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影像电子学基础实验报告

专科影像电子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简单X射线成像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X射线的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

2.学习使用X射线机对物体进行成像。

实验仪器与材料:

1.X射线机;

2.测量标尺;

3.实验用物体(如金属板、塑料板等);

4.探测器。

实验原理:

X射线是一种能够透过物体的电磁波,它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因此可以用于成像。在X射线成像实验中,首先需要将被观测的物体放置在射线的路径上,然后通过探测器测量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根据射线的衰减情况来获得物体的内部结构信息。

实验步骤:

1.打开X射线机的电源开关,待设备预热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将实验用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物体与X射线机的距离;

3.将探测器与处理器连接,并将探测器放置在待观测物体的另一侧;

4.调整探测器位置,使得其与待观测物体的轴线重合;

5.打开探测器上的接收器,并记录下射线强度的基准值;

6.打开X射线机,开始进行X射线成像;

7.通过探测器测量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并记录下来;

8.关闭X射线机和探测器,记录实验使用的参数、数据等信息。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与基准值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小说明物体的吸收能力越强,即在该区域有更多的物质存在。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比值,我们可以获取它们的相对密度信息,进而获得物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X射线成像依靠射线的穿透能力,能够帮助我们观测物体的内部结构,对于医学、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中。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1 图像的特性及图像处理初步 1 实验目的 了解MatLab 软件/语言学,会使用MatLab 的图像处理工具箱(Image Processing Toolbox)。使学生初步具备使用该软件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利用该软件完成本课程规定的其他实验和作业。 了解图像的基本特性,以及对图像进行简单运算后其性质的变化,学习对图像进行基本处理并评价处理结果。 2 实验要求 学生应当基本掌握MatLab 的操作,掌握MatLab 图像处理工具箱中最常用的函数的用法,会用该软件调入/保存图像数据,会利用该软件对图像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四则运算等,并观察运算的结果加深对于象素和数值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学习MatLab 的基本操作 (2) 调入并显示图像 lena.gif lane = imread('lena.gif'); figure; imshow(lane); (3) 在图像 lena.gif 和图像的数据上进行加减乘除一个常数观察计算结果 l1 = imadd(lane,100); figure; imshow(l1); title('加法') l2 = imsubtract(lane,50); figure; imshow(l2); title('减法') l3 = immultiply(lane,0.6); 原始图 像

figure imshow(l3) title('乘法') l4 = imdivide(lane,2); figure imshow(l4); title('除法');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加法处理时,图像灰度值增加而变亮,减法时图像灰度值 减小而变暗,由于乘法参数为0.6,相当于减小灰度值;而 (4) 利用 imcrop 函数对图像 lena.gif 的头部进行剪裁,然后显示剪裁的结果 l5 = imcrop(lane,[55,50,180,212]); figure imshow(l5) 加 法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学号: 2220 姓名:刘娟 专业:教育技术学 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 一、实验目的 1. 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的方法。 3. 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 4. 学习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 — 1、实验台 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 2、了解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固有失真的形成及波形。 3、掌握消除失真方法。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校准示波器,检查信号源。 按图3-1接线。 图3-1 1、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调整RP2,使V C=Ec/2(取6~7伏),测试V B、V E、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 表3-1 … 输入端接入f=1KHz、V i=20mV 的正弦信号。 分别测出电阻R1两端对地信 号电压V i 及V i ′按下式计算 出输入电阻R i : 测出负载电阻R 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和接入R L(2K)时的输出电压V0 , 然后按下 式计算出输出电阻R ; 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V i (mV)Vi′(mV)R i ()V ∞ (V)V (V)R () 调整 R P2测量 V C (V)Ve(V)Vb(V)Vb1(V)

[ 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 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 ,或将R b1由100K Ω改为10K 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如果R P2=1M 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 ,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 调节R P2使 输出电压波形不失 真且幅值 为最大(这 时的电压 放大倍数 最大), 测量此时 的静态工作点V c 、V B 、V b1和V O 。 表 3-4 ` 五、实验报告 1、分析输 入电阻 和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调节RP2,使Vc 的值在6-7V 之间,此时使用万用表。接入输入信号1khz 20mv 后,用示波器测试Vi 与Vi ’,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入电阻的值。在接入负载RL 和不接入负载时分别用示波器测试Vo 的值,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出电阻的值。 2、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过低,波形会出现截止失真,即负半轴出现失真;静态工作点过高,波形会出现饱和失真,即正半轴出现失真。 实验四 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 阻值 波 形 何种失真 正常 不失真 R P2减小 饱和失真 R P2增大 ? 截止失真 V b1 (V) V C (V) V B (V) V O (V)

