证,对并购对象缺乏深入调查 (4)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 (4)(一)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5)(二)大力开发、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5)(三)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 (5)(四)重视并购后的整合 (5)(五)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内中介服务体系 (6)(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6)结论 (6)参考文献 (7)引言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合称。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我国加入WTO后,与全球经济有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国际贸易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增长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所占进出口贸易的比重随之也有了很大提高,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我国因农业处于薄弱地位而导致农产品贸易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因此,为了积极应对挑战,就要提升国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贸易逆差一、引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业在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力及市场化程度不断得以提高,农产品贸易也在迅速发展。
但是,由于国际市场的发展,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问题也不断出现。
例如:出口结构失衡、逆差不断扩大等,这些问题对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更对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对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还需要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以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能力。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分析1、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机遇随着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贸易关系一直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我国农产品在进出口方面也处于双增长态势。
另外,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如今国外有很多国家升级了农产品消费结构,使我国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具备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些年,国家领导层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并给予农业足够的支持,促使我国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健康,粮食产量年年增长,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各类产品产量在世界上也占据首要位置。
在农业良好发展的势头下,我国能够利用好当前已经升级的世界农产品消费结构,实现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更好、更稳定发展。
2、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挑战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增加了世界经济关系的复杂程度,一方面,区域贸易实现一体化能够创造更多的贸易,但是同时也能够实现贸易转移;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并没有强大的市场势力,同时面临的行业竞争力也比较大。
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农产品出口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首先,贸易壁垒的影响。
许多国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农业产业的利益,这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其中最常见的是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主要表现为高关税,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
非关税壁垒则包括技术壁垒、健康和安全标准、进口配额和配额管理等。
这些壁垒要求我国农产品必须符合对方国家的标准和要求,而这些标准和要求往往相当严格,给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其次,特殊贸易安排的影响。
一些国家或地区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或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等特殊贸易安排,降低了彼此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然而,这些特殊贸易安排可能导致我国农产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例如,中国与韩国签署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导致了韩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而我国的农产品对韩国市场的竞争力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补贴政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许多发达国家对本国农业产业给予了大量的补贴,以提高本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这种补贴政策使得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并且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农产品生产成本高,难以与那些受益于补贴政策的国家竞争。
此外,萨吉条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然而,根据萨吉条约的规定,我国需要将农产品出口配额比例的30%留给发展中国家,这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规模。
