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 嗽 散

合集下载

临证活用止嗽散,治疗咳嗽有奇效

临证活用止嗽散,治疗咳嗽有奇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 代 药 理 研 究 表 明 ,止 嗽 散 具 有
咳嗽是指 因外感或 内伤 等 因素 ,导致肺失宣肃 ,肺 气上逆 , 冲击气道 ,发 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 的一种肺 系病证。历代 医家将 有声无痰称为咳 ,有痰无声称为嗽 ,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抗 病 原 微 生 物 、止 咳 、化 痰 、平 喘 、 抗 炎 、抗 氧 化 损 伤 、解热 、镇 痛 等 作 用 。临 床 上常 用 于 上 呼吸 道 感染 、急 慢性 支 气管 炎 、百 日咳 等 咽痒 咳 嗽 及 咳痰 不爽 者。
r啊
E - m a ; I : w u w a R g q u R r  ̄ j c y y 1 2 0 C O m c n 责编 / 吴 王群
国 医图 I
方 阿 司 匹林 片 后 , 热 退 ,后 又服 用 头 孢
玉 竹 、枇 杷 叶 、川 贝 母 、栝 楼 皮 、黄
壳 、杏仁 以理肺降 气 ,药症相 符 ,获得 良好疗效 。
散 ,肺 气安宁,宜其投之有 效欤 !”
笔者在 多年的临证 中 ,常 以止嗽散 作 为主方 治疗外感咳 嗽 ,并依 实际病 情
加减 :
1 . 风寒 之邪袭 起 症


临证活用 ,可得奇效
用 , 并 掌 握 好 药 味 加 减 和


《 医 学 心 悟 》卷 三 记 载 的 止 嗽 散 量 ,方能 达到 祛病的 效果 。 功善 宣肺疏 风 。化 痰止咳 。主治 外感咳 嗽 ,症 见咳 而咽痒 ,咯痰 不爽 ,或微有 恶风发热 ,舌苔薄 白,脉浮缓。 方 中 紫 菀 辛 、苦 ,温 ,可 润 肺 下 气 ,化痰止咳 ;百部 甘 、苦 ,微温 ,善 温 润肺气 ,止咳化痰 ,两 药入肺经 ,共

止嗽散汤剂治疗流感后期咳嗽62例疗效观察

止嗽散汤剂治疗流感后期咳嗽62例疗效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治 疗方 法 . 2
止 嗽散 改为 汤剂 , 桔梗 2 、 芥 ( ) 0g 荆 蒸
2 - 0g紫菀( )0g百部( )0g 白前 ( )0g 甘草 6 - 蒸 2 - 蒸 2 、 蒸 2 - 陈皮 g 9g 。感 冒初起 咳嗽兼 风寒 者 , 防风、 叶、 加 苏 生姜 以散 风寒 ; 若 暑气伤肺 、 口渴烦心 、 溺赤者 , 加黄连 、 黄芩 、 花粉以直折其火 ; 若夹痰湿 , 咳而痰黏、 胸闷 、 舌苔黄腻者 , 加半夏 、 厚朴 、 云苓 、 桑 白皮 以燥湿化痰 ; 若燥气焚金 , 干咳无痰 , 加瓜 蒌 、 贝母 、 柏子仁 以润燥 。用量 因人 而定 , 用法 : 日 1 每 剂水煎服 4 Om , O L 早晚各
1 。 次 2 结 果
[] 王永炎- 1 中医内科学 [ 上 海 : M】 上海科技出版社 ,0 0 3 . 2 0 :2
【 戴慎 , 国, 2 】 薛建 岳沛平. 中医病证 诊疗标准与方 剂选 用【 】 M. :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0 1 1 20 :.
痊愈 5 7例 , 平均服药 6剂 , 咳嗽、 咽痒 、 咳痰症状 消失 ; 好
1 资 料 与 方 法
痰; 使以甘草缓 急和中调 和诸 药 , 以桔梗 、 再配 荆芥更能清利咽
白皮 , 水煎服 4 Om , 2次服 。服药 3 O L分 剂后 , 咳嗽、 咽痒 、 咳痰 减少 , 口渴心烦失 。上方去花粉 , 黄芩 、 石膏减量 , 加蝉蜕 、 防
风连服 3剂痊愈。
4 讨 论
【 摘要 】目的
探 讨止嗽散 改为汤剂对 流行性感 冒后期 迁
采 用止嗽 散 汤 剂 治疗 6 例 流行 2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咳嗽;止嗽散;中药配方颗粒慢性顽固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咽痒,干咳阵作,无痰或咳甚仅有少量粘痰,咳甚时伴气急,且经久难愈,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常因花粉、尘螨、化学刺激物、烟雾、活动、情绪刺激、闻及异味气体而使症状加重。

