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的高考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的高考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的高考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的高考试题

2008山东(20分)

14.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c (CO)·c (H 2O)

c (CO 2)·c (H 2)。恒容时,温度升高,H 2 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沮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 H 2

催化剂高温

CO 2 + H 2

15. 某温度时,B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BaSO 4(s) Ba 2+(aq)+SO 42-(aq)的平衡 常数Ksp =c (Ba 2+)·c (SO

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 .加人Na 2SO 4可以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 B . 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 点变到c 点 C .d 点无BaSO 4沉淀生成

D .a 点对应的Ksp 大于c 点对应的Ksp

29.(12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 3H 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 3H 6)。 (l )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 3H 8(g )=CH 4(g)+HC ≡CH(g)+H 2(g )△H 1=156.6KJ·mol -

1

CH 3CH=CH 2(g )=CH 4(g)+HC ≡CH(g) △H 2=32.4KJ·mol -

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 3H 8(g)=CH 3CH=CH 2(g )+H 2(g )的△H= KJ·mol -

1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人O 2和CO 2,负极通人丙烷.电解

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放电时,CO 32-

移向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

(3)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 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c(H 2CO 3)=l.5×10-5mol·L -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 2CO 3的第二

级电离,则H 2CO 3 HCO 3-

的平衡常数K 1= 。(已知:10-5.60=2.5×10-6)

(4)常温下,0.lmol ·L-1NaHCO 3溶液的pH 大于8,则溶液中c(H 2CO 3) c(CO 32-

)(填“>”、“=”或“<”),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2008宁夏(20分)

13.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 ·mlo -1、

-1411.0kJ ·mlo -1和-1366.8kJ,则由C2H4(g)和H2O(I)反应生成C2H5OH(I)的△H 为

A.-44.2kJ ·mol -1

B.+44.2kJ ·mlo -1

C.-330kJ·mol-1

D.+330kJ·mlo-1

25.(14分)

已知可逆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1 mol,L-1, c(N)=2.4 mol·L-1; 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1 mol,L-1,

c(N)=2.4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 ;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 1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

2008海南(14分)

8.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

分别为:P—P akJ·mol—1、P—O bkJ·mol—1、P=O ckJ·mol—1、O=O dkJ·mol —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mol—1B(4c+12b-6a-5d)kJ·mol—1

C、(4c+12b-4a-5d)kJ·mol—1

D、(4a+5d-4c-12b)kJ·mol—1

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

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

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

15.(8分)反应A(g)+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 1和E 2的变化是:E 1_________,E 2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2008广东(24分)

8.将H

2(g)和Br 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

+Br 2(g) 2HBr (g )0H ?<,g

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关系是 A.a >b

B.a=b

C.a <b

D.无法确定

9.已知Ag 2SO 4的K W 为2.0×10-3,将适量Ag 2SO 4固体溶于100 mL 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

程中Ag +和SO 23-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 2SO 4

溶液中c (Ag +)=0.034 mol ·L -1)。若t 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 ·L -1 Na 2SO 4 溶液,下列示意

图中,能正确表示t 1时刻后Ag +和SO 23-浓度随时间变化关

系的是

15.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 (s )+I 2(g )

11

T T WI 2ΔH <0(温度T 1<T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 2(g )会分解出W 1W 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 2(g )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12()()

()

c W c I K c WI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16.LiFePO 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FePO 4+Li

放电

充电

LiFePO 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 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U 导电固体为电解质。下列有关LiFePO 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 B 放电时电池内部Li 向负极移动.

