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主义市场的认识

对资本主义市场的认识
对资本主义市场的认识

走进华尔街结课论文

10级建工系建工一班

王伟媛

10170301001

对资本主义市场的认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有很多新发展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但是当代资本主义还具有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并不表明资本主义是一种永恒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得到根本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的改革和调适,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私有制的本质和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法则依然存在

从18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三次伟大的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影响。发生于1780-1840年以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引发了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作坊,生产力飞跃性进步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许多国家确立起来;发生于1860-1910年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近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推动资本主义从个人资本到股份资本、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发生于1942-1970年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等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以更快速度和更大规模向前发展,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复杂化、多样化程度进一步增强,生产过程中的相互联系与协作更加密切,生产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有很多新发展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第一,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促使生产力出现了质的飞跃,经济发展呈现

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

当代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其主要标志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生产力社会化的范围由民族化、国家化发展到国际化、洲际化,乃至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各生产部门的技术水平,而且开拓了许多新的生产

激光工业等。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据统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有60%-80%由于采用新的科技所取得。从1945年到1974年,西方国家工业生产值平均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日本的增长速度高达9.8%,都是由于新科技革命发展的结果①。科技的进步和突破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了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社会发展相对稳定和繁荣。

第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明显变化,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一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的方针政策及措施。微观干预主要针对垄断的市场结构采取反垄断政策和法规,调节垄断资本与一般资本的矛盾,宏观干预主要是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整,而且还根据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适当及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国家以市场经济的“守夜人”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

二是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产生较大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雇员参与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最大的变化是国有部门私有化以及股权分散化的进一步发展。美国股权分散化呈现出股民数量多、股民数量及持股量增长速度较快的特点。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国有企业成为资本主义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大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股份制成为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股权分散化使劳资关系发生变化,职工与企业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他们更加关心企业经营状况。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在企业内部进行“管理革命”,倡导“管

理民主化”、“股东民主”,②在决策前广泛听取执行者的意见,增加管理和决定的透明度,提高了生产率,增强了企业竞争优势。

三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工人工资由雇主、工会和政府三方面的共同决定,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减弱国内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现象。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两方面。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税收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1/3以上,欧盟国家接近于1/2, 其中约有60%用于社会福利开支。③甚至实行立法,形成“福利国家”政策,缓和劳资对立,维持社会稳定。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许多新的阶层,阶级结构呈现多元化。

资产阶级表现出复杂化和多层次化。战后形成了几个新的阶层,即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被称之为“行动的资本家”的高级经理阶层与高级专家官员阶层和以巨额股息、利息为生的食利者阶层;工人阶级无论在物质生产部门或非物质生产部门都出现了新阶层与新集团,多层次化表现为白领化、多领化(除白领、蓝领外,还有金领、灰领、绿领、粉领)、知识化、智能化、有产化。以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律师、记者、社会福利人员、文艺工作者为代表的新中国阶层崛起,其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扩大。工人阶级中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工人”比重越来越大,正在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他们大多拥有股票或部分资产,有较好的职业,生活日趋“中产阶级化”,已不是传统的工人阶级了。阶级结构的多元化与复杂化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所缓和。

第四,新科技革命促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转向

知识经济。

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与发展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跃和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即工业逐渐下降,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尖端工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

猛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相适应,就业结构依次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倾斜。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倾斜。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革命及高科技产业群的形成促使资本主义经济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知识和技术的作用已超过自然资源、资本等要素,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的运行由从事设计、研究与开发及传播知识等脑力劳动者来推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大大提高;技术和体制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对其他产业渗透和调整,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得到提升,产业结构服务化和高技术化有助于缓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矛盾和危机。

第五,国家职能与上层建筑不断完善和强化。

其一,国家通过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宣扬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优越性,维持和巩固他们的阶级统治。不断完善选举制度,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为“主权在民”原则的实施提供具体有效的途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和良性发展。其二,国家的经济职能有所加强,通过经济、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调节经济,通过社会福利措施缩小社会差距,以保证资本主义制度“长治久安”。其三,国家法制化程度提高。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体系建设,国家的政权结构,国家权利的行使,各权利主体的活动均纳入其法制轨道。其四,在进一步贯彻分权制衡原则的基础上,设立一系列监督和协调机构,以调节各权力主体及其他方面的矛盾。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结构的内外因素大大加强。