因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所以备受呼吸科医生重视。

止嗽散出自清代名医程国彭之《医学心悟》,全方由“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组成,原服用方法是以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钱,温开水调下。

按程氏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笔者常用原方比例,选用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所产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冲服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其效尚佳。

现将点滴收获介绍如下,与同行切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慢性顽固性咳嗽属于“外感咳嗽”范畴,多由于六淫外邪侵犯肺系,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嗽。

肺为“娇脏”,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医学心悟》亦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能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绝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季节变化、气温骤然改变的时候,如若此时患者恰逢正气不足,必正不胜邪而骤然发病,如治疗不够及时准确,则必然迁延不愈。

由此可知,本病病因为外感六淫,而病机则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 止嗽散的加减应用止嗽散药物组成:百部20 g,白前15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陈皮12 g,桔梗20 g,炙枇杷叶30 g,僵蚕15 g,蝉蜕15 g,炙麻黄8 g,地龙15 g,甘草10 g,紫苏叶12 g。

《方剂学》讲课稿:止嗽散

《方剂学》讲课稿:止嗽散

《方剂学》讲课稿:止嗽散而它这个风,治风化痰,这里所说的风,是针对它症状里边的咽痒咳嗽,痒属于风,从这角度而言的。

同时它又感受了风邪,虽经解表,或者解表不彻,外来的风邪未尽,已经不多了,从这外来由风邪引起,以及症状上咽痒咳嗽来判断,把它归类归在治风剂。

但总体上,它和表证引起有关,而且本身这个方是从完全的证候来讲兼有一定的表证,所以还是把它放在解表剂里,辛温解表。

从整个药来讲,略偏一点温性。

所以说明一下这个分类,讨论得很多。

这个方因为它原来用散剂,从原书来讲,因为程锺龄这个医家,他有很多特点,有些我们要根据这医家的特点,他又是个理论家,很重视中医理论,而且总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前面讲到八纲,八法,可以说从《内经》提出的治法,张仲景建立了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到他这里在理论归纳上,为后世的学员的学习,确实创造了很多条件。

在理论的规范总结方面,现代学习中医,治法方剂里的八法,病机学习当中的八纲,都是十分重要的。

他又是个临床家,《医学新悟》里,那部头虽然不大,有很多好方子。

我们这教材也收了一些他的方。

所以他既是个理论家,又是个临床家。

他喜欢研究一些共性规律,从理论上和从他处的很多方里,研究一些共性规律。

你看这个方就很典型。

当初他生活的时代,虽然是清代,而且前半期,局部地区也遇到一些兵荒马乱。

因为内部的一些动荡,或者局部地区的起义,或者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争斗,老百姓也有的流离失所,这种情况下就对于疾病,比如外感以后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这种情况很多,所以他就观察,引导很多人,感冒以后咳,感冒可能是不药而愈,拖一拖好了,咳嗽延续很长时间。

他就研究很多共性,制定止嗽散。

这止嗽散他是广为普送,拿来给流离失所的人,他做好事,送给人家吃的。

所以他用药当中,尽可能照顾很多肺脏的共性,药物经过精细的选择,所以很具有人民性的。

就是说普遍性使用的。

他提到治诸般咳嗽,是各种咳嗽,这主要还是外感中的各种咳嗽。

他当时针对的属于战争恐慌,那种情况下外感解表不彻,或者不药而愈这种普遍使用的。

中医治疗咳嗽之止嗽散

中医治疗咳嗽之止嗽散

中医治疗咳嗽之止嗽散
周庆兵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30)13
【摘要】止嗽散出自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由百部、白前、紫菀、桔梗、荆芥、陈皮、甘草组成。

止嗽散具有止咳化痰,疏风解表,宣利肺气的功效,临床加减运用能治疗各种咳嗽,此类咳嗽常对应西医的急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等病。

