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合集下载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微机系统与接口、自动化学科概论
江苏省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王炜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江苏省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施大宁
大学物理(系列)
江苏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钟秦
化工原理
江苏省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强胜
植物学
江苏省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尤启冬
药物化学
江苏省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汤国安
地理信息系统
江苏省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姚端正
数学物理方法/物理学
湖北省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罗以澄
新闻采访学/新闻学
湖北省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陈孝平
外科学/外科学
湖北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王建枝
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
湖北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吴昌林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湖北省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王健
学校体育学/体育学
动物病理/畜牧兽医
河南省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动物科学系
张中央
机车电传动系统/铁道机车车辆
河南省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
王金凤
管理学/管理学
河南省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王宪龄
中药学/中药学及制药工程
河南省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
魏秉国
模拟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河南省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 刘建铭 经济应用基础/农业经济管理 河南省 系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歌曲写作(一)教案音乐学

歌曲写作(一)教案音乐学

课题歌曲的体裁与演唱形式目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各种体裁、演唱形式以及各种音色的特点及音域、音区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调动和发挥演唱者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点音色特点及音域教学难点音域范围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歌曲的体裁歌曲的体裁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艺术特点划分如下:(一)、抒情歌曲抒情歌曲一般是指歌词描写细腻、音乐色彩明亮柔和、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畅自如的歌曲。

1、颂歌颂歌,是指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英雄人物、歌颂理想和美好生活等内容的歌曲。

音乐特点:宽阔明亮、气势浩大、富有激情;旋律起伏较大,常运用向上的大跳进行;节奏舒展开阔,速度中庸或较慢。

代表作品:王世光《长江之歌》、郑秋枫《我爱你,中国》、王佑贵《春天的故事》等。

2、民谣体抒情歌曲民谣体抒情歌曲,是指在音乐上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常以民歌素材为基础进行改编和创作的歌曲。

音乐特点:多采用五声调式或五声性七声调式;旋律以级进为主,线条流畅;节奏律动比较平稳。

代表作品:铁源《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阿拉腾奥勒《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红梅赞》、刘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

3、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指歌词内涵深刻,旋律写作精致,情感刻画细腻,钢琴或乐队与声乐并重的抒情歌曲。

代表作品:赵元任《叫我如何不想他》、贺绿汀《嘉陵江上》、陆在易《祖国啊,慈祥的母亲》等。

4、通俗歌曲通俗歌曲,是指表达人们的自我心理感受,比较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又通俗易懂,易于传唱的歌曲。

音乐特点:常用电声为主兼有其他乐器的伴奏形式。

代表作品:王立平《大海啊,故乡》、台湾校园歌曲《龙的传人》、谷建芬《烛光里的妈妈》、张丕基《乡恋》等。

(二)、队列歌曲队列歌曲,是指旋律明快、情绪昂扬,结构规整,节律鲜明,速度适合于队列行进步伐的歌曲。

多以集体群像为特征,具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代表作品:聂耳《义勇军进行曲》、黄准《娘子军连歌》、麦新《大刀进行曲》等。

山西民歌改编合唱曲《打酸枣》作曲技法分析

山西民歌改编合唱曲《打酸枣》作曲技法分析

全 曲依 据 歌 词 分 为 三 大 段 , 第 一 段 是 第 七 小 节 至第 五 十三
小 节 ,主题 为第 七 小节到 第十 九 小节 ,其 余为 扩充 。 第二 段是第 五 十 四小节 到 一百 零三 小节 结束 处 ,第七 十 四小节 开 始重 复 的第 十九小节处 。第三段为第 一段 的重 复。
二 十 六 小 节 到 第 二 十 九 小 节 , 这 是 女 高 音 对 女 低 音 的 提 高 四 度 模 仿 , 还 有 第 五 十 四 小 节 到 六 十 六 小 节 ,这 是运 用 轮 唱 众 赞 歌 形 式 的 相 差 四 度模 仿 。
口,
u p


