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1世纪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前沿发展

浅谈21世纪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前沿发展
浅谈21世纪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前沿发展

浅谈21世纪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前沿发展

1概述

对地观测,即对地球观测(earth observing)。它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空间站对地观测系统(EOS)。对地观测技术是现代遥感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初期刚刚出现的人造地球卫星。当时一般都将它称为地球资源和环境的遥感技术[1]。

现在对地观测新技术主要指-0星通信技术、空间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这些技术的集成将有可能使人类源源不断、快速地获取地球表面随时间变化地几何和物理信息,了解地球上各种现象及其变化,从而指导人类来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资源,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环境,积极地防治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地改善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环境质量,以送劐经济腾飞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的[2]。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地球的环境一直都在不断变化。现在由于人类的破坏,地球正经历着全球性和灾难性的变化:如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酸雨的形成,生物量的减少等。。因此,人类需要不断的探索地球的奥秘和规律r深入地认识和研究地球的各种问题[33;需要把地球信息以多维、多尺度、多时相、多层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卫星的诞生,使遥感对地观测技术为人类掌握地球科学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丽世界范圈内,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地球战略的提出i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同时也为它的发展提供了腾飞的平台和新的生长点。

2“3S'’的集成

我们知道,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和最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所谓“3S”集成是指空间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种对地观测技术及其它相关技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这里所说的集成,是英文Integration的中译文,是指一种有机地结合,在线地连接、实时的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

在这种集成应用中: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包括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地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发现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变化,及时地对GIS进行数据更新;GIS则是对多种来源地时空信息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作为新地集成系统地基础平台,并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

“3S"集成的方式可以在不同技术水平上实现,包括空基“3S'’的集成和地基“3S”的集成。空基“3s’,集成,指用空一地定位模式实现直接对地观测,主要目的是在无地面控制点(或由少量地筒控制点)的情况下,实现航空航天遥感信息的直接jc寸地定位÷侦察、制导、测量等;基“3S”集成,指车载、舰载定位导航和对地面目标的定位、跟踪、测量等实时作业[4]。

“3s”集成除了能提高空间数据狱取和处理的精度、速度和效率外,其优势还表现在其动态性、灵活度和自动化等方面[6]。对地观测的“3S'’集成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是引入专家系统和现代通讯技术12]。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3S”集成及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将太灰拓宽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3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体系。

“数字地球”构想的提出,世界各国都在纷纷构建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并加载各种与自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系统信息。对地观测信息是“数字地球”的核心信息源之一,对地观测技术在“数字地球”中古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Fj。而遥感对地观测体系作为获取全球系统信息的主要数据源,决定了遥感对地观测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时空信息获取手段,将

为数字地球提供全面、持续、动态、综合、多尺度、多方位、高精度的地球信息。

目前,卫星对地观测及复杂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地球系统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卫星航天技术形成的对地观测系统能提供全球性、重复性的连续对地观测数据,使我们能源源不断地快速获取地球随时间变化的几何和物理信息[3]。

展望21世纪的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必须形成天地一体化地快速信息流,才可能满足社会高速信息公路的需求。具体表现在:

(1)航天、航空与地面台站形成多级平台的互联网络系统}

(2)实现海量数据的全数字流程,图像图形的宽带网络传输;

(3)地球各圈层的动态监测,地表植被指数、作物长势、土地覆盖与生态、环境变迁、蔬溱化、城市化过程的动态监测。地壳内部的地磁、地热、地震、地气、地球重力场的异常、外层空间的辐射、磁暴、臭氧变化,都是卫星对地观测的新内容。

这些数据对无线电信号、导航定位、卫星寿命以及国家安全,都有一定的影响,成为新一代环境遥感卫星的生长点【8]。可见,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蓬勃反展,将会为世界经济的复苏、繁荣,为世界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从而能更好的促进“数字地球”和“可持续发展”的和平利用。

4 建天基综合信息网

所谓天基综合信息网,是指不同轨道、不同种类、不同性能的卫星、星座和相应的地面设施通过星地、星问链路构成的天地一体化综合系统。天基综合信息网是未来卫星网络的发展趋势,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闯题[9]。随着丑星数目的增加,信息交换技术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空地链路通过地基网络互联的通信方式不再满足要求,有必要在多颗卫星或星座间建立星间链路(ISL),形成天基综合信息网。

