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一、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和监护制度

1、凡是急危重症病人,妇产科抢救小组、主管医生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由科主任统一指挥组织进行紧张有序抢救。

2、护士长带来有关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

3、由一名护士专门负责生命体征变化和监护数据的变化,准确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置。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详细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情况,同时开具相关检查单。

5、严格执行医嘱,精心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6、保持抢救室安静、整洁。

7、医护人员做好交班记录,并在床头做好交接班工作。

二、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

1、根据医院设备、技术条件和急救措施,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2、向社会公布急救电话,接到急救电话后15分钟出车,到达医院后5分钟开始处置。

3、边缘山区或交通不便地区,积极组织社区人民转运同时派出救护车接运工作。

4、转诊、接诊医务人积极开展院前急救工作,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5、医院如遇到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因设施设备、技术困难的应及时转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转入的病人及时接诊,并将诊断、处理、检查等信息及时反馈。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医生在孕早期检查建卡时,应详细询问孕、产和疾病史,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按高危评分标准对孕妇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做好评分标记和评分标记,并进行高危妊娠的专册登记。实行专案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追踪随访。

2、严格执行高危妊娠门诊诊疗规范,对疑难危重病人处理困难时,及时主动请上级医师会诊。

3、对基层转来高危孕产妇病人认真登记,处理转归后交原单位管理,交代好相关事项。

4、高危孕产妇必须住院分娩。入院后医生详细了解病史、认真检查、完善相关检查。针对病情做好安抚、健康教育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急危重症孕产妇尽可能安排单独房间,避免影响其他人员休息。

6、保持病房安静,合理安排检查、治疗时间,以免影响病人休息。

7、保证病房通风良好,及时清理痰盂、大小便器和垃圾,保持病房安静、整洁。

8、做好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汇报工作。

四、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合作制度

1、凡是高危孕产妇或估计在分娩中可能对新生儿有危害的,在分娩时都应该提前通知儿科医生到场,并准备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准备。

2、产科医生和助产士要密切配合儿科医生做好新生儿窒息抢救复苏工作。

3、儿科医生在新生儿出生和出院时要进行体格检查,做好医疗保健工作。

4、儿科、产科密切配合,做好从孕期到生产、出院管理工作。

5、儿科医生向家属交代新生儿情况,向母亲交代有关新生儿护理知识,并作好随访工作。

医院妇产科工作制度

医院妇产科工作制度 1.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在科室副主任和科护士长协助下,对全科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答问题,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仔细检查,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力求正确诊断,科学合理治疗。 3.科主任每周上门诊一次,大查房一次。除检查指导工作外,重点检查疑难患者的诊断,治疗工作,并组织全科医生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特别是重危病例,科主任随时组织抢救,必要时向医务部汇报,组织全院性会诊或抢救。 4.主治医师每日带领下级医师查房一次,主持或指导住院医师对本组患者进行治疗或手术,有困难时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5.住院医师每日上午、下午各查房一次。值班时,晚饭后加查病房一次,直接诊治患者和书写各种医疗文件,并向主治医师报告,请主治医师指导有困难的技术操作或由主治医师直接操作。 6.坚持医疗原则,做到因病施治,合理、安全,科学地用药,规范书写病历、处方,各项记录完整,注意向患者交待病情和有关事项。建立健全各种账册,资料妥善保存,认真填写卡片,字迹清楚,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上报及时。 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细致,严谨、精心施行各项手术,保证手术质量,讲究实效,防止差错,杜绝事故,减少术后并发症。

