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世界地球、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是学习地理科学的首要环节,下面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知识点。

一、地球的构造

地球是一个由水、岩石、气体等组成的行星,按照物理特性可分为地幔、地核和地壳三个层次。地幔由固体和半固体构成,与地核偏心相连;地壳被构成地球的各种岩石等物质所包裹,是地球上我们站立的层次。

二、自然资源的意义和种类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各种物质财富和能源,它们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自然资源按来源可分为“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三大类;按用途又可分为“能源资源”、“粮食资源”和“工业原料资源”等多个小的种类。

三、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环境系统和

人类社会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其中,自然环境是地球的基

础和依据,构成了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气候、土地、水

和植被”四大要素是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它们的变化和相互

影响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四、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上的时间和区域

地球既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也是一个绕着太阳公转的星球,这

些运动形式决定了时间和区域的划分规则,直接影响到我们进行

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便利性和依据性。

五、地图及其意义

地图作为一种空间工具和人类文明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的生产、科学、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用得非常广泛。“平面地图”和“球面

地图”是地图的基本形式,它们都能够精确表现地球的地理形态和

地理信息,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地图的学

习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地球、了解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关系,从而在人际交往和人民外交中起到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的构造、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意义、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上的时间和区域,以及地图的表现形式和意义等方面内容。这些知识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知识点,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发现地球上的美丽和奥秘,同时也为将来的社会活动和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船。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最大周长是约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 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8、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 地球运动旋转 中心 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 一天 1、昼夜更替 2、时间的差异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记忆口诀:“北逆南顺” 地球运 动中 心 运动方 向 周期地理现象 公转太 阳 自西向 东 一年 1、四季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 影子最长) 以北半球为例。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 二分二至点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 3.21前后 6.22前后9.23前后12.22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 置 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 短 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 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 季 6、7、8月为夏 季 9、10、11月为秋 季 12、1、2月为冬季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N S

地理七年级上册一、二章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三、地球仪: 1.地轴(假象的) 2.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 3.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 4.纬线: (1)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2)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3)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4)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5)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赤道的纬度为0°,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N)和南纬(S),北极和南极各为90°。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7)低纬度地区:0°~ 30° 中纬度地区:30°~ 60° 高纬度地区:60°~ 90° 5.经线: (1)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形状是半圆。 指示南北方向。 (2)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E)和西经(W)。 (3)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 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3.周期:约24小时,即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 4.地理意义: (1)季节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 包含分界线)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一、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 2.表示方法: (1)数字式 例如:1:500000 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0厘米,即5千米。(2)线段式 例如: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0厘米,即5千米。(3)文字式 例如: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0厘米,即5千米。 二、方向: 三、选择适用的地图 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 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 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2)、比例尺 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或1:1000; ③、比例尺的选择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3)、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1、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2、纬度 (1)、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2)(2)、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 ①、指示南北方向; ②、长度都相等; ③、自成半圆。 2、经度 (1)、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2)、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3)、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 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 (1)、A 点的经纬度:30°W 40°N B 点的经纬度:10°W 10°N (2)、从东西半球看:A 点位于西半球B点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A 点位于北半球B点位于北半球。 (3)、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 点在中纬度地区 B 点在低纬度地区。 (4)、从地球五带来看:A 点在北温带 B 点在热带。 (A 地区有四季变化,B 地区有阳光直射。) (5)、A 点位于B 点的西北方向。 六、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 (1)、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P 23 的图)。 (2)、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3)、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地球 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P3_图1.2)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 3.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 ”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 ”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 ”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 ”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 1.10) 5.特殊经线: (P6—7_图1.10和1.13) 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 、160°E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 向东到160°E ;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 向西到160°E ) 6.特殊的纬线 :(P6_图1.11; P12_图1.12) 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 、23.5°S 、66.5°N 、66.5°S ; 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 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 8.五带划分:(P12_图1.20)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P11_图1.19) 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P13_图1.22) 11.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1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地图比较 13.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P13_图1.22)(P14_图1.23)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世界地球、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是学习地理科学的首要环节,下面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知识点。 一、地球的构造 地球是一个由水、岩石、气体等组成的行星,按照物理特性可分为地幔、地核和地壳三个层次。地幔由固体和半固体构成,与地核偏心相连;地壳被构成地球的各种岩石等物质所包裹,是地球上我们站立的层次。 二、自然资源的意义和种类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各种物质财富和能源,它们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自然资源按来源可分为“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三大类;按用途又可分为“能源资源”、“粮食资源”和“工业原料资源”等多个小的种类。