4.1“数字地球尹韵建设需要天基信息网

数字地球就是把地球上每一点的所有信息,依据地理坐标,构造成既有空间维又有时间维的全球信息模型[】?,并将其数字化和虚拟化。美国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主要处于其本国的国家目标和全球战略的需要,无论是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无论是促进当前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还是开拓未来知识经济的新天地,都对以空间信息为核心的“数字地球”有着巨大的需求。

对地观测就是作为构成并支撑数字地球的最关键的技术,它的发展对世界各国数字地球构想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数字地球的实现。首先对卫星遥感和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提出了追切需求o”]。要获取全球资源、环境、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灾害、人口、生态等众多的时空信息,只靠几颗卫星、几种卫星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只靠卫星单独运行和使用也是远远不行的。只有构成天基综合信息网,才能支持数字地球的建造。通过综合信息网络,将地球观测系统所获取盼海、陆、空数据,加以融合、处理和提升i?,从而实现对地球的整体观测,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日益增长的需要。4.2地球的系统观测、研究需要构造天基综合信息网

陆地、海洋、大气以及资源、环境、灾害,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关的、处于动态的现象[i“。为了能快速、准确地了解、利用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对地球进行系统、整体、全面的观测和研究。

天基地球观测系统中的卫星上将装载22种以上的观测仪器,从可见光、紫外、红外到微波,从被动观测到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等主动探测,并实现多种仪器的同时综合观测。可见,只有建造天基综合信息网,才能实现对地球进行整体观测的宗旨.

建造天基综合信息网,通过各种遥感手段的综合,各种轨道、各种传感器的结合,各种功挠卫星.鲍融合,可以在全球尺度上集成、持续地观测地球;实现对影响地球气候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过程的探索性、突破性研究}实现动态、定位、定性、定量的全球资

源与环境监测#实现对地球系统模型进行全球环境、气候预测的集成化,、综合化研究。4.3,中国的天基综合信息网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追臻的目.标,人类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全球的变化及其资源和环境,才能确保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地发展中国家,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太贡献[11]。

未来战争的核心是信息战口引,是科技与综合国力的较量。为了赢得未来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胜利}为了能更好地与国际对地观测领域接轨;为了在未来争夺制天权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我国从现在到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已正式提出建立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的建议,也就是通过发射一系列持续运转的卫星群。实现卫星通讯。数据中继,全球卫星导航定位和多分辨率的光学、红外、高光谱遥感和全天候、全天时的雷达卫星群,来获取国家经济建设j国防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时空信息,并与从航空、地面。舰艇、水下获取的时空信息相融合,与国外的对地观泓体系相互协调与合作,成为信息时代我国舶对地观测系统相互协调与合作,成为信息时代我国的天地趣体化时空信息获取系统,从而为地球空间信息的数据源提供坚实的保证。

5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将与地球掏理。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相结合

遥感对地观测的作用范围是地球外部圈层与地表及浅地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球表层。至于地球深部的物质成分、结构与构造等信息,遥感尚不能获取到。但我们知道许多地表物体和现象的产生与变化,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地球深部物体与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1“。因此遥感技术需要借助于大陆钻探和超深钻探技术、地震技术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去深入地认识、分析和研究。

我们知道,遥感是利用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特性来研究地物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而地球物理是利用地下物体的密度、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来反演地下物体的性质。两者的关系如图l所示。显然,两者的结合,可以利用地球物理的特点来弥补遥感研究地球深部信息的缺陷。

同时,完整的“数字地球”,不仅要对地球表面进行数字化,还要对地球深部进行数字化。这电需要遥感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组成一个从空中到地表,再到地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对地观测系统,使建立起来的数字地球不仅是三维的,而且是透明的.

再者,地物的波谱特征是利用遥感技术来反演和识别地物的物理基础,而地物的波谱特征主要是由地物的化学成分决定的[14],如OH一、c麟~、Fe3+等都由不同的波谱曲线特征。遥感正是基于这种差别来区分不同的化学成分,从而区别不同的地物类型。遥感与地球化学的关系如图2所示。

美国于1999年12月发射了ACRlMSAT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其搭载的MOPI"IT(Mensufe of Pollution in the Troposphere)传感器能直接测量大气中的化学成分,如CO、CHt的含量。同时,美国于2004年1月和4月连续发射了Auva和a也IPSO两颗大气化学卫星,来更好的帮助人类进行大气化学和动力学的研究。2l世纪随着更多地球化学卫星和多功能综合卫星的发射和应用成功,人类将开拓从利,融遥感卫星来确定地球的宏观特征,到利用遥感卫星来确定地球韵微观特征的新时代n4。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

