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4、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人,被称为“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 集》2、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得十分完美。

、语音

颓(tu 1)与(y d )歇(xi e )

三、重点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 交:交相 2、四时俱备 时:四季

俱:都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今义:歇息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 古来共谈共:共同

6、 沉鳞竞跃 竞:争相,“竞”写出了 “跃”的状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儿竞相跳跃、嬉 戏的情态,静中有动,突出了热闹的气氛。

7、 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实在欲界:人间

8、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9、 猿鸟乱鸣:乱:此起彼伏, “乱”写出了 “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热烈欢跃的气氛。

四、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山 ______

3、 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 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五、重点语句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 实是欲界之仙都。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冋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太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1、 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谢灵运;①表达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②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③带 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 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拉来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_______ 的气氛,“沉鳞竞跃” 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它写出“跃”的状态,生动形象地写出 ______

了鱼儿争相跳跃,嬉戏的情态,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5、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 _______

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3)语言美。言简意赅,骈散结合。

七、中心主旨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回信,信中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瑰丽景色,传达出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表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整理)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5.解释加点词。(4分)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 (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 7.回答问题。(6分) 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比较阅读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9题(12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负势竞上()(2)鸢飞戾天者() (3)白鸥矫翼()(4)倘能从我游乎()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然是中有深趣矣! 9. 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 《答谢中书书》与《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各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 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

答谢中书书、三峡及比较

《答谢中书书》阅读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交辉()四时()歇()颓() 沉鳞()与()竞跃() 二、一词多义 之(1)山川之美清(1)清流见底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以其境过清 (3)公与之乘(3)香远益清 时(1)四时俱备见(1)清流见底 (2)四时之景不同(2)才美不外见 色(1)五色交辉与(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未尝稍降辞色(2)相与步于中庭 (3)月色入户(3)选贤与能 以(1)自康乐以来(4)念无与为乐者 (2)以其境过清是(1)实是欲界之仙都 (3)属予作文以记之(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策之不以其道(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欲(1)解衣欲睡(4)是日更定矣 (2)夕日欲颓 三、填空 1、用原文填空: (1)找出总领全文的句子:,。 (2)写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3)写早晚之景的句子是:,;,。(4)“”字点明了全文中心。 (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描写的句子: ,;,。(6)文中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表现绚烂辉煌的景象的句子是: ,;,。 四、问答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夕阳;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书写游山之感,为什么要与“康乐”相比? 谢灵运;与“康乐”相比体现出作者的自豪之感。这种美景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乐趣,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4、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5、评析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在写景上有何妙处? 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视、俯视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此句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此句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通过朝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6、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有哪些?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7、“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个画面?试写一段赏析文字。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分享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 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业已(yǐ)绥(suí)靖(jìng)阌(wén)乡聿(yù)鄂(è)豫(yù) 阻遏(è)疟子(yàozi)寒噤(jìn)蹿(cuān)仄(zè)歪(wāi)张皇(huáng)失措尖利 能耐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拂(fú)晓瓦砾(lì)地窖(jiào)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箧(qiè)赃物制裁荡然无存纳粹(cuì)肃穆荒谬(miù)健忘 第二单元 谋(móu)死鼹(yǎn)鼠切切(qiè)察察(chá)絮(xù)说顺顺流流辟(pì)头苌(cháng)浯(wú)震悚(sǒng)干戚图赞懿(yì)皋(gāo)骇 (hài)掳(lǔ)疮(chuāng)疤(bā) 诘(jié)问渴慕(mù)疏懒霹(pī)雳(lì)孤孀(shuāng)差(chāi)使狼籍簌簌(sù)典质惨淡赋闲勾留迂(yū)蹒(pán)跚(shān)拭(shì)擦颓(tuí)唐触目伤怀 琐屑情郁(yù)于中大去交卸(xiè)凹凼(dàng)尴(gān)尬(gà)烦躁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杨绛(jiàng)塌(tā)败默存伛(yǔ)翳(yì)滞(zhì)笨愧(kuì)怍(zuò) 攥(zuàn)荒僻(pì)取缔(dì)骷髅克扣接济(jì)唏(xī)嘘(xū)稀罕噩(è)耗呵斥焦灼(zhuó)伎(jì)俩(liǎng)颠(diān)沛(pèi)吊(diào)唁(yàn)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第三单元 郦(lì)道元匀称(chèn)佥(qiān)惟妙惟肖(xiào)雄跨雄姿残 损古朴推崇 巧妙绝伦刹(chà)那驻(zhù)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美感史诗轩(xuān)榭(xiè)胸中有丘壑(hè)嶙(lín)峋(xún)广漆(qī)败笔镂空 (lōu)蔷薇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斗拱额枋(fāng)藻井御(yù)道磬(qìng)鎏(liú) 金雍(yōng)正攒(zǎn)鳖(biē)头琉璃蟠(pán)龙中轴线金銮 殿天井伧(cāng)俗得体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雅俗之分 第四单元 竺(zhú)可桢(zhēn)孕育翩(piān)然销声匿(nì)迹风雪载(zài)途农谚榆叶连翘衰草连天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蟾蜍鄞(yín)囊 (náng)克隆繁衍胚胎鳞片 脊(jǐ)椎(zhuī)两栖(qī)相安无事鸟臀(tún)目恐龙铱(yī)潮汐褶(zhě)皱(zhòu)核磁共振遗骸(hái)劫难(nàn)致密追溯(sù)天衣无缝物种归咎(jiù)藩(fān)篱啸(xiào)聚山林失衡栖(qī)

