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报告】深圳民营企业发展深调研报告-南方都市报-2018.12-47页

目录

一、前言 (3)

二、调研方法 (5)

2.1 调研对象 (5)

2.2 样本采集 (6)

2.3 调研时间 (7)

2.4 调研内容 (7)

三、调研结果 (8)

3.1企业基本情况 (8)

3.1.1 企业营收与成本及研发比对 (9)

3.1.2 企业引进和留住人才 (12)

3.2 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5)

3.2.1 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16)

3.2.2 生产三要素对民企发展的影响 (18)

3.3 政策送达率及服务满意度 (20)

3.3.1 政策送达率 (22)

3.3.2 服务及政策扶持满意度 (24)

3.4民营企业意见和建议 (30)

四、个案样本及分析 (33)

4.1 给企业减负主要来自于税与费 (33)

4.2 政府可鼓励多融资渠道的发展 (34)

4.3 优惠政策遇"中阻挭"需解决小微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 (38)

五、总体分析和建议 (42)

5.1 三个维度区别看待各项要素 (42)

5.2 对深圳民企及政府后期支持的相关建议 (44)

一、前言

40年前,改革开放的第一声炮响始于深圳,由此开启了深圳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绚烂篇章。在过去的40年里,始终坚持改革与开放的深圳,完成了从小渔村到如今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

从某种程度上说,改革开放的40年,便是深圳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40年。深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是内因,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其开放包容及不断完善的政府服务和营商环境是外因,二者合力之下,给深圳民营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伴随着深圳城市的快速发展,深圳民营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包括人才引进、企业融资、营商环境等也涌现出来,这些问题钳制了深圳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成为深圳民企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8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叠加态势下,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路口。在外部,频频出现的“私营经济离场论”、“混改是新时代的公私合营”等一些社会杂音,掀起了外界关于民营经济的大讨论,而内部,民营企业在产业转型、技术迭代升级的路径上的发展瓶颈,在这一年也愈发凸显。2018年的深圳民营企业,也开始面临新的思考与改革再出发的路径厘清。

面对民营企业遇到的种种现实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段时间以来多次谈到民营经济,为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劲加油。从今年9月考察东北到回信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家,到金秋十月广东之行,再到中央政治局会议、民营企业座谈会,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频繁力挺民营经济,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释放出越来越强的政策信号。

而深圳近些年也一直在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建立优质的营商环境,从今年年初的“营商环境改革20条”到近期的“四个千亿”扶持政策,深圳对于民营经济的扶持持续加码。

对于政府来说,民营企业是否知晓并利用好这些政策?如何让政府发布的各项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政策广泛直接的传递到企业手中,让各界为扶持民企所作的工作和提供的干货支持行动广为人知?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企业发展的各项成本中,开支大头在哪块?民营企业用地、融资、人才政策及自主创新方面,制约企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又是什么?此外,深圳民营企业对于政府在财税扶持、融资贷款、自主研发扶持、用地指标、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满意度为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又是什么?

从今年10月开始,南都深圳民营企业发展深调研课题组通过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深圳民营企业发去相关调查问卷并对典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截至目前共收到500多份问卷,课题组从中筛选出434份有效问卷,共获取了16492项数据。

本次问卷采用实名制不公开的调研方式,除了调查企业的基本面,还深入了解各民营企业在2018年的发展中最为关切的焦点,以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的送达率与企业对于相关政策满意度;同时,课题组还实地走访典型企业,直观感受民营企业在当下时代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与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收集企业相关反馈后,南都深圳民营企业发展深调研课题组利用大数据分析将其整合为调研报告,期望搭建一个良性的政企沟通平台,并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针对性的帮助民营企业破解现实存在的难题。

二、调研方法

2.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为注册地为深圳或在深圳有相关业务及分支机构或分公司的民营企业。

筛选出的434份有效问卷显示,填写问卷的既有诸如大疆创新、华大基因、光峰科技、大族激光等行业领军企业,也有营收低于亿元、员工数不及千人的中小微型企业。

在调研的企业行业分布比例上,参与此次问卷调研的民营企业所处行业前五位为:制造业(33.5%)、网络/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12.32%)、房地产/建筑业(10.84%)、商业/批发/零售业(10.34%)、电子商务/网络配送服务(8.87%),换言之,参与问卷的民营企业既有传统型行业也有时下风口类企业,样本量比较丰富。

