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动舵

浅谈自动舵
浅谈自动舵

大连海事大学毕业论文

二〇一五年六月

自动舵技术的发展

专业班级:航海技术11-4班姓名:张凯

指导教师:

航海学院

摘要

此文论述了自动舵的发展在实现船舶自动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综述了航海自动舵的发展史及今后发展的展望。此文从应用技术的观点出发,介绍与比较了船舶操纵的各种自动舵控制方法和它们的优缺点,船舶自动舵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传统的机械舵、PID舵、自适应舵和智能舵,其中智能舵为目前最先进的自动舵,它的控制系统又分为专家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介绍了国内外对船舶自动舵的航向保持控制、航迹保持控制及其他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船舶自动舵研究与IMO 的“e-Navigation”战略实施计划结合起来,说明了船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自动舵、机械自动舵、PID自动舵、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key status of autopilot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ship autom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phylogeny of marine autopilot and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nd compares several autopilot control methods of ship maneuver and corresponding merits and demerits. Evolution of marine autopilot falls into three phases, namely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rudder, PID rudder, adaptive steering rudder and intelligent rudder, among which intelligent rudder is the most advanced autopilot at present, whose control system can further be divided into expert control, fuzzy control and neural network control.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marine autopilot course keeping control, track keeping control and other functions, and integrates marine autopilot research with ‘e-Navigation’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plan of IMO, which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ship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autopilot, mechanical autopilot, PID autopilot, adaptive control , intelligent control

目录

1.绪论............................................................. VI

1.1研究的意义 ..................................................................................................... V I

1.2自动舵的基本原理 ......................................................................................... V I

2.机械自动舵 .............................................................................................................. V II

3.PID自动舵 ................................................................................................................ V II

3.1PID自动舵的发展........................................................................................... V II

3.2PID自动舵的不足........................................................................................... V II

4.自适应技术与自适应舵 ......................................................................................... V III

4.1自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V III

4.2早期自适应舵的优缺点 ............................................................................... V III

4.3自矫正控制系统的发展 ............................................................................... V III

4.4育鲲轮上的自适应舵的特点 ....................................................................... V III

5.新型智能舵的发展及未来 ....................................................................................... I X

5.1智能控制的特点 ............................................................................................. I X

5.2智能控制还需解决的问题 ............................................................................. I X

5.3智能控制的发展和应用 ................................................................................. I X

5.4典型的智能控制方法 ...................................................................................... X

5.4.1专家控制 ................................................................................................ X

5.4.2模糊控制 ................................................................................................ X

5.4.3神经网络控制 ........................................................................................ X

6.自动舵研究的发展趋势 ............................................................................................ X

自动舵技术的发展

1.绪论

1.1研究的意义

船舶借助螺旋桨的推力和舵的舵力来改变和保持航速或航向,实现从出发港到目的港的航行计划。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船舶必会朝着结构复杂化,操作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而船舶操舵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控制系统,是用来控制船舶航向的设备,它能克服使船舶偏离预定航向的各种影响,使船舶自动地稳定在预定的航向上运行,因此舵的自动化是实现船舶自动化的关键,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船舶航行的操纵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自动舵技术一直是被当作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自1922年自动舵问世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如何改善该系统的性能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1.2自动舵的基本原理

自动操舵控制装置,简称自动舵(autopilot),是在随动操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自动控制的操舵方式。它是船舶运动控制问题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个系统,用于航向保持、航向改变、航迹保持控制。自动舵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自动舵是一个闭环系统,它包括给定航向环节;航向检测环节;比较环节;航向偏差与舵角反馈比较环节;控制器;执行机构;舵;船;舵角反馈结构等。舵的性能的关键在于控制器的优劣,因此自动舵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控制技术的发展。[1]

2.机械自动舵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Sperry和德国的Ansuchz在陀螺罗经研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后分别独立研制出机械式自动舵,该产品是自动舵的雏形,它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尽管还极不完善,然而它使人们看到了在船舶操纵方面摆脱体力劳动实现自动控制的希望,这种自动舵称为第一代—机械式自动舵。它所采用的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简单最原始的比例放大控制规律,为了避免引起大的震荡,需要把控制增益设置得很低,因此这种舵只能用于精度要求比较低的航向保持控制情况。[2]

3.PID自动舵

3.1PID自动舵的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经典理论达到了旺盛时期,经典控制理论有着各种控制方法,然而其中最重要最典型而且在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是比例一微分一积分(PID)控制,并且随着电子学和伺服机构理论的发展应用,集控制技术和电子器件的发展成果于一体的 PID 自动舵问世了。1950年日本研制出“北辰”自动舵,1952年美国研制出新型的Sperry自动舵,采用的都是PID的控制规律。由于PID调节器不需要详细的有关受控过程的先验知识,且具有结构简单、参数易于调整和具有固有的鲁棒性等特点,PID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几乎所有的船都装有这种操舵仪。这种自动舵被称为第二代自动舵。

3.2PID自动舵的不足

尽管它比第一代自动舵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常规的PID舵仍然存在着固有的不足。由于每个船舶都有其固有的运动特性,其动态特性即为通常所称的船舶数学模型。然而船舶运动特性随船速、装载、吃水和海况等因素而变化。[3]常规PID自动舵在不断变化着的运行环境下不能实时精确地辨识船舶数学模型参数。也不能随着船舶数学模型参数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其参数,所以常会偏离其最佳工作状态,造成动舵次数过多、转舵角和偏航角大的后果.一般来说,动舵次数越多、转舵角度越大,船舶在转舵时所受到的海水阻力也越大。阻力增大会加重船舶主机的负荷,导致主机转速下降,使燃油消耗增大。此外,阻力和偏航角的增大会降低船速,从而降低船舶营运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动舵次数多的另一恶果是会产生无效舵,当操舵频率超过船舶开始转向的极限频率时,无论转多大的舵角,船都不会转向,转舵成为无效舵。为了提高船舶的操纵性能,避免上述无效舵的发生,对常规PID自动舵历来是靠驾驶员的经验以手动方式调节PID旋钮来操纵的。对驾驶员的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如果PID旋钮调节不当,不仅增加主机燃料的消耗、降低船速,而且在遇到大风浪时、还会造成大角度左右偏舵和大角度左右偏航这是很危险的.。尽管当时人们已认识到PID舵的缺点,但限于当时控制技术水平及当时海船的可操纵性较好,并没有使PID舵的缺点显得十分严重,因此,五六十年代,自动舵的发展一直停留在PID舵的水平上。