影像电子学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影像电子学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引言 影像电子学是仪器电子学的一个分支,具有很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涉及到成像 系统中的传感器设计、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介绍基于第二版《影像电子学基础》教材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对影像电子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掌握影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理解成像系统的信号处理流程和算法; 3.熟悉图像重建和处理的常用技术。 教学内容 单元一:影像传感器 •理解影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掌握光电转换器的原理和特点; •学习CCD和CMOS影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了解光电转换器中常见的电路结构和放大电路。 单元二:成像系统的信号处理和算法 •掌握成像系统的图像处理流程和常见算法; •学习锐化、模糊和边缘检测等常用技术; •了解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常见方法和工具; •熟悉数字图像处理的编程方法和实现技巧。

单元三:图像重建和处理的实践 •学习常用图像重建和处理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熟悉数字图像采集、存储和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常见图像处理算法的实现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实验实践和编程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 1.采用实验教学法,注重教材和实验教学的知识的结合; 2.采用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和 表达; 3.运用关系图、示意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影像电子学 系统模型和算法设计。 考核与评估 为了确保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我们将采用以下考核方法: 1.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中重点知识、算法 和技术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和综合项目(占总成绩30%):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和项 目设计、开发和演示,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结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影像电子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掌握成像系统中的传感器设计、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相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影像电子学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心得5篇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心得5篇 _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心得1_ 针对仪器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了我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探索了创建新型实验室实践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以实际工程问题为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基础 训练.综合训练.团队合作三个阶段的创新教学过程.该教学体系弥补了以往实验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培养技术扎实.富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基础.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_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_-_年)》,国家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我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_年成功入选该计划,这对本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仪器专业系列课程与创新实践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我院明确〝人才培养是根基,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我院高效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大幅度增加了综合设计类实验的比重,全面探索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模拟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改革[2,3]. 一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 传统的模拟电子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实验项目为基础,学生按实验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实验过程缺乏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为了奠定未来卓越工程师的模拟电子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5],我院提出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是要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工程实践和团队合作为突破口,个性化教学为目的[6],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一)课内基础实验 该教学体系中课内基础实验中采用课堂辅导和现场答疑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主要内容与理论课程相结合,考核方式为每次实验报告.随堂提问和实验考试.通 过基础训练项目,学生可基本学会使用多种常用电子仪器,掌握Multisim仿真软件,掌握若干基本电路,以及电子线路焊接和调试等基本技能,进而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模拟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doc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篇一: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班级:材化11学号: 姓名:李彦杰日期: XX 05 16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扫描电镜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 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 3. 利用二次电子像对纤维纵向形貌进行观察; 4. 了解背散射电子像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发射扫描型号JSM-5610LV)、真空镀金装置。扫描电镜原理是由电子枪发射并经过聚焦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激发样品产生各种物理信号,经过检测、视频放大和信号处理,在荧光屏上获得能反映样品表面各种特征的扫描图像。扫描电镜由下列五部分组成,主要作用简介如下: 1.电子光学系统。其由电子枪、电磁透镜、光阑、样品室等部件组成。为了获得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扫描像,由电子枪发射的扫描电子束应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尽可能小的束斑直径。常用的电子枪有三种形式:普通热阴极三极电子枪、

六硼化镧阴极电子枪和场发射电子枪。前两种属于热发射电子枪;后一种则属于冷发射电子枪,也叫场发射电子枪,其亮度最高、电子源直径最小,是高分辨本领扫描电镜的理想电子源。电磁透镜的功能是把电子枪的束斑逐级聚焦缩小,因照射到样品上的电子束斑越小,其分辨率就越高。扫描电镜通常有三个磁透镜,前两个是强透镜,缩小束斑,第三个透镜是弱透镜,焦距长,便于在样品室和聚光镜之间装入各种信号探测器。为了降低电子束的发散程度,每级磁透镜都装有光阑;为了消除像散,装有消像散器。样品室中有样品台和信号探测器,样品台还能使样品做平移、倾斜、转动等运动。 2. 扫描系统。扫描系统的作用是提供入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上以及阴极射线管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同步扫描信号。 3. 信号检测、放大系统。样品在入射电子作用下会产生各种物理信号、有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特征X射线、阴极荧光和透射电子。不同的物理信号要用不同类型的检测系统。它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电子检测器、阴极荧光检测器和X射线检测器。 4. 真空系统。镜筒和样品室处于高真空下,它由机械泵和分子涡轮泵来实现。开机后先由机械泵抽低真空,约20