虽然这一规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会,但对于出口量大的我国来说,仍然对农产品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外商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方面,可以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资源。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和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功,稳定了国内经济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
然而,在中国利用外资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问题分析1. 市场准入限制过多中国在某些领域对外商直接投资设立了市场准入限制,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关键产业的领域。
这一政策制约了外资企业进入市场并发挥更大作用的能力。
需要更加注重优化政策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商投资。
2. 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在中国仍存在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相对普遍的情况。
这非常不利于创新发展和公司技术秘密的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3. 市场竞争不公平中国市场竞争环境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如政府干预、行业巨头等。
这使得外资企业往往面临更大压力和更小机会。
要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制定出台有利于外资企业发展的政策。
4. 行政审批流程复杂在中国投资设立企业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批与许可,流程繁琐且时间长,给外商投资带来了不便。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
三、对策建议1. 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为了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适当放宽涉及国家安全和关键产业的市场准入限制。
同时还可以建立更加开放透明、便利规范、具备稳定性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这将为外商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更加重视其保护。
政府可以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并向外商提供更多保护措施。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对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教育和监管,提高广大民众的知识产权意识。
3. 加强市场监管与公平竞争加强对市场竞争环境的监管,严禁不正当竞争行为。
利用外资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一
三是外商 直接 投资 ( 包括合资经 营、 合作
经营 、 商独 资经营 、 商投 资股份 制 、 外 外
合作开发 等 ) 和外 商其 它投资 ( 包括 补 偿 贸易 、 来料加工等 ) 此类资金 , 。 截止到
2 0 年 底 为 15 8亿 美 元 ( 3 6 1 01 3. 6 1 5 8 2万
出 口增 长 的 主 力 军 之 一 。 20 至 0 4年 月 1 1
配套 7元人 民币 。而农业 投入本来就 不
足, 对外商投资 的配套资金就更加紧张 。
3外 资来 源集 中 , 用方式 少 。 . 利 目前 浙 江 农 产 品利 用 的 外 资 主要 来 源 于香 港、 门、 澳 台湾 、 国、 韩 日本 等 地 区 和 国 家, 尽管来 自欧美等 国家投 资有所增加 , 但相对 于前 面一部分 国家和地 区而言还
的需求 , 生产 出适销对路 、 质量高的产 品,
改善 了出 口商 品的结构 ,扩大 了出 口商 品的数量 。同时还成功地利用 了外商在 国际市场 的营销渠道 ,加快推 动我 国产 品走进 国际市 场的步伐。利用外 资已成 为推动 中 国对 外 贸易事业 的重 要 因素 。 外商投资企业 出 口总额在全 国出 口总额 的比重不 断提高并成为推 动出 口增长 的
与 人 民 币投 入 比为 1: , 投 入 1 元 , 7即 美
府 的优 惠贷款 ) 此类 资金 , 。 截止到 2 0 01
年 底 为 12亿 美 元 ( 6 0 4 6 12 0 5万 美 元 ) 。
进技术 、 备 , 设 以及管理 经验 , 有效 地提 高农产 品的市场 竞争力 ,从 而进一步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宏观经济 —■—_『_ 磊
【摘要】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外企控股比例限制的 逐步取消和外商投资领域的逐步开放,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 了一些新变化,外资大量以并购同内企业的形式进入我国,对 我国农业产业的并购活动日益活跃。本文通过分析外资并购对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进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一些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外资并购 农产品加工业 影响 对策 自2005年以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一直低于 38%且仍在下降中,社科院发布201 1年《社会蓝皮书》指出,预 计中国人均GDP将超过4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这正是食 品消费结构加速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加速上升的阶段。实际 上,2004年以来,消费升级、政策推动、标准重建以及外资涌入、 内资合纵等种种内外因素的叠加使得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传 统的低集中度现状加速改变,行业并购战火不断加剧,中国农 产品加工业正处于春秋战国、群雄并起的时代。 客观地说,外商并购是柄“双刃剑”。就农业领域而言,跨国 公司对国内农业龙头企业的并购活动可能会危及中国农业产 业安全。实际上,在农业内的某些子行业部门已经出现外资占 有多数资产控制权的现象。在大豆产业,外资参股或独资的大 豆加工企业占领国内市场份额的85%。在乳制品业,外资参股 或独资企业已占领了1/3以上市场。在饮料和饮用水上,外资品 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o%以上。外资并购农业产业引发的最大 负面效应就在于外资并购导致外资垄断会削弱我国农业产业 和市场控制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资并购是跨国投资大势所趋。然 而,对意在进行行业控制的恶意并购现象就不得不警惕了。外 资对农业产业的大举并购,控制了农产品原料价格,控制了以 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影响了农业产业安全乃至国家经济 安全。已有研究认为,政府有必要加快制定农业产业安全的防 范政策,谨防国际资本对农业基础产业链及其价格的操控,更 要预防国际资本在高位获利后骤然撤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由 68 《当代经济)2011年4月(上) 此,研究跨国垄断性并购对我围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具有极其 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并购态势 目前进入食品业的外资是看中了中国的巨大市场,而不再 看重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因为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紧密相关、销 售收入轻松突破1万亿的产业只有食品业。 外资选择中国 企业重组的标准