4.自适应技术与自适应舵

4.1自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直到60年代末现代控制理论蓬勃发展,取得了诸如状态空间法、稳定性理论、最优控制、随机控制、参数估计等一些成果,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自适应控制这种复杂的策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再加70年代初发生的二次石油危机,燃油价格暴涨,营运成本上升。因此有人提出将自适应理论引入船舶操纵。首先将自适应舵应用到实船上的是瑞典等北欧国家,形成了早期的第三代自动舵。[4]

4.2早期自适应舵的优缺点

自适应控制应用于自动舵技术,大大提高了控制的准确性,减少了因风、浪、流等因素对手工设定参数的补偿,提高了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自动舵的可能性。尽管早期的自适应舵在提高控制精度,减少能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适应技术应用于船舶航向保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十分有效地进行自动控制,但自适应方法以价值函数中的参数估算为基础或以船舶动力学环境干扰的模型试验为基础,并且船舶在风浪中航行,缓变干扰与突变干扰同时存在,因此自适航向保持自动舵仍有一些关键问题,如物理实现成本高,参数调整难度大,尤其是船舶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控制效果难以保证,影响系统的鲁棒性。由于船舶自身运动的杂性及其外部环境的难以预测性,早期自适应控制方案并不能彻底解决船舶航向保持控制问题。

4.3自矫正控制系统的发展

70年代开始以来,自适应控制理论有了显著的进展,一些学者分别在确定性的和随机的、连续的和离散的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对于船舶自动舵来说,重要的是自矫正控制系统的发展。自校正控制系统包括被控制对象和自校正控制器两部分。当船舶在变海况,变速,变载航行时,舵角也在相应的改变。由于船舶运动及加在其上扰动的数学模型参数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必须通过在线辩识来实时辨识变化着的数学模型参数。自校正控制器的功能就是使数学模型的参数能在系统投入运行后动整定,且当模型参数发生变化时,控制器本身也能修正自己的参数,使控制系统在指定的性能指标下,动舵次数最少,偏航幅最小,尽可能接近最优。

4.4育鲲轮上的自适应舵的特点

育鲲轮上所配备的由挪威公司生产的AP2000型就是典型的自适应自动舵,它是在传统的自动舵基础上并入自适应程序,该程序可以根据船舶参数和当时海况做出调整。在有限的范围内,该系统可以获取船舶操纵数据,将这些数据和系统内部存储的船舶模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合适的舵角信号使船舶航行在预定的航向内,由于船舶内部模型数据有限,系统得出的舵角信号只在当船舶航行速度在预设速度加减30%内,如果超出这个范围,系统自动使用上次已知的船舶数据。速度增益程序可以操控由于速度变化而引起的操纵参数的改变,所以为了达到相同的效果该系统在船舶速度为10节时比20节使用更大的舵角。该系统还会计算出海浪对船舶的作用,这些数据在恶劣天气中可以帮助自动舵更少的受到影响。因此其制成的自动舵,具有适应能力良好,附加阻力小的优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船舶鲁棒性的问题。[5]

5.新型智能舵的发展及未来

5.1智能控制的特点

舵的核心是控制器,因此智能舵的发展就是智能控制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控制是近年来控制界新兴的研究领域,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自1985年在纽约召开第一届智能控制学术会议至今,智能控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军事航空等众多领域。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为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它处于控制科学的前沿领域,代表着自动控制科学发的最新进程。智能控制理论不同于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处理方法,它研究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被控对象而是控制器本身。因此智能控制可以用来解决传统控制难以解决的高度非线性、强不确定性等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一个理想的智能控制系统应具有如下性能:①学习能力,系统对一个未知环境提供的信息进行识别、记忆、学习,并利用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改善自身性能的能力;②适应功能,系统应具有适应受控对象的动力学特性变化、环境变化和运行条件变化的能力,这实质上是不依赖模型的自适应估计,较传统的自适应控制中的适应功能具有更广泛的意义。除此之外,系统还应具有较强的容错性和鲁棒性;③组织功能。对于复杂任务和分散的传感信息具有自组织和自协调功能,使系统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即智能控制器可以在任务要求的范围内自行决策,主动采取行动;④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判断决策能力,体现了“智能递增,精度递降”的一般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总之,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智能机自动地完成其目标的控制过程,其智能机可以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环境中自动或人-机交互地完成拟人任务。[6]

5.2智能控制还需解决的问题

智能控制虽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作为一门新学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不够完善,有待继续研究与发展。总体来说,智能控制在以下几方面要加强研究工作;①加强理论研究,寻求更新的理论框架,目前呈现出应用前景广泛而理论研究大大滞后的状况,要重点研究智能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可观性、鲁棒性、镇定性、跟踪性等问题。②加强对智能控制学习问题的研究工作。③解决知识获取和优化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在动态系统的知识获取、分类、表达、利用及规划的相容性和完备性等问题上。④加强各种智能控制方法结合特别是人机智能结合系统、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神经网络方法、混沌方法、认知心理学等方法更深入研究以及同传统控制方法结合研究,注意开展对照研究。⑤注重技术创新进行更好的技术集成,加快研制新型智能控制硬件和软件的步伐。为此,智能控制工程研究将深入建模过程,把模型视为不断演化的实体。所开发的模型将不仅含有解析的数值,而且包括定性分析的符号。对于非完全已知的系统和非传统数学模型描述的系统,必须建立包括控制律、控制算法、控制策略、控制规则和协议等新理论。实质上,这就是要建立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模型,或者建立混合(集成)控制模型,其核心就是实现控制器的智能化。⑥加强智能优化技术的发展。⑦扩宽实际应用范围,提高实时控制能力。 [7]

5.3智能控制的发展和应用

智能控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等多个领域,已经解决了大量的传统控制无法解决的实际控制应用问题,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随着基础理论不断创新和实际应用方法日益成熟,智能控制在控制领域将产生一个大的飞跃。但仍处于开创性研究阶段,最多可以说进入了初期发展阶段。

5.4典型的智能控制方法

目前,国内外智能控制研究的方向及内容主要有智能控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智能控制系统结构研究、基于知识系统的专家控制、基于模糊系统的智能控制、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基于信息论和进化论(遗传算法)的学习控制、基于学习及适应性的智能控制研究等。对有限维、线性、时不变的控制过程,传统控制法是有效的,但是船舶的运动具有非线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对于智能控制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智能控制是未来船舶的发展趋势,因此下面对于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智能控制进行简单的介绍;