截;
: f
第 二 句^ 的 旋 律 出在 女 低 的第 一 声 部 , 同 样 第 二 声 部 配 了 支 声 复 山 调 ,女 高 声辜 部 进 行空 档 填 补 , 在 “ 啊 么得 依 儿 呦 ” 处 用 女 高 和 女 低 謇
桃 廓 还有钢琴的第一 声 部 齐 唱 ,夸 张 了衬 词 。 ^ 山

山 西 民 歌 改 编 合 唱 曲 打 酸 枣 作 曲技 法 分 析
季 超
( 山西师 范大学 民族 民间音乐研究所 ,山西 临汾 0 4 1 0 0 4 )
摘 要: 本文就 山西民歌 《 打酸枣》改编合唱 曲的一些音乐特征进 行了探 索和分析 ,研 究为中国五声性调式旋律编配 的多声部运 用的技巧 。归纳如下 :一 、调式调性 ;二、复调:三 曲式结构 ;四、动机 、织体 、模进 、支声 复调 等
调,女低 声部为见缝插 针 的进 行 了空档填补 。钢琴声 部为和弦 的跳
音 保 持 ,在 旋 律 的长 音 处 也 进 行 了空 档 填 补 。

分析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和声与特点

分析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和声与特点

分析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和声与特点作者:郑新娟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1期摘要:《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优美、最著名的一首。

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逐渐被大家认可和喜欢。

《六月——船歌》中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典型的复三曲式结构特征以及把俄罗斯民族传统音乐与专业创作技巧很好的融合,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总结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复三部曲式;四季;俄罗斯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09-01《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

创作于1875年。

配合诗歌《六月》刊登,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

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以诗一般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人们。

《船歌》一经问世,便超过了其他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一、柴可夫斯基的简介及背景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他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富裕的贵族家庭中度过的。

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在法院工作但又辞职。

22岁时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

后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1875年,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博得音乐爱好者的一致赞誉。

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从俄罗斯诗人的诗中选出十二首内容与每个月的节令相关并富于俄罗斯特色的诗歌,准备在新创刊的音乐副刊上。

于是他向柴科夫斯基约稿,并将准备选登的诗寄给柴科夫斯基,请他每月按节令写一首钢琴曲,与诗同时发表。

每逢应该写这样的一首钢琴曲的那一天,他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贝纳德。

他一共写了十首这样的小曲,只有六月和十一月不能激起他的创作灵感。

和声学习总结

和声学习总结

和声学习总结一、和声学大学四年,对斯波索宾等人的《和声学教程》进行了学习,这本教材主要是针理论作曲的学生来对多声部音乐构成规律和写作技巧的学习。

由于本人学习进度缓慢,只对其上册进行了学习,并没有整体的系统的学完这本教程。

我认为和声学是一门研究和弦纵向结构和横向进行的和弦与和弦相互关系的学科。

研究内容还包括多声部音乐纵向组织的构成规律和写作技巧的知识。

和声作为多生音乐发展史中的技术现象,有其自身发展和於变的轨迹。

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和声,在和声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组织方式上都表现各自的特征。

和声学作为音乐专业基础课程,我国从20世纪初就引入高等音乐学院的教学中,一般只有大学生才能接触到和声,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和声教学”和“公共和声教学”,专业和声教学主要对象是理论作曲专业学生,而公共和声教学对象非常广泛,包括西洋管弦乐器、民族乐器、钢琴专业、声乐专业、音乐教育和音乐学等专业的学生。

在音乐中,和声有表现作用和音高组织作用,亦可称“表现功能”与“结构功能”。

和声的表现功能,一般是指和声丰富音响的作用和协同其他音乐手段共同塑造音乐形象作用。

和声作为一种音响,会由于与和弦的结构原则、音高成分、排列法、织体形式、节奏的长短、和弦关系、音色的配置等因素的不同,在人的听觉中产生不同的感觉。

和谐的、刺耳的、明朗的、暗淡的、清晰地、滞重的、丰满的、单薄的、阳刚的、柔和的等等,作曲家门正是应用和声的这种音响属性来加强音乐的表现。

在音乐文献中,和声表达特定情感或刻画音乐形象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其主导作用的篇章,也是不胜枚举的。

