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第4卷第1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4N o.1 2004年1月Jour nal of N o rthw est Sci-T ech U niver sity of A gr icult ur e and F or estr y(So cial Science Edition)Jan.2004

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罗 慧1,2,霍有光1,胡彦华3,庞文保2

(1.西安交通大学,西安 710049;2.陕西省气象局,西安 710015;

3.陕西省抗汛防旱指挥部信息中心,西安 710004)

摘 要: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文明而至的全球生态危机,促使以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逐渐兴起。文章对可持续发展的演进、定义以及自然主义类、经济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的延伸定义作了简要综述,提出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即环境稀缺论、环境价值论、“时空公平”的区域层次性可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观等,总结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定义共同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稀缺

中图分类号:F11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4)01-0035-04

当今世界面临人口激增、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等五大问题,它们互相影响,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罗马俱乐部早在1972年的《增长的极限》中认为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将无可回避地导致贫富悬殊、人际失衡和生态无序等“全球性问题”。[1]

迈尔斯在《人的发展与社会指标》一书中指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是有利于社会各成员的人的发展,强调社会平等、国际平等、关心未来和注重现在四个方面。[2]紧随着工业文明而至的全球生态危机,标志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土地种植和挖掘地球资源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制止或逆转生态环境的退化,以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的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逐渐兴起。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延伸

可持续性的概念源远流长,中西方均早有论述。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纲,以大绳属网,绝流而渔者也;弋,以生丝系矢而射也;宿,宿鸟。洪氏曰:“孔子少贫贱,为养与祭,或不得已而钓弋,如猎较是也。然尽物取之,出其不意,亦不为也。此可见仁人之本心矣。”孔子对自然的态度值得后人学习:钓鱼而不用鱼网,射鸟而不用带丝线的弓箭射杀宿鸟(夜晚睡觉的鸟),既利用自然资源(不得已而钓、弋),又保护自然资源,不一网打尽。孟子也指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吕氏春秋》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焉有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西方经济学如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等的著作中也较早认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2]

1978年,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首次在文件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1987年由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 mon Future)发表之后,可持续发展才对世界发展政策及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大会取得的最有意义的成果是两个纲领性文件:《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

(一)布伦特兰报告和《地球宪章》可持续发展的

收稿日期:2003-04-02

作者简介:罗 慧(1971—),女,甘肃人,陕西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定义及原则

布伦特兰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定义目前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定义,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fairness)、持续性原则(sustainable)、共同性原则(comm on);强调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一表述实际上已进一步地成为了一种国际通行的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解释,既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又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和谐,使子孙后代安居乐业得以永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地球宪章》将这一概念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力。为权利必须实现。”它强调了四个原则:第一,公平性原则。这里指的公平性包括代际公平、代内公平、资源利用和发展机会的公平等方面。实现“代际公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自然资源的拥有量相对稳定在某一水平上;“代内公平”指当代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人类在享有地球资源的权利上是人人平等的。第二,协调性原则。要求人们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要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质量原则。可持续发展更强调经济发展的质,要以尽可能低的资源代价去达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还要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第四,发展原则。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必须通过发展来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必须具有长远发展眼光。

(二)不同学科的延伸定义

1.自然主义类。自然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近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才造成今天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生态学家认为所有生态因子,如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构成了生态环境。1991年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 ECOL)等举行的专题研讨会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的再生能力的发展。《世界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经典阐述:维护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物理学家达勒认为,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和酸雨都是人类已经越过宏观经济合理规模“警戒线”的有力证据。鉴于自然和人类系统之间存在上述冲突,自然主义给出的“可持续”定义侧重于生态系统的连续性、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持续性,强调自然给人类活动赋予的机会和附加约束。[4]

2.经济学类。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许多经济学家认识到,正是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缺陷及其指导下的实践才产生环境污染与破坏。这种理论缺陷主要有:一是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导致破坏了自然环境,增加了公共费用的开支;二是衡量经济增长的经济学标准——GNP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福利。因此,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德提出了以经济学语言表达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3]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世界上最早从宏观上定量分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用投入产出表分析研究环境政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由一批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家组成的伦敦学派,通过引入环境化解能力存在上限和在维持可持续条件下存在下限的假设,对主流经济学定义加以修正。