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减少

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 4+Li ++e -=LiFePO 4 24.(12分)

科学家一直致力研究常温、常压下“人工围氮”的新方法。曾有实验报道:在常温、常压、学照条件下,N 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 2O 3的TiO 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NH 3。进一步研究NH 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光照、N 2压力1.0×105Pa 、反应时间3 h ):

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N 2(g)+3H 2O(1)=2NH 3(g)+2

3

O 2(g) ΔH =+765.2kJ ·mol -1 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反应在有催化剂与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反应过程 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标注。

(2)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业合成氨方法相比,该方法中固氮反应速率慢。请提出可提 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NH 3生成量的建议: 。 (3)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 2(g)+3H 2

(g)

2NH 3(g)。设在容积为2.0L 的密

闭容器中充入0.60mol N 2(g)和1.60 mol H 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NH 2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

4

。计算 ① 该条件下N 2的平衡转化率;

②该条件下反应2NH 3(g) N2(g)+3H2(g)的平衡常数。

2017年高考立体几何大题(理科)

2017年高考立体几何大题(理科)1、(2017新课标Ⅰ理数)(12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90 ∠=∠=. BAP CDP (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 (2)若PA=PD=AB=DC,90 ∠=,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APD

2、(2017新课标Ⅱ理)(12分)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 直于底面ABCD ,o 1 ,90,2AB BC AD BAD ABC ==∠=∠= E 是PD 的中点. (1)证明:直线CE ∥平面PAB ;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 角为o 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

3、(2017新课标Ⅲ理数)(12分) 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CD是直角三角形,∠ABD=∠CBD,AB=BD. (1)证明:平面ACD⊥平面ABC; (2)过AC的平面交BD于点E,若平面AEC把四面体ABCD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AE–C的余弦值.

4、(2017理)(本小题14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平面PAD⊥平面ABCD,点M在线段PB上,PD//平面MAC,PA=PD,AB=4.

(I)求证:M为PB的中点; (II)求二面角B-PD-A的大小; (III)求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

5、(2017理)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ABCD (及其部)以AB 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 是DF 的中点. (Ⅰ)设P 是CE 上的一点,且AP BE ⊥,求CBP ∠的大小; (Ⅱ)当3AB =,2AD =,求二面角E AG C --的大小.

2006-2010年高考全国1卷化学实验大题汇编

2006年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写)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2006 (1)CaCO3+2HCl=CaCl2+H2O+CO2↑(3分) (2)

(注:C中实际加入过氧化钠和石棉绒的混合物,这里只要求学生填写化学试剂)(5分) (3)2Na2O2+2CO2=2Na2CO3+O2(3分)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姆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4分) 2007年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⑴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⑵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其目的是:。 ⑷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 ⑸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⑹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2007 (1)除去水蒸气除去CO2(2)氧化铜(CuO) CuO+H2△ Cu+H2O CuO+CO △ 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H2O (4)g—ab—kj—hi—cd(或dc)—fe—lm (5)原混合气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蓝色 2008年 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未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 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 灰水. 按图连接仪器.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试题经典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物块甲和乙,它们的质量分别为2m 、m ,甲与地面间无摩擦,乙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现让甲以速度0v 向着静止的乙运动并发生正碰,且碰撞时间极短,若甲在乙刚停下来时恰好与乙发生第二次碰撞,试求: (1)第一次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 (2)第一次碰撞过程中甲对乙的冲量 【答案】(1)2 014 mv ;(2) 0mv 【解析】 【详解】 解:(1)设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甲、乙的速度分别为1v 、2v ,之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以 2v 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乙刚停下时甲追上乙碰撞,因此两物体在这段时间平均速 度相等,有:2 12 v v = 而第一次碰撞中系统动量守恒有:01222mv mv mv =+ 由以上两式可得:0 12 v v = ,20 v v = 所以第一次碰撞中的机械能损失为:2 2 22012011 11222 2 24 E m v m v mv mv ?=--=g g g g (2)根据动量定理可得第一次碰撞过程中甲对乙的冲量:200I mv mv =-= 2.(16分)如图,水平桌面固定着光滑斜槽,光滑斜槽的末端和一水平木板平滑连接,设物块通过衔接处时速率没有改变。质量m 1=0.40kg 的物块A 从斜槽上端距水平木板高度h=0. 80m 处下滑,并与放在水平木板左端的质量m 2=0.20kg 的物块B 相碰,相碰后物块B 滑行x=4.0m 到木板的C 点停止运动,物块A 滑到木板的D 点停止运动。已知物块B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0.20,重力加速度g=10m/s 2,求: (1) 物块A 沿斜槽滑下与物块B 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 滑动摩擦力对物块B 做的功; (3) 物块A 与物块B 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答案】(1)v 0=4.0m/s (2)W=-1.6J (3)E=0.80J