第六,IT革命的蓬勃发展,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推动了生产、资本、金

融、贸易和技术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商品加速流动,国际市场进一步向往全球市场演变。贸易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增加。其次,金融全球化势头强劲。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7年,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20%,超过同期国际贸易增长率的2.6倍,全球资本市

场金融资产总额从5万亿美元增至近70万亿美元。④再次,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为全球化提供了网络和组织基础。跨国公司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与组织等方面的优势,对外直接投资,从事国际生产和经营,其全球创新体系和生产与销售的二元化决定了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格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全球化的浪潮,控制和主导着世界资源、科技、金融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促进自身的经济繁荣,扩展和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第七,国际调节和国际协调得以加强,国际关系更加社会化。发达国家用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手段推进垄断资本的全球化,更加注重宏观经济改革的协调。西方国家间过去常有的贸易战、金融战等经济冲突有所缓和,西西矛盾斗争的强度有所降低。国际协调和合作的有效性也在不断提高。在“9.11”事件后西方国家对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进行协调,在多哈WTO第四次部长会议上就启动新的贸易谈判达成一致。通过有效的国际调节和国际协调,资本主义国家内外部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赢得更大空间。另外,在新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的势态下,和平与发展越来越成为全世界的主题,全球非政府的国际组织增至3万个之多,这些史无前例的新组织和新动力促进了国际关系进一步社会化。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呈现这些新的变化和新的特征,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第一,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起作用的结果;第二,是剩余价值和竞争规律作用的结果;第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实行调整的结果;第四,是对内加紧剥削、对外掠夺扩张的结果。

二、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另一面:不可忽视的矛盾和危机

第一,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增强了计划调节的能力,但不能根本克服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缺陷,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危机。科技进步和政府干预只能使周期扩展期延长,衰退期缩短,衰退程度也相对温和;另外,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问题结合,生产问题与金融问题结合,使衰退问题更趋复杂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各种失衡、

失调、动荡和衰退同步进行。

第二,资本愈加集中,垄断进一步强化。越来越多的行业操纵在少数巨型垄断企业手中,一个巨型企业控制越来越多的部门。如美国迪斯尼公司控制的部门涉及电视、音像、出版、新闻、娱乐、电话及电脑等广泛领域。垄断的加强阻碍了自由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企业的近期规模效益可能很明显,但不能获得持久利润。

第三,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严重脱节,金融泡沫化和投机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破坏。随着政府对金融管制的放松,信息、金融手段的普及和网络的无限扩张,大量资本从实物生产和贸易领域转向金融和房地产投机场所,使金融资本高度虚拟化。资本主义金融市场过分膨胀,美国股市泡沫终于在2000年开始破灭,股价暴跌,三大股市进入熊市,成为经济减速和衰退的导火索。金融危机和动荡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中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第四,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社会问题仍然突出。社会福利的政策并没有改变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它解决的主要是劳动者的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和医疗补贴问题,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美国是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1999年美国首席执行官平均收入是工人平均收入的419倍,比1980年(42倍)扩大约10倍⑤。另外,民族主义、种族主义重新抬头,社会犯罪日益严重,恐怖活动猖獗,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第五,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财富增长与分配不公同时存在,南北经济差距和数字鸿沟扩大。资本扩张使财富增长,穷国虽然也有所获益,但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必然导致西方跨国公司投资回报远高于所在国的收益,导致南北贫富差距悬殊。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发达国家获益最多,发展中国家处于落后地位,不少国家被边缘化,南北数字鸿沟加深,信息和知识差距对南北其他差距有着决定性影响。据统计,2000年10月,在全球9400万因特网用户中,95.4%集中在OECD国家,发展中国家仅占0.25%第六,国际经济关系中依然存在固有的矛盾和斗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