5.4.1专家控制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最成功的分支之一,始于60年代中期。80年代,专家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引入控制领域,促进了专家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实际上可视为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经验来实现复杂系统的控制。大多数专家系统主要由知识库、推理机、解释机制、知识取器四部分组成。专家控制可定义为具有模拟专家智能的功能、采用专家系统技术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

5.4.2模糊控制

1965年Zadeh创立了模糊集理论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成为智能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70年代中期,以Mamdani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模糊控制的概念,这标志着模糊控制的正式诞生。模糊控制是基于专家经验和知识总结出若干条模糊规则,构成描述具有不确定性复杂对象的模糊关系,通过被控系统输出误差及误差变化率和模糊关系的推理合成获得控制量,从而对系统进行控制。

5.4.3神经网络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仿生物脑结构和功能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虽然目前的模仿还处于低级水平,但已显示出一些与生物脑相类似的特点。神经网络是由大量基本元件———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成,每个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可以比较简单,但组合而成的系统则可以非常复杂,能对信息进行大规模并行处理、分布存储,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容错性,以及较强的学习、记忆、联想、识别等功能。由于多层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意复杂非线性系统的能力,因此在控制、状态估计、系统建模、优化等方面大量应用。它的缺点是理论不成熟、实时性差、硬件实现成本高等。目前神经网络控制器还处于软件仿真模拟阶段。[8]

6.自动舵研究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海事组织 (IMO) 正在进行e-Navigation 战略实施计划,e-Navigation 中的 e含 4 层含义,即 easy,enhance,efficient,electronic[9]实现“E”计划的核心技术是导航的智能化,体现在自动舵上就是使船舶操纵控制更智能化、更容易化、更网络化。因此自动舵研究将朝着算法先进化、功能多样化、实现网络化、使用简单化和装备国产化5个方向发展。[2]随着对船舶航行要求的不断提高,船舶的自动舵系统已由PID舵发展到自适应舵再到智能舵。同时GPS等的新型导航系统出现,导航精度的不断提高,自动舵的控制目标也由航向控制逐步发展到航迹控制,并对精度与可靠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最后针对未来自动化航行系统的发展趋势与要求,通过将智能控制技术与传统控制方法相结合,可提高自动舵的控制性能,并满足多种航行要求,为实现自动化航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国忠.船舶结构与设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

[2]徐国平,张显库.船舶自动舵研究综述.大连海事大学,2013.

[3]张显库. 船舶控制系统[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0

[4]赵国良,姜仁锋编著.自适应控制技术与应用.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5]育鲲轮设备操作说明书

[6] 李玉清.智能控制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最新动态,2005.

[7] 李刚.智能控制理论及发展[J]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2003.

[8]李文,欧青立,沈洪远,伍铁斌.智能控制及其应用综述.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履约指南[S]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0.

致谢

感谢大连海事大学这四年来对我的培养,让我成长了许多;感谢我的导员在日常生活中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学校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尤其是航海学院的老师们;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他们的帮助和鼓励,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船舶自动舵的设计

船舶自动舵的设计 吕振望,高帅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大连 116026 ) 摘要:自动舵作为船舶改变航向和保持船舶航行在给定航向上的重要设备,对于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自动舵设计所采用的二阶响应数学模型(Nomoto模型)进行了介绍。同时,主要以在线自整定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船舶自动舵为例,简述了继电型自整定PID控制的基本原理及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实现的基本方法,给出了基于PLC的在线自整定PID 船舶自动舵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案。 关键词:船舶自动舵;自整定PID;船舶 0 引言 自动舵是一种自动操舵装置控制系统,能模拟并代替人力操舵,还可和其他导航设备结合组成自动导航系统,使船舶全程无人驾驶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水平。随着智能控制理论与计算机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的控制理论伴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同样也应用到自动舵上。 本文主要以自整定PID自动舵为例,说明了船舶自动舵的设计原理,对在自动舵设计中,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同时介绍自整定PID的算法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自动舵。 1 船舶自动舵的设计原理 船舶自动舵的主要结构是控制系统,其标准反馈结构图1如下:信号部分r,d,y,u;控制部分K;被控对象部分P;和传感器部分M。 图1 控制系统的框图 1.1 船舶运动响应模型 研究船舶自动舵的设计需从船舶运动的数学模型开始,船舶运动的数学模型是船舶自动

舵设计原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响应模型[1] 为例来说明船舶的运动。响应模型略去了横漂速度,抓住船舶动态从舵角到航向的导数再到航向的主要脉络,所获得的微分方程可保留非线性影响,把风浪干扰作用折合成为某一种干扰舵角构成一种输入信号与实际舵角δ一道进入船舶模型。该模型为Nomoto 模型的推广。 已知2阶Nomoto 模型为 δ??T K T 1='+ '' (1) 对于某些静态不稳定船舶,式(1)左端第二项T ?'必须代之以一个非线性)(?'H T K ,且 3H ?β?α?'+'=')( (2) 于是非线性的2阶船舶运动响应模型成为 δ??T K H T K ='+ '')( (3) 显然,在线性情况下为使(1)和(3)式一致,必须有.0K 1==βα,由此可看出?βα,,,,T K 的关系。 野本(Nomoto )对3阶船舶模型式做了一项出色的简化工作,使之降为2阶。论证的出发点在于,对于船舶这种大惯性的运载工具来说,其动态特性只在低频段是重要的,故在传递函数形式()[]()()() 1s T 1s T s 1s T K B A sI C s C 21301+++=-=-ψδ中,令0j s →=ω,且利用一个熟知的近似关系:当0x →时有()()x 1/1x 1+≈-,并忽略2阶和3阶小量,由此导出著名的Nomoto 模型 ()() 1s T s K s C 00+=ψδ 其中增益0K 与3阶模型相同,时间常数3210T T T T -+= 由于船舶的几何形状的复杂性,应用理论流体动力学方法计算流体动力导数是不可能的,因此它们的确定必须应该采用无量纲的流体动力系数。为此选择一些基本的度量单位,然后得到它们的无量纲值。其无量纲值的求法如下: () 3L 5.0/m m ρ=' L /x x c c =' V /v v =' V /rL r =' ()22L V 5.0/F F ρ=' ()23V L 5.0/N N ρ=' ()5zz zz L 5.0/I I ρ=' 16 mL I 2zz =