2018年高考立体几何大题练习

1.(14分)如图,在底面是正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A ⊥面ABCD ,BD 交AC 于点,E F 是PC 中点,G 为AC 上一点。 (Ⅰ)求证:BD ⊥FG ; (Ⅱ)确定点G 在线段AC 上的位置,使FG //平面PBD ,并说明理由; (Ⅲ)当二面角B PC D --的大小为23 π时,求PC 与底面ABCD 所成 角的正切值。 2.(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C C ⊥底面ABC ,112,AA AC AC AB BC ====, 且AB BC ⊥,O 为AC 中点. (Ⅰ)证明:1A O ⊥平面ABC ; (Ⅱ)求直线1A C 与平面1A AB 所成角的正弦值; (Ⅲ)在1B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OE 平面1A AB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 确定点E 的位置. 1 A B C O A 1 B 1

3.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D 2 π ∠BA = ,C 1AB =B =,D 2A =,E 是D A 的中点, O 是C A 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到1?A BE 的位置,如图2. (I )证明:CD ⊥平面1C A O ; (II )若平面1A BE ⊥平面CD B E ,求平面1C A B 与平面1CD A 夹角的余弦值. 4.(2016·兰州诊断)如图,在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AB ∥ CD ,=21AB BC CD ==,,顶点1D 在底面ABCD 内的射影恰为点C (1)求证:1AD ⊥BC ; (2)若直线1DD 与直线AB 所成的角为3 π ,求平面11ABC D 与平面ABCD 所成角(锐角)的余弦值.