*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有人说, 21世纪是信息科学时代, 也有人说, 新世纪是生命科学时代。但是, 工业要发展, 人民生活要提高, 要建厂房、造住宅, 要挖隧道、架桥梁。因此, 土木工程将继续发展。 那么, 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如何发展? 土木工程在世纪将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促进提高、创新和发展的同时, 它发展2中将保持其自身的特点, 不可能完全偏离已有的方向。因此对中国土木工程发展现状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认识现状, 才有可能预测未来。 * 一、我国土木工程现状 *中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 尤其在改革开放年间, 发展极为迅猛, 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 数量之巨, 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高层建筑 *2、台北101大楼 *被称为“台北新地标”的台北101大楼于1998年1月动工,主体工程于2003年10月完工,高508米。有世界最大且最重的“风阻尼器”:一个悬挂在大楼内部楼顶的重达660吨的铁球,为了在台风到来时保持平衡,还有两台世界最高速的电梯,从一楼到89楼,只要39秒的时间。它保持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电梯的纪录(每小时60.4公里)。 *在世界高楼协会颁发的证书里,台北101大楼拿下了“世界高楼”四项指标中的一项,即“含塔尖最高建筑结构建筑物”(509米)。 *3、环球金融中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是一幢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展览及其他公共设施于一体的大型超高层建筑,位于浦东陆家嘴,与金茂大厦相距仅40米。工程总建筑面积377300平方米,塔楼地上101层,地面以上高度为492米。它拥有世界上最高的观景台、一个五星级豪华旅馆,以及零售空间。同时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也在“世界高楼” 四项指标中的两项,即“不含塔尖顶层顶板高度”(487米)和“最高使用楼层高度”(474米)超越了台北101大厦,获得了世界高楼协会颁发的证书,跃居摩天大楼榜首。 *4、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 *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美芝律,高88层,是当今世界名冠的超级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壮,是马来西亚的骄傲。它曾以451.9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国芝加哥希尔斯大楼保持了22年的最高记录。这个工程于1993年12月27日动工,1996年2月13日正

202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21世纪的科学技术

21世纪的科学技术 单选题: 1. 在上个世纪的前15年完成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理论。 A ?爱因斯坦 B. 牛顿 C 爱迪生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A V 答对 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 D. R 我的答案:B "答对 3. 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其竞争也更加激烈,竞争的焦点是 (分) A. 人才 B. 知识 C 技术 D 制度 我的答案:A V 答对 4. 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分) A. 卫生和教育 B. 知识与技术创新 C. 政治和文化 D. 文化和卫生 (分) (分)

多选题: 1.相对论的意义体现在(分)) A. 对于揭示质量和能量的相互转换规律起了革命性的影响 B. 对于揭示时间、空间的心得概念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C对于揭示压力和浮力的关系起了重大作用 D?对于揭示压力和压强的关系起了重大的影响 2.,始终是信息科技追求的目标。(分)) A.效率 B.安全性 C可靠性 D.智能化 我的答案:CD X答错 判断题: 1?非极端条件下的生命和生态现象研究将可能揭示生命适应逆境、演化自身能力,并可能为发展抗逆农牧产品和人类健康开辟新的途径。(分) 我的答案:错误V答对 2. 在过去的100年中,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利用的能力,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分) 我的答案:正确V答对 3. 计算机向超高速、超高速集成、并行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实现更高效的系统集成。(分) 我的答案:正确V答对 4. 一项科学理论的更新往往引发资源的新发现,引发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日常生活的改变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分) 我的答 案: 正确V答对

多角度对地观测技术

多角度对地观测技术 摘要:伴随着航天技术的巨大进步,空间遥感对地观测获得了飞快的发展。现在可对地球环境进行多角度立体观测和微波遥感全天候监测。预计在今后的15到20年里,将有更多的不同类型的对地观测卫星发射,形成全天候、多角度、高分辨率、高光谱及日覆盖的卫星遥感观测系统,人类将可以实时地开展空间对地观测,进行地球环境的调查、监测与研究工作。本文着重讨论多角度对地探测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与难点、新的研究思路、发展动态分析等,并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该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多角度对地观测技术,立体成像技术,地物识别

