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1_5文化常识积累

苏教版语文必修1_5文化常识积累
苏教版语文必修1_5文化常识积累

文化常识积累

必修一

1.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

2.故不积跬步

..

跬步: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为“读”。

4.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记。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技艺。传,古代解释六经的著作。如《春秋左氏传》《诗经毛氏传》等。“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5.壬戌

..之秋

壬戌:这里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壬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故称“甲子”六十一循环。

6.七月既望

..

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

7.徘徊于斗牛

..之间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位于北方七宿之首,由六颗星组成,位于中天偏南,形似斗杓,相对于北斗而称南斗。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8.寄蜉蝣

..于天地

蜉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促,仅数小时,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必修二

1.六王

..一

..毕,四海

①这里的“六王”指战国时齐、楚、燕、、、六国的君王。

②“四海”指天下、全国。又如:四海

..之大,有几人欤?

2.妃嫔媵嫱

....,王子皇

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嫱,都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女官,实指皇帝的妾。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3.而望幸.焉

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4.奈何取之尽锱铢

..

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形容极为细微。

5.使六国各爱其人.

这里的“人”实指“民”,因避唐太宗世民讳而改。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帝制时代对于君主与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如本句中的“人”。避讳分避国讳与家讳两种。

必修三

1.德祐

...,都督诸路.军马

...兼枢密使

..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

①德祐,宋恭帝的年号。封建社会除用干支纪年法外,也采用皇帝年号纪年。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②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又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南宋时右丞相大于左丞相,北宋时相反。

③枢密使,枢密院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④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2.以资政殿学士

.....行

资政殿学士,宋代的荣誉官衔,皇帝的顾问,宰相去职后多担任此职。

3.缙绅

..而能不易其志者

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4.赠谥

..褒美,显荣于身后

赠,追授死者官位。谥,谥号,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的称号。

5.晋侯.、伯.围

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

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6.敢以烦执事

..

“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这里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7.于是王乃斋戒

..五日

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作斋戒。

8.召有司

..案图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9.臣请就汤镬

..

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10.拜为上卿

..

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11.为刎颈之交

....

刎颈之交: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刎颈,杀头;交,交情,友谊。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12.沛公欲王关中

..

关中,函谷关(在今灵宝东北)以西,今一带。

13.沛公居时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因“”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因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这里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14.季父、亚父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姐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亚父,对对方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15.毋诸侯

..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

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16.项王、项伯东向

..坐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文中项王的座次最尊,良的座次最卑。

17.沛公之参乘

..樊哙者也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侍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18.项王使都尉

..平召沛公

都尉,汉时重要的中高级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的战事中。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东汉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晋时代,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总体地位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且职务虚化。

必修四

1.夫子

..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夫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2.谨庠序

..之教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必修五

1.外.无期功

..强近之亲,无应门五尺之僮

①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②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2.前太守

..臣荣举.臣秀才

..

..,后刺史

..臣逵察.臣孝廉

①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②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太守。

③察举制,又称举荐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开始的。是由地方长官在辖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④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⑤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①郎中,官名,始于战国,汉时为宫中的侍卫武官,晋至南北朝时为尚书司的长官。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后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②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

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该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大夫武子临终时,嘱咐其子颗将其爱妾杀死殉葬,颗没有从命,而是把她嫁了出去。后来颗与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位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颗夜里梦见老人,老人自称是那名爱妾的父亲,特来报恩。后世用“结草”表示死后报恩。

5.当侍东宫

..

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6.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

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7.余自束发

..,读书轩中

束发,古代成童之礼。男子在十五岁时,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以示成童。

8.吾妻归宁

..

归宁,指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因婆家才是自己的家,故称归。

9.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

....之功

剖符丹书,指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剖符,书写誓词的竹制符契。剖为两块,功臣与皇帝各持一块。丹书,用朱砂书写誓词的铁制契券。

10.斯,相也,具于五刑

..