电子实训实验报告

电子实训实验报告 电子实训实验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子实训实验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子实训实验报告1 一、目的意义 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与修理。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和方法,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的电子器件图书。 能够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收音机的通电监测调试,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过程,学习调试电子产品的方法,培养检测能力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 二、原理 天线收到电磁波信号,调谐器选频后,选出要接收的电台信号。,在收音机中,有本地振荡器,产生跟接收频率差不多的本振信号,它跟接收信号混频,产生差频,差频中频信号。中频信号再中频选频放大,然后再检波,就了原来的音频信号。音频信号功率放大之后,就可送至扬声器发声了。 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机振荡频率(其频率较外来高频信号高固定中频,我国中频标准规定为465khz)一起送入变频管内混合一一变频,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选频)产生新频率即差频产生的中频,中频只了载波的频率,原来的音频包络线并,中频信号可以地放大,中频信号经检波并滤除高频信号。再经低放,功率放大后,扬声器发出声音。 三、安装调试

1、检测 (1)通电前的预备工作。 (2)自检,互检,使得焊接及印制板质量要求,特殊注意各电阻阻值与图纸相同,各三极管、二极管有极性焊错,位置装错电路板铜箔线条断线或短路,焊接时有无焊锡电路短路。 (3)接入电源前检查电源有无输出电压(3v)和引出线正负极。 (4)接入电源(注意、-极性),将频率盘拨到530khz无台区,在收音机开关不打开的情况下测量整机静态工作总电流。然后将收音机开关打开,分别测量三极管t1~t6的e、b、c三个电极对地的电压值(即静态工作点),将测量结果填到实习报告中。测量时注意防止表笔将要测量的点与其相邻点短接。 2、调试 通电检查并发声后,可调试工作。 (1)调中频频率(俗称调中周) 目的:将中周的谐振频率都到固定的中频频率465khz点上。 a、将信号器(xgd-a)的频率选择在mw(中波)位置,频率指针465khz位置上。 b、打开收音机开关,频率盘最低位置(530khz),将收音机靠近信号器。 c、用改锥按顺序微微t4、t3,使收音机信号,反复调t4、t3(2~3次),使信号,使扬声器发出的声音(1khz)最响为止(此时可把音量调到最小),后面两项同样可使用此法。 (2)频率范围(通常叫调频率复盖或对刻度) 目的:使双联电容旋入到旋出,所接收的频率范围恰好是整个中波波段,即525khz~1605khz。 a、低端:信号器调至525khz,收音机调至530khz位置上,此时t2使收音机信号声并。 b、高端:再将信号器调到1600khz,收音机调到高端1600khz,调c1b使信号声并。c。反复上述a、b二项2~3次,使信号。(3)统调(调敏捷度,)目的:使本机振荡频率比输入回。

电子实验报告

电子实验报告 篇一:电子实验报告 实验2 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实验2.1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一、实验目的 1.充电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为时间函数,画出充电电压曲线图。 2.放电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为时间函数,画出放电电压曲线图。 3.电容器充电电流的变化为时间函数,画出充电电流曲线图。 4.电容器放电电流的变化为时间函数,画出放电电流的曲线图。 5.测量RC电路的时间常数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 6.研究R和C的变化对RC电路时间常数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 双踪示波器 1台 信号发生器 1台 0.1μF和0.2μF电容各1个 1KΩ和2KΩ电阻各1个 三、实验准备 在图2-1和图2-2所示的RC电路中,时间常数τ可以