8.宣传妇幼卫生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妇女五期(经、孕、产、哺、更年期)劳动保护工作,有计划地查治妇女病,开展妇女保健和围产期保健。 9.实行首诊负责制,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随时巡视患者,做到随喊随到,认真查诊,及时治疗。 10.妥善保管各种器械药品,登记造册,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和更换,防止缺少和损坏,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11.做好科内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及医疗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工作,防止和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采取隔离等相关措施。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车间操作规范 一.个人卫生 1)车间着装规定 1. 穿工鞋:进车间前要更衣室更换工鞋。 2. 穿工衣:上衣的纽扣全部扣起。盖住所穿的衣服。 3. 戴工帽、口罩: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 4.外来人员进车间前要穿一次性鞋套、穿白大褂、戴一次性头套。 2)不准留长指甲,手指的指甲长度以不超过2毫米为准。 3)工作时双手不准配戴首饰、饰物、上班时间不准化妆、涂指甲油。 4)车间严禁吸烟、饮水、进食,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5)控制区在灌装作业期间进出车间需随手消毒,至少每隔1小时喷洒75%酒精消毒1次。 6)有皮肤病及双手有创作或出血症状不得进入灌装车间。 7)要勤洗澡、勤洗头,勤换衣,有效保证良好的个人卫生;一般工作服至少应3天洗一次,帽、鞋至少每周洗一次(夏季衣服需每天清洗)。 8)灌装工人在操作过程中若手不可避免碰触到料体时必须戴一次性塑料手套或医用手套。 9)车间使用的工鞋、工帽工服不准穿到车间以外的地方。 二.环境卫生 1. 进出各功能间要随手关门。 2. 在作业过程中地面要保持干燥,没积水。 3. 生产中不慎掉在地面或工作台的料体要立刻擦干净,不能任留料体在地上踩踏。 4. 不得将私人用品带进车间。 5. 每天下班前要清洁机器与整理工作台面,当天工作结束前要清洁地板、机器、玻璃、窗台等;未完成任务的包材要归位。 6. 有灌装任务时,在上午上班前及中午下班后开紫外灯消毒0.5小时,晚上下班后开紫外灯消毒0.5小时。 7. 每周要彻底搞一次卫生,包括清洗地板、擦下班、擦窗台、清洁生产设为,整个车间要做到无积尘、无霉斑、无渗漏、无不清死角,地面无积水,无杂物。并用臭氧消毒2小时。 8. 楼道、走廊、电梯间不得放置任何生产用具或其它物品,保持运输通道的清洁、畅通。 9. 车间每次搞完卫生后各卫生区域负责人、现场质检要检查卫生状况。

产科急救中心设置标准

“降消项目”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设置标准 为切实加强“降消项目”县产科急救中心规范化管理,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一、中心设置 1.项目县按人口服务半径合理选择1~2个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作为产科急救中心。 2.产科急救中心所在医疗保健机构应具备综合抢救能力。除妇产科外,内科、外科、儿科、急诊科、麻醉科及检验科等均须具备与中心相适应的急诊急救能力。 3.产科急救中心所在医疗保健机构应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 二、组织管理 产科急救中心设立急救小组,急救小组成员由医务科、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急诊科、麻醉科、辅助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急救小组承担现场抢救及转运任务。 三、制度建设 1.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建立妇产科急危重症管理制度和孕产妇急救小组工作制度,包括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孕产妇转运急救、高危妊娠管理、重症监护、会诊、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合作、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急救药品管理、危重病人抢救报告、抢救用血管理、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病人情况、孕产妇急救工作流程图及业务培训等内容。 2.建立基础信息登记:设立孕产妇急危重症接诊及出诊登记本、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登记本,转运与反馈登记本、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业务培训登记本等。 四、知识技能 1.基础理论:熟练掌握高危妊娠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出血、胎儿宫内窘迫、产科出血、休克、DIC、羊

水栓塞、严重感染等)、妊娠合并症(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外科合并症等)、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以及新生儿急救的基础理论。 2. 基本知识:重点掌握高危孕产妇的识别及急危重症抢救知识,抢救药物药理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抢救原则和基本知识。 3. 基本技能:掌握危重孕产妇急救的基本技能,具有识别和处理异常分娩的能力,掌握静脉穿刺切开技术,心肺脑复苏,各种监护技术及其结果的识别,合理的输血输液,抢救药物合理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转运途中抢救及监护技能等。 五、人员资质 1.急救小组医护人员须具备国家认可的医学专业学历、相应专业的执业资格。助产人员须具有国家认可妇产科执业医师或助产士资格,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 2.急救中心的产科人员配备应与所承担的业务量相适应。人数不得少于8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得少于4名,产科主任应从事妇产科专业10年以上,并具有妇产科中级以上职称。 六、房屋设备 1.房屋、设备与药品要符合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建设的基本标准,并设有适合危重孕产妇抢救的重症抢救室。抢救室应备有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图。 2.急救中心必备设备:救护车、麻醉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生化仪、影像诊断设备、供氧、输血、呼吸机、负压吸引器、除颤仪、静脉切开包、综合性抢救箱等相应设备。 3.妇产科必备的设备:胎儿监护仪、妊高征监护仪、开口器、舌钳、压舌板、产钳、胎头吸引器、阴道拉钩、宫颈钳、产包、缝合包、清宫包、宫纱、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喉镜、气管插管、新生儿复苏囊、新生儿暖箱等,并保持抢救物品处于功能状态。 4.急救药品和血液制品:缩宫素、前列腺素类制剂、地塞米松、西地兰、