化学高考实验探究题汇编

化学高考实验探究题汇编 (北京高考-27.)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 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 密性已检验)。 (1)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 中白色沉淀是 ,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 2具有 性。 (3)C 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是 。 (4)分析B 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 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 乙在A 、B ② 进行实验,B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 中无沉淀生成,而C 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Cu + 2 H 2SO 4?→? ?CuSO 4 + SO 2↑+ 2 H 2O (2)BaSO 4 还原 (3)2 NO + O 2 == 2 NO 2 (4)① 通N 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应用NaHSO 3溶液 ②甲:Ba +2+ SO -24== BaSO 4↓, 乙:2 Ba +2+ 2 SO 2 + O 2 + 2 H 2O == 2 BaSO 4↓+ 4 H + 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 2的量 (5)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 3沉淀 1. (2012北京高考-27)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 银镜。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 该同学欲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差异,查阅资料: a .Ag(NH 3)+2 + 2 H 2O Ag + + 2 NH 3·H 2O b .AgOH 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 2O (1)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 。 (2)经检验,实验Ⅰ的气体中有NH 3,黑色物质中有Ag 2O 。 ①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 3 ,产生的现象是 。 ② 产生Ag 2O 的原因是 。 (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NaOH 还原Ag 2O 。实验及现象:向AgNO 3溶液中加入 ,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4)重新假设:在NaOH 存在下,可 能是NH 3还原Ag 2O 。用右图所示装置 进行实验。现象:出现银镜。在虚线 框内画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NH 3 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试题经典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试题经典 一、动量守恒定律 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木箱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 =2M 的小物块.现使木箱瞬间获得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v 0的初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终小物块和木箱都将静止 B .最终小物块和木箱组成的系统损失机械能为20 3 Mv C .木箱速度水平向左、大小为0 2v 时,小物块的速度大小为04 v D .木箱速度水平向右、大小为 03v . 时,小物块的速度大小为023 v 2.如图所示,小车的上面是由中间凸起的两个对称曲面组成,整个小车的质量为m ,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今有一个可以看做质点的小球质量也为m ,以水平速度v 从左端滑上小车,恰好到达小车的最高点后,又从另一个曲面滑下。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滑离小车时,小车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B .小球滑到小车最高点时,小球和小车的动量不相等 C .小球和小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小车和小球系统动量始终守恒 D .车上曲面的竖直高度若高于2 4v g ,则小球一定从小车左端滑下 3.如图所示为水平放置的固定光滑平行直轨道,窄轨间距为L ,宽轨间距为2L 。轨道处于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质量分别为m 、2m 的金属棒a 、b 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其电阻分别为R 、2R ,现给a 棒一向右的初速度v 0,经t 时间后两棒达到匀速运动两棒运动过程中始终相互平行且与导轨良好接触,不计导轨电阻,b 棒一直在宽轨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棒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20 3B L v Rm B .b 棒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3 v C .整个过程中通过b 棒的电荷量为 23mv BL D .整个过程中b 棒产生的热量为20 3 mv 4.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质量为m 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从槽高h 处开始下滑,则 A .在小球从圆弧槽上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始终守恒 B .在小球从圆弧槽上下滑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C .在小球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小球离开弹簧后能追上圆弧槽 5.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A 、B 两个木块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紧靠竖直墙.用水平力向左推B 将弹簧压缩,推到一定位置静止时推力大小为F 0,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在此位置突然撤去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A 离开竖直墙前,A 、 B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之后不守恒 B .在A 离开竖直墙前,A 、B 系统动量不守恒,之后守恒 C .在A 离开竖直墙后,A 、B 速度相等时的速度是223E m D .在A 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3 E 6.如图所示,物体A 、B 的质量均为m =0.1kg ,B 静置于劲度系数k =100N/m 竖直轻弹簧的上端且B 不与弹簧连接,A 从距B 正上方h =0.2m 处自由下落,A 与B 相碰并粘在一起.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g =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浙江通用技术高考学考模拟题选择题部分

1.如图所示是一款落地式衣架,方便人们就寝时,取放衣服等物品,很好地满足了人的需求,该技术产品对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发展人 B.保护人 C.解放人 D.限制人 2.如图所示是一款学生制作的斜拉桥模型,茅以升正是因为在桥梁设计方面的成就而被大家铭记,这体现了技术对人的作用是() A.发展人B.保护人 C.解放人D.限制人 3.达芬奇虽然当年设计处直升机,但是却无法成功实现,这说明技术和设计的关系是()A.技术是设计的基础 B.设计促进技术发展 C.设计是技术的基础 D.技术促进设计发展

3.如图所示是一款为公共休息区设计的室外休闲长椅,,除了具有椅子的功能,它还结合了可以健身锻炼的自行车,车内置发电装置,与旁边的路灯相连,从而提供照明。针对该设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健身给路灯供电,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B.该技术产品既具有椅子功能,又能锻炼及给路灯供电,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C.该产品既健身,又休闲,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D.接受锻炼的人锻炼时产生的电能却没有支付报酬,说明该产品没有专利性 4.如图所示是一款外围视觉眼镜概念设计,使用了菲涅尔透镜,可为赛车手提供超出普通人180°的视野,这样使赛车手更加迅速的观察周围的危机状况,从而减少头部转动。从人机关系角度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出普通人180°的视野,考虑了人的动态尺寸 B.增加的视野范围,实现了信息的交互 C.减少头部转动,实现安全目标 D.采用菲涅尔透镜,考虑了生理的需求 5.如图所示是一款电动独轮车,非对称设计、流线型轮廓,使其更具动感,首创便携式拉杆设计,骑行更安全,携带更方便,,置顶式控制系统,有效提升感应灵敏度。从人机关系角度分析,以下说法中不合理 ...的是()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整理打印版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 姓名王铮 1、(2013大纲卷)10、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 A. 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将25 g CuSO4·5H20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B.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C.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 D.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2、(2013福建卷)10.下列有关试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配置0.10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3、(2013江苏卷)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转移 D.定容 4、(2013江苏卷)1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5、(2013海南卷)6.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a-b-c-d-e-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6、(2013海南卷)7.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 7、(2013海南卷)11.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 B.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 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瓶支管口 D.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8、[2013高考?重庆卷?4]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浙江通用技术高考试卷试卷+答案