用电阻R和电容C 的乘机来计算。因此 τ=R 图2-1 电容器的充电电压和放电电压 在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电压和电流都会发生变化,只要在充电或放电曲线图上确定产生总量变化63 %所需要的时间,就能测出时间常数。 用电容器充电电压曲线图测量时间常数的另一种方法是,假定在整个充电期间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以充电时的速率持续增加,当增大到充满电的电压值时,这个时间间隔就等于时间常数。或者用电容器放电电压曲线图来测量,假定在整个放电期间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以初放电时的速率持续减少,当减少到零时,这个时间间隔也等于时间常数。 在图2-2中流过电阻R的电流IR与流过电容器的电流IC相同,这个电流可用电阻两端的电压VR除以电阻R来计算。因此 IR=Ic=VR /R 图2-2 电容器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图如下 2.用曲线图测量RC电路的时间常数τ。 τ=121.6799μs

影像电子学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

影像电子学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 引言 影像电子学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改进。本文针对《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数字影像的产生、处理与传输原理; 2.掌握数字图像的表示及常见图像格式; 3.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4.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5.具备设计实现基本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课程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数字影像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同时介绍数字影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第二章数字影像的表示与处理 本章主要介绍数字影像的表示方式和常见图像格式,包括二值图像、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同时介绍数字影像的基本处理方法,如直方图均衡化、空域滤波和频域滤波等。

第三章数字信号的采样与量化 本章主要介绍数字信号的采样和量化原理,包括采样频率、采样深度和量化误差等概念。 第四章数字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本章主要介绍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原理,包括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等。 第五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概念,包括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和图像分割等。 第六章数字图像处理算法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包括边缘检测、特征提取和目标跟踪等。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课堂上采用PPT讲授理论知识,强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注重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字影像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影像处理软件的使用。

专科影像电子学基础实验报告

专科影像电子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简单X射线成像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X射线的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 2.学习使用X射线机对物体进行成像。 实验仪器与材料: 1.X射线机; 2.测量标尺; 3.实验用物体(如金属板、塑料板等); 4.探测器。 实验原理: X射线是一种能够透过物体的电磁波,它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因此可以用于成像。在X射线成像实验中,首先需要将被观测的物体放置在射线的路径上,然后通过探测器测量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根据射线的衰减情况来获得物体的内部结构信息。 实验步骤: 1.打开X射线机的电源开关,待设备预热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将实验用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物体与X射线机的距离; 3.将探测器与处理器连接,并将探测器放置在待观测物体的另一侧;

4.调整探测器位置,使得其与待观测物体的轴线重合; 5.打开探测器上的接收器,并记录下射线强度的基准值; 6.打开X射线机,开始进行X射线成像; 7.通过探测器测量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并记录下来; 8.关闭X射线机和探测器,记录实验使用的参数、数据等信息。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与基准值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小说明物体的吸收能力越强,即在该区域有更多的物质存在。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比值,我们可以获取它们的相对密度信息,进而获得物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X射线成像依靠射线的穿透能力,能够帮助我们观测物体的内部结构,对于医学、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中。

医学影像电子学-实验大纲-2013

《医学影像电子学》实验教学大纲 编写单位: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影像技术教研室编写时间:2013年9月15日 教务处印制 2013年9月20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 1. 学会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 2. 学会正确函数信号发生器; 3. 学会正确电子毫伏表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电子毫伏表; 2. 能够读数理解数据的意义; [实验内容提要] 1. 检查示波器通道是否有两条扫描线; 2. 观察并测定正弦信号波形; 3. 用示波器测定。 [实验类型] 验证型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电子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二叠加定理、基尔霍夫定律和电位的研究 [实验目的] 1.验证叠加定理,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 3.通过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测量来加深对电位、电压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4.在验证各定理的过程中,离不开参考方向的概念,通过实验加强对参考方向的掌握和 运用能力。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检验叠加定理 2.通过结论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 [实验内容提要] 1. 验证叠加定理; 2.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3. 测量不同参考点电位与电压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直流电压表;直流毫伏表,实验板,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流电源,万用表 (三)基本定理、定律验证