Multiple- Angle Earth Observ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Accompany with the greatness advancements of space technology, space remote sensing the earth acquired a rapid development . Now we can observe the earth’s environment in multiple-angle and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round-the-clock monitoring . To estimate in the following 15~20 years , there will launch more kinds of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 forming a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observation system of all-weather , multiple-angle , high resolution , Hyper spectral and Day coverage . The human can carry out Space on earth observation in real time , proceed the work of inquiring , surveying and researching the earth’s environment . This article emphasized the fundamental , key technology , difficult point , Research Ideas and Development dynamic analysis of Multiple- Angle Earth Observation Technology . We prospect this technology acco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 Key words: multiple-angle earth observation technology, stereoscopic imaging technology, ground objects identification

信息技术最前沿的应用

信息技术最前沿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车载雷达、遥感技术、机顶盒、自动化电器、掌上电脑、MP3随身听等,这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之外,目前还有以下几种应用: 一、“舌头驾驶系统”助残障人活动 最近成功地研制出一种使用微小磁铁进行控制的小仪器,这种米粒大小的仪器可以植在人的舌头下,肢体残疾的人士只需要动一下舌头,就能够轻松地驾驭自己的轮椅甚至操作电脑。这套装置将可协助脊椎神经受到重创的严重残疾人,重新过着以往丰富、活跃及独立的生活。 还有霍金的轮椅装置、盖茨的家、电子骨骼服装、GPS、眼睛打字、电子耳、公交卡收费系统、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亚轨道太空飞机“山猫”号、形形色色的“记忆”商品,等等,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二、手机越来越“聪明” 这两年,经过科研人员的“精心调教”,手机正在将“多功能集一身”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令“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1)心脏病人的“求救器”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研究人员日前就为手机增添了一项新功能:为高危心脏病患者发送求救信息。 IBM公司介绍说,新系统的核心是只有一盒口香糖大小的无线电信号转发装置。这一装置采用了可进行短距离、低功率无线通信的“蓝牙技术”,可与便携式心跳监测仪和手机配合使用。当使用者心跳达到“危险”水平时,这套系统能自动拨打一个预设的手机号码,以短信息的方式发出心跳数据。 (2)用手机遥控你的家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下属的移动电话系统公司新近开发出“手机遥控居家系统”。它将为终日忙忙碌碌的上班族解决不少后顾之忧。 利用这种系统,用户离家外出后,可使用手机通过因特网照顾家中的各种事务,如开关窗户和照明灯、监视人员出入等。如出现问题,家中设备会自动通过电子邮件向主人报警。 三、可对话的车

遥感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发展

遥感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分析 摘要: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范畴已经从当初的单一遥感技术发展到今天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与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与应用水平业已成为综合国力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了解掌握遥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应用的发展,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行业前沿,更好的为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找到方向。 关键词:遥感RS 空间信息灾害监测卫星定位 我国经过“八五”,“九五”的攻关研究,RS、GIS和GPS的综合配套发展能力开始形成,为3S走向实用奠定了基础。在应用方面,3S技术已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尤其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和资源调查等方面,为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科学的宏观辅助决策信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技术应用逐步由国家行为向产业行业的转化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对这些新技术的认同和采用,越来越多的部门,已经正在将这些技术摆上部门业务化应用的日程,成为主管部门执法或制定产业政策、规范及行业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之一。 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分辩率互补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辩率、时间分辩率和光谱分辩率的对地观测海量数据。 遥感技术在应用中的发展 一、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宏观信息信息获取上的应用 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国家级资源环境宏观信息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包括以中国1:25万土地利用数据为核心的国家资源环境空间数据库,二个部级服务系统,三个省级示范系统及五个县级服务系统,珠江三角洲地区“4D”(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库DOQ,数字专题地图库DRG和数字专题信息DTI)技术系统以及全国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系统。 以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为核心的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包括30多种主要资源环境要素,且具有统计的数据标准、参数、数据格式与数据精度。该库将每五年实现全面更新,东部主要地区每年更新。两个部级服务系统是面向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开发的。其中农业部以上述本底数据库为基础,针对华北地区有关缺少耕地的农情进行分析,直接支持了农业部的决策工作。国家林业局的系统在本底数据库基础上,直接支持了国家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三个省级示范系统,则是专为江苏、福建和安徽开发的,它们都包括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资源环境专题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库及1:10万(江苏、福建)和1:5万(安徽)土地利用数据库。现三个省级示范系统已经开始为三省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