【总页数】1页(P28-28)
【关键词】过敏性咳嗽;中医治疗;止嗽散;《医学心悟》;急性支气管炎;清代医家;止
咳化痰;疏风解表
【作者】周庆兵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22.5
【相关文献】
1.止嗽散治疗中医内科疾病慢性咳嗽疗效探析 [J], 张彪;张倩;
2.名老中医韩明向教授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124例 [J], 张辉;马啸;张念志;高小

3.自拟蚕牛止嗽散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36例/陈雪丽·商洛地区中医院//中华医学文摘.F10512 [J],
4.中医止嗽散治疗风邪咳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胡晓冬
5.呼吸道感染咳嗽应用中医止嗽散的预后评析 [J], 谢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止嗽散组成

止嗽散组成

止嗽散组成
止嗽散作为中药中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止嗽、祛痰,清热解毒。

由此可见,止嗽散的功效是非常强大的,可以有效的缓解咳嗽种类和症状。

止嗽散包括了一些中药成分,如荆芥、炒附子、制附子以及贝母等,以上这些中药成分都有它们独特的功效,在止嗽散中综合作用,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疗效。

其中,荆芥可以平喘润肺,炒附子可以清热解毒,制附子可以温补肺阴,贝母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嗽。

止嗽散的用法也千差万别,具体的用法取决于不同病人的病情,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处方,因此,若要正确使用止嗽散,最好先征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止嗽散在治疗咳嗽方面可谓是万能药,由于它有多种成分,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成份,以达到最佳疗效。

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止嗽散也有一些副作用,如可能会出现腹泻、腹胀、恶心等,因此,一定要遵医嘱,按照医嘱正确使用止嗽散,以免不良反应出现。

止嗽散是一种很有效的药物,可以有效的缓解咳嗽症状,但是也必须注意它的用法和副作用,不能擅自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睡眠,多喝水,多锻炼,减轻压力,从而达到养生调理的目的。

只有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手段,才能达到治疗咳嗽的最佳效果,恢复健康。

- 1 -。

程钟龄的止嗽散

程钟龄的止嗽散
咳 少 痰 加 桑 叶 、 瓜 蒌 皮 、 桑 白 皮 、 贝 母 ; 咳 而 兼 喘 加 炙 麻 黄 杏 仁 、 地 龙 、 蝉 衣 。 总 之 ,病
・9 ・ 2
搪薄 . 神不佳 。 属脾气虚不 能上输 于肺 , 精 证 治 当补 脾 益 气 ,化 痰 止 咳 。止 嗽 散 剂 量 同 上 ,研 末备用 。 藿香 、 参 、 以 红 法半 夏 、 前 子 各 l g 车 o, 砂 仁 、 甘 草 、 皮 各 5 ,白术 1 g, 苓 2 g 炙 陈 g 5 茯 0. 生姜 2片 ,大 枣 4枚 ,煎 汤 送 服 止 嗽 散 .每 次
火 ,自内攻 之 则 亦 鸣 ” 。若 “ 者 不 去其 鸣 钟 之 医 具 ,而 日磨 锉 其 钟 ,将 钟 损 声 嘶 而 鸣之 者 如 故 也 ” 故 程 氏 主 张 治 咳 嗽 “ 在 初 起 得法 为 善 ” . 贵 , 咳 嗽 初 起 属 风 寒 者 十 居 其 九 ,因 此 发散 风 寒 是 治 咳的主要方法 。 开窍开鼻 . 合 于皮毛 , 肺 外 必 须 表 散 , 但 肺 又 为 娇 脏 , 不 耐 寒 热 , 因 此 用 药
实夹杂者 亦不废此 方。 曾 治 潘 某 ,男 ,5 8岁 1 9 9 8年 1 0月 初 诊 。
程 氏认 为 ;咳 证 虽 多 ,无 非 肺 病 ,“ 体 属 肺 金 譬 若 钟 然 , 钟 非 叩不 鸣 。 风 寒 暑 湿 燥 火 .六
淫 之 邪 , 自外 击 之 则 鸣 ,劳 欲 情 志 饮 食 炙 博 之
寒 . 稍 有 咳 嗽 ,怕 影 响 胎 儿 而 未 治 疗 ,后 外 感 渐 解 , 咳 嗽 久 不 止 , 来 就 诊 。 见 咳 嗽 3月 , 但 而 诊 疫 多 色 白 ,咳时 遗 溺 ,作 呕 ,纳 食 甚 差 ,大 便

咳嗽,止嗽散就是很多医生喜用的通...