[实验目的] 1.验证基氏定律(KCL、KVL) 2.迭加定理 3.验证戴维南定理 4.加深对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5.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电表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根据测定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叠加定理、戴维南 2.通过数据的获得,体会参考方向的理解 [实验内容提要] 1.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及叠加定理; 2. 验证戴维南定理。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电路分析实验箱;数字万用表 (四)基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 [实验目的] 1. 学习测量和调整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学会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学习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方法及中线的作用; 3. 学习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波形,了解静态工作点对非线性失真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4. 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加深静态工作点的理解; 2. 通过数据验证电压放大; [实验内容提要] 1. 调整和测量静态工作点; 2. 动态研究,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3.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4. 测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选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数字万用表;模拟电路实验箱;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 (五)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各项性能参数的影响;

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验报告ect

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验报告ect 1. 引言 医学影像设备在现代医学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成像,医生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来辅助诊断和治疗。本实验旨在探究医学影像设备的原理和应用,以及评估其性能和优缺点。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评估其成像质量、分辨率和辐射剂量等性能指标。同时,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设备,探讨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 实验方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X射线摄影、CT扫描和MRI成像三种常见的医学影像设备进行研究。我们使用模拟人体模型进行实验,模拟真实的临床情况。通过调节设备参数和观察成像结果,我们可以评估不同设备在成像质量、分辨率和剂量等方面的表现。 4. X射线摄影 X射线摄影是最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它通过将X射线束通过患者身体并通过吸收量的差异来生成影像。X射线摄影成像快速且成本较低,适用于检查骨骼系统和肺部病变等。然而,X射线摄影对辐射的敏感性较高,需要小心控制剂量。

5. CT扫描 CT扫描是一种通过多个方向的X射线束和计算机重建技术来生成三维影像的方法。相比于X射线摄影,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对于复杂病变的检测和评估有更高的准确性。但是,CT 扫描的辐射剂量较高,需要谨慎使用,尤其是对于儿童和孕妇。 6. MRI成像 MRI成像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图像。相比于X射线技术,MRI成像无辐射,对人体无害,适用于对软组织和脑部病变的检查。MRI成像的分辨率较高,可以显示出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但成像过程时间较长且设备成本较高。 7.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评估了X射线摄影、CT扫描和MRI成像在不同方面的性能。X射线摄影成像速度快,但分辨率较低;CT扫描成像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和解剖信息,但辐射剂量较高;MRI成像无辐射,分辨率较高,但成像时间较长。不同的设备在不同的临床情况下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8. 结论 医学影像设备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X射线摄影、CT扫描和MRI成像等设备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不同的设备在成像质量、分辨率和辐射剂量等方面

电学实验基础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制流电路、分压电路和电学实验基础知识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号: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 班级:计科1204 姓名:吕勇良 【实验名称】制流电路、分压电路和电学实验基础知识 【实验目的】 1.了解电学实验的要求、操作流程和安全知识; 2.学习电学实验中常用一区的使用方法; 3.学习连接电路的一般方法,学习用变阻器连成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方法。【实验仪器】 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滑线变阻器、稳压电源、开关、导线 【实验内容】 1.接线练习:连接如图6-3和图6-4所示的电路,并相互检查。不要通电。 2.考察滑线变阻器的制流作用 电路如图6-1所示。根据使用的一起确定E,R,并估算电流的范围,选用合适的电流表量程。在电路图中标注所有电路参数并设定R L>5R。严格按照电学实验操作规程,连接如图6-1所示的电路。其中R是电阻箱,改变滑线变阻器滑动端的位置,从接入全部电阻时开始,没画过全长1/10,从安培表读取一次电流强度。 3.考察滑线变阻器的分压作用 按图6-2接线并设定R L>5R改变滑线变阻器滑动端的位置,没滑过全长的1/10,从伏特计读取AC两点间的电压U AC。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滑线变阻器的制流作用

X L 0.9L 0.8L 0.7L 0.6L 0.5L 0.4L 0.3L 0.2L 0.1L 0 I/mA 作图(横坐标表示X,纵坐标表示I,做制流特性曲线) 滑线变阻器的分压作用 X 0 0.1L 0.2L 0.3L 0.4L 0.5L 0.6L 0.7L 0.8L 0.9L L I 作图(横坐标表示X,纵坐标表示U,做分压特性曲线U AC) 【思考题】 1.在图6-1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起什么作用?不用它会出现什么问题? 2.试证明:用内阻为R的伏特计来测量6-5所示线路中电阻R1两端的电位差时,伏特计的读数 与R1两端的电位差的实在值之间的百分差为:

电学实验基础实验报告(2021年整理)

电学实验基础实验报告(2021年整理) 一、背景 电学实验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实验之一,它以电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手段,对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电感、电容等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并验证相关的理论。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电路中物理量和元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解 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实验目的 1. 熟悉常见的测量仪器和使用方法; 2. 理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分压定律、电流分流定律等电学基本定律; 3.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性及相关量的测量方法; 4. 学会应用模拟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进行电路电流、电压等基本参数的测量。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 直流电源; 2. 两个电阻分别为100 Ω 和470 Ω,一个可变电阻; 3. 电容和电感器各一个; 4. 万用表和示波器各一个。 四、实验步骤 1. 搭建串联电路(图1),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计算并比较实际电阻值和理论值(欧姆定律)。 4. 搭建电压分压电路(图4),通过调整可变电阻,测量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压值,验证电压分压定律。 6.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容放电过程,测量电容器的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 本次电学实验中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1. 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实际电阻值: R₁ = 99.7 Ω, R₂ = 470.2 Ω。 实际电阻值: R = 65.6 Ω。 理论电阻值: 1/R = 1/R₁ + 1/R₂ = 1/100 + 1/470 = 0.0158; R = 1/0.0158 = 63.3 Ω。 电流: I₁ + I₂ = 0.007 A + (0.009 - 0.007) A = 0.009 A。 电压: U₁ = 5 V, U₂ = 0.002 V, U₃ = U₁ - U₂ = 4.998 V。 实验结果: U₀ = 10 V, U₁ = 7 V, U₂ = 3 V。 理论值: U₁ = U₀ × R₁/(R₁ + R₂) = 7.092 V; U₂ = U₀ × R₂/(R₁ + R₂) = 2.908 V。 实验中观察到通过示波器可以直观地观测电容器和电感器的放电过程,并测量到相应的时间和电压/电流值。 六、实验总结

《医学电子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医学检验)

《医学电子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专业使用)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使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计划中 的《医学电子学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授予学生所必须的电子学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及科学实验奠定必要的 电子学基础。由于电子学实验方法已经成为基础药学研究和临床医药实践的重要手段,因此给学 生开设《电子学实验》等技术基础课十分必要,是理论课无法替代的,它可使学生在如何运用理 论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方面得到必要的基本训练。电子学实验课,是学 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实验技术、接受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的重要环 节,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后继课程实验的基础。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教材,大纲每个实验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对应,并统一标志(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 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教学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 三教学参考总学时为20学时。 四使用教材为:《电子学实验指导》,自编,任社华,4版,2006年。 Ⅱ正文 实验一常用电子元器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一教学目的

(一)认识常用电路元件。 (二)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三)掌握实验装置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认识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半导体二极管)及特性; (二)认识稳压二极管及特性; (三)测定和比较以上三者的伏安特性。 三教学内容 (一)介绍RXDI-1A电路原理实验箱; (二)介绍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和稳压二极管; (三)测定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和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 实验二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用实验方法测试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二)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的条件和特点; (三)掌握电路品质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RLC串联谐振电路; (二) 掌握RLC串联谐振电路产生谐振时的条件和特点; (三) 熟悉和掌握电路品质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RLC串联谐振电路及其幅频特性; (二)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三)电路品质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实验三单管放大电路(共发射极) 一教学目的 (一)熟练掌握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医学影像实习报告范文

医学影像实习报告范文 医学影像实习报告范文 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下面为大家带来医学影像实习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我记得赵老师给我讲过一个50几岁的肠套叠患者,由于很久才下诊断,因为从未见过除小孩之外的肠套叠患者,但是超声就是这样既然看到了肠套叠的声像图就没什么好怀疑的了,要敢于诊断。医学上的无限可能,我们要敢于相信自己的所见:先天性的个别动脉的狭窄,先天性的单叶肾患者等。那次就遇到一个患者,始终没能看到胆囊回声,如果萎缩的话也会看到胆囊窝回声,赵老师坚定的诊断先天性无胆囊,外科手术果然证实了这一点。赵老师说诊断的依据就是胆囊、胆总管与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在老师们的身上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自信而不能自负的精神,也由此可知解剖学对超声的重要性。超声诊断医师也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我们也需要看、问病人的病史,这样心里有谱,一定的临床经验反过来有助于自己超声诊断。平时要注意多与临床沟通来逐渐提高诊断水平。医院定期安排中国医科大学教授讲课,记得那次附属一院的王教授讲胆囊,小小的一个胆囊学问可真不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慢性胆囊炎脂餐试验后胆囊充盈,而胆囊腺肌症脂餐后胆囊强烈收缩;还有胆囊颈部的脂肪组织并非局限性增厚;胆囊疾病并非局限胆囊压痛等等,让我受益匪浅。