妇产科工作制度

妇产科工作制度 长沙医学院附属一医院妇产科工作制度 岗位责任制 一、妇产科医师岗位职责 (一)、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完成医院所交给的各项任务,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4、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5、负责组织全科职工的再教育工作,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危重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定期检查产房、新生儿室工作。 7、确定医师轮转、值班与内科工作的安排,加强病房的管理工作,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 8、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与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9、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与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10、协助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11、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二)、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诊断、抢救与治疗。 3、定期参加门诊工作,根据科内安排,参加会议、出诊。 4、指导本科下级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5、掌握本科范围内的国内外学术动态,不断吸收、运用新技术指导临床实践。 6、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与医疗操作规程。 7、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三)、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与主任、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2、每日查房,带领并指导住院医师进行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3、掌握病情变化,对危重、死亡医疗事故或其它主要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疑难会诊及出诊等有关工作。 5、参加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意见及各项记录,决定病人出

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一、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监护制度 1、凡遇急危重症病人,产科抢救小组成员,主管医生、主治医生,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由科主任统一指挥组织进行紧张有序的抢救。并报告急救中心急救小组组长。 2、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及器械。 3、由一名护士专人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准确记录,随时向有关医生报告,及时处理。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负责详细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开出医嘱及有关项目检查。 5、严格执行医嘱,精心做好各项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6、保持抢救室安静、整洁。

7、医生、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前交班。 二、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 1、具备各种难产诊疗技术、产科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麻醉等技术和相应设备以及急救药品,而且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 2、向全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免费接诊孕产妇。接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5分钟内处置。 3、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时一面用人力转运产妇,同时由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 4、转诊、接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进行院前急救。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3、转诊过程的要求:医院如遇有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在技术或设备上确有

困难的应及时上转。对下级医院转入的病人必须认真接待,并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及时反馈。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医生在孕早期建卡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史,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按高危评分标准对孕妇定期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做好评分登记及高危标记,并进行高危妊娠的专册记录,实行专案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追综随访。 2、严格执行高危门诊诊疗常规,对疑难危重病人处理有困难时,应及时主动请上级医师会诊。 3、对基层转入的高危孕妇必须进行登记,反馈病情;高危转归后,仍回原单位进行交流管理。 4、高危孕妇必须要求住院分娩。入院后,医务人员必须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有关检查,针对病情做好解释安慰、卫生宣教工作,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和顾虑,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妇产科管理制度

环境管理制度 一、院内整洁、卫生,有健全的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并有专人负责。 二、门诊、住院部布置符合保健院的格局,有醒目的妇幼卫生宣传阵地。 三、保健院环境幽静美观,有与全院占地面积相适应的绿化带。 四、门诊、病房秩序良好,做到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病房细菌含量符合卫生学标准。 五、门急诊、病房等保健医疗区禁止吸烟。 六、院内厕所管道通畅,消毒保洁。 七、污水、污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排放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待产室及产房管理制度 一、产妇临产住院,工作人员介绍爱婴医院常规,并进行有关母乳喂养好处及管理的强化教育。 二、对无母乳喂养禁忌症者,不允许携带婴儿奶粉、奶瓶、奶头入院。 三、产程中鼓励产妇吃高营养食物及补充足够水分,以增强体力,准备产后哺乳。 四、新生儿娩出后,擦干皮肤,清理呼吸道,处理脐带后,正常新生儿在生后30分钟内即抱放在产妇胸前行皮肤接触,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继续协助新生儿吸吮,观察觅食、吸吮、吞咽情况,有异常情况未能进行早接触、早吸吮的新生儿,应在分娩记录中注明原因,实施皮肤接触中要注意保暖。 五、剖宫产术后可行母、婴面颊皮肤接触。进入母婴同室,产妇有应答反应者30分钟内正规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皮肤接触至少持续30分钟。 六、对早产、轻度窒息新生儿,由儿科医师决定早接触和早开奶时间。 七、不宜早接触、早吸吮的指征: 1.新生儿重度窒息、产伤或其他合并症,经新生儿复苏抢救后需送高危新生儿病房继续抢救或观察者。 2.高危母亲抢救者。