自动化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自动化08-1班 学号:08051116 姓名:刘加伟 2018.7.17

任务一、双容水箱的建模、仿真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一、控制系统设计任务 1、通过测量实际装置的尺寸,采集DCS系统的数据建立二阶水箱液位对象 模型。<先建立机理模型,并在某工作点进行线性化,求传递函数) 2、根据建立二阶水箱液位对象模型,在计算机自动控制实验箱上利用电 阻、电容、放大器的元件模拟二阶水箱液位对象。 3、通过NI USB-6008数据采集卡采集模拟对象的数据,测试被控对象的开 环特性,验证模拟对象的正确性。 4、采用纯比例控制,分析闭环控制系统随比例系数变化控制性能指标<超调 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稳态误差等)的变化。 5、采用PI控制器,利用根轨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使用Matlab中 SISOTOOLS设计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并将控制器应用于实际模拟仿真系统,观测实际系统能否达到设计的性能指标。 6、采用PID控制,分析不同参数下,控制系统的调节效果。 7、通过串联超前滞后环节校正系统,使用Matlab中SISOTOOLS设计控制系统性能指 标,并将校正环节应用于实际模拟仿真系统,观测实际系统能否达到设计的性能指标。

(一)建立模型 (二)实验模型及改变阶跃后曲线: 1.取阶跃曲线按照以下模型建立系统辨识模型: 一般取为0.4和0.8 计算上行阶跃各参数: T1=171.26 T2=50.50 K=160.47 t1=141 t2=338 建立传递函数为: G(s>= 计算下行阶跃各参数: T1=84.20 T2=48.67 K=148.08 t1=89 t2=198 建立传递函数为: G(s>= 2.建立机理模型

简述船舶操纵自动舵原理

简述船舶操纵自动舵原理 摘要:船舶操纵的自动舵是船舶系统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是用来控制船舶航向的设备,能使船舶在预定的航向上运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仪器的使用,使得船舶操纵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就船舶操纵自动舵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船舶自动舵现代船舶自动化 船舶操纵的自动舵是船舶系统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是用来控制船舶航向的设备,能使船舶在预定的航向上运行,它能克服使船舶偏离预定航向的各种干扰影响,使船舶自动地稳定在预定的航向上运行,是操纵船舶的关键设备。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行安全和经济效益。代替人力操舵的自动舵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节省了燃料,降低了机械磨损,直接影响到船舶航行的操纵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舵机装置由操舵装置、舵机、传动机构和舵叶四部分组成。 (1)操舵装置:操舵装置的指令系统,由驾驶室的发送装置和舵机房的接受装置组成。 (2)舵机:转舵的动力。 (3)传动机构:能将多机产生的转舵力矩传递给舵杆。 (4)舵叶:环绕舵柱偏转,承受水流的作用力,以产生转舵力矩。 在自动操舵仪中,按控制系统分类可分为三种操舵方式: (1)直接控制系统或称单舵系统、应急操舵。 (2)随动控制系统。 (3)自动操舵控制系统,又称自动航向稳定系统。 自动操舵适用于船舶在海面上长时间航行.随动操舵供船舶经常改变航向时使用,如在内河、狭航道区和进出港口。当自动航向/航迹、随动操纵出现故障时,可用应急的简单操舵,直接由人工控制电磁换向阀.使舵正、反或停转。 原理:利用电罗经检测船舶实际航向α,然后与给定航向K°进行比较,其差值作为操舵装置的输入信号,使操舵装置动作,改变偏舵角β。在舵角的作用下,船舶逐渐回到正航向上。船舶回到正航向后,舵叶不再偏转。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实例教学大纲-2017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实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032005 课程英文名称: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Design Examples 课程总学时:16学时讲课:16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适用专业:自动化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实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系统”概念,了解自动化系统主要的控制方法、控制技术,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例教学,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全方位、多视角介绍采用单片机、自动化仪表、工控机、PLC组建不同工业流程的设计实例和实施过程;要求学生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建立起“控制”与“系统”的概念,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流技术和前沿技术。 (三)实施说明 在讲授具体内容时,从一个具体的被控对象分析入手到合理的控制要求的形成,从控制装置、元器件部件选型到控制方案的产生,从硬件结构到电路细节,从软件框图到控制算法以及实施过程一一进行分析讲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自动控制原理》和《C语言程序设计》。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无。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了解程度;考核学生自动化产品研发思路和独立思考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学生成绩采用二级制(通过、不通过)。成绩由学术报告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及课堂表现组成,占总的40% ;学术报告成绩占总的60%。 (七)主要参考书目: 1. 《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与实施》,林敏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过程控制系统》,俞金寿孙自强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PLC编程及应用》(第4版),廖常初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课程通过对精选实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选型、研制、调试和实施等讲授,使学生建立“控制”与“系统”的概念,了解自动化系统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本课程将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单片机、自动化仪表、工控机、PLC等组建不同工业流程的设计实例和实施过程,本课程将为后续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船舶舵机控制系统改进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船舶舵机控制系统改进设计 引 言 设计船舶自动操舵系统首先要确定船舶舵机的数学模型和船舶航行动态模型。船舶舵机的传动机构主要有两类,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随着船舶排水量和航速的增加,舵机上的转矩迅速增大。采用机械传动机构的舵机其重量和体积将变得很大,同时它的效率较低,电动机的容量势必很大。因而目前大型船舶均采用液压传动舵机,甚至中小型船舶也不例外。 船舶舵机 船舶舵机是能够转舵并保持舵位的装置。舵机的大小由外舾装按照船级社的规范决定,选型时主要考虑扭矩大小。船用舵机目前多用电液式,即液压设备由电动设备进行遥控操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往复柱塞式舵机,其原理是通过高低压油的转换而作工产生直线运动,并通过舵柄转换成旋转运动。另一种是转叶式舵机,其原理是高低压油直接作用于转子,体积小而高效,但成本较高。 船舶操舵系统是实现船舶操纵功能的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它把电罗经,舵角传感器等送来的船舶实际航向信号,预定航向信号,及给定的各种限束条件自动地按照一定的调节规律进行信号处理,从而控制舵机,使船舶沿着给定的航向航行。由此可见,该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船舶航行的操纵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船舶操纵系统的性能,一直被当作是一个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吸引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围绕着进一步改善该系统的性能这一课题而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自动舵 自动舵是根据电罗经送来的船舶实际航向与给定航向信号的偏差进行控制的。在舵机投入自动工作时,如果船舶偏离了航向,不用人的干预,自动舵就能自动投入运行,转动舵叶,使船舶回到给定航向上来。 电动—液压式自动舵 国产“HD—5L型自动舵应用半导体无触点控制的比例-微分-积分控制系统。驾驶室具有自动、随动及应急操作三种操舵方式。两套参数相同的放大器互为备用,通过转换开关选择其中一套为自动、随动操舵时使用。应急操舵为随动控制方式,单独使用一套放大器。该型自动舵有A、B、C、D四种型式。A型为电液伺服阀变量泵系统;B型为电磁换向阀、伺服油缸、变量泵系统;C型为伺服马达变量系统;D型为地磁功率阀定量泵系统,它们的电气系统基本上是一致的。 液压伺服系统 液压伺服系统是使系统的输出量,如位移、速度或力等,能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输出功率被大幅度地放大。液压伺服系统以其响应速度快、负载刚度大、控制功率大等独特的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液伺服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是一种由电信号处理装置和液压动力机构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最常见的有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电液速度控制系统和电液力(或力矩)控制系统 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产物。船舶操舵系统也不例外。在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取得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开发出一代又一代新型的自动舵产品,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船舶操舵仪与自动舵