3.社会学类。社会学定义强调在存在环境种族主义、自然资源利用决策中的利益集团及收入分配不平等。1991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生存于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蕴涵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它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社会学家还更广泛地关心文化、制度、传统技能等因素的可持续性,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和贫富不均(包括国与国之间)是导致社会经济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社会分配不平等是导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穷人为生计而被迫破坏环境,从而造成长期损害。他们过度放牧、缩短土地休耕造成草地和耕地的退化。”[5]还有人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在于正确规范“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前者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必要性条件”,而后者是“充分性条件”,二者整合,才能真正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框架。[6]

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战略

(一)我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中国学者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叶文虎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均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和国家满足基需求能力的发展。[7]张坤明认为,广义的可持续发展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3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卷

人类福利得到连续不断的保持以致增加。[8]吴季松认为,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及污染的防治和环境的保护,来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9]

(二)我国政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有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详尽描述。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这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决定了“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用停滞、限制发展的消极观点来谋求可持续发展不符合我国国情。

2.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系统,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发展系统的可持续性,实现当前发展、未来发展以及当代人利益、后代人利益的均衡协调发展。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代替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3.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会引起一系列社会行为、形态的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要素: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与环境,防治资源污染和生态恶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4.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即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养活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动规范,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根本变革人们传统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建立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6.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能力建设,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整体把握:能力建设的“支撑性”因素,指构建可持续发展平台的支柱型能力建设,例如国家的生存安全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力建设,是基础作用;能力建设的“带动性”因素,指引导可持续发展加速的引擎式能力建设,例如国家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发展水平能力建设,是核心作用;能力建设的“保证性”因素,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整合型、规范型能力建设,例如国家的社会有序能力建设和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关键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开始就应十分重视能力建设,不能为追求暂时的发展而忽视甚至削弱能力建设。

三、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稀缺论

在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还较小时,人们认为空气、水等环境资源是一种“自由取用”的物品。环境无限论导致人类任意使用自然资源、对环境进行掠夺性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到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各种环境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力。于是,环境稀缺论应运而生,认为环境是一种稀缺资源,那么就有一个如何合理、持续利用环境的问题。因此,对环境稀缺性的认识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的基本前提。

(二)环境价值论

对环境价值的全面认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环境价值包含环境的使用价值、潜在价值和存在价值。使用价值不仅是环境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和原料的功能,还间接地支持和保护人类活动和财产的调节功能。潜在价值使环境为后代人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存在价值则是环境独立于人的需要的生存权利。如果环境没有这些价值,人类就没理由去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目前人类该做的是通过恰当的产权分配,合理的制度安排来约束和规范人类的行为,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三)“时空公平”的区域层次性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层次论是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层面上实现层次性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空间分布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10]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水平,可有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标准,由于各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对自然持续圈的贡献也不同,按照发达国家、中等水平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应地有可扩展发展、可持续发展、恶化减缓型发展。生态公平和环境公平问题的研究则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价值追求 时空公平的价值观,并且体现在国际、地区和群体三个层面,既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方面体现了多元公平,又在时空耦合和时空公平方向上迈进。

(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观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亿万种,从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观来看,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海洋资源、物种资源、气

37

 第1期 罗 慧等: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候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大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源于可更新资源的持续利用。资源是人类可能利用的自然界的物质;环境则是资源的状态;而生态就是自然界中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就是资源的持续利用。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及污染的防治和环境的保护,来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9]。

从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来看,对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比如在水资源中的大气云水资源、地表水和浅层地表水是可以再生的,而深层地表水又是不可再生的。

四、结 语

总之,可持续发展涵盖下列四项:未来性(关心未来各代的福利),平等性(经济利益在代内和代际的公平分配),区域性(发达国家利用或耗竭了大量的自然资本,却将成本分摊给世界来共同承担)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11]尽管存在诸多定义,但其共同的基本要素有:

(1)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许多领域的一个复杂性、综合性系统工程;(2)可持续发展追求代际与区域间的公平与效率,追求人类平衡与增长极限;(3)可持续发展认为有限增长的经济及解决贫困问题同样重要,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4)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晏路明.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 I.迈尔斯.人的发展与社会指标[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 皮尔斯.沃福德.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

[4] 李 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蒲勇健.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数量刻画与指数构造[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6] 李具恒,李国平.西部可持续开发的逻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2):8~12.