3.剖宫产母亲麻醉未清醒者。 4.有母乳喂养禁忌症者。 5.34周及以下的早产儿,吸吮、吞咽不协调者。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修订于2013.9) 一.急救物品专为抢救患者使用,不得随意取用。 二.抢救必备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 三.急救仪器设备设专人管理,定期保养,每周清洁、检查并有记录。 四.急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标签清晰、无过期。 五.急救物品、药品用后及时补充,每班交接、清点有记录。 六.急救物品使用后按消毒隔离制度要求、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及时处理。 七.急救车管理请参看《急救车配备及管理要求》。 八.急救设备管理参看《急救设备配备及管理要求》。

急救车配备及管理要求 (一)物品配备 1.简易呼吸器一套; 2.氧气吸入装置一套; 3.开口器、舌钳(妇产科、急诊科以外科室可备口咽气道)、压舌板; 4.吸痰管、吸引器连接管; 5.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 6.电插板; 7.血压计、听诊器、手电、扳手、无菌导尿包、治疗盘全套(也可配置至治疗室固定位置); 8.重症护理记录单、笔; 9.专科抢救物品:各科室根据专科情况配备。 (二)药品配备 抢救药品:药品、物品品类参照《急救车药品、物品配备基数》制定本科室的配备品种及基数,经科主任签字后交护理部及药剂科备案。 (三)管理要求 1.急救车保持清洁、整齐,放于固定位置。 2.急救车应设有平面示意图,注明药名、规格、基数及有效期,并严格按示意图摆放。抢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 3.抢救药品齐全,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每个药盒内只能放置一种药品,按药物有效期放置和使用(左进右出,右侧为近效期药品)。抢救物品完整无损,性能良好,在有效期内,确保应急使用。 4.抢救车内备抢救药品、物品交接及使用登记本。抢救药品、物品每班清点有记录,当班护士签全名;分管护士每周检查数量、质量、有效期、及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并签全名;护士长每月对抢救药品、物品进行全面检查,并记录。抢救药品、物品使用后,24小时内补充齐全。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及时交班,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车内药品及物品应于有效期前一月取出更换。近效期三个月的药品以右侧红三角标识。 5.长时间不用时,可采用封存管理: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名护士按基数本清点药品、物品,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

妇产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妇产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科室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小组,全面领导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科院内感染监控措施,以科室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病房及重点病房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科室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全科室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 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一、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二、门诊、急诊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肠道门诊执行《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餐饮店卫生管理制度

餐饮业卫生管理制度大全 一、卫生管理制度 1、餐饮业经营者必须先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业经营活动。 2、餐饮业经营者必须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3、餐饮业经营者应当依据《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工作。 4、加工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5、食品加工、贮存、销售、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其运送食品的工具,应当定期维护;冷藏、冷冻及保温设施应当定期清洗、除臭,温度指示装置应当定期校验,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6、餐饮业经营者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必须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和处理。 二、食品的采购和贮存 1、食堂经营者采购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禁止采购下列食品: (1)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2)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

(3)超过保质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 2、运输食品的工具应当保持清洁,运输冷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保温设备。 3、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4、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三、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 1、食品加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厨房: (1)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2)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3)应由防水、不吸潮、可洗刷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4)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设施。 加工: 1、加工人员的卫生要求: (1)处理食品原料后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都应当用流动清水洗手;(2)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 (3)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4)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5)人员应当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厨房操作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