五刑,指墨(用刀刺刻犯人额颊处再涂上墨)、劓(yì,割去鼻子)、刖(yuè,砍掉脚)、宫(破坏人的生殖机能)、大辟(砍头)五种酷刑。

11.上计轩辕

..,下至于兹

轩辕,即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相传黄帝的先祖是有熊氏。由于有熊氏的人们崇尚土德,土是黄色的,母亲附宝给他起名叫黄帝。又因他长在姬水,居住在轩辕之丘,就以姬为姓,轩辕为号,故后人称黄帝为轩辕氏。

12.朝菌不知晦朔

..

①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②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3.不过数仞.而下

仞,古代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4.暮春

..之初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15.修禊.事也

禊,一种风俗祭祀。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以后改为农历三月三日),游于水滨,举行祭祀、沐浴、采兰等活动,以消除不祥。

16.襟三江

..

..而带五湖

①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②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在五湖之间。

17.钟鸣鼎食之家

......

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18.望长安于日下

..

日下,代称京城。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19.酌贪泉

..而觉爽

贪泉,古代传说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20.东隅

..非晚

..已逝,桑榆

①东隅,日出之处。指早晨,引申为青春年少。

②桑榆,日落之处。指傍晚,引申为年老迟暮。

21.勃,三尺

..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古人衣带的下垂部分,长三尺,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22.无路请缨

..,等终军之弱冠

..,爱宗悫之长风

..;有怀投笔

①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②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

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文学常识汇总 1、《<物种起源>绪论》作者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著有《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2、绪论,又叫导言,学术论述的开头部分,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写作经过、出版缘由、文章内容介绍、作者的基本观点、作者情况等文体。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作者是杨焕明,浙江温州人,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 4、《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作者是贾祖璋,浙江省海宁人,中国科普作家。著有《鸟类研究》、《生物学碎锦》等。 5、《斑纹》的作者是周晓枫,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上帝的隐语》、《鸟群》等。获得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6、《景泰蓝的制作》的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长篇小说《倪焕之》,。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7、景泰蓝,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明代景泰年间在北京开始大量制造,珐琅彩釉多用蓝色,所以叫景泰蓝。 8、《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作者是俞孔坚,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学者,著有《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理想景观探源》等。 9、《陈情表》作者李密,一名虔,字令伯,三国人。“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10、《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明代散文家,江苏昆山人。有《震川文集》。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项脊轩志》是他的代表作。 11、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小令是不成套的散曲,散套又叫套数,是统属于一个宫调的成套的散曲。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它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体例一般为每本四折一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角色有末、旦、净、丑等。由曲、白、科三部分组成。一本基本上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角色唱到底。以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以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 12、《长亭送别》的作者是王实甫,他名德信,元代戏曲作家,大都(今北京)人。所作杂剧,据《录鬼簿》著录有十四种,现仅存三种《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破窑记》(全名为《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丽春堂》(全名为《四丞相歌舞丽春堂》)。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厢记》,它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在《西厢记》中,王实甫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 王实甫善于以古典诗词酝酿气氛,锻炼字句,创造出诗一般的动人意境,形成十分优雅有风格。他和关汉卿分别开创了中国戏曲史上文采和本色两个流派。 赵景深在《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序》中称“《西厢记》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 13、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和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切记王实甫不在元曲四大家之列) 15、莎士比亚,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其主要成就是戏剧,作品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又译为麦克佩斯)等,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

必修五文学常识 1、《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明代长篇小说。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水浒传》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写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情节。 3、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4、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5、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6、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作品中也有表现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 7、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初唐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滕王阁序》成为他的“绝唱”。 8、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9、《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出现过的文化常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 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修订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整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必修1-5) 必修1 《沁园春·长沙》 1. 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 2. ⑴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 ,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3. ⑵词的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 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拓展: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贯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 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爵位: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寡人: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 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或美称,相当与现在的先生。 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比重于称子。 父(读第三声)--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尊称。 父(读第四声)-- 父亲或男性长辈之称。 甫--古代男子的美称。 丈夫--古时称成年男子为丈夫,并不专指女子配偶。 匹夫--本指一个人,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一般人。 古代称男子为须眉,古曾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有此称。 --古代女子表谦卑的自称。 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长辈女性。 古代俾女的代称。 裙衩--古时为妇女的代称。 拙荆--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称谓。 粉黛--古代美女代称。 蛾眉--亦作`娥眉`,古代美女的代称。 巾帼--古称妇女为巾帼。 姥--古称老妇人为姥。 妪--古对妇人,一般指年岁大者,亦有指少女者。

