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

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
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

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

1、手术室的位置要求

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以低平建筑为主的医院,应选择在侧翼,以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医院,宜选择主楼的中间层。手术室和其它科室、部门的位置配置原则是,靠近手术科室、血库、影像诊断科、实验诊断科、病理诊断科等,便于工作联系,宜远离锅炉房、修理室、污水污物处理站等,以避免污染,减少噪声。手术间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朝北为易,也可采用有色玻璃遮挡,以利于人工照明。手术室的朝向应避开风口,以减少室内尘埃密度和空气污染。通常是集中布置,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区,包括手术部分和供应部分。

2、手术室房间数量的确定

估算用房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手术科室的床位数,按20~25:1的比例确定手术用房数,然后根据手术用房数,确定手术辅助用房、消毒供应用房几其他用房数。二是根据手术的次数来确定手术间的数量。

3、手术室应设哪些房间

一个完整的手术室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卫生通过用房:包括换鞋处、更衣室、淋浴间、风淋室等;

②手术用房:包括普通手术间、无菌手术间、层流净化手术间等;

③手术辅助用房:包括洗手间、麻醉间、复苏间、清创间、石膏间等;

④消毒供应用房:包括消毒问、供应问、器械间、敷料问等;

⑤实验诊断用房:包括X线、内窥镜、病理、超声等检查室;

⑥教学用房:包括手术观察台、闭路电视示教室等;

⑦办公用房:包括医护办公室、医护值班室等。

4、手术室怎样分区

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三区分隔开的设计有二:一为将限制区与半限制区分设在不同楼层的两部分,这种设计可彻底进行卫生学隔离,但需二套设施,增加工作人员,管理不便;二为在同一楼层的不同段设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中间由半限制区过渡,设备共用,这种设计管理较方便。

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非限制区设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餐厅、手术病人家属休息室等。值班室和护士办公室,应设在入口近处。

5、手术室各部分的设计要求如下:

(1)墙面和天花板采用可隔音、坚实、光滑、无空隙、放火、防湿、易清洁的材料。颜色采用淡蓝、淡绿为宜。墙角呈圆形,防止积灰。观片灯及药品柜、操作台等应设在墙内。

(2)门应宽大、无门槛,便于平车出进,应避免使用易摆动的弹簧门,以防气流使尘土及细菌飞扬。窗应双层,最好用铝合金窗框,有利防尘保温。窗玻璃以茶色为宜。

(3)走廊宽度应不少于2.5m,便于平车运转及避免来往人员碰撞。

(4)地应采用坚硬、光滑易刷洗的材料建造。地面稍倾斜向一角,低处设地漏,利于排出污水,排水孔加盖,以免污染空气进入室内或被异物堵塞。

(5)电源:应有双相供电设施,以保证安全运转。各手术间应有足够的电插座,便于各种仪器设备的供电。插座应有防火花装置,手术间地面有导电设备,以防火花引起爆炸。电插座应加盖密封,防止进水,避免电路发生故障影响手术。总电源线集中设在墙内,中央吸引及氧气管道装置都应设在墙内。

(6)照明设施:普通照明灯应安装在墙壁或房顶。手术照明灯应安装子母无影灯,并备用升降照明灯。

(7)水源和防火设施:各工作间应安装自来水龙头,便于冲洗。走廊及辅助间应装置灭火器,保证安全。冷热水及高压蒸气应有充分保证。

(8)通风过滤除菌装置:现代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通风过滤除菌装置,使空气净化。其通风方式有湍流式、层流式、垂直式,可酌情选用。

(9) 手术室出入路线布局:出入路线的布局设计需符合功能流程与洁污分区要求,应设三条出入路线,一为工作人员出入路线,二为伤病人出入路线,三为器械敷料等循环供应路线,尽量做到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手术间的温度调节非常重要,应有冷暖气调节设备。空调机应设在上层屋顶内,室温保持在 24~26oC,相对湿度以50%左右为宜。一般手术间为 35~45m2,特殊房间约60m2,适用于体外循环手术、器官移植手术等;小手术间面积在20~30m2 。

6、手术间怎样分类

按手术有菌或无菌的程度,手术间可划分成以下5类:

(1)I类手术间:即无菌净化手术间,主要接受颅脑、心脏、脏器移植等手术。

(2)Ⅱ类手术间:即无菌手术间,主要接受脾切除手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眼内手术、甲状腺切除术等无菌手术。

(3)Ⅲ类手术间:既有菌手术间,接受胃、胆囊、肝、阑尾、肾、肺等部位的手术。

(4)Ⅳ类手术间:即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阑尾穿孔腹膜炎手术、结核性脓肿、脓肿切开引流等手术。

(5)V类手术间:即特殊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绿脓杆菌、气性坏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感染的手术。

按不同专科,手术间又可分为普外、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五官科等手术问。由于各专科的手术往往需要配置专门的设备及器械,因此,专可手术的手术间宜相对固定。

7、手术间的基本配备:

是指手术间内最基本的、必备的设施配备。如手术台、无影灯(吊式和落地式单头)、麻醉机、监护仪器台、高频电刀、X光观片灯、固定紫外线灯管(或电子消毒灭菌灯)、器械桌、托盘、办公桌、操作台、方凳、升降圆凳。脚踏凳、敷料桶、电钟、温湿度计等,有条件者可安装传呼系统。

8、安装手术照明灯应注意以下事项:

(1)照明灯的灯头至少高地面2m。

(2)所有固定在顶棚上的设施均应合理安置,保证在功能上互不妨碍。顶棚应足够牢固,以便于灯头转动。

(3)照明灯的灯头应便于快速更换,易于清洁。

(4)照明灯的灯光应设防热装置,以减少辐射热对手术组织的影响。照明灯所接触金属体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60oC,所接触非金属体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70oC,金属手柄的最大允许温度是55oC。