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全球霸权。以美国为例,该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主导力量随着经济扩张和综合国力提高而得到加强,霸权心态膨胀,与西方盟国的矛盾与摩擦增多而且复杂化。北方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强化了其优势地位,导致南北矛盾加剧,新的问题和冲突不断出现,体现在外债、贸易、金融、发展模式选择甚至价值观等方面。三、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暂时稳定和繁荣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第一,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暂时适应并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更加社会化,资本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资产阶级私有制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改变所有制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局部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制只是适应资产阶级通过国家来加强对经济直接干预的需要。国家经营投资多、利润低、风险大的部门正好体现了资产阶级国家维护资本家的总体利益,生产资料转为资本家所有,这种国有经济只是对整个资产阶级有好处。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分配方式仍然按照资本的份额来进行,工人阶级仍处于被剥削的地位,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扩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依然只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取劳动力的价值,维护劳动力的再生产。虽然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工人工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大幅度提高,工人所得在其创造的财富总额中比重越来越小。据统计,美国物质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在1950年前后大约是230%左右,进入80年代后,已提高到330%以上,日本的剩余价值率更高,现在已经在450%以上⑦。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分化继续存在而且在不断扩大。1979年,美国最富的20%的人的收入,比最穷的20%的人高出3.5倍,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这个差距已经扩大到9倍⑧。

第三,资本主义所谓“福利国家”和“人民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性。

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开支是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集中起来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实质是把从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那里扣除的收入重新还给他们,并没有改变剩余价值归资本家占有这一本质。

第四,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资产阶级文化占主导地位。以美国为例,二战以后历届总统、副总统及其政府、国会重要成员的背后无不存在垄断财团的支持,有些人本身就是巨富家族的成员。现今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呈多元状态,但资产阶级的思想、价值观和政治信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而且还严重存在着道德沦丧、精神颓废、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泛滥、暴力色情文化滋长等腐朽的文化现象。

第五,股权分散化并非“人民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支配更多社会财富以谋取巨额垄断利润的一种形式。工人持股仅仅是一种分配方式,工人的股票也仅仅是他们所获得的劳动报酬的凭证。工人作为小股东不可能同资本家分享权力,其实质是社会资本进一步集中和垄断程度的进一步增强。

第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科技、军事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操纵有关经济组织,抢占市场,转嫁危机,掠夺和廉价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享受资金、技术等有限利益的同时,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取高额利润的投资对象和推销剩余产品的市场。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两重性,即资本主义旧制度继续发展的趋向与资本主义的危机同时并存,而当前发展仍然是主要趋势。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还具有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它的自身调节机制和扩张能力尚未衰竭。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肯定要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过去预想的要复杂的多、曲折的多、时间要长的多;另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新发展,并不表明资本主义是一种永恒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得到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并没有改变,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不平衡和不适应的自我调节,

只能在其根本制度容许的范围内来进行。当代资本主义的改革和调适,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私有制的本质和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法则依然存在。目前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当代资本主义还有较为宽广的发展余地,是当代资本主义具有了向更高级的新社会转变的历史过渡性质的特征,当代资本主义的双重发展趋向预示着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在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变化中把握人类社会演变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必然性。

