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
止嗽散有哪些作用

止嗽散有哪些作用
止嗽散可以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主要治疗风邪犯肺,肺气不宣证。
总的来说,咽痒咳嗽:加防风、苏叶、生姜;痰黏难咯:加半夏、茯苓、桑白皮;肺燥干咳:加瓜蒌、贝母、知母。
止嗽散的辨证要点:在运用当中,它咳嗽、咽痒,单用这个方并不强调痰多,咳嗽咽痒,可以有微恶风发热,里证不明显,所以苔还是薄白的。
但是这种咳嗽呢,痰并不多,痰多就要加减加味了。
这个方对于还存在一点外邪咽痒咳嗽,因为它治诸般咳嗽,根据具体性质的差异来加减。
如果表证重,当然荆芥不够了。
常用的比较平和的药,可以增加散表作用,选药很重要。
像防风这些不燥,风中润剂。
苏叶也是有这种透表,同时又走气分,又走血分,又很平和,自身还能理气。
生姜在散表药当中也是比较平和,而且还能和胃。
如果痰虽然不多,但是有,咳痰难咯的一般来说,要考虑到增加化痰能力,而且防止痰郁化热,半夏、茯苓、桑皮。
桑皮是可以清肺降肺气。
肺燥咳嗽,那指的干咳,或者痰很少,难以咳出,那用润肺化痰方面的药物。
止嗽散方剂组成

止嗽散方剂组成该方中药材共计6味,由以下药材组成:1、熟地黄:30克,主要功效为清热化湿,止咳利嗽,解热证湿风,和胃止泻。
5、香附:15克,主要功效为振散寒湿,止咳利嗽,行气活血,同时具有温中,宽中,止呕,化痰及健胃作用。
6、桂枝:15克,主要功效为祛风湿,理气通经,活血止痛,止咳化痰,固涩安胃,行水活血,有润肺止嗽,补脾和胃,驱寒风,清热解毒的作用。
二、健胃止嗽散方剂的炮制及用法1、熟地黄、枳实、神曲、生薏仁放入锅中,加入适量陈皮水炒至均勻碎细(熟地黄可用姜汁浸泡);2、桂枝、香附分别入清水煎至风湿退(香附不用煎);3、将前二步骤炮制出的粉末再次全部一起煎至熟,撇滤成浆;4、晾凉,分剂(每剂2克),装盒封存,放置阴凉通风处保存。
用法:口服,一次2~3剂,一日3次。
1、止咳化痰:具有清热解毒,苏止化痰的功效,有效止咳化痰。
2、安胃和胃:具有温中宽中,止呕,化痰及健胃的作用。
3、健脾益气:通畅气血,消暑热,有助消化,补养脾气,健脾胃,汇祛痰湿,可有效缓解咳嗽。
4、温补肝肾:温肝健胃,补肝肾;同时促进肝肾二脏排毒,消除肝脏中毒害,使毒素减少,止咳化痰。
5、止泻清热:桂枝乃清热止泻药,可有效治疗肺火所致的泻泄和伤津液的消耗,从而达到清热止咳的目的。
1、抓住咳嗽:针对病症中咳嗽及伴随的痰黄、脓血、痰多等表现,以熟地黄+枳实+神曲+桂枝+香附等药物的中药方剂组合,可有效缓解咳嗽的症状表现。
2、服用中药方剂应当依据实际症状来做调整,使用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和剂量,避免浅服出现不良反应。
3、还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咳嗽的有效预防治疗方法:保持空气清新干净,注意不要太贪凉,勤保暖;经常锻炼,健康体质;早睡晚起,注意控制熬夜;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吃油炸、油腻及重口味食物;少喝酒,不抽烟,定期检查肺部情况。
名老中医韩明向教授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124例