(5)各种照明灯的控制开关应单独设置,以便根据使用要求单独控制。

此外,照明灯的使用时间,存积在照明灯表面及墙壁表面的尘埃等因素都会影响照明灯的照明强度,应引起重视并及时调整和处理。

医院手术室基本知识

1、手术室出入路线怎样布局? 答:手术室应设有三条出入路线,一为工作人员出入路线,二为伤病人出入路线,三为器械敷料等循环供应路线。尽量做到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手术室的三区怎样划分? 答:(1)非限制区(污染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更衣室、更鞋室。(2)半限制区(清洁区)包括器械室、敷料室、洗涤室、恢复室、手术间外走廊等。(3)限制区(无菌区)包括手术间、洗手间、无菌物品贮存间、手术间内走廊等。 3、洁净手术室的级别怎样划分? 答:根据每立方米中粒径大于或等于0.5μm空气灰尘粒子数的多少,洁净手术室可分为百级、千级、万级、十万级四种。数字越高,净化级别越低。 4、手术间的的温度与湿度是多少? 答:手术间的温度应维持20℃~24℃,湿度应在50%~60%。 5、如何做好手术间的门户管制? 答: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活动,更不应开启通向外走廊的门户。加强管制,严防污染空气进入。 6、怎样做好洁污控制? 答: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必须分室,如果不得不同室进行,应先行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 接台手术人员在2台之间要严格实行刷手、消毒手臂及无菌手术衣、手套等的更换。2台手术之间,若条件允许,应尽量做好环境净化和药液湿拭消毒,包括湿拭地面。 7、何谓无菌手术? 答:包括甲状腺手术、脾切除、疝修补、非开放性骨折、心脏手术等。这类手术的全过程均在无菌状态下进行。无菌手术也称一级切口手术。 8、何谓污染手术? 答:包括肺、胃肠和阑尾部位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有被污染的可能,这类手术也称二级切口手术。 9、何谓有菌手术? 答:包括脓肿切开和引流、开放性骨折、烧伤等手术,手术部位己有感染形成,这类手术也称感染手术。 10、何谓甲级切口愈合? 答: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11、何谓乙级切口愈合? 答:指愈合欠佳,即切口愈合有缺点,但未化脓的愈合,如缝线感染(针孔脓点、红肿、硬结超过一般反应者)、血肿、积脓、皮肤坏死、脂肪液化、切口破裂等。

手术室布局和人员配备

手术室布局与人员配备 一、布局与环境 (一)手术室的位置与建筑要求 (二)手术室的设置 (三)手术间的配备 (四)划区管理 (五)手术间清洁与消毒 (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人员配备与职能 一、手术室的布局与环境 (一)手术室的位置与建筑要求 手术室应安在洁净的地方,靠近外科病区,并与病理科、放射科、中心化验室等相邻近,有专门电梯往返于手术室与血库之间。手术室内配备中心供气系统及中心负压吸引,还应配备参观台、电教设备。等候区、更衣室、监护室、办公室、准备间、洗手间、库房、小手术间、手术间、卫生间。 (二)手术间的设置 手术间数与外科病床数之比为1:20~25,手术间面积约为30m2~40m2最大60m2,温度22~25℃,相对湿度40~60%(35~60)手术室内配备中心供气及中心负压吸引,还应配备参观台、电教设备 (三)手术间的配备

阅片灯、挂钟、吊式无影灯,立地聚光灯、供氧装置、麻醉机、器械台、垫脚凳、麻醉台、污物桶、手术床、固定病人的肩挡、臂架、固定带、输液架、吸引装制。 (四)手术室划区 非洁净区[外走廊、等候室、更衣间、办公室、走廊、卫生间] 准洁净区[监护室、准备间、外走廊、] 洁净区[库房、无菌手术间、内走廊、洗手间、手术间,洁净手术室按含尘浓度分为4等(特别、标准、一般、准洁净)] (五)手术间洁净与消毒 1、洁净手术室:采用一定空气洁净(乱流式气流、垂直层流、水平层流) 措施,使手术室细菌与空气达到一定指标。(分1~4级)(P54表5-1) 2、清洁卫生(一天小扫、一周大扫) 特殊感染手术结束-药液(有效氯消毒液)拖地 3、空气消毒(有空气过滤装置可不用) (1)紫外线灯照射30~60分钟 (2)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开机30分钟,以后 每过15分钟开机一次,消毒15分钟) (3)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开机30分钟) (4)过氧乙酸1g/m3熏蒸消毒(HBSAg阳性者) (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参观制度、手术室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二、人员配备与职能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要求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要求 (一)确定编制总额 医院人员编制总额的核定,是依据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床位数,按一定的人员编制标准核定的。其计算公式为:M==B×Y+[(B-Bmin)/(Bmax-Bmin)]×(Ymax-Ymin)×B+A1……+An 式中:M——核定人员编制总数;B——核定床位数;Bmax——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上限;Bmin——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下限;Y——编制常数平均值;Ymax——该等次常数上限;Ymin——该等次常数下限;A1,A2,…,An——医院其他附属编制。 (二)制定编制方案人员编制方案是编制员额、人员编制类别以及岗位、职数、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规定。 (三)核定编制比例编制比例是指编制员额与核编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规定。医院编制比例,通常由一定数量的编制员额与一定数量的核编参数组成。对于医院来说,病床数就是核编参数,医院的核定病床数通常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区域医疗规划所审定的。(四)进行人员配备我国医院的人员配备,主要依据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草案)》进行。根据这个《原则》综合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依医院的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分为三类: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按1∶1.30~1∶1.40计算;300~400张床位的医院按1∶1.40~1∶1.50计算;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按1∶1.60~1∶1.70计算。医院各类人员的比例为:行政和工勤人员占