咳嗽,止嗽散就是很多医生喜用的通...

咳嗽,止嗽散就是很多医生喜用的通...
咳嗽,止嗽散就是很多医生喜用的通方,这首方可发可收。

肺气郁闭,加麻黄、杏仁;内热郁闭,加黄芩、桑皮;咳嗽有痰,加浙贝或川贝;咳久伤阴,加沙参等。

程钟龄自己还列挙了许多加减法,使用起来,进退自如
咳嗽有时并不容易治愈,倘若用通用方止嗽散不效后,就要深入一步思考了。

外感风寒,可用杏苏饮,风重而咽痒,改用金沸草散。

外感风热,可用桑菊饮,风重咽痒,改用桑杏汤加蝉蜕、僵蚕。

外寒内饮,用小青龙。

痰咳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兼虚,改用金水六君煎,兼热,改用清气化痰丸,兼虚寒,改用阳和汤。

劳咳,用月华丸或百合固金汤等。

这个“组方”就牵涉到五个证型十首方剂。

这当然是比较复杂的,但一个临床医生,不论自己有没有治疗过,事先对每个病都必须全局在胸,了解可能出现的情况,明白可能出现的转归,到时才能指挥若定。

----彭坚咳嗽治疗
#头条健康##中医##咳嗽#
[灵光一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嗽散——《医学心悟》方清程国彭,可治新久咳嗽,无论外感内伤皆可用之(阴虚肺燥以致咳嗽或咯血者忌用)原文: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共为末。

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予制此药普送,只前七味,服者多效。

或问∶药极轻微,而取效甚广,何也?予曰∶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

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

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

经曰∶微寒微咳。

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矣。

医者不审,妄用清凉酸涩之剂,未免闭门留寇,寇欲出而无门,必至穿逾而走,则咳而见红。

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

鼻窍贵开而不闭,喉窍宜闭而不开。

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将启能无虑乎?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宜其投之有效欤?附论于此,以谘明哲。

现代研究经验:★●止嗽散见于清代名医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中。

为了说明本方能用于各种外感咳嗽,有必要对其药物功能做一简介。

方中紫菀、百部,性均温润,紫菀味苦辛,百部味苦甘,皆入肺经,二药性微温而不热,润而不寒,可理肺止咳,新久咳嗽均能使用。

白前与桔梗性平相同,都有辛味,但白前有甘味,桔梗兼苦味,桔梗能宣达肺气而利膈,白前能下气开壅而止嗽,同有辛味上升,甘苦下降的作用,不论寒咳热咳均能应用,以上四味为本方主药,因其有升有降,有出有入,故能调整气机升降失常;方中另有橘红祛痰化湿,荆芥散风疏表,甘草缓急止嗽。

由于本方具有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苦不过寒、辛不过热等特点,因此,对于肺的宣散肃降、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咳嗽,都能使用。

临床上,对于风寒咳嗽,用止嗽散治疗,可在原方中加苏叶、防风等辛温发散之品;对于风热咳嗽,用止嗽散治疗应当减小紫菀、百部的用量,加入桑叶、菊花、薄荷、瓜蒌皮等辛凉清解化痰之品,以加强本方散风清热、止咳化痰之力。

对于湿热所引起的咳嗽,用止嗽散治疗,当减去辛温发散之荆芥,加入前胡、佩兰、菖蒲等化湿止咳,滑石、薏苡清热利湿。

对于燥热咳嗽,用止嗽散治疗,也应当减去辛温之荆芥、橘红、白前,加入辛凉甘润之桑叶、沙参、麦冬、知母、元参、梨皮等以滋阴生津润燥,加川贝以润肺止咳。

还有些咳嗽病例,时经多日,咳仍不止,咯痰不爽,喉中发痒,痰白而粘,治疗时只需要在止嗽散中加杏仁、贝母润肺降气就可以了。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各型外感咳嗽,均能以止嗽散为主方加减来治疗。