船舶操舵仪与自动舵 [size=10.5pt]操舵仪有自动操舵仪(俗称电罗经或磁罗经操舵自动跟踪操舵仪)、随动操舵仪(俗称舵轮操舵,包括遥控操舵)和应急操舵仪(俗称手动操舵、手柄操舵),自动操舵仪是按照设定的航向直线运行;随动操舵仪是按照驾驶员的指令,按一定的舵角做回转运动,只要合理使用,能使船舶处于最佳航行状态;应急操舵仪是最简易可靠的操舵仪(缺点是精度太差,往往使船舶走S形,耗油严重)。 1、应急操舵仪是不存在操舵的精度,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如24-28s)达到左右满舵,就行。 2、随动操舵仪比应急操舵仪精度高得多,因为它具备了简单的人机对话功能,所以应用的船舶最多(因为它成本低,尤其使用于近海航线). 3、自动操舵仪是在随动操舵仪的基础上,利用电罗经或磁罗经(现在利用GPS)等设备,增加了航向的偏航信号,利用航向信号的偏差代替人工舵轮,这一部分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航线的准确度 早期日本生产的ES-11、TG-3000、TG-5000等电罗经所配备的自动舵,性能稳定,价格低廉。但是随着使用寿命的延长,这些操舵仪有一个共同的通病。 1.自动状态走S形,0点不稳 2.随动状态左右舵角不平蘅,0点不稳 3.随动状态(包括自动)死角过大 4.舵震荡严重,继电器损坏过快,船舶震动严重 5.无法使用随动状态(包括自动) 对以上问题检修的办法 1.自动部分对2KC的震动和相敏整流进行检查 2.随动部分对舵轮和跟踪的5K电位器进行检查 3.对跟踪部分的电缆检查,有无漏电 4.对舵机执行部分的阻尼系统检查 通过以上检查,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解决 如果还是不行,可以更换价格低廉性能稳定的国产随动板和自动板,一步到位,彻底解决以上的5个故障通病,既快又好,省时、省力、省成本,

自动舵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舵控制系统设计 船舶借助螺旋桨的推力和舵力来改变或保持航速和航向,实现从某港出发按计划的航线到达预定的目的港。由此可见,操舵系统是一个重要控制系统,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船舶航行的操纵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自动操舵仪是总结了人的操舵规律而设计的装置,是用来控制船舶航向的设备,能使船舶在预定的航向上运行,它能克服使船舶偏离预定航向的各种干扰影响,使船舶自动地稳定在预定的航向上运行,是操纵船舶的关键设备。系统的调节对象是船,被调节量是航向。自动舵是一个闭环系统,它包括:航向给定环节;航向检测环节;给定航向与实际航向比较环节;航向偏差与舵角反馈比较环节;控制器;执行机构;舵;调节对象—船;舵角反馈机构等。自1922年自动舵问世到今天, 代替人力操舵的自动舵的发展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 相当程度上减少了人力, 节约了燃料, 降低了机械磨损, 但是 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操舵自动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70 年代起,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开展自动舵的理论与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航海仪表厂家也独立或与研究所、高校合作开展了自动舵的试制和生产,其产品以模拟PID 舵为主。目前虽然国产自适应舵已经投入实船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智能控制舵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产品化。航迹舵基

本上也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过硬的产品。 目前国外市场上有多种成熟的航向舵、航迹舵产品,其控制方法大多为比较成熟的自适应控制,例如日本Tokimec 公司的PR - 8000 系列自适应自动舵、德国Anschuz 公司的NAU TO CONTROL 综合系统中的自动舵、美国Sperry 公司VISIONTECHNOLOGY系统中的自适应自动舵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智能控制及其它近代控制在自动舵上应用尚处于方案可行性论证及实验仿真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工程实现研究。 我国对自适应舵的研究起步较晚,自80年代以来,有关单位开展了对自适应舵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一些设计方案,仿真研究结果和产品。 1980年,南开大学袁著祉、卢桂章老师采用Norrbin性能指标,利用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器自适应律设计了船舶航向保持的自适应舵,发表了仿真结果。 1984年,中船总公司系统工程部林钧清利用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设计了自适应自动舵的软件,并进行了仿真研究。 1986年,大连海事大学陆样润、黄义新老师等人,采用了对偏航速率进行加权的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方案,进行了自适应舵的研制,他们先在实验室的实时仿真器上进行了联机实验,随后

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第1章任务要求和方案设计…………………………………… 1.1 任务要求……………………………………………………… 2.1 总体方案确定及元件选择…………………………………….. 2.1.1 总体设计框图……………………………………………… 2.1.2 控制方案确定………………………………...…………… 2.1.3 系统组成……………………………………………… 2.1.4 单片机系统……………………………………….. 2.1.15 D/A转换........................................................................... 2.1.5 晶闸管控制………………………………………... 2.1.6 传感器……………………………………………… 2.1.7 信号放大电路………………………………………. 2.1.8 A/D转换……………………………………………. 2.1.9 设定温度及显示……………………………………. 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2.1 系统硬件框图……………………………………………2.2 系统组成部分之间接线分析…………………………… 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3.1程序流程图..…………………………………..…………… 第4章参数计算……………………………..………………... 4.1 系统各模块设计及参数计算 4.1.1、温度采集部分及转换部分