总编制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编制的8%~10%;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70%~72%,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中医师占25-35%,护理人员占40-50%,药剂人员占8%,检验人员占4.6%,放射人员占4.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8%。 1、临床科室负责人配备(1)科主任。25张床位以上的科设科主任,超过40张床位可增设副主任。门诊任务较多的科,病床虽少于25张也可设科主任。门诊及病房任务较少的科,可由其他有关科的科主任兼任。(2)科护士长。各科设护士长(助产士长),病床多时可设副职。 2、医师的配备卫生部规定,各级医师结构比例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1∶2∶4∶8。在编配某一职级的医师时,通常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M=(Tw×B×R)/Ta×15/P+A 式中:M——某职级医师数; Tw——住院医师日均诊治每位患者所需工时;B——核定编制床位数; R——病床使用率; Ta——住院医师日均有效工时; P——住院医师比例数; A——机动数。根据医院担负的任务和规模的不同,医师中高、中、初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也应有所差异,以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医疗为主要任务的医院,医师的配备应侧重于全科医师,其专业技术职称中,高、中级比例可相对较少;承担高度医疗或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编配比例可适当增大。 3、护理人员和助产士的配备护理人员包括护理技术人员和护理员。护理技术人员和护理员的比例为3∶1为宜。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规定,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中,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手术室的布局流程

手术室的布局流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手术室的布局流程 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限制区设在内测,包括无菌手术间、刷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半限制区设在中间,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非限制区设在最外面,包括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手术病人家属休息室等。值班室和护士办公室,应设在入口近处。手术室的入口处,有卫生通过室,包括换鞋处、男女更衣处、淋浴室、卫生间,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换鞋,再进入非限制区更换手术衣裤,戴好帽子、口罩方可进入限制区。 1、手术室各部分的设计要求如下: (1)墙面和天花板采用可隔音、坚实、光滑、无空隙、防火、防湿、易清洁的材料。墙角呈圆形,防止积灰。 (2)门应宽大、无门槛,便于平车出进,应避免使用易摆动的弹簧门,以防气流使尘土及细菌飞扬。窗应双层,最好用铝合金窗框,有利防尘保温。 (3)走廊宽度应不少于,便于平车运转及避免来往人员碰撞。

(4)地应采用坚硬、光滑易刷洗的材料建造。地面稍倾斜向一角,低处设地漏,利于排出污水,排水孔加盖,以免污染空气进入室内或被异物堵塞。 (5)电源:应有双相供电设施,以保证安全运转。各手术间应有足够的电插座,便于各种仪器设备的供电。电插座应加盖密封,防止进水,避免电路发生故障影响手术。总电源线集中设在墙内,中央吸引及氧气管道装置都应设在墙内。 (6)照明设施:普通照明灯应安装在墙壁或房顶。手术照明灯应安装子母无影灯,并备用升降照明灯。 (7)通风过滤除菌装置:现代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通风过滤除菌装置,使空气净化。 (8)手术室出入路线布局:出入路线的布局设计需符合功能流程与洁污分区要求,应设三条出入路线,一为工作人员出入路线,二为伤病人出入路线,三为器械敷料等循环供应路线,尽量做到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手术室布局和人员配备

手术室布局和人员配备 一、布局与环境 (一)手术室的位置与建筑要求 (二)手术室的设置 (三)手术间的配备 (四)划区管理 (五)手术间清洁与消毒 (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人员配备和职能 一、手术室的布局与环境 (一)手术室的位置与建筑要求 手术室应安在洁净的地方,靠近外科病区,并与病理科、放射科、中心化验室等相邻近,有专门电梯往返于手术室和血库之间。手术室内配备中心供气系统及中心负压吸引,还应配备参观台、电教设备。等候区、更衣室、监护室、办公室、准备间、洗手间、库房、小手术间、手术间、卫生间。 (二)手术间的设置 手术间数与外科病床数之比为1:20 ~ 25,手术间面积约为 30m2-40m2最大60m2 温度22?25C,相对湿度40?60%(35~60)手术室内配备中心供气及中心负压吸引,还应配备参观台、电教设备 (三)手术间的配备

阅片灯、挂钟、吊式无影灯,立地聚光灯、供氧装置、麻醉机、器械台、垫脚凳、麻醉台、污物桶、手术床、固定病人的肩挡、臂架、固定带、输液架、吸引装制。 (四)手术室划区非洁净区[外走廊、等候室、更衣间、办公室、走廊、卫生间]准洁净区[监护室、准备间、外走廊、] 洁净区[库房、无菌手术间、内走廊、洗手间、手术间,洁净手术室按含 尘浓度分为4 等(特别、标准、一般、准洁净)] (五)手术间洁净与消毒 1、洁净手术室:采用一定空气洁净(乱流式气流、垂直层流、水平 层流)措施,使手术室细菌和空气达到一定指标。(分1~4 级)(P54 表5-1 ) 2、清洁卫生(一天小扫、一周大扫) 特殊感染手术结束- 药液(有效氯消毒液)拖地 3、空气消毒(有空气过滤装置可不用) (1)紫外线灯照射30~60 分钟 (2)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开机30 分钟,以后 每过15 分钟开机一次,消毒15分钟) (3)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开机30 分钟) (4)过氧乙酸1g/m3 熏蒸消毒(HBSAg?性者) (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参观制度、手术室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二、人员配备和职能

手术室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填空(30分) 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和()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和(),共同对()和()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2医院应当设立()绿色通道。 3手术部(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的原则,做到()分区明确、(),符合()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4手术部(室)应设有()出入通道、()通道,物流做到(),流向合理。 5手术间的数量应当根据医院手术科室的()及()进行设置,满足医院日常手术工作的需要。 6手术间内应配备常规(),基本设施、()、设备、()等物品配备齐全,功能完好并处于备用状态。 7手术部(室)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以(),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8手术部(室)应当建立手术标本管理制度,规范标本的()、()、()等流程,有效防止标本差错。 9手术部(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10手术部(室)应当通过有效的()、()、()、()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 二判断(10分) 1手术间内部设施、温控、湿控要求应当符合环境卫生学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2手术室护士应当接受岗位培训但不用定期接受手术室护理知识与技术的

再培训。() 3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标准,辅助用房应当按规定分洁净和非洁净辅助用房,并设置在洁净和非洁净手术部的不同区域内。()4手术部(室)应当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确保手术患者、部位、术式和用物的正确。() 5手术部(室)应当建立并实施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有效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意外伤害,保证患者安全。() 6手术部(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48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7实施感染手术的手术间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进行灭菌处理。() 8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规范,实施标准预防。() 9手术部(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清洁、处理。(错) 10医院应当建立手术部(室)质量管理档案保管制度,加强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 三单选(10分) 1手术部(室)应当加强手术患者体位安全管理,安置合适体位,防止因体位不当造成手术患者的皮肤、()、肢体等损伤。() A脏器B神经C呼吸D循环 2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几年。()