但是,应该指出,无论是哪一种外感咳嗽,都以宣通肺气,疏散外邪为主。

所以,在用止嗽散时,必须根据具体病情,适当调整,特别是在咳嗽初起之时,更要注意。

★●我用中医治疗咳嗽经验介绍:无论治疗哪种咳嗽,以《医学心悟》中的“止嗽散”根据不同病情随症加减,取得极好疗效。

基本方药:陈皮白前紫菀贝母百部甘草桔梗冬花杏仁咳嗽初起加前胡、桑白皮、枇杷叶;咳嗽后期多气阴两虚,加黄芪、五味子。

若咽痛喉燥,鼻流黄涕,头痛身热,痰黄黏稠,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加黄芩、菊花、桑叶、鱼腥草;若兼干咳喉痒,咽痛,唇舌干燥,痰少,不易咯出,舌红少津,脉浮数或细数等燥热症,加北沙参、知母、地骨皮;若兼鼻塞流清,痰白稀,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等风寒症,加细辛、防风、桂枝、麻黄、生姜;若兼久咳痰多,痰白而稀,胸脘作闷,胃纳呆,大便时溏,苔腻,脉滑属痰湿壅盛,加苏子、莱菔子、云苓、法夏;若兼咳引胸胁作痛,上气咳逆阵作,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舌苔薄黄,脉弦数为肝火犯肺之症,加山栀子、黄芩、瓜蒌皮、知母、僵蚕;★●张景岳曾提倡“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之说,认为风邪挟寒致咳嗽者占多数。

现在正值隆冬季节,今年的冬天分外寒冷。

笔者在社区服务中心接诊大量因外感风寒所致感冒继发咳嗽者,许多患者并未达到肺痈的程度,但每日咳嗽困扰着他们,有时会迁延很长时间。

笔者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每每奏效,现将心得论述如下。

1 风寒初起,重用辛温解表药《医学心悟·咳嗽》中提到“风寒初起,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而咳嗽者,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

2 清热解毒为必选外感风寒所致感冒继发咳嗽,用现代医学解释为外受感冒病毒侵袭,人体抵抗力低,继发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所致。

按照中西医结合的思想,选用具有抗感冒病毒、细菌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大青叶、板蓝根。

3 与时俱进,多考虑“寒包热”症现在的北方居民,冬季大多居住在安装暖气的楼房中,很容易燥热上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常抵御不住美味酒食的诱惑,易助湿生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难免会精神紧张,情绪郁闷,气郁化火;以车代步,体力活动减少,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而致体虚。

在体虚,体内有热邪的情况下,外出着衣不慎,感受风寒,很容易出现所谓“寒包热”症,即外感风寒,内有里热症的咳嗽。

适当选用黄芩、生石膏、知母、桑白皮、地骨皮、前胡、丹皮,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是治疗此症的最佳选择。

4 咳嗽有痰,慎重问诊若痰色白为肺寒,选冬花、杏仁、干姜、半夏、厚朴;痰色黄为肺热,选浙贝母、桑白皮、地骨皮、知母、生石膏、黄芩;痰量多为湿邪重,加厚朴、茯苓、白术、半夏;痰量少、质粘稠,不易咯出或干咳无痰,为阴虚,加知母、麦冬、生地、百合;痰有咸味,为肾气虚,加枸杞子,山茱萸、党参、黄芪。

特别提出的是,咳嗽有痰者,一定先要用药将痰排出,痰排出后会加速病情好转。

有的患者服药后,咳嗽量增多,误会用药错误使病情加重,故应事先向患者解释清楚。

另外,咳嗽痰多,尽量避免使用黄芪,忌服粘腻食品,以防助湿,有碍痰的排出。

甘草、百部、苦杏仁的药理作用中有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有碍于痰的排出,所以咳嗽痰多时,避免使用,止咳作用可用冬花、紫菀、前胡、白前替代。

5 体会:冬季外感咳嗽用止嗽散以汤剂形式加减治疗,一般需3~12剂痊愈。

笔者观察只要辨证正确,用药恰当,效果颇佳,比单纯用西药抗菌、抗病毒的输液治疗效果要快。

缺点是有些清热解毒药味道太苦,难以下咽。

若畏苦药者,小儿患者服用,应适当把味道太苦的药物替换掉。

因苦杏仁药效成分中含苦杏仁苷,经口服,在下消化道分解后产生少量氢氰酸,能抑制咳嗽中枢,为有效成分,也是有毒成分,所以小儿患者应该慎用,尽量用其他药物替代。

体虚及老年患者,注意病愈后的后期调养,以补肺脾肾气阴为主,选药要少而精。

★●【儿科剂量】:桔梗4 荆芥4 紫菀4 百部4 白前4 生甘草1.5 陈皮2用法:共研细末,每服9克,食后,临卧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