但必须说明的是:任何和声语言的表现意义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和声构成都具有直接的、确定的表现意义。

因此,无论分析别人的作品还是自己创作,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绝不可以公式化、概念化地随心演绎。

和声的结构功能,是指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的印象组织作用,建立或瓦解调性的作用,以及发展或终止音乐结构的作用。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的写作步骤:
1、 分析指定旋律的调式、调性
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指定旋律的调式、调性是为旋律配和声的最重要的也是最首要的条件
在目前分析、判断旋律中的调式、调性过程中只是关系大、小调的分析和判断。也就是说,旋律中 的调号虽然表明了调高的主要外部形式,但是相同的调号可能适用于不同的调式。
例如,在一个升记号的旋律中就可能是G大调或者是e和声小调两种选择。判断调式的方式应当建立 在一种综合分析的能力上。首先应依靠旋律的听觉上辨别大调与小调的区别;另外从理性上进行分 析,最主要的是从不同调式中各音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培养调式的分析能力。
如果旋律是弱起小节的话,弱起的部分通常是D和弦或S和弦,而第一个强拍用主和弦(也不 排除弱起部分用主和弦的可能),以此强调主和弦的重要地位。在音乐作品中的结束中的最 后一个和弦几乎毫无例外地用主和弦结束,尤其是和声写作的初级阶段更应如此。
选择和弦时要考虑和声功能逻辑的合理性。在目前和弦选择的阶段中,只要避免D——S的不 良进行,在功能逻辑上就应当是正确的了。
另外,也可能从旋律的最后结束音上观察旋律的稳定性(当然,最后的结束音未必就一定是调 式的主音)。还可能从和声小调在旋律中出现的升Ⅶ音的临时记号中判断调式的特征。
总之,尽管目前在旋律中体现的调式、调性现象不是复杂的,它不可能出现复 杂的不同调式、调性的接触,但从开始就培养一种对调式、调性的分析能力和 习惯是十分有益的。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指定声部为旋律声部(即指四部和声中的高音部),根据旋律声部的调式、调性选择所配置 和弦的功能,并以准确的方式将下方三声部连接起来,完成整个四部和声的写作。
我们目前所研究和学习的是以西方古典主义音乐中的多声部现象为主。,西方音乐文化 的主要特点就是,旋律与和声密切的融合性。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旋律绝大多数都与和 声的逻辑紧密相关。在旋律的进行中明显地或隐约地包含着和声进行的意义。