[7] 叶文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理论的思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8] 张坤明.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9] 吴季松.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10] 邱 东,宋旭光.可持续发展层次论[J].经济研究,1999,(2):64~69.

[11] 杨文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导论[D].西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1999.

The Theory Re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UO Hui3,H UO You-guang1,HU Yan-hua3,PANG Wen-bao2

(1.X i’an Jiaotong Univ ersity,X i’an710049;2.S haanxi M e teorology B aearu,X i’an710015,China;

3.Inf or mation Center of the Command H ead qu ar ter of S haanx i Fbood and Drought P rev ention,X i’an710004,China)

Abstract:Alo ng w ith the developm ent o f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 n,the global eco-environmental crisis emerg es,w hich gradually urges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theor y.Its core is har 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 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We r eview the evolvem ent and defini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 ent and ex tended definitio n by other studies,such as naturalism,economics,and so ciolog y and so on in abroad and in China.T he present author s also put forw ard the basic theo ry abo ut eco-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scar city theory o f eco-environment,value theory of eco-enviro nm ent, regional sustainable theory based on“equity of space-time”etc.In additio n,so me comm on basic factors of all definition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enviro nm ent,scarcity

3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卷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 理论简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0.引言 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下面结合选题的研究对象——河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四工程公司,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作一归纳性论述。 1.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现、概念和类型 1.1.1 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理由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1987年Barbier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同年,布伦特兰夫人(Ms Gro Harlem Brundtland )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其后,这一理论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领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而且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目前,而且使企业在未期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1.1.2有关概念界定 企业发展是指企业面对未来未知环境的适应,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报告第一章综述

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就全球而言,中国同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即:“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和跨越国界的合作。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和国际的公平,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划的轻重缓急及发展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经济增长与发展,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是具有很大的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再者,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联合国文件UNEP/,AnnexⅡ,1989)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和贫穷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我们办一切事情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因此,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代替传统的落后的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现阶段,要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诠释和解析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诠释和解析 可持续发展被赋予了把人类召唤到一张圆桌前,并达成共识的神奇力量。它表明:上帝已经死了,人类的理性和良知尚在。 ——摘自《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道路》 近一时期,随着对树立科学发展观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理论界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可以讲,这是在发展问题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是人类对社会与自然关系的一次新觉醒,这也是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一次大升华。今年五一期间,胡锦涛同志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事关子孙后代的福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党的总书记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有这样高的认识和概括,势必要引发经济界、理论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本文试图从概念的产生、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形成等几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缘起和发展过程进行诠释和解析。 一、可持续发展思潮探源与沿革 (一)缘于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对鸟类的关怀 在所有可持续发展大事记中,有一个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的名字总会被提起,她就是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这是因为在上个世纪中叶她推出了一本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危害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尽管这本书的问世使卡逊一度备受攻击、诋毁,但书中提出的有关生态的观点最终还是被人们所接受。环境问题从此由一个边缘问题逐渐走向全球政治、经济议程的中心。在这之后,随着公害问题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发展,只能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源于这种危机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80年代逐步形成。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1987年,受联合国委托,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WECD的成员们,把经过4年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文件中最早出现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订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其概念最初源于生态学,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其后被广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产生背景、发展概况、在新世纪面临的种种挑战都与全球经济息息相关。自上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可持续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不断改善、创新的过程。其意义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生态文明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二战结束后,在三次科技革命完成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人口膨胀、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发展的不平衡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1962年美国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发表,阐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首次将环境污染这一严肃问题摆在世人面前,震惊了全球。随后,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增长的极限》认为防止世界大系统崩溃则必须放慢经济增长及停止人口膨胀。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指出环境问题主要是发展不