4.1.2、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电路部分:........................... 4.1.3、模数转换电路部分:............................ 4.1.4、ADC0804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 4.1.5、数值处理部分及显示部分:............................. 4.1.6、PID算法的介绍....................................: 4.1.7、A/D转换模块.......................................... 4.1.7、A/D转换模块................................... 4.1.8 单片机基本系统调试............................... 4 .1. 9 注意事项:................................................................ 第5章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5.1 系统测试仪器及设备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结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船舶自动航行系统的现状与发展_刘鹰

船舶自动航行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刘 鹰1 谢盛会2 (1.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 150001; 2.佳木斯行政学院 佳木斯 154002) 摘 要: 介绍了船舶自动航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对国内外自动航行系统的技术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阐述了系统在功能、软件、人机界面等诸多方面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船舶自动航行 组成和功能 现状 发展方向 The Statu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S hip Autopilot System Liu Ying1 Xie Shenghui2 (1.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150001;2.Jia musi Administration College,Jiamusi,154002) A bstract: This text presents the constitute and function of the ship autopilot,and make a deep investiga-tion on the technology of ship autopilot system used international,analyze the system's statu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n function,software and human interface. Key words: ship autopilot,constitute and function,status,developing direction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全世界航运界和造船业的发展,对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及船舶运输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电子技术的进步,船舶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船舶驾驶愈来愈趋向于一体化、综合化、集成化与全自动化。自动航行系统又称一人驾驶台,它是为了减轻船舶驾驶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人为的过失及其影响、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节能以增加营运的经济效益而发展起来的,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它把在船桥上各种独立安装分别显示的航行主仪器和助航仪器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闭环式信息综合、显示、控制系统,可极大地改善导航精度,减轻船舶驾驶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船舶航行的技术性能、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效益。 自动航行系统现在已经成为全船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地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滤波技术、最优控制技术、专家系统和高速数据接口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它不仅可以进行操舵实现航向的保持和变化控制,还能够实现航迹跟踪、ARPA雷达数据接收和自动避碰操舵。目前绝大多数船东要求采用航行自动化技术,即所谓的一人驾驶。自动航行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高级客船、集装箱船和航空母舰,未来的船舶运输将会更加安全、经济、快速。 1 组成和特点 自动航行系统一般由航行监控器(含电子海图与信息显示系统ECDIS)、航行计划工作站、ARPA、自适应自动舵、泊船监视器、主机遥控、导航系统、海图数字化仪及其它设备组成,通过船桥局域网将上述监控器、工作站及各种传感器联结起来,并通过网关将船舶上的其它系统,如船舶营运管理系统、通信系统、货物装卸监控系统及机舱自动化系统联在一起。 自动航行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1)船舶综合信息的集中显示 在驾驶台的终端上,可以用文字、曲线或图像的形式集中显示船舶航行信息、船体运动信息、机舱信息、导航定位信息与航区气象信息等,使驾驶员方便快捷地了解全船动态,并用主要精力去注视航行海域 第24卷 增 刊 2002年 舰 船 科 学 技 术 SHIP SCIE NCE AND TE CHNOLOGY Vo1.24 Supplement 2002 收稿日期:2001-05-10

舵结构题

舵复习题 1、影响舵效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①舵角大小;②流经舵面的流速;③船的转动惯性及纵横倾;④风流、浅水等海况;⑤舵机的性能。 A.①~④B.②~⑤C.①③④⑤D.①~⑤ 2、舵力为________。 A.由于舵的两侧面水流相对速度不同而产生的压力差 B.由于舵叶两侧水流产生的压力差与水流和舵面产生的摩擦力的合力 C.水流冲击舵面的反作用力D.使船舶回旋的力 3、海船的极限舵角一般为________;超大型船舶的极限舵角一般为________。A.25°左右/32B.30°左右/35C.35°左右/35~40D.40°左右/35~40 4、舵机上限制最大舵角的装置对流线形舵和平板舵分别是________。 A.流线型舵为36°,平板舵为32°B.流线型舵为32°,平板舵为36° C.流线型舵为35°,平板舵为30°D.流线型舵为32°,平板舵为35° 5、据乔塞尔普通舵实验,当海船转船力矩达最大值时的极限舵角约为________。A.25°B.35°C.45°D.55° 6、操舵装置可包括________。 A.舵机和转舵装置B.舵机和舵C.舵和转舵装置D.操舵装置的控制装置 7、操舵装置是指________。 A.使舵能够转动的装置B.转舵机构C.舵机装置动力设备 D.向舵杆施加转矩的装置 8、不平衡舵的特点是________。 ①舵叶面积全部在舵杆轴线的后方;②舵钮支点多,舵杆强度易于保证;③转舵时需要较大的转舵力矩。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 9、舵的类型按舵杆轴线位置分有________。 ①不平衡舵;②平衡舵;③半平衡舵;④双支承舵。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④ 10、整流帽舵的特点是________。 ①能改善螺旋桨后面的水流状态;②能提高螺旋桨的推力;③能改善船尾的振动程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③ 11、襟翼舵在使用时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 ①能产生更大的流体动力;②具有较大的转船力矩;③所需舵机功率也较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 12、反应舵舵叶的上下线型分别向左右扭曲一些,其目的是________。 ①诱导排出流的方向;②减少阻力而增加推力;③改善船尾震动情况。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3、目前海船上普遍采用的舵是________。 Ⅰ.流线型舵;Ⅱ.平衡舵;Ⅲ.双支承舵。 A.Ⅰ,ⅡB.Ⅰ,ⅢC.Ⅱ,ⅢD.Ⅰ,Ⅱ,Ⅲ 14、按舵的支承情况分,不平衡舵属于________。 A.多支承舵B.双支承舵C.悬挂舵D.半悬挂舵