功效:调肺下气,止嗽化痰。

适应症:诸般咳嗽,不论新久。

禁忌:阴虚肺燥以致咳嗽或咯血者忌用。

方义:本方是程钟龄氏所创订的一张经验方,对于多种咳嗽都有良效。

方中桔梗苦辛微温,能宣通肺气,泻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

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散风湿,清头目,利咽喉,善治伤风头痛咳嗽。

紫菀辛温润肺,苦温下气,补虚调中,消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

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呛。

白前辛甘微寒,长于下痰止嗽,治肺气盛实之咳嗽。

陈皮调中快膈,导滞消痰。

甘草炒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

所以-程氏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但阴虚肺燥之虚损咳嗽,则非其所宜,这在临症时须加辨别。

近人聂云台氏用本方诸药各30克,研末(均生用,不炒),另加生萝卜子60克(研)批杷叶(去毛,包)30克煎汤,滤去渣取汁,再加生萝卜汁60克,共和调药粉为丸(酌加炼蜜更好),每丸如弹子大,约重8克,每服1粒,小儿减半,早晚各一次,开水化服。

这对各种咳嗽奏效更好,诚如聂氏所说:“从此用无不效,风寒痰热皆宜。

”编者曾多次制用,收效颇为满意,病者亦称道不置。

这是在程氏制方的基础上有了改进,值得推广应用★●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为治风痰咳嗽之主方,具有止咳化痰,疏风宣肺之功。

笔者自2002~2006年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外感咳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所治108例均为近年来本院中医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女32例,男26例,年龄15~67岁,平均46.5岁。

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7~65岁,平均43.5岁。

两组病人基本症状:咳嗽、咳痰、咳痰不爽、咽痒,证属风痰咳嗽。

基本方:紫菀、百部、款冬花、陈皮、白前、桔梗、荆芥各10g,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炒杏仁各12g,半夏6g,炙甘草6g。

随证加减:兼风寒表证加防风10g,荆芥10g,连翘10g;兼风热表证加柴胡10g,黄芩10g,金银花10g;咽痒咽干加生地10g,蝉衣10g,麦冬10g;咽痛加牛蒡子10g。

治疗组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服下,6剂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止咳糖浆,青霉素48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静滴,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结果:疗效标准:两组用药1个疗程后,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咳嗽两周未发作;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咽喉部症状减轻;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疗效观察:治疗组治愈23例(40%),好转32例(55%),未愈3例(5%),总有效率95%;对照组分别为18例(36%),22例(4%),10例(20%),总有效率7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病案举例:患者,女,30岁,恶寒发热2周,近日恶寒发热减轻,咳嗽、咳痰、痰少难咳,咽干咽痛、胸痛不适,舌淡苔薄白,用青霉素48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静滴2周,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故求服中药,证为风寒袭肺,肺气不宣,治以疏风宣肺,止咳化痰,方用止嗽散加味:紫菀10g,百部10g,款冬花10g,陈皮10g,白前10g,桔梗10g,荆芥10g,苏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炒杏仁6g,半夏6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00ml,每日3次,服6剂诸症大减,再服上药5剂,诸症悉除。

讨论:感冒后咳嗽不愈是临床上常见病,中医学则认为是指患者不慎触冒风寒或受凉而罹患感冒,经治疗外感表证除而遗留咳嗽久而未愈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之外感咳嗽的范畴,该病一年四季皆有,约占肺科门诊患病人数的60%。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症,多由风寒或风热之邪袭肺,致肺失宣降而咳。

而肺为娇脏,易受外邪,故咳嗽咳痰,中医治疗宣肺化痰,止咳。

而止咳散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其中紫菀、百部味苦而性温润,皆入肺经,均有下气化痰,理肺止咳之功,此二味温润不燥,均能止咳化痰,新久咳嗽皆宜,是君药。

桔梗开宣肺气而化痰,白前降气祛痰而止咳,辅助君药,以调理肺气,止咳化痰,荆芥疏风解表,甘草、桔梗利咽止咳,调和诸药为佐使,加之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诸药相合,使邪散肺畅,气顺痰消,诸症自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