3 . 1 疗效标 准[ ¨ 治愈 : 咳嗽及 临床体征消失 ;内伤咳嗽在2 周以 1 临床 资料 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好转 : 咳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1 3 年3 ~ 8 嗽减轻 , 痰量减少。 无效 : 症状无明 月安徽 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 显 改变 。 门诊 韩 明 向教 授 接 诊 的 咳 嗽 患 者 3 . 2 结果 1 2 4 例咳嗽患者 中, 治 1 2 4 例, 其 中男7 7 例, 女4 7 例; 年龄 愈 8 2 例, 好转3 ( I 例, 无效3 例, 总有 最大 者9 2 岁, 最小 者 1 2 岁。 效 率 为9 7 . 5 8 %。 1 . 2 诊 断标准 参 照 《 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 …: ① 咳逆有声 , 或 4 典 型病 例 伴咽痒咳痰 ; ②外感咳嗽 , 起病急 , 患者 , 男, 6 2 岁, 2 0 1 3 年8 月1 4 反 复 咳嗽 、 咳 痰2 年 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③ 内伤咳嗽 , 日就诊 。主诉 : 每 因外感 反 复发 作 ,病 程 较 长 , 可 余 , 再发加重1 周。患者夜 间咳剧 , 咳而伴喘; ④急性期查血 白细胞总 晨起痰多 , 痰 白质稀 , 易咳出, 遇风 数和 中性粒细胞增高 ; ⑤两肺听诊 感寒加重 , 咽痒 , 口不干不苦 , 饮食 可 闻及 呼吸 音增 粗 , 或 伴散 在 干 湿 二便 如常 ; 舌淡红 , 苔薄 白 , 脉 沉 参 考文 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 断疗 性哕音 ;⑥肺部x 线摄片检查正常 滑 。中 医诊 断为 咳嗽 , 辨 证 为宿 有 [ 效标准E s ]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或提 示肺 纹理 增粗 。 寒痰伏肺 , 遇风引动。治 以宣肺疏 社, 2 0 1 2 : 1 7 — 1 8 . 风, 温肺化痰。 处方 : 紫菀、 冬花、 百 2 治 疗方 法 部、 白前、 前胡 、 射干、 五味子各1 0 g , ( 2 0 1 3 — 1 0 — 1 3收稿/ 编辑 熊 瑜 ) 均 以止嗽 散加减 治 疗 。 基 本方 桔梗 、 荆芥 、 炙甘草 、 麻黄各6 g , 陈 组成: 紫菀1 0 - 1 5 g , 款冬花1 0 - 1 5 g , 皮1 5 g , 干姜5 g, 细辛3 g 。服药7 百部5 - 1 0 g , 白前1 0  ̄ 2 0 g , 前胡 1 0  ̄ 剂, 诸症大减 , 再进7 剂, 诸症皆无。
陈锦芳教授应用止嗽散经验撷英

又 能清热 化痰 ; 闷 、 黄微腻 , 胸 苔 为表 邪人 里 、 邪化 热 湿 阻滞 气机 之象 , 以全 瓜 蒌 、 腥 草 以 清热 解 毒 、 咳 化 鱼 止 痰; 又加浙 贝母 化痰 滞 , 参凉 血养 阴解毒 ; 玄 桔梗 利 咽 ,
止 嗽散见 于 《 医学 心悟 》 为 清代 名 医程 钟 龄所 创 ,
制 。方 中紫菀 、 部 、 百 白前止 咳化痰 ; 梗 、 桔 陈皮宣肺 理 气; 荆芥 祛风 解表 ; 草 调 和 诸 药 。七 味相 配 , 奏 止 甘 共 嗽化痰 , 宣肺解 表 之 功 。因其 “ 方 温 润 和平 , 寒 不 本 不
21 第 3 00年 8卷 第 5期
Vo. 138, No. 201 5, 0
中
医
药
学
报
・49 ・
Ac a Ch n s dii n ha ma oo y t i e e Me cne a d P r c l g
陈锦 芳教 授 应 用 止 嗽散 经 验撷 英
徐 韶 连 , 陈锦 芳
造成 咳嗽 大多兼 有 湿 邪 。故 在 治疗 咳嗽 时 , 嗽 散应 止
加人 理气化 湿 、 清热 宣 透 之 品 , 如藿 香 、 苏梗 、 夏 、 半 菖 蒲 、 金 、 茹等 。如 周身 疼痛 , 郁 竹 加柴 胡 、 根 、 独活 ; 葛 羌
头沉痛 者 , 白芷 、 加 菖蒲 ; 如胸 脘 痞 闷 , 质 暗 , 黄腻 舌 苔 者 , 湿蕴热 蒸 , 为 加半 夏 、 蒌 、 金 ; 便不 利者 , 瓜 郁 小 加六
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的心得