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计 陈超

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计陈超 发表时间:2018-08-06T15:47:02.0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作者:陈超[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希望关注生产力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就变得至关重要。 (厦门瑞骏电力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0)摘要:近些年来,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希望关注生产力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就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概念,然后从目前研究热点技术——智能技术出发。最后,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技术 1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首先,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化。信息技术在纵向和横向上向电气自动化进行渗透,纵向上,信息技术从管理层面对业务数据处理进行渗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存取财务等管理数据,对生产过程动态监控,实时掌握生产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全面、完整和准确;横向上,信息技术对设备、系统等进行渗透,微电子等技术的应用使控制系统、PLC等设备界线从定义明确逐渐变得模糊,而软件结构、组态环境、通讯能力等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电气自动化系统使用、维护与检修简易化。WindowsNT等已经成为实施电气自动化控制平台、规范以及语言的标准,基于Windows的人机界面成为了电气自动化的主流,并且基于Windows的控制系统有着灵活、易于集成等优势,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使得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使用、维护和检修更加简单、方便。 最后,实现分布式控制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通过串行电缆连接中央控制室、PLC、现场,将工业计算机、PLC的CPU、远程I/O站、智能仪表、低压断路器、变频器、马达启动器等连接,将现场设备的信息收集到中央控制器。分布式控制应用通过数字式分支结构的串行连接自动化系统与相关智能设备的双向传输通讯总线,将PLC、现场设备与相应的I/O设备连接起来,使输入输出模块发挥现场检查和执行的作用。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思想 2.1集中监控 集中监控这个方式的最大的优点是控制站的运行保养方便、防护要求低和简便的系统设计方法。不过这也给集中监控带来了缺陷,即这样把控制系统种的每个重要的功能都放到一个处理器里面去操作,大大增加了处理器的工作任务量,降低了系统的运行速度,不利于工作效率。在监控所有的电气控制设备时,每次增加监控对象时主机冗余下降,还需要企业增加投资,增加电缆的数量而且电缆运输距离的加长也会影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电缆距离的加长,使电缆查线任务加大,因此增大维护量,还存在着由于接线复杂,造成在查线或者传动过程中的操作失误的可能。所以,在使用集中监控方式前,要认真处理好以上的问题。 2.2远程监控 伴随科技的发展,远程视频、远程监控和远程会议等技术已经渐渐成熟,远程监控方式的优势在于节省电缆、安装费用少、节省材料、提高可靠性、组态比较灵活。不过这种监控方式不能在全场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构建中使用,主要是现场总线的传输速度比其他的方式要低,而且电厂的电气通讯量过于多,所以远程监控方式一般情况下只适用玉小型的监控系统,在设计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要重要考虑的地方。 2.3现场总线监控 目前现场总线这些电脑网络技术和以太网已经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研究智能化的日新月异和智能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加上在多年来应用上已经积累的丰富的经验,都大大加速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更新。现在的现场总线监控不仅可以针对已定间隔的情况设定功能,还可以面向不同的间隔进行合适的设计,而且对于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也十分快捷方便,同时还具备远程监控方式的所有优势,控制模拟量变送器、隔离设备等的使用数量,从而节约大量的费用和安装维护的工作量,降低企业的投入,减少企业的成本。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 3.1 智能化设计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是借助软件模块的设计来实现的。如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是由多线程在线可编程并行数据参数设计实现,以及PLC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的单机控制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无论是哪一种的PLC控制系统,都要根据实际需要,在编辑器内进行自动化参数设置,然后通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对智能化的PLC模块进行激活,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上,较为重要的一点是软件的设计。 3.2 节能化设计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体现节能的特点,由于目前我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政策,提供低碳节能,因此在设计要点上同样要体现节能化,在能源紧张的世界格局下,人类越发地珍惜历史给人们留下的这部分财产,每用一点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浪费,当节能成为所有这些行为的发生基础时,我们就不得不在能源使用上另辟蹊很苦。 3.3 可靠性设计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无论是PLC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还是变频技术以及DCS技术,微电子技术,在控制系统设计上都要考虑可靠性。尽管这些新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设计上要加强可靠性措施,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3.4 规范化统一设计 由于电气化控制系统应用于各行各业,它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设计科学合理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将控制模块应用于各行各业,在自动化模块设计上要充分实现规范化设计。总结典型的设计思路,从而使典型设计起到部分标准和规范性的作用。PLC控制系统应用在企业自动化控制中时,同一企业或系统应尽量使用同一机型或同一生产厂家的PLC,因为这样的PLC的接口,标准以及对软件的兼容性要强于不同厂家的PLC备件,同时PLC外部设备和工具软件还可以共享,降低成本。 4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自动舵的发展及其特性

自动舵的发展及其特性 自动操舵控制装置,简称自动舵autopilot,是在随动操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自动控制的操舵方式。它是船舶运动控制问题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个系统,用于航向保持/航向改变/航迹保持控制。它是根据陀螺罗经的航向信号和指定的航向相比较来控制操纵系统,自动使船舶保持在指定的航向上。由于自动舵灵敏度和准确性都较高,它替代人工操舵后,相对提高了航速和减轻了舵工的工作量。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出现商品化的机械式PID自动舵用于商船的航向保持。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工艺的进步,自动舵的构造变化巨大,电气式,电子式,微型计算机化的产品相继问世。目前商船均配置有自动舵,当定向航行且航区没有其他船往来时,则可改手操舵为自动舵。船舶借助螺旋桨的推力和舵力来改变或保持航速和航向,实现从某港口出发按计划的航线到达预定的目的港。由此可见,操舵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控制系统,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船舶航行的操纵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船舶操纵系统的性能,一直被当作是一个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吸引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围绕着进一步改善该系统的性能这一课题而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自动操舵仪是总结了人的操舵规律而设计的装置。系统的调节对象是船,被调节量是航向。自动舵是一个闭环系统,它包括:航向给定环节;航向检测环节;给定航向和实际航向比较环节;航向偏差与舵角反馈比较环节;控制器;执行机构;舵;舵角反馈机构等。舵系统的性能主要是由控制器的性能决定的,因此自动舵的技术发展,也主要表现在控制技术的推陈出新。 自动舵的发展是随着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取得了不同的研究及应用成果,开发出一代又一代新型的自动舵产品,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动舵的发展及其特性: 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由于受到海风,海浪及海流等海洋环境扰动的作用,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摇荡和航向改变,其运动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船舶的操纵运动,另一个是船舶的摇荡运动。所谓操纵运动是指驾驶者借助于操纵装置,来改变或保持船的运动状态;而摇荡运动是指在风,浪,流的干扰下产生的往复运动。 自从20世纪20年代机械式自动舵应用于船舶航向控制到现在航向自动舵及其控制算法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代机械自动舵:经典控制的自动舵,率先推出自动舵产品的是德国和美国。德国的Aushutz和美国的Sperry分别于1920年和1923年独立研制成了机械式的自动操舵仪,其出现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它使人们看到了在船舶操纵方面摆脱体力劳动实动自动控制的希望。机械式自动舵只能进行简单的比例控制,这种自动舵需要采用低增益以避免震荡,只能用于低精度的航向保持。 (2)第二代PID自动舵: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学和伺服机构理论的发展与集控制技术和电子器件的发展成果于一体的PID自动舵横空出世,使得航向自动舵的控制精度明显提高。缺陷是对外界变化应变能力差,操舵频繁,幅度大,能耗显著。如对海浪高频干扰,PID控制过于敏感,为避免高频干扰引起的频繁操舵,常采用“死区”非线性来进行天气调节,但死区会导致控制系统的低