21世纪的科学技术 考题答案

21世纪的科学技术 1.是李四光先生倡导的理论。(10.0分) A.狭义相对论 B.“陆相成油”理论 C.地质力学 D.原子能理论 我的答案:C√答对 2.是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形成的关键时期。(10.0分) A.22世纪初 B.20世纪初 C.21世纪初 D.19世纪初 我的答案:C√答对 3.在上个世纪的前15年完成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理论。(10.0分) A.爱因斯坦 B.牛顿 C.爱迪生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A√答对 4.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10.0分) A.卫生和教育 B.知识与技术创新 C. 政治和文化 D.文化和卫生 我的答案:B√答对 1.运载工具的现代化带来的变化包括(10.0分)) A.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空观 B.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C.开启了无污染的绿色交通时代 D.奠定了全球化经济的基础 我的答案:AB×答错(ABD) 2.,始终是信息科技追求的目标。(10.0分)) A.效率 B.安全性 C.可靠性 D.智能化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通信工具的发展,把整个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的带动下,21世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材料将成为对人类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最有影响力的技术领域。(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计算机向超高速、超高速集成、并行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实现更高效的系统集成。(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动物基因组图谱项目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迎来了科学技术的新纪元。(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遥感技术综述

遥感技术综述 14空间 摘要:本文主要讲了有关遥感的定义、分类、问题、应用、发展趋势等,并通过总结得出遥感技术必承载着现代人们的智慧,给我们带来更便捷、科学、合理化的世界。遥感技术已揭开了人类从外层空间观测地球的序幕,为人类认识国土、开发资源、监测环境、研究灾害以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遥感,遥感技术,遥感的应用,遥感发展。 1引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上海航天局共同研制的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上装有多通道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和云图转发等有效载荷,可获取有关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和水汽云图;传播发展宽数字图像、低分辨率云图和S波段天气图;获取气象、海洋、水文数据收集平台的观测数据;收集空间环境监测数据。卫星可以对地球近五分之一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因而通过对接收到云图的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制作出各种天气图,把各种观测数据变换成定量的气象数据,分发给天气预报部门和其他用户。在1998年中国的抗洪救灾中,风云二号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提供大量的气象信息,展示了卫星在防灾减灾中有着重要应用前景。 2 RS简介 2.1什么是遥感技术 遥感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然后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与监测的综合性技术。遥感技术从远距离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包括多点位、多谱段、多时段和多高度的遥感影像以及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能提供综合系统性、瞬时或同步性的连续区域性同步信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优越性。【13】2.2遥感发展史 遥感作为一种空间探测技术,至今已经经历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三个阶段。广义的讲,遥感技术是从19世纪初期(1839年)出现摄影开始的。19世纪中叶(1858年),就有人使用气球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1903年飞机问世以后,便开始了可称为航空遥感的第一次试验,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并将航空图像应用于地形和地图制图等方面。可以说这揭开了当今遥感技术的序幕。随着无线电电子技术、光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期,遥感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遥感器从第一代的航空摄影机,第二代的多光谱摄影机、扫描仪,很快发展到第三代固体扫描仪(CCD)。【20】未来遥感技术还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3遥感的分类 为了便于专业人员研究和应用遥感技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遥感作如下分类: 1按搭载传感器的遥感平台分类:①地面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②航空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气球、航模、飞机及其它航空器等; ③航天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等。2按遥感探测的工作方式分类:①主动式遥感,即由传感器主动地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然后接受并记录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②被动式遥感,即传感器不

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前沿专题论文

【摘要】从学科研究思维的发展入手,简单剖析了教育技术研究的演化过程;同时结合当前的技术进步和理论发展,总结了教育技术研究思维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把握教育技术自身进步的内在规律,并为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教育技术;研究思维;发展演化;趋势 教育技术随着它赖以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的发展变化,其学科思维从最初的“媒体-特性-效果”研究开始,已经经历了“媒体-传播-过程”研究、“目标-设计-评价”研究、“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等。综观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过程,并结合其技术和理论基础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今后的教育技术学科研究将会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向: (一)从注重“教”的技术向注重“学”的技术方向发展 AECT关于教育技术的1994 定义已经明确指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对象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这表明教育技术在新定义上更加强调了“学”的技术。西尔斯和里奇(Seels & Richey, 1994)在其著作《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以及在为美国《教育媒体和技术年鉴》提供的有关1994定义制定过程的记录中对为何强调“学”都有明确的说。他们认为将教育技术的重心指向“学”主要有两方面的理由:一是教学技术指向教学产生了语义上的冗余;另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则是合理地强调学习产出而不是教学的中间过程。至于为什么使用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而不是使用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词,这是由于它:

(a)现在在美国使用更为普遍;(b)包含了更多的实践内容;(c)更具体的描述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d)允许在同一个定义语句中同时强调“教”(Instructional)与“学”(Learning)。从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从注重“教”的技术向注重“学”的技术演化始终是领域发展的一个方向。注重“学”的技术并不否认“教”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育技术的全部。正如西尔斯和里奇所解释,1994定义指向“学”是为了强调学习产出和结果;明确学是目的,教是手段。如果手段和方法都没有了,目的又如何达到呢?所以,我们认为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不应过分强调“学”或学生的“自我建构”,而应该平衡发展;否则,不仅将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理解产生歧义,引起广大教师的反感,而且容易将领域的发展引向片面化的歧途。 (二)从单一研究思维主导向多元化、综合性研究思维发展 教育技术范畴涉及到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多个领域,每一领域又都包含许多方面,单纯使用哪一种思维范式开展研究都不可能包容整个学科领域。因此,研究思维的多元化将是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教育技术研究思维的多元化不仅仅是指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同时更包含它所依赖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科学技术与背景学科的发展变化为教育技术研究思维多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常规手段、视听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等在教学过程中各有应用价值,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系统科学以及传播科学等对教育技术都有指导意义;特别是

遥感技术发展前沿

课程论文 题目:遥感技术发展前沿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中国·武汉 二○一二年十二月

遥感技术发展前沿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遥感技术的最新技术和以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遥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1概述 广义上的遥感是指与物体不产生接触的情况下获取物体的有关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测量是遥感领域中研究得最早的技术学科.现代意义上的遥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逐步受到重视和人类社会对环境、资源危机意识的增强,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发展的带动下,遥感技术在多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2中国卫星遥感与定位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范畴已经从当初的单一遥感技术发展到今天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与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与应用水平业已成为综合国力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 2.1中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分辩率互补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辩率、时间分辩率和光谱分辩率的对地观测海量数据。 自70年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并努力创新,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中,给予重点支持,在遥感技术系统,遥感应用系统、GIS等方面均取得突出进展。 2.2 建立了国家级资源环境宏观信息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产生,不同地点、不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模块化和组件化、WEB GIS。WEB GIS的目的是解决分布式G玛之间的联网,实现系统资源的共享。分布式皤是当前的大趋势,主要原因是地学的数据量大,结构复杂,而且还要不断更新,只能是建立不同专业、不同地点的分布式GIS才是最佳方案。

21世纪的科学技术(2020)

21世纪的科学技术(2020) 卷1 1.“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10.0分)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2.1901年,德国科学家W.C.伦琴因发现射线,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10.0分) A.Y B.X C.Z D. R 3.上个世纪下半叶在材料方面最重大的成就是(10.0分) A.钨材料的利用 B.铝材料的利用 C.铁材料的利用 D.硅材料的利用 4.维格纳提出了。(10.0分) A.宇宙大爆炸理论

B.大陆板块漂移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板块构造理论 1.中国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包括(10.0分)) A.知识创新 B.技术创新 C.体制创新 D.政治创新 2.干细胞生物技术的进展将为带来革命性进展。(10.0分)) A.医学上的器官移植、人类生育与脏器的再生 B.工业上的流程再造、技术更新 C.农业上的优良家畜育种、繁殖 D.商业上的利益增收机制、产业模式 1.通信工具的发展,把整个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10.0分) 2.非极端条件下的生命和生态现象研究将可能揭示生命适应逆境、演化自身能力,并可能为发展抗逆农牧产品和人类健康开辟新的途径。(10.0分) 3.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的带动下,21世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材料将成为对人类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最有影响力的技术领域。(10.0分)

4.X射线的发现,揭开了20世纪物理革命的序幕。(10.0分) 卷2 1.维格纳提出了。(10.0分) A.宇宙大爆炸理论 B.大陆板块漂移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板块构造理论 2.上个世纪下半叶在材料方面最重大的成就是(10.0分) A.钨材料的利用 B.铝材料的利用 C.铁材料的利用 D.硅材料的利用 3.2001年2月,美、日、法、德、英、中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10.0分) A.体细胞的克隆过程 B.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分析结果 C.干细胞生物技术的应用 D.人体基因芯片