8.4认识资本市场

任务四认识资本市场 一、教材名称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项目八任务四《认识资本市场》 二、课时 2学时(90分钟)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逐渐提高、自我意识开始完善。能够独立学习和评价自己,想办法解决学习困难。不喜欢记忆机械的内容,以理解性识记为主,自尊心强而敏感,希望在群体中得到认可、重视或鼓励,担心别人看低自己。由于刚接触金融,金融知识面窄,分析和理解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明确资本市场的作用 (2)理解资本市场的范围 (3)掌握不同资本市场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准确了解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能够初步掌握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本任务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关注投资理财的渠道,提高风险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中长期借贷市场的特征 教学难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中长期借贷市场的特征 六、教学方法 案例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案例材料 八、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10分钟) 教师活动:情境设计:小明看到一个投资机会,但是没有钱,于是找到土豪朋友小金借了5万元,一年的利息6%,小明保证5年后连本带息归还6.5万元。两年后,小金要买房子,手头现金不够,于是想起借给小明的钱,但小明投资开店拿不出钱,何况还没到期。于是小金想到了富有的小高。小金拿出借条,小明借我5万元,利息1.5万元,我等不了5年了,你给我5.5万元,我让小明把钱还给你好了。小高一看三年到期,中间有一万元利息可赚,年息6%,比银行利息高,自己也不缺钱。好,签字画押就这么定了。 教师提问:以上是债券的债权交易的一个简单过程,你觉得可以这么交易吗? 学生活动:观看文字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选派代表积极发言。在教师引导下了解到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期限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市场)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如何正确的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命运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处和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总旋律,并将会长期保持这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竞争又借鉴的“双赢”局面。两种制度的国家都在相互学习,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任何一方在短时期内或在不久的将来都不会完全战胜另一方,资本主义不会,社会主义更不会。资本主义没有像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所说的那样寄生、腐朽、垂死,还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经过了大大小小数次经济危机后还是能够快速转机,寻找到新的生机,包括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不例外。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复苏的迹象,真是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既是我们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资本主义,只有正确认识其发展变化,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就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面。, 二、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通过自身的调适和改革,从传统形态转变为当代形态,注入了新的活力,获得了新的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滞后和失误,在社会主义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挫折,苏联、东欧等一批国家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倒向了资本主义轨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历史进程中的低潮,处于痛苦的历史转型期。这样,世界资本主义不仅加固和强化了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而且在地域范围上也得到了扩展。这种情况容易使人们在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前途、命运的认识上,在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上,产生迷茫与困惑。在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全人类发展的高度,以“世界历史”的眼光,辩证地、历史地看待资本主义的本质、前途和命运。 (一) 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自我调适、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能力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进行的新科技革命、自我改革、资本扩张,导致它获得新的发展。其次,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对现实生产力的发展还有相当的容纳能力,当代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和生命力。它依然具有的自我调适、自我修复能力,源于两个基本要素。其一,从一定意义上讲,资本主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认识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认识 本学期选修了证劵投资这门课,通过学习,我对资本市场有了大概的了解。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认识,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了许多,下面我会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成就、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展望,写出自己的见解。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中国资本市场的萌芽阶段、探索阶段、资本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 1992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讲话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从1978年到1992年,资本市场萌芽阶段,源于中国经济转轨过

程中企业的内生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在发展初期,市场处于一种自我演进、缺乏规范和监管的状态,并且以区域性试点为主。深圳“8.10事件”的爆发,是这种发展模式弊端的体现,标志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规范的管理和集中统一的监管。 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区域性试点推向全国,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1997年11月中国金融体系进一步确定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1998年4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撤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推动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等一系列证券期货市场法规和规章的建设,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使资本市场的发展走上规范化轨道,为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从1993年到1998年,市场探索阶段,统一监管体系的初步确立,使得中国资本市场从早期的区域性市场迅速走向全国性统一市场。随后,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出台,资本市场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同时,各种体制和机制缺陷带来的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 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 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 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为公司股东单位。 2、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 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 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大连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海峡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十几家股权 交易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认识与理解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并非始于马克思; 19 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英国和欧洲大陆产生了相当一批政治经济学家,他们尝试从原则上去理解、认识和论证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存在和发展。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马克思的批判思路由哲学、法学、社会学逐渐转向政治经济学。这一方面是其自身思想发展的逻辑性结果: 对异化劳动关系的实证性论证,只能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入手; 另一方面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氛围有关。不过从一开始,马克思与政治经济学家们就存在着从前提到原则在认识和理解上的分歧。私有产权、等价交换以及拥有和交换规则的普遍性,是政治经济学 ( 古典经济学、国民经济学) 论证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观念性基础,马克思则尝试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家们所为之论证的原则及其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的悖论的揭示,完成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为此,马克思阅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学著作,写下了数量可观的阅读笔记和手稿,这些文献涉及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从政治、哲学与伦理三个方面所进行的批判。本文即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和厘析马克思的批判思路。 所有权在经济领域体现的是人与劳动对象的法定关系,是人们一切经济行为的基础。马克思在写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 时开始其研究思路由哲学向经济学的转向,所有权关系成为其讨论中的基本关系。这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其一是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其二是人与自身活动对象化结果的关系; 前者体现为劳动与资本、自然资源 ( 土地等) 的关系,后者体现为劳动与劳动结果的关系。在1857—1858 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中,马克思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关注这一问题: 一方面是纵向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是横向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展开;《大纲》的魅力也许正在于此。1859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 以下简称“《第一分册》”) 是马克思在《大纲》基础上尝试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著作六分册中的第一册,实际上也是这一计划中出版了的唯一一册; 该分册出版后,马克思的整个研究计划发生了改变。我们在该分册的初稿片段中能够看到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思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的反思,这其中就包括所有权问题。在《第一分册》的初稿片段中,马克思对所有权问题的关注对象,除了洛克的劳动本体论,即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对其劳动对象的所有权解释之外,还列举了其他经济