【K12学习】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 版 第22课《答谢中书书》 一、文学常识 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康乐,即谢灵运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 四时俱备四时:四季。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三、重点句子翻译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

辉映。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 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中心思想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沉积相知识点复习 (5)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试卷 一、填空题( 每空0.5 分,共10 分) 3 、一般说来,层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①__________ ,多属②__________ 的产物;柱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条件③__________ ,多为④__________ 的产物。①较弱,②潮间带上部,③较强,④潮间带下部至潮下带上部。 6 、Young et al.(1972) 以潮汐作用带为形式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 ③__ 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局限潮下带,④开阔潮下带。 7 、第一部系统论述我国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岩层的古地理轮廓的专著是①__________ 编著的② __________ 。①刘鸿允,②《中国古地理图》。 1 、相标志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可归纳为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和③ __________ 三类。①岩性标志,②古生物标志,③地球化学标志。 6 、Laporate(1969) 以潮汐作用划分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潮下带上部,④潮下带下部。 7 、米德尔顿和汉普顿按支撑机理把沉积物重力流划分为四种类型,即①__________ 、②______ ____ 、③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①碎屑流,②颗粒流,③液化沉积物流,④浊流。 5、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特征,可将砂质高能滨岸相划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四个亚相。①海岸沙丘、②后滨、③前滨、④近滨。 6、欧文(Irwin,1965)根据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将陆表海碳酸盐沉积作用环境划分出了三个能量带,即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①远离海岸的X带(低能带)、②稍近海岸的Y带(高能带)、③靠近海岸的Z带(低能带)。 三、比较下列每对术语的异同点( 每小题 4 分,共32 分) 4 、泥岩与页岩——均为粘土岩,前者无页理,后者有页理。 5 、沉积相与岩相——岩相与沉积相是从属关系。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而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6 、河控三角洲与浪控三角洲——为不同作用所控制形成的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形成的三角洲,是高建设性的三角洲,形态上呈鸟足状或朵状。浪控三角洲是以波浪作用为主形成的三角洲,是破坏性的三角洲,形态上呈鸟嘴状。 7 、内波与内潮汐——内潮汐是内波的一种特殊类型。内波是指存在于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或具有密度梯度的水体之内的水下波(LaFond,1966 ),内波的振幅、周期、传播速度、深度的变化范围都很大。其中周期与半日潮或日潮相同的内波叫做内潮汐。