信息技术新发展

第4课信息技术新发展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先介绍信息技术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应用,所例举的事例中,有些是学生都知道的,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些则是学生闻所未闻的,属于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但是都与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息息相关。准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案例,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和在各行各业的前沿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浓厚兴趣。由于本课涉及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很多案例教程无法完美呈现,因此给出了相关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进入相关网站,观看视频,进一步感受信息 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魅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未知领域有着强烈探究欲望,对新的信息技术、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非常感兴趣,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综合操作技能,可提供完全开放的网络环境,让学生搜索相关信息,再 进行探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好处。 (2)唤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 (3)培养学生学好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2、教学难点 (1)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环境,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内容的教学。 2、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团结协作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通过交流与互评,总结 经验并形成技能。 六、教学准备 1、资料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准备一些反映最新成果的或用途非常广泛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信息技术资料,资料的环境可以是图片、视频、文字等。 2、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要会在网络查找资料,课后可尝试用父母的智能手机在WIFI环境下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让学生观看视频,体 验新技术的魅力。 七、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哪些同学去游乐场玩过过山车?你们喜欢吗? 学生回答:喜欢(不少学生都去过,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讲解:今天,老师就要在课堂上请大家玩过山车。 学生欣赏:观看过山车视频,请一名同学体验虚拟现实眼镜。。 教师提问:请体验虚拟现实眼镜的同学分享感受。

国际遥感发展趋势分析

国际遥感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 关键词:遥感信息,定量化,多光谱,高光谱,分类,地物识别 引言: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因此,发展遥感技术是我国乃至世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国际遥感卫星应用现状 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分辨率互补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海量数据。 1、地质遥感 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难调查,可达到及时、具体、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

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为政府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 2、林业遥感 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火灾是林业的大敌,利用航空红外遥感技术,不仅能发现已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0.1-0.3㎡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 3、测绘遥感 人造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 4、军事遥感 在伊拉克战争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打击目标的确定,水源的发现,地下坑道的发现,隐藏所的目标锁定等。为战争的战略指挥和后勤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大限度的发挥攻击效益,极大的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5、农业遥感 农业遥感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估产等农业应用的综合技术,可见遥感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6、环境遥感 遥感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上既可宏观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 二,国际遥感的发展方向 1.大力发展卫星定位应用技术,促进卫星定位系统产业化与新型工业产品开发 建立健全的遥感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模块化多制式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产品,发展自主车辆导航产品,推动空间定位技术特种车辆监控系统与各工业领域应用系统中的发展。以期形成一个以空间定位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和一定的产业规模,从而带动相关周边产品与整个产业的发展。 2.开发新一代GIS软件,大力推进 GIS产业化与传统产业改造 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全系列GIS软件商品,包括基础软件和应用开发平台软件,特别是开发网络环境下大型GIS软件和大众化通用网络GIS商品,替代进口,

21世纪的科技

21世纪的科技、城市、建筑和人 人们曾经预言,21世纪是高新科技发展的一个鼎盛时代,微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以及纳米技术将有一个大的飞跃,由于这些高科技成果在各行业中得到应用,势必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产品的发展。 对世纪城市规划将引入生态平衡规划理论,将O2和H2O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要依据,可以预测,在21世纪上半叶,将以提高城市绿化率为主体,到21世纪下半叶将有一个城市人口大迁移和大疏散重大举措。现有的特大城市将成为古城而小村镇将星罗棋布。上半叶将以发展地铁、轻轨为主体交通,逐步实现高速列车(时速>500公里)、轻轨和汽车(电动和燃气型)相结合的城市交通体系。 由于信息网络工程发展人们不必要每日上下班而奔波,多功能别墅已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体,公共建筑仅是少量,现有的无电梯多层建筑将在2030年之前拆除,现有的落后房型的高层建筑将在2050年之前拆除,人们将享受到大自然所赋予的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洁净的水。 21世纪对于人类500万年的进化史来说是一瞬间,21世纪开发人类右脑,将成为世界性运动,21世纪人类在文明素质有很大提高,科学技能、法律道德、环保意识都有进步。由于人们饮食更趋科学化和合理化,对饮水要求更卫生,并注重锻炼身体,

因此人们的身体素质要比20世纪有所提高,寿命更长.但水仍然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份。人体排泄物从质量上和数量上并没有改变. 2.建筑给水 1)用水量和水质 从宏观来说,21世纪人们用水量要有所增加,由于家庭游泳池、冲浪淋浴房、按摩浴池的普及、健身用水比例将有大幅度提高,家庭绿化、环境绿化率提高、绿化用水也有显著提高,预测在水源供应充沛城市2050年,人均最高日用水量可达500升/日,到21世纪末可达800升/日。 在一些边远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当地政府将根据水资源平衡的原则制订相应法律,限制用水,这种限制措施可能沿续到2080年,随着高科技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城市复用水量也逐步提高,这种限制也随之放宽。21世纪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应比现在要高,达到直接饮用水标准。由于水环境资源的保护,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的等级大为提高,可望到2030年之前,按现有水处理技术不增加投入完全可以达到。由于在管道系统设计中大大加重给水管道系统防回流污染的措施,以及管道施工安装工人素质提高,规范操作大大避免了水质污染途径。 2)供水系统 由于供水系统信息网络化管理和遥测遥控元件的微型化和