产科常用急救药品

产科常用急救药品抢救药品应原装盒安全存放,要求在有效期内,随时可得,正确使用。1:肾上腺素(付肾)(1mg/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皮肤、粘膜及内脏小血管收缩,但冠状血管和骨骼肌血管扩张。心源性哮喘忌用。2:异丙肾上腺素(1mg/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3:阿托品(0.5mg/支)阻滞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分泌,使心率加快;散大瞳孔及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青光眼禁用。4:洛贝林(山梗菜碱)(3m/支)兴奋呼吸中枢5:尼可刹米(可拉明)(0.375g 支)选择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6:利多卡因(0.1/支) B类抗心律失常药。 7:多巴胺(20mg/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对周围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对内脏血管(肾、肠系膜、冠状动脉)则使之扩张,增加血流量;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从而促使尿量的钠排泄量增多。能改善末梢循环,明显增加尿量;对心率则无显著影响。8:阿拉明(间羟胺)(10mg/支)主要激动a受体,升压较持久,有中等度加强心脏收缩的作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糖尿病患者慎用。9:西地兰(0.4mg/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肺循环。用药期间忌用钙注射剂。 10:呋塞米(速尿)(20mg/支)抑制髓袢升支髓质部对Na+、Cl-的重吸收。低钾血症、超量服用洋地黄、肝昏迷的患者忌用。 11:去甲肾上腺素(2mg/支)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全身小动

脉与小静脉都收缩(但冠状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增高,高血压上升。高血压、动脉硬化、无尿病人忌用。12:地塞米松(5mg/支)皮质类激素。13:氨茶碱(0.25/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在解痉的同时还可减轻支气管粘膜的充血和水肿。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舒张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和胆管。有利尿作用。急性心肌梗死伴有血压显著降低者忌用。14:10%葡萄糖酸钙(10ml支)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促进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15:罂粟碱(30mg/支) 对血管、支气管、___________等平滑肌都有松弛作用

操作间卫生管理制度

操作间卫生管理制度 1、地面每天洗拖干净,见本色、无积水、无污垢。 2、墙壁、门窗干净、无蛛网、无积灰、无污垢,玻璃明亮。 3、炊事炊具放置有序,炊具内外,上下无积渣杂物、无污垢积尘,器皿要加盖加罩,保持干净,炊事炊具定期保养维修,干净完好。 4、炊具如锅、盆、刀、勺、料筒、案板等放置整齐,无脏物、无油垢。 5、水池、灶台、饭车、桌台,每日清洗三次,达到干净、整洁、明亮,物见本色。 6、储物间内应设有层架,物品要隔墙离地,摆放整齐,生熟分开。 7、隔夜、隔餐及外购熟食应回锅彻底加热后出售。 8、操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不能留长指甲,不蓄长发和胡须,不吸烟,不随地吐痰。 9、杂品存放整齐,主、副食分开,生、熟分开,成品与半成品分开,原材料按领用时间先入的先出,防止霉变。

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 1、配餐间每日清扫,保持清洁卫生。 2、配备安装紫外线消毒灯,在配餐前开灯半小时以上进行空气消毒,并有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日期、开、闭灯时间及消毒人员签字) 3、工作人员配餐时必须彻底洗手消毒,穿着清洁的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离岗后再次回到配餐岗位工作应重新洗手消毒并更换一次性手套。 4、设有与配餐相适应的配餐台和能够开合的食品输送窗。 5、配餐间每餐一清扫,保持室内干净整洁,不得存放与配餐无关的杂物或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 6、“三防’’设施健全,并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定期灭杀蚊蝇、蚂蚁、螳螂和老鼠。 7、每餐所供应的食品,每一品种必须抽取100—200克置于留样冰箱冷藏,留样4 8小时。 8、销售剩余食品必须专柜冷存放,隔夜或预备食品必须加热后方可售出,不出售感观异常或变质食品。

产科常用急救药品

产科常用急救药品 抢救药品应原装盒安全存放,要求在有效期内,随时可得,正确使用。 1:肾上腺素(付肾)(1mg/支) 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皮肤、粘膜及内脏小血管收缩,但冠状血管和骨骼肌血管扩张。 心源性哮喘忌用。 2:异丙肾上腺素(1mg/支) 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 3:阿托品(0.5mg/支) 阻滞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分泌,使心率加快;散大瞳孔及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 青光眼禁用。 4:洛贝林(山梗菜碱)(3m/支) 兴奋呼吸中枢 5:尼可刹米(可拉明)(0.375g支) 选择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6:利多卡因(0.1/支) B类抗心律失常药。 7:多巴胺(20mg/支) 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对周围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对内脏血管(肾、肠系膜、冠状动脉)则使之扩张,增加血流量;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从而促使尿量的钠排泄量增多。能改善末梢循环,明显增加尿量;对心率则无显著影响。 8:阿拉明(间羟胺)(10mg/支) 主要激动a受体,升压较持久,有中等度加强心脏收缩的作用。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9:西地兰(0.4mg/支) 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肺循环。 用药期间忌用钙注射剂。 10:呋塞米(速尿)(20mg/支) 抑制髓袢升支髓质部对Na+、Cl-的重吸收。 低钾血症、超量服用洋地黄、肝昏迷的患者忌用。 11:去甲肾上腺素(2mg/支) 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全身小动脉与小静脉都收缩(但冠状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增高,高血压上升。 高血压、动脉硬化、无尿病人忌用。 12:地塞米松(5mg/支) 皮质类激素。 13:氨茶碱(0.25/支)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在解痉的同时还可减轻支气管粘膜的充血和水肿。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舒张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和胆管。有利尿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伴有血压显著降低者忌用。 14:10%葡萄糖酸钙(10ml支) 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促进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 15:罂粟碱(30mg/支)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