2013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 技术试题 第一部分通用技术(共9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图时,可先选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为一款应用了高空风力发电技术的“风筝”式发电装置, 与常规风力发电装置相比,建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为开发新 能源提供了新途径。下列关于该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利用高空稳定风力资源体现技术的创新性 B.利用风力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C.开发新能源体现技术的目的性 D.建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体现技术的综合性 2.如图所示的图形化开关面板,按钮的布局和亮、灭状态 与室内灯一致,以利于快速地进行所需的操作。从人 机关系的角度分析,该设计主要实现了 A.高效目标 B.舒适目标 C.健康目标 D.安全目标 3.如图所示是一款水管密封试验装置。家庭装修时,为了快速检验水 管的密封性,用该装置将管内水压加压到正常工作压力的2~3倍, 并保压一段时间,根据压力变化情况判断水管是否泄漏。这种试验 方法属于 A.虚拟试验 B.优选试验 C.强化试验 D.模拟试验 4.如图所示的楼道转角休息椅,可供老年人上、下楼时中途休息。设计 该椅子时,以下设计分析中从“环境”角度考虑的是

A.为了不用时少占用空间,椅子的座板应可收起 B.为了帮助老年人落座、起立,应安装扶手 C.为了防止座板收起时人被夹伤,椅子应有防夹设计 D.为了使用时舒适、安全,椅子各部分应避免锐棱尖角 5.如图所示是一款壁挂式扬声器及其评价坐标图。扬声器一侧的平台可以放置手机,通过数据线连接手机播放音乐,同时给手机充电。根据该评价坐标图,以下说法中不恰当 ...的是 A.造型新颖 B.实用性强 C.价格低 D.适合多种场合 6.如图所示的尺寸标注中错误 ..的是 的标注 的标注 的标注 的标注 7.用平锉进行锉削加工,不可能出现的表面是 8.小通家的简易电脑桌,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左右晃动。以下改进方案中,合理的是 9.如图所示的双层搁物架,中间搁板可以在导轨中抽拉,拉出状态下放置物 品时,搁板不会倾翻。搁板的截面为矩形,以下导轨截面结构中合理的是 10.如图所示是李新同学在通用技术课上用角铁制作的挂钩,以下工艺流程中合理的是

2014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练习

2014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练习

1.如图1,在Rt ABC ?中,90C ∠=?,36BC AC ==,.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且//DE BC ,将ADE ?沿DE 折起到1 A DE ?的位置,使1A D CD ⊥,如图2. (Ⅰ)求证: BC ⊥平面1A DC ; (Ⅱ)若2CD =,求BE 与平面1A 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Ⅲ) 当D 点在何处时,1 A B 的长度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2.如图,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 ABCD 为正方形,PD PA =,⊥PA 平面PDC , E 为棱PD 的中点. (Ⅰ)求证:PB // 平面EAC ; (Ⅱ)求证:平面PAD ⊥平面ABCD ; (Ⅲ)求二面角B AC E --的余弦值. A B C D E 图图 A B C D E