(完整版)资本市场的功能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来意义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资本市场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原始内涵,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的功能可以按照其发展逻辑而界定为资金融通、产权中介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 (一)融资功能 本来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即是纯粹资金融通意义上的市场,它与货币市场相对称,是长期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因此,资金融通是资本市场的本源职能。 (二)配置功能 是指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资本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表现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三)产权功能 资本市场的产权功能是指其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 发挥的功能。产权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功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三个方面共同构成资本市场完整的功能体系。如果缺少一环节,资本市场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资本市场的功能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资本市场本身的属性之一。从理论上认清资本市场的功能,对于我们正确对待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上市公司的数量、融资金额和投资者数量等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产品以及法规制度方面,市场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技术系统建设方面成果显著。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思考,全面审视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综合分析、对比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熟制度,为我国发展、完善资本市场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探讨 (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概况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首先,《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伟大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诞生的重要标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共产党宣言》以尚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阶段的欧州为写作的社会舞台,早期的资本主义既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创造力,也相当程度地暴露了它令人恐惧的破坏力。所以,《共产党宣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采取的并不是简单否定的态度,而是采取理性分析的态度。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些赞誉之词,使得资产阶级自己对自身的辩护都显得苍白无力。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从现在来看,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资本主义还在不断地发展,还在前进,尽管步子很慢,有时候也遭到挫折,比如2008年延续至今的金融危机。但总体来讲,资本主义还在往前走,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讲到“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两个不可避免”原理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但是这个代替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几十年,甚至于也不是一两百年就能够完全实现的。马克思原来设想的是社会主义在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但实际上只是在个别国家获得了胜利,这样社会主义国家一定有一个阶段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处,二者同时存在。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这两个制度并存的现实不会改变。在这个并存的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讲,既要认清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同时又要正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面说过:“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历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资本主义在经营这个过程当中的确累积了许多经验,这个经验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是有启发意义的,是可以借鉴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和资本主义打这样那样的交道是必要的、正常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相互学习的。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马克思谈及的未来社会的发展,由于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的丰富,人的思想水平和教育水平普遍极大的提高,旧的分工模式将被淘汰,强迫的分工将变成人们

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及投资策略

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及投资策略 近二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总体上看,市场基础依然薄弱,市场内在基础与市场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依然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资本市场改革一直处在我国各项改革的前沿,也确实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但我国资本市场从建立至今仅20多年,在发展起点上面临着与成熟市场迥然不同的初始条件和外部环境,资本约束不到位,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信用体系和监管模式不完善。新兴市场意味着不成熟,其本质是高波动率;转轨意味着股市今后向成熟市场发展。在股市变革过程中,大部分投资者都将为之付出代价,一部分将成为先驱,也会造就一批富豪,能够在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的投资者必定成为最大的赢家。我们必须立足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性特征,研究现阶段中国股市的特色。 特色一:为国企解困,股市成提款机 股市交易成本费用超越上市公司分红总额,大量IPO和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从整体上意味着投资A股就是“零和戏”,市场的全体参与者必定赔钱。在成熟股票市场,股市成长的原动力是上市公司的分红,而中国上市公司能够大方分红者寥寥无几。上市公司分红不透明、无诚信、随意性强,许多上市公司更是长期一毛不拔。上市公司的股东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淡漠。股民错将股市当赌场,没有投资者或股东的到位监督,上市公司把股市当成提款机。在众多上市公司中,不乏一些困难的、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这些公司靠上市圈到钱后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可是大多数这样的企业,因为本身缺乏适应市场的竞争力,圈钱补充也只是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一世。于是就有了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搞配股、搞增发,搞可转债。 特色二:信息不对称,监管需规范 在中国股市,往往上市公司出利好之前大涨,利好出来后又大跌。而早知道此方