目录 一、孕产妇急救转运制度 二、高危孕产妇报告管理制度 三、急危重症孕产妇会诊合作制度 四、产儿科合作制度 五、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六、急危重症抢救报告制度 七、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八、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度 九、接?出?诊及反馈制度 十、急救流程图 十一、急救知识培训制度

(一)孕产妇急救转运制度 、具备各种难产诊疗技术、产科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麻醉等技术和相应设备以及急救药品,而且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 、向全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实行 ?小时值班制,免费接诊孕产妇。接电话后 分钟内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 分钟内处置。 、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时一面用人力转运产妇,同时由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 、转诊、接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进行院前急救。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转诊过程的要求:医院如遇有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在技术或设备上确有困难的应及时上转。对下级医院转入的 病人必须认真接待,并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及时反馈。

(二)高危孕产妇报告管理制度 一、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产妇要进行建档及专人管理,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二、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保医生在出诊时对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要进行专册登记,专案管理,并在保健卡(册)上做特殊标记,实施逐级报告制度。 三、对已确诊的高危孕妇,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保健治疗措施,认真进行监护,重点管理,按时进行高危评分,积极诊治。将每次检查治疗结果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在管理卡册上。 四、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同时增加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次数,定期跟踪随访,确保母婴安全。 五、高危孕产妇均应住院分娩,医疗保健机构应开设高危门诊及高危病房,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监护,制定诊疗方案,适时计划分娩,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准备工作,保证母婴平安。 六、乡镇卫生院识别出高危孕产妇后应及时上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提高转诊的效率。

妇产科院感制度

隔离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隔离产房有明显标志,产后各种物品需要单独严格 消毒处理,遇到特殊感染的分娩,一切用物应在隔离区内严格用双层黄色污物袋包严,并贴上明显标志后方可带出产房。 2、传染病的产妇,如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者、丙肝、 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安排在隔离产房分娩,分娩后产房应进行终末消毒,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物。 3、保持室内整洁,有专用卫生用具,定点清洁(悬挂) 放置。每天消毒一次,物表每天清洁擦拭。 4、严格参观制度,控制无关人员进出产房,入室人员应更换入室衣、帽、鞋和带口罩。

产房工作制度 1、凡进入产房的前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换室内鞋,非本室工作人 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产房。 2、产房内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执行产房内科学接生等常规和有制度,保证产房工作有条不絮,常备不懈。 3、产房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定位放置、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及时补充维修。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掌握正常分娩、异 常分娩及并发症产妇的护理。 5、医护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坚守岗位,工作严肃认真,实事 求是,关心体贴产妇,注意保护性医疗。 6、密切观察产程进展,监测胎心率、或使用胎儿监护仪监测,做好 记录,正确做好接生准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胎儿娩出后1小时内实行早接触早吸吮。 7、每次分娩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和补充接产用品,如有感染或怀疑, 分娩后的产房器械、产床、布类等必须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清除产床、地下的血迹,防止交叉感染。 8、产房内每日进行消毒液擦拭,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日空气消毒机 消毒2次,每次2小时。

备餐间卫生管理制度

备餐间卫生管理制度 1、备餐间内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入专间。 2、备餐间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对进行空气与操作台的消毒。使用 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并做好记录。 3、备餐间温度应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 4、备餐间内应使用专用的设备、工具、容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 净并保持清洁。 5、售菜前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她感官性异 常的,不得供应。 6、操作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7、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 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与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 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她有碍食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