具有高成长性和产品1 f高市场占有1 f利润丰厚1 f行业龙 有较长生命力的企业J 【率的企业J 【 的企业 J 【头企业
图1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标准 由此可见,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中的粮油、饮料、乳品、啤酒 等企业就成为国际企业并购的必然选择。 2004年农产品加工业的并购事件在中国并购市场上颇为 风光,中粮集团董事长周明臣在2004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中名 列第六位,美国AB集团、南非SAB集团争购哈尔滨啤酒和日 本朝日啤酒及伊藤忠商社入股康师傅两个案例跻身2004年中 国十大并购事件,成为除零售、金融外2004年中国并购业的关 注焦点。2005年,统一联手RichKeenl0亿元收购完达山50% 股份,华联与联华两大超市合二为一等并购案例也在业界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 纵观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的并购案例,可看出如下发展特 征,并彰显未来发展态势。 1、并购渐渐出现产业整合特征。产业并购的纵向联合以求 在世界范围内控制资源、网络及提升产业链条的整体价值,横 向联合迎接全球化竞争。农产品加工业的低风险l生只有在行业 龙头身上才能充分体现,这使得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 食品子行业的并购突出发生在一些产品同质性较强、市场集中 度由低向高过渡、易于进行工业化加工(易复制)的领域,如啤 酒业、乳业等食品子行业。 2、战略性并购日益成为主要推动力。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传 统农产品产业市场和销售渠道,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提高中国 食品加工制造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以此重新配置 资源。通过国际区域分工优势的结合,避开贸易壁垒,扩大海外 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如新中基收购法国普罗旺斯食品 公司,海通集团引入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 3、食品业界的并购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金额过亿元的并购 活动出现频率日增,尤以外资介入的食品并购案为甚,如安海 斯一布希(Anheuser—Busch)以55.8亿港元(合7.17亿美元)的 出价,战胜竞争对手SABMiller,竞购哈尔滨啤酒(Harbin Brewery)。其交易规模巨大,足以震撼2004年食品产业并购界。 亚洲著名饮料企业日本朝日啤酒及国际贸易集团伊藤忠商事 株式会社收购康师傅饮品控股公司(0322.HK)50%的股权,涉及 金额3.848亿美元。外资进入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争夺大陆市 场,不惜重金,交易金额不断放大,体现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关 注程度与投入力度,也成为行业并购的主要力量。 4、生产过剩的行业也可能成为并购的热点。在鼓励外资并 购的政策环境下,一些原来生产过剩的行业也面临外资大规模 并购。通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一些行业出现了市场相 对饱和的状态,这些行业内一些企业由于规模小、设备老化、技 术落后等原因,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迫切需要进行改组、改 造。同时,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合并,实现规模经济性,改变竞争 的不利地位。外资并购可以实现快速进入,在不改变原有市场 结构的前提下有效进入,可以防止中国市场原有厂商实施进入 壁垒行为。因此,生产过剩的产业也可能成为外资并购的热点, 这在啤酒、乳品、肉类加工等行业体现得非常明显。 5、食品类上市公司的并购特点。食品类上市公司以母子公 司或关联企业为对接平台开展相互间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与 股权转让等活动仍较为普遍,不排除有财务性重组行为,但更 多的并购重组行为将立足长远的战略性重组与唇齿相依的资 源共享。食品消费结构、消费习惯与消费层次的变化加速农产 品加工业升级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赢利模式变化,业界并购市场 将服务于产品市场的不断细化、差异化分工和龙头企业的规模 扩张与产业链条建设。 二、外资并购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 1、外资并购对农产品加工业地位的控制。总体来看,我国 三3维.12油%脂 ̄一4% 19福3%蛋 图2 2007--2008年度中国大豆的消耗去向 16% _0 宏观经济 ≯ 0 石 PO O O ●■_ C0NTEM RARYEC N CS 1■■■■■■_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与跨国公司相比,国内农业龙头企业在 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差距还很大,农产品市场的集中度不 高,外商很容易凭其雄厚的实力兼并尚“幼稚”的龙头企业,从 而控制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以大豆压榨行业为例,截至2006 年上半年,我国共有外资压榨企业66家,年压榨能力为3800万 吨,占国内有效压榨能力的56%。这表明,外资在我国大豆压榨 行业已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对现有内资大豆压榨企业造成强大 的竞争压力,还对国内大豆上下游产业,包括国内大豆的生产、 饲养加工及畜牧业的负面影响也将会逐步显现出来。由图2可 见,2007--2008年度我国大豆超过四分之一的消耗由外资企业 益海嘉里集团所控制。 2、外资并购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打压。在资源禀赋稀 缺和市场容量有限的条件下,资源竞争性或消费替代性产品之 间的价格具有明显的传导性,两者同涨同跌。因此,若外商大量 进口某种农产品,通过市场价格传导到其他农产品,从而打压 绝大部分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结果造成农民收入的下降, 不仅违背了政府扶农惠农的政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会 产生负面影响。由图3可看出,2004--2005年随着国际豆价的 下跌,我国大豆价格也由2004年初的4500元/吨跌至2005年 初的2800元/吨。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岛
图3 2004--2005年中国三级大豆均价走势图 3、外资并购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弱化。跨国 公司在并购东道国企业后,通常会“剥离”当地企业的技术资产 和创新活动,并将这些资产和活动转移到国外,从而使当地经 济失去这些资产和活动所创造的收入、溢出和关联。这种现象 在发达国家十分突出。许多农业外资企业并不在华设立研发机 构或研发中心,极少开展研发活动,而且在华外资企业通过加 强股权控制力,很大程度上封堵了外资企业的技术扩散,降低 了先进技术的溢出效应。即使在华设定了研发机构的企业,但 基础性和原创性的研究大都放在其母国进行,只将辅助性和次 要的技术研发放在我国,实现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和控制,不利 于我国农业的技术进步。 4、外资并购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 粮食的重要性非常突出,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并购后的外 资加强对我国农业下游加工业的控制,打压国内农产品的价 格,造成了粮食种植面积的下降。如我国的大豆产业就是主要 由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等四大跨国集团通过并购国 内榨油企业来实现对大豆产业的控制,并大量进口美国高补贴 和南美低成本的大豆。目前,跨国企业除对我国的粮食储运设 施加紧控制以外,正伺机进入粮食加工、饲料加工行业,如果有 较多的粮食加工骨干企业被控制,可能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