足的问题,不仅发达国家要对环境资源问题负责,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因为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伴随着资源的减少,尤其是工业化生产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程度。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发展联系起来。第一次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要致力于环境保护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与环境协调一致的重要性。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和全球多个国家的政府、专家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 提出应该把资源保护和人类发展统一起来考虑 , 第一次较明确地表述了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思想。在该大纲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不能将“可持续发展”与“持续增长”,“持续利用”概念混为一谈。可持续发展是强调发展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布伦特莱发布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一个能持续人类进步的道路,人们寻求的不只是局部地区的短暂发展, 而是在整个地球遥远将来的发展。该报告也给出了公众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1990 年,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两部分。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间联系紧密。 在“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迫切性,用前面学过的知识作铺垫,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入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通过分析数据、案例等,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通过“阅读”,让学生首先了解《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活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逐渐递进,由材料理解推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追求目标及基本内涵。四个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最后教师列举各年代“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说明其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和美好希望。 教学重点 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填充图册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导入新课 师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之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等。 板书: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推进新课 课件展示:

可持续发展分析报告:第一章综述

可持续发展报告:第述

作者:日期:

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1.2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 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历 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不可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 活水 平,就必须 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 中心来 开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 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 的提 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 ,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 济 发展 是我们办一切事情的物质基础, 也是实现人口 、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 发展的根 本保障。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 展 要求在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 源永续利用的条件 下进 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 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因此,保护好人类赖 以生 存 与发展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 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 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是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中国的一 项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不以 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实 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 发展模式,代替传统的落后的发展模式,把经 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现 阶段,要实现经 济体制由计 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 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1.1就全球而言 可持续发展的 声明》,即:“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 而又不削弱子孙 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 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联合国环 境规划 署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 作和跨越国界的合作。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 和国际的公平,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 划 的轻重缓急及发展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 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 增长与发展, 意味着维护、 经济的增长。 关注与考虑, 合国文件 UNEP/GC.15/L.37,Annex n ,1989) 中国同意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 。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 经济 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是具有 很大的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还 合理 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 抗压力及 再 者,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 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 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 条件。”(联 主要强调以 落后和贫穷

公司可持续增长潜力分析综述(终审稿)

公司可持续增长潜力分 析综述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公司可持续增长潜力分析综述 马广坪山东农业大学 [摘要]追求增长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企业增长的质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思,可持续增长理念渐渐深入人心。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受何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公司的可持续增长与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公司规模、发展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相关,与股利支付政策和金融发展水平无显着相关关系。 [关键词]可持续增长,财务政策,经营方针,影响因素 一、引言 二、 企业是宏观经济的微观单位,只有尽可能快地扩大规模增加销售,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并保持盈利优势。哥伦比亚大学的拉里·塞尔登教授发现,在资本市场上,企业收入的增长、资产回投率与股票的相关性比其他任何指标都密切。增长这个诱人的字眼促使管理者将增长速度作为首要目标。然而,公司的扩张存在最大极限。企业的内部资源限制企业的成长速度,最优的成长速度是能够使效率最大化的速度。企业只有按照其自身的客观条件可持续的增长,才能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追求增长本身没错,问题在于增长是否可以持久,只有可持续的增长才有价值、有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主因,丰富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决策的理论依据,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企业可持续增长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而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是从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因素展开。吉尔(J.Gill)在1985年提出了影响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比如计划与控制,业务5年以上的企业管理经验等。奥杰斯(Odgers)认为企业成长动因源于企业和产业两个层面,它们共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二)国内文献刘斌等(2003)研究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与公司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平衡关系。范明,汤学俊(2004)认为产业力纬度、技术力纬度、制度力纬度和市场权利纬度构成企业可持续成长的4力纬度结构。余博(2005)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提出优势资源、管理机制和核心能力三个关键基础要素形成的整合力、专注力和扩展力则是推动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所在。郭蕊(2006)在界定了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环境、产业、技术、制度和财务5个维度分析影响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变量。崔学刚、王立彦、许红(2007)以希金斯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上市公司的增长速度与财务危机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韩慧博等(2008)研究了上市公司超可持续增长、资本结构被动选择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干胜道、陈霞(2009)研究提出企业增长速度与企业流动性相关。杨汉明(2009)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与可持续增长之间虽然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着;业绩与可持续增长率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曾亚敏、张俊生(2009)的研究结果显示,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企