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3、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4、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培训情况应记 录。 5、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 帽(专间操作人员需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6、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应洗净手部。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 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7、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二次更衣并戴口罩,操作前应清洗消毒 双手,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穿戴专间工作衣帽者不得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8、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9、食品处理区内不得有抽烟、饮食及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10、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 求。 11、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定期进行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 口食品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 12、每名从业人员应有两套或以上工作服。 仓库卫生管理制度 1、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 并正常运转。 2、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离地面、墙壁均在10cm以上。 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

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制度

产科安全管理全套制度 (一)、实行常务业务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及时协调院内相关科室关系,解决产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产科工作,并做好记录备查。确保产科的各项工作流程落实到位。 (二)、实行科主任负责制,严格执行《XX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和《XX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试行)》配备各级各类产科工作人员,产科设备,建立健全产科工作制度,落实各种人员职责。 (三)、成立院内产科抢救组,产科质量管理小组,按照《XX县,乡级产科质量标准》每半年评价一次产科质量,并做好登记。(四)、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和产儿科双查房制度,产儿科要互相配合,同时负责对转入新生儿科的病理新生儿和母亲的查房和诊治,执行婴儿安全管理制度。 (五)、实行产科危重病人请示报告制度。发现危重孕产妇,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科主任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奔赴现场抢救,指挥抢救工作,并报告医院,协调各相关科室共同组织抢救。(六)、严格实行医生、护士每班值班,交接班制度。实行一、二线医师双岗负责制。特殊情况个别交接;交接时应对孕产妇的胎心,产程进展,高危因素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如实记录,签字。科主任应对交接班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和监督。 (七)、加强对产科人员的助产技术培训。实行产科人员继续医学教

育学分管理制度,有计划安排医师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引进和推广产科服务新知识新技术,促进产科质量不断提高。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大力开展培训工作。

孕产妇安全管理制度 (一)、认真做好孕妇系统管理,产前保健时医疗保健机构必须统一使用依法印制的《XX孕产期保健手册》,如实填写相关内容,按要求认真做好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孕期保健服务。孕妇住院分娩时须将《XX 孕产期保健手册》交给产科,通知在检查产妇后要向孕妇和家属介绍产妇情况,耐心细致解释分娩本身的安全性和风险性,提供咨询服务,提倡和鼓励自然分娩,使产科医生及时掌握孕妇孕期保健情况,记录分娩情况,做好产后保健记录以及产后入户访视的母婴保健情况。(二)、对住院分娩的孕妇,接诊人员要详细、如实地填写孕产妇姓名,丈夫姓名及夫妻双方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 (三)、产房实行24小时负责制,负责第一产程到第三产程全产程监护的产时保健服务,助产人员除掌握适宜产科技术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抢救危重患儿时应有儿科医师进产房负责抢救,助产人员协助。实行剖宫产术需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决定,主刀医师应具备妇产科医师职称,具备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学历。 (四)、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和转诊制度 1、急救和转诊网络的建设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负责规划本行政区域内的孕产妇急救和转

医院剖宫产管理制度

医院剖宫产管理制度 1. 按照国家、省、市妇幼卫生工作部署要求,有效控制影响剖宫产的医源因素、社会因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助产技术,实现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的目标。 2.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控制在30%以内。 3. 妇产科医务人员严禁实施趋利和避责行为的剖宫产手术,切实降低剖宫产率。 4. 妇产科医务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倡和促进自然分娩。加强对孕妇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孕妇及其家属对自然分娩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分娩观,积极促进自然分娩。 5.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产科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产程中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减少并发症,提高助产质量。 6. 必须严格熟练掌握剖宫产手术医学指征,做到科学手术,严禁开展无手术指征及择期的剖宫产手术。 7. 实行剖宫产手术院长签字制度。所有剖宫产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并填报《医院剖宫产手评估审核表》,经主管院长

(医务科)批准签字后方可进行; 休息日急诊剖宫产手术必须经请示批准后方可实施。 8.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于没有剖宫产指征,孕妇及其家属要求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科医生及助产人员要耐心细致地 进行解释; 对符合剖宫产手术医学指征的,也要向其充分讲 清剖宫产手术的利弊,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严格履行手术 签字手续。 9. 改变服务模式。要改变传统的助产模式,实行人性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导乐助产模式。让孕产妇及家人能预先充分 了解产程的进展,减少因信息不足造成的焦虑和紧张,降低 因精神因素导致难产的发生。 10. 分娩过程中要配有助产士陪同,产科医生要及时检诊,增加产妇及其家属的安全感及自信心。 11. 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制度,及时做好高危孕产妇的转诊工作。高危孕妇剖宫产手术必须有儿科医师在场。12. 医务科要加大监管和专项督查工作力度。对不遵循手术指征盲目实施剖宫产手术,使剖宫产率居高不降要按制度严肃处理。