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doc

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安徽罗河铁矿选矿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烟台金建设计研究工程有限公司二〇〇九年八月罗河铁矿选矿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word 资料.目录前言……………………………………………………………………1一. 公司简介21.公司概况22.工程业绩表4二.设计概要81.设计依据82.设计原则83.设计目标9三. 系统设计111.系统构成111.1过程控制系统111.2网络通讯系统131.3网络数字监控系统132.监控及操作设计142.1上位机监控142.2系统操作163.过程控制设计173.1破碎过程自动控制系统173.1.1工艺过程173.1.2控制思想183.1.3系统控制方案193.2 磨选及浓缩过程自动控制系统223.2.1工艺过程分析223.2.2 控制思想253.2.3系统控制方案283.3 恒压供水控制434.控制系统主控单元444.1硬件设计444.2 软件设计474.3 控制设备选择524.4 系统其它设计535.多媒体电视监控系统555.1系统优势555.2 设计原则575.3 系统功能585.4系统构成595.5系统设计方案62四. I/O点统计65五. 设备表86word 资料前言冶金行业的选矿厂工艺流程包括破碎、筛分、磨矿和选别等几个主要生产过程,国内大多数矿山存在生产环境恶劣、自动化水平较低,磨机给料采用手动给矿,人工观察出矿浆粒度、浓度,根据人工判断磨机负荷对给矿机的运行状况和水路进行调节。 由于调节不及时,运行不稳定,常常使磨机出现“空腹”或“胀肚”的现象,影响整个磨选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因此,对选矿厂实施

基于PLC的自控成型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基于PLC的自控成型控制系统设计 系别: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设10-12班 学号:2010302618 学生姓名:李文龙 指导教师:杜菲 2014年0 1 月12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机械工程学院测控教研室

2014年01月12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摘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其控制功能不断增强,可编程程序控制器还可以进行算术运算,模拟量控制、顺序控制、定时、计数等,并通过数字,模拟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生产过程。长期以来,PLC及其网络控制系统始终战斗在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主战场,其提供的安全和完善的解决方案,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在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等行业发挥了重大作用,被公认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 在成型机的生产线中应用PLC控制具有结构简单,编程方便,操作灵活,使用安全,工作稳定,性能可靠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很有效的自动控制方式,是材料成型生产实现高效、低成本、高质量自动化生产的发展方向。不但能使成型的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得到了严格的保证;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是利用PLC控制的方法设计的一种即安全又实用的自控成型系统。 自控成型系统主要由工作台、液压缸A、B、C以及相应的电磁阀和信号灯等几部分组成。该自动成型系统是利用油的压力来传递能量,以实现材料(如:钢筋)加工工艺的要求。该自动成型系统是利用PLC控制液压缸A、B、C的三个电磁阀有序的打开和关闭,以便使油进入或流出液压缸,从而控制各油缸中活塞有序运动,活塞带动连杆运动,给相应的挡块一个压力,这样就可以使材料成型。 关键词:可编程程序控制器;PLC;液压缸

自动舵

自动舵报警面板 其中 其中NO1和NO2表示对应的两只自动舵控制箱。当自动舵控制箱正常运行时,对应的灯会亮。 如果自动舵控制箱没有电源输入,则对应的灯会亮。 当自动舵控制箱和舵机正常运行的时候,对应的灯会亮 某些设备会有“ACT FAIL”灯,灯亮时表示舵机对自动舵发出的指令执行时有大的出入。

自动舵系统内部故障时灯会亮 紧急报警,如使用电罗经操舵时,电罗经断电,灯会亮。 如使用电罗经操舵时,磁罗经断电,灯会亮 磁罗经的偏航报警 警报消除 g 上图右边为模式转换开关,左边为系统选择开关。

1、当模式转换开关在HAND状态时,使用 手轮或者系统选择开关NFU旋钮 进行操作。 若使用手轮,则选择系统选择开关中的FU-1和FU-2(操作时,如果FU-1工作不正常,可迅速切换至FU-2,同理FU-2。) 若使用NFU旋钮,则选择档位(如果一只NFU工作不正常,可迅速切换至另一个。) 2、当模式转换开关在AUTO状态时,使用自动舵操作单元操作。 为选择使用电罗经操舵还是磁罗经操舵

报警消除 这个按钮不要进去设置,里面有初始设置的参数,改动了会影响操舵 低速报警,一般不用特意设置。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舵角限制,在使用自动舵操舵单元操作时,限制最大舵角 磁罗经偏航报警,设置磁罗经的偏航报警度数以及响应时间 操作模式。PRECISION2灵敏度最高,PRECISION1其次,ECONOMY灵敏度最低 吃水模式 ADJUST菜单,进入后,里面的选项如下(均已翻译),其中,除了1、设置调光和对比度,2、设置电罗经的偏航报警外,其它选项一般不需要改动,改动之后有可能会对正常操舵产生不好影响。 1、设置调光和对比度 2、设置电罗经的偏航报警,此处,以设置电罗经为例,介绍自动舵操作单元调节一个 选项的大致按键操作。 按自动舵操舵单元的,再按,选取第二个选项“OFF HEADING”(即为电罗经偏航报警)。 再按"ENT",“=”变成“<”,此时进行调节,结束之后按“ENT”保存使“<”再变成“=”,再ADJUST退出。 3、设置航向监控器限制角度和时间。 4、显示故障原因 5、设置控制功能 6、初始化控制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