在呼吸内科的遇见了抢救病人,所有人都快速的冲进了病房中抢救病人,在抢救的过程的紧张气氛中所有的人却都可以做到各司其职,不慌不乱,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医院内独特的秩序与纪律,每个人都在遵守着医学行业的守则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游从容应对。 我站在这种与死神在死亡线上拔河的现场中突然明白这就是医学行业无论百年千年的都要探求的目的,无论是实验室里,工厂里还是医院里,无数人的工作只为了可以在这一刻的回天之术,让我对那些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遥不可及的科学家们第一次真正的满怀敬意,也许有人究其一生皓首穷经只为了那些素不相识之人多活一刻。 然而在这些心力憔悴的努力下病房里依旧几家欢喜几家愁,记得有一位病人在我在科室内报到时就已经是臀部的皮肤溃烂,溃烂深可见骨,每日每日渐渐熟练的操作换药程序时对着已经心里清楚最终结果的家属不知何言以对,无论是家属还是医护人员都明白无力回天的事实;看着最后空荡荡的床位心里充满了无力感,有些事情我们依旧无力施为,无可奈何,无可奈何。 医院中接待着社会中五花八门的人,有因为犯罪被押送体检的犯人,有意图不轨的瘾君子,有病情突发的意外,有各种原因导致的或普通或离奇的外伤,有病情轻微的感冒和劳累后的酸痛,有生命体征全无的宣告死亡。而作为医生要从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事件中提炼出真正的病情真相,也许一位侦探未必要懂得如何悬壶济世,但每位好医生都是福尔摩斯。 “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面对即将结束的一年的实习经历,我深刻的体会并了解到我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医

CT实验报告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摘要:利用已经掌握的γ射线衰减原理以及γ射线测厚仪原理,了解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本实验能够对铜块进行测量;同时了解工业CT 机的基本结构以及组成部分。 关键字:CT γ射线 计算机断层成像 图像重建 引言 自七十年代初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面世以来,成像技术发展异常迅速,设备不断。以医学成像为例,以实现了三大飞跃,即脏器清晰图像的获得,把生化病理研究推向分子结构的水平和直接提供有关成像组织的化学成分的信息,步入了断层显像的新时代。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分布情况显示出来的一种实验方法,都是利用计算机图像重建的方法来得到物体内部信息。 人们对射线成像的最早认识是从X 光机开始的。医用X 光机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利用X 射线的物理性能和物理效应,来对人体器官组织进行检查。由于普通X 光机只能把人体内部形态投影在二维平面上,因此会引起成像器官和骨骼的前后重叠,造成影像模糊。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英国ENI 公司的工程师好恩斯非得(G..N.Hounsfield )运用了美国物理学家马克(Cormack )于1963年发表图像重建数学建模,推出了第一台X 射线计算机断层图像重建技术(X-CT )装置,并1977年9月在英国Ackinson Morleg 医院投入运用。1979年该技术的发明者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X-CT 的出现时X 射线成像技术的一个重大的突破。经过多代的发展,CT 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除了在医学上。在线实时无损检测工业CT 的中也有广泛的应用。[1] 1 CT 的成像原理 1.1 概述 窄束γ射线在穿过物质时,由于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这三种效应,其强度就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γ射线的吸收。γ射线强度随物质厚度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即 x Nx e I e I I r μσ--==00 其中,I 0、I 分别是穿过物质前、后的γ射线强度,x 是γ射线穿过的物质的厚