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的心得吴裕存(安徽省歙县中医医院,歙县徽城镇新安路34 号,245200)关键词:止嗽散;咳嗽;心得咳嗽是临床上一个非常常见的症状,常见于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等疾病中。
感冒后咳嗽不是诊断术语,是指感冒后恶寒发热、头痛身楚、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后,咽干喉痒、干咳少痰经久不愈,即使使用抗生素静滴亦鲜有疗效。
以前有人称其为“喉源性咳嗽” ,笔者认为可以归属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中。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2006 年咳嗽循证指南中提出的新的诊断术语,是指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急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通过鼻分泌物和(或)炎症刺激引起的咳嗽,用以取代“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
去冬今春,笔者用“止嗽散”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20 例,效果十分理想。
20例均为门诊病员,年龄3--74 岁。
其中男性7例,女性13 例;病程最长者1 月以上,最短者1 周以上。
全部病例都用过1--4 种抗生素,有部分病例静滴抗生素一周以上。
治疗用“止嗽散”(桔梗、荆芥、炙紫苑、蒸百部、炙白前、炙甘草、陈皮各10克)加炙款冬花10 克、姜半夏10 克、干姜6 克、五味子10 克,每日1 剂。
一般服用3--6 剂后,即可痊愈。
如吴某,女,16岁,学生。
因患慢性咳嗽近两月,服用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头胞克肟、止咳糖浆等未效而就诊。
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喉头不适,昼轻夜重,咳剧时作呕,影响睡眠。
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服上方4剂而愈。
“止嗽散”是清代新安名医程钟龄所著的《医学心悟》中的方子。
程氏认为,“凡治咳嗽,贵在初起得法为善。
” “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
”其治疗“大法:风寒初起,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而咳嗽者,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
既散而咳不止,专用本方,调和肺气①。
”可见“止嗽散”乃是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专用方剂。
临床医案之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久咳

临床医案之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久咳王某,女, 45岁,干部, 2022年1月14日初诊。
1个月前患者因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咽痒难耐,痒必呛咳数十声不断,咳则弯腰曲背,面赤气急,痰少色白,难于咯出,曾看西医,打针服药消炎及服用多种中成药,逊效。
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带有浮象。
证属:风寒束肺,失于表散,肺失宣肃。
治则:疏风散寒,,理肺止咳。
拟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味。
处方:炙麻黄3g,杏仁10g ,炙甘草6g ,百部10g,紫菀10g,桔梗10g,前胡10g,陈皮10g,浙贝母10g,僵蚕6g。
2 剂,咽痒咳嗽大减,继服3剂,诸症若失。
体会: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症状。
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
《素问.咳论》指出,咳嗽的成因有内、外两个方面。
外因主要是外感风寒,由皮毛而入,合于肺而为病。
所谓“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
张介宾《景岳全书·咳嗽》云: “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认为咳嗽病因以风邪挟寒者居多。
咳嗽耗气伤阳,同气相求,易被寒邪所侵。
“风为百病之长” ,寒邪常兼夹风邪。
可见风寒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不利为咳嗽病机的中枢环节。
临床中感冒后咳嗽多为中医外感咳嗽中的风寒袭肺型咳嗽,主要原因考虑为: 外感多为风寒,或者外寒内有郁热,经治疗后,外邪大多得以驱散,但部分患者外邪特别是风邪、寒邪郁于肺经而不解,造成咳嗽不止; 还有感冒后多用清热解毒制剂及滥用抗生素,伤及脾胃,寒湿郁内造成咳嗽迁延不愈。
故临床治疗感冒后咳嗽多采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的方法,基本方选用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合止嗽散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之三拗汤和清代名医程钟龄《医学心悟》中的止嗽散合方组成。
三拗汤具有良好的宣肺解表功能,主治外感风寒而引起鼻塞身重、头痛、咳喘痰多之症; 止嗽散具有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之功,用治风邪犯肺所致之咳嗽咽痒。
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

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江苏省金湖县中医院李捷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136例,都取得了令人效果满意的效果,其中男48例,女88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 2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5天。
均有近期感冒病史,经治疗后其他症状消失,唯咳嗽未愈或较前加重。
其特点是喉痒则咳,或咳必喉痒,甚者呛咳不断,以致面红目赤,努力咳出少许痰液方稍止。
偶遇冷热或异昧刺激,或大声说话即喉痒咳嗽又作。
检查咽部可见粘膜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经胸部X线透视和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组方如下:止嗽散加减:紫菀、白前各1 5g,款冬、生姜、紫苏叶、桔梗、橘红、荆芥各10g,甘草5g.百部、杏仁、法半夏各1 2g。
咽干痰黄粘稠者加麦冬、黄芩各12g.川贝10g;咽痒甚者加射干1 2g.蝉蜕10g;咽喉充血疼痛者去生姜,加板蓝根1 5g,牛蒡子10g;口淡欲呕者生姜加至1 5g;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明显者加赤芍、车前子各15g。
1 病因病机外感咳嗽,燥咳并不少见,此乃因“风为百病之长”,四时皆可致病,久必化燥;秋季燥邪当令,易感燥邪;或久居空调之室,或冬天生炉取暖,室内空气混浊干燥,而为燥邪所伤;或嗜食辛辣烟酒、油炸等热性食物,或温阳之品致火旺生燥,寒性收敛,腠理固密,无汗而燥。
若出现典型症候者,以桑杏汤治之多有佳效。
但临床症候往往错综复杂,常有兼夹之证,以燥热夹湿尤为多见。
两邪栩搏,病势更剧,其咳最为缠绵,极易转为内伤阴虚咳嗽和痰湿咳嗽,病情更加顽固难愈。
燥热与湿相搏,一则肺气被敛,宣降失司,津停为湿;二则气机失和,气血不畅,津液输布受阻,湿邪更加胶着难化,故形成难治之顽咳。
2 临床表现均有咽痒,咽干,咽部不适,咳嗽等症。
凉燥则咳嗽无痰或咯吐稀痰,咯痰不爽,或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苔薄白欠润,脉细数。
温燥则咳嗽少痰或吐粘痰,咯痰不爽,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少津。
止嗽散治疗顽固性咳嗽对照研究