E C 1 B 1A 1C B A 4. 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BAC ∠=?,1 2,AB AC AA ===E 是BC 中点. (I )求证:1//A B 平面1 AEC ; (II )若棱1AA 上存在一点M ,满足11 B M C E ⊥,求AM 的长; (Ⅲ)求平面1AEC 与平面11ABB A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E D A B C P 5.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PA=PB=AB=2, 3BC =,90=∠ABC °,平面PAB ⊥平面ABC ,D 、E 分别为AB 、AC 中点. (Ⅰ)求证:DE‖平面PBC ; (Ⅱ)求证:AB ⊥PE ; (Ⅲ)求二面角A-PB-E 的大小. 6..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SD ⊥平面

近四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汇编(带答案)

近四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汇编(带答案) 1.(2016全国Ⅰ,26)(14分)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 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 ①Y管中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 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K2③④ 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 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

列问题: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 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1)①A;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或B;NH3·H2O NH3↑+H2O); ②d→c→f→e→i; (2)①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②8NH3+6NO27N2 +12H2O; 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 (2)①NO2具有强氧化性,NH3有强还原性,两者相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氮气和水,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方程式:8NH3+6NO27N2 +12H2O,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现象是:Y管内看到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最终为无色,同时在注射器的内壁有水珠产生;②根据①分析可知发生该反应的方程式是8NH3+6NO27N2+12H2O;③反应后由于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 减少,所以会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当打开K2后,烧杯内NaOH溶液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会倒吸进入Y管内;④溶液进入Y管内的原因是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发生导致装置内压强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而发生倒吸现象。 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28)(15分)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1 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 (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

动量守恒定律部分高考题

动量守恒定律部分高考题 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1的小球A 以速率0v 向右运动。在小球的前方O 点处有一质量为m 2的小球B 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小球A 与小球B 发生正碰后小球A 、B 均向右运动。小球B 被在 Q 点处的墙壁弹回后与小球A 在P 点相 遇,PQ =1.5PO 。假设小球间的碰撞及 小球与墙壁之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 求两小球质量之比m 1/m 2。 2、如图,长木板ab 的b 端固定一档板,木板连同档板的质量为M=4.0 kg ,a 、b 间距离s=2.0 m 。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a 端有一小物块,其 质量m=1.0 kg ,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它们都处 于静止状态。现令小物块以初速s m v /0.40 沿木板向前滑动, 直到和档板相碰。碰撞后,小物块恰好回到a 端而不脱离木板。求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两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劈A 和B ,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和B 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图所示, 一质量为m 的物块位于劈A 的倾斜面上, 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 。物块从静止滑下,然后双滑上劈B 。求物 块在B 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 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 、B 、0v

C,质量分别为m B=m c=2m,m A=m,A、B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弹簧(弹簧与滑块不栓接)。开始时A、B以共同速度v0运动,C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被弹开,然后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 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 A=2kg,m B=1kg,m C=2kg。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v0=5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 6.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 m的物块A、B、C。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以速度v0朝B 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 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 (i)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ii)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7.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和B,两者相距为d。现给A一初速度,使A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B的质量为A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A的初速度的大小。 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有高为h的平台,台面上固定有光滑坡道,坡道顶端局台面高也为h,坡道底端与台面相切。小球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到达水平光滑的台面后与静止在台面上的小球B发生碰撞,并粘连在一起,共同沿台面滑行并从台面边缘飞出,落地点与飞出点的水平距离恰好为台高的一半。两球均可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

浙江通用技术高考试题及答案超清晰word版

浙江通用技术高考试题及答案超清晰word版

————————————————————————————————作者:————————————————————————————————日期:

机密★考试结束前 2009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 通用技术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8页,第l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问9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类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应当重点发展 A、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 B、水力发电、燃油发电、风力发电 C、核能发电、燃煤发电、太阳能发电 D、燃煤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 2、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下列对知识 产权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知识产权制度不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的垄断 B、所有技术产品都可以申请到专利权 C、所有技术产品都需要申请专利权 D、知识产权制度能使发明创造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3、目前,汽车一般都配备了安全气囊,有的汽车还配备了颈 部保护头枕,从人机关系角度分析,这些设计的作用是 A、提高车速,方便操作 第3 B、更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C、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 D、碰撞时保护乘驾人员 4、如图所示是一放大电路的线路图,该图中的元器件有: A、电阻、二极管、电池 B、电阻、三极管、电容 C、开关、三极管、电阻 D、电容、电阻、二极管