国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题目:可持续发展国外研究现状 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生:蒋奇杰 【摘要】:三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成效,世界人民生活水平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出现了资源“透支”、能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一些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也不利于全人类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在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护好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如何实现两者兼得呢?世界范围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过漫长的定性研究现已经进入了定量方面的研究。就国外来看,主要是从城市、农村和企业三个方面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定量研究,这对于我国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verseas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Student: Jiang Qijie Abstract : The economic of our world has obtained a huge growth and a fast speed since three “Industry r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third one. And much improvement we have had about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the human. But meanwhile lists of environment problems come out: shortage of energy,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tc. And these factors are threatening our health and impacting the long term development of us. So we must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our common living environment while maintain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 to achieve both of them? The world ha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e have entered the quantitative studies after a long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eign countries research how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inly from the city, country and enterprise three aspects. And we can obtain some reference value from these researches. Key Words: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untry””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of enterprise”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1传统发展模式及其局限性 经济增长战略:一国以国民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增长,或个人收入的增加为目标的经济战略。 1.1 经济增长战略 1.1.1经济增长战略的贡献 GDP的增长提高整个世界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 使一些国家消除贫穷,提高收入水平;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向更舒适发展 1.1.2经济增长战略的缺陷 贫富不均严重 社会问题突出 1.2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使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目标实现的战略。 1.2.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贡献 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 教育、健康、总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 一个国家的自重与自爱意识的增强 1.2.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缺陷 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生态环境遇到破坏 自然资源日趋枯竭 1.3 可持续发展战略 1.3.1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 1.3.2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意义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1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源 2.1.1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 忧患意识 “和谐”与“中道”思想 “天人合一”观念 绿色意识 互动共济的人伦观

2.1.2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 斯密提出的“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限度论” 李嘉图的“资源相对稀缺论” 穆勒的“静态经济论” 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理论 《历史原理》 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增加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前者以几何级数增长,后者以算术级数增长。马尔萨斯就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的研究观点,被后人称之为“资源的绝对稀缺论”。 20世纪70年代以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 人类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富裕中的贫困,环境的恶化、不断控制的城市扩张、、、、等等。这些难题的产生,是五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五种因素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污染。它们最终限制了地球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围绕这五大因素,罗马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后的讨论结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梅多斯等人综合成名为《增长的极限》一书。 2.2 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诞生与演进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后,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环境和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开始用驻足全球的眼光看待环境问题,并对人类前途的问题展开了大论战。从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开始,经过增长有无极限的争论,到1972年第一次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们对环境的问题日益忧虑和关心。而从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Brown)先生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问世,到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表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有了不断的深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聚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晶。 可持续思想产生和发展历程中几个代表性人物、著作、思想,以及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及其要义: 2.2.1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Karson)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她向世人呼吁,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发展道路容易使人错认为是一条舒适、平坦的超级公路,而实际上,在这条道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这条路