止嗽散治疗顽固性咳嗽对照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止嗽散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疗效,验证提高中药治疗疾病的优势。
方法:本研究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的方法,拟选26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0例除常规给药复方甘草片、氨溴索口服液、鲜竹沥外,予以止嗽散加减(方剂组成:紫菀12g,荆芥8g,百部12g,白前12g,陈皮6g,桔梗12g,甘草6g等),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二次。
对照组130例予以复方甘草片4片,日三次口服(内蒙古亿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药业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44312),氨溴索口服液10ml,日三次口服(四川省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944),鲜竹沥 20ml,日三次口服(四川省通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431),30天为一疗程。
一个疗程后评定各组疗效。
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且两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止嗽散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止嗽散;顽固性咳嗽;对照研究【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12-02咳嗽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呼吸道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等均可见咳嗽症状。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咳嗽的患者有增无减。
而顽固性咳嗽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寒热互见,可概括为虚、痰、滞、杂四大特征。
严重威胁着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越来越为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在无特效西医治疗方法的今天,从中医学探求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研究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的方法对该思路进行前瞻性研究拟选20~60岁住院门诊病人2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 嗽 散 ▲▲
〖组成〗 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各9g] 甘草
炒,
十二两[3g] 陈皮去白,一斤[6g]
〖用法〗 共为末,每服三钱(6~9g)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
生姜汤调下。
〖方歌〗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
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top
〖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
脉浮缓。[病机分析]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top
┌紫菀┐
┌君│ │苦、温润入肺── 理肺化痰止咳 ┐
│ └百部┘ │
│ │
│ ┌白前──降气祛痰┐ │止咳化痰之力大大增
强
│臣│ │一宣一降,止咳化痰 ┘
│ └桔梗──宣肺止咳┘
│
│ ┌荆芥──祛风解表
│佐│
│ └陈皮──理气化痰
│
└使──甘草──缓急和中,调和诸药,合桔梗、荆芥又有利咽止咳之功。
[组方配伍特点] [原文]
top
1.本方属宣肺疏风,止咳化痰之剂,用于治疗多种咳嗽,尤其适用于治疗外
感咳嗽表邪未尽的病证,以咳嗽咽
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为证治要点。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本方加减运用]
2.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见上述证治要点者。
top
1.荆芥穗、淡豆豉的用量要轻。
2.不宜久煎。
top
《医学心悟》:“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
也。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
咳;金性则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
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
气留连而不解。经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也。
医者不审,妄用清凉酸涩之剂,未免
闭门留寇,寇欲出而无门,必至穿逾而走,则咳而见红。肺有二窍,一在鼻,
一在喉,鼻窍贵开而不闭,喉
窍宜闭而不开。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将启,能无虑乎?本方温润和平,不寒
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
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
临床报道:用止嗽散加减治疗经用抗生素及止咳无效的外感咳嗽130例,
都获满意效果。加减法:风寒型加
防风、苏叶、生姜、杏仁;燥邪型加川贝、南沙参、花粉、杏仁。治疗结果:
服3~6剂中药,痊愈者98例,占
75.3%;服7~12剂,痊愈者28例,占21.6%;服13~18剂,痊愈者4例,
占3.1%。总疗效达100%。
(江西中医药,1984;4:31)
top
〖附方〗金沸草散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旋覆花去梗 麻黄去节 前胡去芦,各三两[9g] 荆芥穗四两[12g]
甘草炒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拌
赤芍药各一两[各3g]
用法: 共为粗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
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 发散风寒,降气化痰。
主治: 伤风咳嗽,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者。
[与止嗽散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