《答谢中书书》中的虚词

《答谢中书书》中的虚词 山川景色的奇美,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有高雅情怀的人才会品味出山川之美,陶弘景便是这样的人。 《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赏析 中学八年级《语文》课本(人教版)上册第 27 课《短文两篇》的第一篇《答 谢中书书》,是南朝梁陶弘景晚年写给谢中书的一纸短札,可见诸清严可均《全 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全梁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歇,停止,消散。颓,落下。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仙都,神话中 仙人居住的地方。康乐,即南朝宋山水诗派创始人谢灵运,因世袭康乐公,世称 康乐。全文意思的是: 山河的绮美壮丽, 自古以来都为人们热切地交谈和议论。 高高的山峰插入云 霄,清彻的流水一望见底。两岸峙立的陡峭石壁,在阳光的照耀下相交辉映五彩 缤纷。青葱的树林和翠绿的竹篁,一年四季全都齐备。每当清晨岚雾即将消失, 可以听到猿猴的长啸声和鸟雀的高鸣声混杂在一起;而每当傍晚夕阳西下将要沉
1/6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6-9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 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四时俱备俱( ) ②夕日欲颓颓 ( ) ③或好作诗古文或( ) ④恐因愤激之久恐 (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9.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5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5. 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实是欲界之仙都然是中有深趣也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年与时驰 C. 复与疏钟相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倘能从我游乎一狼仍从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地史学复习重点汇总+中国地质大学.doc

沉积环境: 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生物相岩相 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分析——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瓦尔特相(定)律亦称相对比原理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 (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 Sed. Facies indicators——the physic, chemic and biolog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dicat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rocesses and conditions. 。。。。。。 地层:各种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 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地层叠覆律: 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 原始水平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 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答谢中书书》《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考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只是分享

《答谢中书书》《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考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5.解释加点词。(4分)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 () (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 7.回答问题。(6分)

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 5.(4分)(1)交相辉映(2)四季(3)参与,这里指欣赏(4)向西北,朝西北 6.(6分) (1)(3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3分)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 7.(6分)(1)异奇状 (2)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 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 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 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 由仰而俯;景物形象: 由显而微;景物状态: 由静而动;时间交代: 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 表现一年之美, 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 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 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

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 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 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 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 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 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 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 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 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答谢中书书 知识点总结 ]相关文章:

岩石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火成岩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的成因分类: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岩浆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继而冷却固结的产物。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变质岩:是由先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岩石。 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关系:已经存在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抬升到地表以后,经风化剥蚀、机械破碎、搬运、沉积等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已经存在的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因温压条件的变化或流体的作用等可形成变质岩;温压条件的进一步变化,可使原来的沉积岩。变质岩或火成岩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在固结形成新的火成岩。 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浆: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部分挥发分和固态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自然界中硅酸盐岩浆占绝大多数,极少量是金属硫化物岩浆和金属氧化物岩浆(矿浆)及碳酸岩浆。 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 (1) 常量元素: 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在岩浆结晶过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如SiO2 、Al2O3 、Fe2O3 、 FeO 、MgO、CaO、Na2O、K2O、MnO、TiO2、P2O5、H2O、CO2 等。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 Mg2+、 Na +、[SiO4]4-。 另外还有挥发份:CO2、SO2、CO、N2、H2 NH3、NH4、HCl、HF、KCl、NaCl等等。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根据SiO2含量将硅酸盐岩浆分成4种类型:1) 酸性岩浆SiO2 > 63%(wt%) 2) 中性岩浆SiO2 52~63%(wt%) 3) 基性岩浆SiO2 45~52%(wt%)

沉积岩与沉积相考试题

沉积岩与沉积相 请注意: 1、本考试科目提供一套试题参考答案,进入本门课程点在线考试,随机抽题,如果考试题不是其中试题,千万别点最下面的“完成考试”按钮,立即关闭窗口,重新进入抽题,直到抽到所给这套题为止 2、在线考试只有一次机会,成绩为最终考试成绩,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没给答案的可自行发挥,别空题,做完后一定点完成考试显示“答卷结果保存成功”表示提交成功,否则考试结果将无分值