手术室产房的布局与设施

1、手术室的位置要求 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以低平建筑为主的医院,应选择在侧翼,以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医院,宜选择主楼的中间层。手术室和其它科室、部门的位置配置原则是,靠近手术科室、血库、影像诊断科、实验诊断科、病理诊断科等,便于工作联系,宜远离锅炉房、修理室、污水污物处理站等,以避免污染,减少噪声。手术间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朝北为易,也可采用有色玻璃遮挡,以利于人工照明。手术室的朝向应避开风口,以减少室内尘埃密度和空气污染。通常是集中布置,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区,包括手术部分和供应部分。 2、手术室房间数量的确定 估算用房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手术科室的床位数,按20~25:1的比例确定手术用房数,然后根据手术用房数,确定手术辅助用房、消毒供应用房几其他用房数。二是根据手术的次数来确定手术间的数量。 3、手术室应设哪些房间 一个完整的手术室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卫生通过用房:包括换鞋处、更衣室、淋浴间、风淋室等; ②手术用房:包括普通手术间、无菌手术间、层流净化手术间等; ③手术辅助用房:包括洗手间、麻醉间、复苏间、清创间、石膏间等; ④消毒供应用房:包括消毒问、供应问、器械间、敷料问等; ⑤实验诊断用房:包括X线、内窥镜、病理、超声等检查室;

⑥教学用房:包括手术观察台、闭路电视示教室等; ⑦办公用房:包括医护办公室、医护值班室等。 4、手术室怎样分区 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三区分隔开的设计有二:一为将限制区与半限制区分设在不同楼层的两部分,这种设计可彻底进行卫生学隔离,但需二套设施,增加工作人员,管理不便;二为在同一楼层的不同段设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中间由半限制区过渡,设备共用,这种设计管理较方便。 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非限制区设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餐厅、手术病人家属休息室等。值班室和护士办公室,应设在入口近处。 5、手术室各部分的设计要求如下: (1)墙面和天花板采用可隔音、坚实、光滑、无空隙、放火、防湿、易清洁的材料。颜色采用淡蓝、淡绿为宜。墙角呈圆形,防止积灰。观片灯及药品柜、操作台等应设在墙内。 (2)门应宽大、无门槛,便于平车出进,应避免使用易摆动的弹簧门,以防气流使尘土及细菌飞扬。窗应双层,最好用铝合金窗框,有利防尘保温。窗玻璃以茶色为宜。 (3)走廊宽度应不少于2.5m,便于平车运转及避免来往人员碰撞。 (4)地应采用坚硬、光滑易刷洗的材料建造。地面稍倾斜向一角,低处设地漏,利于排出污水,排水孔加盖,以免污染空气进入室内或被异物堵塞。

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

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 手术室的位置要求 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以低平建筑为主的医院,应选择在侧翼,以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医院,宜选择主楼的中间层。手术室和其它科室、部门的位置配置原则是,靠近手术科室、血库、影像诊断科、实验诊断科、病理诊断科等,便于工作联系,宜远离锅炉房、修理室、污水污物处理站等,以避免污染,减少噪声。手术间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朝北为易,也可采用有色玻璃遮挡,以利于人工照明。手术室的朝向应避开风口,以减少室内尘埃密度和空气污染。通常是集中布置,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区,包括手术部分和供应部分。 手术室房间数量的确定 估算用房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手术科室的床位数,按20~25:1的比例确定手术用房数,然后根据手术用房数,确定手术辅助用房、消毒供应用房几其他用房数。二是根据手术的次数来确定手术间的数量,计算公式为:L=B×365/ T×1/W×1/N 式中L为手术间的数量;B为手术科室的总床位数;T为平均住院天数,一般一级医院为15d,二级医院为20d,三级医院为23d;W为手术室全年工作天数,可按256d 计;N为平均每个手术室每月手术次数 手术室应设哪些房间 一个完整的手术室包括以下几部分:①卫生通过用房:包括换鞋处、更衣室、淋浴间、风淋室等;②手术用房:包括普通手术间、无菌手术间、层流净化手术间等; ③手术辅助用房:包括洗手间、麻醉间、复苏间、清创间、石膏间等;④消毒供应用房:包括消毒问、供应问、器械间、敷料问等;⑤实验诊断用房:包括X线、内窥镜、病理、超声等检查室;③教学用房:包括手术观察台、闭路电视示教室等;③办公用房:包括医护办公室、医护值班室等。

医院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要求标准(权威)

医院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要求标准(权威) 1、手术室的位置要求 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以低平建筑为主的医院,应选择在侧翼,以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医院,宜选择主楼的中间层。手术室和其它科室、部门的位置配置原则是,靠近手术科室、血库、影像诊断科、实验诊断科、病理诊断科等,便于工作联系,宜远离锅炉房、修理室、污水污物处理站等,以避免污染,减少噪声。手术间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朝北为易,也可采用有色玻璃遮挡,以利于人工照明。手术室的朝向应避开风口,以减少室内尘埃密度和空气污染。通常是集中布置,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区,包括手术部分和供应部分。 2、手术室房间数量的确定 估算用房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手术科室的床位数,按20~25:1的比例确定手术用房数,然后根据手术用房数,确定手术辅助用房、消毒供应用房几其他用房数。二是根据手术的次数来确定手术间的数量。 3、手术室应设哪些房间 一个完整的手术室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卫生通过用房:包括换鞋处、更衣室、淋浴间、风淋室等; ②手术用房:包括普通手术间、无菌手术间、层流净化手术间等; ③手术辅助用房:包括洗手间、麻醉间、复苏间、清创间、石膏间等; ④消毒供应用房:包括消毒问、供应问、器械间、敷料问等; ⑤实验诊断用房:包括X线、内窥镜、病理、超声等检查室; ⑥教学用房:包括手术观察台、闭路电视示教室等; ⑦办公用房:包括医护办公室、医护值班室等。 4、手术室怎样分区 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三区分隔开的设计有二:一为将限制区与半限制区分设在不同楼层的两部分,这种设计可彻底进行卫生学隔离,但需二套设施,增加工作人员,管理不便;二为在同一楼层的不同段设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中间由半限制区过渡,设备共用,这种设计管理较方便。 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非限制区设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