产科急救应急处置预案

产科急救应急预案 1.目的:加强产科急救管理,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2.适用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应急处理工作。 3.应急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筹协调,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4.组织结构与职责: 4.1 产科急救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业务院长 副组长:医务部主任、住院部主任 组员:护理部主任、妇科门诊主任、麻醉科主任、药剂科主任、检验科主任、影像科主任、产房助产长、病房护 士长、住院部二线医生、副主任医师、后勤部主任。 4.2 产科急救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4.2.1负责医院产科急救的领导和指挥。 4.2.2负责产科急救应急措施的重大决策。 4.3 产科急救应急办公室: 主任:医务部主任 副主任:住院部主任 成员:护理部主任、麻醉科主任、住院部二线医生、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影像科主任、产房助产长、病房护士长。

4.4 产科急救应急办公室职责: 4.4.1 制定产科急救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 4.4.2 建立与完善产科急救原则与流程。 4.4.3 组织协调产科急救工作。 4.4.4组织预案演练和负责产科急救体系日常管理。 4.4.5 负责将会诊及抢救的危重孕产妇情况及时上报。 4.5 产科急救应急专业小组: 组长:住院部主任 副组长:麻醉科主任 组员:新生儿科、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影像科主任、住院部医生、产房助产长、病房护士长 4.6 产科急救应急专业小组职责: 4.6.1 负责本院危重、疑难孕产妇的抢救工作。 4.6.2 根据孕产妇死亡及急救中诊治、抢救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指导落实。 4.6.3 及时完善各种抢救记录。 5. 产科急救应急流程: 5.1 院产科急救流程:

妇产科门诊岗位职责

妇产科门诊岗位职责 【篇一:产科岗位职责】 产科岗位职责 产科主任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完成医院所交给的各项任务,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二、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三、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四、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 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五、负责组织全科职工的再教育工作,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 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六、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危重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定 期检查产房、新生儿室工作。 七、确定医师轮转、值班和内科工作的安排,加强病房的管理工作,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 八、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 床病例讨论。 九、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十、协助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十一、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二、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诊断、抢救和 治疗。 三、定期参加门诊工作,根据科内安排,参加会议、出诊。 四、指导本科下级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五、掌握本科范围内的国内外学术动态,不断吸收、运用新技术指 导临床实践。 六、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七、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

目录 一、 二、 三、孕产妇急救转运制度 四、高危孕产妇报告管理制度 五、急危重症孕产妇会诊合作制度 六、产儿科合作制度 七、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八、急危重症抢救报告制度 九、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十、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度 十一、接(出)诊及反馈制度 十二、急救流程图 十三、急救知识培训制度

(一)孕产妇急救转运制度 1、具备各种难产诊疗技术、产科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麻醉等技术和相应设备以及急救药品,而且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 2、向全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免费接诊孕产妇。接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5分钟内处置。 3、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时一面用人力转运产妇,同时由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 4、转诊、接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进行院前急救。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3、转诊过程的要求:医院如遇有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在技术或设备上确有困难的应及时上转。对下级医院转入的病人必须认真接待,并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及时反馈。

(二)高危孕产妇报告管理制度 一、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产妇要进行建档及专人管理,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二、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保医生在出诊时对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要进行专册登记,专案管理,并在保健卡(册)上做特殊标记,实施逐级报告制度。 三、对已确诊的高危孕妇,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保健治疗措施,认真进行监护,重点管理,按时进行高危评分,积极诊治。将每次检查治疗结果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在管理卡册上。 四、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同时增加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次数,定期跟踪随访,确保母婴安全。 五、高危孕产妇均应住院分娩,医疗保健机构应开设高危门诊及高危病房,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监护,制定诊疗方案,适时计划分娩,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准备工作,保证母婴平安。 六、乡镇卫生院识别出高危孕产妇后应及时上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提高转诊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