关于音乐的参考文献

关于音乐的参考文献

关于音乐的参考文献音乐论文参考文献篇一:[1] 廖叔同着.西方音乐一千年[m]. 三联书店, 2004[2] 王黎平. 浅谈电影音乐审美的.多元化[j]. 电影文学. 2010(22)[3] 邢艺,主编.西方钢琴作品曲名全集[m].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4] 肖晶. 罗西尼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船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探析[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5] 杨儒怀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6] 郭赛男. 论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d]. 山东师范大学 2011[7] (美) 弗里德伯格,着.成功钢琴家攻略[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8] 高为杰,陈丹布编着.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9] 卡尔·莱默尔(karlleimer),瓦尔特·吉泽金(waltergieseking)着,姜丹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10] (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着,王昭仁译.19世纪音乐史[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11] 曾睿娟. 罗西尼歌剧唱段中女声花腔部分的特点及其运用[d]. 武汉音乐学院 2006[12] 宋晶. 罗西尼喜歌剧中两位女主角罗西娜与辛德瑞拉的主要唱段及人物分析[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13] 李京宪. 罗西尼艺术歌曲《舞曲》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把握[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14] 高晓光,吴国翥编着.钢琴艺术百科辞典[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1[15] 钱仁康,钱亦平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16] 张玲玲. 透过歌剧《塞密拉米德》看罗西尼次女高音的风格及特征[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09)[17] 喻家燕. 钢琴学习中的踏板基本运用技法[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音乐论文参考文献篇二:[1] 邱鑫. 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12[2]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3] 王少维. 纵聚类音乐分析法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2013[4] 冶鸿德. 二十世纪(五种)音乐分析法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3[5] 石慧. 梅西安《被遗忘的奉献》音乐分析[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6] 邱鑫. 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12[7] 蒋长清. 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8] 王艺. 约翰·菲尔德夜曲初探[d]. 山西大学 2010[9] 陈昀. 福斯特歌曲在美国大众音乐发展中的地位[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10] 王菲. 军旅歌曲《热爱》艺术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14[11] 耿仁甫. 音乐分析法研究[d]. 贵州大学 2008[12] 欧阳文思. 音乐鉴赏中动漫的现代理念探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13] 许黎. 无词人声作品类别与特征探析[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14] 张盼盼. 约翰·斯塔米茨交响乐的音乐学研究[d]. 山东艺术学院 2014[15] 刘岩晶. 申克音乐分析体系与传统音乐分析体系个案比较[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16] 金华芳. 《陕北四章》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及演奏心得[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17] 司季发. 序列“准则”与赋格“结构”的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18] 蒋长清. 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19] 程露. 高平《舞狂》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d]. 武汉音乐学院 2013[20] 李凌之. 西班牙魅力-格拉纳多斯《戈雅之画》之音乐分析与踏板运用[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21] 彭志敏着.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云、山、水”之“画”——贾达群《第二弦乐四重奏:云起》音乐分析

“云、山、水”之“画”——贾达群《第二弦乐四重奏:云起》音乐分析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为了使 3 个乐章的主题乐思串联,仔细观察 3 个乐章的原始序列,我们可以发现 :象征“云”集合的原始四音动机(0257),运用“搭桥”方式,在 3 个序列设计中构成环环相扣的集合关联。如此一来,作曲家的创作动机跃然纸上 :利用“云”集合开启 作品核心音高序列的奥秘,促使我们腾“云”驾“雾”,乐此不疲地漫游在《云起》的音响世界里。(谱例 3)
谱例 5 序列中的纯四度音程内涵
① 彭智敏 :《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第 747 页。 ② [ 德 ] 赫尔曼·外尔 :《对称》,冯承天、陆继宗译,上海科教出版社,2005,第 6 页。
042
2021 · 2
作为在跨音乐学科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贾达群教授,对音乐中对称学的研究颇有心得。对称,主要体现 “美”与“和谐”,在《云起》的创作中,处处彰显了对称结构的运用。作曲家利用轴心对称,时间反演 和纵、横对称的方式,将复杂的乐思置于理性结构逻辑中,其音响如万花筒一般,描绘出层峦叠嶂以及 变幻莫测的云景,使人心生流连忘返之感。
① 王旭青 :《闪耀诗性光芒的智性叙事——贾达群“智性弦音 诗韵情怀 :弦乐四重奏作品专场音乐会”述评》,《人 民音乐》2019 年第 7 期,第 20 页。
040
2021 · 2
集合原型为 a(0257)①,在各章节以变化多端的样式与原型集合遥相呼应,对整部作品起着重要向心力 的作用。
“在非调性思维或非调性特殊的后调性音乐中,尽管乐思的表达方式如旋律陈述或和声性陈述等没 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在音的结合或聚合上则表现出非常多的可能性。”②作品中主要将 a(0257)这个 特定集合设定为音高关系体系的原生体 , 借助于理性化逻辑处理 , 使作品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同一性。 例如,第一乐章各乐句的开始时,音乐主要以线性陈述方式呼应(0257)集合 ;各乐句结束或乐句中部, 呈现由原型(0257)纵向叠合构成的“和弦”,体现同集合纵横一体化的构思。(谱例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