我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我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XXXX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 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新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因此,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而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以所有权和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的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成为占主导 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表面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具有实际的支配和控制权。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剧烈的冲突和动乱,建立并实施了普及

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社会状况。工人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水平也都有所提高。 3、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即工业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上升到逐渐下降,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发展新兴的尖端工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猛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期,从第二产业中崛起了新兴的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并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就业结构也依次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倾斜。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表明,它们的经济结构开始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倾斜与过渡,即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 4、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一是资产阶级表现为复杂化和多层次化,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二是工人阶级表现为扩大化与多层次化。三是中间阶层的地位与作用在扩大。四是其它的阶层与集团的发展。 5、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对经济和生产的干预和调节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规模与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国家可以把部分生产资料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可以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国家已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护、

尚福林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由于种

尚福林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由于种 尚福林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政策、制度过于注重市场的筹资功能,而忽视完善和全面发挥资本市场本应有的功能,这也是近年来市场上投资者信心下降,市场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完善市场功能实质上是恢复市场应有的作用,这是十一五期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资本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可以使国家宏观调控更为灵活有效,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增强竞争力,并且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增加财富的机会。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功能,要通过基础性制度建设和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重融资、轻改制和重投资、轻回报的现象,提高资本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要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形成包括股票、债券、金融衍生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在内的基本产品系列,满足投资者对多元化的投资产品、多样化的交易体系、交易方式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对投资避险工具和各种投资组合工具的需求,使资本市场真正成为一个对融资者和投资者都具有吸引力的功能完善的市场。——摘引自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5 中国论坛上的演讲【材料二】不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没有发展起一个有效的公司债券市场。在中国,企业债市场仅仅占整个金融资产存量的5%,而印度的这一比例只有1%。但是在过去的10 年中,中国公司债券存量正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几乎是零增长。——转引自戴安娜·法利阿尼塔·马切法·基发表在《经济》杂志“中国金融资产规模远大于印度效率却远比印度差”一文(作者均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人员)考

核目的: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结合学科主要知识点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化对学习重点的理解和认识。要求: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资本市场除了筹资功能,还有哪些主要功能?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功能的?(2)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你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什么具体建议?解题思路:(1)在复习金融市场各章的学习要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2)全面认识资本市场的功能与作用;(3)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结构问题入手分析。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还有来自国外厂商的威胁。为了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我国企业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然而,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资金。而且伴随着复杂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因此, 投资者对这种项目往往采取非常保守的态度。为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技术、资本密集型项目,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散和共担” 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组合来分散其投资风险,高效的资本市场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它首先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投资者在踊跃购买证券的同时,向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额长期资金。(2)资本市场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场所,资本社会化成为现代大工业的发展核心,资本市场为资本所有者自由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对象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活动舞台,而资金需求者也冲破了自有