层流手术室类型、要求、布局、示意图教学内容

手术室设计的目的 手术室,作为外科领域反映高度治疗医学水平的工作环境,应该满足下述要求: ①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 ②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创伤感染。 ③要求为医务人员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环境。 手术室设计的基本条件 ①合理的平面设计是手术室设计的前提。在建筑上,手术部作为医院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术部的配置、层高、柱间距离、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等,将会对整体医院设计带来重大的影 响。同时,医院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为手术室留下足够大的可发展空间。在医学上我们 通过合理的流向设计和平面布局设计来防止医院内的交差感染。 ②能上充分考虑到其一般性和特殊功能。如BCR、术中放疗、当日手术等。 手术室设计的要点 ①手术室在医院中的最佳位置。它与中心供应室、外科病房、集中治疗室、急诊、临床检验室、 病理科、放射科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②洁净区域的划分。在平面上根据其功能要求,大致可分成高度洁净区域、洁净区、亚洁净区和 非洁净区。 ③维持洁净度。出入口的管理。低洁净区和高洁净区的划分。空调系统的建立。 手术室的位置和面积 1. 医院内的手术部的位置和所占面积 手术部应该防止手术感染,院内感染和维持清洁的环境为第一目的,其次必须以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为考量来决定手术部的位置。最佳的方案是利用整个层面或外科病房的端部。尽可能与中心材料供应室、集中诊疗室、特殊放射科治疗室同一层面或设置专用的电梯来与这些部门连结。 2. 手术室的数量 ①每100个病床设计2个手术室的判断标准似乎最为普遍。 3.手术室的形状和大小: 手术室里,正中央是长方形的手术台,其两侧是手术医生、护士和手术器械,其头部是麻醉医生、麻醉器械、监视仪器等等。手术台的周围有巡回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所以,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似乎最适合于手术室。最近,为了避免积灰和诱导空调回风口的流向,常常切去四个墙角把手术室做成八角形。

手术室的布局分区(干货)

手术室的布局分区 我院手术室包括手术区和非手术区两部分,室 内分区为三个区,即限制区、非限制区、半限制 区。限制区包括:手术间、手术间内走廊、洗手 间、无菌物品间、麻醉预备室、储药室等;半限 制区包括:消毒室、手术间外走廊、洗涤室、敷 料打包间等;非限制区包括:更鞋室、更衣室、办 公室、医护人员值班室、休息室等。 一、工作流程手术室设有三个出入口,即患者出入口、工作人员出入囗、污物出口。三个缓冲 入口,即洁净空间入口、无菌包入囗、一次性物 品及其它耗材(除去外包装)入口。尽量做到了隔 离、洁污分流、避免交叉感染. 二、主要房间配置情况 (一)、手术间共有六个手术间,即特别洁净 (100级)1间,标准洁净(1000级)1间,一般 洁净(10000级)3间,正负压(10000级)1 间。 (二)、洗手间三个洗手间,分别设于洁净走 廊两个手术间之间(两个),正负压手术间单独设 置(一个).配有感应式出水龙头、洗手液、手消

液、高压灭菌毛刷、无菌毛巾等。 (三)、无菌物品间为空气净化系统(10000级),室内物品架摆放距墙5cm、离房顶50cm、离地面30cm,无菌器械、敷料包、一次性手术包及用品均分类放置。 (四)、储药间备有各种注射液、常用药物、急救药物、麻醉药物、外用药物、消毒液等.并备有冰箱,存放药品. (五)、麻醉准备间各种麻醉插管用具、导管、呼吸气囊、急救箱等。 (六)、消毒室小型高温高压灭菌器一台,戊二醛薰蒸消毒灭菌器一台。 (七)、器械敷料准备间分类存放手术器械,便于使用、清点和打包。按敷料相应尺寸、类别存放于柜内. (八)、清洁室设有三个清洁池,按用途分类挂钩悬挂清洁工具(拖把、抹布)。 (九)、护士工作站位于洁净走廊中间,设有微机系统、中心通讯设备,便于手术室内外信息传送和完成电子医嘱的执行。 ...文档交流...

手术室设备

消毒方面:若不做层流,就要考虑将来的消毒灭菌方式,如空气净化机、臭氧、紫外线等。 基础设施:医用吊塔(分为麻醉、腔镜、外科、干湿合一等,带氧气、正负压气体)、麻醉机、无影灯、手术台(根据手术种类和经费选择不同的种 类和档次)、空调、感应洗手台、泡手桶等等。 手术设备:电刀、呼吸机、监护仪、除颤、电钻、内窥镜系列 手术器械:手术刀、剪、止血钳、拉勾、缝合针线等 (一)手术室的位置 应位于安静、清洁、少交叉感染的高层,同时要设在与手术有关科室附近。 (二)手术间的面积和数置 手术间大的不少于40m2,小的25m2。手术间数量以手术科室病床数来决定,一般1:20。 (三)手术室内部建筑要求 天花板、墙壁、地面应坚实光华耐湿,墙角弧形,便于清洗,地面为水磨石或防滑瓷砖,略有倾斜,便于刷洗使水从低处的地漏排出。宽阔的自动门,宽大而密封良好的双层玻璃一层纱窗的窗户。有双电源,畅通的上下水,防火及通风过滤除菌设备。室内温度20℃~25℃, 湿度45%~60%,有完善的调节设备。 (四)手术室内设备 应有万能手术台、器械台、升降台、无影灯、麻醉台、看片灯、心电监护设备、中心供 氧、中心吸引、输液设备、时钟、脚凳等。 (五)手术室分区 无菌区:手术间、无菌物品储存室。 清洁区:刷手间,器械敷科准备室,麻醉准备、麻醉恢复室。 半清洁区:患者等候室、办公室、护士站、休息室、更衣室等。 污染区:污物存放及清洗区,包括杂物间、浴室、卫生间等。 手术间又分为无菌手术间及污染手术间,前者靠内侧。 手术室各部分的设计要求如下:

(1)墙面和天花板采用可隔音、坚实、光滑、无空隙、放火、防湿、易清洁的材料。颜色采用淡蓝、淡绿为宜。墙角呈圆形,防止积灰。观片灯及药品柜、操作台等应设在墙内。 (2)门应宽大、无门槛,便于平车出进,应避免使用易摆动的弹簧门,以防气流使尘土及细菌飞扬。窗应双层,最好用铝合金窗框,有利防尘保温。窗玻璃以茶色为宜。 (3)走廊宽度应不少于2.5m,便于平车运转及避免来往人员碰撞。 (4)地应采用坚硬、光滑易刷洗的材料建造。地面稍倾斜向一角,低处设地漏,利于排出污水,排水孔加盖,以免污染空气进入室内或被异物堵塞。 (5)电源:应有双相供电设施,以保证安全运转。各手术间应有足够的电插座,便于各种仪器设备的供电。插座应有防火花装置,手术间地面有导电设备,以防火花引起爆炸。电插座应加盖密封,防止进水,避免电路发生故障影响手术。总电源线集中设在墙内,中央 吸引及氧气管道装置都应设在墙内。 (6)照明设施:普通照明灯应安装在墙壁或房顶。手术照明灯应安装子母无影灯,并 备用升降照明灯。 (7)水源和防火设施:各工作间应安装自来水龙头,便于冲洗。走廊及辅助间应装置灭火器,保证安全。冷热水及高压蒸气应有充分保证。 (8)通风过滤除菌装置:现代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通风过滤除菌装置,使空气净化。 其通风方式有湍流式、层流式、垂直式,可酌情选用。 (9)手术室出入路线布局:出入路线的布局设计需符合功能流程与洁污分区要求,应设三条出入路线,一为工作人员出入路线,二为伤病人出入路线,三为器械敷料等循环供应 路线,尽量做到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手术间的温度调节非常重要,应有冷暖气调节设备。空调机应设在上层屋顶内,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以50%左右为宜。一般手术间为35~45m2,特殊房间约60m2,适用于体外循环手术、器官移植手术等;小手术间面积在20~30m2 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 以低平建筑为主的医院,应选择在侧翼,以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医院,宜选择主楼的中间 层。 手术室和其它科室、部门的位置配置原则是,靠近手术科室、血库、影像诊断科、实验诊断科、病理诊断科等,便于工作联系,宜远离锅炉房、修理室、污水污物处理站等,以避 免污染,减少噪声。 手术间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朝北为易,也可采用有色玻璃遮挡,以利于人工照 明。

手术室的布局流程

手术室的布局流程 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限制区设在内测,包括无菌手术间、刷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半限制区设在中间,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非限制区设在最外面,包括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手术病人家属休息室等。值班室和护士办公室,应设在入口近处。手术室的入口处,有卫生通过室,包括换鞋处、男女更衣处、淋浴室、卫生间,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换鞋,再进入非限制区更换手术衣裤,戴好帽子、口罩方可进入限制区。 1、手术室各部分的设计要求如下: (1)墙面和天花板采用可隔音、坚实、光滑、无空隙、防火、防湿、易清洁的材料。墙角呈圆形,防止积灰。 (2)门应宽大、无门槛,便于平车出进,应避免使用易摆动的弹簧门,以防气流使尘土及细菌飞扬。窗应双层,最好用铝合金窗框,有利防尘保温。 (3)走廊宽度应不少于2.5m,便于平车运转及避免来往人员碰撞。 (4)地应采用坚硬、光滑易刷洗的材料建造。地面稍倾斜向一角,低处设地漏,利于排出污水,排水孔加盖,以

免污染空气进入室内或被异物堵塞。 (5)电源:应有双相供电设施,以保证安全运转。各手术间应有足够的电插座,便于各种仪器设备的供电。电插座应加盖密封,防止进水,避免电路发生故障影响手术。总电源线集中设在墙内,中央吸引及氧气管道装置都应设在墙内。 (6)照明设施:普通照明灯应安装在墙壁或房顶。手术照明灯应安装子母无影灯,并备用升降照明灯。 (7)通风过滤除菌装置:现代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通风过滤除菌装置,使空气净化。 (8)手术室出入路线布局:出入路线的布局设计需符合功能流程与洁污分区要求,应设三条出入路线,一为工作人员出入路线,二为伤病人出入路线,三为器械敷料等循环供应路线,尽量做到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精选课件)

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 1、手术室的位置要求 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以低平建筑为主的医院, 应选择在侧翼,以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医院,宜选择主楼的中间层。手术室和其它科室、部门的位置配置原则是,靠近手术科室、血库、影像诊断科、实验诊断科、病理诊断科等,便于工作联系,宜远离锅炉房、修理室、污水污物处理站等,以避免污染,减少噪声.手术间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朝北为易,也可采用有色玻璃遮挡,以利于人工照明。手术室的朝向应避开风口,以减少室内尘埃密度和空气污染。通常是集中布置,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区,包括手术部分和供应部分。...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手术室房间数量的确定 估算用房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手术科室的床位数,按20~25:1的比例确定手术用房数,然后根据手术用房数,确定手术辅助用房、消毒供应用房几其他用房数.二是根据手术的次数来确定手术间的数量。...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3、手术室应设哪些房间 一个完整的手术室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卫生通过用房:包括换鞋处、更衣室、淋浴间、风淋室等; ②手术用房:包括普通手术间、无菌手术间、层流净化手术间等; ③手术辅助用房:包括洗手间、麻醉间、复苏间、清创间、石膏间等; ④消毒供应用房:包括消毒问、供应问、器械间、敷料问等; ⑤实验诊断用房:包括X线、内窥镜、病理、超声等检查室; ⑥教学用房:包括手术观察台、闭路电视示教室等; ⑦办公用房:包括医护办公室、医护值班室等。 4、手术室怎样分区 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三区分隔开的设计有二:一为将限制区与半限制区分设在不同楼层的两部分,这种设计可彻底进行卫生学隔离,但需二套设施,增加工作人员,管理不便;二为在同一楼层的不同段设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中间由半限制区过渡,设备共用,这种设计管理较方便。...文档 交流仅供参考...