1.成岩作用 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从沉积物到沉积岩,以及在沉积岩形成以后再到它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即到其被破坏或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或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阶段。 2.沉积相 沉积环境和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综合)。 3.河流的“二元结构” 河流沉积的下段是由河床亚相的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组成,是由于河道迁移而引起的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的底层沉积。上段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组成,属泛滥平原沉积,主要是大量细粒悬浮物质在洪泛期垂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的顶层沉积。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4.在海里或江里的岩石或珊瑚虫遗骸堆积成的岩状物 5.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沙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6.如波状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其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7.又称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 一般认为在潮上带,早先沉积的碳酸钙沉积物饱含孔隙水,在强烈蒸发时孔隙水沿毛细管上升,并使沉积物下部与海水沟通的孔隙不断获取海洋中正常海水的供给,就像泵汲一样。蒸发泵汲作用进行,使潮上带沉积物上部孔隙水的盐度大大提高,出现文石、高镁方解石及石膏沉淀,特别是石膏的沉淀增高了卤水中Mg/Ca比值,这些卤水就成为一种交代溶液,逐渐交代碳酸钙沉积物而形成白云岩。 8.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

(一)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27 《短文两篇》比较阅读训练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4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__________”的语句中。 (二)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词语。 五色交.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但.少闲人() 沉鳞竞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 ..寻张怀民()() 二.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清:清流见底()回清倒影()水尤清冽()其境过清() 寻:寻张怀民()寻向所志()寻病终() 念:念无与为乐者()念鬼() 三、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译:。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②俱备。译:。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 四、默写填空。 1、文中写早晚“山川之美”将视觉与听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出生命的气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内容理解。 1、《答谢中书书》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紧扣“_____”字展开描写,传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志趣。 2、《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________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 3、从思想感情上看,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但作者的心绪不同。《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_____”人;《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贬的“_____”人.(均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三)《三峡》与《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5)沿溯.阻绝()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5.从观察景物的角度看,《三峡》和《答谢中书书》两文中的画线句有哪些相同之处?两文在写景状物时,都致力于描给“水”,请问:两文中的“水”分别有哪些特点?(2分) 6.两文所表现的思想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四)《三峡》与《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略无阙.处()(2) 夕日欲颓.()(3) 属.引凄异()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清单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欣赏 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陶弘景 教材原文 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以课下注释为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 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文章中心】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感。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古义:__________ 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消沉,萎靡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五色交辉. 辉: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名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______________[F] 3.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实是欲. 界之仙都 4.其他实词 (1)答谢中书书. 书:______________[F] (2)山川之美. 美:______________[F] (3)古来共.谈 共:______________[F] (4)高峰入.云 入:______________[F] (5)清流见.底 见:______________[F] (6)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__[F] 备:______________[F] (7)晓雾将歇.. 将:______________[F] 歇:______________ 知识盘点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沉积岩与沉积相在线考试题目与答案

《沉积岩与沉积相》在线考试(开卷)试题—16秋 注意事项: 1、通过在线考试模块完成该课程考核; 2、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3、请务必于20XX年1月6日前完成。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叠层石:主要是由蓝绿藻的生长活动所形成的亮暗基本层在垂向上有规律交替的一类构造。暗层:富藻纹层,富有机质;亮层:富碳酸盐矿物层,富碳酸盐碎屑。 2、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3、浪基面:又称波浪基准面、波基面或浪底,是指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界面。波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波浪的干扰,是静水环境。 4、陆表海::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海底坡度(30m,多为几百米),太暗.底部水体停滞缺氧:来自周围陆棚的底流可为超盐度,较大密度,不易上流所致 5、浊积岩:是浊流沉积形成的各类沉积岩的统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单描述5种不同类型的沉积构造。 1.水平层理:例如:硅藻土,纹层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代表静水环境中的缓慢沉降。 2.平行层理:纹层亦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在剥开面上可见剥离线理构造。主要产于砂岩中。一般出现在急流和能量高的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 3.楔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呈平面状,厚度变化大且呈楔状。层系界面不互相平行,纹层倾角变化较大,方向变化也大,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 4.透镜状层理:潮汐层理的一种,砂质沉积以透镜状被保存在泥质中(灰岩)。泥质纹层呈波状,占主体,砂质沉积可见斜纹层。主要形成于潮汐环境中。 5.粒序层理:亦称递变层理——正粒序、逆粒序。层理底部常有一冲刷面。只有粒度的渐变而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集锦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集锦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一 一、文学常识 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5~433)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 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俱:都 2、晓雾将歇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沉积相考试重点-(2)教学提纲