谈谈你对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一、谈谈你对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它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社会物质财富;它开辟了世界市场,不断把世界上各个孤立地区的人群从互相隔绝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步融为一体;它创造了政治文明改变了世界的政治面貌,使民主共和制度为一切文明民族所认同;它所创造的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政治规范则被证明是颇具效果的社会管理方式而称为人类文明的公共财富;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等成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理想与新年的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它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价值观念。虽然资本主义具有这些优点,但其同时也存在缺点:资本主义以最大的欲望追求剩余价值,造成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用血和火去侵略亚非拉美各民族地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造成经济危机的出现。在资本主义早期,大幅度发展经济,追求工业化,造成环境的恶化等等。随着生产的发展,贫富差距也在增大,劳动者无力消费起这么多的“过剩产品”,也就是马克思讲的劳动力再生产环节受到了阻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分配和消费两大环节出现在故障。这就导致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危机。虽然可以通过税收调节贫富差距,通过补贴,信贷等措施增强底层劳动者的消费能力来避免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阶级斗争,但是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其注定要灭亡。1、根据马哲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螺旋式上升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不可能永远存在,社会形态也一样,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一定会取代原来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为合理的也是更适合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形态,所以社会主义一定要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的。2、根据马哲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临界点时,就要发生质变。质变过后,又会在新的阶段不断发生量变。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也是由一系列的量变积聚最后发生质变来完成的。所以资本主义的灭亡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当资本主义还能容纳(通过生产方式的不断调整)一定的现代生产力时,它就不可能灭亡,所以也就不能认为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是一蹴而就的事。它的灭亡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3、矛盾统一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尽管它不断调整统治策略,也只能是暂时缓和了下矛盾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一定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二、人类对自身本质的探索? 探索 1、原始蒙昧时期:西方古代神话传说:人本有罪,人性向恶。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本来自于自然。事在人为,人能胜天。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者,人也。”孟子最早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了“性恶论”。 3、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人是理性的生物。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德谟克里特:“人是一个世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4、文艺复兴时期:人是有理性的生命体。人本平等,应当友爱。人有追求享乐的天性。

1-资本市场的概念_什么是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概念_什么是资本市场 大家也常常在网络,电视上看到或听过资本市场。那么资本市场的概念大家清楚吗?本期乔布简历和大家聊聊什么是资本市场。 关键词:资本市场的概念,什么是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具有通过发行股票与债券的形式吸收中长期的资金的巨大能力,公开发行的股票与债券还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与流通,有着不错强的灵活性。 资本市场在今天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无论是政府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还是自然人或法人要参与资本市场都首先要弄清资本市场为何物。由于资本市场在中国还仅仅是一个初级阶段的产物,进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历史还不长,所以,许多人实际上并不清楚到底哪些属于资本市场的范围。现在一些涉足于资本市场的人,往往也只是对资本市场作了非常狭义的解释,最常见的就是把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或证券市场等同起来,以致于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产生了不少误区,这对进一步拓展和繁荣资本市场,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资本市场是不利的。 在资本市场上,资金供应者主要是储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各种基金和个人投资者;而资金需求方主要是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机构等。其交易对象主要是中长期信用工具,如股票、债券等等。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相信大家对资本市场有个大致了解,祝大家找工作顺利哦~ 资本市场的概念_什么是资本市场 https://www.360docs.net/doc/f83693140.html,/knowledge/articles/567ba3b90cf2e07dfb322951

评价资本主义

我看资本主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经过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在正式评价资本主义之前,我们必须明确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产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究竟资本主义什么呢?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也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着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实现。”但在我看来,对待资本主义,我们必须要辩证地,客观的评价。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评价: 一、要从同一国家实行两种制度的选择中判断制度的优劣性,而不是站在不同的国情立场上。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内因是最根本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对一定条件下同一实体的不同发展取向作比较,才是对事物作正确判断的前提,否则,就会出现判断的失真。因此,在评价资本主义时,我们要立足于每一个国家的实际国情。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由其国家的发展历史,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等综合决定的;而在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失败中得到的经验成果。国情决定其制度,所以不存在大多数国家实行资本主义,或者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就得出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或中国也应实行资本主义的结论,那是不符合实际,是违反历史发展规律的。 二、要从同一起跑线的制度竞争上认识资本主义,而不是只看现状。的确,当今世界发展现状,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而社会主义国家仍停留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但我们必须明确这不是判断制度优劣的标准。不同国家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是不一样的,不看历史,只看现在就做出判断,是不正确的。 三、要在事物内在本质和发展趋势中评价资本主义,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而不是只看发展中的某一阶段就草率判断。如果当从现状来看,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比社会主义好的,但若以发展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150多年来,始终没有解决其本质存在的弊端:资本主义必将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严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个人主义等问题,为社会矛盾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线。因此,在以后,资本主义发展将会如何,资本主义到底是利是弊,仍不是就今天就能草率下结论的。 经过以上分析,我认为资本主义肯定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当然也有其无法掩盖的弊端。但由其发展的历史,其发展条件,其本质而言,其于资本主义国家是适合国情的制度;可是由中国的发展基础,社会背景决定了中国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注定失败的,这也是历史告诉我们的事实。因此,在评价资本主义时,必须要立足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以发展的,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