2.2 样本采集

此次调研的样本采集,初期采用线上及线下问卷进行摸底调查,而后调查组利用大数据分析找出其中具有典型价值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

在问卷板块,为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能让各民营企业畅所欲言,问卷采取了实名登记但不予公开的方式,即企业填写问卷时必须首先填写企业全称,课题组根据企业全称筛选有效问卷,而企业全称并不会出现在问卷具体内容之中。

此外,为保证被调研企业的丰富性,问卷不仅分发给各商学院、商会,还分发至深圳十区内企业,确保十区均有企业填写问卷。

而在实地走访板块,课题组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予以分析,从中找出具有典型价值和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通过个案样本,更为详细和深入的了解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目前面临的现实困难及对于相关政策或职能部门的满意度。

2.3 调研时间

问卷设计及意见反馈:2018年9月8日——2018年10月20日

问卷分发及收集时间:2018年10月20日——2018年12月8日

实地走访时间:2018年11月20日——2018年12月8日

数据分析时间:2018年12月8日——2018年12月22日

2.4 调研内容

此次问卷共设置有38个问题,分为35个封闭式选择题和3个开放式问答题。

封闭式选择题主要分为企业基本情况(人才引进、成本占比及研发投入等)、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用地需求和困难、融资需求和困难、人才政策等)、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政府服务效率、政策传达率、政策扶持需求等)以及政府对于民企扶持满意度(财政扶持、融资贷款、人才支撑、用地指标等)等四大板块。

开放式问答题分别为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加快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等。

课题组期望通过问卷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倾听现阶段民营企业切实存在的发展瓶颈和困难,以及民营企业对于目前营商环境和相关扶持政策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并将其整理为报告,呈送给各有关部门,针对性的破除相关难题。

三、调研结果

3.1企业基本情况

专业人才和核心技术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企业基本情况中,我们对企业营收与成本及研发进行比对,同时对于企业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及相关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超过75%的企业成本支出占总营收的30%以上,而这些成本主要集中在员工工资支出(25.50 %)、房租水电物管费用(18.62 %)及税金(16.62 %)和原材料(16.62 %)上。

而在研发投入方面,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5%以上,接近四分之一的企业甚至研发投入比重在15%以上。这项数据表明,深圳不少民营企业不遗余力的投入研发创新,再一次印证深圳是创业创新之都。

调研结果显示,深圳民营企业的核心技术更多的源自自主开发、人才引进和产学研合作。在这个基础上,92.63 %的受调研企业专利数量小于100件,1.38 %的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在1000件以上。

而对于知识产权及创新保护上,企业认为,阻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在于:一是模仿或拿来主义有利可图,创新反而吃亏的现实;二是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未得到有效实施;三是企业及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此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不完备、研发的公共平台不足等情况,也是企业认为阻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

而在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企业引进人才的主要渠道为传统和互联网相结合,员工及熟人介绍和网络招聘两个渠道占据接近60%,但即使招聘渠道比较丰富,但仍有40%左右的企业认为只能招聘到一部分人才。

在留住人才方面,接近50%的企业认为人才容易流失且企业不能对优秀人才提供足够的薪酬待遇。半数以上的企业认为,要留住人才需要给优秀人才提高薪

酬福利和给予晋升和发展空间,同时提供住房保障和改善人才工作环境也是关键因素。

3.1.1 企业营收与成本及研发比对

从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上看,参与此次问卷的民营企业主要为营收低于1亿元的中小微型企业,而他们却是民营经济的中坚力量。问卷数据显示,超过80%的企业去年营收在1亿元以下,2000万元以下占比最大为47.93 %。(如下图) 而在成本支出上,尽管参与问卷的企业有不少是新兴产业,但总成本支出超过50%的比例仍比较大,为62.67 %;只有5.07 %的企业成本支出小于10%。(如下图) 47.93%34.56%

13.82%

1.84%

1.84%0.00%

10.00%

20.00%

30.00%

40.00%50.00%

60.00%

2000万元以下2000万元-1亿元1亿元-10亿元1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