对地观测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及其技术需求

对地观测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及其技术需求对地观测系统和技术实现了全球实时的观测,在获取全球表面和深部的时空信息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环境监测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本文从对地观测卫星、传感器向高分辨率发展、对地观测卫星向网络化发展和对地观测系统向综合与协作发展3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对地观测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并从国家资助的角度、设备开发能力以及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开发的成本、投入使用的时间需求等圈定有限资助的技术范围,确定了未来对地观测在9个方面的技术需求。 引言 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包括地面遥感车、气球、飞艇、火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和太空观测站等多个观测地球的平台相互配合使用,搭载各种用途的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全球陆地、大气、海洋等进行立体、实时观测和动态监测。全球对地观测系统提供的宏观、准确、综合、连续多样的地球表面信息和数据,改变了人类获取地球系统数据和对地球系统的认知方式,对科学创新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对地观测技术是尖端的综合性技术,涉及航天、光电、物理、计算机、信息科学等诸多应用领域。对地观测技术是对地观测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侧重突出了技术层面,而对地观测系统则是理论、技术及应用的集成。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及其相关信息的获取正日益成为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关键前沿技术,是了解和把握资源与环境的态势,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人口剧增、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资源、环境、土地、农业、林业、水利、城市、海洋、灾害等领域的调查、监测、管理,进而实现对环境和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以及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对地观测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空间分辨率正在以每10年一个数量级的速度提高,高分辨率、超高分辨率信息已经成为21世纪前10年新一代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的基本发展方向。对同一地面目标进行重访周期日益缩短,具有中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的重访周期已经小于1天;卫星所携带的传感器工作波段覆盖了自可见光、红外到微波的全波段范围;波段数已达数十甚至数百个,微波遥感的波长范围从1mm~100cm,差分干涉测量精度可达厘米~毫米级,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 在对地观测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对地观测活动的联合与协调也逐步地加强。大气层、水资源、碳循环、海洋等对地观测内容具有全球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机构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科学界逐渐认识到,当前各国地球观测计划和遥感资料的应用存在着重复,需要通过协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8年10月28日)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带来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普及应用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何全面把握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明确我国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取向,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信息技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大机器工业时代;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以电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20世纪下半叶,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迅速席卷全球,使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从以工业化为主导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变,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世界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见图1)

1.1信息技术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化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科技发展史表明,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到实现产业化往往需要经历很长时间。与以往相比,当代信息技术创新更加活跃,计算机、微电子、软件、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工艺和性能加快更新(见表1)。1965年,摩尔(Moore)对集成电路集成度翻番现象作出预测。从后来的情况看,1960~1975年,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平均每年翻一番。1970~2004年,动态存储器中的晶体管数大致每18个月翻一番,微处理器大致每24个月翻一番。1971~2006年CPU上单个晶体管成本大约每7年下降1个数量级,集成电路的性价比明显提高。(见图2) 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广泛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硬件制造与软件开发相结合,物质生产与服务管理相结合,实体经

遥感技术发展简史

遥感技术发展简史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 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1]。 1 遥感的概念 1.1 广义的遥感 遥感一词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 ,既“遥远的感知”。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化为物探(物理探测)的范畴。因而,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1.2 狭义的遥感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不同于遥测和遥控。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感,特别是空间遥感过程的完成往往需要综合运用遥测和遥控技术。如卫星遥感,必须有对卫星运行参数的遥测和卫星工作状态的控制等[2]。 2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2.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 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C)相互作用。A.地磁力B.分子力C强力D.结合力 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D)的最小功能单位。 A .细胞 B .蛋白质 C .氨基酸 D .遗传物质 3.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 是世界上首次利用(A)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 细胞核移植 B .细胞融合C.细胞培养 D .细胞膜嫁 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A) 。 A.星系 B .星空 C .星云 D .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C),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 .声 C .光 D .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 .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 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 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 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 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 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 差转化来的能量。 12.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 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 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 .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 +??) 高科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 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 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 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 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 有一定的 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3 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 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 (3分) 18世纪中叶产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