高考立体几何大题20题汇总

(2012省)(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E ,F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DE ⊥AB ,CF ⊥AB ,AB=12,AD=5,BC=42,DE=4.现将△ADE ,△CFB 分别沿DE ,CF 折起,使A ,B 两点重合与点G ,得到多面体CDEFG. (1) 求证:平面DEG ⊥平面CFG ; (2)求多面体CDEFG 的体积。 2012,(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几何体E ABCD -是四棱锥,△ABD 为正三角形, ,CB CD EC BD =⊥. (Ⅰ)求证:BE DE =; (Ⅱ)若∠120BCD =?,M 为线段AE 的中点,求证:DM ∥平面BEC . 201220.(本题满分15分)如图,在侧棱锥垂直底面 的四棱锥1111ABCD A B C D -中,,AD BC //AD 11,2,2,4,2,AB AB AD BC AA E DD ⊥====是的中点,F 是平面11B C E 与直线1AA 的交点。 (Ⅰ)证明:(i) 11;EF A D //ii ()111;BA B C EF ⊥平面 (Ⅱ)求1BC 与平面11B C EF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2010)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M 是棱'AA 的中点,点O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 (Ⅰ)求证:OM 为异面直线'AA 与'BD 的公垂线; (Ⅱ)求二面角''M BC B --的大小; (第20题图) F E C 1 B 1 D 1A 1 A D B C

2010文(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面11BCC B 是菱形,11B C A B ⊥ (Ⅰ)证明:平面11A B C ⊥平面11A BC ; (Ⅱ)设D 是11A C 上的点,且1//AB 平面1B CD ,求11:A D DC 的值。 2012(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三棱柱/ / / ABC A B C -,90BAC ∠=, 2,AB AC ==AA ′=1,点M ,N 分别为/A B 和//B C 的 中点。 (Ⅰ)证明:MN ∥平面/ / A ACC ; (Ⅱ)求三棱锥/ A MNC -的体积。 (椎体体积公式V= 1 3 Sh,其中S 为地面面积,h 为高) 2012,(16)(本小题共14分) 如图1,在Rt ABC ?中,90C ∠=?,D ,E 分别为 AC ,AB 的中点,点F 为线段CD 上的一点,将ADE ? 沿DE 折起到1A DE ?的位置,使1A F CD ⊥,如图2. D F D E B C A 1 F E C B A

【精品】高考化学实验题汇编与解析

高考化学实验题汇编与解析 第I卷(选择题共20小题)河东高考补习学校化学组2008-9—6 1.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 2 气体,从下图选择合适的的装置并连接。合理的是 A.a—a ′→d—d ′ →eB.b—b ′ →d-d ′ →gC.c-c ′ →d-d ′ →gD.d—d ′ →c—c ′ →f 2.(广东文科基础卷67)下列实验不能 ..达到目的的是() A.往酸性KMnO 4 溶液中通入乙烯验证乙烯的还原性B。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C。用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氯气D.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3.(广东卷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煮沸的1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制备Fe(OH) 3 胶体

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 2CO 3 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 酸 C.称取19。0 gSnCl 2,用100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mol·L-1SnCl 2 溶液 D.用Cu(OH) 2 粉末检测尿糖 4.(07江苏)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 (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Cl2(B)吸收HCl (C)石油的分馏(D)吸收NH3 5。PH试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6.(江苏卷)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历年高考动量试题汇编doc