免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政策和国际战略文献综述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政策和国际战略文献综述 一、引言 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问题,它不仅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是影响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的重要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清泰指出:中国能源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当面临资源有限、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局势的今天,如何管理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如何建立我国能源安全体系以保障能源的供给,如何高效的利用能源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能源的现状和未来,进而探讨我国能源政策和国际战略的取向。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由国际到国内、由宏观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展开。第二部分分析能源战略的国际环境。第三部分比较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第四部分回到国内,对现行的能源政策作出简要的分析和评述。第五部分从国土资源和产业布局规划的角度,分析其与能源政策的内在联系。第六部分将讨论新能源战略的成本核算和融资体系。第七部分从宏观上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政策的战略思路。第八部分则从微观上具体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政策的设计问题。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国际环境分析 《世界能源形势》一文对全球能源宏观态势进行了概述: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有所变化,石油占据主导地位,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增加,世界石油供应格局有些变化,中东仍是世界石油供应的重要源地;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基本稳定,未来煤炭消费量可能增长;核能将逐渐退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到重视。国际环境是我国实施能源政策的重要方面,从学者对国际环境的论述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威胁与合作两个方面,其中一些论述中国与国际能源形势的著作比较具有学术价值。 (一)竞争与威胁 大多数研究能源问题的文章都会讨论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能源形势的严 峻性。徐小杰在《新世纪的油气与地缘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中,对中国21世纪油气资源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了详细的论述。该书将世界油气供应与需求的地带划分为两块:“石油心脏地带”和需求月形地带,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冷战后各国围绕石油展开的一场地缘政治竞赛的基本格局,反映了未来全球油气发展的大趋势。并提出了在冷战后新的能源形势下,如何获得交叉投资、地区能源连接、战略机遇和战略联盟等问题。 王家枢的《石油与国家安全》(地震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侧重于回顾有关石油的国际政治经济历史,讨论了世界100多年以来,有关石油的经济、政治、外交、战争和石油战略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探讨了世界和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对策以及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学者意识到中国的石油运输通道存在安全隐患。《国际能源新格局与中国能源安全》提出,我国通过海运方式进口石油路线比较单一,高度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85%左右进口的石油都要途经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

可持续发展理论文献综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文献综述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历程概述 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出现最早能够追溯到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野生动物基金协会(WWF)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其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纲要》文件中首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布伦特兰女士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享的未来》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该报告中不仅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还围绕可持续发展展开了系统性的阐述,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也成为了在所有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中最被人们认可且影响深远的一个,此后学者们对可持续的定义多数都是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 1981年,美籍学者布朗(LesterR.Brown)在其着作《建设一个发展 的社会》中写到“通过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保护资源基础与开发高效绿色的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 办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来自178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一致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密切联系在一起,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不仅使得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索阶段走向实践阶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付诸行动,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同年,中国政府当局也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其编制的《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自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被正式纳入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中。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幻灯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 (1)系统协调性原则:即一方面要把人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等要素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 另一方面要把全球范围内的地区间、国家间视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强调解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乃是一个涉及各种因素的系统工程, 必须按照系统科学的原理, 处理好各种矛盾, 协调好各种关系, 使"人--自然"系统健康有序发展。 ? (2)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所追求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自然和生态系统可以支持的范围之内,发展不能靠耗尽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 不应危害支持地球生命长期存在的生态系统。 ? 当这一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 它能够加以恢复并保持原有的生命力和出产能力, 能够承载其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物质要素, 不断地存在并演化下去。 ? 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它不仅要实现当代人自身的发展, 而且也要实现未来世代人的发展。 ? (3)公平性原则:是指每个人, 不论其国别和种族, 也不论其世代, 都应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都应享受平等的发展利益。 ? 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优先加以考虑解决, 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的发展权。 ? (4)合作性原则 ? 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合作,我们现在有了地球村的概念,在小小的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应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负责,不同国家要加强合作,国际上的环境与发展、人口与发展等组织要制定统一的目标、共同的准则,只有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的基础上,全球共有的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各国才能在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中受益。 ? 所以,建立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国际社会的广泛沟通和广泛合作,确保资源的共有共享, 确保环境和生态的恢复和平衡,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幻灯奥康剃刀(Ockham's razor) Ockham剃刀是15世纪时William of Ockham提出来的一个原理。原意为"不应当不必要地增加事物的复杂性"。如果你有两个理论,它们都可以解释所有事实。你应当选择其中最简单的一个理论,除非有更多的事实出现。 剃刀背后的理由是,对于任意一组事实,会有无数多个理论能够解释它们。例如,在图上有四个点排成一条直线,那么最简单的理论解释是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当然你也可能做出无数条曲线通过这四个点。没有证据表明直线关系是正确的,但是它是所有可能关系之中最简单的。因此,你可以应用这个理论,直到某个人发现一个不在直线上的点。 同样,如果你有数千个点在一条直线上,而某个人说有一个点在线外。公平地讲,更可能是那个人错了。 下面是一个反对Occam剃刀的论点: "这个最简假说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真理是更复杂的。因此Occam剃刀并不管用。"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了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赖互为加强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这一问题也极为关注。1991年,中国发起召开了“发展中国家环 境与发展部长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 卢世界首脑会议上,中国政府庄严签署了环境与发展宣言。1994年3月 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为了支持《议程》的实施,同时还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国务院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与这一伟大实践。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 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 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 。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它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在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今天,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研究重点。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基础先导作用使得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点,也决定了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通过综述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影响因素,保障措施、公共交通线网布局模式,对改善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各大城市交通行驶面临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交通需求总量快速增长;二、机动化水平快速提高; 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扩大,但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严重;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受到重视,但整体服务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五、环境压力大。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实现有效的道路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各种交通方式中社会成本最低、综合效益总高的方式,不仅可以获得城市交通的总体效益,还能为城市的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低价格的出行选择机会[1]。 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人口、资源、技术、文化等的综合概念。它并不是简单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持续,而是基于整体、协调、优化、高效、公平、循环的持续。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居民提供迅速方便、安全经济、舒适准点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同事也是城市科学管理的需要。毋庸置疑,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与交通设施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如何经济合理地利用交通设施,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最关键