手术室的设置和管理

手术室的设置和管理 (一)手术室的环境设备 1.手术室的建筑要求 (1)手术室的位置及设施:【1】手术室应建在医院内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系的位置。一般设在病房大楼的次顶层或中间层,处于外科各病区的中心或附近,并与某些辅助科室(血库,检验室)相距不宜太远,以便接送病人和术中联系;【2】应有专用的水电供应、电梯传送、防火设施,有条件的应设置空气过滤除菌、排气和空调装置,室内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以50%左右为宜;【3】门:要求宽阔,应安装自控启闭门或者双向合页门;【4】窗户:要严密,应有双重或淡蓝色玻璃和一层纱网装置;【5】墙壁与地面:墙壁应隔音良好,墙围宜较暗,可用淡绿色或者淡蓝色并光滑可冲洗,墙角呈弧形,地面用水磨石或者平整的防滑瓷砖,低处设下水地漏。 (2)手术间的设置:设在北面为宜,可避免强光直射室内。其面积大小适中,一般在25~40cm2之间。手术间的数量通常以手术科室床位而定,两者比例为1:20~25。 2.手术室的布局 (1).手术室出入路线布局:出入路线的布局设计需要符合功能流程与洁污区要求,应设3条出入路线,即工作人员出入路线、病人出入路线、器械辅料等循环供应路线,尽量做到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分区:手术室内分3个区,即【1】非限制区:属污染区,设在最外侧,包括接送病人区、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苏醒室、值班室、麻醉医生和护士办公室,值班室和办公室应设在入口近处;【2】半限制区:设在中间,为过渡区,包括储藏室、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内镜室、急诊清创室等;【3】限制区:即清洁区,设在最内侧,包括各手术室,刷手间、无菌物品室等,其中有菌手术间应靠外侧,无菌手术间应靠内侧。还可将限制区与半限制区分设在上下两个相邻的楼层。 3.手术间的基本设备最基本的、必备的设施配备应有:多功能手术床、无影灯、器械桌、升降器械台、麻醉桌、麻醉机、监护仪、吸引及氧气设备、输液架、高频电刀、X光观片灯、固定紫外灯线灯、立灯、药物以及敷料柜、转凳及踏脚凳、敷料桶、电钟、温湿度计等。有条件者可安装传呼系统。 (二)手术室的管理 1.手术室的一般规则 (1)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帽、鞋(或一次性鞋套),内衣不可外露,用后应放回原位。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和鞋。 (2)手术室内应保持肃静,禁止高声谈笑和吸烟,门要轻开轻关;手术进行时,勿走正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3)严格执行无菌管理,除参加手术及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一概不准随便入内。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皮肤感染性疾病者,不可进入手术室,更不能参加手术。凡违反无菌管理之处,一经指出,须立即纠正。施行感染手术的医务人员,术毕不得到其他手术间参观走动。 (4)手术室工作人员应熟悉手术室内各种物件的固定放置和使用方法,用后放回原处。有关急救药品、器材,必须随时备用,定时检查,及时补充及维修。一切器械、物品,未经负责人许可,不得擅自外借。

2021年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

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 欧阳光明(2021.03.07) 1、手术室的位置要求 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以低平建筑为主的医院,应选择在侧翼,以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医院,宜选择主楼的中间层。手术室和其它科室、部门的位置配置原则是,靠近手术科室、血库、影像诊断科、实验诊断科、病理诊断科等,便于工作联系,宜远离锅炉房、修理室、污水污物处理站等,以避免污染,减少噪声。手术间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朝北为易,也可采用有色玻璃遮挡,以利于人工照明。手术室的朝向应避开风口,以减少室内尘埃密度和空气污染。通常是集中布置,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区,包括手术部分和供应部分。 2、手术室房间数量的确定 估算用房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手术科室的床位数,按20~25:1的比例确定手术用房数,然后根据手术用房数,确定手术辅助用房、消毒供应用房几其他用房数。二是根据手术的次数来确定手术间的数量。 3、手术室应设哪些房间

一个完整的手术室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卫生通过用房:包括换鞋处、更衣室、淋浴间、风淋室等; ②手术用房:包括普通手术间、无菌手术间、层流净化手术间等; ③手术辅助用房:包括洗手间、麻醉间、复苏间、清创间、石膏间等; ④消毒供应用房:包括消毒问、供应问、器械间、敷料问等; ⑤实验诊断用房:包括X线、内窥镜、病理、超声等检查室; ⑥教学用房:包括手术观察台、闭路电视示教室等; ⑦办公用房:包括医护办公室、医护值班室等。 4、手术室怎样分区 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三区分隔开的设计有二:一为将限制区与半限制区分设在不同楼层的两部分,这种设计可彻底进行卫生学隔离,但需二套设施,增加工作人员,管理不便;二为在同一楼层的

手术室区域的划分(干货)

手术室区域的划分 手术室区域划分 手术室是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因此对手术室的设置和布局有着特殊要求. 手术室按洁净程度划分三个区域和三个通道,三个区域即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三个通道即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染通道. 为保持环境洁净,必须严格区分或隔离手术室的三个区域。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换手术室衣裤、鞋、戴专用帽子、口罩方可进入半限制区;进入半限制区的人员不可大声谈笑及高声喊叫;进入限制区内的一切人员及其活动都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一切人员及物品进出手术室都必须受到严格控制,一般需要采用双走道方案:无菌通道是医务人员、手术前病人、洁净物品的行走路线;污物通道是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的运输路线。......感谢聆听 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第二洗手间、无菌敷料存放间等。 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消毒室