医学影像实习鉴定范文

医学影像实习鉴定范文 一、情况介绍 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普通x 线、核素、超声照旧x 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使各种影像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互印证,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人体的器官结构,结合病史、身子骨儿检查、化验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较着地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 目前学生已经通过了两年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进入到最后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毕业实习阶段。 在32 周的毕业实习中,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及常见并高发病的诊断能较全面较系统地掌握,更好地完成实习使命,为他们此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矗 二、实习目标 通过毕业实习,明确做为医学院影像专业医疗事务工笔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地区级及以下医院卫生机构从事医学院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具体要求是: (一)影像技术 1.熟悉各种检查方法,正确引导病人就医。 2.独立完成暗室技术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3.能熟练地掌握x 线机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常规检查部位的普通x 线摄影及造

影,拍摄出符合诊断要求的x 线片。 4.熟悉x 线特殊检查技术,包孕高仟伏摄影、软x 线摄影、数字x 线检查及超声检查。 5.知道ct 、mri 、介入放射检查的操作规程要领及基本步骤。 (二)影像诊断 1.能说出影像学科的常规工作制度; 2.规范地进行x 线透视操作; 3.能精确辨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颅脑五官; 4.系统的没事了x 线表现和常见病的典型x 线征象;并对此中常见病出现典型征象者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5.具有正规书写x 线透视、摄片、造影检查诊断报告的能力; 6.能说出ct 、mri 、dsa 、介入放射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诊断原则; 7.具有初步的ct 和超声诊断能力; 8.对常见病能合理选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 9.能对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与限度进行初步的评价。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职责和医德方面 1.进一步明确医学影像学科的性子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重地位,从而更加热爱专业。学习医院科室工作人员的好思惟、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平易近服务。 2.熟悉放射科的社团机构及医技人员构成、工作范围划分及基本诊疗制度。 3.熟悉放射科各级医疗事务人员,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及其没事了工作程序。

医学影像实践报告

医学影像实践报告篇一:放射科寒假见习报告3000 字 放射科见习实践报告 在结束的这一个月的临床放射科见习中,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团结各院校见习同学;不迟到,不早退,勤奋学习,以身作则,积极进取通过这一个月的认真工作,我学到了许多在其他科室不曾懂得的东西。在见习的日子中,我学会了应如何拍片。同时也掌握了阅片的全过程。在每日的阅片中,同带教老师一起去询问病人的病况,同时观察病人的病容,认真做好记录,配合老师的知道。通过此次实习,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身上应有得职责,无论何时,应把病人放在第一,用最好的态度和最负责的行动去关心病人的疾苦。在以后的实习中,我一定会努力更多知识。

一、情况介绍 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普通x 线、核素、超声还是x 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使各种影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人体的器官结构,结合病史、体检、化验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显地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 目前学生已经通过了两年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 在一个月的见习中,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及常见并多发病的诊断能较全面较系统地掌握,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见习目标

通过毕业见习,明确作为医学院影像专业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地区级及以下医院卫生机构从事医学院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具体要求是: 影像技术 1.熟悉各种检查方法,正确引导病人就诊。 2.独立完成暗室技术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3.能熟练地掌握x 线机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常规检查部位的普通x 线摄影及造影,拍摄出符合诊断要求的x 线片。 4.熟悉x 线特殊检查技术,包括高仟伏摄影、软x 线摄影、数字x 线检查及超声检查。 5.知道DR、CT 、MRI 、介入放射检查的操作规程要领及基本步骤。

医学影像实习总结

医学影像实习总结 医学影像实习总结1 专业名称: 医学影像: 所在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实习单位: __县人民医院 实习时间: 20__年__月__日至20__月__日 一、对医学影像的了解简述: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__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__线都被应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由__线所形成的放射诊断也在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数字__线摄影(CR)、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加上超声、核素扫描,组成了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对疾病进行影像学 诊断和治疗的新兴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诊断疾病方面,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获得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信息,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而影像(介入性)治疗是在影像的监视下,利用导管或穿刺技术,对病变进行治疗或获得组织学、细胞学、生化或生理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关系极为密切,如大叶肺炎,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在充血期,可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升高,但此期影像学(__ 表现)为阴性;在红色、灰肝变期,__线表现为大片状形态与解剖肺叶一致的典型致密影;在消散期,表现为散在斑片状致密阴形,若病人病程处在此期就诊,__线表现无法与肺结核区别,只有通过结合病史病程经过、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以上例子说明,医学影像学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可以说,一个影像学医师首先应是一个临床科的医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扎实地学习影像专业的知识。这便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