《当代经济}2011年4月(上)69 j0 l 宏观经济 ■—_■『_ 搿
不利影响。 . 5、外资并购易垄断、占领农产品市场。外资在并购国内企 业后,大量进口经过补贴的廉价农产品,加工后在国内销售而非 出口,冲击了国内市场。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几年,会出现经济“拉 美化”和产业“空洞化”现象,导致农业产业的畸形发展,甚至会 带来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以啤酒行业为例,自2003年底以来, 外资啤酒公司纷纷以资本渗透的方式向中国啤酒市场发起攻 势。2004年7月9日,世界最大的啤酒酿造商——美国AB公司 获得了哈尔滨啤酒已发行股份99.66%的股权,以50多亿港元 的价格,如愿地把我国的第四大啤酒企业——哈尔滨啤酒揽入 麾下。目前AB公司部分持股企业包括百威、青岛、哈啤和金星, AB公司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中国啤酒市场的价 格。因而外资掌握了定价权也就掌握了超额的垄断利润。 三、外资并购对农产品产业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对措施 1、细化和完善外商投资农业指导目录。在《外商投资产业 指导目录》中,我国虽然规定了禁止外商设立独资企业和外商 控股的产业内容,但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根据我国农产品加工 业的发展要求和外商投资特点,要适时修改《外商投资产业指 导目录》,确定外商投资农业产业的开放重点和秩序,进一步细 化农业类鼓励、禁止和限制的产业指导目录。对于粮食等关系 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农业领域,如水稻、玉米、大豆、肉 制品的重点加工行业,应有禁止或限制的明确规定和措施。对 于不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项目,应从立项、注册、审批等方 面进行限制和禁止,从而引导外资的投向符合农业产业政策, 保障农业产业安全。 2、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产业竞争政策体系。根据国外经 验,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引导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防 范跨国并购带来的风险。2006年9月开始实施的《关于外国投 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和1 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利用外 资“十一五”规划》,提出将推动外资利用从数量到质量的根本 性改变,是对外资并购行为的进一步规范。2008年8月1日起 施行的反市场垄断的“经济宪法”——《反垄断法》,是完善我国 公平竞争政策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健全我国涉外经济法 规体系,强化涉外法规的执行和对涉外经济活动的引导,依法 加强对外商投资农业企业监督管理;规范国内农业企业及外资 农业企业的市场行为,引导外商投资的健康发展,从而健全我 围农业市场的竞争机制。 3、严格管制外资的非正常并购。与跨国集团相比,我国农 业企业的实力还十分薄弱。如果国家对外资超常规的扩张以及 并购本国农业企业不加以适当引导和限制,则极可能意味着我 国众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农业企业就失去了自主稳 步成长的机会。由此我们可以采取三个应对措施:第一,通过人 大特别提案的方式进行表决来限制外资控制重要农业行业,对 已经被外资全盘控制的行业,政府可从国家战略利益角度进行 行业管制;第二,对新批准建设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必须通过人 大立法来实施行业审查,制定农业产业损害调查制度和保护政 策,防止大豆产业被外资操控的局面在农业其他行业再次上 演;第三,为了公平税负,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应考虑取消外 资在税收方面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可对外资恶意垄断征收垄 7D 《当代经济》2011#-4月(上) 断禾 司税。 4、苦练内功,努力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一是要加强建 设自主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在全球一体化条件下,自主品牌 的成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品牌的 知名度和美誉度。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2009年全球品牌100 强排名,谷歌以价值1000亿美元名列第一,中国仅有5个品牌 入选该榜单。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不够重视,确 实没有一个在全球范围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牌。二是必须要提 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 家”,而创新的主体正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企业,尤其是那些 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0向的龙头企业。中央、地方和企业三方面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将产学研有效联系起来,提高自主创新意 识,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只有规模上来了,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才能增强企业赢利能力, 使之不但不会轻易被跨国公司并购,而且还能与其展开竞争, 打入全球市场,进而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建立健全农业市场风险控制应急机制。一方面应建立对 外资并购农业企业的监管机制。我国应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 避免外资并购对我国农牧业发展造成实质上的影响;建立相应 的监管与审查机制,对外资并购所造成的农业产业安全问题进 行审查,保障我国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国有农业 龙头企业改革的引导,使改革的方向符合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整 体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构建外资并购农业企业的预警系 统,注重对收购公司的尽职调查,谨防恶意收购。此外,还要建 立外资并购我国农业企业的诚信及业绩评估体系。对于评估不 达标的收购公司,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要取消其进行后续并购 我国农业企业的资格。同时,营造并购方互相竞争的局面,导入 相应的竞争机制,使中方在未来的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实现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