1 / 38 一.2012年高考题、 1.(2012·新课标理综)如图,小球a 、b 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 。让球a 静止下垂,将球b 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从静止释放球b ,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 60°。忽略空气阻力,求 (i )两球a 、b 的质量之比; (ii )两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球b 在碰前的最大动能 之比。 .【解析】(i )设球b 的质量为m 2,细线长为L ,球b 下落至最低点、但未与球a 相碰时的 速率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21 2 m gL m v = ① 式中g 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设球a 的质量为m 1;在两球碰后的瞬间,两球共同速度 为v ',以向左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12()m v m m v '=+ ② 设两球共同向左运动到最高处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机械能守恒定 律得 212121 ()()(1cos )2 m m v m m gL θ'+=+-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121m m =- ④ 代入题给数据得 1 2 1m m = ⑤ (ii )两球在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是 212()(1cos )Q m gL m m gL θ=-+- ⑥ 联立①⑥式,Q 与碰前球b 的最大动能221 ()2 k k E E m v =之比为 122 1(1cos )k m m Q E m θ+=-- ⑦

联立⑤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2 12 k Q E =- ⑧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动量守恒定律及其相关知识。 2.(18分) (2012·广东理综物理) 图18(a )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 、B 质量均为m ,水平面上PQ 段长为l ,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为r 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 紧靠滑杆(A 、B 间距大于2r )。随后,连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带动滑杆作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8(b )所示。A 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1)求A 脱离滑杆时的速度u o ,及A 与B 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ΔE 。 (2)如果AB 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 从P 点到运动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 1,求ω得取值范围,及t 1与ω的关系式。 (3)如果AB 能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道P 点左侧,设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求ω的取值范围,及E p 与ω的关系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2.(18分) 解:(1)由题知,A 脱离滑杆时的速度u o =ωr 设A 、B 碰后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 m u o =2m v 1 A 与 B 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220 111 222 E mu mv ?=-? 解得 221 8 E m r ω?=

近年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总汇编

近几年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汇编 1.(2018年III卷)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 ABCD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D所在平面垂直,M是 CD上异于C,D的点. (1)证明:平面AMD⊥平面BMC; (2)当三棱锥M ABC 体积最大时,求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四棱锥P-ABCD中,底 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 点. (1)证明:PB∥平面AEC; (2)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 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

3.(2017?新课标Ⅰ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 (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 (2)若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4.(菱形建系)[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

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B1C1C为菱形,AB⊥B1C. (1)证明:AC=AB1; (2)若AC⊥AB1,∠CBB1=60°,AB=BC,求二面角A-A1B1-C1的余弦值.

5.(菱形建系)【2015高考新课标1】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 ABC=120°, 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Ⅰ)证明:平面AEC⊥平面 AFC; (Ⅱ)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 AD BC的中点,以6.(翻折)(2018年I卷)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 F分别为, DF为折痕把DFC ⊥. △折起,使点C到达点P的位置,且PF BF (1)证明:平面PEF⊥平面ABFD; (2)求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 1.(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4)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的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答案】B 【解析】A、灼烧茶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泥三角,A正确;B、溶解应该在烧杯中进行,并且在溶解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实验用不到容量瓶,B错误;C、过滤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C正确;D、检验溶液是否含有Fe3+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试剂有KSCN溶液,D正确。 2.(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2)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是( )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 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答案】C

【解析】A、SO2和SO3与KOH反应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B、Br2和NO2均能使溶液中的I-氧化成I2,均可以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无法鉴别;C、CO2与NaAlO2反应产生Al(OH)3白色沉淀,CO2与CH3COONa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D、二者均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 3.(2014·浙江理综化学卷,T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监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答案】B 【解析】A金属汞深埋会产生汞蒸气,汞离子本身也是污染物,A错误;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是弱电解质,导电性增加,B正确;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即实际计量减小,滴定加入的体积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C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可能含有氨基酸,D 错误。 4.(2014·天津理综化学卷,T2)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答案】A 【解析】A、用Na2O2和水反应制取氧气,与用在MnO2催化下分解H2O2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A项正确;B、饱和NaHCO3溶液显碱性,能与氯气反应,B项错误;C、相同条件下,乙烯的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