三、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环境系统和 人类社会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其中,自然环境是地球的基 础和依据,构成了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气候、土地、水 和植被”四大要素是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它们的变化和相互 影响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四、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上的时间和区域 地球既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也是一个绕着太阳公转的星球,这 些运动形式决定了时间和区域的划分规则,直接影响到我们进行 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便利性和依据性。 五、地图及其意义 地图作为一种空间工具和人类文明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的生产、科学、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用得非常广泛。“平面地图”和“球面 地图”是地图的基本形式,它们都能够精确表现地球的地理形态和 地理信息,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地图的学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知识点第一章(共5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知识点第一章〔共5篇〕 篇1: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知识点第一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球体。 ②地球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的划分: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 半球;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3.经线和经度 (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A.形状:半圆状;B.长度:相等;C.方 向: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 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 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 一条那么为西经。(0度和180度除外) (5)几条特殊经线: A、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限; B、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过0度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过180度到160°E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 (切记:经度在0°--20°在东半球;160°——180°在西 半球。经度在20°—160,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第二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古代人由于受活动范围的限制,有“天 圆如方盖 ,地 方如棋局 ”的说法。 (2)人们根据 太阳、月亮的 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有了(“地球”) 概念。 (3)航海家 麦哲伦 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一周的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 。 (4)人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 球体 。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 形状,并按照一定的 比例 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三、纬线和纬度 1、最大的纬线圈赤道,赤道的纬度是0°。 2、由赤道起,到南北极各分作90°,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 赤道以北是北 纬,赤道以北是 南纬。北纬:N 南纬: S 3、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小小为东:小于20°的西经,小于160°的东经在东半球。 大大为西:大于20°的西经,大于160°的东经在西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平面展开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24小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约365天。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附近。 3、昼夜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照射,②地球不透明。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的照射,②地球不透明,③地球自转。 4、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1. ▲ 2、麥哲倫の環球航行首次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3、▲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表面積億平方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二、地球の模型-------地球儀 人們仿照地球の形狀,並且按照一定の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の模型-----地球儀。 三、緯線和緯度 1. 緯線概念: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の圓圈。▲赤道是最大の緯線圈。 2. 特點:都是圓形、長度不等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都指示東西方向。 3. 緯度:赤道(赤道為0度緯線)以北為北緯(N),以南為南緯(S)。 4. 特殊緯度:▲(1)0度(赤道):最長の緯線,南北半球の分界線; (2)90度:南北極點,最大の緯度; (3)度:回歸線,熱帶、溫帶の分界線,有無陽光直射の分界線; (4)度:極圈,寒帶、溫帶の分界線,有無極晝、極夜現象の分界線。 四、經線和經度 1. 概念: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の半圓。 2. 特點:都是半圓、長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經度:▲本初子午線為0度經線,向西為西經(W),向東為東經(E); 4. 特殊の經線:0度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是劃分東西經度の界線; 180經線,也叫國際日期變更線和日界線; ▲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經線圈,是劃分東西半球の界線。(大大西,小小東)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總結為“小小東)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總結為“大大西”) 一、地球の自轉 1. 含義: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 2. 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向下俯視為逆時針,從南極上空向下俯視為順時針。 3. 週期:1天或24小時。 4. ▲產生の現象(自轉の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和時間差異。 二、地球の公轉 1. 含義:地球繞太陽の運動。(自轉の同時還繞太陽運動) 2. 方向:自西向東;週期:一年; ▲產生の現象(公轉の地理意義):四季の變化,晝夜長短の變化,五帶の劃分。 3. 四季:3、4、5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南半球の季節與之相反。(課本13頁圖重點記憶) 4、▲二分二至 冬至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極圈有極夜現象,南極圈有極晝現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9/22或23):全球晝夜平分,太陽直射赤道; 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極圈裏有極晝現象,南極圈裏有極夜現象。 5、五帶: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の分佈情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熱量帶(熱帶、北溫帶、南溫 帶、北寒帶、南寒帶)。中國屬於北溫帶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終年寒冷;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終年炎熱;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低中高緯度の劃分:低緯:0°--3060°--90° 一、地圖の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二、比例尺の表示方法:三種:數字式、文字式和線段式。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最大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地区)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麦哲伦环球航行(2)月食(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4)地球卫星照片(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东西经起始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向东增至180°,0°经线以西为东经,向西增至180°。 (2)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止点线。180°经线以西为东经,向西减少为0°,180°经线以东为西经,向东减少为0°。 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 (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 (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 7. 判断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 (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数值法:1、经度<20°的在东半球2、经度>160°的在西半球;1、经度20°~160°的看WE,后面是W在西半球,后面是E在东半球。 8、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9、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1)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只有一个交点,所以任何地点在经纬网中都有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 (2)作用:①定位,②定方向:经线指向南北方向,纬线指向东西方向;③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和气象观测等许多领域。 (3)经纬网网格面积:纬度越高,经纬网网格面积越小;纬度越小(越靠近赤道),经纬网网格面积越大。 10.、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P11)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2)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A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 B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 C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 D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 E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终年炎热;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严寒;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9.高中低纬的划分: (1)低纬:0°-30° (2)中纬:30°-60° (3)高纬:60°-90° 10、一个人站在北极,他的四面都是南;一个人站在南极,他的四周都是北。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方向: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比例尺: (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 球体 。 1、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站的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上三种现象说明了: 地球是 球体 。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 最大周长是 4万 千米(坐地日行八万 里) 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千米 赤道为 0 N 表示 北纬 S 表示 南纬 W 表示 西经 E 表示东经高纬度地区 60°-90° 中纬度地区 30°-60° 低纬度地区 0°-30° 本初子午线指的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西,各分 180度 ,称为 东经 和 西经 。东经和西经的1800是重合的,通常把它成为 180度经线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

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经线和160°E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 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北温带与南温带线之间 ( 23.5 O N~ 23.5 O S);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 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 N O)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口诀:北逆南顺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读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指向标。八个方位会说 例1:500 000含义: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500000 厘米。 P18页图1.25常见图例 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比例尺不同表示的详略也不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七上地理第一、第二章、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世界地理部分 §1.1 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2、 地球大小:表面积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南极、北极、地轴 三、纬线和经线 1 2、连接南、 §1.2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含义:24小时)。 2二、地球的公转 1365天)。 2。 §1.3地图

二、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5、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2.1 大洲和大洋 1 地球海陆分布。 2、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图)。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国以南 :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3.1 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世界的人口问题(有社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