沉积相考试重点-(2)

对比淡化澙湖与咸化澙湖的沉积特征。 答:淡化澙湖与咸化澙湖在沉积特征上的不同之处如下: (1)岩石类型:淡化澙湖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为主,粗碎屑岩极少见。可见方解石、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沉积矿物。当澙湖底出现还原环境时,可形成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岩石呈暗色或黑色,澙湖若为碳酸盐沉积时,则以泥晶、微晶石灰岩及白云岩、含泥石灰岩为主。 咸化澙湖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并可夹有盐渍化和石膏化的砂质粘土岩,几乎无粗碎屑岩沉积,可出现石膏,盐岩夹层。若为清水沉积时,则主要是石灰岩、白云岩,并夹石膏及盐岩层,可出现天青石、硬石膏、黄铁矿等自生矿物。 (2)沉积构造:淡化澙湖中,交错层理一般不发育,若有波浪作用,可发育缓波状层理,水平波状层理,及对称或不对称波痕。虫孔少见,偶见干裂。咸化澙湖中一般多出现水平层理及塑性变形层理,斜层理不发育,盐类沉积中可见周期性溶解作用所引起的“冲刷面”,可见盐类假晶及泥裂。 (3)生物化石:淡化澙湖中为适应淡化水体的广盐性生物如腹足类,瓣鳃类,苔藓类,藻类等数量大为增多,正常海相生物常发生畸变,如出现个体变小,壳体变薄,具特殊纹分布等反常现象,当澙湖底部有H2S存在时,则可使生物群绝迹。咸化澙湖中以广盐性生物最发育,如腹足类,瓣鳃类,介形虫等,正常盐度的生物则全部绝迹,当盐度增高至一定限度时(一般不超过5~ 5.5%),大生物即行灭绝。 简述不同类型河流的主要特征。 答:①平直河流:弯度指数小于1.5,河床坡陡水流急,多出现于一条河流的上游。

②辫状河:弯度指数小于1.5河道宽、水浅、坡陡、流急,心滩是辫状河最重要的沉积类型,心滩出现使河道频繁分叉合并,故形态呈辫状,多出现于中上游。 ③曲流河:弯度指数大于1.5,河道窄、水深、坡缓、流速小,点坝是曲流河最具特征的沉积类型。多出现于中下游。 ④网状河:由多条弯曲多变的河道联结似网状而故名。弯度指数大于1.5,冲积岛(湿地)发育,常占60~90%,为网状河最重要的地貌特征,常出现于下游。 简述湖泊环境的一般特点。 答:(1)水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缺乏潮汐作用。波基面常常不超过20米。常有众多的河流注入。 (2)物理化学条件:①湖泊对大气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湖水出现温度分层现象。②湖水含盐度变化大,可由小于1%至大于25%。因有不同源区的河流注入,湖水化学成分变化大。③稳定同位素,稀有元素等与海洋差别较大,如18O/16O 13C/12C低于海相,海相碳氢化合物的 34S/32S较为稳定,湖泊中变化大。B、Li、F、Sr在淡水湖泊中较海洋中少,Sr/Ba常<1。(3)生物学特征:常发育良好的淡水生物群,如淡水的腹足类、瓣鳃类等底栖生物,介形虫、叶肢介、鱼类等浮游和游泳生物,还常发育有轮藻、蓝藻等低等植物等。 简述湖泊相沉积的一般特征。 湖泊相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①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砂岩、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仅分布于滨湖地区。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但一般比河流相略高。由岸向湖心,粘土岩比例增加。粘土岩中含丰富的有机质,是良好的生油岩系。 ②沉积构造类型多样,粘土岩中多发育水平层理、块状层理,砂岩中发育交错层理、波纹交错层理,同时可见对称及不对称波痕、泥裂、雨痕及生物搅混构造。 ③生物化石丰富,常见介形虫、叶肢介、瓣腮类、腹足类动物化石及高等和低等植物化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