可持续发展理论文献综述优选稿

可持续发展理论文献综 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可持续发展理论文献综述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历程概述 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出现最早能够追溯到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野生动物基金协会(WWF)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其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纲要》文件中首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布伦特兰女士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享的未来》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该报告中不仅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还围绕可持续发展展开了系统性的阐述,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也成为了在所有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中最被人们认可且影响深远的一个,此后学者们对可持续的定义多数都是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 1981年,美籍学者布朗(LesterR.Brown)在其着作《建设一个发展的社会》中写到“通过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保护资源基础与开发高效绿色的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来自178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一致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密切联系在一起,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不仅使得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索阶段走向实践阶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付诸行动,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同年,中国政府当局也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其编制的《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自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被正式纳入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中。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是被确立为中国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必然实施的战略,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范围扩大到了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层面。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分类

可持续发展理论文献综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文献综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可持续发展理论文献综述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历程概述 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出现最早能够追溯到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野生动物基金协会(WWF)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其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纲要》文件中首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布伦特兰女士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享的未来》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该报告中不仅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还围绕可持续发展展开了系统性的阐述,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也成为了在所有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中最被人们认可且影响深远的一个,此后学者们对可持续的定义多数都是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 1981年,美籍学者布朗(Lester )在其着作《建设一个发展的社会》中写到“通过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保护资源基础与开发高效绿色的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来自178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一致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密切联系在一起,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不仅使得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索阶段走向实践阶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付诸行动,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同年,中国政府当局也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其编制的《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自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被正式纳入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中。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是被确立为中国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必然实施的战略,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范围扩大到了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层面。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分类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了解

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这五个字并不陌生,但并不一定知道何谓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它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里,我想先谈下可持续发展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常提到的节水,节电,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塑料购物袋等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体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口号亦是其一个方面。可以说,我们已经在生活中实践着可持续发展理论,那么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呢?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到60年代,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并展开讲座.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事业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的享誉很市制《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对生存与环境的认识带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增

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二、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与体会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传统的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其发展的目标和原动力,因而它往往片面强调发展的经济指标,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数量,而忽视生态保护,忽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忽视污染防治,因而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繁荣的发展方式。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共同发展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是这个巨系统不可分割的子系统。系统的最根本特征是其整体性,每个子系统都和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只要一个系统发生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系统的紊乱,甚至会诱发系统的整体突变,这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表现最为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