语文教材必修一的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是语文考试中的常考知识点,也是写作中的加分内容,所以平时要多督促孩子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哦。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博苑 10-18 0629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作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尤其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今天我们就来对这方面的知识作一基本探讨。 二.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

必修一文化常识整理

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1)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体裁)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主要记载了春秋(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2)《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3)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4)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5)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汉朝开始公之上设王爵;王爵只封给开国功臣。品级是官职的等级,与爵位是两码事。爵位是世袭的,品级不能世袭。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我们学过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荆轲刺秦王》。(2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购,重金征求。邑,封地。 (4)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5)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音律度量 1,音律 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与今天的七音阶对比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即1234567。其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琴瑟等)、竹(管、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合奏乐器多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独奏乐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鸿门宴》 (1)司马迁是西汉(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开创了我国史学纪传体的先河,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司马迁(作者)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 年的历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它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鸿门宴 〖解释〗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3)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4)【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汇编 必修一 《诗经》两篇? 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离骚》? 1、考:指已故的父亲。 2、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三后”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孔雀东南飞》? 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一般的诗经。 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 4、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5、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8、黄昏:十二个时辰之一,是戌时。?人定:是亥时。? 9、12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0结发:束发。古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11、罗敷:指古代美女的通名。 12、床:是古代的坐具。 13、城郭:古代内城叫做城;外城叫做郭。 《汉魏晋诗三首》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_》。? 2、河汉:银河。 3、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4、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5、杜康:相传古代发明造酒的人,后用作酒的代称。 6、周公吐哺:周公:周武王之弟姬旦。相传周公求贤若渴,凡有士人来访,立即接待,以至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7、双鲤鱼(鱼书):指代书信。古人常把两块刻有鲤鱼图形的木板合在一起制成木盒,中夹书信。故称鱼书。 必修二 《阿房宫赋》 1、四海:古代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 一。后指全国各地。 《赤壁赋》

高中语文必修5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 《归去来兮辞》 本文是一篇辞赋。 辞:“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1 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2 风波:战乱。 3 公田:供俸禄的田。 4人事:指做官。 5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滕王阁序》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滕王阁序》成为他的“绝唱”。 1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2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3“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孺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孺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 4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候官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5襜帷:车的帷幔。 6旬假: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7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8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9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不再南飞。 10“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在睢水旁边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在此饮酒赋诗。 11北辰: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 12帝阍: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13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做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14“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 15“冯唐易老”: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经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 16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17贾谊:汉文帝本想任贾谊为公卿,但因朝中权贵反对,就疏远了贾谊,任他为长沙王太傅。18“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齐鲁一带躲避。 19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酌贪泉而觉爽”,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表达了廉洁的人绝不会受外界污浊的侵蚀,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涸辙之鲋”,原指鲋鱼处于干涸的车辙中,用以比喻处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庄子·外物》:有此典故,“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又有成语“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课文中引用这个典故意为处境艰难但能自得其乐。 20北海:北冥。扶摇:猛烈的旋风。 2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22三尺微命:三尺,士佩三尺长的绅(古代礼服上束带的下垂部分)。

2020年高考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2020年高考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2018年高考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3.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4.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5.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6.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7.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8.犬马:臣子自谦。 9.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 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

必修一文学常识第一单元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又叫长短句,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作品《雨巷》。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第三单元

必修五语文第二单元文化常识

必修五语文第二单元文化常识 一、作者、作品 一)陶渊明(东晋诗人) 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 五柳先生”,晚年更名“ 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 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六十岁左右去世。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二)王勃(唐代文学家)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 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 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三)庄子(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习题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 1.关于古诗与星宿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河内:黄治以北的地区。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 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