作业4-答案

对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思考 (1)资本市场除了筹资功能,还有哪些主要功能?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功能的? 1、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 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具有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吸收中长期资金的巨大能力,公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还可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和流通,有着很强的灵活性。 2、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本来意义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资本市场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原始内涵, 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本市场的功能可以按照其发展逻辑而界定为资金融通、产权中介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 (一)融资功能 本来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即是纯粹资金融通意义上的市场,它与货币市场相对称,是长期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因此,资金融通是资本市场的本源职能。 (二)配置功能 是指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资本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 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表现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三)产权功能 资本市场的产权功能是指其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产权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功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三个方面共同构成资本市场完整的功能体系。如果缺少一环节,资本市场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资本市场的功能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资本市场本

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论述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认识这些新变化,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100分) 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认识这些新变化,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如下。 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以所有权和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的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以私人资本联合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兴起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表面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具有实际的支配和控制权。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其一,职工参与决策。其二,终身雇佣。其三,职工持股。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特别是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剧烈的冲突和动乱,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社会状况。工人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水平也都有所提高。 3.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即工业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上升到逐渐下降,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发展新兴的尖端工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猛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期,从第二产业中崛起了新兴的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并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就业结构也依次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倾斜。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表明,它们的经济结构开始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倾斜与过渡,即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 4.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一是资产阶级表现为复杂化和多层次化,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二是工人阶级表现为扩大化与多层次化。三是新中间阶层的地位与作用在扩大。四是其它的阶层与集团的发展。 5.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对经济和生产的干预和调节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规模与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

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作业 ( 学年 第 学期) 课 程 作业性质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成 绩 题目: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证券在我国属于舶来品,我国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发行的,最早的证券交易税亦是由外商成立的,直到1918年夏天才诞生了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北平证券交易所。新中国的应该从1986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会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区业务部正式挂牌交易股票算起,章晓洪老师认为较为规范的股票市场则应该以分别在1990年及1991年成立的上海交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标志。 在沪,深交易所成立之初,沪深这两个股票市场只能算作地方性的股票市场,然而在1992年中央允许全国各地获批的上市公司股票可在两市交易使得它们突破了地域限制,从地方性的股票市场一跃成为全国性的股票市场。同年,中央批准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及中国证监会,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纳入去全国统一的监管框架,区域性试点推向去全国。这两项重大举出大大推动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沪深两市经过短短6年的发展,上市股票达800余家,市价总值超过 1.75亿元,流通市值近8000亿元。 我认为认为几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制度改革,上市公司不能像以往那样只纯粹地对政府负责,而要进一步加强对股民的责任。我国国国企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成熟发展得益于上市公司的发展。股票市场的发展不仅为评价企业经营状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也为企业实施资本运营战略提供了宽广的场所。上市公司会根据其股票价格的波动来调整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策略,股票市场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提供了渠道,拓宽了公司调整的范围,夜为公司实现资产高效流动提供了捷径,这比传统的关停并转和破产清算的资产流动方式更加有效。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实例证明,证券市场已然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资本市场。章晓洪老师特别提到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在于证券市场发展的成败,同时证券市场发展的成败夜关系着中国国营企业能否走出困境走向世界。 现代投资学原理 期中作业 苏永达老师 罗正忠 2008051529 2011—2012 一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13-04-16 16:04:45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12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05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有一定的执法权限。这些工作和成绩,对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提高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实事求是地说,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有了初步的增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局面。这些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是通过贯彻执行《证券法》和修改制订与《证券法》相配套的有关行政法规,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初步改善;二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等举措,使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运作逐步规范。 第二,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