非限制区设更衣室、污物处理间(第一洗手间)、器械清洗室、医护办公室、医护人员值班室、手术室大厅(家属等候区)、手术室外环廊、接收患者处、推车交换处、换鞋处、厕所、杂用间等 手术间由外向内分为感染手术间、一般手术间、无菌手术间. 按手术有菌或无菌的程度,手术间可划分成以下5类: (1)I类手术间:即无菌净化手术间,主要接受颅脑、心脏、脏器移植等手术。 (2)Ⅱ类手术间:即无菌手术间,主要接受脾切除手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眼内手术、甲状腺切除术等无菌手术. (3)Ⅲ类手术间:既有菌手术间,接受胃、胆囊、肝、阑尾、肾、肺等部位的手术。 (4)Ⅳ类手术间:即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阑尾穿 孔、腹膜炎手术、结核性脓肿、脓肿切开引流等手术。 (5)V类手术间:即特殊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绿脓杆菌、气性坏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感染

层流手术室类型、要求、布局、示意图

手术室设计地目地 手术室,作为外科领域反映高度治疗医学水平地工作环境,应该满足下述要求: ①满足外科手术需求地所有功能. ②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无菌地环境,减少创伤感染. ③要求为医务人员创造最有利于工作地舒适环境. 手术室设计地基本条件 ①合理地平面设计是手术室设计地前提.在建筑上,手术部作为医院整体设计地重要组成部分, 手术部地配置、层高、柱间距离、与其他部门地关系等等,将会对整体医院设计带来重大地影 响.同时,医院地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为手术室留下足够大地可发展空间.在医学上我们 通过合理地流向设计和平面布局设计来防止医院内地交差感染. ②能上充分考虑到其一般性和特殊功能.如、术中放疗、当日手术等. 手术室设计地要点 ①手术室在医院中地最佳位置.它与中心供应室、外科病房、集中治疗室、急诊、临床检验室、 病理科、放射科等都有密切地联系. ②洁净区域地划分.在平面上根据其功能要求,大致可分成高度洁净区域、洁净区、亚洁净区和 非洁净区. ③维持洁净度.出入口地管理.低洁净区和高洁净区地划分.空调系统地建立. 手术室地位置和面积 . 医院内地手术部地位置和所占面积 手术部应该防止手术感染,院内感染和维持清洁地环境为第一目地,其次必须以手术地效率和安全性为考量来决定手术部地位置.最佳地方案是利用整个层面或外科病房地端部.尽可能与中心材料供应室、集中诊疗室、特殊放射科治疗室同一层面或设置专用地电梯来与这些部门连结. . 手术室地数量 ① 每个病床设计个手术室地判断标准似乎最为普遍. .手术室地形状和大小: 手术室里,正中央是长方形地手术台,其两侧是手术医生、护士和手术器械,其头部是麻醉医生、麻醉器械、监视仪器等等.手术台地周围有巡回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所以,接近正方形地长方形似乎最适合于手术室.最近,为了避免积灰和诱导空调回风口地流向,常常切去四个墙角把手术室做成八角形. 手术室地墙面设置有手术时所必需地设备和器具.如:电源插座、医疗气体终端、读片灯、器械柜、手术计时钟、保温库、保冷库等等.因此,手术室并非越大越好.有报告指出最小必须有×,但是随着医疗地进步,麻醉器械、监视仪器、特殊手术器械地引进,我们推荐一般手术室地内径至少要有~×~. 美国建筑家协会·保健设施部会出版地《医院及医疗设施地建筑设计指南》中对手术室地最小面积作了规定:①一般手术室②心血管、脑外科手术室③骨科手术室④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 (一)确定编制总额 医院人员编制总额的核定,是依据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床位数,按一定的人员编制标准核定的。其计算公式为:M==B×Y+[(B-Bmin)/(Bmax-Bmin)]×(Ymax-Ymin)×B+A1……+An 式中:M——核定人员编制总数;B——核定床位数;Bmax——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上限;Bmin——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下限;Y——编制常数平均值;Ymax——该等次常数上限;Ymin——该等次常数下限;A1,A2,…,An——医院其他附属编制。 (二)制定编制方案人员编制方案是编制员额、人员编制类别以及岗位、职数、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规定。 (三)核定编制比例编制比例是指编制员额与核编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规定。医院编制比例,通常由一定数量的编制员额与一定数量的核编参数组成。对于医院来说,病床数就是核编参数,医院的核定病床数通常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区域医疗规划所审定的。(四)进行人员配备我国医院的人员配备,主要依据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草案)》进行。根据这个《原则》综合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依医院的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分为三类: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按1∶1.30~1∶1.40计算;300~400张床位的医院按1∶1.40~1∶1.50计算;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按1∶1.60~1∶1.70计算。医院各类人员的比例为:行政和工勤人员占

总编制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编制的8%~10%;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70%~72%,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中医师占25-35%,护理人员占40-50%,药剂人员占8%,检验人员占4.6%,放射人员占4.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8%。 1、临床科室负责人配备(1)科主任。25张床位以上的科设科主任,超过40张床位可增设副主任。门诊任务较多的科,病床虽少于25张也可设科主任。门诊及病房任务较少的科,可由其他有关科的科主任兼任。(2)科护士长。各科设护士长(助产士长),病床多时可设副职。 2、医师的配备卫生部规定,各级医师结构比例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1∶2∶4∶8。在编配某一职级的医师时,通常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M=(Tw×B×R)/Ta×15/P+A 式中:M——某职级医师数; Tw——住院医师日均诊治每位患者所需工时;B——核定编制床位数; R——病床使用率; Ta——住院医师日均有效工时; P——住院医师比例数; A——机动数。根据医院担负的任务和规模的不同,医师中高、中、初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也应有所差异,以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医疗为主要任务的医院,医师的配备应侧重于全科医师,其专业技术职称中,高、中级比例可相对较少;承担高度医疗或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编配比例可适当增大。 3、护理人员和助产士的配备护理人员包括护理技术人员和护理员。护理技术人员和护理员的比例为3∶1为宜。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规定,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中,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